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空杯心態》讀後感

校園1.42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空杯心態》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空杯心態》讀後感

《空杯心態》讀後感1

吳甘霖在《空杯心態》中暢談“空杯心態”是現今艱難職場征途中走向勝利的法寶,他總結説,大有成者都是主動空杯的人。恰巧,我在一雜誌開設“商業領袖的第一份職業”的專欄,能接觸大量成功的職場案例,我從這些案例中總結出形色各異的成功要素,我發現,吳甘霖形象喻之的“空杯心態”是各種成功要素的基石。

成功人士因為擁有空杯心態,他們總能輕裝上陣,從而戰無不勝。惠普前董事長卡莉是從女祕書做起的。當然,大學畢業後在公司前台負責迎來送往、接電話、轉電話外加打字。作為祕書,或者説接待員的第一份工作給卡莉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卡莉認為這份工作奠定了她的職業觀。“我對這份工作全情投入,幾乎天天都是早出晚歸,因為我決心要把它幹到最好。我從沒有想過此後的職業發展,也從未考慮這份工作是不是埋沒了自己的才能。能擁有一份工作已經讓我感到非常滿足了。”回憶起第一份工作,卡莉這樣白描到。

許多商界領袖的職場起步和我們常人無二,不過,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珍惜自己哪怕有些卑微的工作,充滿好奇心,飽含工作熱情。他們都不患得患失,不太在意自己已經取得的成就。

仔細想之,空杯心態其實是一種境界,一種人生觀。

《空杯心態》讀後感2

男人的胸懷是靠委屈撐大的,我把自己撿來的這句話送給以前的一個同事。這位同事是一名不錯的記者,但他個性很強,非常不滿領導修改他的稿子,抱怨連天。我就告訴他:雖然我們都讀了很多書,而領導未必;雖然我們寫了很多優秀的稿子,而領導未必。但,在你還沒有話語權之前,忍耐是必要的,拋棄自以為的優勢是必要的。

在職場中,我們常常會面臨角色的轉換和環境的改變。這位以前的同事因為換了新領導,也就是説角色和環境發生了變化,所以他需要學會適應新環境。“空杯心態”其實就是適應職場的一種心態。

《空杯心態》擁有樸實的語言,簡單卻發人深思的案例。當然,作為中國本土知名的'培訓大師,吳甘霖的這本新作和先前的著作一樣,具有很強的層次感和嚴密的架構,一些琅琅上口的語句也為本書增色不少。

人們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將過去的成功和經驗用於新的角色和環境中,結果處處碰壁,造成了很大的瓶頸和障礙。空杯心態就是倒空自己,別被讓看似重要的東西困束了自己,比如成就、權力、利益、面子、學識……吳甘霖總結説,緊緊抓住這些,不從零開始,就是一種苦惱。《空杯心態》每個章節都充滿着這類良言警句。

吳甘霖在《空杯心態》中描述了職場中的三種人。主動“空杯”者、被動“空杯”者和拒絕“空杯”者。毫無疑問,拒絕“空杯”者,要麼停滯不前,要麼倒退,要麼成為他人的絆腳石。

《空杯心態》讀後感3

在昇華這一人生哲理時,吳甘霖説:很多人總是抱怨世界太小,無處施展自己的才華。其實並不是世界太小,而是我們將自己看得太大。當心中裝滿了自己,就不會有別人的地方,世界當然就會很小。而將自己放小,所有的人和事都能容下,世界自然就會變大。

作者以一個小故事作為新書《空杯心態》的架構基礎:小孩因為在花瓶中抓着五分硬幣不肯放手,被卡在瓶中,哇哇大哭,致使價值3萬元的名貴花瓶被迫砸碎。小孩説:“我怕鬆手,就再也抓不住那五分錢了”。大人們,往往也會陷入同樣困境:放不下自己的身段,而失去了更大的發展。

什麼是空杯心態?有一個學者向禪師來問禪。學者喋喋不休,而禪師無語,只是默默地以茶相待。禪師將茶水倒入學者眼前的杯子,滿了也不停下來,繼續倒,茶水流到桌面上。學者慌亂地説:“不要再倒了!“禪師説:“你就像這隻杯子,裝滿了自己的想法與看法。如果你不先把杯子倒空,我怎麼跟你講禪”意思是在於人不要因一點成績而產生的驕傲浮躁,而要多以“零起點”的心態面對世事。所以,如果你把擁有的成功緊緊握在手掌心裏,那麼,你就失去了擁有其他成功的機會;當你把已經取得的成功放下,這時,整個世界都有機會進入你的掌握之中。

空杯心態是一種境界。吳甘霖在《空杯心態》中暢談“空杯心態”是現今艱難就業與創業征途中走向勝利的法寶,他總結説,大有成者都是主動空杯的人。成功人士因為擁有空杯心態,他們總能輕裝上陣,從而戰無不勝。擁有空杯心態的人,才能認識到,曾經的鮮花和掌聲不能決定你的現在,更不能決定你的未來。

