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草原觀後感

校園1.61W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草原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草原觀後感

草原觀後感1

炎熱的七月,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內蒙古鄂爾多斯大草原遊玩,當地的蒙古人都非常熱情好客。在這裏我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旅程。

鄂爾多斯大草原的天碧藍碧藍的,一眼望不到邊,天上的白雲總是變幻莫測,一會兒變成小魚的樣子,一會兒變成可愛的小白兔,一會兒又變成活潑的小狗。成羣的羊兒在綠油油的草地上快活地吃草,像朵朵白雲在飄動。我們在鄂爾多斯大草原上玩了滑草,剛開始坐在滑板車上往下衝的時候我感覺非常刺激,整個人像要飛起來一樣,我一路尖叫,都來不及睜眼欣賞一下兩邊的風景。最令我向往的是在草原上騎馬,雖然光照很強,但是馬兒帶着我小跑起來真是有趣極啦。此外,我還學到了幾句好聽的蒙語,例如你好是“賽貝諾”,男孩是“巴特爾”,女孩是“琪琪格”。是不是很有意思呀。草原上的蒙古人都會騎馬、射箭、擠牛奶,除此以外,她們還非常能歌善舞。來到蒙古族都是獻藍色的哈達,藍色代表最高貴的尊重。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喝蒙古奶茶,它是鹹味的。剛開始我覺得不好喝,但後來覺得味道還是不錯的。夜晚的草原格外寧靜,滿天都是閃亮的星星,我還看到了北斗七星,他們像一把大勺子掛在天空。

來到內蒙古,讓我真實地體會到我們的祖國真是地大物博,風景如畫。

草原觀後感2

《草原英雄小姐妹》。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11歲的姐姐龍梅和9歲的妹妹玉榮在大草原上的真實故事。

故事裏的大概情節是這樣的:龍梅和玉榮是一對在草原上放羊的小姐妹,她們性格開朗、活潑好動。她們幸福快樂的生活在一望無邊的大草原上。可是在一天放羊中,下起了暴風雪,她們倆為了保護羊羣不讓國家失去這些重要的財產。龍梅失去了大腳指,而玉榮失去了雙腳。她們倆完全可以只顧自己的命名而放棄羊羣自己跑回家去,可是為了不丟掉一隻羊,她們沒有這樣做。這部影片感動了我,在剛建國時國家還比較貧窮,這樣一羣羊是很大的一筆財產。她們是在保護祖國媽媽的財產安全,不讓國家失去這些重要的財產這是一種精神的力量,這種精神就是草原精神,更是英雄的力量體現,草原英雄小姐妹是草原上的雪蓮,更是不屈的雪蓮。是集體利益的保護神。更是一對好姐妹。她們保護了集體的利益,保護了集體的財產不受損失。

身為國企員工的我要好好學習龍梅、玉榮這一對好姐妹那樣,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為了集體的利益和國家的利益不受損失的精神,踏踏實實地做着對社會有益的事情。讓我們的企業更美麗,國家更加繁榮富強。

草原觀後感3

電影中用了很多人物特寫,通過角色的面部表情代替敍事,彷彿這就是日常的生活圖景。影片最出彩的是台詞設置,對白不多,精煉卻準確。全片採用故事發生地的地區方言,十分生活流的對話,如同坐在村口閒聊的鄰家大爺大媽一般,導演本人也表示,自己和家人平時説話就是這樣,平時會留意一些荒誕喜劇橋段和黑色幽默段子,最終放在自己的劇本創作中。儘管有些觀眾會對這樣的方言感到陌生,但是近年來方言電影的出現和成功,意味着生活的質感和觸感正在銀幕外野蠻生長。

開頭農民鄉鄰聚在一起推理的源頭,運用了東西南北中的推理套路,讓一樁本該嚴肅認真又懸疑的案件立馬變得輕鬆而充滿喜劇性。在影片結尾,又有充滿小人物無法承載社會大悲劇的蒼涼感出現。忙活一場,人去樓空,世界還在運轉,而你我皆是小丑。

