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家長學校教案合集九篇

校園2.64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長學校教案9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長學校教案合集九篇

家長學校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良好的家庭氛圍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論闡述與實例分析,使家長了解什麼是家庭氛圍,認識到家庭氛圍與孩子健康成長的密切關係。

2、通過對學生家庭情況進行了解,找出目前我校學生家庭氛圍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3、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建議,使家長了解如何創造和諧的家庭教育氛圍並能自覺執行。

教學過程:

一、引入主題:

人的未來發展成功與否不是取決於血統,而是取決於良好的家庭氛圍和家庭教育。

二、什麼是家庭氛圍:

家庭氛圍是指家庭組成的人、物、精神等方面給予人某種強烈的感覺或印象。家庭氛圍有物質的、精神的,有顯性的、隱性的。環境、氛圍本身就是教育,教育必須要重視在一定環境與氛圍中進行。良好的教育環境與氛圍對於身心均未成熟的孩子的成長有決定性作用。

1、環境氛圍:

這裏指家庭周圍環境(包括鄰里關係、居住生活區風氣乃至社區的文化層次、居民的職業狀況等等)與內部居住環境對子女的影響。

舉“孟母三遷”的例子:

2、情感氛圍:

指家庭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氣氛,是一種精神環境。家庭的組成、結構,家庭人員的意識、作風、氣氛和情調都是隱性的家庭環境,對孩子都起着潛移默化的影響。

研究表明:人的成就至多隻有20%歸於智商,而80%則受其他因素的影響,這就是心理學家所謂的“情商”。

3、父母人格氛圍:

這裏指父母的言行舉止、性格、氣質能力對孩子的影響。

舉“岳母刺字”的例子:

4、文化氛圍:

父母的文化素養直接營造着家庭的文化環境,父母對知識渴求的慾望也影響着孩子對知識的追求。

三、目前我校學生家庭氛圍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過於溺愛孩子

2、愛慕虛榮

3、一味追求學習成績,忽視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4、忙於工作對孩子放任自流

5、家長望子成龍,但又不掌握教子成龍的方法。

6、家庭結構破損給孩子心理帶來壓力和創傷。

四、怎樣創造和諧的家庭教育氛圍:

(一)建立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二)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三)尊重、理解、信任孩子:

(四)營造言傳身教的氛圍:

面對幾代人寵愛的獨生子女,培養良好心理素質也是家長應努力做到的。教育部門一再重申,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是有其深層原因的。現實中青少年屢見不鮮的自殺案件不能不為我們敲響警鐘。家長要教育孩子接受批評,正確面對挫折,於失敗面前百折不撓。要幫孩子分析挫折,與他一起笑對挫折,戰勝挫折,還可有意識地創設適當的挫折情境,讓孩子提前在逆境中鍛鍊挫折容忍力,使他們在逆境中經受意志品質的磨鍊。可以讓孩子隔幾天過點“苦日子”,吃幾餐粗糧鹹菜,對孩子買玩具、制新衣等要求不能有求必應,要求他們進行某些難度較大的實驗,在比賽中有意識安排與強手交鋒,利用寒暑假送他們到艱苦的環境中磨鍊……

五、家長暢談學習感受,交流創造家庭教育氛圍的經驗。

六、解答家長提出的疑問。

家長學校教案 篇2

  一、家庭教育是家長的基本職能

家長朋友,孩子是世界的未來,國家的希望,我們的寄託。那麼,作為家長,我們的“行業”是什麼?“家長的行業是教育子女”,馬克思一句話就把我們家長教育子女的責任説了個透。教育好下一代,關係到每個家庭的幸福美滿,更關係到民族的興衰,國家強弱的根本大事。現在的孩子是跨世紀的一代,我們國家的宏偉目標最終要靠他們來實現。法國作家福樓拜説過:“國家的命運與其説是操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説是握在父母手裏。”

我國有三億多個家庭,六億多個父母,這是世界上最龐大的“教師隊伍”。如何讓孩子這粒種子在家庭的土壤裏健康成長,如何履行社會和國家賦予的神聖職責,承擔起締造未來的責任,是我們每個為父為母者亟須深思的問題。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是教育者。儘管其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等等會有所不同,但對子女都自覺不自覺地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由於家庭固有的血緣、倫理道德、感情上的內在聯繫,使我們的家長在擔任教育者時,在許多方面有着學校教師無法超越或替代的優勢。正因為如此,我們家長必須清楚意識到:家庭教育是我們家長的基本職能。

  二、父母——孩子的第一老師、親密的朋友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由於家庭是由婚姻、血緣關係或收養關係而構成的人類社會生活最重要、最基本的單位,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觸的,有血緣關係的親人,與孩子朝夕相處,感情相依,子女在父母的關懷和愛撫下成長。父母的言行、舉止、品德、志趣、愛好、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等都對子女產生極深刻的影響。子女和家長的血緣關係和子女對家長生活上的依賴關係必然會使孩子對父母產生強烈的依戀感和信任感。我們從子女同父母的這種特殊的親子之情來看,家庭教育具有親密性和權威性。家庭的道德修養、文化水平、處世態度、和諧程度,教育思想對子女的成長過程,具備特有的感召力。家庭中父母對子女的親子之情在教育中極具感化激勵作用。一般子女最樂意聽父母的話。

孩子的精神、品格和氣質往往是父母精神的寫照。父母自身的事業心、責任感、會感染到子女的身上。家長和子女之間的血緣關係,使彼此情感親切真摯。而情感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具有感召力。所以,父母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感情的融洽,父母對人生的熱愛與追求的真摯情感會強烈地影響孩子。

家庭是孕育孩子的搖籃。孩子在青少年階段所接受的家庭教育的影響,會在整個一生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孩子從出生、成長到走上社會,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家庭裏,受到父母多方面的影響。

學生在校時間少於在家時間,父母與子女有更頻繁的個別交往機會。教師瞭解學生偏重於某一階段,而家長對孩子每個階段都瞭解得比較清楚。孩子在家庭中往往由於對父母的親暱而顯得隨便,這使他們的弱點與不足之處隨時都會在家裏表現出來。如有的孩子貪玩、偏食、怕吃苦,有的孩子“吃軟不吃硬”,喜歡“戴高帽子”等。因此父母在進行教育時,針對性就強,且有連續性。另外,家長能對子女進行面對面的、個別的、隨時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做什麼教什麼,缺什麼教什麼,有條件就某個方面進行訓練和教育。如走親訪友時進行禮節性教育;看戲看電影時進行社會公德教育;外出旅遊、參觀甚至逛馬路商店時進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與各種知識教育;在家讀書、看電視進行學習目的性和用眼衞生教育等等。又由於家庭教育是分散在各家各户,由家長親自實施的,這就決定了教育內容與方法上的靈活性。

正由於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具備特有的感召力和感染性,又由於家庭教育具有連性、針對性和靈活性,就決定了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老師的地位和作用至關重要。同時也告訴我們家長,要當好孩子的第一老師,必須首先把孩子作為親密朋友來對待,否則老師的作用就會打折扣。

我們曾對不少後進學生進行過“心理諮詢”調查,這些孩子反映了許多父母的錯誤的教育思想和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它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心靈上的創傷。有學生寫道:“本來我應該是快樂的,可我從來沒有歡笑……他們總是找岔子罵我。我對這個家庭感到心灰意冷,我得不到別人所能得到的父愛和母愛,所以每天放學我便到處遊蕩,到晚上六點才極不情願地回家。我也曾為改善這種關係作過努力,可都無濟於事,因為他們根本放不下自己的架子來和我做朋友。在他們眼裏,我應該是一個件件事照辦的木偶。我對這個家徹底·失望,總希望自己能早日自立,走得越早越好…—.”坯有一個學生因為一樁事情沒按父母的意見辦,他父母就“大發雷霆,處處找我的岔子,使我處於一種提心吊膽的狀態”。“學習上的壓力本來就大,再讓我承擔這種無形的而又是無比巨大的精神壓力,我實在是受不了。如果長此以往,我的精神會崩潰,這是真的。”落款是“一個處在困頓、壓抑狀態下的等待您幫助的學生”。

針對兩代人的“代溝”問題,我們也作過問卷調查,題目是“你和父母的關係怎樣?你希望和父母之間應該是怎樣的一種關係?”幾乎每一次問卷中都有一半以上的同學不滿意父母的教育方法,有的還十分反感。他們在問卷中寫道:“父母·和孩子是統治和被統治的關係”;“父母與孩子是管教幹部和勞改犯的關係”;“不敢説話,害怕父母”;“兒子像風箏,父母緊緊拴住它,不讓它高飛。”孩子們對父母應怎麼教育子女,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們説:“作為大人不應該以長輩自居”;“大人不能以大壓小”;“作父母的不應該包攬屬於孩子的權利,總認為自己的做法是對的”;“父母不應該發號施令,好像孩子是他們的附屬晶,要他幹什麼就得幹什麼”;“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我們,使我們產生抵抗情緒”;“父母是正確的聽父母的,父母不正確的,也應該聽聽我們的”;“父母做錯事,要有勇氣向兒女認錯。”這些都是孩子發自心靈深處的滬喊。我們做家長的難道不為之觸動嗎?

孩子從國小進入國中,是人生旅途中的一個飛躍,孩子的身體發育進入第二個高峯期。在心理上,出現成人感,獨立性也增強。他們開始討厭老師、父母對他過多的照顧和過細的要求,有時甚至會產生反感。因此家長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識。

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識,首先要尊重孩子的自主要求。當然這不等於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而是對孩子的積極要求要支持。我們要保證對孩子物力和精力上的投資。如利用星期天、節假日全家人一起去郊遊或公園遊玩。對孩子的提問,儘可能答覆。對孩子一些必要的購買要求應滿足,尤其是在學習、生活上的必需品。對辦不到的事要合情合理的解釋,切不可簡單粗暴,生硬地拒絕孩子的要求。

其次,對孩子的自立要求要給予具體指導。例如,現在的國中生往往對生日很重視,凡有一位好友過生日,他們就想送上一份禮物。送什麼呢?這時往往需要父母給予具體指導。父母應告訴孩子,對於沒有獨立經濟來源的孩子來説,生日慶祝,不應過高地追求物質,而應以祝賀生日者在未來的學習中取得更大的成績為主。當然買一支鋼筆或一本日記本贈給生日者也是很好的。

要當好孩子的朋友,坯體現在評價自己孩子時,應該實事求是,既不過分樂觀,又不悲觀失望。要用全面的觀點看待孩子,既要看到孩子的才華和能力,又要承認孩子的不足和缺點。當孩子成功時,父母要為之慶賀、勉勵;當孩子失敗時,父母要真誠寬慰、激勵。對孩子的長處,父母要讚揚、肯定;對孩子的過錯,父母要批評幫助。

特別是對失足的孩子,父母要冷靜、理智。要認真思考孩子的明天,思考對社會的責任,要給孩子更多的愛,鼓勵他重新做人。要幫助孩子分析失足的原因,提高孩子的認識,增強道德修養。要坦誠地檢討自己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缺點和失誤,用自己的精神、行為去感染孩子,增強孩子重新做人的信心和決心。

  三、家庭教育對人生的巨大影響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也是永不畢業的學校。家庭對下一代的個性發展和性格塑造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學校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等方面教育的基礎首先是在家庭奠定的。孩子在形成個性雛型的早期,雖然整個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具有重大作用和意義,但他們首先是由家庭開始踏上社會化征途的。

