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雪國讀後感

校園2.11W

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雪國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雪國讀後感

雪國讀後感1

《雪國》這部作品,如果單從語言的表達與意義這方面來看的話,我們極易發現它只不過是淺淺淡淡的生活的一種持續,沒有什麼值得真正吸收的亮點,然而如果我們着眼與它的表現浸透力(所謂的浸透力,是指浸透於作為對象的人與物之間的力量)。也就是着眼與它語言的價值的話,就不由你不覺得川端康成是位很了不起的作家,也同樣會認為《雪國》是一部十分傑出的作品之一。

在《雪國》這部作品中,描述了一位自由撰稿的舞蹈研究家島村在一次機遇中認識了當地的一位藝妓後的情景,那時所為的藝妓就是平時在家裏做些平凡的家事,過着極為普通的生活,待到被召喚時就立刻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地道的藝妓,有的時候她們在客人的旅館內一起歇宿,大家坐在火盆旁閒聊一些家常,很自然地同客人們熟悉起來,而後,當她們看到男人們穿着棉睡衣就寢或起牀時便會給予精心的料理,荀子就是這種地方藝妓中普通的一個,隨着時間的推移,兩個人逐漸的熟悉起來,並且經常見面。

《雪國》這部書中雖只是淡淡地描述了島村與這個藝妓的交往,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更進一步的從字裏行間中感受它是以其各種形式表現出來的浸透力,就會很輕易的發現《雪國》是一部傑出的作品,因為川端康成的文學大都具有動搖作品根基的浸透力,然而也正是它牽動了作品的整個世界,從川端康成的文學作品登場入物男女關係的構成方式,對自然的安排方式,以及對周邊事物的接觸方式來看可以説其特點就是《雪國》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採用象徵、暗示和自由聯想來剖析人物的深層心理。同時又用日本文學傳統的嚴謹格調加以限制,使自由聯想有序的展開。在文中作者藉助兩面鏡子作為跳板,開始把島村從現實世界誘入到超現實的回想世界又從夢幻回到現實。作者通過這種有節奏的跳躍聯想,一步步地喚起島村對駒子和葉子的愛戀之情。可以説,駒子和葉子的內心世界常常是島村的意識流動中展露的,是屬於島村的感覺中產生的幻覺。這種把人物的心情、情緒朦朧化,正是川端式“意識流”的獨特表現。寂寞、寒冷。

所有的浮躁都沉澱下來,但是所有的熱情和温暖也流失了。

那一刻只覺得時光漫長,世界的律動和嘈雜永不止息,卻與自己沒有任何關係。眼前只有茫茫雪國,白色的山脈,白色的輕煙,白色的結晶飄落,靜謐無聲。

一直覺得雪是很奇妙的事物,明明寒冷徹骨,卻又給人柔軟的感覺。《雪國》也是,明明清冷無比,卻又透出絕望般的絲絲温暖。

我曾經是為了愛情描寫而看《雪國》,最後看見的卻不是愛情,而是生命的脆弱渺小之憂傷。

還是無法説出心底的感受,畢竟,這是一本太棒的書。只能説,這份震撼,我也許一生都不會忘記。

回首昨天,我們不難發現,在通古搏今的大世界裏,其實仍有許許多多我們認為已經很完美的東西,仍舊還需要那麼一些極小甚至細微的東西進行一下精心的點綴,包括我們認為無法更改的記憶亦同樣如此,《雪國》一書的出現就為我的記憶增添了一道絢麗的亮點,《雪國》一書已記不起是哪個假期讀的了,大概距今已有許多時日了吧!然而書中精彩之處至今仍記憶尤新。

書中雖沒有什麼大的波瀾,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語,卻在幽豔,光潤的文體底層,如同透過那細細的網眼,充分地展現出那充滿透力的描寫,彷彿從我們的內臟中像霧一樣瀰漫開來,並且滲透我門內心深處,使我迷霧內從中吸收到在其它書中所吸收不到的文學知識。自然、清晰、流暢是我對《雪國》一書的簡短評價,然而這評價正如《雪國》這部書一樣,具有着極深的內涵,值得久久的回味。

雪國讀後感2

她的眼睛同燈光重疊的那一瞬間,就像在夕陽的餘暉裏飛舞的妖豔而美麗的夜光蟲。

我對《雪國》這本小説的感覺很複雜,因為從我看過的小説中沒有一本是像這本一樣的,而它給我的感覺又有些像沈從文的《邊城》。讀完這本小説後我最直觀的感覺就是哀怨和徒勞,哀怨,是因為整本書都是一種冷冷的基調,無論是景物的刻畫,還是人物的心情,都讓人覺得如冬天的淡淡的風吹卷着讀者的心緒。其間描繪的虛無之美,潔淨之美和悲哀之美達到極致,令人怦然心動,又惆悵不已。