而片名為何叫做《平原上的夏洛克》?最後以夏洛克這個偵探人物為名字,導演表示他覺得拍片過程是發現自己,認識自己的過程。也通過拍攝過程知道自己是什麼人,所以片名做了調整。幾經易名,最後迴歸人物本身,故事的精彩離不開人物本身的發生。

電影目前定檔11月29日了,儘管檔期虎視眈眈,但是相信這對土酷偵探一定能直面化解重重危機,大家記得去電影院支持這部令人驚喜的荒誕喜劇哦!

草原觀後感4

暑假我看了《草原英雄小姐妹》這部電影,影片中兩姐妹誓死保護公社羊羣的故事深深觸動了我的內心。

本片講訴了兩姐妹為了讓公社羊羣吃得飽,趕羊羣去了黑山上殊不知風暴就要來臨,中午一過就下起了大雪,羊羣四處逃散,兩姐妹原有機會可以回去再找別人來救羊羣可她們沒有,她們齊心協力趕着羊羣,玉榮的右腿膝關節以下和左腿踝關節以下做了截肢手術,造成終生殘疾,羊羣卻安全返回。龍梅和玉榮的事蹟迅速傳遍大江南北,很多人知道了她們的英雄事蹟後,感動得流下了眼淚。40多年了,兩姐妹的故事至今還感染着我們,她們倆的獻身及為集體利益着想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想想我們現在,有的同學連學校裏的公物都要搞破壞,實在過分。學校裏有許許多多損壞的桌椅,門,門鎖和欄杆。桌椅上到處是劃痕,門經常被踢壞,欄杆經常被撞壞,學校成了學生髮泄憤怒的場所。我曾經看見有一個同學被老師責罵之後,用小刀在桌子上劃來劃去,漆掉了一大塊呢。我真後悔當時沒有制止他這麼做。可玉榮和龍梅能為了集體利益放棄生命看看我們是多麼的過分。我們現在的生活富裕起來了,從來不曾挨餓受凍,相比之下,龍梅和玉榮在那樣惡劣的天氣卻不畏嚴寒,面對困難,永不放棄,最終冒着生命的危險保住了公社羊羣,完成了阿爸的囑託,這種熱愛集體的精神真是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要向兩姐妹學習,不能破壞公物,面對困難永不放棄。

草原觀後感5

《海的盡頭是草原》,帶給觀眾的是一次美好的觀影體驗。通過回憶的畫面,讓觀眾再次重温了“三千孤兒入內蒙”的歷史情境,瞭解了上一輩的長者為孤兒的健康成長而付出的艱辛與努力。通過寫實的鏡頭拍攝,將天高雲低、草豐水美的草原風光盡情展現:蔚藍的天空、透明的雲朵、碧綠的草場、温暖的氈房;暮色裏一盞馬燈點亮,映照着人們的笑臉如油畫一樣的色調;賽馬場上伴隨着豪放的歌聲策馬馳騁的奔放騎手;馬背上一起長大,打打鬧鬧直到白頭的兄弟夥伴。一幅幅畫面帶給觀眾美的享受,也更理解草原上成長的人們會擁有博大的胸襟、自由的情懷和無畏的品格。影片還通過閃回、倒敍、插敍等手法留足了懸念,讓觀眾的心跟隨尋親的步伐跌宕起伏。

觀影全程會有一些淡淡的憂傷,我們為特殊年代下的無奈、負疚、遺憾而心懷唏噓,但更慶幸自己身處這富足、安寧、衣食無憂的美好時代,不必再去經受生離死別的痛苦、不用再去面對進退兩難的決擇、更不必去揹負歉疚終生的煎熬......

