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電影入殮師觀後感

校園1.86W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電影入殮師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電影入殮師觀後感

電影入殮師觀後感1

父母離異,年輕的你靠一把破舊的大提琴打拼,可在你咬牙借了重金換了一把提琴的第二天,樂團因收益不好而解散,你愣在原地很久最後沮喪的離去。

你又去了下一個工作地點面試,在瞭解是做入殮師之後你猶豫了,但因為優厚的報酬接受了這份工作。第一個接手的是一具已經腐爛一些的屍體,你的臉色發白,雙手顫抖,對生命的逝去感到恐懼。那天回到家飯也沒吃得下。夜裏,你爬起牀拿出小時候用過的已經生鏽的提琴,卻發現裏面有一個包裹着的石頭,石頭很大,光滑。突然喚起了你從來都不願回想的記憶,你拉着提琴,閉着眼睛回憶,在河邊的沙地父親撿起一塊石頭給你,卻記不起父親的樣子。母親在你還在國外時去世,與母親相依為命這麼多年,連母親最後一面也沒有見,你無法原諒自己,也無法原諒犯了錯離開的父親。

你懷着對母親的歉疚為一個個死者入殮,温柔地對待每一個遺體,把他們打扮的乾淨美麗。漸漸地你愛上了這個工作,在温柔的妻子苦心懇求你放棄時,你拒絕了,妻子離開了家。你去社長那裏打算辭職,但聽到了社長自老伴死後便從事這項工作之後又想起了自己的母親,你還是沒有放棄。

終於在不久的一天,妻子回來了,並告訴你她有了身孕,在給澡堂的老夫人入殮時,妻子靜靜地看着,最終,她理解了你的工作是神聖的,鼓勵並支持你。

一個寧靜的早晨,一封信件送到了家裏,信中告訴你,你的父親去世了,你被勸説後,願意去見父親的最後一面,卻得知父親在離婚後獨身一人,從未過上幸福的生活。你顫抖着手給父親擦拭、化粧,發現父親放在胸前的右手緊握着,當你舒展開他的手時,一顆石頭滾落下來,小小的,但卻比小時候得到的石頭圓滑的多。你最終還是原諒了父親,將滾落的石子放在妻子微隆起的小腹上,這是愛在傳遞。

記得在你回到鄉下母親留下的屋子的那個冬天,你説:“在我記憶裏這裏的冬天,從來都沒有這麼寒冷。”可現在已冰雪消融。你親手送走了你的父親,可你改變了從前對死者的悲觀。死亡,那是一種生命的延續。

就像那個同樣送走了一個個死者的老人説的那樣:“死亡可能是一道門,逝去並不是終結,而是超越,然後走向下一程。”

那顆冰冷卻温暖的石頭,是超越生死的愛。

電影入殮師觀後感2

在短暫的一生中,有多少愛是我們曾經擁有過的,誰又能分的清楚那到底是愛還是忠誠,也許只有我們無畏地面對死亡的時候,答案才會自然揭曉。

在電影《入殮師》的結尾,親手給父親入殮的時候,主人公大悟才發現自己內心苦苦追尋的父愛,一直都在,不增不減。

對於一部電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角度不同,獲取的東西也不相同。從家排文化的角度來看,在每個人的成長的成長曆程中,很多時候,忠誠感讓我們在人生的路上跌跌撞撞:在性別期待中生活的.止夫,自殺後以女粧被安葬;出於對父親的忠誠,大悟選擇做樂團大提琴師,買昂貴的琴,去做一份感覺不到輕鬆的生活,潛意識裏對母親去世不能送葬的愧疚,又讓大悟回到家鄉,做一份入殮師的工作。潛意識裏的忠誠感主宰了大悟的生活。

