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陳情表》賞析

校園2.5W

導語:對《陳情表》這一經典古文,各位會作出什麼樣的賞析?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陳情表賞析,供各位閲讀和借鑑。

《陳情表》賞析
  陳情表原文及譯文

 原文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而劉夙嬰疾病,常在牀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愍 一作:憫 煢煢孑立 一作:獨立)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鑑。願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倖,保卒餘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祖母 一作:祖母劉)

譯文

臣子李密陳言:我因命運不好,小時候遭遇到了不幸,剛出生六個月,我慈愛的父親就不幸去世了。經過了四年,舅父逼母親改嫁。我的祖母劉氏,憐憫我從小喪父,便親自對我加以撫養。臣小的時候經常生病,九歲時還不會行走。孤獨無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沒有叔叔伯伯,又沒什麼兄弟,門庭衰微而福分淺薄,很晚才有兒子。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裏又沒有照應門户的童僕。生活孤單沒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纏繞,常年卧牀不起,我侍奉她吃飯喝藥,從來就沒有停止侍奉而離開她。

到了晉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後推舉臣下為孝廉,後任刺史榮又推舉臣下為優秀人才。臣下因為供奉贍養祖母的事無人承擔,辭謝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又蒙受國家恩命,任命我為太子洗馬。像我這樣出身微賤地位卑下的人,擔當侍奉太子的職務,這實在不是我殺身捐軀所能報答朝廷的。我將以上苦衷上表報告,加以推辭不去就職。但是詔書急切嚴峻,責備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態度傲慢。郡縣長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門督促,比流星墜落還要急迫。我很想遵從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職,但祖母劉氏的病卻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的私情,但報告申訴不被允許。我是進退兩難,十分狼狽。

我俯伏思量晉朝是用孝道來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舊臣,尚且還受到憐憫養育,何況我的孤苦程度更為嚴重呢。況且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做過蜀漢的官,擔任過郎官職務,本來就希望做官顯達,並不顧惜名聲節操。現在我是一個低賤的亡國俘虜,十分卑微淺陋,受到過分提拔,恩寵優厚,怎敢猶豫不決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為祖母劉氏壽命即將終了,氣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樣。臣下我如果沒有祖母,就沒有今天的樣子;祖母如果沒有我的照料,也無法度過她的餘生。我們祖孫二人,互相依靠而維持生命,因此我的內心不願廢止奉養,遠離祖母。

臣下我現在的年齡四十四歲了,祖母現在的年齡九十六歲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盡忠盡節的日子還長着呢,而在祖母劉氏面前盡孝盡心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我懷着烏鴉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夠准許我完成對祖母養老送終的心願。我的辛酸苦楚,並不僅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親眼目睹、內心明白,連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憐憫我愚昧誠心,請允許我完成臣下一點小小的心願,使祖母劉氏能夠僥倖地保全她的餘生。我活着應當殺身報效朝廷,死了也要結草銜環來報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懷着牛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來使陛下知道這件事。

  陳情表賞析【1】

文學史上,臣屬給皇帝的奏議,以情真意切、傾訴肺腑感人的,常把諸葛亮的《出師表》和李密的《陳情表》並提;以獲得“高難度”的險助而又收“高效率”奇功的,則常把李斯的《諫逐客書》和李密的《陳情表》同論。

李斯的《諫逐客書》諫的是國家大事,李密的《陳情表》陳的是個人私事,兩者表面似乎沒有共通之處。其實,兩文均是“抗君命”、“逆聖旨”的。兩人面臨的險惡“對手”相近,兩人的處境也酷似。

李斯上書的對象秦王政,是一個舉世聞名的暴君。秦王政為清除異己,消弭隱患,下令驅逐客卿。李斯是要秦王收回成命而上書的。李密上書的對象晉武帝,是一個眾所周知的虐君。晉武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一手殘酷鎮壓政敵,一手籠絡前朝舊臣。李密是為“辭不赴命”而上書的`。