觀影之後的回味,則是深深的感動。海的盡頭是草原,上海、內蒙古,只是兩個地域的名字,無論時間、空間相隔多麼久遠,也無論漢族、蒙古族風俗習慣如何不同,只要我們同樣心懷美好,便會收穫同樣的愛,這份愛,會跨越地域、跨越種族、跨越血緣,跨越時空......

草原觀後感6

海的盡頭是草原,根據歷史上“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真實事件改編。影片以癌症晚期的老年杜思瀚遠赴內蒙,尋找當年被送到草原上的妹妹杜思珩為主線,用一種非典型公路片的拍攝手法,在現實和歷史的不同維度中展開敍事:老年杜思瀚的尋找之路和童年杜思珩的遷徙之路,是兩條不同時代的橫向線;童年杜思珩到青少年杜思珩的成長之路,是一條時間維度上的縱向線。三條不同的路,縱橫捭闔,像撒向歷史長河中的一張網,就這樣網住了一對兄妹和兩個母親的一生。

有趣的是,影片使用了不同的調色,以區別這三條不同的路:童年杜思珩的遷徙之路,使用了一種黑白暖色;杜思珩的成長之路,使用了一種飽和度較低的暖彩色;老年杜思瀚的尋找之路,則使用了正常的彩色。由於影片中有大量的倒敍內容,加之登場人物繁多,使用這樣貼心的調色,就不會讓觀眾暈頭轉向了。

這是一部關於“原諒”的電影,更是一部關於愛的電影。困擾了杜思珩一生的心結,終於在見到老年杜思瀚的那一刻解開了,但此時的她早已選擇了放下。養父養母在悲劇發生後並沒有遷怒於杜思珩,而是依然對她不離不棄,這種偉大的“原諒”,讓杜思珩將自己全部的愛獻給了草原。因為拋棄女兒,杜思珩的親生母親愧疚了一輩子。然而千頭萬緒,當初的“拋棄”是為了讓兩個孩子都能夠活下去,這是一種既殘酷又悲憫的愛。

草原觀後感7

無論處在多麼艱難的時代,總有一些散發着人類閃光的時刻,讓我們對人類保有一絲希望。《海的盡頭是草原》絕對是一部有價值的作品,同一個家庭三個不同時期從不同視角進行敍事,最後交匯到一起,完成了片中人物各自的最終救贖。

由陳寶國扮演的哥哥杜思瀚為了完成已患有阿茲海默症的媽媽遺願,抱病踏上了尋親之路,也揭開了中國上個世紀50-60年代的一件不被遺忘的歷史。但電影並沒有沉醉於宏大敍事,而是把落腳點放在了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性身上:杜思珩,杜思瀚的同胞妹妹。

串起三段故事三個時空的,除了杜思瀚對母親的愛之外,還有他對妹妹的思念和愧意,後一種情緒一直到最後才最終揭曉,也為觀眾解答了當年杜思珩被送進孤兒院之迷。

124分鐘的電影裏喜歡的片段太多了,尤其是中段杜思珩在內蒙古的成長生活,真實取景讓人對內蒙古的美景有着沉浸式享受和體驗,草原的空曠和蒼茫、牛羊的自由奔放、純淨的白雲和藍天、甚至兇狠的野狼和令人窒息的沙塵暴都讓人難以忘懷這片純淨的土地和它那令人着迷的風土人情。

草原觀後感8

有人喜歡繁華的大都市,有人喜歡幽靜的鄉村,還有人喜歡……而我卻喜歡有美麗大草原的內蒙古。

內蒙古有一片一片一望無際的草原,那裏最大的草原叫呼倫貝爾。

春天的時候,小草努力地從泥土裏鑽出來,有些小花也跟着小草弟弟鑽了出來。草原上一大羣一大羣的牛羊吃着剛長出來的青草,無憂無慮,快活極了!還有一匹一匹的馬,在河邊喝着清澈的河水,而且每天在大草原上奔馳,沒有人打殺它們,痛快極了!

