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親愛的》觀後感7篇

校園1.95W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親愛的》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親愛的》觀後感7篇

《親愛的》觀後感1

電影《親愛的》,講述的就是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被拐走以及解救孩子的故事,看過電影后,會發現,這不僅僅是一部苦情催淚片。有些悲,不一定讓人落淚,但沉重會直戳心靈;有些希望,不一定讓人開懷大笑,但總會有一絲陽光不經意地落在眉梢。《親愛的》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就像黃渤説的,這個電影有一隻手,是深深地伸到你的胸膛裏,會觸碰到你的心靈。

每個人都可以透過這部電影看到社會的羣像,看到自己內心的焦慮和對親情的漠視,而那種丟失的深沉與悲痛,其實是每個人從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的。然而這不僅不是一個普遍發生的故事,它也不單純在講述孩子的丟失和尋找,還折射出了社會中人們內心某種東西的丟失和尋找。人來人往,我們迷惘,我們失去,我們的家究竟在何方?

這樣的事情如何不再發生,如何避免?該拿什麼來保護你,我的孩子,電影觀看結束後這樣的想法又再一次出現在腦海裏,這是全社會需要共同解決的難題。

電影裏,田文軍説憑什麼我要認命,就是這股勁讓他拼命尋找,不言放棄,唯有把希望當飯吃,他才能在失去幾乎所有的時候,還能不認命地盼望着找回一點點的尊嚴。找到鵬鵬那天晚上,他在派出所的樓梯間痛哭,那是3年來他第一次落淚,那就像憋了長長的一口悶氣,終於終於爆發,面容抽搐,聲嘶力竭,沒有吐出一個字,但我們完全能夠感受到,這幾年,他活得有多累。黃渤的表演太有爆發力了,在靜默中,給予我們心靈重重地一錘,雖然沒有經歷過這般痛苦,但是看着他抱頭痛哭,我們似乎能突然明白,他拼命尋找的何止是鵬鵬,只有把鵬鵬帶回來,他的家才在,他才能回家。

魯曉娟丟失的也不僅是鵬鵬。不認命的她為了往上爬,和田文軍離婚,組建了一箇中產家庭。但在丟失了鵬鵬之後,她終於發現,其實身份、金錢是無法對抗這樣一個痛苦的,她一直想擺脱人下人的身份,倒頭來卻發現丟掉了自己。這實際上,跟很多我們身邊的人都很像,只是活得太匆忙,以至於沒法停下腳步去看看原來的自己,再看看現在的自己。失去鵬鵬,她又變得跟田文軍一樣了;尋找鵬鵬,其實是她自我重建的過程,重新回到她出發時的狀態。面對本能痛苦,外在的不可能幫助到什麼,只有重新建立內心,才可以去對抗、甚至超越這個痛苦。電影裏雖然沒有一個最終的結案,但我們顯然能感受到,魯曉娟回家了。

李紅琴,她丟失的是一切,丈夫已死,養子被帶回家,女兒被奪走,她的家完全散了。兒子和女兒都不屬於她,就連法律,似乎也要來割斷她最後一根稻草,生活之於她,太殘酷了,以至於我們在道德倫理上本該厭惡這樣的人販子老婆,但卻最終不由為之憐惜和感慨。電影的最後,留下了很多,長鏡頭一搖,我們隱隱看見,黑暗的盡頭還是有一點的光亮,那到底是不是希望?

拐賣孩子,沒有買方市場就沒有賣方市場,犯人無不是利用年少無知和防範意識薄弱的弱點作案。那麼如果我們對孩子們有意識地對其進行安全教育也許是個不錯的方法。讓他們學會拒絕與自己不熟悉的人接觸。如此雖不能解決問題的根源,但是也能強化孩子保護自己的意識,同時還需要全社會的關注。

《親愛的》是一部好電影,但它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去接受故事的牽引。我們都太焦慮了,以至於無法意識到自己丟掉的是什麼。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有電影裏面那些人物的經歷,但是光影的魅力,就可以讓我們在兩個多小時內,去感受另外一場人生,然後審視自己。電影的深度不在於導演或編劇將細節挖得多麼深入,而在於,它落在我們的心頭到底有多重。陳可辛導演的電影,不會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也不會給予大家一個明確的答案,他就是一個旁觀者,鋪開了一切的問題,讓我們自己去尋找回家的路。