(一)為人指引基本的人生道路

家庭教育有別於學校教育,家長不會和學校老師一樣對學生規定一定的教育內容,安排一定的教學時間,進行一定的教學檢查。家長對子女的教育,自子女呱呱墮地始,在隨後的家庭生活的相處過程中,家長每時每刻都以自己日常的言談和行動影響着子女。儘管家長的言談和行動有時是無意的,但都會對子女起到一定的影響,而有時它的影響往往會更大。

如某一位家長因子女在同學中打架吃了虧,請別人去報復,自己感覺是在替子女出氣,或挽回面子,卻無意中在向子女實施了相互仇恨,目無法紀的反面教育。

相反某位家長因子女的錯誤,主動帶子女到學校向老師承認錯誤,就是在自覺地向子女實施要敢於承認錯誤,改正錯誤的正面教育。

家長通過自己的言談和行動影響教育子女的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説的言傳身教的教育方法。言傳身教在每個家庭的日常生活中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是最主要的教育方法。

言傳身教作為一個教育過程,也不同於學校課堂的教育過程。後者是規定時間內,通過教師有重點的專門講授,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知識;前者則是貫穿在子女的日常生活中,由家長通過自己的言談和行動有意無意地影響子女的思想,這種影響點點滴滴,不知不覺地融人子女的心靈,為子女指引基本的人生道路。

在實際生活中,家長自身素質決定其言傳身教的潛移默化作用,產生或“好”或“壞”兩個效應。良好的言傳身教過程猶如陽光雨露般地滋潤着子女的心靈,使他們在健康的環境中茁壯成長,成為有利於他人、家庭和社會的人。相反,會損害子女的心靈,使他們身心扭曲,不能成為健康的人。

家庭教育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即由家長創造、設置的家庭生活對孩子的成長,為孩子指引基本的人生道路有着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滲透薰陶功能。人們常講的“音樂世家”,“教育世家”,“書香門第”的形成與家庭生活的滲透薰陶功能是分不開的。

中外歷史上的許多名人,他們之所以成才,對社會作出貢獻,固然有許多方面的原因,但往往都與家庭生活影響有着密切的聯繫。

比如,我國古代的歷史學家司馬遷,他的父母是一個史官,從國小習了許多詩書和歷史,立下了要寫史書的願望。司馬遷在家庭生活的影響下,跟着父親博覽羣書,幫助父親整理書籍,不僅學會了寫文章的本領,也樹立了宏大的志向。所以,父母去世後,他能夠繼承父業。當他受刑以後,還以頑強的毅力寫出千古名著<史記)。

被人稱為“數學王子”的原上海嚮明中學學生吳思皓,父母是交通大學的教師,夫婦倆有着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總是孜孜不倦地學習和工作,對四、五歲的兒子並沒有過多的倫理教育和輔導。一到晚上,父母學習和工作,兒子坐在父母中間,也自覺自願地開始自己的學習,在紙上畫各種圖畫,很沉得住氣。父母看幾個小時的書,他就畫幾個鐘點的畫,逐漸養成專心學習的良好習慣。進入國小,父母對兒子提出要求,要他在規定時間內看完一定量的書。又培養了他珍惜時間的良好行為和自學能力。父母的悉心教育和精神薰陶,使他走上了數學研究的成功道路。

家庭生活創造、設置的內容很多,總的來説,有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物質方面包括購置的電腦、打字機、科技和文藝書籍,以及音樂、美術、書法、體育、工藝、攝影等用品和裝飾。精神方面包括父母的議論主題,對社會、學習、工作的態度,父母在家庭的行為,語言的表達,處世態度等。由物質和精神兩方面融合成的家庭生活的氛圍是一種潛在的,而且是驚人的教育力量,直接影響到孩子今後的發展。

在許多調查研究中都發現,有些家長,為了使孩子早日成才,也督促孩子學習,提出嚴格要求,購買一些書籍報紙,可自己卻很二》讀書看報;有些家長要孩子學習,自己卻熱衷於看電視、打牌、搓麻將、跳舞;有些家長對孩子不尊敬自己很生氣,自己對老人卻不敬不孝。這樣的家庭生活難免使孩子在認識上發生偏差。教育家馬卡連柯諄諄告誡做父母的説:“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同兒童説話、教訓他、命令他的時候才是進行教育。你們是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在教育着兒童。你們怎樣穿戴,怎樣同別人談話,怎樣議論別人,怎樣歡樂或怎樣發愁,怎樣對待朋友和敵人,怎樣笑,怎樣讀報——這一切對兒童都有着重要的意義”。説明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榜樣,榜樣的作用至關重要。至於孩子將來成什麼材那要看他的努力。在孩子渴求瞭解世界時,作為父母,作為孩子的首任教師,也是常任教師,應該珍視自己的責任。

(二)為人塑造基本的道德品質

家庭教育的過程,是父母用品德、學識、情感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長期給孩子的薰陶的過程。往往從孩子的身上能折射出家長的影子。因此,做家長的首先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以對子女起到潛移默化的良好教育,這也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所在。要塑造好孩子基本的道德品質,必須強調以下三個方面:

1、要教育孩子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民族,富有社會責任感和工作事業心。

熱愛祖國,是我國公民應具有的基本道德義務和道德素養,是評價人的道德水平的起碼準則。對大多數社會成員來説,“祖國”帶有民族性的意義,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也就常常和一定的民族心理相聯繫。一般來説,每個人對本民族傳統的風俗習慣、行為方式、藝術風格等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偏愛和認同意識。在與民族利益和聲譽有關的問題上,對民族的多數成員來説,祖國的前途命運和個人前途命運是休慼相關緊密相連的。只有祖國昌盛、民族強大才有個人尊嚴的保障。因此,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民族應是對家長的起碼要求。

當前,我們的國家還面臨着許多因難,在體制、政策等諸方面還有不完善的地方,還存在許多弊端,社會生活中也還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與先進國家相比,我國還很落後、貧窮。但我們不能因此藐視自己的祖國,輕視自己的民族。正因為如此,我們現在尤其需要發揚民族自尊和自強的精神。為使孩子的心靈裏紮下愛祖國的根,做家長的應該自身先具備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民族的精神。

愛祖國首先應該表現在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工作事業心上。在當前,熱愛祖國,維護民族的尊嚴,首先表現為在自己的崗位上的自強不息的精神,為國家、民族贏得榮譽。一個好家長應關心社會、關心本單位本部門的生產、工作、事業的發展,認真負責地做好本職工作。家長具備高度自覺的工作責任心對孩子的學習也能起到激勵作用,往往在家長工作態度認真負責的家庭中,子女也表現學習的熱情和對集體的關心。同時,這種家長也能引起孩子的敬愛。

2、要言行一致,表裏如一,具備正直善良、誠實友愛的良好品行。

言行一致,表裏如一,是一個人應有的品質。我們家長應該具有這樣的品質。言行一致,表裏如一,首先表現在説到做到和有錯就改。不要因為怕在子女面前失身份,對説錯的話,做錯的事強詞奪理不予承認。這樣非但不能提高威信,反而會影響子女在接受家長或老師教育時也如此效仿。言行一致,表裏如一,還表現在待人處事坦率、真誠。不能見風使舵,兩面三刀。不要在當面對人奉承讚美,而背後卻詆譭、貶低。否則,孩子看到父母的“雙重性格”很容易變得世故、圓滑,用同樣行為對待家長、對待他人、對待社會,形成心靈的畸型。正直、善良、誠實、友愛、勤勞、謙虛等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優良傳統美德,是一種崇高的道德情感,在現階段體現了社會主義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新型關係。一個正直善良的,首要的一點就是要“愛”人。我們家長做到與人為善、助人為樂,不僅能使自己獲得內心的快樂,而且也能使孩子富有同情心、正義感。有位中學生在作文中寫到自己的媽媽是一名護士,除了繁忙的工作外,還義務照顧鄰居孤寡老人,十幾年如一日,從未間斷。這位學生從小耳濡目染了母親的好品行,母親在她心目中是很崇高偉大的。她在不知不覺中也養成了熱情、正直、友善的好品質。受到了同學的擁戴和老師、鄰里的讚譽。

3、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勤勞儉樸的優良作風

目前我國正處於改革開放、大力發展商品經濟中,由於經濟體制的急劇變革和西方思想文化的衝擊,不可避免地產生一些社會消極現象。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個好家長,就應該具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不管社會環境如何,都應該保持基本的做人準則,保持內心的平穩和良好的心境。應該看到在這個世界上值得我們追求的美好東西很多,不能把那些醜惡的東西當做事物的主要方面而影響自己的情緒。

如果我們做家長的不能正確對待生活,時常在子女面前流露消沉悲觀的情緒,將會帶來不好的結果。有一位中學生,從小聰明伶俐人人喜愛。自進人國小到畢業,成績始終名列前茅,父母從不為其操心。但進人中學後,成績日益下降,且品行也出現不端,並由經常違反課堂紀律發展到結夥偷竊外逃。家長在回顧他的成長過程後痛切地説,責任全在家庭。原來其父母在家裏對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常常發表感慨,進行議論,並牢騷怪話不斷,情緒消極,感到未來沒有希望,人生沒有意義。久而久之便影響了孩子,使孩子感到讀書無用,知識無用,沒有知識同樣可以獲得金錢,而有了錢便有了一切。於是學習熱情減退,遠大抱負喪失,過一天混一天,逐漸走上錯誤的道路。這事給我們以深刻的教訓,家長所持的生活態度,會給子女帶來深刻影響,家長積極的人生態度將使子女受益無窮。

家長具備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就應該表現出有理想、有志氣、有自尊心、有自制力,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灰心,不氣餒,有百折不撓的氣概。要避免自卑、狂妄、敷衍、混事等不良情緒和態度。

同時,做一個好家長還要具有勤勞儉樸的美德。勤勞是指勤奮工作、熱愛勞動的品質和行為;儉樸是珍惜勞動成果,不鋪張浪費、不追求奢侈享受、節儉樸實的生活作風和行為。勤勞儉樸的美德是日常生活中長期培養形成的一種行為習慣。

根正才能葉茂,這就需要家長身教重於言教,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潛移默化把孩子的基礎道德教育好。

(三)為人的一生塑造個性特點

家庭是孩子出生的地方,生活的場所。家庭的環境氣氛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創造一個温暖和諧的家庭氛圍,有利於子女的健康成長,而創造這一氣氛的關鍵就在於讓“愛”彌散在家庭中。

家庭生活中的愛是多種多樣的。有夫妻間的情愛,有子女對父母的敬愛,有父母對子女的疼愛,有兄弟姐妹間的互愛。這種種愛,應洋溢於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

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主體,夫妻如果不和會對家庭產生不良影響,從而造成孩子身心發展的障礙。有的父母當着孩子的面經常吵嘴、打架,會給子女心靈投入陰影。使孩子覺得在家中壓抑不舒暢,精神上苦悶,感受不到温暖,於是便可能向外部尋找寄託。

關於國中學生早戀和出走的調查表明,有許多和家庭氣氛不和諧有關。也有的夫妻雖然不吵不鬧,但相互間感情不溝通,長期處於冷戰之中,這也會使孩子感到非常痛苦,容易形成內向陰鬱、孤僻、不合羣的性格。所以建立温暖和諧的家庭氛圍對孩子好的個性特點的養成很重要。

建立平等相處的民主家庭,對孩子自尊心的形成很起作用。

瞭解和理解子女是教育子女的基礎,尤其國中學生由於心理上的變化,自主意識增強,更需要獲得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渴望過平等民主的生活。因此,家長對子女的教育都應當採用平等的説理方式進行。説理就應避免打罵和體罰,對子女合理的要求儘量滿足,不限制子女正常的活動。子女的同學來家作客時,要熱情歡迎,並不在同學面前講孩子的過錯,以維護子女的自尊心。