兩人的境遇都走險危的。李斯是一個遭受放逐的客卿,觸犯秦王,隨時可人頭落地。李密是國舊臣,惹惱普帝,時刻會被株連九族。

然而,由於奏議的內容不同、他們在辭章上則大相徑庭。李斯的“書”、是“曉之以理” 的。他抓住一個“制高點”,完全撇開自己,處處為秦王“跨海內,制諸侯,統一天下”計議,因而雖批逆鱗卻功成計合,使秦王收回成命,自己也因此被重用。李密的“表”,是“動之以情”的。他完全撇開公事,訴説自己艱難境遇,以及祖孫相依為命的情誼,因而雖違聖命,在上召下逼的危急狀況下中,訴説衷情,不但不受誅戮,反而使皇上同情,得到賜兩女僕服侍祖母的險恩。

李密採用表之形式上書,是着眼於“陳清”需要的劉勰《文心雕龍章表》雲:“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可見,漢魏晉時臣下以“表”上奏,是陳述衷情的。古書訓“表”為:“表,明也,標也”陳懋仁《文章緣起》作了註釋説:“下言於上,曰表。表,明也。標著事略,明告於上也。”歷來論“表”之所以推《出師表》、《陳情表》正是因為它們最能體現“表”的文體色彩

李密的《陳情表》,在內容上不足稱道。但其表情達意的辭章藝術和表述技巧,確有精妙之處,值得借鑑。表文圍繞一個“孝”字,以“願乞終老,肆不赴命”為主旨,悽惻婉轉。溢情於詞,表現了一個孝孫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動。

表文落墨,就痛陳悲慘遭遇和悽苦家境,用“臣以險畔,夙遭閔凶”勾起,訴説命途多舛、罪孽深重的苦衷。“零丁孤苦”一語,概括了自幼而孤。早失母愛,“少多疾病”,內外無親的“門衰祚薄”不幸。歲月悽楚,幸有祖母“愍臣孤弱,躬親撫養”,臣才能存人世至今日。臣得幸存,但祖母“夙嬰疾病,常在牀蓐”。如今,“臣侍湯藥,未曾廢離”,責無旁貸,義不客辭。這裏用事實傾訴往日臣不可無祖母,祖母對臣恩重如山;今日祖母不可無臣,臣對祖母盡孝道是天理良心所在。字字哀痛,聲聲落淚,敍事與抒情水乳文融。

接着,表文追述辭謝拜官的境況和進退兩難的心情。為了使皇上不致對臣的“辭不赴命”、“辭不就職”產生誤解。一方面訴説“臣以供養無主”,確有特殊圖難;另一方面,以退為進、久頌皇恩浩蕩,以表臣深明皇上寵幸之恩德。表文連用“察臣”、“舉臣”、“拜臣”、“除臣”等詞句,表述對皇上的無限感敢之情,並訴説臣乃卑賤之人,能得到如此蔭賜,“非臣隕首所能上報”的。

在一番歌功頌德之後,又迴轉筆鋒,述説臣之艱難苦況,並未能得到皇上的體諒,因朝廷責備、詔召,地方官上門逼迫驅趕。“責臣”、“催臣”、“急於星火”等詞句,點染了十萬火急的形勢。但表文至此,又巧妙地迂迴婉曲,申述臣未敢違逆君命,確有“欲奉詔奔馳”之心志,奈何“劉病日篤”、皇上又不許“苟徇私情”,如此進不得,退不能,左右為難,心情矛盾,處境尷尬,實在不知道如何處置啊!表文委婉渲泄了忠孝不能雙全的思緒。

窘境擺出來了,何去何從,矛盾該怎麼合理解決,表文扣住晉王朝“以孝治天下”的幌子,恣意頌揚,然後把自己擺了進去。陳説應該得到憐憫、撫育的理由。但據此來請求皇上施思免召,似嫌理由尚不完備,於是又以個人的經歷、遭遇,從兩方面訴説效忠朝廷的心志。其一是為了消除皇上對臣“矜名節”自命對高的懷疑,追述少時就已任職偽朝,本來就是冀求官職顯達的,並沒有什麼誇耀自己名聲、節操之意。其二是為了表白臣確有奉詔之願,並不是對朝廷有異心,自述臣為亡國賤俘,身份卑微,能蒙受恩德顯達升官,確是感激不盡,哪還敢猶豫遲疑,或另有他求。這樣晉武帝的猜疑與戒心便消除了。如此説來,是應該奉詔赴命了,但表文並沒有借勢直下。而是峯迴路轉,敍寫祖母“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的悽苦危殆,抒發與祖母“更相為命”,必須對祖母奉養終老的孝順衷情。這裏寫得纏綿婉惻,情意深重,感人至深。