離家的路有千萬條,回家的路只有一條。希望我們都在那唯一一條路上。

《親愛的》觀後感2

鑑於對演員鄭爽的喜歡,觀看了綜藝《演員的誕生》,喜歡這個綜藝的排版,讓我看到演員這個職業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力。以前的我,對於“演員”,並沒有太多的概念,可能只是覺得這僅僅是一種職業,只是許多人的夢想,並沒有覺得,也沒有感受到它所帶給我們,以至於這個社會的影響力。然而,通過這個綜藝,雖然很多人都覺得它只是一種炒作,一切都是前期彩排以及安排好的,但是通過這個平台,我確實觀看到一個演員的成長史,同時發現了很多很好的電影,如《親愛的》。

在《演員的誕生》這個綜藝裏,影后級演員黃璐和80後演員劉芸將《親愛的》這部電影的部分片段重新展現在觀眾面前,片段裏那種母親對孩子的愛讓我深受感動,於是我將電影完整的看了一遍。

有時候,一切就是很巧然。電影講述了一對離異的夫妻因為孩子被拐走而苦苦尋找的故事。主人公田文軍因為生意失敗,妻子魯文娟和他離婚,但兩人有一個特別乖巧的孩子田鵬。但是由於田文軍對兒子田鵬的疏忽,以致於被拐走。事後的倆人為了兒子的下落,茶飯不思,父親田文軍更是風餐露宿,找遍了中國的各個角落,因為他知道,兒子是他的生命,甚至更重於生命。母親魯文娟因為尋找兒子,忽略了當前的家庭。我不知道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感,但是我能感覺到,這是一種無法言表的心情,那種撕心裂肺的感受。三年,整整三年,兒子失蹤了三年,他們夫妻倆就尋找了三年。這三年來,他們每一天都沒有睡眠,只能通過藥物來控制自己的睡眠。終於,功夫不負苦心人,經過好心人的幫助,他們在安徽省的一個小村莊裏看到了自己的孩子。當時他們看到兒子之後的那種表情,彷彿這三年過了一輩子一樣,時間那樣漫長,過程是那樣艱辛,但是當看到兒子的那一刻,過去的那些苦彷彿煙消雲散。看到這裏之後,我突然很想念我的家人,真慶幸我們一家人在一起。

電影里人販子的妻子李紅琴其實挺無辜,結局其實有點諷刺。只有國小文化的李紅琴因為聽信自己丈夫的話,以為自己不能生育,於是同意收養丈夫從深圳帶回來的小孩。可能在一些小村落,由於貧乏的教育,還深深的保留着中國古代的封建制度————男強女弱的思想。從來不敢質疑自己丈夫的行為,只能一味的聽從。如果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站在李紅琴的角度,我覺得她是沒有錯的。畢竟人相處久了是有感情的,更何況李紅琴以為自己不能生育,已經將自己丈夫的“孩子”當成了自己的親生骨肉,作為一個母親,從小將孩子養大,那種母親和孩子的感情確實是無法割捨,並且她已經認識到丈夫行為的錯誤,這最起碼值得原諒。其中有一個特別感人的片段,那就是當她在深圳申請撫養“棄嬰”楊吉芳的路程中,在公交車上看到自己曾經的“兒子”——吉剛(田鵬)時的那種發瘋似的行為,即使在交通繁雜的大馬路上,不顧自己的人身安全,只為見“兒子”一面。即使被許多丟失孩子的家長打罵,但至少可以見到吉剛一面,那就是值得的,並且她也一直承認自己錯了。

可作為丟失孩子的家長來説,畢竟找到孩子的人不多。想到自己的親生骨肉被人販子的拐賣,他們的那種憤怒表現得淋漓盡致,彷彿將所有受盡的委屈全部發泄在人販子妻子李紅琴身上。

這部電影取材於生活,也來源於生活,並且真真切切的發生在我們身邊。一部對社會有積極影響的電影,非常值得我們觀看,更值得整個社會反思。科技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我們所有人的願望。可是這個社會的有些現象所帶來的浮躁之氣同時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在利益的驅使下,在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情況下,許多人為了金錢,違法行為越來越多,同時也給我們的生活以及身心都帶來了不利。