夏天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因為別的地方太熱了,內蒙古還很涼爽,於是在炎熱都市的人們都坐着飛機,乘着火車,趕着動車來到內蒙古度假。夏天草原上的牛羊都歡快地叫着,彷彿在説:“真涼快啊!真涼快啊!”

秋天來了,望一下草原,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的金色。草地上放着一垛垛的草堆,那是冬天的時候拿來取暖的!老了的牛羊被殺掉,人們每天吃羊排、羊肉、牛排、牛肉,開心極了!

冬天到了,內蒙古下起了鵝毛大雪,頓時天地間變得白雪皚皚,人們在外面打雪仗,堆雪人,好玩極了!

這就是我所説的內蒙古,你們是不是很想去那邊看看呢?

草原觀後感9

一方面是因為我本來就比較偏好黑色幽默的片子,另外一方面是因為這個片子的本土化表達比較細緻(本人着實感到了中原文化的洗禮)和對農民的拿捏比較踏實。感覺在文藝圈確實很容易把農民媚俗化或是消費刻板印象(其實二者當然是相生相伴的),比如説年初的《啥是佩奇》吧,這種區隔處理的很刻意、而且很想象。這部至少這個問題是處理的不錯的,兩個人物能夠把農民的形象立起來,而且有一些戲劇性和張力在裏面。另外整個電影發展伴隨着兩條明線,一條暗線。明線是造房和破案,暗線是兩個農民逐漸進入作為系統的社會當中的過程,我覺得這種呼應很有意思,造房暗喻一種實在的進步和景觀的建構,而破案一方面是這個電影的主要情節推動所在,另一方面也可以説是一種在智力和觀念層面上去試圖理解現代化的過程。所以如果落在社會批判的角度上,這個電影是輕了的(但這種輕了好歹還是比小丑的壞事兒了要好一點…)我確實也沒有期待在這個層面上國內電影能做一些很重的呈現,但是從單純的衝突角度來看,結尾天花板網住的一池金魚就是神來之筆,也可以説是對超英最後被揍的一種預示(雖然這種預示當然更大程度地建立在超英這個人物本身之上),可以説是在面對現代性的系統之時所做的一種對抗。我覺得總的來説,還是一部比較不刻意遊刃的電影,電影本身的氣質就和導演父親飾演的這個角色一樣,真誠、温和、講理,但你仍然可以看到他身上的些許溢出。這種溢出是十分珍貴的。

草原觀後感10

10月22日由甘南州紀委監委策劃拍攝的廉政微電影《草原兄弟》在甘南廣播電視台播出。影片情節生動、故事感人,通過情與法的`矛盾衝突詮釋了紀檢監察幹部不徇私情,剛正不阿的形象。

影片中紀檢幹部通過走訪入户,瞭解曲折的案情,當發現是自己的兄弟時,內心是多麼矛盾,最終勸解自己的兄弟自首。

家庭是廉政建設的第一道防線,能否保持一個良好的家風,對於廉潔從政至關緊要。如果不能始終以清廉的原則把好親情關,就很容易利用權力謀取私利,最終釀成大禍。

親情是人之常情,然而,面對親情,怎樣關愛,卻值得大家深思。如果幫助和縱容他們,這種所謂的“親情關愛”,最後等待他們的是法律的懲罰。

我們應該明白,親情再深也應有度。無論何時何地何事,都模範遵守黨紀國法,這樣才能清廉一輩子,關愛一家人。

影片中男主人公落淚的那一刻,真正詮釋了紀檢幹部的無私和忠誠,面對黨紀和親情,紀檢幹部的選擇既是艱難的更是正確的。有多大的職責,務必要有多大的擔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

