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熱門】

校園7.75K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你好李煥英》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熱門】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1

如果説喜劇都有一個悲劇內核,那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你看。

《你好,李煥英》是導演為懷念自己母親而創作的一部“穿越”片。都説細節觸人心,整部影片以歡笑為主,以温情鋪墊,以細節勾勒。往往一件尋常的小事,便能勾起心酸的回憶,曉玲的,亦是我的,我們的。

故事開頭交代女主人公賈曉玲做夢穿越到幾十年前,尚未結婚生子的母親身邊,和母親以姐妹相稱,共同度過了一段奇幻歡樂的時光。

現實是賈曉玲的母親因為車禍去世,賈曉玲傷心過度,在醫院昏睡着做了一場夢,這場如夢似真的夢,這是現實和虛擬的錯位。影片中間有許多包袱性的故事情節,令人捧腹大笑。看着這些美好,就像看着將要凋謝的花朵。花兒越美,凋落的時候越讓人傷感。影片最後一段,描述了很多賈曉玲和母親的瑣事日常,平凡亦珍貴,温暖亦殘酷,因為她再也沒有機會經歷了。美好的夢境即將破滅……

一個真實的故事,圍繞着賈玲過世的母親展開,一場時空的穿越,賈曉玲回到媽媽年輕的年代和媽媽對話。樸實又簡單,只是當故人已逝我們才懂得她的珍貴,什麼叫做子欲養而親不待被完美詮釋。孔子説: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不管身處何處,父母對孩子的愛都不曾改變,不會因為距離,時間而減少。也讓我想到: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我們對於父母總是覺得理所當然,總是索要,卻從不曾付出。只是因為他們是父母。父母不需要被愛嗎?不值得被愛嗎?導演賈玲給母親的雙開門冰箱買好了,那件綠色的皮衣也買好了,只是你卻不在了…

這部影片笑中帶淚,通過一些簡單的故事,描繪出了母親給予我們的那些從未知曉的關愛。母親就是這樣,簡單而普通,但在為人母這件事情上,母親做的不簡單,或者是在別人眼中看似的簡單,已經是母親傾其所有了。這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母親,或者説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母親。

影片前半段充滿歡笑,後半段讓人淚流滿面,內心伴隨着深深的感動。原來藝術的意義不只是傳遞歡笑,感動和歡笑可以同時存在,這或許就是導演賈玲想要表達的情感。

都説藝術來源於生活,電影就是我們生活的真實寫照,我們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只是我們都是第一次經歷人生,而且生活也從來不給我們學習的機會,我們試着以觀影的方式與電影產生共鳴,以此學習。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2

《塵曲》所言:“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人生路漫漫,有人前程似錦,鮮花滿地,有人卻墜入深淵,鬱郁終生,只有一種愛,無論你是登高遠眺,遙望輝煌前路,還是流水潺潺,靜聽平凡生活,它總在那裏,不散不滅,永恆不變。

李煥英的背影,在電影裏出現了三次,那些背影是温暖的,是柔和的,那是母愛的真實再現,是一顆包容女兒的心,正熠熠閃爍。

電影中的世界,似幻,是面對現實備受打擊的黃粱一夢;似真,是跨越時間温柔體貼的相互成全。在我的世界裏,也有一位這樣的母親,她也曾是少女,也愛草長鶯飛,山間鬆月,碎花荷葉。

因為我們,她們褪去了少女的青澀,襲上了那世塵的滄桑。

我從她的背影裏看到了歲月的痕跡。

許多記憶已經模糊不清,仔細回想,也只有那個午後,藍天清澈,黃昏悄無聲息的在天上望着,白雲醉的四處打滾,崎嶇不平的街道,在電線杆影子的映照下顯得更加凌亂。她推着車,載着我重重的書包,緩慢的走着,時不時四處看看,儘管我們都清楚,這條回家的路很偏,很少有人走,更不要説有車輛通過。我在她身後,看着她紛飛的衣角,再緩緩向上,暖白色的日光肆無忌憚的照在她的背影上,漸漸與她融為一體,在她的肩膀處暈開了温柔一朵,她走入一棵樹下,透過樹葉的斑駁,她的背影也變得斑駁又脆弱,我突然停了下來,我想叫住她,卻不敢開口。

也許是聽到了身後沒有腳步聲的響動,她轉過頭,我清楚的看到她鬢角的絲絲銀髮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着光,那是歲月在她身上鐫刻下的痕跡,她輕聲對我説:“走吧,早點回去。”我不肯移走我的目光,倔強的點了點頭。

我自詡不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但看到她鬢角的那一刻,彷彿是大夢初醒,我想起母親叮囑下的決堤愛意,它們經過歲月蜿蜒成河,在那一瞬間,透着絲絲白髮向我湧來,刻骨銘心,仿如昨日。

“打我有記憶起,我媽媽就是一箇中年婦女的樣子。”“所以我總忘記,媽媽曾經也是個花季少女”在電影的最後,李煥英去世,寬廣的街道上只有她的女兒開着車,我想她應該已經實現了當初答應她媽媽的事,“你的女兒會比他們更優秀。”

得時不待,時不再來。沒有什麼輪迴百轉,更沒有什麼穿越時空。燈塔總會被海水侵蝕,盾牌也總會利劍穿透,我只懂得,凌空展翅,破浪乘風,那一片星辰大海,由我為您摘來。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3