希望中國的電影行業可以多拍一些這些有積極影響力的作品,能夠在社會中傳播正能量。

《親愛的》觀後感3

《親愛的》是一部以打拐為題材的電影。

一個叫田文軍(黃渤飾)的中年人,和前妻魯曉娟(郝蕾飾)之間有一個兒子鵬鵬。有一天,魯曉娟把孩子送到田文軍開的網吧中。網吧裏有人打架,田文軍便讓鵬鵬自己去和鄰居小孩子們玩。鵬鵬和小朋友玩的時候,看到媽媽開車路過,便開始追媽媽的車。媽媽雖然看到了他,卻沒有停下來。結果,鵬鵬被人抱走了。

為了找到鵬鵬,田文軍和魯曉娟歷經波折,並加入一個由走失兒童家長組成的小沙龍,不斷為尋子努力。終於在三年後找到鵬鵬。

鵬鵬跟一個叫李紅琴(趙薇飾)的女人生活在農村,還有一個妹妹。他已經不再認識自己的親生父母。也很難再融入城市。

是李紅琴的丈夫抱走的鵬鵬,幾年後又抱來一個小女孩取名吉芳,李紅琴並不知道孩子是丈夫拐來的,一直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對待他們。

……

故事展現的內容很多。但我的注意力始終停留在鵬鵬走失的那個下午,跟在魯曉娟汽車後面跑,嘴裏喊着“媽媽”。

魯曉娟後來得了抑鬱症,一是因為丟失兒子的痛心,二是她走不出那個下午,她説:“我感覺到兒子在我車後面跑,可是我沒有回頭……”

一次不回頭,換來終生的愧悔。

只有真正帶過孩子的母親,才會理解那種愧悔。而且我敢説,每一個母親,都有那個對孩子失去耐心的瞬間。

以魯曉娟為例,雖然她感覺到孩子在後面跑,可是她以為後面會有孩子父親。她已與孩子父親離婚,有了自己的生活,愛孩子也是愛的,但畢竟會有失去耐心的時候。

生活中我們許多人,都有對孩子失去耐心的時候。

忙碌了一整天回到家,還得陪孩子玩,如果孩子大點則要陪他看書、或者畫畫,而自己還有家務要做,還有電話要打。可怎麼辦?現在孩子不都喜歡玩手機遊戲或者PAD遊戲麼?讓他玩一會兒吧,就一會兒,等我有功夫了,我就陪他。很多人都這樣想着。然後不知不覺地,半個小時過去,一個小時過去,孩子還在玩……然後,孩子就上癮了,每天都要玩,玩得眼睛流淚,也沒有聽大人説話的耐心。你能説,這個事情,就怨孩子麼?可是站到自己的立場上,我們還是一次次選擇原諒自己。

週末本想陪孩子,可是有應酬,只好選擇把孩子送到奶奶家。孩子不願意去,哭鬧也就哭鬧一會兒吧,懶得去管他了。自己也終於可以好好放鬆一下。然後,一天過去了,孩子又失去了和你相處的一天。假如老人善於管理孩子還好,有些習慣於溺愛的,則讓孩子養出一身毛病。可站到自己的立場上,你又以工作為由,選擇了原諒。

孩子本想找你談個事,你正忙着,搪塞他説:“等一會兒媽媽再聽啊!”等你想聽的時候,孩子已經不願意講了。久而久之,他已經不再願意和你交流。

從前曾經有一個朋友對我説:“千萬別想在孩子身上省功夫,你在他小時候省了多少,在他長大後就會花雙倍甚至更多的時間補回來。”當時我剛為人母,心想我從沒想在他身上省功夫。可是在孩子長到4歲,我忽然發現,我其實經常讓他服從於我的興趣而不是我去遷就他,我經常犯上述的小錯誤漸漸使孩子養成一些小毛病。

有時候想想,有點慚愧。可真的是很累啊。在很累很累的瞬間,真的是有不想管他的.時候。

可能我們犯過沒有像《親愛的》一劇中魯曉娟那樣的錯誤,可是其實錯誤的本質都是一樣的。

有時候覺得,有了孩子以後,沒有時間再保持自我了。

可是,是我們選擇帶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必須為我們的選擇負責,沒有理由對他們忽視。

為人父母是多麼辛苦的事,容不得稍有閃失。

所有我們因為忽視孩子而失去的,都會在某一個瞬間、用某一件事提醒那些忽視的所害。

所以,我們還是要投入全部精力,去做孩子的父母親吧。

《親愛的》觀後感4

電影的主題是尋找丟失的孩子,這樣的主題,無論如何都會讓觀眾流淚。因為觀眾只有兩類:為人父母或者為人子女,從哪個角度都會迅速的融入劇情,這類題材幾乎毫不費力就會贏得觀眾的“移情”。

