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詩經蒹葭疊詞賞析

校園4.83K

此詩選自《詩經·秦風》。它是一首愛情詩,表現單相思惆悵與苦悶。下面是詩經蒹葭疊詞賞析,歡迎參考閲讀

詩經蒹葭疊詞賞析

蒹 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註解】

①蒹葭:jiānjiā,水邊蘆葦等植物;②伊人:那個人(戀人);

③溯洄:沿着曲折水邊逆流而上;④:xī,幹;⑤湄:méi,水邊;

⑥躋:jī,升高,向高處登;⑦坻:chí ,水中小洲或高地;

⑧澹sì ,水邊;⑨右:引申為曲折;⑩b:zhǐ ,水中小洲。

《蒹葭》是秦國民歌,這是一首愛情詩,寫在戀愛中一個痴情人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實、曲折、動人。“蒹葭”是荻葦、蘆葦合稱,皆水邊所生。“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描寫一幅秋葦蒼蒼、白露茫茫、寒霜濃重清涼景色,暗襯出主人公身當此時此景心情。“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詩集傳》:“伊人,猶彼人也。”在此處指主人公朝思暮想意中人。眼前本來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麼也沒有,可由於牽腸掛肚思念,他似乎遙遙望見意中人就在水那一邊,於是想去追尋她,以期歡聚。“遡洄從之,道阻且長”,主人公沿着河岸向上遊走,去尋求意中人蹤跡,但道路上障礙很多,很難走,且又迂曲遙遠。

“遡遊從之,宛在水中央”那就從水路遊着去尋找她嗎,但不論主人公怎麼遊,總到不她身邊,她彷彿就永遠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即。這幾句寫是主人公幻覺,眼前總是浮動着一個迷離人影,似真不真,似假不假,不管是陸行,還是水遊,總無法接近她,彷彿在繞着圓心轉圈子。因而他兀自在水邊徘徊往復,神魂不安。這顯然勾勒是一幅朦朧意境,描寫是一種痴迷心情,使整個詩篇蒙上一片迷惘與感傷情調。下面兩章只換少許字詞,反覆詠唱。“未晞”,未乾。“湄”水草交接之處,也就是岸邊。“躋”,升高。“右”,迂曲。“坻”和“沚”是指水中高地和小渚。

這首詩三章都用秋水岸邊悽清秋景起興,所謂“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悽悽,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刻劃是一片水鄉清秋景色,既明寫主人公此時所見客觀景色,又暗寓他此時心情和感受,與詩人困於愁思苦想之中悽惋心境是相一致。換過來説,詩人悽惋心境,也正是借這樣一幅秋涼之景得到渲染烘托,得到形象具體表現。王夫之《姜齋詩話》説:“關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這首詩就是把暮秋特有景色與人物委婉惆悵相思感情交鑄在一起,從而渲染全詩氣氛,創造一個撲朔迷、情景交融意境。

另外,《蒹葭》一詩,又是把實情實景與想象幻想結合在一志,用虛實互相生髮手法,藉助意象模糊性和朦朧性,來加強抒情寫物感染力。“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他第一次幻覺,明明看見對岸有個人影,可是怎麼走也走不到她身邊。“宛在水中央”,這是他第二次幻覺,忽然覺得所愛人又出現在前面流水環繞小島上,可是怎麼遊也遊不到她身邊。那個倩影,一會兒“在水一方”,一會兒“在水中央”;一會兒在岸邊,一會兒在高地。真是如同在幻景中,在夢境中,但主人公卻堅信這是真實,不惜一切努力和艱辛去追尋她。

這正生動深刻地寫出一個痴情者心理變態,寫出他對所愛者強烈感情。而這種意象模糊和迷茫,又使全詩具有一種朦朧美感,生髮出韻味無窮藝術感染力。

【鑑賞關鍵點】

這首抒情詩借景起興,描述追尋意中人境況,意中人行蹤飄忽不定,而追尋者執著精神不變。詩意境朦朧,幻象迷離,引人遐想。以重章疊句形式,反覆詠唱,委婉動人。

全詩以賦手法,別具一格。詩人用點染相間筆墨,展現給讀者一幅清幽而朦朧水墨面,畫面中蒹葭白露透射出秋色悽清和迷茫氣氛。三個“宛”字,給人以影影綽綽,若隱若現,迷迷茫茫,虛無縹緲,難以捉摸之感。這樣結果越發使人覺得空靈悠遠。它形象而確切地描摹出熱戀中人們心理,反映出人類內心存在一組基本矛盾:即理想和現實矛盾。

【思想內容】

這首詩描寫一個熱戀者在深秋早晨,在長滿蘆葦河邊尋找意中人情景,表達古代人民對愛情真摯和執著,抒發欲見而不得惆悵之情。

【名句賞析】

環境描寫作用: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蘆葦蒼蒼,露水盈盈,晶瑩似霜。這境界,是在清虛寂寥之中略帶淒涼哀婉色彩,因而對詩中所抒寫執著追求、可望難即愛情,起到很好氣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標籤:賞析 疊詞 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