“勝不驕,敗不餒”。文中以眾多的事例講述了這個道理,上至總統下至員工,囊括了許多行業的成功者,證明了他們的一個共同經驗,任何時候都要有“平常心”和“歸零心態”。我十分認同作者這個觀點,就一個人而言,無論是就業還是創業都要有這種心態,否則就根本無法持續發展,中國的企業家身上都有一種陋習,一但有錢,就坐奔馳,吃豪宴,講地位,開始養尊處優,大手揮霍了,從此再也不坐公交車,地鐵,遠離羣眾,而後企業就開始走下坡路,直至消失。這樣的例子,身邊處處都是。“勝不驕,敗不餒”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至理名言,但做起來確實不是那麼容易的。

《空杯心態》讀後感4

每一個人要想應對時代和環境的變化,必須隨需應變。而以變應變,就要求我們具有空杯心態。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態,如果想學到更多學問,想提升職業能力,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驕傲自滿,故步自封。

1.忘卻成功,學習變化

空杯就是要把自己當“人”看,人無完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對較弱的地方。在某些領域自己可以得心應手,但是在另些新的地方就無法施展。如果不去學習和領悟,去總結和整理自己的智慧,去吸收別人的、優秀的東西。那將是很可怕的事情。

2.自信自立,永不言棄

《空杯心態》中有這樣一句話:一個斷言“我不行”的人,往往有着最大的傲慢。可以説,初出茅廬的我們並未擁有豐富的理論經驗,也不曾有過多少成功的過往,在工作與學習中最容易遇到的就是“自信心不足”,最常説起的就是“我不行”。我們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將困難與問題複雜化、擴大化,於是提前膽怯,提前放棄,一遇挫折就退避三舍,輕言放棄。

空杯心態就是“空杯心態”從另一個角度告訴我們,“自卑”也是一種“傲慢”,“我不行”深入而言實為“我斷言不行”。其實,不曾嘗試何以得知不能實踐,不曾努力何以得知無法成功,許多的成功並非起步於專業人士,而是起步於自信自立,勇於嘗試,知難而進。

3.超越自我,永不滿足

泰戈爾曾説過:“只管走過去,不必逗留着去採了花朵來保存,因為一路上,還會有鮮花開放。”我想,人生好比是一場盛宴,五味俱全,秀色可餐。如果僅留戀於其中一道好菜,必定顧此失彼,得不償失。我們作為青年一代,一要“學會空杯”:既不能因一時的失敗或挫折而一蹶不振,更不能因小小的成績而得意忘形。二要“時刻空杯”:善於拿起,勇於放下。

4.從“自然人”到“單位人”

我們常看到這樣的情形:有些人情緒好的時候或者面對喜歡的事情才有工作熱情,才會好好做,反之,他們就敷衍了事。要完成“自然人”到“單位人”的轉變,就是需要主動空掉自己的情緒、好惡甚至某些個性,用“單位人”的標準要求自己,不是等單位來適應自己,而是讓自己主動去適應單位和環境,讓自己的能力和單位的發展緊密相連,以獲得更好的發展。

《空杯心態》讀後感5

人們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將過去的成功和經驗用於新的角色和環境中,結果處處碰壁,造成了很大的瓶頸和障礙。空杯心態就是倒空自己,別被讓看似重要的東西困束了自己,比如成就、權力、利益、面子、學識……《空杯心態》的作者吳甘霖老師總結説,緊緊抓住這些,不從零開始,就是一種苦惱。《空杯心態》每個章節都充滿着這類良言警句。

《空杯心態》中描述了職場中的三種人。主動“空杯”者、被動“空杯”者和拒絕“空杯”者。毫無疑問,拒絕“空杯”者,要麼停滯不前,要麼倒退,要麼成為他人的絆腳石。如果想有最大最快的發展,就一定要做主動“空杯”的人!

《空杯心態》告訴我們,在職場前進途中的每一階段都要謙虛坦誠,不驕不躁,做一個主動“空杯”的人。更可貴的是本書還明確指出主動付出才是行動之本。作者在書中寫到:不光是要我們空掉優秀、空掉驕傲,更要我們少一點計較,多一點付出。只有這樣,才能為自己將來的發展插上加速器。

擁有了空杯心態,人們才能認識到,曾經的鮮花和掌聲不能決定你的現在,更不能決定你的未來,才能明白如果將自己放小,那麼世界就會變大。

“越豐滿的稻穗,頭垂得越低。”人也當如此,越優秀,就更要“倒空”自己,學會彎腰。

書中講了很多發人深省的例子,其中給我最大啟發的是下面這個例子:孩子的小手卡在花瓶裏拿不出來,媽媽小心打碎花瓶後卻發現孩子的小手攥成了一個拳頭不肯鬆開,當孩子的小手被媽媽輕輕掰開後,發現手心有一個五分錢的硬幣。而打碎的古董花瓶價值三萬人民幣。

其實這種現象在我們很多成年人身上也普遍存在,他們正是由於將手中的東西抓得太緊,才導致因小失大,甚至導致悲劇的發生。他們手中緊抓的不是5分錢硬幣,而是在他們看來十分重要的東西,這些東西就是成就、權力、利益、面子、學識……

標籤:讀後感 空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