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中國名畫韓熙載夜宴圖觀後感(精選5篇)

校園1.46W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名畫韓熙載夜宴圖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中國名畫韓熙載夜宴圖觀後感(精選5篇)

中國名畫韓熙載夜宴圖觀後感 篇1

昨午泳後,晚餐在"食間道"酒樓,面壁正是傳世名畫《韓熙載夜宴圖》,壁上展示了原畫的一部分。但見宴樂場面色彩絢麗清雅,線條工整精細,人物情態生動,活靈活現,服飾、道具、家俬烙時代印記,具有極高的歷史研究和審美價值。

回到家,興猶未盡,翻開有關資料和原作細細欣賞,令人拍案叫絕,尤是刻劃主人韓熙載那跌蕩不羈而又鬱鬱寡歡的神色,入木三分。既揭示了韓熙載的複雜心理,又流露出畫家自身的內心情感。

據載,畫家顧閎中奉南唐後主李煜之命,夜至韓宅弟,窺視其夜宴情景。他目識心記畫成此圖。全卷共分五段:聽樂、歡舞、歇息、清吹、散宴,其間以屏障作間隔而連續構畫。

韓熙載,南唐大臣,初有恢復中原宏圖,後見國事日非,沉緬聲色,抑鬱而亡。

掩卷思之,悲人悲己。想那夜宴娛歡,韓翁卻並非眉飛色舞,沉醉其間,亦不如賓客輕鬆愉悦,對他的理解驀然化作絲絲淡淡而甸甸的憐愐之情,在心頭滋長漫延......那是一份難言的無奈,那是一股無語的酸楚,那是一抹自憐的淚水,那是一種無法挽回的悲哀。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心死。人若心灰意冷,便沒有了動力,沒有了熱情,沒有了往日情懷,或頹然或抗爭,沉浮兩由之。他選擇放異亦無奈之舉。然,放棄抑或是另一個意義上的開始?韓熙載的夜宴,是他選擇放棄後的另一種生活麼?它是否彌補了曾經的勤墾?他是否從此心安理得,無悔無怨?

鳴呼哀哉,人生無奈,無奈人生。

中國名畫韓熙載夜宴圖觀後感 篇2

作為千年真跡,《韓熙載夜宴圖》地位高絕。宴會本身對歷史並無影響,但這是現在能看到的古代唯一一次宴會場景。唐末五代之時,士大夫府上歌姬無數,一次宴會,就是一次盛大的社交享樂。

韓熙載為了自身的安危,免受政敵的暗算,故意放浪形骸,本屬智慧與謀略,但“日事遊宴,名聞中外”,可能做得過分太誇張,反而讓後主更為放心不下了,乃命顧閎中夜至其第窺之。畫分五段,每段以屏風或牀榻為自然界限,遮遮掩掩的,卻也曲盡其微,曲盡其妙。

琵琶演奏:教坊副使李家明的妹妹獻藝,琵琶聲中,高朋滿座,一派華麗張致;

集體觀舞:主人擊鼓助興,為歌伎王屋山跳六幺舞按拍。身為清流,到底懂得重在參與;

卧榻間息:洗手畢,與眾家伎坐榻上稍歇。是不是亡國之憂頓生,檀板之聲失色?

獨自賞樂:諸伎演奏,仙樂飄飄,為何屏退了賓客?袒腹而坐,想必意在仙樂聲暫時忘卻人間的煩惱吧?

依依惜別:滿目皆暫離之狀,滿紙盡永訣之情,這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的絕佳詮釋。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圖中主人公韓熙載體胖美髯,席前玉食美酒,雜然相陳,更有舞樂佐飲,高朋同歡,但卻雙眉緊鎖,眼角輕動,滿臉愁雲,與宴樂氣氛形成鮮明的反差。卻原來,身世之憂,亡國之懼,隱隱乎盪漾其間。我們透過畫面上的歌舞昇平,彷彿看到南唐大廈將傾之景,彷彿聽到後周的金戈鐵馬之聲。