“在鏡中的雪裏顯出了女子通紅的臉頰,這是一種無法形容的純潔的美。也許是旭日東昇了,鏡中的雪越發耀眼,活像燃燒的火焰。浮現在雪上的女子的頭髮,也閃爍着紫色的光,更增添了烏亮的色澤。”這是島村與駒子第一次同宿後,駒子早晨梳洗給島村心裏留下的最初印象。”黃昏的景色在鏡後移動着,人物是一種透明的幻象,景物則是在夜靄中的朦朧暗流,兩者交融在一起,美到虛幻,荒誕卻又是當時最荒誕的現實。

“特別是當山野裏的燈火映照在姑娘臉上時,那種無法形容的美,使島村的心都幾乎為之顫動。”這是島村對葉子第一次動心。就如同島村自己所想“大概這些都是在幻化的鏡中幻化出來的緣故。”作者以這兩面鏡子作為跳板,串聯起了整本小説的感情,兩面鏡子中的駒子和葉子,都是屬於島村的感覺中產生的幻覺。對於駒子,最初也是島村對於精神美的追求對象,因此只是萍水相逢,但這嚷他有意願回到雪國,再次相遇;第二次來到雪國,看到駒子淪為藝妓,島村既驚詫,又似乎在預料之中,他對駒子感情是對美貌的依戀,和對她的憐憫,島村在駒子身上體會到了“實”,卻沒有感受到“靈”。也許有的也只是男歡女愛罷了!所以當葉子請求他好好對待駒子時,島村卻表示無奈和惋惜,而葉子卻繼續以之前駒子的美好形象,讓島村傾心而他卻未有對葉子愛的的表示。直到在他離開雪國之前,劇場失火,發現葉子從二樓上掉下來死去,對於追求精神化,人情化愛情的島村如同是美的幻滅。

至於駒子與葉子之前的關係也甚是微妙。駒子羨慕葉子那麼純粹的存在,葉子卻為駒子這樣活着而悲哀。駒子愛島村愛的純粹而卑微,其實她心中默默地期待島村帶她回去東京,希望島村能夠好好待她,但是駒子卻又是一個為生活而生活,為愛情而愛情的人,對生活似乎是一種逆來順受的樂觀,她愛島村而這樣的她在島村面前覺得不知怎麼開口,覺得無顏開口,同時她也早知道回答與結局。她只是缺一個讓她死心的致命一擊。當葉子幫她問出了心中所想時,駒子暗暗的從島村的話中得到了結論。葉子看清了駒子與島村的悲傷結局,當葉子結束與島村的談話後,“葉子想要扔掉那隻被捏死的飛蛾似的打開了窗户”,這已經暗暗了預示了結尾。她不相信島村與駒子會有美好愛情,也不相信島村會把自己帶回東京。

愛之所以徒勞,是因為島村是駒子的全部,而駒子卻可有可無。穿過界縣那長長的隧道,只有他可以來去自如。而她,哪兒也去不了,誰也留不住,不如縱身一躍。駒子就是葉子,葉子是內心的駒子。

“葉子死去,島村看見駒子抱着葉子的身體就像她抱着自己的犧牲和罪孽。”

讀完這本小説後我瞭解了川端康成這位作家,諾貝爾獎給他的頒獎詞是“川端康成極為欣賞纖細的美,喜愛用那種筆端常帶悲哀,兼具象徵性的語言來表現自然界的生命和人的宿命。”而《雪國》則被評為史上最美的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川端康成的文字總是悽哀而又悲涼的,這和他的自身經歷有着莫大關係。

他幼年父母雙亡,祖父母與姐姐又相繼死亡,一生漂泊無定,逐漸形成了感傷與扭曲憂鬱的性格。深受佛教和虛無主義影響,世界級諾貝爾文學獎的榮譽沒給他帶來絲毫的快樂,只使他感到厭倦和煩悶。而在他在經歷了輝煌的歲月,獲得了無數成就加身。他自殺了,或許是他一直以來的壓抑而又或許是三島由紀夫的死刺激了他,未留下隻言片語,兩人相繼自殺,留給了後人無數的疑問。我想也許這就是川端康成一直追尋的自由了吧!我們終歸是不懂他的……