影片由兩個很分明的段落組成:失而不見——黃渤找孩子,見而不得——趙薇要孩子。 在第一段落裏,陳可辛沒有過多的編排情節,電影常用的巧合、轉折幾乎不見,用的是電影原型尋子的一些經歷,這一段全靠黃渤和郝蕾的情緒和演技撐起來。難得的是,陳導刻意的淡化了幾幕本來很有戲劇衝突和張力的情景,比如黃渤遇到騙子團伙搶錢那一段,只用了奔跑和跳河幾個動作來串連,簡潔明瞭。

由此也可以看出陳可辛用最簡單的原始情節,不加工、不修飾來講述故事。這尤其難得,把一個家庭失去孩子的痛苦以及尋找孩子的執著,直接傳遞給觀眾,最樸素的最簡單的,最打動人。黃渤的幾次流淚,讓人印象極其深刻。 如果電影只用這一種方法,難免會讓人厭倦。悲傷的情緒不可重複再三,如果這部電影只用這一個手法,那還不如去看倪萍主持的《等着我》,那裏面任何一個尋子的故事,只用講述,都會讓你淚流滿面。

所以有了第二個段落:趙薇飾演的人販子的老婆,執意要回女兒(棄嬰或者丈夫拐的)的故事。在這個章節裏,陳可辛加了很多料。比如趙薇為求丈夫的工友作證,不惜犧牲肉體;比如佟大為飾演的律師,表面刻薄內心熱情;還有就是影片最後開放式的結尾:一直以為不能生育的趙薇突然發現自己懷孕了,而此刻她正為要回原來的女兒在努力。身為一個農村寡婦,趙薇飾演的形象也是令人同情的,對於丈夫的行為毫不知情,一直守在閉塞的農村照養農忙和孩子的她看起來愚昧卻也是受害者,她只是一個單純想保護自己孩子的淳樸的女人,不該用人販子的罪名對她加以拳打腳踢。相對於第一段黃渤尋子的多番遭遇,遇騙、加入尋親團、學校門口擺攤,趙薇撐起的這一段相對來説要弱,嚴格來説情節只有一個:跟福利院打官司。所以這一段的點都集中在趙薇一個人身上:農村打扮、素顏、捱打,不惜形象的賣力演出等等。但是這一段開始趙薇卻儼然開始進入這部電影的主角,不得不説,這算是趙薇出道以來最用力走心的一部電影。作為演員,有這樣的一部電影,應當是很幸運的一件事。

順便提一下,影片裏出現的機構和制度,相對於個體的焦慮和情感,表現的過於冷漠和機械。無論是24小時以後報警(這是個典型的錯誤,按説影片不應該出現),還是具體承辦案件的警察、辦理户口的户籍警、福利院院長、不解電話的律師、法院法官,他們所刻畫的形象始終如一:不解疾苦,跟制度一樣刻板,甚至有些無情。這些人物的刻畫也反映了中國社會的現實,自私本來就是人的本性中一大缺陷,人情冷暖在中國更能令人體會深刻。當然,這裏也隱約揭示出中國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之處,很多不法分子諸如人販子容易鑽法律的漏洞,而對於生長在農村的大部分沒有接受過法律教育的半文盲,他們的法律意識淡薄,不懂得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或者想自我保護卻無從下手或者無路可走。

人大多都會在感情上,在親情上,堅持過,失望過,絕望過,痛苦過,失眠過,走不出來過。之前看評論,很多人説電影很收斂,其實編劇一點都不收斂。尤其在我看到黃渤和赫蕾拼命地想把自己的兒子從農村帶走擺脱村人的追趕宛若自己才是人販子時,黃渤終於把鵬鵬領回家,連扔垃圾都要抱上兒子生怕再弄丟的一愣,黃渤安慰赫蕾説,鵬鵬要多久才能叫趙薇媽呢這句話時,赫蕾跟鵬鵬説要把妹妹也帶回家時鵬鵬主動牽起媽媽的手,這些細節無不觸動人心。編劇是在表層的親情上收斂,而在深層次的堅持和換位思考,這兩個人性的問題上大放光彩。所以,每一次電影裏勾起觀眾哭的地方,都是勾起你人性向善的迴歸,才如此讓人潸然淚下而又心悦誠服。