最近我和家人去電影院看了《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是賈玲為了懷念她意外離世的母親李煥英而創作出來的,她幾乎把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在這部電影上。看完這部電影,我的感受有兩方面。

電影講述了一個從小到大都超級普通的女孩——曉玲,在媽媽出車禍後,隨着一個奇幻的旅程,時間退回到1981年,見到了自我媽媽年輕時的樣貌,想逗她媽媽李煥英開心的故事線展開,結果到最終才發現,這其實是李煥英的夢,她是先到的,並且自始至終都明白曉玲是她的女兒,她明白女兒的心願是讓她開心,所以她假裝什承載着。假裝是自我表親,讓曉玲完成她的心願。本以為是女兒報效媽媽的劇情,最終卻發現,片中賈曉玲回憶自我從沒讓母親高興過,便憑藉自我超前的思維,讓母親“大有作為”,得以讓她開心。賈曉玲有句話虐哭了很多觀眾。“打我有記憶起,媽媽就是個中年婦女的樣貌。所以我總是忘記,媽媽以往也是個花季少女。”

“子欲養而親不待”,恐怕是賈玲,也是我們這一輩子最難以跨越的一道坎。盡孝要趁早,有人説,等我有錢了,等我有時間了,要好好孝順父母。這是很難實現的,等你把錢掙到手了,想請爸爸媽媽吃頓好的,他們的牙還能啃得動嗎?等你有時間了,想帶着爸爸媽媽去周遊世界,他們還能上得去飛機嗎?等你有時間的時候,爸爸媽媽還……當我們靜下心來好好地想一想,對爸爸媽媽的孝心其實不就是在我們平時的“滋潤”中完成的嗎

世上哪個父母,不想讓孩子健康歡樂的活着?不需要掙大錢只需要你健康,如此足以。

20xx年,岳雲鵬在德國演出的當晚,接到了父親突然離世的消息。放下演出,對不起喜歡他的觀眾;登台表演,對不起連最終一面都沒見到的父親。最終他選擇了完成表演,謝幕後愧疚遺憾和悔恨一齊湧上他的心頭,他再也忍不住,失聲痛哭。

我們的父母在你不經意的時候,正偷偷老去。作為子女的我們,不要再吝嗇表達自我的愛。要學着像父母愛我們一樣,去愛他們。

在另一方面,在很多你看不到的地方,媽媽一向在愛着你:

她看到你從天而降時,會本能地伸手去接,大喊一聲"我寶"。

她在觀眾席被二人轉的小把戲逗得大笑甚至流淚時,不是因為別人,而是因為表演者是你。

聽到你喝醉後嘟囔着"來世換我當媽媽",她笑了笑説,"還是我當媽媽。"

《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講述的是賈鈴自我親身經歷的事,這才能引起觀眾共鳴。我想起來我的媽媽,腦海裏出現她為我操勞的身影,又想到她已經黑髮中夾雜的幾根白髮,一時淚目,感慨萬分……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4

李煥英這個名字,想必大家又熟悉又陌生,她是著名喜劇演員賈玲的母親,也是賈玲此生最牽掛的人,因為《你好,李煥英》這部小品和電影,讓全國人民知道了李煥英,也知道了她是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人,而偉大的人並不特指一個人,而指的是全世界的母親。

就在今天,老師給我們看了這部小品,故事一開始,賈曉玲和她的母親李煥英在路上聊家常,故事隨着一聲玻璃破碎的聲音,賈曉玲穿越到了母親年輕時代,一九八六年,他遇到了年輕的母親,賈曉玲和李煥英成為了要好的朋友,賈曉玲還想盡辦法幫助母親追到母親喜歡的人,可隨着一聲聲鐘聲響起,賈曉玲知道自己要回去了,可卻捨不得母親,只得含情告別,可能此生也無法再次相見。這時,賈曉玲也已變成了一個隱形人,而出現在他面前的,則是家庭温馨生活的場面,這時,一陣陣對話響起,那是賈曉玲和母親的話語,雖然話語很平常,但在這時,每一句都觸動人心,讓人感動,也讓人感受到母愛的偉大。

看完小品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這一幕幕的情節,無一不讓人潸然淚下,我覺得最催淚的一定是結尾,那段感人的對話:

“媽,我給你買了一個冰箱,雙開門的。”

“媽知道。”

“媽,那件綠色的皮衣我也給你買了。”

“媽知道。”

“媽,你怎麼那麼愛笑啊?”

“因為媽生了你啊。”

“媽,我現在是喜劇演員了,好多好多人喜歡我。”

“媽知道”

“媽,我好想你。”

這個簡單的對話,不知讓多少人潸然淚下。而讓我最感動的是時鐘響起的那一刻,賈曉玲知道自己要走了,而李煥英並不知道,“我給你寫信!”李煥英還天真的説。“好,我也會寫給你。”賈曉玲淚珠已到眼眶,她邊擦邊説,最後一聲:“再見!”看得讓人心酸。

這時,我想對賈玲阿姨説:“阿姨,你演的真好,你可不要因為母親去世而自暴自棄,你一定要堅強。”我也想對李煥英奶奶説:“奶奶,你在天之靈一定很開心吧!你有一個如此聰明的女兒,所有人都會替你高興!”最後,我想對媽媽説:“媽媽,您對我如此之好,我卻不領情,昨天因為您説我成績罵我,我卻非常生氣,現在來看,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媽媽我懂了!”