中國名畫韓熙載夜宴圖觀後感 篇3

《韓熙載夜宴圖》是以南唐中書侍郎韓熙載的生活逸事為題材繪製而成的長卷。這幅畫的構思十分巧妙,全畫可分成五個段落,每段以古代室內常見的裝飾性傢俱屏風相隔,又以屏風相連,使前後連續而又相互獨立,以表現在時間序列中展開的事件。

畫面的第一段是“聽樂”。好一幅熱鬧的夜宴歌舞的場面:侍女剛剛點燃了紅蠟燭,楠木的几案上放滿了各色酒菜瓜果。畫面中那位長臉美髯的男子就是主人公韓熙載。他與眾嘉賓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傾聽教坊司李嘉明的妹妹彈琵琶。卧榻另一頭的紅衣狀元郎上身前傾,已聽得入神。值得注意的是屏後一女,也擠進來欣賞,一手扶着屏風,偷偷地會心而笑。想必是樂曲奏到了極佳之處,從人們的表情中似乎可聽到珠落玉盤的聲聲琵琶。

第二段“觀舞”。夜宴到達了最高潮。韓熙載的嬌小輕盈的寵妓王屋山無疑成為了今晚最亮的一顆明星,她身着窄袖藍色長裙,隨着鼓樂聲跳起當時很流行的六幺舞。白居易曾有“六幺水調家家唱”的詩句,説明這種舞在當時非常流行。據王國維考證,六幺舞是以手袖為容,以踏足為節拍的。畫面中,韓熙載敲擊紅漆羯鼓助興。韓的門生舒雅手按拍板,應着節奏,敲打着拍子。幾乎所有人都在觀看歌舞,惟獨一位僧人不敢正視舞者,他是韓的知心好友德明和尚,耳聞歡歌笑語,表現出一種尷尬矛盾的心理。

第三段“休憩”。午夜將至,韓熙載與四位女伎圍坐內室榻上休息,一侍女手捧水盆侍候,韓洗手的動作很舒緩,另有兩侍女正在準備樂器,添換茶酒,這一切似乎表示宴會的結束。

第四段“清吹”。顯然,夜宴的節目還沒真正結束。韓熙載袒胸露腹,微搖絹扇,身上披着一件白色寬衣,悠然地盤坐於胡椅上,神情閒散雅逸。身邊有三位女子隨侍,五位樂伎神情閒雅地坐成一排吹奏簫笛,畫面的一角另一男賓站在屏風旁,回首與屏風外的女子竊竊私語,把觀者的目光又引入了下一個畫面。

第五段“宴歸”。曲盡人散夜未央,賓客們意猶未盡,有的與女伎一訴衷腸,有的則擁着女伎悄聲説話。韓熙載重衣黃衫,復執鼓槌,端立正中,默默地凝視着。

五幅連環組畫放在一起,組成了一幅完整的夜宴圖,把我們帶入了南唐貴族的奢靡而神祕的夜生活。

此畫的作者顧閎中,南唐江南人,以善畫人物著稱,長期擔任南唐翰林院畫待詔,可以説是一位宮廷畫家。

説起南唐,自然要提及一個人物:李後主李煜。李煜愛好詩文書畫,曾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千古名句,可説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詞人之一。但他在政治上卻是個庸才,是氣量狹小的昏君。當時南唐已經是岌岌可危了,面對日益強大的北方敵國後周的進犯,李後主一方面以財物媚悦敵國,換取片刻安寧;另一方面排斥異己,“頗疑北人,多以死之”,把猜疑之心放在了那些由北入南的官員身上。而這位官居南唐中書舍人的韓熙載正巧是出身北方望族,自然他的名字列入了李煜的猜疑名單之中。

有一天李煜得知一些朝中官員將會聚韓宅,具有豐富想像力的他不由得陷入極度的恐懼:這夥人是不是陰謀串聯?於是,李後主想出一個搞清這件事情來龍去脈的方法。他召見了自己所信任的畫家顧閎中與周文矩,授命他們同赴韓熙載宅邸,暗中窺測這次宴會的真實情況,並把這些情況如實地描繪下來。