《親愛的》觀後感5

父母對兒女的思念,猶如潺潺的流水永不停歇。父母的愛,是人間最偉大最神奇的力量。父母的愛如春雨,播灑在我們的心中,催生着希望。

若是失去了孩子,對於每個父母來説都是心頭之痛,悲痛欲絕。而電影《親愛的》正是述説:一對離異的夫妻的唯一孩子,在某一天與鄰居孩子玩耍時因為擅自離開而被人拐走,這對夫妻多年一直沒有放棄尋找孩子。他們利用網絡、新聞、廣播等各種方式發出尋找信號。因此許多騙子也因為這樣三番四次地欺騙夫婦,假裝他們找到孩子,並要求夫婦以錢交換。雖然已經有許多次被欺騙的經歷,但是夫婦卻還是仍然相信,絕不放過一絲希望。後來,這對夫婦加入了一個組織。這個組織裏面都是一些孩子被拐帶的父母親,他們全部人團結一致,多年未曾放棄尋找他們自己的孩子的希望。每當有關於孩子的消息,他們都第一時間趕到。後來經過不懈的努力與尋找,夫婦的孩子終於被找到,從此開始了新的生活。

這部電影,我是在電影院裏看的。那時候也是禁不住流下了淚水。當夫婦知道自己的孩子被拐走之後,他們的神情也體現出他們內心深深的痛楚。而多年來的不停尋找也是讓我感到十分感動,他們每日深情而悲痛的呼喊,這就是父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愛與重視。從不放棄尋找孩子的任何希望,無論發生什麼事情,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勇敢地去面對,永遠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當時在看電影的過程中,這又讓我回想起兒時發生過的一些事情。孩提時,我是一個很調皮很淘氣的女孩。雖然是個女孩,卻有着男孩的性格,大大咧咧,粗粗魯魯,就算摔痛了也只是拍拍褲子隨即繼續我的頑皮。

記得有一次,我與小夥伴在公園裏打羽毛球。那時,風正起,羽毛球隨着風便飛到了樹上。那棵樹看起來已經有點年紀了,長滿了樹枝,也十分高俏,似乎十二級強烈颱風也吹不動它。這時,小夥伴們也着急了,紛紛在説:“怎麼辦好呢?球飛上去了。”然而,我就在悄悄的扳動着樹枝欲爬上樹。樹長得太高,我得跳起來好幾次才勉強碰到最近地面的小樹枝。幾個小夥伴這時便合力把我抬起來,我延着樹幹慢慢爬上樹。身手敏捷的我,不一會就爬上去了,用手輕輕一搖,那羽毛球就緩緩飄落下來。小夥伴們喜笑顏開地跑過去把羽毛球拾起,而我也在這時,不小心踩錯地方,在樹上掉了下來。褲子被樹枝刮破了,手和腳也流血了,血絲慢慢蔓延開,不一會兒就順着腳流到地上了。小夥伴們都嚇得驚呆了,個個都慌慌張張不知所措。這時一個小夥伴説:“快去找她爸爸媽媽過來。”語罷,小夥伴都一溜煙地跑去我家了。這時我正惆悵着怎麼跟爸爸媽媽交待,也不想讓他們發現現在的我。我便忍着痛站了起來,在公園的一個小角落藏了起來。爸爸媽媽來到,見不到我的身影,便急切地在呼喊我的名字,焦急的看向周圍,而我卻躲着角落裏不敢走出去。我分明看見了媽媽的眼睛腫了起來,佈滿了血絲,深情十分空洞。而爸爸神情也十分嚴肅,雙眉緊緊地擠在一起。後來是一個小夥伴找到我的,便告訴我的爸爸媽媽。爸媽看見我,二話不説地疾步而來,攥緊我的雙臂,又看看我的傷口,隨後緊緊地把我抱住。我看見,媽媽的眼睛裏有淚花……

父母的愛如一股涓涓細流,雖無聲,卻能滋潤我們乾涸的心靈,雖平凡,卻在平凡中孕育着一份驚人的偉大;父母的愛如一劑特效藥,可以拯救那病入膏言、行將入木的靈魂;父母的愛如海洋上的一座指路明燈,引導我們走出迷途,追隨光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份沉甸甸的愛,有誰能夠掂量出他的分量,有誰又能夠真正償還呢?不要辜負了父母的一聲聲呼喊,因為這一聲聲的呼喊中,代表的是他們對我們深沉而又偉大的愛意啊!

