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

校園9.49K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追風箏的人》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1

初讀這本書感覺不怎樣讀得懂,之後,才發現是沒有用心去閲讀。《追風箏的人》這本書交織着愛,恐懼,愧疚。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後,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阿米爾為自我的懦弱感到自責跟痛苦,無法應對哈桑,於是用計逼走了哈桑。不久阿富汗爆發戰爭,阿米爾被迫與父親逃亡美國。成年後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我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為了贖罪,阿米爾再次回到故鄉,期望能為不幸的好友盡最後一點心力,卻發現一個驚天謊言,兒時好友竟然是跟自我同父異母的'兄弟,為了救贖,他把哈桑的兒子

帶到美國,在一次聚會上,阿米爾再次放起了風箏。阿米爾與哈桑從小一齊長大,哈桑對阿米爾呵護極致,兩人的父親也是好兄弟,實際上他們是主僕關係,但是卻絲毫沒有影響他們倆的感情,相反這種感情得到了延續,哈桑跟阿米爾感情個性深,但是因為哈桑是僕人,媽媽拋棄了自我,經常受到同齡人的譏笑,而阿米爾因為有出色的父親備受大家關心。一次阿米爾與哈桑遇到一羣朋友,那些人被哈桑指指點點,阿米爾在一旁觀望,從小的好兄弟被人欺負,阿米爾竟然無動於衷,哈桑為了保護阿米爾經常受人欺負。他一點也不害怕壞人,他很勇敢。隨即這引起了阿米爾的嫉妒之心,父親對哈桑的讚賞與期許更令阿米爾厭惡。他設計把哈桑趕出家門。

哈桑被阿米爾這個好兄弟拋棄,遠離了他們的生活,多少年過後,阿米爾明白哈桑是自我的兄弟,他很愧疚於是四處尋找哈桑,找到哈桑又能怎樣樣,感情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了,好朋友的背叛,無疑是對哈桑的巨大打擊。

友情這麼脆弱,因為身份的差距,因為嫉妒心,竟然被拋棄,阿米爾的愧疚是一輩子的,他與哈桑那放風箏的日子已經遠去,斷了線的風箏再也不可能回到原點。哈桑依舊,只是他的臉上少了笑容,剩下的只有空洞的眼神。可見阿米爾對友情的背叛給哈桑那個留下了多大的陰影,這一輩子都不可能再癒合。

生命就是那一片天空,或鮮紅或湛藍。望着遠方的風箏,我們追尋,我們仰望,在追風箏的路途中,我們詮釋一整個世界。這途中,有溝壑,有山坡;有彷徨,有疲乏。但是,沒有人會停下前進的腳步,因為,我們都是追風箏的人。

風箏來來回回,可放風箏的人不再是原先的摸樣。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2

朝陽失去了昨日的光彩,被雨水洗滌了的天空好苦澀。 仰天而坐,心中的苦悶都被疊加在了一起——她的不理解,讓我很心痛。一封絕交信緊緊地握在手心裏,心在流淚,浸濕了友之乾涸。現在,友情在我眼裏變得好淡然。

偶然在網上看到《追風箏的人》,原本以為是關於愛情的小説呢,細細讀了之後才發現,它講述的是友情之間的純粹回憶起單純的孩提時光,哈桑與阿米爾雖然身份不同,但他們之間的友情卻很真切。處處受到本地人的欺負,異樣的目光,加之戰火的侵襲,讓原本親和的世界失去了本應快樂的兒時天地。大人的情感愁楚給了他們,在壞小孩面前,阿米爾產生了畏懼,然而,善良可愛的哈桑卻時時都在保護着阿米爾,不讓阿米爾受到任何傷害,他做這些,並不是因為阿米爾是他主人的兒子,而是因為他們之間那份真摯的友之約。然而,哈桑被打,被欺騙,被誤解都因阿米爾的心境過於懦弱所制。最後,哈桑選擇了離開,阿米爾的內心則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十幾年後,阿米爾用行動彌補了多年前的過錯,挽回了自己兒時的懦弱之行。”文章裏的`風箏是他們之間友誼的見證,哈桑在給阿米爾撿風箏時受到欺辱,而阿米爾卻看之不理。事後,他們都在無聲的躲避什麼?”哈桑幼小的心裏面並沒責備阿米爾的意思,他選擇了默默承受。