草原觀後感11

《海的盡頭是草原》講述六十多年前“三千孤兒入內蒙”的歷史真實事件的電影,感謝爾冬升導演,將一段關於愛的塵封歷史以這樣鮮活動人的方式展現給20xx年的觀眾,主旋律電影也可以拍得如此真摯動人。打動我的,不僅是片中遼闊壯美的內蒙古草原景色,無邊的草原,奔馳的駿馬,熱鬧的那達慕,更是片中草原牧民對孤兒們那無私的愛。“接一個,活一個,壯一個。”多麼樸實有多麼有力的口號,孩子們的生命和健康成長就是他們最大的責任。

陳寶國老師扮演的雙胞胎哥哥是本片的線索人物,他對同胞親生妹妹的尋找和追憶,一路帶領着觀眾回顧那段動人往事。我們今天可能無法想象那個年代艱苦的生活條件,漫天風沙、豺狼出沒、物資匱乏,對於當年草原牧民們來説,他們還是盡全力用最好的牛奶、糧食和愛哺育了這些新中國的孤兒們,讓他們成為建設者和棟樑之才。

影片中大部分對話都是蒙語,有很多蒙古族演員出演,但最讓我意想不到的是漢族演員馬蘇扮演的薩仁娜額吉,全程幾乎都説蒙語,無論造型、神態還是動作都非常貼近蒙古族婦女,成功塑造了一個善良温柔無私奉獻的母親,特別令人驚豔。

扮演她兒子那木汗的王鏘,則將一個寡言沉默卻勇敢有擔當的哥哥演得非常動人,他為了救妹妹不幸被捲入流沙的情節非常催淚。再次感謝爾冬升導演,讓我們瞭解到那段塵封已久卻無比感人的歷史往事,只有不忘記歷史,才能讓我們更好地生活下去。

草原觀後感12

觀影過程中,看到阿爸在沙塵暴中趕來把杜思珩緊緊抱入懷中永不言棄的時候,孩子們哭了;

看到那木汗為了救毫無血緣關係的妹妹而被流沙吞沒,孩子們哭了;

看到阿爸對着長空明槍,放生了那木汗生前的坐騎,白馬長嘯一聲飛奔而去,孩子們哭了;

看到杜思珩從此改名叫那木汗,為他續寫生命,不是他甚是他,與親哥哥相認、相互傾訴的時候,孩子們哭了;

看到額吉百歲生日,為思珩已經過世的母親祝福的時候,孩子們哭了......

這是一部催人淚下的影片,觀看過後,同學們也各抒己見。通過觀影,他們被遼闊的大草原所震撼,為可愛的小羊、駱駝而興奮,為民族大團結而自豪。康龍興被那木汗的真情所打動,王偉丞為蒙古族對大自然的敬畏所吸引,大家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黃詩淇深有感觸地説:“我之前去過內蒙古、雲南等地遊學,親身體驗過內蒙古族、藏族、白族等少數民族的熱情好客。今天通過這部電影,我更加深刻感受到我們國家的各族人民都團結友愛!“同樣受到影片強烈震撼的顏夢霏同學表示:“我深深地為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富強明主、和平幸福的國家感到欣慰,作為新時代共產主義接班人,我們會更加努力,長大了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影片雖已結束,但民族大愛的種子已經種在孩子們的心裏,慢慢發芽!

草原觀後感13

昨天有幸去看了爾導的《海的盡頭是草原》這部新片的首映,觀影中被故事的温柔打動了,感動的模糊了雙眼。不管是當初歷史上的民族大愛,還是故事裏額吉一家,對於妹妹的温柔情感,都是能直戳大家的心。

電影從一個雙胞胎哥哥尋找妹妹的故事為主線,講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未,全國在遭遇重大自然災害後,將三千名孤兒送入草原,由淳樸的牧民來收養的孤兒的真實故事…雖好整體劇情很平淡,但就是這種平淡的劇情才能更打動觀眾的心!所有演員們的表演都是可圈可點的,尤其陳寶國老師不愧是老戲骨,每個細節都拿捏得非常恰到好處,堪稱驚喜之作,有笑點,淚點也多,演員演技都不錯,尤其是馬蘇,把牧民偉大母親演的活靈活現,沒想到電影中出現的蒙語都是她通過背誦記憶發音來完成的。

