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大學生經典書籍優秀讀後感範文

校園2.3W

大學生讀書會寫讀後感嗎,那麼這些讀後感會是怎樣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大學生讀書讀後感內容,歡迎參考閲讀

大學生經典書籍優秀讀後感範文

  大學生讀書讀後感篇一

在日常生活中,回顧走過的歲月,我們都有所得,也有所失;無論幹什麼,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成功,都試圖儘量避免失敗。於是在7月上旬我讀了《心靈驛站》一書,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寫了許多生動有趣的故事再加上篇末畫龍點睛般的“人生感悟”,讓我在輕鬆的氛圍中得到啟迪。其中有許多板塊,我最喜歡的還“爭分奪秒惜時間”一欄,其中有這麼一個故事:

“瘋狂英語”的創始人李陽先生,在中學時成績並不十分理想,在高三是幾欲退學,在大學時還多次補考英語。為了改變窘境,他開始利用零碎的時間來背句子。他喜歡堵車,因為一堵車他就有時間背句子;他喜歡排隊,一排隊他就背句子,“隊再長我都沒感覺,好像一會兒就到我了”。於是他有了很大的進步,在英語四級考試中得了第二名。

我們總是認為自己很忙而沒有零碎的時間,其實正是忙碌的人才有大量的零碎時間,高效利用這零碎時間的人,他本身也是高效的。而無所事事的人根本沒有零碎時間,因為他們是低能的人。

我們總是歎息時間太少,而“新來的時間又在歎息間閃過了”,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只有充分利用時間的人才不會覺得時間太少。“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慢性自殺”(魯迅)。

在未來的人生旅程中,怎麼才能做到多一些得,少一些失,多一些成,少一些敗?珍惜時間,利用時間就行。不僅如此,還能“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

人説“名師出高徒”,這話實是不假。依我看,這原因有二:其一,是師之教有方;其二,是徒之學不擔離開了這兩條,既稱不上“名師”,也出不了“高徒”。名畫家佛羅基奧手下出了一代宗師達·芬奇,便是很好的一例。

當達·芬奇投師於佛羅基奧時,佛羅基奧沒有首先教他創作作品,卻要他畫蛋,這是佛羅基奧與凡人不同之處。十幾天只是畫蛋,芬奇自然是不耐煩了,這時,那位名畫家告訴他意義所在:他的目的是嚴格訓練學生的細緻觀察與準確描繪形象的能力。這正是佛羅基奧的“有方”。正是由於這有方,才使芬奇日後得以功成。

我也曾有過一位“有方”的老師,不過她不是什麼有名的人物,只是一個大我幾歲的女孩子。幾年前,我請她教我拉小提琴,她先問我做事有無耐心,我不明白她的意思,自然是回答“有”。開始學習了。她先給我做了示範,看着她那嫻熟的表演我真羨慕。可輪到我時,她卻讓我練習拉空弦。幾天過去了,她給我的任務還是如此。她告訴我,拉空弦是基礎,只有練到了運弓自如了,才可拉曲子。現在想想,她這話實在有理。是的,她不是什麼“名家”,卻也是個會做老師的人。

然而,我並沒有成功,又拉了幾天空弦,我聽到的'總是那單調的“拉拉”的聲音。哪有一點兒我為之陶醉的樂聲呢?我一煩之下,一弓挑斷了琴絃,發誓再不學了,於是我的提琴只好休息了。由此我想到,師固然要有方,更重要的是徒要不擔芬奇的成功,關鍵的一點就在這裏。他刻苦地練習,用心學習,正是經過長期艱苦的藝術實踐,終於創作出許多不朽的作品。而我的失敗,恰恰也在這裏。怕艱苦,在困難面前懈怠,終究要失敗。

不僅學習藝術是這樣,文化知識的學習也是如此,要從一點一滴的細微之處學起,只有打好基礎方可學出成績。

我喜歡寫作,真羨慕那些作家,而我的老師卻要我天天記札記,把所見所聞的小事都記下來。當時我不明白老師的意思,只是堅持了。現在,當我一本本地翻看那一摞札記時,方悟出了老師的用意:她是讓我練基礎,積累材料,一點點地提高啊!所以,我在寫作上的進步——雖然它微歇—是老師教之有方的結果,同時也是自己沒有懈怠的結果。

芬奇畫蛋直至學畫成功和我的失敗與進步,都説明不僅教者要有方,學者更應不怠,這兩方面的因素結合起來,能有什麼知識學不會,有什麼事情做不好呢?!

  大學生讀書讀後感篇二

我閲讀了一本名叫《金銀島》的書。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著名作家羅伯特.路易斯.史帝文森。這是一本關於寶藏、海盜的冒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吉姆的男孩,他參與探險,去尋找埋藏在一個遙遠的海島上的財寶。機智而大膽的吉姆發現了海盜們的奪寶陰謀。經過無數次的生死搏鬥,他們最終尋得寶藏滿載而歸。吉姆為了拯救大家,擅自單獨行動,機智而勇敢的吉姆同海盜進行了生死的搏鬥,掙回了他們需要的大船。

讀了這本書後,我懂了要運用學到的本領面對困難,要勇敢、自信,便可戰勝困難

小時候,每一個人都曾擁有同一個夢,那便是長大。童年是每個人在人生旅途中最純真的年代,充滿着歡樂,也充滿着輕鬆。在兒時的每一天都過着放肆、無拘無束的日子。

童年是一幅畫,畫裏有我的夢想。夢想有一雙翅膀,帶我自由飛翔,與燕雀為友,與鷹鴿為拌,與鵑眉為親。到最高的果樹上吃最甜的果子,到最高的教堂上歌唱,到最高的地方看彩雲,到最遠的地方旅遊。我還要叫上我的朋友,飛得更高更遠……