時間與地域的推移並沒有使他們之間的友情變質。細細想我與她之間的友情呢?是不是隨時間的消逝而變了質?漆黑的夜空下,月光傾斜,我倚窗望影凝思:“每個人的心境都是不同的,如果我們試着用心的去感受他們的心,那麼我們就會發現,他們的內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

對於自己的朋友,如果你進一步去感受他的心境,你就會發現,你與他的心境是有相通之處的,就因為這一點,它才時不時的會觸動你的情感線,讓彼此的心境都明白彼此的意思。哈桑就是明白了阿米爾的心境才離開的。但我們要明白,不真摯的友誼好似你的影子,當你處在陽光下時,它會緊緊地跟着你,但你一旦走到陰暗處時,它立刻就會離開你。我和她,感情是真摯的嗎?藉着月光,我打開自己的日記本,翻開那一頁。阿米爾因為兒時的不勇敢,在哈桑受欺負時拋棄了他,之後又故意讓他爸爸誤解他。單純的哈桑就像單純的我們,誤解了友誼的真諦。我和她之間也是如此嗎?我想時間會證明一切的,包括被黑暗籠罩的月之友。拿起我與她共同擁有的筆,依光寫下:“真正的友情延續來自心靈,不論聯繫有多少,只要內心留有彼此的一片天空,那麼偶爾一聲問侯就會帶來會心的一笑。時間長了,這種友情也會如咖啡一樣濃厚了。

就像阿米爾與哈桑,他們的友情就是源於心底的最深處的結果。”好想告訴你,其實我的默默關心是。。。時間在我的記憶力劃過了十八個秋季。身影匆匆地穿梭在自己的人生小路上,我用心尋找着屬於我的那份友情。今夜,我發現,我與她之間的誤解解開了。培根説:”最好的朋友是那種不喜歡多説,除了一個真心的朋友之外,沒有一樣藥劑是可以通心的。“過多的關心,不會打破友誼的。因為友誼是一種相互吸引的感情,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夜幕中,我把她裝進樹影裏。一直以來,我都以真心對待她,即使偶爾的相遇對視,讓彼此陌生了,這種陌生也是最真摯的。從寫一張紙條給她:“真正的友誼是不摻雜任何雜質,沒有價錢可講的。你需要朋友的時候我會不請自來,你有難的時候我也會奮不顧身。”朋友是琴,演奏一生的美妙,朋友是茶,品位一世的清香,朋友是筆,寫出一生一世。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3

“我追。”短短的兩個字後,這個故事迎來了結局。《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所著的長篇小説,以温暖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人性的本質與救贖,全篇充斥的複雜情感曾使多少人潸然淚下。

故事裏,阿米爾和哈桑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不同的是,阿米爾是一個小少爺,而哈桑只是一個僕人的兒子。但,“喝過同樣的乳汁長大的人就是兄弟,這種親情連時間也無法拆散”。

哈桑很擅長追風箏,他甚至不必抬頭看着風箏下落的軌跡,他知道風箏將會落在哪裏。也沒有為什麼,他就是知道。同時他也是個勇敢忠誠的孩子,他純真,他善良,他堅強,他也知道為了他的小主人,他會拼命地把風箏追回來。

所以在一年一度的風箏比賽結束後,當阿米爾要求哈桑幫他追回風箏的時候,哈桑對獲勝的阿米爾説:“為你,千千萬萬遍。”然後他轉身,他追。

但悲劇緊接着發生了。阿米爾去尋找替他追風箏卻久久未歸的`哈桑,他最後在一條狹窄的衚衕裏找到了他——和幾個常常欺負他和哈桑的不良少年。他看到他們把哈桑堵在角落裏。但他卻躲了起來。懦弱的阿米爾從不敢在強權面前奮起反抗,所以在哈桑無數次站在他身前保護他後,在哈桑最需要他的幫助的時候,面對強權,他退縮了。

