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春曉》原文閲讀及賞析

校園2.79W

詩句】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春曉》原文閲讀及賞析

【出處】唐·孟浩然《春曉》

【意思1】春天夜裏,好睡得很,直到黎明時刻,仍在牀上迷糊地睡着,絲毫不覺得外面已是天光明亮了,此時只聽見户外處處是小鳥的叫聲;便想起昨天晚上的風雨非常大,樹上的花朵不知飄落了多少呢?

【意思2】春天夜裏睡得很香甜,一覺醒來,天已大亮。清晨處處聽到鳥鳴的聲音。詩句平易淺近,自然天成。

【鑑賞1】 春夜香甜好睡,根本不知道天早就亮了; 醒來的時候,只覺得耳邊到處都是鳥兒的啼叫聲。原詩描寫好夢方醒,聆聽悦耳的鳥語,春光是何等的美好動人。

【鑑賞2】

春眠太酣,不知不覺天已破曉。晨光 中到處可以聽到鳥兒的啼叫,婉轉、悦耳,啁啾起落,遠近應和,令人 應接不暇。這裏寫春光爛漫,百鳥鬧春,春意激盪,怎能不讓人大得春 的真趣?語言平易淺顯,自然醇厚。

【舉例】 春天睏意正足,不知天已亮了, 到處都能聽到鳥的鳴叫。語出唐· 孟浩然 《春曉》: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 知多少?” 描寫春晨清麗的景色和 氣氛。比喻在不知不覺中美好的 事物已大量湧現。◇“春眠不覺 曉,處處聞啼鳥”。現北京愛鳥養 鳥協會已有會員兩千多人,全市 至少有16萬人養鳥。(王增年 《北京有 “招鳥工程”》,《中國青 年報》 1993年6月13日)

  【全詩】

《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全鑑賞詩】

《春曉》是一首千年傳誦的五言絕句。它寫了詩人春朝初醒時特有的心理感受, 表達了詩人喜春而又傷春的複雜心情。

春日晝長夜短, 氣候和暖, 人本慵懶易困, 多睡貪眠, 所以, 一覺睡到天大亮,這便是 “春眠”的一般特點。特別是作為隱士的孟浩然, 既無農夫晨耕壟畝的繫念,亦無朝臣五更待漏的懸心,他在 “春眠”時無牽無掛,坦然自適, 睡得格外安穩香甜。另外, 因夜間的一陣風雨, 曾將詩人驚醒,打擾了他的睡眠,風雨過後,詩人又重新入睡,故而清晨醒得很晚。“春眠不覺曉”一句,既寫出了春眠的一般特點,又寫出了隱逸士大夫春夜酣睡的特有情趣。“不覺”二字,是此句的.詩眼。在不知不覺中天已大亮,更可見春宵之短, 春睡之酣。

清晨醒來,只聽到屋外鳥鳴啁啾,婉轉動聽,此起彼伏,遠近相應。鳥鳴所引起的雖然只是詩人的聽覺感受,但除了聽覺感受以外,悦耳動聽的鳥聲還隱含着更為豐富的愉悦感受,這就需要讀者發揮聯想,仔細尋覓。一般地説,天氣晴朗的春晨,鳥鳴更為頻繁,所謂“山光悦鳥性”(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曉樹流鶯滿”(上官儀 《奉和初春詩》),即為此種情景。因而,我們從 “處處聞啼鳥”中便可以尋覓到一個風和日麗的春晨。而風和日麗又使我們聯想到百卉怒放、花香四溢的明豔與馨香,因為陸游曾説“花氣襲人知晝(驟)暖”, “晝暖”與花香之間有着必然的因果關係。所以,鳥鳴不但引起了人們的聽覺感受, 而且還寓示着一個能夠引起人們的視覺、嗅覺、觸覺等各種愉悦感受的風和日麗、鳥語花香的春的世界。鳥鳴所引起的詩人的聽覺感受雖然發生在室內,但詩人想象中的盎然春意與明媚春光卻充溢於廣闊的大自然之中。於此,我們可以看出詩人愛憐春光的喜悦心情。

“夜來風雨聲”一句,不是對春朝初醒時眼前實景的描繪,而是對夜間一陣狂風暴雨的回憶。春天的風雨, 多數情況下是和風細雨, 但也偶有例外, 有時雨下得很猛, 並伴有大風。此句所寫即為狂風暴雨, 這可由下面三條理由證實。第一, 詩人在夜間本是沉穩酣睡的, 但竟被風雨驚醒, 可見其聲勢之大。第二, 早晨醒來之後, 風雨已停, 只聽到鳥的叫聲, 而驟至驟停, 正是大風大雨的特徵。第三, 通過“夜來風雨聲” 與杜甫“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 《春夜喜雨》) 兩詩字面描寫的對比, 可以明顯看出後者是和風細雨, 而前者則是狂風暴雨。

不同的風雨,對春花的作用自不相同。和風細雨對春花生長極為有利,故杜甫《春夜喜雨》在前三聯描繪了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的和風細雨之後, 便在尾聯寫道: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它給春花帶來了繁茂和生機。狂風暴雨則相反,它摧殘春花的芳姿,能使春花凋謝零落。正因為孟浩然所寫的是狂風暴雨,故詩人便自然而然地想到春花的處境和命運, 順理成章地提出 “花落知多少”的疑問, 在愛憐春光的同時又發出傷春的慨歎。杜詩和孟詩同樣都寫了夜間的風雨,但因風雨的大小及作用迥然有別,故兩位詩人在末兩句所產生的想象與心情亦大不相同: 杜甫想象春花因和風細雨的吹拂滋潤而繁茂,心情很是喜悦; 孟浩然想象春花遭狂風暴雨的摧殘襲擊而零落, 頗露歎惋之情。

“絕句之法, 以第三句為主”(高棅《唐詩品彙·敍論》引周伯弼語),《春曉》詩結構之關鍵正在 “夜來風雨聲”一句。首句破題,次句承接,前兩句均是就春朝初醒時的感受進行實寫。第三句突一轉捩,進入對夜間風雨的回憶,由回憶又自然引出末句的歎問。全詩以第三句為樞紐,將春眠、春鳥、春風、春雨、春花聯為一體, 組成一幅畫面; 而詩人喜春復又傷春的複雜心情也以第三句為紐帶, 融入這幅畫面中。

《春曉》的語言,清遠省淨,明白如話。浩然氣象清遠,心悰孤寂,故其出語灑落,洗盡鉛華。此詩既無豔麗辭藻,亦無斧鑿痕跡,全詩純用白描,風韻天成。但平易省淨並不等於淺薄無味,我們讀《春曉》詩,覺其淡而雋永,耐人尋味,諷詠久之,自有金石宮商之聲。沈德潛曾説: “孟詩勝人處,每無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復出人意表。清淺語,誦之自有泉流石上,風來松下之音。”( 《唐詩別裁集》卷九)沈氏此論,深得孟詩語言之妙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