家庭的民主還體現在家庭成員之間遇事互相協商上,尤其是家庭中的大事更應協商。遇事如父母硬性規定或子女自作主張,都會傷害對方的感情,不利於家庭民主的發揚。

建立協調教育型家庭,對孩子個性健康發展很有幫助。

在家庭中,教育力量之間的矛盾,一是表現在父親與母親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不一致上。例如父親要求嚴格,而母親卻溺愛、放縱。二是表現在父母與祖父母、外祖父母之間教育思想、方法、手段不一致上。例父母要求嚴格,但祖父母、外祖父母卻對孩子放任自流。父母一批評孩子,老一輩馬上出來袒護。三是表現在教育者教育態度前後不一致上。例有些家長在教育子女時,往往隨自身情緒變化而變化。情緒好時,對孩子很遷就,態度也和顏悦色,情緒不好時就對孩子耍態度,甚至遷怒於孩子。這種教育力量不一致的矛盾型家庭是十分有害的。它容易造成孩子的二重心理,使孩子有機可乘,學會鑽空子。或者它會使孩子感到無所適從,沒有主見。久而久之形成孤僻、執拗、神經質的毛病。

家庭成員間的教育不一致會使各種教育力量相抵消,不能取得積極的教育效果,對子女的健康成長是不利的。因此,我們應該努力建立協調教育型家庭。

  四、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協調、配合

學生是社會的一個成員。社會生活中客觀存在的各種因素都會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變化和發展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些因素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應該説,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這三個方面有機結合,才能形成良好的育人隊伍。

學校教育是促進孩子發展的主要陣地,學校要運用深化改革,切實落實全面提高公民素質的教育宗旨。學校應掌握教育孩子的最新科研成果、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要現代化。校園生活也需生動活潑。

家庭教育在孩子發展過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家長是孩子的首任教師,家庭是孩子的重要環境,家長對自己的子女不僅有養的責任,而且有教的義務。在現代社會中,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長,又是孩子的老師,同時也是最好的朋友。這就要求我們家長必須具有正確的兒童觀、人才觀,必須瞭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差異,必須懂得教育兒童的規律,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履行家長對孩子培訓的責任。

社會對孩子的成長影響也是十分重要的。社會教育是教育孩子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的社會是信息社會、開放的社會,社會教育因素對孩子的影響正在不斷增強,是絕不能忽視的重要環節。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的工作也更為複雜和迫切了。這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只靠家庭和學校是遠遠不夠的。要開展各種有益於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動,還要學會運用法律武器,認真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社會各界、家庭個人都要以這部法律來約束、規範自己的行為。

家長朋友們,讓我們以新的眼光,從新的高度,以更強的責任感,把教育孩子的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家長學校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讓家長明白掌握培養學生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2、引導學生家長掌握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一些方法。

教學重、難點:

引導家長們明白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教學時間:

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導入

據《中國教育報》報道,有一個18歲的碩士研究生由於成績優秀,被指定為留法預備生。這本是一件好事,但他在語言學院學了半年,就休學了。原因竟是他生活不能自理。一想到“馬上就要到國外去,離開了父母生活怎麼辦?”他就失眠。結果身體越來越差,最後只得休學。

家長同志們,當你們聽了這個故事後,有什麼感想啊?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這一節課,我們就來共同討論一下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問題。

二、明確培養“自理能力”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

1、“自理”是生存的基本能力。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幼年和少年時期過着無憂無慮、心滿意足的生活的年輕人,在他們剛剛跨進獨立的勞動生活時,往往會感到精神頹喪,對前途失去信心。”有這樣一個故事發人深省:一隻虎皮鸚鵡被主人養在鳥籠中,每日衣食無憂。後來,主人看見其他的鳥兒在大自然裏自由自在地生活,覺得虎皮鸚鵡整天被關在籠子裏很可憐,於是就打開籠子將它放回了大自然。主人以為鸚鵡從此會過上幸福的生活,可沒想到,幾天後鸚鵡卻死於飢寒交迫。因為它既不會築巢也不會尋食。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是科學技術、精神文明高度發展的時代,也是人類自身競爭最為激烈的時代。孩子長大後,要在這個時代中生存、發展,獲得成功,而不被時代所淘汰,就必須從小培養他們的應變能力,不斷學習更新自我的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否則,他們就會像那隻虎皮鸚鵡一樣難以適應。

2、“自理”是創業的基本前提。據《中國教育報》報道,在日本,從1998年起,文部省就和通產省合作在國小實施“就業與創業教育”。日本國小有個“早起會”,敦促孩子們很早起來,利用早上課前二三個小時搞勤工儉學,給人送報紙、餐飲,這既是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又是對將來創業的一種準備和嘗試。這種做法很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借鑑。

3、“自理”是獨生子女教育的突破口。如今生活在我們周圍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他們“小皇帝”似的'生活也越來越讓我們擔憂。比如:入睡和起牀的能力,吃飯和排泄的能力,着衣和穿鞋的能力,洗衣和做飯的能力,保護自己身體的能力,上街過馬路、買東西的能力等等,一個人如果不具備這些基礎的能力就無法生存,更談不上發展了。因此,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也是當今獨生子女教育的突破口。

4、“自理”是“五自”的基礎。依據時代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江同志為少年兒童提出了“五自”要求。即要求少年兒童一代做到自理、自學、自律、自護、自強。今天的少年兒童能否在新世紀的激烈競爭中學會生存與創造,能否駕馭生活,成為自己生活的主人和祖國未來的合格建設者,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和重視。自理是少年兒童的一個必備素質,做到“五自”,起點應當是“自理”,只有學會了自理,才可能逐步達到“五自”要求。因此,學會“自理”是“五自”的基礎。

三、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方法

1、家長同志們先討論一下,怎樣培養孩子們的自理能力呢?然後各自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可以適當記錄一些好的意見)

2、提出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⑴在家庭勞動中培養。培養孩子們獨立自主精神,擺脱依賴心理,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無論在家裏還是在學校,都應該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自己做,今天的事今天完成,從而鍛鍊孩子的獨立性。

⑵在社會實踐中培養。在美國,多樣的小型活動是寓教於樂的手段。如組織縫鈕釦、洗衣服、刷鞋,疊被子等各種比賽;會同家長讓孩子“當一天家,理一天財”;還可利用節假日開展活動,如在迎接年時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做賀年片、手包餃子等。這些都可以豐富孩子的課餘生活,增添生活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悦,鍛鍊孩子的能力。

⑶在鼓勵中培養。有人説:“孩子為讚賞而生存。”家長多給予孩子一些鼓勵和讚揚,孩子就有了自信。有了自信,孩子就能看到希望,奇蹟也就創造出來了。如果孩子掃地掃到鞋子上,拖地把髒水潑到衣服上,家長就大聲訓斥,孩子的興趣被打消了,今後他還會再做嗎?自理能力又怎麼能提高呢?

⑷培養自理能力父母要以身作則。孩子的自理問題,實際上是一個自立問題。如果一個孩子想自立了,那麼他就會去努力地自理,就會積極地嘗試,去培養和提高自理能力。而自立,這就和父母有很大的關係。可以説,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對孩子起着決定性的作用。父母有很強的奮鬥精神、自立精神,那麼,孩子就會有這種精神。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很好的榜樣。

四、總結

21世紀是能力的社會,讓我們從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做起吧!我們今天所做的每一點、每一滴,都會在孩子未來的生活裏發出耀眼的光芒。

家長學校教案 篇4

一、為什麼要教會孩子説"真好"?

(一)健康的心理深刻地影響着和制約着孩子諸方面素質地發展,滲透到了他們的一切言行和生活中,‘教案’家長學校教案。

1.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影響着品德的形成與發展。

會説"真好"的孩子才善於去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產生積極樂觀的道德情感,從而對自己充滿自信心,才會不斷做得更好。

2.孩子心理健康也是其學習知識,發展智能的心理基礎。

積極樂觀的情感能讓兒童情緒穩定,愉快地、主動地去學習知識,學習勤奮,進取心強。

3.心理健康也影響身體健康。

現代醫學研究充分證明,有很多疾病的起因都與心理因素有關,有積極樂觀的情緒狀態才能不斷對環境作出適當的反應,不至於導致心裏健康出現問題而產生疾病。

(二)會説"真好"是孩子交往的需要。

1.是孩子與小朋友交往的需要。

會説"真好"的孩子才善於去發現朋友的長處,以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善於幫助對方克服缺點,共同進步,去獲得真正的友誼。

2.是孩子與父母、老師交往的需要。

會説"真好"的孩子才會懂得父母、老師給予的愛,從而會去珍惜愛、回報愛。

3.是孩子與社會交往的需要。

會説"真好"的孩子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參與社會活動,認識社會。

二、怎樣教會孩子説"真好"?

1.培養孩子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會孩子用敏鋭的雙眼去觀察生活中的人、事、物,告訴他們什麼是"真、善、美",讓他們學會去感受,去體會,去實踐,去創造,以一種積極主動的態度去對待生活中的每一天。

2.教會孩子保持自己的"好",學習別人的"好"。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都有自己的長處,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會對自己説"真好",讓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保持自己的"好",同時,教孩子去善於尋找別人的閃光點,及時用自己的行動向別人學習,是自己能進步得更快,更好!

3.教會孩子以積極的態度去對待生活。

生活中,肯定有一些看似不好的人、事、物,幫助學生從多個角度去看問題,換個角度想,説不定"不好"變"真好",從而使自己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

三、提醒家長注意的一些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像人際關係不良,和同學不能很好相處,自卑、扭捏、擔心、任性、虛榮、孤獨、嫉妒等這些心理問題帶有相當的普遍性,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已比較嚴峻,必須儘快走出重知識傳授,忽視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誤區。作為父母切不可僅僅滿足於孩子考個好成績和聽大人的話,一定要注意維護和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孩子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幸福快樂地生活。

課題:成功人人有份

授課者:王京珉

時間:20xx年4月

內容:成功人人有份

對於父母來説,擁有出色的兒女,可能是對他們苦心最高獎賞,也是他們渴求的最大快樂。愛情,不是幸福家庭的唯一內容,愛情的碩果--優秀的兒女,讓家庭更加完美。所以,對於孩子的培養,教育已經成為每一個家長極為重視的大問題。今天,我在這裏僅對其中一點談談自己的看法,給父母們一些建議: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觀點:"成功"的快樂是孩子成長的有效催化劑,教案《‘教案’家長學校教案》。

第一,家長們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成功意識。

我們這裏所説的"成功"並不是幹出一番驚天偉業,孩子們的每一個小進步都可以以"成功了!"加以褒獎。所謂成功意識是指孩子有在生活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願望,有意識,有熱情地做好每一件事,有了這種成功意識,孩子們會養成嚴謹、認真的好習慣,有了這種強大的內部動因,孩子們會更加茁壯成長。有成功意識的孩子會盡其所能地為自己創造條件,開端腦筋去達成目標,在這一過程中孩子的潛能得到挖掘,意志得到鍛鍊,能力得到培養,同時,孩子們學會了一種最可貴的品質:做事認真踏實,鍥而不捨。