經過了一夜認真細緻的觀察,顧閎中發現,賓客中有當年的新科狀元郎粲、太常博士陳雍、紫薇郎朱銑等官員和教坊副使李嘉明,此外就是當時一些走紅的歌女和舞女。顧閎中和周文矩是畫院中鼎鼎大名的畫家,他們有“默記背寫”的本領,出宮之後,顧閎中便憑記憶客觀地創作出這幅反映當時宴會盛景的《韓熙載夜宴圖》。李煜展卷之際,見到韓熙載縱情聲色,戒心減少了許多。

然而畫中的主人韓熙載並非真是聲色犬馬的大官僚。

韓熙載(902-970),字叔言,濰州北海(今山東濰坊)人。出身豪族,詩文、書畫、音樂無不通曉,唐朝末年登進士第,後逃往南方避亂,曾任中書侍郎、光政殿學士承旨等官。由於當時北方戰爭頻繁,所以江南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文化中心,短暫的安逸和平靜造就了南唐官僚士大夫生活的奢侈糜爛,他們大多蓄有歌伎(或稱家姬、樂伎)。據史書記載,韓熙載家就有歌伎四十餘人。所以這樣通宵達旦的夜宴作樂在當時是司空見慣的。

但是這位來自北方的才子,內心卻隱含着不甘寂寞的雄心壯志。他不光在藝術上頗具造詣,而且滿腹經綸,具有很強的政治才能。早在李煜的父親李璟在位時,韓熙載就因為其出色的才能受到重用,面對北方的戰亂,他力勸李璟勵精圖治,出兵中原,統一天下。然而生性懦弱的李璟毫無雄心,不可能完成這樣的歷史使命。不久,李璟歿,後主李煜繼位。這位風度翩翩的少年君主曾讓心灰意冷的韓熙載重燃起過一星希望之火,但他很快發現李煜也同樣沉溺聲色,無心朝政。韓熙載那雙憂鬱的眼睛已經看到了南唐國勢日衰的歷史必然。面對這樣的殘局,縱使是孔明再世,也無力挽回;況且他畢竟沒有孔明的才華與執着。面對朝中那些小人的排擠,他覺得心灰意懶,便辭去了宰相的職位。

然而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韓熙載敏鋭地感覺到李後主已悄悄地把猜疑的利劍架在了他的脖子上。為了明哲保身,他不得不“率性自任,頗耽聲色,不事名檢”,把真實的自己隱藏在酒色歌舞之中。這種圓滑而又無奈的做法,對他這種才氣高逸的士大夫來説,實在是非常痛苦的。

據説,李後主細看這幅長卷後,發現韓熙載的沉溺聲色,其實是為了掩蓋自己的抱負,於是決定將他逐出京城,令其南遷。這時韓熙載年歲已大,不能也不願遠離金陵,只得上表請罪,請求從輕發落。李後主這才勉強同意他留在金陵養老。韓熙載受此驚嚇,生了一場大病,終於不治而亡。

中國名畫韓熙載夜宴圖觀後感 篇4

《韓熙載夜宴圖》乃五代南唐畫家顧閎中(約910—980年)所作。

關於該畫的成因,有二種説法:

其一,韓熙載本是北方的一個貴族,年輕時在京洛一帶即負盛名,後因戰亂逃到江南作官。開始時由於種種原因,未被重用,等到後主李煜即位,有意授其為相,其又感到政局日下、世事日非,説是:“中原常虎視於此,一旦真主出,江南棄巾不暇,吾不能為千笑端。”因而以聲色自娛來“避國家入相之命”。李煜為了對其進行規勸,便派遣畫家顧閎中潛入韓家窺探,用“心識默記”的方法畫下了這幅《韓熙載夜宴圖》卷。據説李煜曾把這幅畫拿給韓熙載觀看,希望其能節制放蕩的生活,以國事為重,結果“熙載視之安然”,依舊我行我素。

其二,南唐韓熙載,以北人而在南唐為中書舍人,必然與當地閥閲貌合神離,暗中猜忌。於是韓熙載便整日裏徵歌買妓,飲酒弄妾,常常躲在家中招人作長夜之飲,席間輕歌曼舞,笙簫和鳴;或於酒酣耳熱之際,難免有顛鸞倒鳳、雨雲翻覆之事。

