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高中生物易錯的知識點總結

校園3.11W

高中生物知識中有部分容易出錯的知識點,經常讓學生在考試的時候失分。想取得好成績,就要理解和熟記這些易錯的知識內容。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易錯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生物易錯的知識點總結

  高中生物易錯知識要點

1、病毒具有細胞結構,屬於生命系統

2、將人的胰島素基因通過基因工程轉入大腸桿菌,大腸桿菌分泌胰島素時依次經過: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合成成熟的蛋白質。

3、沒有葉綠體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4、沒有線粒體就不能進行有氧呼吸。

5、線粒體能將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6、細胞膜只含磷脂,不含膽固醇。

7、細胞膜中只含糖蛋白,不含載體蛋白、通道蛋白。

8、只有葉綠體、線粒體能產生ATP,細胞基質不能產生ATP。

9、只有動物細胞才有中心體。

10、所有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液泡。

11、無氧條件下不能產生ATP、不能進行礦質元素的吸收。

12、測量的CO2量、O2量為實際光合作用強度。

13、氧氣濃度越低越有利於食品蔬菜保鮮、種子儲存。

14、黑暗中生物不進行細胞呼吸。

15、温度越高農作物產量越高。

16、細胞越大物質交換效率越高。

17、酶只能在細胞內發生催化作用。

18、細胞都能增殖、都能進行DNA複製,都能發生基因突變。

  高中生物易混淆知識點

1.甲狀腺素與甲狀腺激素

甲狀腺激素是由甲狀腺分泌的激素的統稱,包括甲狀腺素(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兩者都含碘,前者比後者多一個碘原子。

2.呆小症和侏儒症

呆小症又叫克汀病,是一種先天甲狀腺發育不全或功能低下造成幼兒發育障礙的代謝性疾病。主要表現為生長髮育過程明顯受到阻滯,特別是骨骼系統和神經系統,通常身材矮小,智力低下。

侏儒症有許多類型,高中生物中涉及的多為垂體性侏儒症,由於先天的或後天的原因,腺垂體功能減退,生長激素分泌不足,阻礙身體生長與發育,為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

除此之外,還有:體質性侏儒(本症患者骨化中心出現和骨骺聯合年齡皆比正常者遲數年,身材矮小,性腺發育及第二性徵成熟也較正常期為晚。生長激素水平正常,病兒無任何垂體疾病表現及其它內分泌功能異常)、遺傳性或種族性侏儒(某些地區或某種民族(如非洲某種黑人)體格特點為矮人,不存在垂體疾患,對外源性生長激素也無反應,屬正常矮人)、原基侏儒(宮內侏儒)(從胚胎開始發育遲緩,出生時體格即甚小,身長只有30~35cm,體重低於2400g,伴有軀體各種先天性畸形,特別是大腦發育落後,此種侏儒對外源性生長激素治療無效)等類型。

3.甲亢和大脖子病

甲亢,也叫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是人體碘儲器官。甲亢是由於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所引起的自體免疫性內分泌疾病,在遺傳基因的前提下,由於精神壓力和外界刺激所致。當人體內的`a和β腎上腺素分泌過多時,它就可以增加甲狀腺碘的儲存量,而人的正常機體無法消除過多的碘,這時就引起甲亢。症狀:眼睛外鼓,身體消瘦,無力,缺鈣,心跳加速,暴飲暴食。

甲狀腺腫大俗稱大脖子病,通常是因為缺碘所致,導致甲狀腺激素分泌出現障礙。人體內的a和β腎上腺素分泌過少,甲狀腺的碘儲存過少,不夠機體的正常活動,而引起甲狀腺代償性增生腫大,可以服用碘片補碘治療。

4.向光性和趨光性

向光性:植物生長器官受單側光照射而引起向光彎曲生長的現象,主要是由於單側光引起激素分佈不均勻所致。對高等植物而言,向光性主要指植物地上部分莖葉的正向光性。以前認為根沒有向光性反應,然而近年來以擬南芥為研究材料,發現根有負向光性。

趨光性:趨光性就是生物對光刺激的趨向性,趨向光源的為正趨光性,背離光源的為負趨光性。如動物界中,某些昆蟲或魚類對光刺激產生定向運動的行為習性;植物界中,具有葉綠體的遊走性植物中常可發現,如遊走性綠藻、各種藻類的遊走子,鞭毛藻、雙鞭藻和紅色細菌等都是明顯的例子。

5.神經元和神經纖維

神經元即神經細胞,是高度分化的細胞。具有感受刺激、傳導衝動和整合信息的功能,是神經系統形態結構與功能的基本單位。

神經纖維是由運動神經的軸突或感覺神經元的長樹突與包在它外表的神經膠質細胞構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蛙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中肉眼可見的神經實際上是神經束(功能相同、起止點基本相同的神經纖維集合在一起形成的束狀結構,又稱纖維束或傳導束)。

6.神經中樞和中樞神經

中樞神經是神經系統分類中的概念,神經系統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兩大部分,中樞神經包括腦和脊髓。

神經中樞是一個功能概念,神經中樞又稱反射中樞,在灰質裏,功能相同的神經元細胞體彙集在一起,調節人體的某一項相應的生理活動,這些調節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經元羣就叫做神經中樞。

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反射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即便是簡單如膝反射(二元反射弧),也具有完整的反射弧。

7.突觸小體和突觸小泡

突觸小體是指一個神經元的軸突末梢分枝末端的膨大部分形成的小體。這些突觸小體可以與多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樹突或軸突形成突觸。突觸小體內靠近前膜處含有大量突觸小泡,內含神經遞質(如乙酸膽鹼、去甲腎上腺激素等)。

  高中生物基礎知識點

一、細胞器之間分工

(1)雙層膜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能量轉換站”,雙層膜,分佈在植物的葉肉細胞。

線粒體: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雙層膜(內膜向內摺疊形成脊),分佈在動植物細胞體內。

(2)單層膜

內質網:蛋白質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單層膜,動植物都有。

高爾基體: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和包裝,單層膜,動植物都有,參與了植物細胞壁的形成。

液泡:主要存在與植物細胞中,內有細胞液,含糖類、無機鹽、色素和蛋白質等物質,可以調節植物細胞內的環境,充盈的液泡還可以使植物細胞保持堅挺。單層膜。

溶酶體:內含有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並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單層膜。

(3)無膜

核糖體:無膜,合成蛋白質的主要場所。

中心體:動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細胞,由兩個相互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圍物質組成,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無膜。

八大細胞器:內質網,液泡,線粒體,高爾基體,核糖體,溶酶體,葉綠體,中心體

光鏡能看到:細胞質,線粒體,葉綠體,液泡,細胞壁

在細胞質中,除了細胞器外,還有呈膠質狀態的細胞質基質。

實驗: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

健那綠染液是將活細胞中線粒體染色的專一性染料,可以使活細胞中的線粒體呈現藍綠色。

材料:新鮮的蘚類的葉

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

有些蛋白質是在細胞內合成後,分泌到細胞外起作用,這類蛋白叫分泌蛋白。如消化酶(催化作用)、抗體(免疫)和一部分激素(信息傳遞)

核糖體 內質網 高爾基體 細胞膜

(合成肽鏈) (加工成蛋白質) (進一步加工) (囊泡與細胞膜融合,蛋白質釋放)

分泌蛋白從合成至分泌到細胞外,經過了哪些細胞器活細胞結構?

答:附和在內質網的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