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觀看大國崛起的觀後感優秀範文

校園5.88K

《大國崛起》是以世界性大國的強國曆史為題材的,分別講述了九個大國崛起的歷史和興盛背後的原因。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大國的崛起的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觀看大國崛起的觀後感優秀範文
  大國的崛起觀後感篇一

葡萄牙和西班牙,考航海瞭解地球,成為了第一代世界大國。但是,這兩個依靠掠奪迅速崛起、卻在戰爭中揮霍財富,而沒有發展工商業的帝國很快盛極而衰,世界舞場上第一場大戲落幕。

“小國大業”,“大國崛起”,荷蘭這個面積只有兩個半北京的地方,如何撐起“大國”二字。荷蘭的崛起,是通過進一步將地理大發現的潛力進步一步發掘。

英國的《大憲章》為人類的文明又推進了一步,英國通過光榮革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憲制,完成了現代社會的轉型,走向了工業革命。當亞當·勒密以《國富論》指出了自由競爭的市場規律後,英國人開始在本國強大工業能力的支撐下,推行自由貿易,拓展全國市場。

路易十四將法國的啟蒙教育得到了普遍傳播。拿破崙用武力方式將法國帶向了歐洲巔峯。然而武力不能維持這一切。在後來戴高樂帶領下,恢復了往日光輝。

德國總理勃蘭特在波蘭下跪,他是一位好總理。在二戰中被殺的二百五十萬多猶太人中,沒有一位是他殺的,但是他下跪了。什麼是大國?敢於負責任的,能給國內人民帶來幸福,也給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發展帶來福祉的國家,才能堪稱大國。

盛田昭夫説堅持而成功的索尼,凝聚了日本這個國家的精神!

彼得一世與葉卡捷琳娜都是好學,重視教育的人。使俄國出現了大批像列夫·托爾斯泰一樣的知識分子。正是在他們的思考中,逐漸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文明。

列寧,是一個很成功很成功的人。很敬佩他,他保護了人民,也吸引了哈默、福特等外國投資者。蘇聯經濟逐漸復甦。又在斯大林的五年計劃的帶動下,使蘇聯成為了蘇聯強國。

美國的崛起,在我眼裏是一個奇蹟,從五月花號上的一百多名的英國人到政治、經濟、科技、軍事等各方面的世界第一強國。和美國的科技發展迅速離不開。

看來,這些國家的崛起都有幾個共同點。有對外擴張的歷史,都曾經稱霸世界,都經歷過推翻封建王權或殖民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都在教育、工業、科技等某一方面有過突出的表現。再看看中國,要如何做才能成為一個大國。我想,中國能不能稱霸世界,這不重要。能不能成為工業、科技強國,這不重要。中國,這個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他能這樣存活到現在,本就是個奇蹟了。我想,中國一定也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推動着。

  大國的崛起觀後感篇二

縱覽百年,世界舞台風起雲湧。什麼才是世界大國的定義呢?

顯然,該片給出了不同於中國人以往的答案。大國並不是以土地和人口的多少來衡量,而是具有以下共同點:

一、曾經影響世界近代歷史的發展

二、曾經經歷過推翻封建制度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是打破封建制度的社會變革

三、曾經進行過殖民擴張

四、在人文科學或是社會科學領域有過突出的表現

五、有着整套的法律系統,整個社會所有成員處在法律之下。社會成員擁有契約精神。

影片中的九個國家,全部具有以上特點。相比之下,中國在近代為什麼會成為西方列強踐踏的對象?而在當前也不能稱作一個世界強國呢?

通過影片的啟示,或許能從我們的文化中找到些端倪。

中國是個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傳統的古國。然而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人們很難發現無畏的探所精神和法治觀念。

受到孔孟之道的中庸思想的深遠影響,中國人,無論哪個朝代或是時期,總是因循守舊,認為祖宗的東西是萬年真理,不知變革為何物。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中國的發展,這也是中國為什麼擁有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卻在進入近現代過程中遠遠落後於別國。

法治雖説是政治學中的上層建築,但卻是一個社會的基石。一個國家光有完備的法律系統是沒用的,重要的是要擁有法治的精神與契約精神。什麼是法治精神和契約精神呢?法治精神是指每個社會成員尊重法律,沒有人可以超越法律。從這個角度看,中國是缺乏的。遍地的貪官與“土皇帝”不正是堅信手中的權利就是“法律”,才敢於勇於胡作非為嗎?契約精神其實就是誠信。無論是口頭或是書面,只要形成契約就要履行,而中國現在恰恰缺的正是誠信。