雪國讀後感3

在我印象中,日本是一個漫天飄着雪花的國度。

在冬天,每一座房子的屋頂,每一座山上,每一片田地裏,都應該有厚厚的雪,因為冬天的本日應該是屬於白色的。

《雪國》一書主要寫的是主角島村與駒子之間的故事,以及對雪國那裏奇特美景的描寫。主要人物島村是一個研究歐洲舞蹈的富家子弟,他在去雪國是遇上了年輕美麗的藝妓駒子,駒子是一個很出色的藝妓,不僅會舞蹈,三絃,而且還有記日記的好習慣。在島村的眼裏,他們的關係只是藝妓與恩客的關係,駒子卻仰慕者有才華的島村。在明白島村的心意後,只能央求他:一年來一次就好,帶夫人來也歡迎,這樣才持久。在島村第二次來雪國時,他遇見了葉子。葉子在他眼裏是一個完美的女人,他多次向駒子問起葉子的情況,但駒子都含糊其辭,不願多説。在島村第三次來雪國時,葉子為了救劇場裏的孩子從二樓掉了下來死了,但是島村對於葉子也只是表以同情,並沒有什麼其他表現。倒是駒子,抱着葉子的屍體發瘋的叫喊。

在這部小説中,我覺得駒子是一個很矛盾的人物。在面對島村時,是一個温柔的女人,一個痴心希望能等到愛情的女人,但是在面對葉子及行男時,她又是一個似乎很無情的人。她對於島村的痴情書中有這樣一段內容:“你在數什麼?“他問過之後,女子仍舊默默地屈指數了好一陣子。“那是五月二十三日。““是嗎,你是在數日子吶?七、八月連着都是大月嘛。““哦,第一百九十九天。正好是第一百九十九天。“你怎能記得那麼清楚是五月二十三日呢?“,這裏講述的是駒子在島村第二次來雪國時,向他説他離開這裏有多久了她還記得。從這段話中我們似乎可以體會到駒子對於島村離開那麼久所表現出來的幽怨之情。但是在行男快要死的時候,她卻寧願在候車室送島村,也不想回去見行男最後一面。其實在我看來駒子在這部小説中是一個挺悲劇的角色。她為了師傅家的兒子去當了藝妓,在無奈和無趣的藝妓生活中,她遇到了島村這樣一個具有才華的男人。在她愛上島村後換來的卻是一年來一次的央求。在等待中,她發現自己都快瘋了。

在幾個主角中我最不看好的就是島村先生了。原因有好幾個。首先,在我看這部小説之前,我看過關於這篇本書的簡介和人物分析。在眾多的簡介中都説島村先生是一個坐吃祖業而且無所事事的紈絝子弟,雖然他也研究歐洲舞蹈,但是不足以説明他是一個積極上進的人物。隨後在閲讀這本小説時我也發現島村是一個個性不怎麼讓我喜歡的人。在島村第一次來雪國時就讓駒子去幫他找藝妓,而且在駒子説找不到藝妓時,島村一臉的死纏爛打,一定要她幫他找。在島村第二次去雪國的路上,他遇見了葉子,明顯島村又對葉子產生了好感,在後來他經常向駒子打聽葉子的事。他知道駒子很喜歡她,但是他還向駒子打聽另外一個女人的事情,這是存心讓駒子傷心。在島村第二次來雪國時,當他看到駒子穿着藝妓的衣服時,他自語道:她還是當了藝妓了。這種語句在我讀來就有那麼一些看不起的情緒在裏面。就算島村對駒子以前就沒有好感,那對葉子他是有好感的,但是在葉子從二樓摔下來的時候他卻只是感到同情,僅此而已。這就直接表明了島村這個人的薄情。在與外面的女人尋歡時,無所不至,在回到家時,又擺出一副好好先生的嘴臉,對妻子孩子感到愧疚。讓我感到他很虛偽。

在最後一章中有一段關於景色的描寫。“茫茫的銀河懸在眼前,彷彿要以它那赤裸裸的身體擁抱夜色蒼茫的大地。真是美得令人驚歎不已。島村覺得自己那小小的身影,反而從地面上映入了銀河。綴滿銀河的星辰,耀光點點,清晰可見,連一朵朵光亮的雲彩,看起來也像粒粒銀砂子,明澈極了。“這是島村在葉子死前看到的景象,美麗的銀河,在葉子死時,在他眼前,在他心裏傾瀉而下,這種壯觀的場面,讓我們震驚,也為葉子這種無謂的犧牲精神而震驚。

不管外界怎麼評價《雪國》這部小説,我認為它在我理解的寫作意義下是一部很不錯的小説,也也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映象。