從此以後,面對哈桑,阿米爾有了一種負罪感。於是他想盡辦法,他誣陷他,希望能夠趕走他。也許看不到哈桑,能讓他心裏的負罪感減輕。

阿米爾的父親曾試圖挽留,但哈桑還是和他的父親一起離開了。當後來戰火終於燒到了阿富汗,阿米爾也與他的父親一起遷到了美國。

多年後,在美國,阿米爾考上了本科學院,還娶了一個美麗的妻子。但他終究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於是他離開了美國舒適安逸的生活重回土——戰亂後慘不忍睹的阿富汗。他找到了哈桑的遺孤索拉博,在阿塞夫——當年欺凌哈桑的不良少年的領頭人——那裏。他要把索拉博帶回美國,他渴望消除自己心上那揹負了整整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悔恨。於是當他再一次面對強權,他終於站了起來。

他給予索拉博温聲細語的寬慰,以求消除這個可憐的孩子心中那層厚重的屏障。他和他的妻子帶着索拉博去放風箏,並用風箏線勾斷了另一隻向索拉博挑釁的風箏。在風箏下落的時候,他問索拉博:“你想讓我為你追回那隻風箏嗎?”男孩看着他什麼都沒説,但他輕輕點了點頭。

阿米爾笑了起來,他對索拉博説:“為你,千千萬萬遍。”然後他轉身,他追。

也許在這一整個故事裏,風箏代表的就是每個人心中的光明與希望。它可以代表勇敢、忠誠、純真、善良、堅強……希望我們都能追逐心中的風箏,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希望我們在追到風箏的那一刻,能仰望藍天,告訴自己,這一生,我活得無怨無悔。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4

我小的時候,在春風起時,我爸爸經常帶我去放風箏,自已糊的風箏,很簡易,飛的也不高,但那份快樂讓我久久沒忘。所以,在幾年前的一次出差途中,看到這本《追風箏的人》時,我毫無不猶豫的買了下來。

買了這本書的這幾年,我經常翻看,每看一次,我都潸然淚下,為了書中的哈桑、為了阿米爾、為了哈桑的父親、為了阿米爾的父親、為了戰火中的阿富汗、為了困頓生活的阿富汗人民。

《追風箏的人》中,阿米爾雖然生活富足,但夥伴只有哈桑,他們最喜歡玩的就是“追風箏”。在追風箏中,哈桑對阿米爾説“為你,千千萬萬遍”,可謂忠心耿耿,但阿米爾卻在哈桑需要幫助時,選擇了放棄。若干年後,這次放棄,如同刺一般如影隨行,讓阿米爾愧疚、負罪。當他得知,自已有機會救哈桑的兒子於苦海,奮不顧身、竭盡全力。因此,當我第一次讀這本書時,我的感覺這是一個救贖的故事。

但過了一段時間,我再讀這本書時,除了救贖,我又關注到阿米爾的父親,作為一個阿富汗的富商,他正直、堅強,也善良、博愛,文中雖説着墨不多,但讓我體會到“父愛如山”的偉岸。更可以説,通過阿米爾的父親,我看到阿富汗人民的生活、文化、風俗、信仰。那是一片陌生的土地,正經歷着戰火、動盪,但人們還是樂觀的堅守着。

當然,每次看完《追風箏的人》這本書,我的思考還是關於救贖、關於如何正視自已曾經的犯的.錯。人們常以“人無完人、孰能無過”來勸慰自已,但實際上,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犯過錯,有意或無意的傷害了別人。《追風箏的人》的第一段,就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説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於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時光不可追,曾經的錯,總會在某個時刻不期然的爬到我們的腦海中。所以,如果我們的錯,可以彌補,就應該努力去彌補。如果已無法挽回,那麼,就改變未來。能正視自己的錯誤,也是一種勇者。真正的勇敢,不是沒有黑暗,而是經歷了黑暗,還能追逐光明