母愛深沉的,是無私的,別讓母親對你的愛變得理所當然,可能有一天她會不在了,那時你將後悔莫及。請珍惜眼前人,珍惜此生愛的牽絆吧!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5

如果現實生活,能像電影一樣重新來過,該有多好。那些逝去的親人,那些曾經的遺憾,那些來不及的陪伴,就都能換一種方式去彌補。可生活就是這樣子,沒有重新一次來過的機會,有的只是無盡的遺憾和來不及的悔恨。

看完電影,還有些走不出來的情緒,愛,被愛。愛你,所以願意義無反顧的告別。

電影開頭便是人生常態,從一個呱呱落地的嬰兒,成長為一個萬千凡塵中平凡的普通人。這裏或許刻畫出了很多人的模樣,我們在愛的包裹中成長,在青春各種打擊面前逐漸平庸。而成長中媽媽這個角色,也為青春添上最絢爛的一筆。你或許是她嘴中不成氣候每天都想吃喝拉撒的“小王八蛋”;又或是從未讓她驕傲,為她長臉的“女兒”我們雖平凡如塵埃,她們愛卻依舊燦爛如暖陽。

而比起“我們還未長大,她們已經老去。”更令人心碎的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遺憾像是一顆澀口的糖,入口甜蜜的過往四散而開,但與之而來還有無限苦澀的回味。遺憾又似那無邊的泥潭,是夢幻時無盡的回望,是腦中每一次回憶引流着心靈隱隱作痛……

就像電影所説的,我一次也沒讓我媽高興過,我沒有考上高中,沒有成為所説的高中生,沒有成為一個貼心小棉襖,沒有讓你成為別人的羨慕對象,沒有讓你感到驕傲自豪,我滿懷愧疚,而她總是笑的安慰我,“條條大路通羅馬”,其實她只是希望我健康快樂,這可能就是一個母親最大的心願吧。

天冷了,記得多穿點,多吃點,長身體的時候呢,我們總嫌棄父母嘮叨,總想遠離父母。等到長大後才發現,這些嘮叨,滿含父母的關心;這些管束,是對子女的愛護的另一種表達。他們不懂表達,用他們自己笨拙的方式,來表達愛,但子女卻從未認真去傾聽。直到父母的離開了,才察覺到遺憾,總要經歷傷痛,才懂得父母的疼愛;只有撞了南牆,才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

所謂父母,子女,不過是一場美麗的遇見,一場盛大的離別。我們總得好好想想,等到自己功成名就,等到自己家和人圓,等到自己實現夢想,等到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從未想過,自己在努力奔跑時,父母也在慢慢老去,時間不等人。我們總以為與父母有大把時光,其實,有的時候親情,真的只有一瞬間。我們什麼都可以等,唯有愛父母不行。

珍惜當下的時間,電影中屬於她們的結局像是為現實的遺憾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這份愛無私卻又光亮。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6

《你好,李煥英》是賈玲自導自演的一部作品,改編自自己創作的同名小品。

賈玲在電影創作上初出茅廬,然而,這樣一部笑中帶淚,一部帶有喜劇元素的悲情作品打動了億萬觀眾,既叫好,又叫座。

劇情並不複雜,雖然運用穿越的手法切入,有點俗套,但也能使主人公在故事中跳入跳出,推動劇情發展,比單純回憶性敍事手法顯得生動活潑,同時也使觀眾產生一種夢幻與現實交織在一起的愰忽迷離的感覺。

《你好,李煥英》是賈玲自傳體作品,現實中賈玲的媽媽確實也叫李煥英。賈玲也算本色出演,作品中的賈曉玲明顯就是以賈玲為原型塑造的人物形象。但文學作品畢竟屬於文學藝術創作,作品中的賈曉玲不能完全等同於現實中的賈玲。

在一次訪談節目中,賈玲和姐姐曾經談到過自己母親去世的原因。據賈玲説,父母一起去通稻草,因為草堆的比較高,媽媽坐在爸爸開的小翻斗車上,然後不小心失足摔了下來,摔倒了小腦,當場就去世了。在火葬母親的時候,賈玲還是難以相信這個事實,雖然賈玲的姐姐已經讓賈玲去看媽媽的最後一眼了,但是賈玲説,自己那個時候就是傻的不能相信媽媽已經去世的事實。這成為賈玲永遠的痛,也成為賈玲創作《你好,李煥英》的初衷,就是懷念母親。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母親沒等到賈玲成功,沒享受到賈玲成功的喜悦,更沒給賈玲回報她的機會,便匆匆撒手人寰。這成為賈玲心中邁不過的一個坎。所以,賈玲不惜運用穿越的手法,恨不得擁有孫悟空七十二般變化,穿越到上世紀八十年代,變身姊妹替母親分憂解難,甚至願意創造機會讓“母親"(姐妹)嫁給一個幹部子弟,而不是"鍋爐科"的父親,目的就是讓李煥英少受點罪。故事雖然荒誕,但把無以為報的拳拳愛母之心,表達的無以復加。