雪國讀後感4

這是一片隔絕孤立的淨土,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大雪紛飛的地域自由地散發着蠱惑人心的魅力。經過長久的黑暗才能到達的雪國帶着與生俱來的夢幻與縹緲,遺世而獨立。以此為背景,一場飄落着雪的夢徐徐展開。

雪國是一場夢,這場夢裏有縈繞着鮮嫩氣息的後山,有積雪覆蓋的村落,有雪水融化的青石板,也有美得極致而冷清的巨大星帶。

島村,這位玩世不恭、未嘗認真對待生活的紈絝之人,始終貪戀着一種虛幻的美。因此他踏上了這片夢幻的樂土,邂逅了符合自己虛無美學的駒子、結識了雙眼中燈火閃映的葉子,島村在這座遙遠偏僻的雪國建立了自己迷幻與虛無的夢境,也在一次次的闖進與入侵中慢慢解構粉碎着自己的白色美夢。

細看駒子,她本人的命運帶着深深的徒勞,淋漓地體現了一種日式虛無。當她因為行男重病而墮入風塵成為藝妓,失去自己的“純粹”之後,這種種的努力最終還是在行男死後歸為徒勞,彰顯一種令人窒息的無力。島村早早便看透她命運的徒勞,但是島村執着於一種“徒勞感”,因此將駒子本身的徒勞生命作為自己的審美取向,去欣賞、去把玩。而他也一直作為駒子徒勞命運的旁觀者與見證者,他無可奈何,也無動於衷。

島村對駒子的迷戀源於他對虛幻美的執着。駒子在島村心中是一個“連腳趾彎裏大概也是乾淨的”潔淨得出奇的女子,從這一點來看,島村對駒子的喜愛並非建立在駒子本人之上,而是建立在島村自己的幻想之上,這更可以印證島村對個人幻想的熱衷,以致顯得他對現實之物若即若離了。島村對駒子在肉體上表現出來的些許剋制其實也是在竭力不去破壞自己建立在駒子身體上的幻想,可以斷言,島村對駒子的憐愛感情更多是源於對虛幻美的固執追求。川端康成對島村與駒子之間感情的描寫從未濃墨重彩、歇斯底里,這份以幻想為基礎的感情沒有火焰般熱烈的情慾,只是雪將融化時的無力與哀傷。只是這種日式的迷幻與虛無之美,帶着徒勞感,在全書中無時無刻不在被作者強調凸顯。

島村對葉子的興趣同樣起於他個人迷幻的愛好。通讀全書後不難發現,在島村第一次到達雪國時,尚未成為藝妓的駒子是島村心中純粹之美的無瑕象徵;而當島村第二次來臨,因為行男而成為藝妓的駒子失去其“純粹”,取而代之的便是在窗玻璃上映出漂亮容顏的女孩葉子。葉子在車窗上透明的側臉和閃爍的眼神為島村做的這場雪國之夢蒙上一層更縹緲的紗。

這三人在雪國之中形成一種穩定三角形結構,平衡了島村的迷幻夢境。然而隨着島村的步步入侵,最終駒子和葉子都向島村提出了將自己帶走的想法。讀後感島村卻將這二者盡數否定,打破這種三角平衡,最終,雪國夢境以葉子的死亡與駒子的瘋狂收尾,島村自己精心建立的美夢解構離析,崩塌破碎。當銀河嘩啦一聲向他的心坎傾斜下來時,千萬顆星星的重量該將這場夢砸得粉碎,該將島村從這場幻境中照耀清醒。

川端康成筆下的雪國透露着他本人的世界觀,讓人感覺到美的同時又產生了一種深深的無力感。書中那句“生存本就是一種徒勞”讓人感覺海水沒頂般的絕望。正如島村對駒子那句“我什麼也不能為她效勞呀“一樣,閲讀此書時,我也對書中人物的命運感到無可奈何。讀完後便有一種悵然若失的虛無之感。這是日式虛無之美,在不經意間挖空讀者的靈肉,吞併進書中,因此讀者與書中的人物一起連帶着變得無力與縹緲了。

回看全書,從頭至尾都貫穿着一種日式虛無,也就是所謂的“徒勞感”。從生存到死亡,中間連接着的不過是徒勞。駒子被命運玩弄便是如此,葉子沒能來得及掌控自己命運的航向也是如此,雪國夢醒,駒子瘋了,葉子死了,只留島村一人在從雪國歸往東京的列車上徒勞歎息。讀罷不由得讓人感歎,人生也如雪國夢一場,迷幻而虛無,縹緲而徒勞。