童年是一首詩,詩裏有我心中的感謝,感謝養育、哺育我的媽媽;感謝給予我道理的爸爸;感謝給予知識的老師;感謝給予我友誼的朋友,同學;感謝,感謝我身邊的每一個對我説的每一句話,對我做的每一個行動,每一句問候……

童年是一個五彩的夢,夢中有我誠心的問候,對弟弟跌了一跤時的一句:疼嗎?對妹妹捱打時的一句:疼嗎?對媽媽生病時的一句:不舒服嗎?對爸爸不高興時和一句:不舒服嗎?……我還要對任何人説一句誠心的問候。

童年是一艘彩色的船,劃呀劃,劃到春姑娘的夢鄉。春姑娘的夢裏,有青青的楊柳,青青的小草,青青的樹葉;紅色的野花,黃色的野花,粉色的野花;藍藍的天,白白的雲,從裏面透出一絲陽光一絲温暖。

童年是一本童話,書中有可憐的醜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美麗的白雪公主和邪-惡的皇后,愛麗絲神奇的夢,多情的領帶……

童年,美好的想象,都可以用來比喻它.我多麼希望時間停留在童年,讓我永遠在童年裏生活!

記得我讀國小三年級餓一個冬日,天空突然下起了雨,奶奶讓娘給我送雨桑娘可能一路摔了好幾跤,渾身像個泥猴似的,她站在教室的窗户旁望着我傻笑,口裏還叫:“樹……森…”一些同學嘻嘻地笑,我如坐鍼氈,對娘恨得牙癢癢,恨她不識相,恨她給我丟人,更恨帶頭起鬨的範嘉喜。當他還在誇張地模仿時,我抓起面前的文具盒,猛地向他砸過去,卻被範嘉喜躲過了,他衝上前來掐住我的脖子,我倆撕打起來。我個子小,根本不是他的對手,被他輕易壓在地上。這時,只聽教室外傳來“嗷”的一聲長嘯,娘像個大俠似地飛跑進來,一把抓起範嘉喜,拖到了屋外。都説瘋子力氣大,真是不假。娘雙手將欺負我的範嘉喜舉向半空,他嚇得哭爹喊娘,一雙胖乎乎的小腿在空中亂踢蹬。娘毫不理會,居然將他丟到了學校門口的水塘裏,然後一臉漠然地走開了。

  大學生讀書讀後感篇三

從魯迅的《故鄉》中,我們可以看到魯迅的童年是一座被塵封的大院。

童年的魯迅,彷彿是一個生活在天堂的魔鬼,豐衣足食卻寸步難行;而閏土則是生活在地獄的天使,生活艱辛但充滿快樂。閏土的童年必須要看瓜田,但他自由、快樂。魯迅的童年雖豐衣足食,但他只能悲哀地念着“之乎者也”。閏土還可以去做無窮無盡的新鮮事,看無邊無際的海洋;而魯迅只能看到那“四角的天空”。

沒有了自由,多少財富都是破銅爛鐵。自由才是真正的金子!

可那畢竟是幾十年前的封建社會,離現在已經有那麼漫長而浩瀚的一段歷史。可是,到了現在的社會,大人們還是大同小異、異曲同工地為我們打造一個標準童年:束縛。

我覺得束縛再加上比較再加上無窮無盡的學習,與監獄相比也已經只有毫釐之差了。作為社會未來的新動力,我們的生存狀態難道沒有理由受到關注嗎?大人們總是以為吃飽穿暖學習好,就是一個孩子的全部,可這些卻恰恰是我們這些孩子最忽略的。

我們需要自由,我們要親身經歷,我們也要知道許多新鮮事,我們要一個快樂的童年,我們要逃離束縛!

吶喊》是魯迅先生自《狂人日記》後的第二本經典小説集,是世界的名著,這本書中有些文章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例如有《故鄉》,《藥》,《孔乙己》。

在《藤野先生》中魯迅先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在日本的首都東京留學時,看到和聽到當時中國人民的麻木不仁從而使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國意識甦醒。

當然,在《吶喊》這本書中,像這樣的文章還有許許多多,魯迅先生寫這些文章是為了讓當時的中國人民看了以後,能夠清醒過來。

作者對“故鄉”的感情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一般的感情,同時還是帶有個人色彩的特殊感情。在對“故鄉”沒有任何理性的思考之前,一個人就已經與它有了“剪不斷,理還亂”的精神聯繫。童年、少年與“故鄉”建立起的這種精神聯繫是一個人一生也不可能完全擺脱的。後來的印象不論多麼強烈都只是在這樣一個基礎上發生的,而不可能完全擺脱開這種感情的藤蔓。具體到《故鄉》這篇小説中來説,“我”對“故鄉”現實的所有感受都是在少年時已經產生的感情關係的基礎上發生的。“我”已經不可能忘掉少年閏土那可愛的形象,已經不可能完全忘掉少年時形成的那個美好故鄉的回憶。此後的感受和印象是同少年時形成的這種印象疊加膠合在一起的。這就形成了多種情感的匯合、混合和化合。這樣的感情不是單純的,而是複雜的;不是色彩鮮明的,而是渾濁不清的。這樣的感情是一種哭不出來也笑不出來的感情,不是通過抒情的語言就可以表達清楚的。它要從心靈中一絲一絲地往外抽,慌不得也急不得。它需要時間,需要長度,需要讓讀者會慢慢地咀嚼、慢慢地感受和體驗。這種沒有鮮明色彩而又複雜的情感,在我們的感受中就是憂鬱。憂鬱是一種説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和情緒,是一種不強烈們又輕易擺脱不掉的悠長而又悠長的情感和情緒的狀態。《故鄉》表現出來的是一種憂鬱的美,憂鬱是悠長的,這種美也是悠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