影片打動觀眾讓觀眾淚濕衣袖的就是親情,講述的也是父母與子女的故事。

這是一部有教育意義的影片,我是讀了魏山虎校長《你好,你煥英》觀後感,心生感動,於是我領女兒一起去觀看。

女兒學習比較用功,成績也比較好,但自從上了高中以後變得沉默寡言,有時心情煩躁,平時顧不上鍛鍊,顧不上與同學交流,顧不上睡覺,課上課下鑽入書堆,身體也越來越差,心理上似乎有點亂了陣腳的意思,作為父親很是替她擔心。正如影片中李煥英所講的,我也願意讓孩子健康成長,做一個快樂上進的人就夠了,善交流,有朋友,懂人情,能獨立。

電影結果後,我和孩子談影片中的故事,談創作手法,談人物命運,沒想到孩子對一些問題有獨到的見解,並感慨地説,“只有身臨其境,才會感同身受",我明白她説的是,賈曉玲穿越與李煥英作姐妹一事。孩子有了自己的思考。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7

元旦,一家三口去看了賈玲導演還主演的電影《你好李煥英》。影片中,她扮演的是一個生來就是九斤八兩的大胖丫頭,從小到大學習不好,彷彿一直沒能活成母親的驕傲。母親出了車禍,她哭着祈禱能讓母親開心一次……在這樣的祈禱中,她穿越回去,穿越到母親的青春。

扮演年輕時代的母親一出來,美麗到瞎了我的眼睛,讓我心酸。現在每個老母親都曾經是一個豔麗的女孩。中間有很多情節,就是賈玲扮演的女兒拼命做想讓媽媽開心的事。有許多笑點,劇場裏笑得很大。沈騰扮演的一個廠長兒子在台上表演小品,前一秒笑得肚子疼。在接下來的一秒鐘裏,我看到賈玲如此努力地表演,只是想看到媽媽的笑容,我哭了。那種每個孩子都拼命討好媽媽,希望媽媽開心的忐忑和努力,讓我心疼。經過半天的努力,賈玲的母親也沒有選擇廠長的兒子,擇鍋爐工賈玲的父親。爸爸出來的時候特別搞笑。但是我突然想,其實大部分女人都會抱怨遇人不淑,總説如果回到青春絕對不會選擇現在的愛人怎麼樣。其實她當年的選擇真的是她最喜歡的,所以即使物質上有點辛苦,回到當時,她也會毫不猶豫的重複當年的選擇。

最後,賈玲的母親去世了,賈玲哭了。她媽媽其實很滿足,讓孩子明白,也許你不夠優秀,學習不夠好,但是父母希望你安全健康。對許多為孩子成績耿耿於懷的父母來説,這句話真的是讓父母找回了為人父母的初心。看着肉嘟嘟可愛的寶寶,每一個父母都在祈禱他(她)安全健康。至於什麼成績,未來,工資。很多外部條件其實都是浮雲。

另外一個角色,王琴,是賈玲母親和其他女工友的公敵,這個女性羣體愛攀比的嫉妒的真實體現得淋漓盡致。

得每一個女性生命中都有一個“王琴”作為努力和奮鬥的動力,説是看不慣,其實就是對自己甘於平庸的憤恨。王琴其實很努力很要強,但是不幸福,給自己的壓力太大了。賈玲媽媽雖然各方面都好優秀,但是沒有選擇那樣的要強和拼搏,反而選擇了幸福和平凡的人生。這一點,我覺得賈玲媽媽是幸福,真的很幸福。也讓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諦,精神幸福比物質幸福更重要。

其實能看的出來,賈玲有一種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傷悲,所以孝順要趁早,愛家人要及時,不為別的,就是為了有一天不後悔,不悔恨。還有就是一定一定要努力修身,活出讓愛你的人驕傲的樣子。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8

今有幸觀看了《你好,李煥英》這部影片,它給我的觸動還是很大的,“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痛在看似詼諧的語言中流淌,但影片給我帶來更多、更深的則是對遺憾的追尋與思考。

然而,這遺憾在何處呢?

遺憾,也許在主角曉玲對自己母親的愧疚中。一心想爭氣的賈曉玲考上大學,正想為母親爭光,卻因為一次意外事故,母親不幸車禍身亡。我想,這是對曉玲最大的打擊。而後來,上天給予了她一次意外穿越回到母親時代的機會。於是,她很想幫助母親,改變母親的命運,她希望母親能夠過上比現在更好的生活。但,命運還是命運。

電影中,穿越回母親那個年代的玲兒為自己的母親做了很多事,例如,她幫助母親成功買到第一部電視機;鼓勵母親參加女子排球比賽,獲得獎勵;她還希望母親能夠嫁到一個好人家,不再如現在這樣受苦受累……這些諸多的小事件,給觀眾帶來歡樂的同時,更引發了我對這部影片深沉的思考。

發現遺憾,真的必須要等到事情終成為遺憾的時候嗎?