第二,在孩子的世界中,"成功"的大小並不重要。

一提起"成功"這個詞,可能有的家長就想了餘秋雨、比爾·蓋茨,鄧亞萍…,可是在孩子們的世界中,那怕是"今天的作業全對了"也是可以謂之"成功"的,所以,孩子們的成功與否,不能以成人社會的標準來衡量。比如,孩子考了100分,孩子親自做成了一個四驅車,孩子們栽的向日葵結果了,會背了一篇課文,學會了前後滾翻…這些大人們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孩子們看來,都是可喜的成績,還因為每天有若干個"小小"的成功,孩子們才會有所收穫,將來才會有"大"成功,"不積跬步無以成千裏,不積滴水無以成江河"讓孩子們在無數"成功"中品嚐喜悦,興奮的滋味,對他們的成長是大有益處的。

第三,父母們要努力為孩子們成功創造條件。

當孩子獲得成功時,家長要及時地給予表揚鼓勵,讓孩子得到肯定,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每一個孩子都是渴望成功的,都希望獲得父母、老師的讚許,獲得同齡人的認定,所以,父母們不要吝惜您欣賞的目光和讚揚的話語,甚至一些小小的禮物。

給孩子提供物質基礎,幫助他們成功。比如:學校開展繪畫展,父母為他們準備好顏料、紙張、畫筆等…學校的插花比賽,為孩子買些鮮花,提供一個動手創作美的機會。

把孩子的獎狀、獎品或手工作品、書法、繪畫、攝影作品,優秀作文集子等保存好,併為其開闢一個天地,當家裏有客人來時,為大家展示一番,讓孩子自豪地説一聲"這些都是我的傑作!"日子久了,孩子會成為一個有信心的人,更加自信地投入學習和生活。

現在的國小生由於攝入信息量大,他們的興趣愛好更為廣泛,家長們要為孩子創造條件,把愛好變為特長,首先選擇您的孩子最有發展潛力的項目,給予重點培養,讓他獲得某一方面的"超羣"的能力,這可是一個大成功喲!

總之,父母要抓住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環節,把它做為一個教育契機,為孩子提供"成功"的條件。

第四,縱向比較比橫向比較更能激勵孩子獲得成功。

所謂縱向比較是指把孩子同自己相比,所謂橫向比較是把孩子和他的夥伴們比。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間存在着個性差異。這就像人的十指不一般長,我們不可能把每個學生都培養成作文尖子,或短跑健將,學生們不可能千人一面。那麼,望子成龍的父母們請不要經常把自己孩子的短處與別的孩子的長處相比。您只要能看到您的"寶貝"今天比昨天進步,成功,這就是件令人欣慰的事兒。

同時,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家長們要給孩子們提出成功係數的較大要求,也就是我們常説的,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要正確地估價自己孩子的能力,讓孩子們經過不懈努力之後,會獲得"成功"的快感。

相信每位家長對自己的"寶貝"都有着深深的愛,但我認為,這種愛不能只停留在生物本能上,精明的父母懂得愛的方法與技巧。而有的父母愛得還不夠清醒,做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借這個機會,我想送給家長們一句話:"成功是孩子們成長道路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劑,親愛的父母們,讓您的理智的愛帶給孩子更多、更大的成功。"

最後,願天下痴心的父母為擁有出色的兒女而得到最大的快樂。

課題:孩子是在生活中塑造的

授課者:姜麗娟

時間:20xx年5月

內容:孩子是在生活中塑造的

(一)關注學生的家庭生活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

學校是集中、具體實施教育的場所,但教育的一貫性要求學生在學校和家庭都要有良好的教育環境,一致的教育要求,所以,學校有責任和義務指導家庭,搞好家庭生活,創造和諧積極的家庭氛圍,為孩子的成長開創一片沃土。

(二)"平等、民主、交流"是良好家庭氛圍建立的不可缺少的條件。

"平等待人"這是現今社會人際關係的一條原則。它不僅適用於成人,更適用於成人與孩子之間,只有在平等的人際關係中,孩子才能獲得真正的民主,家長應樹立一種嶄新的家長觀:與孩子之間既有威、又有誠,讓孩子有表達意願,發表觀點的空間,父母還應注意與孩子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這樣,你才能準確獲取教育信息,掌握教育的主動權,凡事不要"以己度人",應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他生活中的諸多問題。

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只有定位在"平等、民主、交流"的原則上,家庭氛圍才是和諧的,才能讓孩子感受到這種和諧。

(三)豐富的家庭生活,促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做為家長,有為孩子安排豐富多彩的家庭生活的義務,一家人可利用雙休日,安排家人之間的親情活動,或家庭間的,或外出遊玩,讓孩子既增長見識,有鍛鍊能力,有切身感受父母之愛,從而讓其身心愉悦、健康地發展。

(四)參加家庭中的勞動,制訂勞動崗位,是家長鍛鍊孩子最切實有效的方法。

人從勞動中演變過來,人類社會在勞動中不斷髮展,人們從勞動中鍛鍊了身體,鍛鍊了自己的意志力,培養了細心的習慣,全局安排的能力,所以,從小參加勞動,對孩子的成長十分必要。

(五)在家庭生活中,家長應注意的幾點:

1、在家庭生活中,對孩子要有一定的要求,家長應明確提出要求,並落實檢查,不要"事事説,事事空"

2、當孩子出現錯誤時,家長應戒躁,但也不可小而視之,應有一個客觀的態度,細心地負責,把準脈,對症下藥。

家長學校教案 篇5

教學重點:習慣的培養是家長的任務,習慣決定學習的效果

教學難點:怎樣培養習慣和培養的方法

教學方法:講授與思考

授課對象:二年級家長

建議授課時間:第一學期第一---二個月

教學內容:

一、導課

尊敬的各位家長:大家好!

孩子進入學校一年的時間了,大家經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從孩子如何適應幼兒園升國小的具體實踐中,瞭解了家長、家庭在孩子成長經歷中的重要作用。今天,我們可能發現了孩子的學習習慣不是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好,也可能常常為孩子不能很好的寫完作業而無奈,孩子的字寫得不規範而不知所措,我們開始面對很多來自學校的要求、孩子之間的比較、老師的不斷髮來的短信、反映孩子在學校表現的不如人意等等問題,我們應該從什麼方面入手,才能讓我們的孩子成長的更好?

今天,我們就帶着這樣的情緒和慾望走進課程,希望今天的學習能讓你收穫一些觀點,瞭解一些方法,回到家裏,請你帶着欣賞孩子長大的心情和情緒,把今天學習的方法用適合你家孩子的動作,和孩子一起實驗一段時間吧。

二、授課

(一)本節課程的要求

●請大家先了解一下我們學習的課程標準:

《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關於7—12歲年齡段的家庭教育指導中是這樣説的:

7—12歲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是整個兒童期十分重要的發展階段。該階段的兒童身心發展特點主要體現在:兒童身高和體重處於比較迅速的發展階段;外部器官有了較快發展,但感知能力還不夠完善;兒童處於從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階段;情緒情感方面表現得比較外顯。

●教育指導內容要點第六條説: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家長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創設安靜的環境,引導兒童專心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注意培養兒童的學習興趣;正確對待兒童的學習成績。

(二)我們來講講習慣是什麼?

●習慣的定義

人們常説“習慣成自然”,其實是説習慣是一種省時省力的自然動作,是不假思索就自覺地、經常地、反覆去做了。比如每天要刷牙、洗臉等。

習慣不是一般的行為,而是一種定型性行為。我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朱智賢教授認為,習慣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動化地去進行某種動作的需要或傾向。例如,兒童養成在飯前、便後或遊戲後一定要洗手的習慣後,完成這種動作已成為他們的需要。他指出,習慣形成就是指長期養成的不易改變的行為方式。習慣形成是學習的結果,是條件反射的建立、鞏固並臻至自動化的結果。

結合《現代漢語詞典》對“習慣”一詞的解釋,“常常接觸某種新的情況而逐漸適應;在長時期裏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不難看出,習慣具有個體和社會羣體兩個層面的意義,從個體層面來看,習慣是個體後天習得的自動化了的動作、反應傾向和行為方式,它是條件反射在個體身上的積澱。從社會羣體層面看,習慣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相對穩定的行為方式和反應傾向。

●習慣的特徵

1、簡單:天下大事必成於細,天下難事必成於易。最簡單的東西,往往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東西。

習慣並不深奧,常常很簡單。比如按時作息、遵守規則等等,其實都是做起來一點都不難的事情,難是難在堅持。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並且把最簡單的事情堅持做好了,就是不簡單。

2、自然:自然就是不假思索、不用思想去控制的行為,這是習慣的一個重要特點。如果做一件事情還需要專門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表明習慣並未真正養成。比如每天晨練30分鐘,孩子要是在父母的提醒下才去,只能算是一種行為,而非習慣;孩子要是想都沒想,自動地去鍛鍊,一天不鍛鍊就感到彆扭,覺得渾身不舒服,這就叫養成習慣了。

3、後天性:習慣不是先天遺傳的,而是在後天的環境中習得的,是一種條件反射。有的習慣是很自然、不費什麼功夫就形成的,有的則需要長期、反覆的訓練。而養成同一種習慣需要花費的時間,也會因個體的不同而產生明顯的差異。

4、可變:習慣是一種定型性行為,一般形成後就很難改變,但這並不是絕對的。即使是已經形成的很牢固的不良習慣,只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強化訓練和影響,也能發生改變。當然,這需要極強的意志力和自信心來克服慣性的作用力。

5、情境性:習慣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現的相同反應。養成某種習慣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場合,習慣就會表現出來。比如有的孩子只在學校愛勞動,在家裏就懶了,就是受到情境的制約。

(三)我們想想時常要面對孩子的習慣現象

●孩子的磨蹭現象

對於一年級六七歲的孩子來講,“磨蹭”現象非常普遍,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中都有體現。從早上起牀、洗手、吃飯到晚上做作業、收拾書包、洗漱休息等一系列活動都需要父母不斷催促……

●注意力飄浮不定,專注的目標會經常轉移;心不在焉,常沉浸於白曰夢而忘記眼前的事情。

●寫作業總是纏着家長,不看着他就寫的一塌糊塗

●小夥伴們一起玩耍時,總愛與別人打架。

你還能説上幾十條吧……

(四)這些現象是誰造成的?我們應該怎麼面對?

不好習慣的養成並不一定全是父母的錯,也可能壓根就不是父母的錯。你也不能完全靠自己去改掉孩子的一些壞習慣。重要的及時的發現、觀察孩子的行為,用積極的事情逐步理順孩子的好習慣。

你決定着手改變孩子的不好習慣時,一定要先花一段時間觀察他們的這種行為,同時也要審視你自己的態度:

為什麼你覺得這種行為很煩人?

你的孩子這種行為,他(她)的同齡人沒有出現嗎?

以你的孩子現在的年齡,這種行為真的是應該得到控制的嗎?

這種行為如果持續下去,會給你的孩子帶來傷害嗎?

這種習慣有沒有給你的孩子帶來一些益處?

如果你的孩子改掉了這個習慣,你會用什麼來代替這個習慣所給他?不好的習慣是別人看出來的。你可能傾向於把孩子的一些行為歸為“壞習慣”,但實際上,這些只是典型的學齡前兒童的行為,可能只是稍稍過分了一點點,這些行為讓你煩惱、氣憤甚至厭惡。要直面這些行為。

孩子在學齡前會給你帶來愉快和樂趣,但他們也可以使你很痛苦。大多數三、四歲的孩子天生不注意衞生、粗心大意、吵吵鬧鬧。他們想要即時的滿足感,他們三分鐘之後就會忘了你的話,你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照顧他們。而且,他們永遠不會走開。但是這些典型的學齡前兒童的行為就屬於壞習慣嗎?那麼就要看是誰在下這個結論了。家長在這個時候並不懂得家庭教育,讓孩子的行為出現了一些偏差,這就是嚴重的問題了嗎?不要自責,我們還有時間影響孩子做事的動機的方法!