這本書的最後,再次描寫了“追風箏”的場景,但換成了阿米爾為哈桑的兒子追。阿米爾作為一個成年人,在一羣孩子裏奔跑,他追,臉上掛着大大的微笑。看到這裏,我也不由微笑了。

風箏無錯,追逐風箏也沒錯。風箏就是帶我們快樂回憶的事,如我小時候。時光無法倒流,曾經的我們或許不完美,但我們會追逐更美好的明天的、也會日趨完美的。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5

這是一本令人震撼的小説,看完後也讓我有很多感想,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裏都應該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風箏,它可以代表親情、友情、愛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

對阿米爾來説,風箏隱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為健全的人,成為他自我期許的阿米爾。小説開頭和結尾重疊在一起,成為兩幅相似的畫面:廣漠的天空,雪花飄落,空氣寒冷而清澈,追風箏的孩子們歡笑着奔跑,追逐飛逝的光影。這一幕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兩代人之間反覆地上演着,但每一次的重複之間,生活都發生着劇烈的變化,這幅畫面也隨着主人公命運的變化被不斷染上新的顏色,從孩童天真的視野墮入世事變遷的悲哀之中。

《追風箏的人》講述了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他父親僕人兒子哈桑之間的友情故事,作者並沒有很華麗的`文筆,他僅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細膩的勾勒了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救贖。當僕人哈桑——阿米爾的夥伴,被其他富家少爺圍困在角落裏施以暴力與侮辱時,阿米爾——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卻蜷縮在陰暗的角落裏默默注視,直到淚流滿面卻仍不敢挺身幫助哈桑時,我聽到了心碎的聲音,可命運的指針並沒有停止,阿米爾因為懦弱而極端害怕直至慚愧不已,無法面對哈桑。最後甚至栽贓他,讓他永遠離開了這個家。到後來阿米爾獲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時,悔恨與傷痛糾結。當中年的阿米爾偶然得知哈桑的消息時,他卻不顧危險,前往家鄉阿富汗,開始了救贖。但時間是可怕的,因為它可以讓一切都改變。終於回到家鄉的阿米爾,目睹了家鄉的變化,戰亂不斷,民不聊生。同時也見到了兒時的老管家,見到了荒廢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訊。哈桑死了,阿米爾的救贖卻沒有停止,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爾兒時的宿敵手中,兒時的懦弱和愧疚纏繞着中年的阿米爾……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6

《追風箏的人》是朋友在網上推薦的,她説看了欲罷不能,激起她瞭解阿富汗的衝動,於是她又看了這個阿富汗作家的第二本寫阿富汗的書《燦爛千陽》。

第一本我已經讀完,第二本讀到一半,有點讀不下去了。作者的語言太貼近生活,兩本書很相似。

其實讀完第一本,我感受頗多,兩個阿富汗小孩一起長大,其間經歷了太多我們想象不到的事情,這些故事激發我思考"朋友的真正含義"書中真摯、細膩的語言十分生活化,讓我讀起來很流利;但故事卻很是沉重,讀完讓人憂鬱,也許作者就是想讓讀者瞭解阿富汗人性中抑鬱產生的原因。

書中男主人公對兒時夥伴的感情,從愧疚,自責,到了解真相後冒着生命危險面對過去自己懦弱的一面,主人公的心路歷程與故事的情節一起跌宕起伏。

第二本書還沒讀完,感覺兩本書的情節很相像,只不過是刻畫了兩個女性的.成長經歷,也不知道是譯者的原因還是作者刻意的結果,書中一些場景的描寫都十分的相像。弄得人經常把兩本書的內容混了一起。

總之,兩本書讓我瞭解了阿富汗這個陌生的國度,瞭解了那兒人們的生活習性,經歷的災難和他們頑強的求生精神。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7