歷史上對李密當時不願出仕有所評議,認為司馬氏統治集團內部勾心鬥角,矛質錯綜複雜,李密作為亡國遺臣,對捲入當時的政治漩渦不免有所顧慮、警戒,供奉祖母雖是實況,也是推託藉口。但妙在不露痕跡,利用普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旗號,懇訴臣必須盡孝祖母不能赴召之情。

再從年齡計議,述説“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拿鳥獸對比,述説鳥尚有反哺之情,臣怎能可不伏乞終養,實在只能先盡孝,後盡忠了。最後幾乎是對天盟誓,連州官和天地鬼神都要請來作為“臣之辛苦”的證人了。表文終了,李密確是到了掏出心肝、瀝血陳情的境地,決心要以“生當隕首,死當結草”來報答皇思。晉武帝雖然殘虐,也不得不被李密先孝後忠的恩情摯意所打動了。

李密的《陳情表》,不事雕琢,不以構思奇妙見長,但感情真摯樸實,鋪敍委婉曲折,抒情誠摯深沉,敍事具體感人。雖造語平實,但詞意懇切,發自肺腑,兼之行文簡練暢達,因而歷久不衰,光彩照人。

  陳情表賞析【2】

本文只是就晉武帝徵召他出來做官一事,陳説他不能立即應詔赴職的原因。但在陳述時,卻委婉盡情,感人至深,是一篇有濃厚感情色彩的抒情名作。全文可分三段。

第一段:從篇首至“臣侍湯藥,未曾廢離”。敍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在身的困境。“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已屬孤苦可悲;“行年四歲,舅奪母志”,更是令人辛酸!由於自幼就失去了雙親的撫愛,又無遠親近友相助,只有祖母“憫臣孤弱”,全靠祖母“躬親撫養”,從“臣多疾病,九歲不行”,直到長大成人。而祖母又是“夙嬰疾病,常在牀蓐”,帶着病身把自己撫養成人,就更為不易。窮困孤苦,觸景傷懷。祖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恩深似海;自己對祖母的感情也特別深厚,“臣侍湯藥,未曾廢離”。作者在此陳述自己的不幸遭遇,以及與祖母的深厚感情和親密關係,旨在以此作為請求暫緩赴任的理由,以期得到晉武帝的同情和諒解。

第二段:從“逮奉聖朝,沭浴清化”至“臣之進退,實為狼狽”。敍寫欲奉詔就職,而祖母病情日篤,實為進退兩難。這段則就自己身受“聖朝”的清明教化和皇上對自己的器重,來剖白自己終身難報的心跡,以表明自己並非無奉詔就職之心,只是因為“劉病日篤”,才把自己弄得進退兩難。這又把他那種既要向皇上盡忠,又要向祖母盡孝的矛盾心情和不得已的苦衷,委婉盡情地寫了出來。所以,如果説在第一段裏側重於表達母孫之情,那麼在第二段裏則在母孫之情的基礎上推進到君臣之情,從而引出既要盡忠,又要盡孝,一時難於解決的矛盾。然而在第一二兩段裏,又集中一個“孝”字進行敍説。“劉夙嬰疾病,常在牀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是從“孝”字立論的;“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也是從“孝”字立論的。事親孝,不僅為當時社會輿論所稱譽,而且也為當時統治階級所提倡,“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就説明了這一點。這就為第三段進而寫“聖朝以孝治天下”打下了基礎。