在你考察了孩子的行為和你的態度之後,如果你還認為那是不好的習慣,那麼就應該謹慎對待了。

方法是:儘量不要很自然地以為壞習慣是孩子人生的必經之路。

有些習慣可能是疾病。例如尿牀,就有可能是膀胱異常所引起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還是早發現,早治療為好。

其他會引起麻煩的行為,如果被忽視,就會會根深蒂固,難以根除。而且,在你等着這個階段過去時,你的孩子可能會在改掉壞習慣之後,還會長時間受到這個壞習慣所帶來的不良後果的影響。這樣的話,你的孩子也許就會被其他孩子、被老師和其他的成年人疏遠,而你也可能被其他父母所疏遠,因為他們認為你要為你的孩子的壞習慣負責。

對於你的孩子與其他同齡人不同的一些持久的問題行為,最好還是跟兒科醫生或家庭教育指導師、兒童教育專家談談。你會發現,這些問題需要專業人士的關注,而你也會十分驚奇地發現,你的孩子是很“正常”的。

儘量不要怪你的孩子有”壞習慣”。壞習慣畢竟只是習慣,大部分都是他們不知不覺就有的,並非故意的。學齡初期兒童養成壞習慣有很多原因,可能是遲緩發育,或者是父母的照顧出了問題,或是感情受到傷害或刺激,又或者是一些生理的問題,但很少是因為孩子有報復心裏或有意去這樣做的。學齡初期兒童還不至於詭計多端。

不要責怪你自己,你的孩子,或是其他人都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而對一個養成壞習慣的學齡初期兒童施加懲罰,是不能真正將習慣根除的。相反的,要儘量用積極的強化作用來改變孩子的行為習慣。要注重在孩子成功時給予讚揚和鼓勵,不要在他們失敗時責備、懲罰他們。

(五)習慣於學習的關係

長期行為導致思維形式定式,對學習產生影響。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由智慧養成的習慣,能成為人類的第二天性。

習慣若不是最好的僕人,就是最差的主人。

三、培養良好習慣的方法

(一)如何面對孩子的磨蹭現象

與家長朋友交流,説孩子做事太慢了,看着讓人着急,其實,細心觀察,孩子做某件事時並一定慢,寫自己的名字,吃冰激凌,慢嗎?不慢!而是做“不喜歡”的事情時喜歡東摸摸,西看看,把時間浪費掉了。那麼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孩子“磨蹭”的具體原因,根據原因再來對症下藥。

我個人歸結可能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 學習興趣低落,硬着頭皮應付,缺乏自信

2. 時間觀念不強,自制力弱

3. 家長的直接原因導致孩子行動遲緩,成為“慢性子”

解決的方法是:

1、學習興趣低落,硬着頭皮應付,缺乏自信。

可能造成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學習興趣低落的原因很多,哪些情況是出於應付?什麼原因導致不自信?

①家庭環境的影響(為孩子營造健康快樂的學習氛圍)

任何家庭都會有矛盾,有爭執,儘量不要把矛盾和爭執暴露在孩子面前,更不能拿孩子當出氣筒,和睦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身心健康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心情愉悦,做事才有動力。(我們大人是這樣的,心情不好時,什麼都不想做,孩子也是如此。)

孩子年齡小,還沒有一定的排干擾能力,在孩子學習時,最好給孩子創造一個比較安靜的環境。出現聲音大的家務避開孩子學習的時段,關掉電視,電腦,陪一起看書讀報,營造一個全家共同學習的氛圍。(如果大人在一旁打撲克、玩麻將,孩子是無論如何也進入不了學習狀態的。)

②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善待孩子的興趣)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我們應對孩子的興趣抱以支持欣賞的態度,既是有偏差,需要我們做的是積極引導,耐心指導,給孩子一個自由的思考空間,而不是把大人的思想強加在孩子身上,那樣會加劇孩子的叛逆心理,與你的期望背道而馳。(如:孩子玩電腦遊戲,我們應支持孩子玩一些益智類的遊戲,用講故事(最好是有根據的故事)的形式給他灌輸暴力遊戲的危害,並相信孩子能控制自己。)

孩子的好奇心強,一切事物都是新鮮的,值得探索的,我們應該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努力用孩子的眼光去觀察世界,跟孩子一起去驚異,去提問,去討論。當孩子帶着問題問父母時,父母最好不要直接告之答案,而是引導孩子親自去試驗,去思考,自己得出結論,這樣會大大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慾望。(裝做不懂,向孩子提問,和孩子一起感受思考的過程。)

③孩子與老師的關係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

家長應及時與老師溝通,瞭解孩子在校的表現,以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只有全面瞭解孩子,才能有的放矢。(一四班的家長做的已很好,主要是我們遇到的老師好,很多時候是老師主動找我們談話)

誠懇地與孩子交流,多傾聽少評論,經常説些鼓勵孩子的話,不自信時,不妨説點善意的謊言,如:“今天我與老師通電話了,老師説你進步很大,特別是***方面,”老師的話是神聖的,一句鼓勵的話也許就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孩子哪方面弱,就不斷的誇獎那方面)

④孩子壓力大(讓孩子失去學習興趣)

所有的家長都一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怕孩子的學習跟不上,作完老師留的家庭作業外,,有的家長還要佈置大量的智力型作業,學習時間長,精力不集中,必然磨蹭,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疲於應付,邊學邊玩,失去學習興趣。(咱們應儘量多陪孩子玩,和孩子一起做遊戲,在遊戲過程中讓孩子靈活運用學到的知識,並不失時機的向孩子請教,放下架子叫孩子一聲“老師”,讓孩子體會到親情帶來的快樂和被人請教的成就感,遇到不懂得問題,怕丟自己“為人師表”的面子,就會很自覺的去尋求答案。)

2、時間觀念不強,自制力弱。

好的時間觀念是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基本前提。我們應幫助孩子克服由於淡薄的時間觀念所形成的不良習慣,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讓孩子養成惜時,守時的好習慣,指導孩子合理利用時間。

可能造成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① 本身對時間沒有明確的概念

咱們説一分鐘是60秒,但孩子的抽象思維還是有限的,他想象不出究竟60秒是多長,那就需要我們平時做事情時,經常強調一下時間的概念,如:我們早飯用了20分鐘;這首歌曲有4分鐘,我們打了30分鐘的球,你喝這杯水只用了10秒鐘等等,經常灌輸,孩子對時間概念有了基本的認識,才能更好的掌握時間。

② 孩子沒有為浪費時間付出代價

做作業前我們先了解孩子的作業量,根據孩子的作題情況,如果10分鐘能夠完成,那就給他規定20分鐘,並把小表放在書桌旁,不管是否做完,到時間就把作業收起,(當然事先要和老師説明情況)。孩子的自尊心是很強的,做不完作業對孩子來講是不光彩的事,至少是得不到小貼畫或小紅花了,甚至還要挨老師的批評。吃飯也是如此,孩子可能吃的較慢,給他多留出幾分鐘,如果磨蹭肯定吃不飽,即使吃不飽到點就不準吃了。(所有這些情況,事先要和孩子講明白道理,讓孩子明白我們這樣做的目的。)

*養成惜時,守時的好習慣:

建議大家從4個方面做期,堅持一段時間,效果一定會很好。

①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作息表(根據實際情況,每個家庭每個孩子的狀況不同)

時間表上的內容應包括起牀、吃飯、上學、放學、作業、休息以及休閒娛樂、讀書的具體時間,教育孩子認真遵守、持之以恆。(等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後,即使沒有時間表,他自己就會合理有序的安排自己的事務)

②時間安排上要有張有弛

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定要照顧到孩子的心理和身體承受能力,儘可能多的安排玩的時間,如果孩子喜歡,儘量陪孩子一起玩,以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

保證孩子的睡眠,六七歲的孩子一般睡眠時間要保證9—10個小時,這樣才能精力充沛,更好的學習。

③利用零碎的時間

茶餘飯後的時間現在主要是聽英語,偶爾也會一起讀報、猜謎語或聊天。堅持下來,孩子慢慢也成了習慣,一坐到餐桌旁,就會自覺的打開CD機播放英語歌曲,細算下來,這段不起眼的時間還學了不少東西。

④鼓勵為主,給予獎勵,幫助孩子培養自主做事的習慣

無論那個時段表現好,就畫一顆紅星,如果自覺完成,就獎勵兩顆紅星,為了鼓勵孩子遵守時間,偶爾也會誇他是超級棒,就得三顆外加一個優字,孩子很想得到更多的紅星,更想讓我在爸爸和來訪的朋友面前誇他,每天都會很自覺的按照作息時間表生活學習,漸漸已養成了習慣。如果有意想不到的事情打亂了生活規律,我一般會在表格上註明,表示不是孩子的過錯。如果是孩子直接的原因,當然得不到獎勵,有時為了不打擊孩子,怕他喪失信心,我會畫個特殊的符號,表示媽媽依然相信兒子會做的很好!這樣就能保持孩子高漲的生活學習熱情,把惜時、守時看成很自然的生活習慣。

3. 家長的直接原因導致孩子行動遲緩,成為“慢性子”

可能造成的原因和解決的方法:

①家庭成員的影響

所謂天生,實際上人在性格上遺傳的因素很少,更多是後天的影響。觀察一下和孩子經常接觸的人是不是這種性格,孩子從小喜歡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涉及到父母的榜樣作用,暫且不談,)設想如果大人幹事利落,有條不紊,孩子在這種環境中成長,怎麼會成了“慢性子”呢?

②孩子缺乏鍛鍊

大人為孩子包辦的事情太多,孩子沒有得到鍛鍊,以致自己做任何事情時到缺乏自信,不敢大膽的去做,惟恐做錯,甚至根本就不會做,故而行動遲緩。

③對孩子的信任不夠。

聽到很多家長抱怨,在家和孩子説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快點,快點。”可能在當時的情況下管用了,但並沒有起到長期的效果,對這種沒有時效的話還不如不説,説多了,孩子聽疲了,幾乎沒反映,還會引起孩子反感,大人也生氣。換一種表揚的方式,誇讚他比昨天又快了,比上次做的還要好,如果能再快一點,就更好了,先獎一個小貼畫,如果明天不用媽媽催,就做的又快又好,就得兩個小貼畫,媽媽相信你,一定能得到,放心吧,孩子一定會為明天的兩個小貼畫竭盡全力。

④家長的説話方式問題(用“中庸之道”,讓孩子自己選擇)

孩子玩的正盡興,忘記了寫作業的時間,這時父母輕説幾句孩子可能還是照玩不誤,根本不聽您的。您要是大發脾氣、嚴肅地對孩子説“趕緊寫作業”,孩子一定會很不開心,耷拉個腦袋坐在書桌旁寫作業,那種狀態肯定讓人不舒服。那麼不防折中一下試試,你可以對孩子説:“寫作業的時間到了,你再玩三分鐘還是玩五分鐘?”不管孩子怎樣選擇,都是開開心心地坐在書桌旁。孩子該休息了,孩子卻還想玩一會,對孩子説:“休息時間已經到了,你説再玩五分鐘還是八分鐘?” 對孩子不要説陳述句(你該做什麼了),而是對孩子説選擇句或疑問句(什麼時候去做呀?)試試看,或許您會收到奇效。

總之,“磨蹭”個很不好的行為習慣,無論將來幹什麼都會影響做事效率,我們做家長的首先要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給孩子樹立好榜樣,用足夠的耐心幫助孩子改掉這一壞習慣。

(二)如何面對孩子的這些“毛病”(更應該叫做“現象”或“成長經歷”)?