川端康成這本著作為我們展示了何為日式的迷幻與虛無之美,它的魅力像一層薄霧氤氲着濕氣,浸淫你我的心靈與頭腦。

雪國讀後感5

“不知為什麼,島村總覺得葉子並沒有死。她內在的生命在變形,變成另一種東西。”

許是日本文學筆下時刻籠罩着淡淡的悲哀,我總不敢輕易去觸碰。讀罷川端康成的《雪國》,無力感似有似無地湧上心頭,竟感到了莫名的惆悵。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

故事便從川端筆下這片茫茫雪域開始。

島村,坐食祖產的有婦之夫,對西方舞蹈感興趣,然而卻只是憑藉西方舞蹈的書箱和圖片去任意想像。他不是欣賞舞蹈家栩栩如生的肉體舞蹈藝術,而是欣賞他自己空想的舞蹈幻影。駒子,雪國的藝妓,為了給師傅患病的兒子行男等醫藥費成為藝妓。她是一個連腳趾彎裏大概也是乾淨的女子,她希望能夠上城市去,與其它山溝溝裏的藝妓不同,她幾乎每天都寫日記,把讀過的小説做了十冊多的讀書筆記。小説描寫了島村三次到雪國來找駒子,在第二次來的途中被一雙美麗的眼睛吸引。“她的眼睛同燈光重疊的那一瞬間,就像在餘暉裏飛舞的夜光蟲,嬌豔而美麗。”這是一個叫葉子的姑娘,她的聲音悲慼而優美,彷彿是某座雪山的加聲,小説平談如水,卻纖弱氤氲着淡淡的悲哀。最後以葉子在一場大火中喪生而結尾。

川端康成的文筆極其細膩,意識流的內容按時間順序相互交織,所有情節,語言都如雪國的皚皚白雪,純淨而無絲毫雜質。平淡卻能給予心靈沉重一擊。

小説始終圍繞着“虛無”與“徒勞”。

在島村看來,一切都是徒勞的,他擁有幸福的家庭和令人豔羨的社會地位,卻一直在尋找活着的意義。駒子在他眼中,所做的一切都沒有意義。駒子記讀書筆記是徒勞的;對城市的幻想是徒勞的。“看上去她那種對城市事物的憧憬,現在已隱藏在淳樸的絕望之中,變成天真的夢想。他強烈感覺到,她這種情感與其説帶有城市敗北者那種傲慢的不滿,不如説是一種單純的徒勞。”她愛上不可能的他是一種徒勞,她為了將死的行男籌醫藥費是徒勞……

生命本來就是徒勞的,所以島村在看到葉子死的時候並沒有什麼極度的悲痛。“待島村站穩了腳跟,抬頭望去,銀河好像呼啦一聲,向他的心坎上傾瀉了下來。”葉子是虛無的美麗,是精神純潔美麗的化身,她的死亡映證了生命的虛無。生死無常,人生無常,無生就無死,無死就無生。人生無所謂生和死,死並不是生的終結,無並不是有的肯定。生和死,有和無只不過是生命存在的兩種形式,只有敢於肯定死,才能擁有生,才能在生的時候不為死的影子所困擾,才會在列的時候不會因貪生而卻步。死是幸福的重點,人死後就回歸到虛無,同自然萬物一樣,達到萬物一如。這是川端康成通過《雪國》想表達的,與中國古代老莊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

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有時候我們將生死看得太重,在這世界上,我們誰也沒有辦法活着離開。那又何必自尋煩惱,為生死所困呢?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倒不如坦然去面對生老病死,像趕赴上盛宴般去迎接自己的宿命。

生命會迴歸虛無,但我並不認為生命本身就是一種徒勞。

哪怕到最後我們什麼也帶不走,但在有限的生命裏面,我們可以探究生命無窮的意義,因為島村覺得一切都是徒勞的,所以他一直深陷在一種混沌的泥潭中,找不到生命的意義所在。我們活着,就有活着的使命,有更多未知等待發現,許多問題等待思考。我不願意因為結局而放棄享受生命的過程,哪怕是為了一朵春天早開的花,第二天升起的太陽,我都有正取幸福的理由。就如同雪國不會一年四季都大雪飛揚,它總會等到了春天的到來。這也正如我們每天都做的,期待第二天的朝陽,為更好的明天奮鬥。

在川端康成的筆下,那裏還是一片白雪琉璃的世界,迷迷濛濛地罩上一層柔和的乳白色,整個世界純白潔淨地似有似無。裏面有物的悲哀,人的'悲哀,人的徒勞,生命的虛無,島村的哀傷,駒子的三絃夢……