大悟是個缺愛的孩子,童年時期父母離異,讓幼小的大悟既渴望父愛,又怨恨父親。

當最終面對死去的父親,給父親入殮時看到那顆代表父愛的石子時,大悟明白父親對自己深深的愛。這種愛不會因為時間的久遠而消退,也不會因為空間的距離而消減,它就在那裏,不增不減,當我們驅走怨恨的心魔,愛自然而然就湧入心間。當我們執着於傷痛時,愛遍不能被看見。

做入殮師的生活,是大悟人生的巨大轉折,從最初的噁心反感,到一點一點走進,變得坦然,細膩温柔地給死者化粧穿衣,大悟不再恐懼死亡,而是穿越死亡之門,用愛心陪伴死者生命的最後一段旅程。是什麼讓大悟戰勝恐懼?是愛,大悟如此之深的熱愛生命,放生廚房的章魚,靜靜觀看水中的魚兒迴游,凝神於河裏生機勃勃的水鳥……這一切都昭示宇宙無限的生命力。人類,作為萬物之靈長,宇宙之精華,當離開這個世界,去奔向新的旅程時,讓他們以最美的形象離開,是對這個世界最大的愛的表達!即如電影中所説:“死亡,是一道門,逝去並不是終結,而是超越。”

親愛的朋友,當我們還在這個世界旅行時,好好傾聽心靈的聲音,傾聽宇宙的歌聲,如果離去,那就漂亮的轉身,優雅地離去,去開啟新的旅程!

電影入殮師觀後感3

“讓已經冰冷的人重新煥發生機,給他永恆的美麗。”這是社長對入殮師這個職業的温馨解釋,也是我對《入殮師》這部電影孕育出獨特感動的理由。

在影片中,因樂隊解散而失業的小林大悟不得已和妻子回到鄉下老家,並陰差陽錯成了一名入殮師。在與死亡接觸的過程中,大悟逐漸體會出入殮師這個職業的真正意義。由排斥到接受,由恐懼到熱愛,這份常人避之不及的工作給他帶來了無數誤解和鄙夷,甚至連妻子都離他而去,但大悟猶豫彷徨後卻依然選擇堅持,最終贏得了人們的理解。

大提琴悠揚渾厚的音樂打破了死亡的沉寂,帶我們感受着大悟內心的洪流。起初的恐懼痛苦讓他的靈魂彷徨無措,在社長的鼓勵下勉強堅持了下來,開始了不同與常人的生活。在一次次面對生與死的過程中,大悟逐漸明白了入殮師的真正職責:給予死者尊重和寧靜,也真正熱愛起這份不同尋常的職業。正如林徽因所説:“任何事情只要願意總會變得簡單。”小林大悟享受讓死者重現生前美麗的過程,所以,他可以不顧他人鄙夷的目光,不顧親友辛辣的嘲諷。即使被家屬嘲笑“賺死人的錢”,即使妻子無法理解而離開,也不願放棄。

在我看來,正是小林大悟心中的温柔和執着讓他堅定地追求着自己的夢想,哪怕痛苦過,哪怕傷心過,哪怕迷茫過,可他依然堅守着,用自己的行動去感動去改變他人。他用他的細心,他的温柔讓年輕的媽媽重現美麗;給逝去的老奶奶穿上想要的長筒襪;為澡堂的婆婆繫上最喜歡的黃絲巾。此刻,他不僅僅是為了金錢而工作,還是為了自己的心而工作。他已經成為一名合格的入殮師,無關經驗,無關名聲,只因那顆仁慈温柔的真心。從那釋然愧疚的“他是我兒子”中,從那後悔懷念的“今天是她最漂亮的一天”中,從那感激深情的“孩子他爸,謝謝你”中,小林大悟感到了人間真情,也找到了他的快樂,他的歸屬。

“死可能是一道門,逝去並不是終結,而是超越,走了一程。”小林大悟讓死者有尊嚴的走過了這扇門,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和認同。隨着小林大悟的成長,伴着這個有歡笑有淚水的故事,我懂得了:愛,可以創造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