歸根結底,中國的落後在於教育的落後。

首先,我們接受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顯低於發達國家,是個不爭的事實。無論是西方大國的崛起,還是德國、日本在戰敗後的迅速復原,都得益於教育基礎的雄厚。而我們在這方面的差距很大,一是教育的普及率低,二是教育的效果不好。一方面是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落後地區缺乏人才。

其次是,再教育重視程度低。一些省份,無論是在城鎮、還是鄉村,圖書館都很少,麻將館倒是比比皆是。打麻將已經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了,人們一有時間就去賭錢,卻不願意買兩本書看一看。像這樣下去,這個民族還有什麼希望呢?

其實,大國崛起這部影片也給我們提出了一些崛起的途徑。比如,德國與日本這兩個後發國家的崛起經驗很值得我們學習研究。例如,他們都很重視教育的崛起作用,德國在一戰以前的初等教育普及率已達到百分之九五以上。他們還強調國家對經濟崛起的主導作用,以國家為旗號去促進民間企業的發展和國家經濟的騰飛。

瞭解西方列強崛起的歷史,一方面能使我們警覺,另一方面也讓我們看到了差距。中國現在要和平崛起,而電視片《大國崛起》,正是從這兩個方面為我們提供了生動的歷史資料與深刻啟迪,它不僅對我們成年人具有教育意義,而且也可以作為學校歷史課的有益教材。

  大國的崛起觀後感篇三

【大國崛起】是央視大力製作的一部紀錄片,以大航海時代以來先後崛起的大國為脈絡,梳理了一遍世界歷史。這部電視紀錄片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也引起了同樣大的爭議。

無論轟動也好,爭議也罷,但有一個事實是大家都承認的,那就是這是中國最大的電視傳媒第一次站在一個宏大歷史敍事的高度來拍攝一部紀錄片。不論是運用了大量電腦CG鏡頭的場景再現,還是大氣磅礴的背景配樂,都表明了這部電視紀錄片主創人員強烈的敍事目的,為正在經濟起飛的中國表達一種崛起的訴求和慾望,為振興中的中華民族尋找歷史中世界大國稱雄的借鑑。只是這種借鑑,在眾多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眼裏,變得遠遠不能滿足,尤其是在政治改革已經遠遠落後於經濟改革和民眾需求的今天,對民主和自由的訴求空前強大的互聯網上,其批評的聲音也就此起彼伏了。

在我看來,這部紀錄片最大的成功,就是以宏大的歷史視角來審視500年來的世界史,不是從傳統的政治、戰爭乃至文化的角度,而是更多的着眼於經濟,就像武林高手的對決,沒有悉心描寫爭鬥過招的精彩紛呈,而是進而探求他們練武的過程,尋找他們制勝的關鍵,從而以昭後世以利來人。對經濟的突出是這部紀錄片的最大特色,至少在我的印象裏,還沒有那部電視紀錄片如此詳細的描述過總統山上的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是如何開展反壟斷運動的',這本身就是一個令人感到新奇的興奮點。當然,我們不可能期待一部電視紀錄片能夠有更多的挖掘和探討,畢竟在數十分鐘時間裏討論一個國家數十年甚至百年的歷程,這本身就是一個需要大量取捨的過程,只要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有所突破、引人思考,那麼我認為它就是成功的。事實上,這部紀錄片也的確做到了,畢竟不能否認那些反對的聲音也是思考的一種結果。而從經濟角度來展開,配合制度保障(應該是經濟政策)、科學創新、知識產權保障、國家競爭力、文化思想促進,這些命題又無不對今天的中國有着巨大的借鑑和指導意義,這裏面縱然有所側重(比如只談“免於匱乏的自由”),難免也有斷章取義、穿鑿附會的嫌疑(李斯特與德國統一所隱含的中國統一),但的確能夠產生許多與前面類似的新鮮的視角,這一點對專業人士而言似乎卑之無甚高論,但對於普通觀眾而言,確乎無疑是能夠有所啟發的。