《親愛的》觀後感6

每一部電影就算再怎麼昇華,電影的中心思想是不能隨意改變的,涉及法律方面的電影,懲惡揚善也必須是主線,看完後,一方面讓人們提高警惕,另一方面讓還試圖犯法的人懸崖勒馬,這才是拍影視劇的本質(當然,只為了票房的除外)。

看了《親愛的》,從市場角度,它是一部很好的生意,能讓投資方賺錢的電影,從演員角度不必多説,演技精湛,基本功紮實,上乘之做,這些沒什麼可吐槽的,只想説説立意層面的一些個人看法(不喜勿噴,謝謝)

看到了很多評論,人們對李紅琴很多都是同情,但我覺得,電影最讓人不能理解的就是這個,就是讚揚了李紅琴這種所謂“無知”的母愛!

我只想説,請別拿“無知”當個性!看了很多評論後,真覺得無語,別人把你孩子拐走了,到頭來我還要同情拐我孩子的人的老婆,只因為“不知道”孩子是拐來的,“養孩子不易”,還有什麼“中國農村現象”,就要同情她?這是什麼邏輯?我只聽説過“無知者無畏”,沒聽説過“無知者無罪”的!拐孩子這種事情,無非金錢利益驅使,就算不能生育,也有很多方法正規的收養孩子!

孩子已經3歲多,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最起碼知道自己爸媽是誰吧,被拐走後,至少肯定會鬧的,這個沒問題吧,李紅琴就算相信丈夫説的,但至少從孩子嘴裏肯定會知道李紅琴的丈夫不是他親生父親,這個也沒問題吧,所以李紅琴肯定會知道孩子是拐來的,這個就不用解釋了吧,至於怎麼讓孩子聽話的,那就靠時間了唄,3年怎麼也聽話了!所以在怎麼讚揚母愛,請不要建立在最基本的道德法律準則上,大家在讚揚李紅琴的母愛層面上時,是否可以想一想,這種建立在別人家庭痛苦基礎上的母愛,值得同情麼?換位思考,如果你孩子丟了,你會原諒麼?

李紅琴善良?她的這種善良會縱容拐賣者,以後拐賣者人人效仿,怎麼辦?試問,如果你錢包丟了,然後經過查找,發現它在一個女人的手上,然後你問她怎麼錢包在她手裏,她回答你説:我也不知道,這是我老公給我讓我花的,你會感激她幫你花錢麼?她説不知道,你信麼?錢包尚且如此,試問活生生的孩子呢?

這就是當今社會的一種“偽善良”,有些事情可以,拐賣孩子這種喪盡天良的事情就不可以,這是道德的底線!中國可能還有很多李紅琴這樣的人存在,只希望電影給那些人傳達是一種聲音,就是想領養孩子正規合法的地方,而不是來路不明的孩子,“無知”不能凌駕於法律道德之上,成為逃避法律的根源!但似乎導演只強調了母愛的偉大,但這種以犧牲別的家庭幸福而存在的“母愛”,可能沒有人會贊同吧。

關於丟失孩子的父母,確實應該檢討自己的過失,但這種過失是可以被諒解的,因為從主觀上,沒有家長希望把自己孩子弄丟的,虎毒不食子啊,希望他們看完片子多多留意自己的孩子,照看好他們,讓他們快樂的成長!

對於李紅琴這樣的人,她們很可憐麼?最多隻能説她們很可悲,僅此而已,中國被拐賣的每一個兒童都會遇到一個這樣的“母親”,只希望這些“母親”可以從良心角度出發,弄明白孩子的來歷,還那些被拆解家庭的天倫之樂,這才是最重要的吧!而不是她們母性多麼的“偉大”。

中國式的片子有些看看就好,票房到手了,別的就不管了,但請留存一些最基本的道德底線,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中國要強大,原則就是原則,底線就是底線,不能越線,犯罪的人為什麼敢犯法,是因為他們還是不怕,在無知的人,我相信也會有人性的!但對於那些拐賣孩子的人,既然他們已經喪盡人性,何必還要同情,一律嚴辦,不能讓他們有任何僥倖的心理,只有這樣才能使有這些想法的人害怕,怕了就不敢了(至少會有一絲顧慮),社會這種事情才會越來越少。(當然,還有根本就不怕的,那就更沒什麼可説的了)。 法律的意義首先不是在於怎麼懲罰,而是在於怎麼不讓這些犯罪的事情發生,不是麼?