這樣做當然是為了使政敵放鬆對他的警惕,以圖自保。據説後主李煜非常豔羨韓熙載的夜宴,又沒有機會親自參與,只好派宮廷畫師潛入韓宅觀察,爾後再據回憶畫出來,以供欣賞。這才有了《韓熙載夜宴圖》長卷存世於今。

不管以上説法那個更符合史實,但韓熙載之佻達放浪卻是名震南唐朝野,可能至今也沒人能達的。

史書有記“南唐韓熙載,後房妓妾數十房,室側建橫窗,絡以絲繩,為窺覘之地,旦暮亦不禁其出入,時人曰為‘自在窗’。或竊與諸生淫,熙載過之,笑而趨曰:‘不敢阻興。’或夜奔客寢,客賦詩,有‘最是五更留不住,向人枕畔著衣裳’之句”。真是“前衞”啊!

韓熙載雖然是自甘消沉,但其席上座客卻都是當時名士風流,如太常博士陳雍、狀元郎粲之屬,奇怪的是男賓中竟有和尚德明、其學生舒雅等人;而女賓中竟包括韓熙載之妹妹!可見當時之人乃不以淫縱為羞。李温陵《初潭集·卷十七》有云:“韓熙載事江南三主,時謂神仙中人。風彩照物,每縱轡春城秋苑,人皆隨觀。簡介不屈,舉朝未嘗拜一人,唯多置女僕,晝夜歌舞,後房伎妾恣其出入。後主屢欲相之……”

聲色之樂人皆嚮往啊!且言歸正傳。

《韓熙載夜宴圖》為絹本,縱28.7釐米,橫335.5釐米,設色畫,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全卷分為五段。第一段寫韓熙載與賓客們諦聽狀元李家明的妹妹彈奏琵琶的情景。畫家着重表現的是演奏剛剛開始,全場氣氛凝注的一剎那,畫上每一個的精神和視線,都集中到了琵琶女的手上。從這手上,似乎傳出了美妙清脆的音符,而這音符震動着人們的耳膜,勾攝了他們的內心的情感。畫上韓熙載的手鬆懈地垂着,這和他的眼神的注視是相適應的。和韓熙載同坐在牀榻上的青年,身體向前傾出,左手緊抓膝蓋,保持重心的平衡,襯托出注意力的集中;最有意思的是那個背向琵琶女轉首側耳傾聽的客人,兩手叉疊,已經全身心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世界之中。畫家對於不同的人物,根據他們不同的身份和年齡,刻劃出各自不同的姿態、性格和神情,顯示出不同凡響的畫藝;第二段寫韓熙載親自為舞伎王屋山擊鼓。在這場面中有一個和尚,拱手卻伸着手指,似乎是剛鼓完掌或行完禮,眼神注視着韓熙載擊鼓的動作而不看舞伎,露出尷尬的神情——作為出家僧而處這種侈靡豔冶的場景,畫家的表現是非常恰當的;第三段寫宴會進行中間的休息場面,韓熙載在侍女們的簇擁下躺在內室的'卧榻上,一邊洗手,一邊和侍女們交談着什麼;第四段寫女伎們吹奏管樂的情景。韓熙載換了便服盤膝坐在椅子上,正跟一個侍女説話;奏樂的女伎排成一列,參差婀娜,各有動態,統一中顯出變化;第五段寫宴會結束,賓客們有的離去,有的依依不捨地與女伎們談心調笑的情狀。整幅畫卷交織着熱烈又冷清、既纏綿又沉鬱的氛圍,在醉生夢死的及時行樂中,隱涵着對生活的失望,而這種心情,反過來又加強了對生活的執着和嚮往。

在畫面結構中,屏風和牀榻的使用具有一和中特殊的微妙意義。它們作為人物活動的道具,一方面起到分隔畫面,使每段獨立成章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把各段連貫起來,使全捲成為統一的大畫面。

這種處理手法,比之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吳道之的《送子天王圖》等長卷畫又進了一大步。