古人云,“東隅已逝,桑榆非晚”,也許,這古人的話語,早已為我們解答此疑。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曾這樣説過,也許他的遺憾是自己年紀已老,知前路而茫然;也許,遺憾是回鄉的路,“笑問客從何處來”是賀知章的慨歎;遺憾,也應該是李商隱那“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無限遐想……

是啊,光陰匆匆。在忙忙碌碌之中,時光從我們的手指尖流過,從我們的腳趾底走過,從我們的人生中一鬨而散……而這遺憾,伴隨着我們,從未離開。它和時間一樣,是自然的產物。

我們,也曾有過遺憾吧。遺憾那某次演出,沒有發揮好自己的正常水準;遺憾那某次考試,沒有複習導致考試失利;更遺憾的,也許是面對那日益蒼老的父母,自己如天地間的蜉蝣一般,顯得那麼渺小,那麼無能為力……

記得電影結尾處,玲兒這樣説,“打我有記憶起,母親就是一箇中年婦女的樣子,所以我總忘記,母親也曾經也是個花季少女。”是的,這是我們多少人的感歎。

也許,最大的遺憾,是光鮮的自己,學習着最先進的文化知識,享受着最幸福、最美好和諧的社會生活,見識過許多父母年少時從未見過的大世面——卻不懂得珍惜。也許,我們必須給遺憾不留機會。

所以,趁我們年少,趁光陰未老,趁父母和所有愛我們、我們愛的人還在身邊,把握住現在,這樣的人生才不會留遺憾吧。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9

辛丑牛年,大年七年級,我隨家人在影院觀看了喜劇演員賈玲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你好,李煥英》。影片借穿越時空帶觀眾找尋時代記憶,充滿喜樂笑聲;也是借穿越時空演繹母女深情,充滿悲苦感動。

《你好,李煥英》改編自賈玲的親身經歷和20xx年出品的同名小品,由賈玲擔任編劇,賈玲、沈騰、陳赫、張小斐等主演。賈玲自20xx年開始準備劇本。為了這部電影,她自20xx年起就漸漸減少工作,專心寫劇本。劇本初稿於20xx年年初完成,歷時三年。

故事開始於20xx年的某一天,剛剛考上大學的賈曉玲經歷了人生中的一次大起大落。一心想要成為母親驕傲的她卻因母親突遭嚴重意外,而悲痛萬分。在賈曉玲情緒崩潰的狀態下,竟意外的回到了1981年,並與年輕的母親李煥英相遇,二人形影不離,宛如閨蜜。與此同時,也結識了一羣天真善良的好朋友。曉玲以為來到了這片“廣闊天地”,她可以憑藉自己超前的思維,讓母親“大有作為,彌補遺憾,找回快樂”。

故事的前半程充滿喜劇色彩,讓你笑,笑得前仰後合,死去活來。笑點由現代人和舊時代的衝突造就,用“購物票”搶電視,用“犬毛”補禿髮,男女朋友羞羞地“電影院”看《廬山戀》,用“補丁”補牛仔褲的“漏洞”設計……

隨着劇情的推進,事態發展完全沒有賈曉玲想得那麼簡單,結果讓曉玲感到意外:母親李煥英帶領的排隊比賽失力,給母親安排“美滿姻緣”失敗,母親李煥英的死敵王英更為得勢……最後更是非賈曉玲所願,母親李煥英和父親賈文田幸福牽手。賈曉玲猛然醒悟,原來此時的母親絕非年輕時母親,眼前的母親也是穿越時空來給女兒道別。女兒一心為母彌補遺憾,母親全心為女故裝不知。在母親面前,賈曉玲發現自已永遠是那個被呵護、被關愛、被成全的對象,不禁淚如雨下,泣不成聲,一路狂奔。穿越迴歸,冰冷的病房依舊,賈曉玲俯卧牀邊守護着永遠睡去的母親。為什麼讀懂了母愛,而母親已經不在?為什麼理解了母親苦心一片,母親卻已經撒手人寰?為什麼一個“讓母親快樂”的小小心願實現起來卻如此艱難?為什麼“為了孩子”母親會如此這般、毫無怨言?

所以,故事的後半程充滿悲劇色彩,讓你哭,哭得稀里嘩啦,不可自拔。自中段影院便笑聲停止,漸漸安靜。尾聲處觀影人更是啜泣不止,直至息屏而不願離場。

《你好,李煥英》,是一部好電影,值得一看。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10

獨自看電影《你好,李煥英》,特意拿了一包紙巾出來,算是提前做好了被感動的準備,因為我淚點低。還喊兒子和同學也去觀影,委婉地想讓他們接受一份關於母子親情的敍述詩,瞭解孝順的痛點,真有點一廂情願。某一個瞬間,我忽然有一個想法,看《你好,李煥英》,笑與哭切換自然,其實情節不復雜,被感動之餘,我們是不是該想一想,對自己和母親該做點什麼?