《追風箏的人》一書是由作家卡勒德·胡賽尼創作的,講述了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但在一次意外之後,阿米爾由於自私,膽怯犯下嚴重了錯誤,讓阿桑留下了不堪的經歷。而阿米爾在不久後也隨父親逃離了這裏,去到了美國。雖然他遠離了家鄉然而家鄉的影響卻一直沒有消失,在經歷了美國艱難的生活,和父親的離世後,在受到父親摯友拉辛汗的邀請下,阿米爾從返阿富汗,開始了心靈的救贖。

《追風箏的人》是由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一部小説,也是第一部由阿富汗裔作家創作的英文小説。作者1965年生於阿富汗喀布爾市,後隨父親遷往美國。胡賽尼畢業於加州大學聖地亞哥醫學系,現居加州。“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眾面孔的塵灰,將背後靈魂的悸動展示給世人。”2006年,因其作品巨大的國際影響力,獲得聯合國人道主義獎,並受邀擔任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他還創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會,為阿富汗的難民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全文故事殘忍而美好作者用温柔細膩的筆法勾勒出了人性的本質與救贖,讀來令人蕩氣迴腸。全文的人物塑造十分真實,由於作者的兒時也是在阿富汗經歷的,所以他十分了解那裏的風土人情,人們的性格特點,所以文中的每一個人都如同真實存在過一樣,有血有肉,容易引起讀者的興趣。而且本文看似只講了一個小少爺尋求救贖的故事,但是其中更加反映出了,阿富汗的宗教衝突問題,極端宗教分子的令人深惡痛絕的做法,以及對阿富汗問題的深入思考,總體上是一篇帶有反思,分詞意味的作品,其中又不乏人性的温暖。

文章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我認為作者最想表達的就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世上總會有人性的光輝,又不磨滅的温暖。作者在文章中感情基調幾乎始終都是低沉的,似乎在描述着一個悲傷的故事,然而無論多麼悲傷的故事,卻不會給人們帶來絕望,因為,即使在悲傷,生活再無奈,總會有那一兩個人,給人帶來温暖,如同黑暗中的`燭光,帶來希望。比如主人公阿米爾的父親,他是是一個偉大的人,他有自己的智慧創造出了傲人的成就,然而他卻不為此而然為自己高人一等,而是經常邀請朋友們舉辦聚會,並出資建立了一所孤兒院,竭盡所能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然而,在由於環境的因素導致背井離鄉中,他依然保持這樣的風度,在面對俄國士兵用死亡相威脅時,他寧死也不讓那名士兵對同行的女人進行無禮的行為,挽救了不認識的人,這種人性的光輝,照亮了那個冷酷無情的世界,讓人們感到温暖,並且正是因為他的這種行為,使得主人公深深感到了觸動,並影響了主角後來的行為,展現出了更多人性的光輝,讓世界不至於充滿絕望。

從文中不難看出作者雖然不喜歡這個悲哀的世界,但是他的內心深處還是對着這個世界有着美好的期望,他相信人們的內心本質還是善良的,所以世界還是會美好的。全書及讓讀者認識到世界的黑暗,但又激發了讀者對於人性美好的認識,是一片意義十分深刻的作品,值得細細品味。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8

看了《追風箏的人》這篇文章對我來説是一個沉下心來讀書的開始,一個深入思考的開始。不得不承認,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幾乎對讀書喪失了興趣。經常是拿起一本書--放下。看起來,我與書無緣了。但總會有一個轉折點的。當我看到《追風箏的人》這個書名,引發了我無限的聯想。又看到它的封面——黃昏的天空。一層層斑斕雲彩中有一片蔚藍天空,彷彿把人帶到更深更廣遠的世界。一隻拖着長長尾巴的風箏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因為一個書名,因為一個夢境,我買下了它。

故事的開始,在阿富汗。説起這個我們的鄰國,並不是一個太平世界。我們總會把它與戰爭、難民、死亡聯繫在一起。讓我們想起的總會是一張張驚恐的臉,沒有輕鬆,更不會有笑容。這不是什麼童話故事,也並非喜劇。