還是那句話,有些事情可以原諒,有些事情是永遠不可以的!希望不再有拐賣孩子的痛,不再有失子女的淚!

只是個人一些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親愛的》觀後感7

明天就要暑期補課了,趁着今天看一場最後的電影,也為暑假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找了很久找到這部泰國的電影。吸引我的是劇照中的其中一個女主角小棉,曾經看過她演的泰國電視劇,覺得她很可愛,所以這次就在皮皮看了這部《親愛的伽利略》。本來以為這部電影像是泰國近期的青春小清新一樣,少年間的初戀故事之類的。沒想到內容情節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是一對好朋友好姐妹一起跑到歐洲旅遊當揹包客。

電影開頭真的讓我進入了一種失戀了好姐妹相陪去蹦極然後又戀愛的錯覺,當小櫻對小棉説我們一起去歐洲旅行的時候,我就知道我錯了。這種瘋狂的事情也許只有和好姐妹才幹得出來了。兩個人説服家裏人一起去了歐洲,首先去了倫敦。倫敦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湯姆哥,真的是很可愛的一個大叔呢。我想起他説的話“當有一天,我賺夠了錢,我就站在警察面前讓他帶走我。”後來我百度了一下才知道,沒有申請移民許可是不能在那邊打工的。隨着湯姆哥為小櫻踐行被抓,她們開始了巴黎之旅,也是整部電影最精彩的地方。

在巴黎,好姐妹間爆發了最激烈的爭吵,小棉也在外出的期間意外的認識了我在這部電影裏最喜歡的角色——皮西。他們一起舉辦一個展演,小櫻在這次展演會上畫了自己的建築作品,意外的被皮西的好友賞識,邀請她去米蘭工作。而小櫻也和小棉告別皮西去了米蘭。看的出火車走的時候皮西的落寞和小棉的不捨。萍水相逢,若是説了離別也許就不會再見面,不會再聯繫了。在意大利小櫻做錯選擇最後害得小棉被遣送回泰國。

結尾卻是美好的。小櫻成功的工作,也在伽利略的生日那天按照約定去了比薩斜塔,發了條信息給小棉,竟然收到小棉回的彩信。是一張照片。皮西和小棉在巴黎的街頭,舉着一張用泰文寫着“想家的人,請舉起手”的牌子。這個是我最喜歡的橋段之一。在這部電影裏,結尾是第二次出現。小櫻是一個很有天賦的設計師,但她卻學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但是最後,也許友情的力量使她意識到自己不總是對的。而小棉,一旦面對問題就喜歡選擇逃避,但是真的覺得她是個很可愛,很孩子氣的女孩子。

電影裏最喜歡的還是皮西。我覺得他懂得生活,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活得輕鬆,活得坦誠,活得自在。他説的話總有一種哲理氣息,讓你想要深究。像是那天看《春光乍泄》,每一句的台詞都值得你按下暫停鍵,好好的思考一番。

看完這部電影我萌發了一個念頭就是找一個好的朋友去旅行。後來想想也許還是不好的,還是適合一個人去,也許會孤單。想起《前度》的開頭,也是去旅行的時候吵架分手,阿嬌和男主分手也是旅行。小棉和小櫻也是在旅行期中吵架冷戰。何況我那麼的喜歡自由。更加不適合和別人一起去旅行了吧。

只是很想去走走,想要拍兩個人的照片,想要兩個人牽着手拿着地圖轉圈圈,想要兩個人做兩個人的事情。兩個鐘頭的電影,期間我好想停下來寫點什麼然後再繼續看,還好我沒停下來,若是我停下來最後寫出來的一定不是這樣的感覺了。

文筆不好,很多想説的難以表達,那就這樣好了。最後是這部電影的片尾曲。真的好好聽,只有看過電影的人,才懂得在唱什麼。

《只是想念》

自從那回我們天各一方

前因後果都不再重要

正如我為你收藏於心的種種感受

每一次和朋友偶然相遇

碰巧聽到來自你的消息

那就是我一直等待着的美好感覺

那次我們一起看的天空依然精彩

樹木與溪流我越看就越想念你

而今沒有你的生活還是要繼續

只是想念就已幸福

那次我們一起看的天空依然精彩

樹木與溪流我越看就越想念你

而今沒有你的生活還是要繼續

只是想念就已幸福

標籤: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