“沒有劇場牆壁,沒有聽眾,也沒有都市的塵埃,琴聲就會透過冬日澄澈的晨空,暢道無阻地響徹遠方積雪的羣山。

在那裏,雪山將給生命,最宂長的迴音。

雪國讀後感6

“不管怎麼説,這個女子總是個良家閨秀,即使他想女人,也不至有求於這個女子。這種事,他滿可以毫不作孽地輕易了結它。她過於潔淨了。初見之下,他就把這種事同她區分開來了。”川端康成在《雪國》中這樣説。

第一次讀川端康成的作品是在國中,當時好奇地捧着姐姐的高中課本看《伊豆的舞女》。高中時又看了好幾遍,這應該是我看過的最多遍的課文了。當時我還沒有喜歡上文學,卻喜歡上了那段飄着縷縷悲傷的文字。

《雪國》是在我高三畢業那個暑假看的。那時剛開始看書,不知道該看些什麼書,因為想起了那篇《伊豆的舞女》,所以找來了川端康成的這本《雪國》。

直到現在,我還記得看完《雪國》後的心情。那是一股濃濃的惆悵,還有不知所謂的悲傷,整個人恍恍惚惚,難受至極,想撥開心中那片陰霾,卻不知道這份悲傷惆悵從何而來,虛無縹緲的感覺讓人不知所措。可它又確確實實纏繞着我,讓我坐不是,站不是,總覺得失去了什麼,追悔什麼。

如果説《伊豆的舞女》只是淡淡的悲傷的話,那《雪國》給人帶來的悲涼就要濃厚的多。小説中的人好像都是病態的,似乎多愁善感到立刻就會去自殺。而在這病態的愛情中,卻又始終透露着兩個字,最吸引我的兩個字:純潔

就像開頭我寫的那段話,“她過於潔淨了。”這是與村上春樹的作品完全不一樣的純潔。你能想象一個妖豔、甚至有些放蕩(當然我不喜歡這樣評價駒子)的舞妓從未與男主人公發生過那方面的事情。

“她過於潔淨了。初見之下,他就把這種事同她區分開來了。”

就是這樣,整本書都沒有發生過。雖然他們兩的舉動是那麼親暱,也常常一起過夜,但最終還是相敬如賓。

過去,我問朋友,你有沒有喜歡過一個女孩,非常非常喜歡,但是卻從來不想與她發生那方面的事情,覺得這樣做是對她的一種玷污?朋友説沒有。我問過幾個朋友,他們要不是嗤之以鼻,就是説我太幼稚。可是,你不覺得這很純潔嗎?只是喜歡一個人,完全沒有性上的衝動,這不是愛的更徹底更單純嗎?

晚上又看了遍《雪國》。上次那種悲慼的心情還餘音未了,所以我不敢太認真的深入故事。看書的過程中,一會兒上個廁所,一會兒去隔壁串個門,一會兒吃顆桃子。基本上,我是在這種三心二意中看完小説的。有時候真的很害怕,那種悲傷的心情是很難消除的,經歷多了,漸漸害怕那種心情。於是乎,漸漸害怕看書。

在這種故意的三心二意下,看完《雪國》後心裏只是感歎:哦,原來是這樣!

我也不知道這樣感歎的原因,也許是為故事感歎,也許是為看完故事的自己感歎。

躺在牀上,翻來覆去,這股悲傷就像晚點的列車,雖然會遲到,但永遠都不會不來。於是,我又坐在了電腦前,想着故事裏的那個駒子,那個愛的竟似癲狂的舞妓。

駒子的心該有多矛盾?不停嚷着走,卻又捨不得挪步,明明熱烈的喜歡島村,親密接觸後卻又護住胸口,還喊着:這是什麼玩意,什麼玩意。明明想留下來過夜,又怕被人發現……,可問題是,她有着與這可愛的羞緬完全不符的身份,舞妓。要是別的舞妓,這樣定會讓人覺得虛偽、做作。可正因為她是駒子,正因為她是舞妓,這份羞緬卻讓人倍加珍惜了。駒子有股從骨子裏散發出來的純潔,我從不懷疑。

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島村為什麼不把駒子娶回去?不是喜歡嗎?日本不是可以去二房嗎?為什麼島村就不把駒子娶回去?一個悲傷的結局讓悲劇更加悲劇。雖然小説的最後,他們倆還在一起看火災,但是在弦外之音中我知道,島村要離開了,很明顯的要離開了。他都不會悲傷的嗎?這一切真的都是“徒勞”嗎?

