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鄭愁予《錯誤》的賞析

校園6.02K

導語:《錯誤》是中國台灣當代詩人鄭愁予於1954年寫作的一首現代詩,全詩以江南小城為中心意象,寫出了戰爭年月閨中思婦等盼歸人的情懷,寓意深刻,是現代抒情詩代表作中之一。以下是鄭愁予《錯誤》的賞析,供各位閲讀

鄭愁予《錯誤》的賞析

  錯誤

  鄭愁予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顏如蓮花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作者』

鄭愁予(1933—),原名鄭文韜,祖籍河南,生於山東,1949年隨父去台灣。1954年發表《錯誤》一詩,一舉成名,成為台灣“現代詩”運動中一顆新星。著有詩集《夢土上》《雪的可能》等。其詩多以山川風物、人生漂泊、故國夢土為主題,風格優美、瀟灑,既受到西方現代詩的影響,又有一種動人的古典美和韻律感,深受廣大讀者喜愛。因為他詩中這種風格和特質,他被有的批評家稱為“中國的中國詩人”。

“愁予”出自屈原的《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以此亦可看到他詩作有其含蓄藴藉的特點。

『賞析』

這首詩從總體結構上看多處採用“變式”。按照通常的寫作順序,應該先寫“我打江南走過”,然後是第二段遊子對等待者心理的揣摩,再之後“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最後才是“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這種錯位倒裝的構思有什麼好處呢?首先給讀者一個小小懸念;其次,它把遊子和思婦連接了起來,儘管他們在錯誤地點相逢,但卻如徐志摩的《偶然》中所説,畢竟在交會時互放過光亮;最後,短句和長句交錯,短句暗示過客之匆匆,長句暗示等待之漫長。

詩一開始,即顯示出詩的敍述者作為一個漂泊者的形象,“江南”一詞的運用,則指向一種特定的惹人鄉愁的“文化中國”的傳統意境;在漂泊者的心目中,那等待者的容顏也呈現出來了,而它如江南一帶的“蓮花”一樣在季節裏開落。

等待者的形象是和江南、蓮花交融在一起的。小家碧玉的江南,總讓人想起唐朝詩人韋莊的《菩薩蠻》:“人人盡説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雙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江南實在是一個多情的地方,也是一個生長故事的地方,所以,才會有過客的遐想。蓮花的開落,是不是暗示了女子品行的高潔,只要不是歸人,她就會把小小的窗扉緊掩?當然更重要的還是江南和蓮自古以來就血脈相連。古樂府《江南》就有“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的妙句。這個意境的曼妙,就在於江南、蓮花既是背景,又是意象;既象徵了人物外形羞澀的嬌美,又是人物內心品格的寫照。

中間一段,主要寫對一位倦守和等待的女性的想象性描述,“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是不是把遊子比作了行蹤不定的漂泊無依的“柳絮”?就漂泊而言,我覺得遊子和思婦都在漂泊,不同是,遊子是肉體的漂泊,等待者則是心靈的漂泊,但本質上他們都是在流浪,都在尋找精神上、感情上的一個安靜的依靠。

這位等待者“容顏如蓮花的開落”“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十分哀婉動人,值得留意的是“恰發青石的街道向晚”這個比喻,它在明亮中又帶有暗影,有力也呈現出情感的質地。它使一個期盼者的'心境,有了一種明暗的深度。

而詩的最後頗富有戲劇性:“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詩人在這裏巧用擬聲技巧,使已倦於等待的灰暗心境一下子變得明亮起來,雖然最後不過是一場“美麗的錯誤”。也就是説,這首詩在“抒情”之中還暗含了一種“敍事”,我們完全可以從中想像出一個人生的故事:一方在等待,容顏如蓮花開落,心境如青石的街道向晚;另一方在歸來,那達達的馬蹄令人心跳,但最終卻給人帶來更深的惆悵……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為該詩的名句,它具有一種陌生的、奇異而動人的美感。在這句詩裏,詩人不僅巧用擬聲技巧,恰好應和了等待中的心跳,也使某種東西一下子變得明亮、清脆起來,而且在“美麗的錯誤”這樣的詞語組合中運用了“悖論修辭法”,從而產生了更豐富的意味。

為什麼是“美麗的錯誤”呢?對於這兩個人而言,不管是遊子錯誤的經過,還是等待者錯誤的感覺,都因為故事的美好,情感的美好,“錯誤”也成為一種美麗。

西方美學認為“任何闡釋都不是眺望大海的最後一道海岬”。鄭愁予的這首《錯誤》就包含了對它進行多種講解的可能性。很多人傾向於認為該詩承襲了中國曆代“閨怨詩”的傳統,詩中的“你”指的是守候、等待在深閨中的少婦。如果是這樣的話,這位思婦形象最大的特點不是凝望的姿勢,而是用心去傾聽。但據詩人自己稱,這自詩其實是寫給等待中的母親的。這樣理解也謂嘗不可。請想想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籠罩於台灣詩壇的“鄉愁”主題,也完全可以説這是一首浪跡天涯的遊子寫給他的“江南母親”的詩,是一首“懷鄉”而又無法歸抵的詩,因而這首詩的最後,就有了一種“浪子無法抵達的悲哀”。是不是還可以這樣理解該詩的主題,説的是,人們也許永遠也等不到他們的鐘愛、所期等的東西,任憑你望穿秋水,卻也只能遺憾地錯過,也許這就是命中註定。也許上述的種種,都是一種錯誤的解讀,但是隻要讀者讀了真實的自己,讀出了心靈的悸動,讀出了生命的豐美,哪怕就是真的錯誤,我想,那也應該是一個——美麗的錯誤!

這首詩剛出來的時候,被人到處傳誦,據説整個台灣島都響徹了“達達的馬蹄”聲,可見《錯誤》的藝術魅力。

標籤:賞析 鄭愁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