這裏有一個假設,影片中,如果李煥英還活着,賈曉玲會怎麼樣?生活中,如果父母還健在,我們又會怎麼做?也許這種假設不合時宜,但是仔細想來,假如李煥英還活着,女兒能否真的會為母親着想?為什麼擁有時不知珍惜,失去時倍感傷痛,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我回想起母親中風時的場景,差一點失去她,就差一點,我也會加入沒有媽媽的隊伍。但是現在她身體恢復不錯,我們一如既往的爭吵,互相看不順眼,又彼此相依為命。舉手投足間充滿默契。

如果母親不在了,我將在最初的一兩年自由自在,會有解脱的感覺,會更獨立的做自己。但是我相信接下來的無數年,無數個夜晚,浸入骨髓的思念和哀傷會伴隨終身。父母是隔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一張席,父母不在了,人生只剩歸途。聽上去是不是特別的殘忍?現實就是如此,沒有了嘮叨,操心,爭執,分歧,歡笑,分享,惦記……然後呢?你連坐下來吃飯的勇氣都需要心靈雞湯的鼓勵——因為桌面上永遠少了一雙筷子,一個碗。而我們最喜歡掛在嘴邊的話是:“多大回事啊,不就是添一副碗筷的事嗎?”那一刻,天會塌,真就是大事,沒有媽了呀。

幸虧她還在!是的,她還在。看到賈曉玲奔跑在回去找李煥英時,淚奔了,看到了李煥英如願穿上皮大衣,坐上轎車,很滿足的舒心的笑,淚奔了。流淚的人都知道是幻想,都知道滿足了內心的祈願。我撥打母親電話,長聲後聽到她説“喂”,低沉有力,我放心了,她還在。她一直在,喚着我的小名,開着客廳的小燈,桌上永遠有我愛吃的剝好的石榴或者一碗蛋羹。我沒打算改變和她不爭吵的習慣,我一樣厭煩她管束我,甚至我故意不和她説話,關門躲進卧室,只留她孤單的在電腦前打遊戲。——但是,她還在,她還在呀!

這個春節,兒子在家特別宅,他更多的不是陪伴我,而是陪外婆。他似乎比我更有感知,總是長時間站在老人背後給按摩頭頸,揉肩。倆人基本無對話,整個畫面安靜祥和。我沒有問他是否看了電影,是否想有一天我成了“李煥英”,他會怎樣。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現象才是常態,但需要在某一時刻覺醒:不要都成為“李煥英”後,才想起不做那個痛徹心扉的賈曉玲。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11

近日,風聞《你好,李煥英》感人至深,令許多人掉淚,讓人在笑中哭,讓人感受到了温暖和愛。於是,帶着一份好奇,一份探究,拉着爸爸、媽媽去看了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賈曉玲因車禍,意外穿越回了媽媽年輕時工作時代,1981年,媽媽也隨之穿越成了年輕時的樣子,兩人形影不離,就如同是一對閨蜜。賈曉玲認為自己沒能為媽媽爭氣,一直拖累媽媽,讓媽媽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在穿越後想憑自己的力量改寫媽媽的命運,以此發生了許多事。最後當她看着褲子上的手工縫的小熊,忽然意識到媽媽結婚前是不會縫這些的,才發現媽媽也穿越過來了,急忙跑回家找媽媽。揮淚飛奔的一路中,回憶起自己小時和媽媽的點點滴滴。最後的鏡頭又回到現實中,彷彿之前發生的只是黃粱一夢,媽媽躺在病牀上,賈曉玲埋在被子裏痛哭的不能自已。

這部影片讓我印象最深的片段是賈曉玲、沈光林表演一個節目,為了讓母親笑,賈曉玲拼了命得逗李煥英,而賈曉玲曾説過“我過來就是,讓我姐高興的。”所以作為穿越過來的賈曉玲母親,她也在努力裝笑,想讓女兒高興,倆人就為彼此互相笑着,表達着無聲的愛。故事是導演賈玲親身經歷改編,像她自己所説,她不是為了當導演而拍片,而是為了想拍片而當導演。瞭解了這些影片背後的故事,我更感受到了那份深沉的母愛和“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傷痛。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眼淚已經給自己洗了把臉,餐巾紙擦了三張,感動了我一整天,也讓我長了不少知識。

這部電影傳達的第一個道理就是——母愛,愛是偉大而無私的,“青春會逝去,愛情會萎,友誼的綠葉也會凋零。而一個母親內心希望比她們都長久。”母愛像空氣,無時不刻充滿心田;又像彩虹,在失落時帶來希望。但有些母親是不善表達母愛的,但眼中永遠是滿滿的慈愛。

上週我只是無意見發現了以前兒時買的鑰匙扣,卻已經生鏽,痴痴地看了很久,想問媽媽是什麼時候的,又把話收了回去。但媽媽卻像會讀心術,沒過幾天,一個嶄新的、漂亮的鑰匙扣就寄到了家,送到了我的手中,可你只説是看這個好看,就買了,就這麼幾個字,我也聽出了媽媽那份沒有説不口的'愛。

這部電影除了母愛,讓我明白要珍惜當下,樂觀,向上……為了不忘記這種感受,我提筆寫下了《<你好,李煥英>觀後感》。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12

近期,電影《你好,李煥英》成為熱門話題,既沒有專業的導演,也沒有流量明星,是什麼讓它從一眾電影中脱穎而出?關鍵在於一個“真”字。

創作的規律總是相通的,文字工作亦然。一篇合格的公文,必定脱離不了“真”。調研報告作為一種非正式公文文種,常用於組織工作中,目的在於為地方黨委、政府提供科學決策與依據,解決實際問題,服務地方經濟。尊重客觀事實是調研報告的最大特點,只有用事實説話,才能提供解決問題的經驗和方法,研究的結論才能有説服力。失去了真實性的調研報告,也就失去了它的科學價值和應用價值。因此,調研報告中涉及到的所有材料均需出之有據,切不可道聽途説。