雪國讀後感7

“穿過界縣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

川端康成在書的開頭這樣寫到。

讀過許多日本作家的書,芥川龍之介,大江健三郎,三島由紀夫,甚至是頗為中國讀者喜愛的村上春樹,我卻獨愛川端的文章。喜歡他美得到了極致的文筆,喜歡他文字間遊走着的淡淡的憂傷,喜歡他筆下純潔的沒有一絲污垢的世界。我一直以為,在那個戰火紛飛,硝煙四起的年代仍能寫出這樣不染塵埃的故事的作者,生活一定是優雅而富裕的。實則不然。他從小失去父母,無依無靠,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一貧如洗的家境使他初戀受阻,失意的他在獨自旅行的途中偶遇了舞女鶴子,鶴子清純美好,天真活潑,讓沉浸在悲傷中的他傾心,而鶴子也喜歡上了這個沉靜的大男孩。可是在那個年代,舞女是卑微低賤的下等人,而他卻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學生,這樣擁有截然不同身份地位的兩個人,是無法被旁人理解並接受的。最終,他只得忍痛與鶴子分別。為了懷念這段感情,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創作了小説《伊豆的舞女》,小説中純潔的愛情故事至今仍感動着每一個讀者。

比起《伊豆的舞女》中清純的代子和她無暇的愛情,《雪國》的基調無疑是哀傷荒涼的,背景也更復雜。主角“我”,島村先生,是一位住在東京,靠繼承遺產無所事事的作家。“我”在旅行至雪國的途中,寄宿於温泉旅館,意外的遇到了五等藝伎駒子和他的妹妹——清純美麗的少女葉子。駒子年輕又富有活力,“玲瓏而懸直得鼻樑,雖顯單薄些,但在下方搭配着小巧的緊閉的柔脣,宛如美極了的水蛭環節。兩隻眼睛,眼稍不翹起也不垂下,像有意描直了似得,恰到好處的鑲嵌在兩道彎彎的濃密的短眉毛下。藉助着”我“的眼睛,作者描繪了這樣一個生長在雪國,卻又帶着幾分煙花巷氣息的女子。彼時,與島村第一次相遇的她還只是旅店的女侍,如今卻為了為未婚夫賺療養費而賣身為藝伎。駒子的身上,散發着兩種氣息,既有山野女孩子的無拘無束,大膽直率,又有作為藝伎的嬌柔嫵媚。她可以在”我“面前莫名的抽泣,多愁善感的埋怨,告訴我不幸的身世遭遇,甚至向我説出自己本不愛行男,和他訂婚只是為了滿足師傅的心意,也可以在分別時笑着對我説”下次別忘了把夫人一同帶來“

這樣年輕,大膽,渴望愛情的女孩,駒子毫不掩飾自己對島村熾熱的感情,而對於已有家室的島村來説,與駒子的相遇並不算什麼,他是漫不經心的。島村觸碰到的駒子,是冰冷的,當她把臉頰貼在島村的掌心,島村撫摸着她稠密的黑髮時,感到的是雪國之夜的寒峭。駒子與島村之間,永遠隔着一層薄薄的,卻又無法戳破的膜,這注定他們一直在分別。在我眼中,駒子與島村之間根本沒有什麼所謂的愛情。島村,這個來自東京的男子,出現在白茫茫的與世隔絕的雪國,駒子眼中的他,作為一個異性,無疑是新奇的,也許駒子因為寂寞,因為逃避行男,才會不由自主的接近他,甚至於愛上他。而對於島村,駒子只是棲身雪國這個冷清之地的一個不諳世事的藝伎,島村離開了雪國,還會記得駒子麼?

雪國的一切都是寒冷的,就連春季,也殘留着殘冬留下的寒意。駒子在行男去世之前竟不願意回去再看他最後一眼,島村與駒子分離時既無悲傷也無難過,他甚至未曾留戀;葉子從火場墜落死去,島村心裏只是也只有震驚。

有人説川端康成筆下的一切都太美好,如水中花,鏡中月,可望而不可及。也有人説,雪國太頹廢,太消極。無論怎樣,《雪國》帶有的淡淡的憂傷和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悲觀,消極的情緒是不置可否的,但這也正是美好到了極致的表現。川端康成一直極力渲染人性之美,無論代子,駒子還是葉子也好,她們都不曾受過半點世俗的薰染。

然而,‘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他本人,卻在多年後的一天,在工作室裏打開了煤氣閥門,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雪國讀後感8