第三段:從“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至篇末。敍寫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關係,説明並非自命清高,表白日後效忠之心。本段開頭論説“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就為他盡孝祖母找到了依據,同時也為他不能立即奉詔赴職作了言之有理的開脱。進而又從幾層意思加以闡發。就“聖朝”的恩德來説,“凡在故老,猶蒙矜育”,都能受到照顧,“況臣孤苦,特為尤甚”,就更不在話下了。這既是對晉武帝的歌頌,也是以此為口實,使晉武帝不至於強行自己赴職。再就自己的處世態度來説,在蜀漢供職的時候,就是想做官顯達的,從來不想去做一個自命清高的人。現在已經成為一個亡國之臣,而又特別受到皇上的提拔和優厚待遇,就更不敢遲疑不決,產生別的想望了。這番話,既是實事求是,又符合情理,足以解除晉武帝對自己可能產生的誤解。接着,就祖母的近況及其盡孝一端加以敍説。“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又是情真意切,感人肺腑。這使晉武帝不得不作考慮。再就時間的長短來説,“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九十有六”,是臣盡忠於皇上之日方長,而盡孝於祖母之日尤短。烏鴉反哺,尚有私情,又何況為人呢?所以“願乞終養”,以報祖母之恩,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這又把效忠皇上和報養祖母二者作了對比,既要並行不悖,又有先後緩急,説得真摯懇切,情深意長。進而又述説自己之所以不能立即奉詔就職,實有辛酸苦楚。這辛酸苦楚,“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就是“皇天后土”也“實所共鑑”。最後以請求的口吻,希望皇上憐憫自己的愚拙之誠,應允自己奉侍祖母享盡天年之願,並表日後將以“生當隕首,死當結草”以報皇上的心跡。

從上述段落分析裏不難看出,全文自始至終圍繞一個“孝”字大作文章,但又不離一個“忠”字。對孝與忠的陳述,又是層層深入的。陳述盡孝,先是説“臣侍湯藥,未曾廢離”,只是道出他奉養祖母的行動和感情;繼而説“劉病日篤”,使自己遂有“苟順私情”,不忍離去之心;最後則説祖母危在旦夕,更使自己“不能廢遠”,直至表白“願乞終養”。隨着祖母病情的日益加重,使自己不忍離開和不能離開之情越來越深。陳述盡忠,也是一樣。先是寫“逮奉聖朝,沐浴清化”,稱頌時代的清明,且有“奉詔奔馳”之念;繼而則表露感恩戴德,生死以報之心。感情同樣是越來越深的。這種逐步加深地抒情表意的方法,大大增強了文章的吸引力和説服力。既表達了他與祖母相依為命,不能分離的情懷,也表達了對晉武帝的一片忠貞;既達到了為祖母送終盡孝暫緩赴職的目的,也博得了晉武帝的同情和諒解。本文之所以富有感染力,除了逐步深入地委婉陳辭而外,還在於作者在陳述中抒發了濃郁深厚的感情。

在本文裏的作者,是一個忠孝雙全、兩盡其美的形象。他的作為,是按照儒家的所謂“邇之事父,遠之事君”的倫理道德行事的,所以它完全符合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後來晉武帝答應了他的請求,並在生活上給予優厚照顧,正説明了這一點。

文筆簡潔流暢,語言生動形象,也是本文的最大特色。諸如用“煢煢孑立,形影相弔”形容孤苦無依,用“星火”形容形勢急迫,用“奔馳”形容迫不及待,用“狼狽”形容進退兩難,用“日薄西山,氣息奄奄”形容垂危之狀,都異常生動形象。通過這些生動形象的語言,恰切地表達了思想感情,增強了文章的藝術感染力。這些富有生命力的語言,至今還被人們所引用,可見影響之深遠。

  陳情表賞析【3】

人們常説“忠則《出師》,孝則《陳情》”。被譽為千古美文的《陳情表》,是李密因祖母年老多病,須由自己侍奉,暫不能應徵做官,而向晉武帝陳述衷情的表。在忠孝不能兩全的情況下,欲先盡孝而後盡忠是這篇表的主旨。作者處處圍繞這個主旨擺事實,訴真情,論道理,將事、情、理巧妙穿插,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一、敍“辭不就職”的種種事由

1、 家庭的不幸

開篇“臣以險釁,夙遭閔凶”八字,極其概括地定出了作者年少時的不幸。接着細緻地描繪了“險釁”、“閔凶”的具體內容。其不幸表現有三:

A、“生孩六月,慈父見背”,不幸之一。

B、“行年四歲,舅奪母志”,不幸之二。

C、“少多疾病,九歲不行”,不幸之三。

這諸多的不幸,讓人深切地感受到“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2、祖母的病情

李密在文中反覆強調祖母的病:第一段的“夙嬰疾病,常在牀蓐”,第二段的“劉病日篤”,第三段的“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真是“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這樣反覆強調中,讓我們感覺到李密的孝情是特定情境下的非同一般的孝情了。

3、朝廷之優禮

先寫州郡兩次推薦:“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因“辭不赴命”接着又是“詔書特下,拜臣郎中”,不久又“除臣洗馬”,後兩次官職的任命,是由皇帝、朝廷直接下達,而且都是委以重任。

上述種種事由,都是李密抒寫“不能廢遠”的拳拳私情的前提。

二、抒“不能廢遠”的拳拳私情

敍事之餘,李密借用巧妙的抒情方式,將內心種種複雜的情感層層展開,其拳拳私情抒寫得淋漓盡致。

1、因“沐浴清化”而對朝廷深深的感恩之情

文中不乏對武帝對朝廷的頌詞,對自己深受其恩的最大感激。敍述朝廷的優禮之後,李密寫到“非臣隕首所能上報”,極為誠懇、委婉、謙恭地表達了內心無比感恩戴德的情懷;文末“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的保證,更誠摯地表達了作者對晉武帝生死相報的無限忠誠和萬分感激之情。

2、因“處境狼狽”而產生的憂懼之情。

作者先寫從朝廷到州郡,到縣的各級統治機構,接連着“責臣”、“催臣”、“臨門”、“急於星火”,這些短句,非常精練形象地描繪了一幅無可阻遏的催命圖,面對這樣一幅催命圖,作者陷入了兩難處境:“欲奉命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苟徇私情,則告訴不許。”因而“臣之進退,實為狼狽”,這個結論含蓄精警,既有對武帝的忠敬之心,又有對祖母的孝順之情,更寫出了封建知識分子忠孝不能兩全的窘境,將內心的憂懼寫得入情入理。

3、因“劉病日篤”而割捨不下的盡孝之情

文章開篇就敍述了李密年少時的不幸遭遇,並不是用自己的不幸來賺取一把同情的淚,而是讓讀者體會到:一個失怙失恃又無叔伯兄長並且體弱多病的孩子,他的成長,飽蘸了祖母多少關顧之愛,傾注了祖母多少矜憫之情,耗費了祖母多少操勞之力。這也是李密日後虔誠盡孝的情感基礎。如今祖母“夙嬰疾病,常在牀褥”,作為祖母唯一的依靠,在祖母其病日篤,“朝不慮夕”的時候,又怎能不盡孝道,棄祖母於不顧呢?所以“臣侍湯藥,未曾廢離”,可見李密對祖母感情的深切、侍奉的殷勤。李密將自己對祖母的這份孝情大肆渲染,造成一種感人至深的情境,讓人深深感受到“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這種種情感,盡孝之情才是中心。憂懼之情和感恩之情,從正反兩面突出了李密對祖母孝情的深厚,都是對李密深摯孝情的鋪墊。

三、闡“願乞終養”的條條理由

李密在敍之以事,動之以情之後,進一步曉之以理。委婉地提出了“願乞終養”,先盡孝後盡忠的理由:

1、聖朝以孝治天下,成全李密是以孝治天下的一個範例。

2、孤苦皇天后土所鑑。“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猶甚”,且其孤苦是“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其鑑”,成全作者這一要求,可以收民心,服官吏,動神靈,更可慰作者,又何樂而不為呢?

3、盡節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臣密今年四十又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由此得出結論“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這一結論清楚地陳述了“報國恩”與“循私情”只是為時極短的矛盾,稍稍從長遠着眼就根本不是矛盾了。也就合情合理、水到渠成地提出了先盡孝後盡忠的要求。

整篇文章,李密於事於情於理都寫得娓娓動人,最突出的是李密所陳之情,發自內心,出自肺腑,動人心魄,催人淚下,讓晉武帝歎為觀止,霽怒為憐,予以懷柔,終於恩准了李密的請求,並“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其祖母奉膳”。

標籤:陳情表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