從人物形象的刻劃來看,更顯示畫家卓絕的功底。特別是韓熙載,分別出現在五個段落中,服飾、動作都不相同,但他的形貌和性格卻都前後一致。他頭戴高帽,身軀魁偉,長臉美髯,雖然是在夜宴歌舞中,對聯不縱情聲色,而流露出憂鬱寡歡的表情,反映出內心的矛盾和精神的空虛、苦悶。這幅作品不是當場的寫生畫,而是用“心識默記”的方法所畫成,畫家這種寫實、傳神的精湛藝能,不能不令我們由衷欽歎。

《韓熙載夜宴圖》無疑是一幅名篇鉅作,其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都是無與倫比的。

中國名畫韓熙載夜宴圖觀後感 篇5

《韓熙載夜宴圖》是中國畫史上的名作,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之一。它以連環長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 巨宦韓熙載 家開宴行樂的場景。韓熙載為避免南唐後主李煜 的猜疑,以聲色為韜晦之所,每每夜宴宏開,與賓客縱情嬉遊。此圖繪寫的就是一次韓府夜宴的全過程。這幅長卷線條準確流暢,工細靈動,充滿表現力。設色工麗雅緻,且富於層次感,神韻獨出。

為了適於案頭觀賞,作者將事件的發展過程分為五個既聯繫又分割的畫面。構圖和人物有聚有散,場面有動有靜。對韓熙載的刻畫尤為突出,在畫面中反覆出現,或正或側,或動或靜,描繪得精微有神,在眾多人物中超然自適、氣度非凡,但臉上無一絲笑意,在歡樂的反襯下,更深刻的揭示了他內心的抑鬱和苦悶,使人物在情節繪畫中具備了肖像畫的性質。全圖工整、細膩,線描精確典雅。人物多用硃紅、淡藍、淺綠、橙黃等明麗的色彩,室內陳設、桌機牀帳多用黑灰、深棕等凝重的色彩,兩者相互襯托,突出了人物,又賦予畫面一種沉着雅正的意味。

《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大畫家顧閎中所作,這幅畫卷不僅僅是一幅描寫私人生活的圖畫,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個特定時代的風情。由於作者的細微觀察,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把韓熙載生活的情景描繪得淋漓盡致,畫面裏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這幅鉅作中,畫有四十多個神態各異的人物,蒙太奇一樣地重複出現,各個性格突出,神情描繪自然。《韓熙載夜宴圖》從一個生活的側面,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統治階級的生活場面。畫家用驚人的觀察力,和對主人公命運與思想的深刻理解,創作出的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們永久回味。

全卷分為五段,每一段以一扇屏風為自然隔界。

第一段是“聽琵琶演奏”,描繪了韓熙載與賓客們正在聆聽彈奏琵琶的情景,畫家着重地表現演奏剛開始,全場氣氛凝注的一剎那。畫上每一個人物的精神和視線,都集中到了琵琶女的手上,結構緊湊,人物集中。但人們斂聲屏氣的神情中使場面顯得十分寧靜,從這彈奏琵琶的手上,似乎傳出了美妙清脆的音符,而這音符震動着觀眾的耳膜,勾攝了他們的內心情感。畫家對於不同的人物,根據他們不同的身份和年齡,刻劃出他們各自不同的姿態、性格和表情,顯示出作者不同凡響的畫藝。此段出現人物最多,計有七男五女,有的可確指其人,彈琵琶者為教坊副使李佳明之妹,李佳明離她最近並側頭向着她,穿紅袍者為狀元郎粲。另有韓的門生舒雅、寵妓弱蘭和王屋山等。

第二段是“集體觀舞”,描繪了韓熙載親自為舞伎擊鼓,氣氛熱烈而動盪。其中有一個和尚拱手伸着手指,似乎是剛剛鼓完掌,眼神正在注視着韓熙載擊鼓的動作而沒有看舞伎,露出一種尷尬的神態,完全符合這個特定人物的特定神情。

第三段是“間息”,描繪的是宴會進行中間的休息場面,人物安排相對鬆散。韓熙載在侍女們的簇擁下躺在內室的卧榻上,一邊洗手,一邊和侍女們交談着,也是整個畫卷所表現的夜宴情節的一個間歇,整體氣氛舒緩放鬆。