調研的目的是解決問題,要儘可能地反映實情。我們在起草調研報告時,應當緊緊圍繞黨委、政府領導關注的重點、難點和人民羣眾關心的熱點、痛點問題,針對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以提供科學決策與依據。有的調研報告為了寫而寫,看上去內容充實,實際上提出的問題虛頭巴腦、無病呻吟。比如寫村(社區)兩委換屆問題,不把調研重點放在幹部作風、工作能力上,而是深挖幹部與羣眾之間的私人矛盾。這樣的調研報告尚且無法反映真實問題,更別説提供決策意見、解決問題了。

找準問題是撰寫調研報告的前提,充盈的事例和數據則是高質量調研報告的支撐。我們通過實地考察,閲讀書刊、報紙,上網查找等途徑獲取了第一手資料,要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分析研究得到實際可用的部分,寫進我們的調研報告中。我們在選擇事例時要考慮普遍性和參考性,不能以偏概全。選擇數據時要挑選典型、有可靠性、有實用性的,要注意有的放矢、切中要害。但無論是事例還是數據的選擇,都必須真實可靠,不能為了片面追求結果而憑空想象、胡編亂造,導致調研缺失真實性,撰寫出的調研報告失去參考價值。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據媒體報道,導演賈玲用了四年的時間打磨《你好,李煥英》的劇本,正是因為她這種嚴肅、嚴謹的創作態度,才給觀眾留下了如此引人深思、耐人尋味的故事。同樣,高質量的調研報告不可能一稿而成,要經過認真推敲,思考提出的問題是否有針對性,列舉的事例與數據是否有代表性,所提的對策建議是否有可操作性。在推敲之中反覆修改,直達最終的成品經得起實踐考驗,能夠真正地發揮參謀助手作用。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13

今年春節檔電影《你好,李煥英》賺足了觀眾的笑聲和眼淚,實現了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影片根據賈玲親身經歷改編,講述“賈曉玲”穿越到媽媽“李煥英”的青年時代,希望通過“逆天改命”讓她高興,雖然鬧出不少笑話,但讓人深深感受到母愛的偉大。

“李煥英”是現實生活裏無數母親的縮影,她們吃苦耐勞、樂觀堅強,只“希望女兒健康平安”。但和同時代的廣大“農村母親”不同,電影中的“李煥英”是“吃國庫糧”的,雖然她也有困難和煩惱,但有穩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在眾多“農村母親”眼中,她的生活仍然是令人羨慕、遙不可及的。

農村的母親們,肩上的擔子更重,吃的苦更多。她們就像個陀螺,每天忙裏忙外,一刻不得清閒。她們除了要和男人一樣下地種田,努力賺錢,還要操持一家老小的衣食住行。慢慢地,銀絲染白了她們的鬢角,皺紋爬上了她的額頭,生活的重擔壓彎了她們原本挺直的身板,曾經的颯爽模樣一去不返。

有句俗語,“你養我小,我養你老”。反觀子女,一些人嫌棄母親年邁體弱,不能幹活,成了自己的拖累;有的厭煩老人精力不濟,面對新事物幫不上一點忙;有的怨恨父母一碗水不能端平,斤斤計較……

也有一些人,把“養”簡單地理解為給錢給物,但在儒家的視野裏,孝包含了三個層次:大孝尊親,次孝弗辱,其下能養。孔子認為,如果孝僅停留在最低層次的“能養”,這與動物是沒什麼分別的,因為鴉尚有反哺之義,羊尚有跪乳之恩,而人畢竟是更高級的生靈。

想起在一個村採訪時,筆者問老人,為什麼明知道被騙,還要參加騙子組織的“一日遊”。其中一位老太太説:他們是騙子,可是會和我拉呱,會來看我,會噓寒問暖,他們組織的活動熱鬧得很,我天天一個人在家,連個説話的人都沒有。

由此可見,農村老人需要的不僅是物質的豐富,還有兒女的陪伴。哪怕只是一次耐心的傾聽,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問候的電話,可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作家莫言曾把母親接到城裏同住,一段時間後,老人家只覺“終日似囚籠一般”,非要回老家不可。無奈之中莫言寫下《老母親》一文,文中説,“生存延續的意義是什麼,生養我而我不能反哺,是獨我之悲哀還是生命註定孤獨?”

電影的最後,賈玲以字幕的形式向自己現實中早逝的媽媽李煥英真情告白,但現實中再熾熱的愛也無法傳遞給已離世的母親。古人曾説,最大的悲劇是“子欲養而親不待”,因此孝親應趁早。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14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早已耳聞這部電影總能戳中人的淚點,每一個從影院裏出來的人都哭的很兇,止也止不住。大年八年級那天,我懷着一顆激動的心,帶着極高的淚點走進了影院。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主人公賈小玲在母親因為車禍去世後,意外穿越到了1981年,與母親成為了姐妹,賈小玲費盡心思逗母親開心,幫助母親完成心願。影片在好笑的同時,眼讓人不禁淚如雨下。

