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2017年防雷培訓考試題庫及答案

校園2.9W

雷電災害是聯合國公佈的10種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也是目前中國十大自然災害之一。以下是本站小編搜索整理的關於2016年防雷培訓考試題庫及答案,供參考練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2017年防雷培訓考試題庫及答案

  一、 填空題(15)

1、當煙囱上的引下線採用圓鋼時,其直徑不應小於 12 mm;採用扁鋼時,其截面不應小於 100 mm,厚度不應小於 4 mm。

2、第一類防雷建築物天面接閃網格應不大於 5m×5m 或 6m×4m ;第二類防雷建築物天面接閃網格應不大於 10m×10m或12m×8m ;第三類防雷建築物天面接閃網格應不大於 20m×20m或24m×16m 。

3、GB/T21431—2008規定,防雷裝置的檢測主體為 接閃器 、 引下線 、 接地裝置 、 電湧保護器 及其他連接導體。

4、SPD可按主要元件的特性分為:_ 電壓開關 _型、 限壓 _型和_ 組合 _型。

5、接閃網和接閃帶宜採用圓鋼或扁鋼,優先採用 圓鋼 。圓鋼直徑不應小於 8 mm;扁鋼截面不應小於 50 mm,其厚度不應小於 2.5 mm。

6、接閃杆材料規格分別為:當杆長<1m時,圓鋼φ≥ 12 ㎜,鋼管φ≥ 20 ㎜;當杆長1~2m時,圓鋼φ≥ 16 ㎜,鋼管φ≥ 25 ㎜。

7、當在線路上多處安裝SPD且無準確數據時,電壓開關型SPD至限壓型SPD之間的線路長度應大於 10 m,限壓型SPD之間的線路長度應大於 5 m。

8、當煙囱的引下線採用扁鋼時,其厚度為4㎜,其寬度小於 25 ㎜時,該煙囱的引 下線判定為不合格。

9、第二類防雷建築物引下線不應少於 2 根,並沿建築物 四周和內庭院四周 均勻對稱佈置,其間距沿 周長 計算不應大於18m。

10、第一類防雷建築物引下線間距不應大於 12 m,第二類防雷建築物引下線間距不 應大於 18 m,第三類防雷建築物引下線間距不應大於 25 m。

11、防雷設計應按因地置宜的採取防雷措施,做到 安全可靠 、 技術先進 、經濟合理 。

12、地面金屬油罐必須進行防雷接地,其接地點不應少於 2 處。當其壁厚≥ 4 mm時,可以不設獨立接閃杆。

13、當利用混凝土柱內2根主鋼筋作為引下線時,其直徑應≥ 8 mm;當利用混凝土柱內1根主鋼筋作為引下線時,其直徑應≥ 10 mm。

14、《防雷減災管理辦法》規定,防雷減災工作,實行 安全第一 、 預防為主 、 防治結合 的原則。

15、天然氣管道在進入建築物處所安裝的SPD應選用Ⅰ級試驗的密封型SPD,其電壓保護水平Up值無法確定時,應取 大於或等於1.5kV和小於或等於2.5 kV。

  二、 選擇題(單選)(20)

1、第一類防雷建築物的接地裝置與該建築物有聯繫的埋地金屬水管不相連時,兩者間地中距離應按公式計算,但不得小於 C m。

A 1 B 2 C 3 D 5

2、在防LEMP時,當電源採用TN系統時,從建築物總配電箱起供電給本建築物內的配電線路和分支線路必須採用 A 。

A TN-S B TN-C-S C IT D TT

3、在一般情況下,當在線路上多處安裝SPD且無準確數據時,電壓開關型SPD與限壓型SPD之間的線路長度不宜小於 B m。

A 8 B 10 C 5 D 12

4、當第一類防雷建築物所具有的長金屬物的彎頭、閥門、法蘭盤等連接處的過渡電阻大於 B Ω時,連接處應用金屬線跨接。

A 0.05 B 0.03 C 0.1 D 0.3

5、採用熱鍍鋅圓鋼做人工水平、垂直接地體,其直徑分別不應小於 B mm。

A 10、12 B 10、14 C 12、14 D 12、16

6、採用多根專設引下線時,應在各引下線上距地面 C m之間裝設斷接卡。

A 0.5~2.0 B 0.3~1.7 C 0.3~1.8 D 0.2~1.4

7、LPZ0B區定義:本區內的各物體不可能遭受大於所選滾球半徑對應的雷電流直接雷,本區的雷擊電磁場強度 B 。

A 有衰減 B 沒有衰減 C可能衰減

8、第一類防雷建築物的室外低壓線路應全線採用電纜埋地敷設,當全線埋地有困難時,應使用一段金屬鎧裝電纜或護套電纜穿鋼管埋地引入,其埋地長度不應小於 A m。

A 15 B 20 C 30

9、等電位連接帶之間、等電位連接帶與接地裝置之間的連接導體最小截面,應選 C 。 銅 鋁 鐵 (單位:mm)