第四段是“獨自賞樂”,人物疏密有致,樂伎們的吹奏動作中,使人感到高亢、豐富的管樂和聲,調動了欣賞者的情緒。女伎們吹奏管樂的情景,韓熙載換了便服盤膝坐在椅子上,正跟一個侍女説話。奏樂的女伎們排成一列,參差婀娜,各有不同的動態,統一之中顯出變化,似乎畫面中迷漫着清澈悦耳的音樂。

第五段是“依依惜別”,畫面描繪宴會結束,賓客們有的離去,有的依依不捨地與女伎們談心調笑的情狀,結束了整個畫面。完整的一幅畫卷交織着熱烈而冷清、纏綿又沉鬱的氛圍,在醉生夢死的及時行樂中,隱含着韓熙載對生活的失望,而這種心情,反過來又加強了對生活的執着和嚮往。

畫面中屏風和牀榻等傢俱的使用,具有一種特殊的作用,一方面起到了分隔畫面,使每段畫面可以獨立成章。另一方面又把各段畫面連繫起來,使整個畫卷形成了一個統一的畫面。在人物形象的刻劃上,更凸顯畫家卓絕的功底,特別是主要人物韓熙載,分別在五個畫面之中出現,但每個場景的服飾、動作、表情都不盡相同,但他的形態與性格卻都表現的前後一致。

《韓熙載夜宴圖》在用筆設色等方面也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如韓熙載面部的鬍鬚、眉毛勾染的非常到位,蓬鬆的鬚髮好似從肌膚中生出一般。人物的衣紋組織的既嚴整又簡練,非常利落灑脱,勾勒的用線猶如屈鐵盤絲,柔中有剛。敷色上也獨有匠心,在絢麗的色彩中,間隔以大塊的黑白,起着統一畫面的作用。人物服裝的顏色用的大膽,紅綠相互穿插,有對比又有呼應,用色不多,但卻顯得豐富而統一。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看出服裝上織繡的花紋細如毫髮,極其工細。所有這些都突出地表現了我國傳統的工筆重彩畫的傑出成就,使這一作品在我國古代美術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此畫卷據傳系宮廷畫家顧閎中奉後主李煜之命而畫,此畫卷中的主要人物韓熙載是五代時北海人,字叔言,後唐同光年進士,文章書畫,名震一時。其父親因事被誅,韓熙載逃奔江南,投順南唐。初深受南唐中主李璟 的寵信,後主李煜繼位後,當時北方的後周威脅着南唐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對北方來的官員百般猜疑、陷害,整個南唐統治集團內鬥爭激化,朝不保夕。在這種環境之中,官居高職的韓熙載為了保護自己,故意裝扮成生活上腐敗,醉生夢死的糊塗人,好讓李後主不要懷疑他是有政治野心的人以求自保。但李煜仍對他不放心,就派畫院的“待詔”顧閎中和周文矩到他家裏去,暗地窺探韓熙載的活動,命令他們把所看到的一切如實地畫下來交給他看。大智若愚的韓熙載當然明白他們的來意,韓熙載故意將一種不問時事,沉湎歌舞,醉生夢死的形態來了一場酣暢淋漓的表演。顧閎中憑藉着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驚人的記憶力,把韓熙載在家中的夜宴過程默記在心,回去後即刻揮筆作畫,李煜看了此畫後,暫時放過了韓熙載等人,一幅傳世精品卻因此而流傳下來。

我國於1990年12月20日曾經發行了《五代·韓熙載夜宴圖》郵票,全套5枚連印。由“聽樂”、“觀舞”、“休息”、“清吹”和“送別”五個既獨立又相互聯繫的畫面構成,每一個畫面以屏風相隔,展現了韓熙載開夜宴行樂的場景。

拓展:

一、創作背景

編輯播報關於《韓熙載夜宴圖》的繪製,歷史上有兩種緣由記載,一是説因為韓熙載出自豪門,才能超羣,入南唐後官至中書侍郎。眼看南唐政治江河日下,自己卻無力挽回,因而“恥為之相,故以聲色晦之”。後主李煜很想重用韓熙載,卻聞其“放意杯酒間,竭其材,致娛樂殆百數以自污,”於是命顧閎中夜間遣至韓熙載府第,偷看韓熙載行樂的每一個場面,想借以圖畫勸告韓熙載停止夜夜歌舞昇平的放蕩生活。論據為《宣和畫譜》記載:後主李煜欲重用韓熙載,又“頗聞其荒縱,然欲見樽俎燈燭間觥籌交錯之態度不可得,乃命閎中夜至其第,竊窺之,目識心記,圖繪以上之。”《五代史補》:韓熙載晚年生活荒縱,“偽主知之,雖怒,以其大臣,不欲直指其過,因命待詔畫為圖以賜之,使其自愧,而熙載自知安然。”

另一種説法是説,因為韓熙載是一位很有才華的官員,出身北方望族,唐朝末年登進士第,其父因事被誅,韓熙載才逃至江南,投順南唐。初深受南唐中主李璟的寵信,後主李煜繼位後,因為當時北方的後周威脅南唐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對北方來的官員加以百般猜疑、陷害,整個南唐統治集團內部鬥爭激烈,朝不保夕。所以在這種環境之中,身居高職的韓熙載為了保護自己,故意裝扮成生活上腐敗,醉生夢死的糊塗人,好讓李後主不要懷疑他是有政治野心的人而以求自保。但李煜當時對他還是不放心,就奉命畫院的待詔顧閎中和周文矩到韓熙載家裏去探個虛實,命令顧閎中和周文矩把所看到的一切畫下來交給他看。大智若愚的韓熙載當然明白他們的來意,所以故意將一種不問時事沉湎於歌舞,醉生夢死的形態來了一場酣暢淋漓的表演。顧閎中憑藉着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驚人的記憶力,把韓熙載在家中的夜宴全過程默記在心,回去後即刻揮筆作畫,李後主看了此畫後,就暫時放過了韓熙載等人。

二、藝術特色

1.構圖

從藝術的角度來看,此畫採用了傳統的打破時間概念的構圖方式,並穿越時間觀念把先後進行的活動展現在同一畫面上。雖然整幅畫情景節奏繁雜,人物動勢變化多樣,卻安排得賓主得當,疏密有致,場景銜接自然連貫。比如在第一部分描寫琵琶獨奏的場景中,人物繁多,動態各異,但畫家將全場上每個人的精神都服從於琵琶女的彈奏動作上,緊湊的節奏與現場的寧靜氛圍相吻合。不論在場的人或站或坐,還是倚在屏風旁側耳傾聽,他們的視線都停留在彈奏者的手上。

在不同的場景之間,畫家還精巧地運用了屏風、牀榻、長案、管絃樂器等古代屋內常見的物品將畫面進行軟分割,使畫面既有彼此的獨立空間,又不乏連貫性。例如在第三段描繪韓熙載在宴間休息的場景中,韓熙載與幾名仕女端坐在牀榻上休息,外圍有屏風進行隔斷,使畫面更具立體感。這種結構內容的安排,使觀者不覺割裂的生硬,而用屏風聯鎖時也不覺得牽強。

2.人物刻畫

《韓熙載夜宴圖》中,畫家對人物的刻畫,以形寫神,顯示出了高超的藝術水平。顧閎中通過對不同形體的姿態、目光手勢的相應描繪,畫中人物有的彈奏琵琶,有的揮手舞蹈,有的按拍欣賞,情態生動。而畫家對主人公韓熙載的刻意描繪,曲盡神形。韓熙載形體高大軒昂,更加突出了全圖他是中心,古人喜歡以主大從小的方式來突出主要人物。長髯,戴高巾,從倚欄傾聽,到回收擊鼓,最後曲終人散,各個不同場合始終眉峯雙鎖,若有所思,心不在焉。他的沉鬱寡歡與夜宴歌舞歡樂的熱鬧場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現了主人公在當時形勢下身置華宴歌舞中的苦悶空虛、無可奈何的複雜內心世界,刻畫了人物特殊的個性,十分傳神。也由此深化了《韓熙載夜宴圖》的內涵。