我們用“為什麼?怎麼辦?”來講解這方面的解決方式。

1、注意力飄浮不定,專注的目標會經常轉移;心不在焉,常沉浸於白曰夢而忘記眼前的事情,

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做?

其實孩子不是注意力不集中,只是將注意放錯。只要家長用心幫孩子糾正,使他們將心事轉移到主要事情上去,往往會有不錯的表現和成就。

你該怎麼辦?

家長對孩子的這類問題也不能操之過急,要耐心培養孩子做事的良好習慣和學習興趣,這對孩子注意力的發展非常重要。家長應該認識到,專心其實是一種可以訓練、學習和培養的行為習慣,我們可以在家裏和孩子做一些專門的注意訓練活動來促進注意品質的改善。以下幾種家長可以參考選用:

聽覺注意訓練:

1)聽數報數法:讓孩子聽一組數字,如375985,然後立即報出來。每天訓練的數組可逐漸加長。

2)聽數倒背:讀給孩子一組數字,讓孩子倒背出來,如426,孩子背出“624”。數組隨訓練的進程逐漸加長。

3)複述詞語:家長從書中隨意讀出5個詞,要求孩子複述;家長從書中讀出6個詞,要求孩子複述;

4)數數法:從3開始,隔3就數,如3、6、9、12、15……數到300;從300開始,隔三就數,數到3。也可選擇從其它數字開始。不管怎樣數,先記下時間,看多長時間數完。然後看後一次數是否能快於前一次……

5)讀書訓練:家長和孩子各拿一本相同的書,選一篇文章讓孩子大聲朗讀,家長記下孩子讀錯的地方;再讓孩子從頭讀起,看讀書的時間能否加快,錯誤能否減少。

6)意力、記憶力的圖文:如走迷宮,在一大堆圖中找某樣東西,找異同(同中找異,異中找同),比大小、長短,在規定的時間內把一頁圖中的物品記住,然後合上書讓孩子報出來。

需要注意的是,為了讓孩子在接受這些訓練時不感到枯燥,可以有一定的獎懲措施,也可和家長以比賽的方式來進行,這樣可以增加訓練活動的樂趣。家長應該以身作則,表現出專心、堅持和耐心的榜樣。一旦發現孩子有專心的表現,更應加以鼓勵和稱讚。

2、孩子寫作業總是纏着家長,不看着他就寫的一塌糊塗

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做?

因為你沒有按照一年級孩子剛入學時,家長學校第一講“堅持建立孩子獨立完成自己任務的概念”的方法堅持去做,所以,孩子的舉動都是我們沒有堅持正確的教育方法得到的。現在再開始堅持還會有效果,大家再願意聽一遍嗎?

你該怎麼辦?

第一、給孩子建立“家庭紅花榜”:鼓勵孩子獨立完成作業,和孩子商量“紅花榜”的操作方式,並簽字認可。

建議方法:每次寫完作業自己檢查,完全正確的給三朵小紅花,家長簽字時發現錯誤不要馬上説出來,而是説:“寶貝,媽媽發現有一個小朋友(一道題,以此類推)的手你沒有拉着啊!自己看看能找出來嗎?”孩子檢查出來改正後,本次只得兩朵小紅花,如果檢查不出來,不得小紅花;如果錯誤多,適當減去以前的的小紅花。家長把錯誤的題找出來,讓孩子做在另一本《改錯本》上,改錯本上設計幾個小欄目:時間、錯題再現、修正表現(寫上正確的)、錯誤原因(粗心、沒聽懂、沒有問老師)在原因上做記號,每週一次總結,根據總結中孩子的進步再另加小紅花。

第二、短信傳喜訊:每天向親戚、朋友(老師)發表揚孩子作業獨立完成並認真檢查的喜訊,一週一次統計,每月根據統計按分值給孩子獎勵。注意要做到:事先與孩子商量,根據孩子的情況制定孩子跳一跳可以達到的短期目標,循序漸進,堅持不懈。

家長的耐心是養成孩子獨立學習習慣的關鍵:中國的家長80%都耐不住失敗的過程,在孩子出現作業錯誤時,為了爭取時間經常採取代其檢查,趕快完成的方式,剝奪了孩子自己經歷的權利。家長會以“我還有事情,沒有時間管孩子。”為理由,把問題最後積攢到孩子身上,等到孩子長到需要自己獨立而沒有獨立能力的時候,就形成了家長和孩子因為成績而經常出現的“家庭戰爭”。

如果你已經這樣堅持做了,孩子的作業還是一塌糊塗,字寫得歪七八扭,就要考慮孩子身體自身的原因了,如:感統失調的孩子總是把物體看成反方向的,經常把“3”寫成“∽”或“∑”,這不是孩子自己有意的過錯,而是生理原因,是因為我們是剖腹產生的孩子,有沒有經過“三翻六坐九爬”的自然感統訓練,孩子自然就寫不出好看正確率高的作業。我們要做的事是:抓緊進行補救。方法很多,大家可以上網去查找。

3、小夥伴們一起玩耍時,總愛與別人打架。

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做?

孩子這樣做的理由是因為他們有挫折感。6-7歲的孩子身體正在高速發育,他們之間爭強好勝的心態是正常的,在出現矛盾時,很難實現徹底的溝通。所以,當他們感到不滿時便會拔拳相向。還有一個因素可能導致孩子變得情緒暴躁,那就是他們的智力發育速度通常快於他們的運動神經的發育速度。例如,如果孩子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面前的項目,他便會感覺沮喪,隨之會遷怒於周圍的小朋友。

你該怎麼辦?

直接告訴他們“不能打人,這樣做會讓別的小朋友感到疼痛,甚至受傷。”教會孩子發生這樣的情況時,先躲到一邊,離和自己發生糾紛的小朋友相對遠一些。同時,父母要在家裏鼓勵孩子多用禮貌詞語表達情感和需要,多教給他一些常用的禮貌話語:“請、謝謝、你好、對不起、不客氣、沒關係、你先來、好的、再見、歡迎你……”,以方便他在外面和其他孩子交流。此外,當孩子感到飢餓,而且沒有休息好時,更容易被激怒,因此父母每天的早餐、午餐一定要為孩子做好、合理調配營養,養成早睡早起和午睡的習慣。隨着孩子能力的提高,打架的情況會逐漸減少。

總之,家長必須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耐心的等待孩子的成長。必須知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認真想想孩子到底需要哪方面的規範性的習慣。不要指責、不要急躁、不要攀比,按照自己的感覺,正確的做就是了!

四、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方法

家長在指導中學孩子學習習慣上,可以着重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預習的習慣。預習能夠讓孩子聯繫以前的知識,發現新問題,思考怎樣解決問題,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問題帶到課堂上更好地聽老師講解。這樣既能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又能提高孩子聽講的興趣和效果。

2.記筆記並事後整理的習慣。隨着中學課程內容的增多和複雜化,記筆記有助於抓住重點。如果因時間限制,當堂記的東西較零亂,那麼課後還要進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條理。整理的過程是一個很有效的過程,而且還能鍛鍊自己分析、歸納的能力,一舉多得。所以應養成整理筆記的習慣。

3.課後複習的習慣。複習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複習要與遺忘作鬥爭,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創制的“遺忘速度曲線”表明遺忘是有規律的,即先快後慢,剛記住的東西最初幾小時內遺忘速度最快,兩天後就較緩慢。因此,要鞏固所學知識,必須及時複習,加以強化,並養成習慣。

4.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孩子學習上有困難請求家長幫助時,家長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應用熱情的語言鼓勵孩子自己“試一試”。孩子實在無法獨立解決時,也不能包辦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啟發,使他能在你機智而不露痕跡的引導下,覺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讓他嚐到勝利的甘甜,對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個問題的挑戰。

5.及時改錯的習慣。讓孩子準備一支紅筆。隨時改正自己練習本、試卷上面的錯誤,以鮮豔的紅色加深錯誤在腦海中的印象,然後用一個本子,將這些錯誤收集起來,用“錯別字舉例”、“錯題彙編”等形式分類記載,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現類似錯誤。

6.認真書寫的習慣。相當一部分孩子和家長不重視書寫,認為它只是形式,對學習沒有多大影響,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書寫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們對書寫者學習態度、學習質量甚至個人的素質的評價,卷面就是學生呈現在老師面前的面孔,老師就常常自覺不自覺地據此來打“印象分”。從另一個方面看;一個能夠認真對待書寫的孩子,往往也能認真對待學習及其他許多事情。相反,一個連字都不願好好寫的孩子,很難做好別的事情。因此,重視並及早提出對孩子書寫方面的要求,不僅能提高書寫質量,得到眾多良好評價,而且還能促使其養成凡事認真仔細的好習慣,提高孩子的整體素質。

7.認真觀察、思索的習慣。提前為進人中學做準備,到了中學每門學科都要求學生具備觀察力。語文的寫作訓練就不用説了;數學的能力培養要以學生對自然界數量關係與圖形關係的觀察為基礎;物理的實驗和化學的演示都離不開精確的觀察;生物則要求學生對生命現象和動植物進行持久的觀察。這些觀察要求學生不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徵,還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光看不想難以得出結論,因此,在國小初級階段就要訓練孩子養成邊觀察邊思索,勤於觀察和勤于思考的習慣。家長要引導孩子從身邊的生活小事開始觀察,經常向孩子提出問題並與之討論,促使他去觀察思索,並能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8.積極閲讀、寫作的習慣。閲讀是孩子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應鼓勵孩子在反覆閲讀課本內容的基礎上,廣泛吸收課外的知識和信息,養成積極閲讀的習慣。家長要為他們的閲讀創造物質條件,積極購買有關書籍和訂報刊雜誌。讀和寫是互相促進的,寫作過程不僅是運用語言文字技巧的訓練,也是一種嚴格的觀察、思維和想象等認識能力的訓練。在養成觀察、思索、閲讀習慣的同時,要養成勤於寫作的習慣。家長可要求孩子勤寫讀書筆記、讀後感、觀後感和日記。

9.養成有條理的習慣。學習用具的收拾要有規律,書本存放在書包或書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業要預先安排好時間等等。東西存放無規律,要用時東尋西找,心煩意亂,極易影響學習情緒;做作業不講條理,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學習效率就低。

結束語:有人説,上帝對人類最公平的兩件事之一,就是每個人都是一天只有24小時。記得小時候曾經念過“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話,雖然我們並不知道所謂“一寸光陰”到底有多長,但是既然時間與黃金相比,其價值昂貴也就可知了(其實時間遠比黃金寶貴無數倍)。那麼如何利用好每天這24小時,好好管理自己的時間,以求得最大的效用,這無論對個體或集體而言,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個人是否每天都有明確的目標,是否每天有合理的時間安排,而不是亂七八糟、糊里糊塗的生活,這對於他離成功的遠近無疑有着重要的影響。隨着時代的發展,每個人的時間就更加顯得寶貴了,應該做和不得不做的瑣事塞得滿滿當當,真正想做的事卻又找不出空檔來,“忙、盲、茫”是人們生活的真實寫照。我們只要保持科學合理的生活、學習、工作習慣,有明確家庭教育觀和耐心的等待孩子成長的管理觀念,就能夠最大限度的陪伴孩子成長,讓我們的孩子邁向更加輝煌的成功彼岸。

家庭作業:

1、為什麼我們要自覺學習家庭教育知識?