反對的聲音大多集中在這部電視紀錄片在強調賽先生的力量的同時幾乎完全忽視了德先生的存在,對大國崛起背後的制度保障、民主演進、市民社會沒有更深入廣泛的探討。這的確是本片的一個遺憾。但是首先,我想我們必須面對這樣一個政治現實,那就是你很難保證一旦這部僅僅12集的電視紀錄片承載了過多的政治表達之後,會不會演變成另外一部【河殤】,這樣不僅對主創人員個人而言需要冒很大風險,其後果也只能激化政治現實中的種種矛盾;而其實,當片中一再重複出現伏爾泰、盧梭的名字,一再通過法國先賢祠的隆重來昭示啟蒙思想的巨大影響力,通過對英國女王、俄國君主的開明專制的肯定,通過對華盛頓在制憲會議上的讚賞描述,它的政治表達其實已經是呼之欲出了。雖然全片儘量在迴避這個話題,但無疑通過不同側面不同方位的講述,這些最基本也是最為重要的政治表達根本不可能從大國崛起這個命題當中分離出來。

能夠引起爭議的創作才是好創作,因為它能夠最大限度激發起人們的想像和思考,同時闡發出更為豐富的內涵以及更為深刻的認識。記得這樣的討論還是在【走向共和】播出的時候,這部10年來最優秀的電視連續劇同樣在得到了大量關注的同時產生了大量非議,也同樣在巨大的歡呼聲中產生了等量分貝的批評聲,但這無損於這部電視劇的優秀,因為它已經非常出色的表達了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正如今天的【大國崛起】一樣,哪怕是我的批評和遺憾,也難以否認這部片子本身的啟發和催化。這樣的場景,多少讓我覺得就像大革命前的法國,封建貴族精英一方面享受了腐朽制度帶給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卻通過沙龍歡迎新興階層表達推翻自己的思潮,最終也還是這些精英,背叛和埋葬了本該誓死捍衞的封建君王。這其間,歷史的弔詭與玄妙,倒是值得批評者與觀眾再三回味一下的。

真正讓我不滿意的是這部紀錄片裏的那些各國專家學者,本來作為社會精英的知識階層,他們應該能夠帶來更多有別於主流意識形態的獨立觀點,而身為崛起當事國的代表,他們也完全可以帶來大量直觀、清晰的見解。可惜大多數時候他們的發言比旁白還要四平八穩、政治正確,這些乏味的發言如果湊巧你不在電視機前而無法看到字幕的話,也完全不會影響你對這部紀錄片的觀看和理解。他們的言論與他們所頂着的頭銜完全不能匹配,不管是後期剪輯還是其他什麼原因,這些專家學者言論的所有價值也就是為了這部背景宏大、目的高遠的紀錄片應應景、助助興。

我以為,大國(POWER)只是一個虛幻的概念,相對於大多數老百姓的普通生活而言,倒是無論個人收入還是居民幸福感都排名世界前列的芬蘭或者瑞士,是依靠怎樣的一種制度和力量,為他們的普通民眾帶來最大化的福祉,也許更能讓黔首黎民關心。只是我們“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的形而上情緒太過強烈,因襲五千年的血液會讓我們不由自主的隨着這樣一部澎湃激昂的紀錄片而沸騰。但是看到後起的俄羅斯時,我們終於發現,所謂的大國崛起,雖然會帶給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至高的榮耀與輝煌,但同樣可能成為人民的噩夢與災難。這個時候,崛起是虛幻的,大而不強,大而無當,千萬人的血汗和生命,最終只變成了寥若晨星稀若禿髮的幾個偉人的文治武功罷了。這樣的大國,是反動的。歷史上,偉大永遠只屬於歷史的少數派,普通人最需要的,還是對自身生活的保障、公平的機會、正義的實現而已。有時候仰望星空太久,的確應該腳踏實地看看腳下,畢竟天上不會掉餡餅,腳下卻可以生出莊稼。將大而無當的大國爭霸轉向對公民個人自由和民生生活的關注,這才應當是歷史的進步,這也應該是文明社會所應當具備的“題中應有之義”。

這部電視紀錄片的最後一集“大道行思”裏,分別以“大國之迷”、“大國之惑”、“大國之路”、“大國之思”等為題作了一個總結,不過真要在我看來,這裏的命題不該是“什麼樣的大國”,而應是“誰的大國”,不是“如何崛起”,而是“為何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