似乎一切都是註定的。阿米爾和哈桑,是一對從小一起長大的主僕,或者説夥伴。阿米爾少爺會説的第一個詞是爸爸,而哈桑會説的第一個詞是阿米爾。那將是他們一生最重要人的名字。阿米爾為了得到爸爸全部的愛,不惜陷害哈桑一家;哈桑為了自己的主人,受盡恥辱,最終奉獻出生命。

是阿米爾錯了嗎?他膽小、懦弱、自私,看到哈桑被阿塞夫一羣人欺負,卻裝不知道。但他在逃跑的那一刻,心裏是多麼複雜。最終他確定“為了贏回爸爸,也許哈桑只是必須付出的.代價,使我必須宰割的羔羊......他只是個哈扎拉人,不是嗎?”事實不是這樣的,哈桑還是阿米爾同父異母的親弟弟。然而這個被爸爸一生深埋的祕密揭開時,哈桑已經死在戰爭的槍下。

是他錯了嗎?當我們讀完這本小説,無不為他的不幸所悲傷,為他的忠誠、純真、善良所感動。但經歷了一系列事情,看到主人對他的態度,哈桑還會認為這一切值得嗎?他為什麼還要一次次的獻身?難道他也認為自己只不過是一個低賤的僕人嗎?還是為了朋友阿米爾,他情願付出一切,我們不得而知。這也許對他來説是一個美好的結局嗎?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無論是阿米爾還是哈桑,都沒有錯,他們原本都是純真善良的孩子。因為種族,使他們有了高低貴賤之分,被逼向世界的兩極。這個故事震撼了每一個人的心靈,他向我們再一次發出最深的吶喊:我們要和平!我們要平等!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9

《追風箏的人》,一本好評如潮的書。短短几年時間,該書已在全球銷量超過700萬,一本好書不一定暢銷,一本暢銷的書也不一定是好書,但《追風箏的人》絕對是一本既暢銷又極具可讀性的書。該書講述的是在阿富汗,那片飽受戰爭摧殘的土地上,兩個小夥伴的故事,確切的説是兩個兄弟間的故事。對於阿富汗,或許太多的中國人都是很陌生的,而作為美國人來説,給那片國土上的一些人帶來了一段難以遺忘的慘痛記憶,但對於阿富汗,他們也存在着諸多的疑問,雖然美國人在阿富汗的戰爭中取得他們所謂的勝利。而作為一名出生在阿富汗,移民到美國的作家,阿富汗的根依舊保留在他心中,血液裏是割不斷的阿富汗情節。寫一本關於那片國土上的故事,對於作者來説,更像是在講述他或是他身邊的人,娓娓道來,讓你隨着故事脈絡的發展,陪伴作者親歷阿富汗,去感受他們的故事。

還是讓我從阿米爾一次又一次的傷害哈桑開始吧。雖然哈桑對阿米爾有着異乎尋常的忠誠,阿米爾卻一次又一次的侮辱他,傷害他,背叛他。阿米爾的行為確實可以稱得上“卑劣”二字,可是我相信,每一個讀者都會發自內心的原諒他。因為每一個人的心裏都有一個阿米爾,他懦弱、膽怯、過於敏感、滿心嫉妒,但也正是這個阿米爾,內心柔軟,有着超乎常人的.道德感,對自己無比苛刻。正因如此,在受到無法抗拒的誘惑和無法言喻的苦痛而對最忠誠的哈桑作惡的同時,他一生都為此揹負着沉重的十字架,永遠也無法原諒自己對哈桑的背叛。直到他歷盡千難萬險,瞭解了身世的祕密,設法收養了哈桑的遺孤,他才得到了最終的救贖。