2、孩子的習慣應該怎樣培養?

3、你的孩子身上有什麼“現象”?你準備怎樣面對?

家長學校教案 篇6

教學目的要求:

1、引導家長們明白應該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幫助家長明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引導家長們明白應該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感謝家長在百忙之中抽出寶貴時間前來學習。對於一年級新生來説,重點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了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更好的學習,我自己的幾方面想法和各位家長商討一下,向各位家長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 紀律方面

(1)孩子的禮儀教育。在家尊重長輩與父母(來去要打招呼);看見老師、同學養成招呼的習慣。讓我們的孩子愛自己的父母,愛自己的學校和老師同學。

(2)孩子的合羣教育。有的孩子喜歡攪擾、進攻同學。這也是教師關注的。希望大家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多多規範自己的孩子。畢竟,對於那些多動和富於攻擊性的孩子而言,最不幸的是他們自己——天長日久,他們會成為人羣中不受歡迎的孤獨者。當然,教師會竭盡全力,不讓那種情況發生。作為家長,對此更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3)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意識的教育。課間遊戲、午間休息做到文明安全;活動做操排好隊,聽從指揮。一個注意事項是住校家長接送孩子的要求:希望每一位住校孩子的家長每週送孩子來校時都要和孩子約定一個固定的地點接他,如週五臨時有事不能來接孩子,希望家長和村子裏其他要接送孩子的家長商量好,幫忙接一下孩子。

(4)孩子的集體活動。學校開展集體活動要準時守紀,要支持孩子去參與,做好接送工作。

(二)衞生方面

每位學生都帶好紙巾、水壺,不帶飲料零食進校園;隨天氣的變化,要記得帶好雨傘、雨衣,自己採取一定的方法去記住。在學校學習期間,不要讓孩子把玩具和零食帶到學校,也儘量讓孩子不帶零花錢,懂得節約。另外,要記得給孩子剪指甲。

(三)生活方面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一是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二是書包裏的書本文具要讓孩子自己收拾。第二天上什麼課,頭天晚上要把書裝好,鉛筆削好,本子放好。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若家長代勞,孩子第二天到校後很可能會不知學習用品放在何處,經常出現手足無措的情況。

2、放手讓孩子做家務,會幫忙做家事的孩子會學習。

孩子自己的事情當然讓他自己做, 除此之外給小孩與年齡相符的工作,不但家長輕鬆,還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在幫忙中小孩可以培養出好奇心與自發性,不讓小孩幫忙,就是剝奪他們重要的學習機會。提醒家長要注意寬容與忍耐,就算小孩做不好,也不要當面抱怨,做家長的待會兒再偷偷重做一次即可,如果小孩弄得一團糟,也不要生氣,為了教育,一定要讓他做家事。當他做完了家長要向他道謝"謝謝你幫忙!"告訴他,要認真做,不要隨隨便便,養成無論大事小事,都要好好做的態度。幫忙做家事的孩子多半是成績優秀有自主性的孩子。

3、必須限制孩子看電視,玩遊戲機的時間。 長時間看電視的小孩,會流利地和人交談,具有協調性。但問題也很多,很多調查都指出,看太多電視會帶來負面影響。有報告指出,看電視的時間越短,提出問題的積極性越佳。因為國小生聽看的節目,以娛樂性質的節目居多,不需要像讀書般認真思考發揮想象。只是一直坐在那兒,看着不斷變化的畫面,感到有趣而已。久而久之,就養成了被動的性格,持續盯着電視看的小孩,的確缺乏集中力,會變成不安定的小孩,這類孩子缺乏感動心的傾向,不大會思考問題,所以成績不好。"電視兒童"總顯得沒有活力,因此有些學者還主張,12歲之前的小孩不應該看電視。原則上不要邊看電視邊用餐,聊天,每天限制時間,而且規定完成功課才能玩,節目內容也必須注意,家長與孩子之間應該針對節目內容充分交換意見。

(四)學習方面: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為孩子的終身學習帶來益處,現在我們就要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校老師會嚴格督促他們,在家裏,需要家長的督促。他們一放學回到家,就要讓他們把當天的作業先完成。做作業的時候,坐姿要端正,不要讓他趴在桌子上或是腳翹着,跪着,否則在學校學的好習慣就全忘了,這樣我們老師在學校做的都是無用功了。

2、做作業要一心一意,不能讓他們邊看電視邊寫作業,或者寫一會兒玩一會兒,這樣容易使他們分散注意力,不能專心致志完成一件事,將來功課多了就無法按時完,這影響到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寫完作業,要讓他們自己整理書包,準備好第二天的學習用品,主要是鉛筆要削好(要求每個小朋友鉛筆盒裏有5支削好HB的鉛筆)橡皮準備好,課本與本子要帶好,看一下課表是否有體育課,注意第二天的穿着。平時我們家長要培養孩子對閲讀的興趣,多給他買一些課外書,多讓他知道一些科普知識,法制知識,安全知識。 每天在相同的場所,相同的時間用功。

3、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一年級的孩子,一般注意力時間較短,穩定性也差。所以當孩子看書寫字時,家長要儘量避免在一旁大聲講話或看電視,最好是坐在孩子身邊和他一起看書,既可以起到督促作用,又營造了一種學習的氛圍。久而久之,對孩子注意力的養成便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有條件的家裏家長應為孩子佈置一個學習的小天地。書桌、椅子的高度要適中,為孩子創設一個固定的學習場所和優美的學習環境。

家長學校教案 篇7

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教學目的:

1、讓家長們明確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2、建議家長們如何培養孩子的受挫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家長們們明白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受挫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尊敬的各位家長們,你們好。首先歡迎你們來參加我們的家長們會。感謝你們在百忙之中來到學校,共同來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關心學生的發展情況。今天我們共同探討的問題是怎樣培養孩子的受挫能力。

二、幫助家長們們明確家長們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要想引導未成年人走正確的人生道路,必須培養孩子做一個健全的人,要具有隨時迎接挫折,迎接“丟臉”,經歷痛苦的思想準備。這樣的教育特別應該從國小生抓起,從小培養孩子們在挫折中成長的能力。因為,現在的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們從小在爺爺、奶奶、父母的精心呵護下長大,生活在太陽底下,吸取着雨露陽光。唯我獨尊,嬌橫跋扈,事事佔上風。試想,這樣的孩子如果從小不接受正面的引導,能走正確的人生道路嗎?他們只會遇到困難退卻,受到挫折失去信心和希望,經受不了打擊,他們只會順水推舟,不會逆水行舟。難怪我國每年都會出現因不能正確面對父母的教育而服毒身亡的,因同學的嘲笑而跳樓自殺的,因學習的壓力而棄學逃亡流浪街頭的,因羨慕而產生妒忌走上犯罪道路的… … 因此,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是極為重要的。作為學校、家庭應責無旁貸加強培養孩子們從對挫折的能力,讓他們在風雨中健康成長。

三、建議家長們培養受挫能力的具體做法

(一)、認識自我,完善自我

對於學生來説,他們的壓力莫過於來自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理;莫過於學習分數的高低,成績的好壞;莫過於與同學之間的爭吵,意見的分歧;莫過於老師嚴厲的批評,同學的嘲笑……然而,一個在家被父母嬌慣了的孩子怎能一下子承受得了這些壓力呢?養成孩子自我教育是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

1、 引導孩子正確地認識自我,瞭解自我

引導孩子正確地認識自我,瞭解自己的優點、缺點、愛好、性格、習慣等,學會自我調控、自我反思、自覺學習,找出與別人的差距,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只有他們在瞭解自我,認識自我的基礎之上,才能不斷的完善自我:正確的對待自己,與他人友好相處,更好的學習,勇敢的面對失敗。特別是班級裏的後進生,他們本身缺乏自信心,導致他們形成自卑感,嚴重的影響着他們身心活動和學習能力,使原有的聰明才智不能正常的發揮。面對這樣的孩子,更加要幫助他們認識自我,瞭解自我,面對現實,找找原因之所在,在認清自己之後,以清醒的頭腦,良好的心態,調節自我,戰勝自我,樹立信心。要以“失敗是成功之母”為動力,迎接新的挑戰。

2、用典型的事例進行自我能行的教育。

人無完人,各有所長,各有所好,只要有信心,就會體現自我能行的價值。 “相信自己,我並不比別人笨,別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久而久之,孩子們從小懂得長處要發揚,短處要彌補,這樣能促使自己健康成長。

3、親近孩子,教其反思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們言語難免有可能會傷害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孩子沒有健康的思想和承受能力,就不能正確面對,就會導致不良後果。特別是一些性格內向型孩子,他們不善言表,更容易造成不良後果。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們要多開導他、啟發他,鼓勵他們自我檢查、反思,使他了解自己的不足,認識自我的不對,找出與別人的差距和誤區以及自己存在的問題。從小進行了解自我,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的教育,養成自我反思的良好生存習慣,他們就會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

(二)、遇到困難,學會解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言談舉止,道德行為,對孩子成長具有決定的影響,要想讓孩子從小健康成長,家長們就得對孩子進行一定的受挫能力的培養,不能遷就孩子、慣養孩子、溺愛孩子。要轉變教育觀念,不要認為孩子只有一個,事事都要順從事事都包辦。要重視養成教育和習慣教育以及各種能力的培養要從小抓起,從身邊的小事抓起。希望家長們隨時與教師保持溝通,教育孩子遇到困難不要害怕,要有隨時迎接困難的思想準備,要迎難而上,不能遇到困難就退缺。事後我發現這樣的情況有所好轉了。看來家校堅持配合培養,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我相信具備健康心理和經受過挫折教育的孩子將來他們會成為生活的強者。

(三)、受到打擊,學會面對

人生的致命點就是經受不了挫折的打擊,有的人一旦遇到一點小麻煩,遇到一點小挫折,就不能接受,不能正確地對待。有的人是想不通,情緒低落,悶悶不樂,沉默寡言,十分無助的樣子;有的人是發泄,性格暴躁,把所有的氣都往別人身上發…….一個人在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麻煩事,煩心事,總會受到一些大小不同的打擊,國小生也不例外。然而多數孩子嬌生慣養,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哭哭啼啼,依賴家長們和老師。如何培養孩子面對家庭、學校、社會諸方面帶來的打擊?這個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

1、學會面對自己

當自己受到打擊以後,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多想想造成自己受到打擊的原因。如果是自己造成的,就要勇敢的面對自己,敢於承擔自己的責任,告訴孩子:人無完人,孰能無過。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知錯就改,才是好孩子。

2、學會面對父母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當家長們看到孩子學習成績考差時,不懂得教育的父母就會生氣地批評孩子,有的孩子不能接受父母的批評教育,與家長們產生牴觸,不服從家長們,甚至於向家長們。這樣的孩子思想、行為處於危險的邊沿,教師應加以正確的引導:一是採取開展活動的方式,使孩子在活動中明理,查找自己的不對;二是採取交流的方式與孩子們溝通,理解父母用心的良苦;三是舉生活的實例和現象,明辨對錯,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

其實,挫折和打擊並不可怕,怕的是遇到挫折和打擊不知道想辦法應付。我們要學會迎接挫折和打擊,也要學會對付挫折和打擊,只有那些敢於面對同學,面對教師,面對父母,面對社會,面對困難,面對人生坎坷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是最了不起的人,是人們最敬佩的人。