這部影片實際上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人説賈玲演的太假了,根本沒有一點點真情實感。而實際上,這部影片與其説是演出來的,但不如説是把真正的一個事情重新上演了一遍。電影的末尾是賈玲的內心獨白:打我記事起,我的母親就是一箇中年婦女的模樣但是我就忘記了她也曾經是一個花季少女。這部影片不僅僅是賈玲獻給他自己母親的,更是獻給全天下的母親。觀眾們在看着賈玲在電影中一次次的撕心裂肺的哭,看着賈玲的母親在被自己的女兒逗笑後的熱淚盈眶,讓觀眾們都看到了有個普通的女兒,對自己同樣普通的母親的孝順,懷念。賈玲努力的在這次夢中實現了母親的願望,而醒來後,卻是與母親的生離死別。

其實電影中賈玲也是一個自卑的孩子,她一直都認為自己非但沒有給母親長臉,反而給母親帶來了不少的麻煩。他還感覺自己如果沒有出生,那麼母親就會比現在更幸福。在這樣的心態下,當他看到廠長的兒子與母親相親時,心裏便暗暗埋下了一顆將他們撮合在一起的種子,讓他們相親相愛,讓母親的生活更加美好。在這裏,已經有很多觀眾不停的抽泣了。我們同樣身為子女,又有多少人像賈玲這樣用心使自己的母親生活更好呢?

電影中有一句話説的特別好“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句話被人們誤以為是這部電影裏的梗,但也透露着一些心酸。看着賈玲濕潤的眼眶,這是多大的一次讓步啊!為了母親的生活幸福,他希望與母親再做一次母女,希望來生給自己的母親好好的掙一回臉。他希望如果這樣,母親就不會因為車禍而離他而去。但是事已至此,她只好做出了一個決定:自己不要出生。

在賈玲穿越回來的同時,他的母親也穿越了回來。面對女兒一次又一次的逗她開心,她欣然接受,陪女兒走過了自己最後的時光。在看到女兒褲子上的破洞後,為他縫補成一個可愛的卡通圖案;在女兒喝醉後,一步步揹他走回家;面對廠長兒子的真心,她卻依舊與賈玲的父親相愛,依舊成為賈小玲的負責的母親。對於女兒,他或許錯過了自己一生中的青春時光,但他收穫了一個愛他的女兒,值得。

同學們,從今天開始,我們要珍惜自己母親帶來的愛,不要忽視它,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時候再後悔。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15

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旅程裏,總會有那麼一些重要的人和事,被我們銘記,猶如絢麗的焰火,被定格在某個永恆的瞬間。

一場車禍喚醒了她深處的柔情,一滴淚水沖刷了她內心的不解。

這部電影《你好,李煥英》,融了悲劇,亦融了社會百態,還融了愛與温情,亦不乏深深的遺憾。視線裏的雙開門冰箱,嶄新的綠皮大衣,都只能成為賈曉玲永遠的回憶,那是她對母親無法割捨的親緣至情。

賈曉玲覺得,自己一直沒有讓母親李煥英開心過。高中畢業那年,她考上了首都戲劇學院(成人教育類),覺得牌子沒面子,就特意做了個“名正言順”的一本錄取通知書,以博得母親開心。誰知天有不測風雲,在母親騎自行車帶自己回家的路上發生了車禍,母親重傷,送醫搶救無效。賈曉玲在醫院陪護母親期間,困了,睡了,就在夢中不知不覺穿越到了母親生孩子的前一年——1981年——她想起母親的種種經歷,決定讓母親開心一回。

第一件事就是買電視,她讓母親李煥英成為第一個在廠裏買電視的人。第二件事是動員李煥英參加女子排球賽,以此來實現讓母親與廠長兒子相親的目的。儘管輸了比賽,但目的達到了,廠長開始安排兒子沈光林與李煥英見面。賈曉玲為了讓母親“開心”,哪怕最終沒有自己出生,也要極力促成兩個人的關係。只不過,原來李煥英一直有對象,並最終決定與他結婚。

賈曉玲穿着當時頗為流行的破洞牛仔褲,穿越到了1981年。李煥英發現後就縫好了這個破洞,而且縫成了一個可愛的圖案。賈曉玲想起母親年輕時不會縫衣服,此時,她感慨湧動,影片達到了感人的高潮。

原來,一切都只是賈曉玲一廂情願。其實,賈曉玲的母親李煥英也穿越到了曾經,但比賈曉玲早。賈曉玲為她做的事她都盡力配合,可當別人問李煥英,那個賈曉玲是幹嘛來了,她回答的這句話,真是令人感動:“讓我高興來了”。如水般,母愛悄無聲息地蔓延着,浸潤了我的雙眼。這母愛,多麼寶貴而深厚,值得賈曉玲珍惜。為了讓女兒開心,李煥英奉獻着,傾盡所有心思去愛這個女孩。

事實上,世間的母親又何嘗不是如此?海倫·凱勒幼小失明,狂燥不安的她在家裏摔打吵鬧,哭哭笑笑,無法自控。她的母親温柔地摸着她的頭髮。她愛女兒,亦願女兒能拋掉枷鎖,重新擁抱生活。她為女兒請來了開朗活潑的沙莉文老師,並借沙莉文老師傾注了滿滿的母愛,而海倫也因這份母愛而獲得新生。

母愛似水,潺潺流淌,汩汩成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賈曉玲藉助電影回報母愛,而觀眾如我者,則須趁早,多盡孝心,多讓母親高興起來。

標籤:李煥 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