火車穿過長長的隧道,“夜的底層變成白色的了”。翻開《雪國》,拂面與這一句相見。有些書就留下這樣的氣息,引人一再重返,流連不已。“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國雪了。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了下來。”就在這次前往雪國的火車上,島村以車窗玻璃為鏡子,沿途窺視一位悉心照料病中青年的美麗姑娘葉子。姑娘的聲音越得近似悲涼,容貌姣好得令人心顫,全身逸放出一種冷豔的美。她的“臉上閃現着燈光,鏡中映像的清晰度並沒有減弱窗外的燈火。燈火也沒有把映像抹去。燈火就這樣從她的臉上閃過,但並沒有把臉照亮。

一束從遠方投來的寒光,模模糊糊地照亮了她眼睛的周圍。她的眼睛同燈火重疊的那一瞬間,就像在夕陽的餘暉裏飛舞的妖豔而美麗的夜光蟲”,“這使島村看入了神,他漸漸地忘卻了鏡子的存在,只覺得姑娘好像漂浮在流逝的暮景之中”。出乎意料的那個病人,竟是駒子的未婚夫。

島村後來從盲人按摩師的口中得知,駒子迫於生計,曾在東京當過雛妓,後被人贖出,回家鄉雪國拜師,學習三絃琴,便與三絃琴師傅的兒子行男定了婚,由於行男長期在東京養病,駒子只好出來當藝妓,以便賺錢支付醫院的醫療費用。但駒子真正愛着的並不是將不久於人世的行男,而是浪蕩公子島村。長期的賣笑生涯和不幸際遇嚴重扭曲了駒子的靈魂,使得她的性格顯得複雜而畸形,在倔強、熱情、純真而又粗野、嬌豔和低俗的同時,還保持着鄉村少女的淳樸,儘管淪落風塵,卻不甘心忍受長期遭人玩弄的噩夢一般的生活,想要“正正經經地生活”,渴望獲得一個女人應該得到的純真愛情,並把自己的全部愛情都傾注在了島村身上。甚至當行男病危、彌留之際,葉子趕到車站哀求駒子回去時,駒子仍堅持要為島村送行而拒絕回去為行男送終。但是,在島村看來,她為賺取行男的醫療費用而淪落風塵的行為和對自己的那些似於癲狂的愛卻是徒勞,一種美麗的徒勞。

然而,正因為這是徒勞,才使得島村從中感受了一種純粹和無償的美。兩人在給行男上墳時,意外地發現葉子正蹲在墳前,雙手合十地祭奠着亡者。幾天後,島村在他下榻的温泉客棧的賬房裏見到了前來幫廚的葉了,感到自己被這個少女吸引了。儘管駒子是愛他的,但他總有一種空虛感,把駒子的愛情視為美的徒勞。與此同時,駒子對生存的渴望像赤裸的肌膚一般觸到了他的身上。現在,他覺得葉子的慧眼放射出一種光芒,像是看透了這種情況。一天夜晚,葉子為幫駒子送紙條而來到島村的房間。閒談中,葉子請求島村善待駒子,可他卻表示並不能為駒子做點兒什麼,覺得自己“還是早點兒回東京去為好”。葉子便若無其事卻也是認真地請島村把自己也帶到東京去,並詢問島村是否可以僱自己為女傭。終於,島村覺得已經到了該離開這裏的時候。他漫無目地地遊逛了一天後,傍晚又乘車回到了温泉浴場。就在駒子抱怨島村不帶她同行時,突然響起了火警的鐘聲。原來,是正在放映電影的蠶房着了火。

他們倆隨救火的人羣向火場跑去,綴滿繁星的銀河好像從他們的後面傾瀉到了前面,彷彿要擁抱大地。蠶房噴濺出的火星子迸散到銀河中,然後又擴展開去,黑煙衝上銀河,相反地,銀河驀然傾瀉下來。噴射在屋頂以外的水柱,搖曳着變成了濛濛的水霧,也映着銀河的亮光。在消防隊員噴射出的水柱前,一個女人的身體在空中挺成水平的姿勢由二樓墜落下來。這個女人原來是葉子。由於是仰着臉墜落下來的,衣服的底擺被掀在一隻膝頭上。島村覺得,葉子並沒有死去,她內在的生命正在變形,變成了另一種東西。

島村站穩了腳中抬頭望去,銀河好像嘩啦一聲,往他的心坎上傾瀉下來。雖沒有什麼大的波瀾,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語,卻在幽豔,光潤的文體底層,如同透過那細細的網眼,充分地展現出那充滿透力的描寫,彷彿從我們的內臟中像霧一樣瀰漫開來,並且滲透我門內心深處,使我迷霧內從中吸收到在其它書中所吸收不到的文學知識。自然、清晰、流暢。這正如《雪國》這部書一樣,具有着極深的內涵,值得久久的回味。

標籤:讀後感 雪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