與性格複雜的阿米爾相比,哈桑簡單得像個符號。他忠誠、勇敢、善良,他説的第一個單詞“阿米爾”決定了他的命運,決定了他只為阿米爾而活。阿米爾視他為僕人,看着別人打他見死不救,嘲笑他不識字,甚至用收到的禮物誣陷他偷竊:但只要與阿米爾相關,他什麼都能原諒——雖然我不確定他是否真的無怨無悔。但是,從他最後為了保護阿米爾的房子而死,我想,他真的從來不曾後悔過。他用生命實現了他的誓言:“為你,千千萬萬遍!”他那種不含任何雜質的純粹信任、忠誠和愛,讓兔脣的他成為了我心中一個天使般的存在。

看了這本書,對責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喜歡這本書的風格,它所包含的東西很多:責任、誠實、愛情、友情、寬恕和贖罪。每個人都有可能犯下錯誤,但關鍵是承擔錯誤的勇氣,在很多時候,因為腦袋瓜裏一時錯誤的念頭,導致錯誤的行為,傷害到其他人,礙於面子,礙於需要承擔的責任,我們有時候選擇逃避,逃避我們的錯誤,逃避我們對其他人的傷害。

這本書就較深刻得寫出作者為了彌補自己曾經的錯誤,歷經千辛萬苦去贖罪的過程,讓人感受人格的魅力。

風箏,這本書的主線,是親情、是愛情、是友情,是正直、是善良、是誠實,是人格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追到,才能是健全的人。

每個人心中都有風箏,無論它意味什麼,都要勇敢地去追逐。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10

為了一本好書,我們會讀上許多遍,愛不釋手。但是這本書,我卻不敢再讀上第二遍,那字裏行間透着的“救贖”二字,已超越了人類所能接受的壓抑與悲傷,讓我的心彷彿在因啜泣而顫抖。

我看見一隻風箏,飛得那樣低,彷彿揹負着鉛垂一樣的沉重。我看見了一個人,在後面努力地追趕,他的雙腳也像被鏈鎖束縛着一般沉重,似乎總是差那麼一步……

“風箏”貫穿了全書,也無疑富有深刻的內涵。文中主人公富家少爺阿米爾和他的僕人哈桑情同手足。就是那場風箏比賽,哈桑為了幫助阿米爾贏得他夢寐以求的桂冠而付出了尊嚴的代價。

生活的一切都從那裏開始朝着相反的軌跡運行。

阿米爾揹負着深深的自責與痛苦,無法正視哈桑,便以卑劣的手段逼走了他。但是愚蠢的他很久才意識到,他對哈桑的欺騙與背叛需用他的一生來救贖。於是二十年後的他,早已被那噩夢般的童年壓得喘不過氣來,他重返故鄉,去追逐那被血紅的夕陽浸紅了的,斷了線的,二十年來一直在天上飄飄蕩蕩的風箏。

那風箏上的鮮麗的彩繪,勾勒出他們曾經的友誼,在他得知哈桑是他父親的私生子時,此刻的友情已上升到了兄弟情。那背叛的`雨愧疚的風早已將風箏上的圖案變得模糊不清。但是此刻的阿米爾要追上那個風箏,只有追上它,才能贖清兒時的自己犯下的罪過,才能原諒自己,讓自己的靈魂平靜下來,成為一個健全的人。

但是,他追上了嗎?

書中結尾寫道:“我追,一個成年人在一羣尖叫的孩子中奔跑。我不在乎。我追,風拂過我的臉龐,我脣上掛着一個像潘傑希爾峽谷那樣大大的微笑。我追。”

結尾的未知性,更賦予了全書悲劇性的色彩,讓這個故事變得更殘忍。或許兒時的阿米爾對那個對他無數次發誓“為你千千萬萬遍”的哈桑所做的一切,是用一生也贖不完的罪。

往事不論温暖還是不堪回首都已成為既定的事實,再多的救贖也只是心靈上尋求一絲慰藉,你永遠也追不上那個斷了線的風箏,總是差那麼一步。儘管追上的可能性微弱,但是阿米爾仍勇敢地追,因為這是人性中最本真的品質。

曾經傷害過那個最愛你的人,現在是時候為他“千千萬萬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