第一次演電影的阿雲嘎和丁程鑫真的都很出色,尤其阿雲嘎用温柔與帥兼備的那種成熟的且負責任的演繹很值得肯定!小演員羅意淳尤其最最讓人驚喜的,她的倔強及機靈的感覺把握得非常到位,太招人喜歡了!看了這部電影非常想去看看遼闊的草原,他的壯美,還有內蒙人的善良淳樸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都如同畫卷一般呈現在大家眼前,那是美的、在流淌着的,也時刻浸潤着人心的。影片整體是真實的草原牧民生活,真實而感人,有愛能跨越一切山海!

草原觀後感14

烏蘭布統大草原太漂亮啦!野花就有奼紫嫣紅等許多顏色。就論黃色的小野花就已經漫山遍野了,再加上各種顏色的野花,整個草原幾乎都是花的海洋。烏蘭布統大草原太豐富啦!昆蟲就有無數只。蟈蟈、刀螂和蝴蝶就已經佔了大多數,幾乎每一堆草裏就會有幾隻蟈蟈和刀郎,每幾叢花上面就會有好幾只蝴蝶和蜜蜂。再加上有其他的昆蟲,雖然沒那麼多,也應該有上百隻吧。烏蘭布統草原也是昆蟲們的大會堂。

烏蘭木統大草原太悠閒了!動物們快樂無比,馬羣自由奔跑,牛羣自由吃草,羊羣悠然自得,馬兒就像貴夫人,高高在上,高昂着頭。奶牛就像動物們的長輩,總是愛往遠處看,好像在看有沒有猛獸來了。其實草原一望無際,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猛獸,因為猛獸只會在森林、叢林、樹林等地方出現。黑、白亮色的綿羊,就像是被教訓了一頓的小孩兒,緊緊地閉上了自己的嘴巴。小馬駒們在一起自由的玩耍。小牛犢們組合在一起,就像是約好了似的,在一個時間段裏跑回媽媽的懷抱裏喝奶。小羊兒們,都躲在大羊們的身後嬉鬧。所以,烏蘭布統草原也是動物們的草場。

烏蘭布統大草原太熱鬧了!到了一段時間可以聽到馬兒的嘶鳴聲,公馬們爭鬥的聲音,小馬駒們嬉鬧的叫聲。可以聽到母牛喂小牛犢的喝奶聲,公牛們打鬥的聲音,小牛犢們喝飽了奶的喜悦聲。還可以聽見大羊兒們照顧小羊的咩咩聲,還有羊羣和諧的聲音。烏蘭布統草原也是一個熱鬧的草原啊。烏蘭布統大草原也不僅僅是一個漂亮的大草原!

草原觀後感15

今年寒假裏,我讀完了美國作家,羅蘭。英格斯。懷德的自傳體小説《草原上的小木屋》,令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主要寫了主人公羅蘭出生在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在她很小的時候,為了創建美好的新生活,羅蘭一家歷經千辛萬苦來到堪薩斯州的大草原,蓋起了小木屋,開始新的生活。他們自己挖井打獵,與狼羣作鬥爭。應對闖進來的印第人,逃過熱病和草原大火的劫難……最終又離開了大草原。

這本書字字質樸,句句是詩,講述了拓荒者自強不息的故事。小木屋既是勇敢和智慧的象徵,更是愛和幸福的源泉。生動感人,震撼心靈。這些拓荒者自強不息,不向命運低頭,勇於向困難做鬥爭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記得有一次,我遇到一道難題,左思右想也想不出來,我有點想放棄了,我腦海中突然出現了書中的拓荒者們,他們連那麼多困難都能挺過來,難道我連一道稍微難一點的題目也要放棄嗎?我又拿起筆來算,終於打敗了這道題目。

希望大家也能讀讀這本書,也許會有不同的收穫呢!

標籤:觀後感 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