3.設色

《韓熙載夜宴圖》設色工麗雅緻,富於層次感。多處採用了硃紅、硃砂、石青、石綠以及白粉等色,對比強烈。但又在眾多絢麗璀璨的色彩中,間隔以大塊的墨色來統一協調(墨色作為黑色的運用,可看做是色彩對比的緩衝,也可當成是畫面構成均衡的祛碼)黑白灰分佈有序,色墨相應,神采動人。尤其是對“夜”的暗示,畫家並無對天空作太多刻畫,僅僅是用“一支紅燭”的象徵手法便使人們清楚的理解到這場宴會是在夜間進行的。細評畫中人物的服裝顏色的分配,更讓人歎為觀止。仕女的素粧豔服與男賓客的青黑衣衫形成鮮明對照。紅綠相互穿插,有對比又有呼應,用色不多但卻顯得豐富而統一。細看仕女們的服飾,可以看出重彩勾填的衣紋圖案,細如毫髮,整體而微,極其工細。對於服飾的刻畫還體現在畫家大面積而整體的渲染。除去局部的裝飾外,對於衣物重疊和以及關節的轉折處,畫家巧妙的暈染技法,讓畫面虛實有序,統一而整體,讓讀畫者回味無窮。再來看畫中的幾處起着分隔作用的坐榻等深黑色傢俱的設色,沉厚古雅,在畫面中也起到穩重色塊的協調作用。而仕女的裙衫、簾幕、帳慢、枕蓆上的圖案也是絢麗多彩的。不同色彩對比參差,交相輝映,使得整體色調豔而不俗,絢中出素,呈現出高雅素馨的格調。其中在第一段的聽樂場面中,畫家將彈奏琵琶的仕女安排在有虛實變化的灰黑山水背景之中,故人物的衣裙、頭飾、樂器等的色彩顯得特別的耐看,而她身上的灰、紅、綠的各色飄帶,又將她襯托得極其嫵媚動人。

在第三段的休息場面中,運用的色彩極其豐富,讓人眼花繚亂:以那位端着盤子的仕女為例,石綠色的衣裙、硃紅色的腰帶、儲色的盤子、濃濃的灰髮;再看拿樂器的仕女,粉紅顏色的衣裙、綠紅色的腰帶、白顏色的紗巾、點着亮米灰圖案的灰調色琵琶;牀上則是紅色帳慢、綠色披被、白色牀單以及灰青起白圖案的帳慢。眾多的顏色雜陳的畫面,卻讓人感覺到的色彩關係非常舒服。他讓這羣着裝濃豔的亮麗美女置身於有大面積灰黑、濃墨的榻幾等傢俱之中,還配以灰調山水、花鳥畫來點綴,這就使得仕女們繁複絢麗的着裝極其牀上用品的濃豔之色有了依託,在視覺效果上,就給人一種繁而不亂、豔而不俗的感覺。在第五段的送別畫面中,對於粉色的色調搭配運用也是非常成功的。如主要人物的灰色服裝,就是在雙鈎定出邊線的情況下進行分染的,然後罩染青灰色,最後薄薄地罩過一層綠色,因為絹隨着時間放長久了也會偏黃,所以這個顏色本身就是灰綠體系的一個色系。旁邊的兩個仕女,一個青裙,一個粉裙,她們身上的對比,就是靠紅色的腰帶和白、灰兩個有圖案的披肩來裝飾。

4.線條

從全捲來看,畫中運用的線條是“鐵線描”居多。作品用筆挺拔勁秀,線條流轉自如,鐵線描與遊絲描結合的圓筆長線中,時見方筆頓挫,顧閎中擅長用此種描法,史料記載這種線描是受後主李煜書法影響而成,頗有韻味。全畫工整精細,線條細潤而圓勁,人物衣服服飾的刻畫組織得嚴整又簡練。非常利落灑脱,而且又富於變化,勾勒時用線猶如屈鐵盤絲,柔中有剛。鬚髮的勾畫“毛根出肉,力健有餘”畫盡意在,塑造了富有生命活力的藝術形象。如韓熙載面部的鬍鬚、眉毛勾染得非常到位,線條空起空收,使得蓬鬆的鬚髮真的好似從皮膚中長出來一樣,形象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