(四)、心中不愉,學會交流溝通

交流和溝通使矛盾化解;交流和溝通使人愉悦;交流和溝通使人進步;交流和溝通使人健康。只有善於交流和溝通的人,才能做一個真正健康的人。而有的國小生內向,不善於表達和溝通,受點打擊,悶在心裏,關在屋裏,不願見人。長期下去,思想壓力大,包袱重,使其身心不能健康成長。面對這樣的孩子,告訴他,要做一個性格開朗的人,心中有什麼不愉快的事找夥伴、信懶的人説一説、擺一擺,在交流中對方會幫助你解決疑難、排除困惑。要學會自我排解,學會交流、溝通,爭取別人對你的支持、幫助、理解、排擾。切忌有事悶在心中。本班有個孩子,年齡最小,性格十分內向。父母經商,高齡得子,十分慣養這孩子。父母不敢説他的不是,一旦説他不是,他就跟父母大吵大鬧,或者噹的一聲把門關上,哽咽得説不出話來。我知道此事以後,專門找他談心,開導他,經過開導,他明白;這樣下去不但對自己身心健康沒有好處,而且不利於自己健康成長;有什麼不愉快的事要主動學會與別人交流、溝通,求得別人的寬恕、原諒、理解、幫助。漸漸的孩子懂事了,學會與父母交談了,父母一見到我就是一席感激的話。事實證明經過挫折教育的孩子,長大後會成為意志堅強的人。

人活着就是要做熱愛生活的人才是強者。只有那些“熱愛丟臉,歡迎挫折,經歷痛苦”的人,長大後,才能追求成功,鑄造人生的輝煌。我希望孩子們在我們老師與家長們的共同努力下都能成為學習生活中的真正強者

家長學校教案 篇8

合理支配零用錢 杜絕網絡遊戲

教育目標:

1、幫助家長教孩子學會合理支配零用錢,學會合理消費。

2、拒絕網絡遊戲,學會正確利用網絡。

教學重點

1、教孩子學會合理支配零用錢,學會合理消費。

2、正確認識網絡,拒絕網絡遊戲,做一個文明有識的小網民。

教材內容:這一講主要是從孩子對於零花錢和網絡遊戲兩個方面的管理上給家長朋友們提出的合理建議。

教學時間:一課時(60分鐘)

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講授説理法,教材導讀法。

教學過程:

(一)閲讀教育故事,進入學習情境。

教材情景創設:孩子希望像同桌一樣得到更多的零用錢,卻遭到了媽媽的拒絕,孩子心理不平衡,爸爸通過耐心的談話,瞭解孩子零用錢的去處以及孩子渴望得到零用錢的目的,引導孩子合理支配零用錢。這位父親的做法是非常值得大家效仿的。

(二)現身説法,分析癥結。

首先,請個別家長朋友談在孩子的零用錢方面自己是怎樣做的,孩子又是怎樣的表現。然後請其他家長針對教育故事中爸爸的做法和生活中這幾位家長的做法展開討論,尋找關於引導孩子正確使用零用錢方面應該注意的問題。最後,教師總結家長門共同的困惑,一同走進專家課堂。

(三)專家課堂,指點迷津。

這一環節,我們可以和家長朋友一起來閲讀。在專家課堂裏,首先幫我們分析了孩子不能合理支配零用錢的原因,然後指出家長朋友們應採取的正確做法:

1、確定給孩子零用錢的時間。

2、合理規劃合理的零用錢數額。

3、規劃零用錢的適用範圍。

4、不隨便增加或減少零用錢的數額。

5、教會孩子儲蓄。

5、鼓勵孩子把零用錢捐助慈善事業。

6幫助孩子建立家庭銀行卡。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家長要合理監督孩子的零用錢,監督孩子零用錢的去處,當孩子出現零用錢不夠用是,家長一定要問明錢的用途去向,幫助孩子分析哪些是正當的花費,哪些是屬於不必要的花費,學會合理消費。和孩子一起算好收支帳對家長朋友還是有所啟發的。

(四)談打算,訂計劃。

在這一環節,教師和家長一起來圍繞孩子的領用前的收支狀況設計一個表格,並制定出關於引導孩子合理支配零用錢的計劃措施。

(五)作業

認真填寫設計表格,做好周總結,月總結,季總結,年總結。

就網上游戲真過癮進行討論

(一)提出問題,各抒己見。

師:在信息時代,網絡遊戲以其較強的互動性和引人入勝的情節吸引了很多孩子沉迷於其中。面對這種情形,家長朋友們是如何做的呢?

家長朋友們各抒己見,講述自己對於這件事情的認識和做法。

教師藉機引導家長朋友進入第二環節。

(二)閲讀教育故事,評價分析。

和家長朋友一起閲讀書中的教育故事,面對沉迷於網絡遊戲中的孩子,家長的苦惱溢於言表。教育故事中媽媽的軟弱和爸爸的粗暴都是不可取的,而教育專家通過和孩子和風細雨的交流,是孩子及時懸崖勒馬。那麼,在家庭中如何讓孩子遠離網絡遊戲,使孩子健康成長呢?進入第三環節。

(三)走進專家課堂,聆聽專家教誨。

專家提示,首先要分析孩子迷戀網絡遊戲的原因,弄清孩子為什麼喜歡網絡遊戲。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在高樓林立的城市,孩子放學後幾乎找不到夥伴玩耍,網絡遊戲在很大程度上填補了孩子的孤獨。另外,在孩子的學習壓力逐漸增大的時候,網絡遊戲使孩子壓抑的心靈得到了釋放,從中尋找到了自信。其次,家長朋友要採取措施,幫助孩子把精力放在學習上,健康成長。對於沉迷在網絡中的孩子,家長朋友們應該怎樣做呢?首先,不要強行禁止,要培養孩子網絡之外的興趣,多創設和小夥伴交往的機會,多表揚鼓勵,少批評指責。同時,要做個有心人,為孩子做出表率。在此問題上,家長朋友們一定切記:引導永遠比堵截更積極,更有效。

(四)總結

教師針對家長討論的情況和教育故事給予的啟示以及專家課堂,進行總結,引導家長朋友一分為二地看待網絡遊戲,讓網絡成為輔助孩子學習,開拓知識的工具。

(五)作業:

1、教會孩子正確上網,引導孩子客觀公正地看待網絡遊戲。

2、和孩子達成共識,控制上網時間和內容。

家長學校教案 篇9

架起溝通的橋樑正確教育孩子

教學目的:

1、通過家長學校授課,教給家長與孩子之間溝通的正確方法,從而配合學校作好對孩子的教育

2、教給家長一些教育孩子的策略,使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和學校對孩子的教育協調一致。

教學內容:

一、家長應當如何與孩子溝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一生的發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至關重要。我就如何與孩子溝通説以下幾點:

(一)身教重於言教

家長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一個不愛學習只顧自己吃喝玩樂的家長,一問三不知的家長,品行惡劣、行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長是不會培養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親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關注他們成長,有的父母雖然與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經常溝通。大多數父母都是以忙為理由,忽視親子教育。父母的親子教育應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髮展的前面,所以父母應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斷學習,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

(三)營造一種良好的知識環境

孩子學習要有一個好的小環境,不求高檔,但求氛圍,學生學習的時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閒談,朋友聚會等等儘量少在家中接待。還有,就是要創造和睦、祥和、穩定的家庭氣氛,父母不要經常打架、吵鬧,影響了孩子的心理髮展。

(四)無條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的終身榜樣。孩子身上的優點、缺點、好習慣、壞習慣基本上來自父母和周圍環境的薰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對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賞優點,儘量地包容缺點,用放大鏡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的。父母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

(五)多讚美、少批評

恰到好處的讚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潤滑劑。家長對孩子每時每刻的瞭解、欣賞、讚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記:讚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後。

(六)糾正孩子的關鍵性缺點時一定要注意考慮成熟,選擇最佳地點和時機

最後請家長們記住以下幾句話: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賞識才能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二、家長應該如何對孩子説“不”

當孩子提出某種不合理的要求時,家長與其遷就,毋寧説“不行”對他(她)更具有影響力。如今週末無人看管的孩子不知有多少,家長外出,本想把他們放到爺爺奶奶老人家當中,孩子們稍不滿意時,他們便讓步説:“那好,你就自己呆在家裏吧!”孩子最初似乎得到了一定的滿足,但久而久之,便會有被遺棄的感覺。隨便對孩子説“可以”,是冷漠與放縱,而酌情説“不行”,才是真正的關心與愛護,父母表現出的堅定絕不容商量,甚至叫着説:“我恨你!”但孩子正是在反抗的同時,也意識到父母的尊嚴和權威。孩子需要有一個對立面,才能分出美與醜。如果讓他們漫無目標地揮動小拳頭,他們會因沒有信息的反饋而永遠也分不清是與非。

如今讓家長們説出“不行”兩字,又的確不是件容易事,其難處在於父母過於寵愛自己的寶貝或根本沒有時間。而教育專家則堅決主張家長説“不行”,必要時“還要適當懲罰”孩子。當然,這並非意味着迴歸舊傳統,對孩子實施隨意斥責、打罵的專制式管理。現代社會的“不行”,應該是大人與小孩子之間所達成的共識,是他們心與心的交融。對此,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切忌對孩子施以訛詐。

父母在向孩子許諾之前一定要三思,不能言而無信,答應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如果兑現不了,應及時給孩子解釋,向孩子道歉,並作自我批評,讓孩子從內心理解和原諒父母,事後父母應設法兑現自己的承諾。因為孩子對大人説的話是一向當真的。否則,久而久之,孩子會對父母產生不信任感,並認為説了話可以不算數,慢慢地他們也會學着這樣做…… 《答應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二)讓孩子做某件事時,要講明道理,是為了孩子好,而不是説些“這樣爸爸媽媽會高興的”之類的話。

孩子如果僅僅知道要討父母的歡心,可能會撒謊或幹出其他的蠢事。

(三)絕對不能對孩子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你不聽我的話,好,我也就不滿足你的要求!”家長會因此而失去自己的尊嚴並誘發孩子的報復心理。

(四)父母一方説“不行”,即使有某些不合理的地方,另一方也不要當着孩子的面反駁,否則孩子容易養成在雙方之間投機取巧的不良習慣。

(五)説“不行”之後,要耐心向孩子解釋為什麼,讓他(她)明白“不行”的道理。

(六)可以與孩子“談判”,但家長必須掌握主動權,而且要當機立斷,不能無休止地討價還價。比如在日常生活作息時間的安排上。

籤合同也是一種好辦法,合同由自我訓練項目和每日意志力訓練表兩個部分組成。父母的職責是監督,如果自我訓練項目做得比較好,就打一個鈎,如果做得不好,就按合同懲罰……《如何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

(七)要在融洽的氣氛中,從積極的角度給孩子立規矩。擠時間與孩子一起用餐,相互説些有趣的故事,便多了一次寓教於樂的機會。

家庭遊戲是使家庭成員達成美好溝通的橋樑。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歡遊戲,他們需要在遊戲中找到快樂,也許要在遊戲中成長,父母們也會在遊戲中重新覓回已逝的童心。遊戲使家庭成員融為一體,使大家有更多有意思的話題,使溝通更輕鬆、有趣……《談親子溝通有趣的策略》

(八)令行禁止。説“不”後,家長對孩子的妥協,意味着食言,失去了威信不説,還會使孩子沾染上不守信用的習氣。言而無信,是人生之大忌。

一次“不行”或適當的懲罰最初可能會引發一場暴風驟雨,但處理得當,雨過天晴之後,孩子與你的關係和感情將無疑會有一定程度的昇華,這也正是説“不行”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