A 6 10 16

B 10 16 25

C 16 25 50

10、電子系統的零—地電壓應小於 C V。

A 0.5 B 1 C 2 D 4

11、在LPZ0區與LPZ1區交界處的電源SPD,其銅質連接導線最小截面不應小於_ B _mm。

A 10 B 6 C 2.5 D 1.5

12、處於LPZ0A區或LPZ0B區內電氣系統所採取的第1級SPD的波形__ C _ _。

A 應是8/20us B應是10/350us C 8/20us或10/350us均可

13、高度為70m的第二類防雷建築物, C m起以上部位應防側擊雷。

A 45 B 56 C 60 D 62

14、第二類防雷建築物,B級機房內電子設備離外牆、柱、窗距離應≥ A m。

A 0.83 B 1.5 C 1.0

15、第二類防雷建築物,首次正極性雷擊的雷電流幅值為 C kA。

A 50 B 100 C 150

16、第二類防雷建築物,引下線不應少於 根,其間距不應大於 m。 B

A 2、12 B 2、18 C 2、25

17、接閃器可採用下列材料製成 C 。

A 接閃杆長0.8m,熱鍍鋅圓鋼直徑12mm,鋼管直徑18mm

B 明敷接閃帶,熱鍍鋅扁鋼截面48mm,厚度4mm

C 架空接閃線截面50mm的熱鍍鋅鋼絞線

D 鋼質壁厚2.5mm的露天汽油罐

18、輸送天然氣的埋地金屬管道,從室外進入户內處跨接的SPD應是 D 。

A 限壓型SPD B 電壓開關型SPD

C 隔離放電間隙 D 電壓開關型SPD或隔離放電間隙

19、第二類防雷建築物,首次正極性雷擊的雷電流幅值為 C kA。

A 50 B 100 C 150

20、LPZ1區 B 。

A 不可能遭到直接雷擊,本區電磁場沒有衰減

B 不可能遭到直接雷擊,本區電磁場可能衰減

C 可能遭到直接雷擊,本區電磁場可能衰減

21、預計雷擊次數大於或等於 次/a,且小於或等於 次/a的住宅、辦公樓等一般性民用建築物應劃為第三類防雷建築物。 D

A 0.01、0.05 B 0.01、0.25

C 0.06、0.30 D 0.05、0.25

22、從屋內金屬裝置至等電位連接帶的連接導體,應採用大於 A mm的銅線。

A 6 B 10 C 16 D 25

23、第二類防雷建築物,首次正極性雷擊的雷電流波頭、半值時間分別為 μs。 B

A 8、20 B 10、350 2222

C 1、200 D 0.25、100

24、第三類防雷建築物最大雷電流為100kA時,對應的滾球半徑是 C m。

A 313 B 260 C 200 D 60

25、第三類防雷建築物引下線間距宜小於 C m。

A 12 B 18 C 24 D 25

26、某地的年平均雷暴日為41.1天,按照GB50343—2012規定,該地屬於 C 雷區。

A 少 B 中 C 多 D 強

27、接閃帶(網)在拐角處,應 D 。

A 直角 B 鈍角 C 鋭角 D 圓弧

28、防雷檢測資格證由 B 統一製作和發放。

A 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 B 省級氣象主管機構

C 地市級氣象主管機構 D 縣級氣象主管機構

29、投入使用後的防雷裝置實行 A 制度。

A 定期檢測 B 不定期抽測 C 兩年一次檢測

30、某交流電系統,有一點直接與地連接,整個系統中中性線(N)與保護線(PE線)是分開的,電氣裝置的負荷側外露可導電部分通過PE線與地連接,該系統屬於 C 系統。

A TN-C B TN-C-S C TN-S D TT

  三、 選擇題(多選)(40)

1、 用滾球法計算防雷裝置接閃器的保護範圍,需要了解 A、B、C、D 數據。

A 建築物的防雷類別 B 接閃器的高度

C 被保護物的高度 D 被保護物與接閃器的水平距離

2、防雷接地裝置的作用是把雷電流盡快散放到大地而不會產生危險的過電壓,因此對接地裝置的要求是 A、B 。

A 足夠小的接地電阻 B 合理的佈局和尺寸

C 良好的散流能力 D 形成環行接地網

3、在腐蝕性土壤裏,人工接地體很容易被腐蝕,為了有效地增強接地體的抗腐蝕能力,應採用 A、D、E 材料。

A 銅 B 鋁 C鉛 D 不鏽鋼 E 熱鍍鋅鋼

4、在SPD的安裝中應採用以下方法 A、B、C 。

A 電源SPD一般並聯在線路中

B 信號SPD一般串聯在線路中

C SPD儘量靠近被保護的設備

D SPD連線要粗,連線較長時,應打成環型圈,以備後用

5、在高土壤電阻率地區,可採取以下降低接地電阻的方法是 A、B、C 。

A 採用多支線外引接地裝置

B 接地體埋於較深的低電阻率土壤中

C 換土

D 採用石墨製成的非金屬接地塊

6、坡度不大於1/10的建築物,易受雷擊的部位為 A、B、C 。

A 檐角 B 女兒牆 C 屋檐 D 屋脊 E 屋角

7、SPD可分為以下類型 A、B 。

A 電壓開關型 B 限壓型 C 限流型 D 串聯型

8、當閃電擊於建築物以外附近時,建築物有屏蔽,其內部LPZ1區內某點的磁場強度H1與下列 A、B 有關係。

A 建築物屏蔽體的網格寬度

B 建築物屏蔽體的導體半徑

C 該點距LPZ1區屏蔽壁的最短水平距離

D 該點距LPZ1區屏蔽頂的最短垂直距離


更多防範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