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火種觀後感(精選15篇)

校園4.45K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火種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火種觀後感(精選15篇)

火種觀後感 篇1

我是寶劍,我是火花,

我願生如閃電之耀亮,

我願死如彗星之迅忽。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記憶之中最早有着求索的印象,應屬高中時代讀到屈原的這句話。而在當下這句話也確實給予這我力量,讓我這顆浮躁的內心平靜而又沉穩。

勇於求索,敢於追求

《火種》之求索,正展現了我省共產黨人和人民羣眾勇於突破、敢於求索、不畏犧牲、追求進步的革命精神。我相信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着屬於自己的"火種",只是在漫長的時間當中,有些人已經忘卻,而有些人卻不斷的警醒反省着自己"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敢於挑戰、勇於求索的人,他就會距離真理越來越近,越接近真理他的光芒越會強大,強大到足以影響他人,影響社會,改變歷史。

成功需要求索,求索就會面臨未知的恐懼,嚇走了膽小者,磨練了勇者。高家大院的高佩天勇於減掉"辮子",這或許是他一生最了不起的決定,這一決定影響着他的二兒子高君宇,從而成為山西省第一位共產黨員,進而影響着社會的進程。因為他們勇於求索,並感知到了"真理"的方向。

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願生如閃電之耀亮/我願死如彗星之迅忽。很喜歡這句話,活就要活得有滋有味,活就要活得神采飛揚,而高君宇敢於這樣做,也敢於這樣説,並且説的這麼有底氣,一定是在求索中獲得了"初心",堅定着自己的信仰。

知識分子的求索

記得周國平老師説過:學者的社會使命不是關注當下的政治事務,而是在理論上闡明並且捍衞那些決定社會基本走向的恆久的一般原則。正如哈耶克所説,當一個學者這樣做時,就意味着他已經採取了某種明確的政治立場。

我想高君宇應該就是這麼做的。而作為現代的我們,現代的自己又該如何去求索呢?

百年中國的主題或許一直都是富強。為求富強,我們到西方尋求真理,可求索到最後或許發現中國人的"真理",還得在我們自己這裏尋找,我想這或許也是之前我們一直出不了世界級巨人的一個原因。

學術的求索

上研才一年多,對於這個領域充滿着好奇,渴望着去了解,去求索,去更加接近真理。人們常説,做學問要耐得住寂寞,可是,倘若一件事本身不能使人感到愉快,所謂耐得住寂寞就或許是荒唐的,或者只能用外部因素的逼迫來解釋了。我想一個愛學問的人其實不只是耐得住寂寞,他應該樂在其中,自得其樂,獲得最大的心靈滿足。拿世界上無論何種熱鬧去換取他的寂寞,他都不肯。

通過觀看,我想無論一個人一定要"真誠",去求索這種"真、善、美",他可能會走錯很多路,但是他對待人生的態度在方向上一定是正確的。

謙虛的覺悟

不知道,在那裏看過這樣一段話:人生中的大問題都是沒有答案的。但是,一個人唯有思考這些大問題,才能真正擁有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生活準則,從而對生活中的小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

也許只有當自己真正的感覺到自身的渺小後,才會突然覺悟謙虛的力量。

牛頓説自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這句話説得即自豪又謙虛,他以這種方式表達了一位巨人對於被自己超過了的前輩的尊敬。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火種",或大或小,但願我們都積極去求索,讓心中的星火去驅動、交鋒,從而覺醒創立。

火種觀後感 篇2

“大火種”用影片反映了1926年山東廣饒地區知識青年劉雨心帶着陳望道翻譯的首版《共產黨宣言》這本書回到自己的家鄉廣饒,傳播馬格斯《共產黨宣言》革命思想,當年的中國農村勞苦大眾生活非常艱難,過着吃了上頓沒下頓的貧困生活,他們把“能吃上饃饃、能吃上餃子”的生活就定義為是實現了共產主義,如此簡單而樸實的願望今天太容易實現了,然而在當年卻是一種奢望。

影片中為了保護《共產黨宣言》這本書,膽小老實的玉厚和大字不識的玉蘭在劉雨心被槍決、丈夫劉忠良被屠殺的背景下依然選擇走下去,一個不識字的農村婦女、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女孩……他們的心裏始終都有一種信念,不被奴役,翻身做主人,為共產主義而奮鬥的崇高理想信念,正是這種理想信念支撐着他們一步步走向光明。

在中國共產黨97年的成長曆程中,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踐行着共產主義,為了換來嚮往中的美好生活,他們不怕犧牲,勇於與剝削階級、壓迫者誓死鬥爭到底的不屈不撓精神深深地震撼着我們,面對殘酷鎮壓和血腥屠殺毫不畏懼,繼續堅定地向前邁進。

今天在青島海邊的畫面,天藍水清,一架飛機從天而過,同樣是在這個海邊,1927年,革命者魯真被殘忍的殺害!強烈的今昔對比為我們展開了一幅鮮活、悲壯的生命畫卷。如今的我們生活在物質豐富、精神文明的新時代,自由的選擇着自己喜歡的工作,這種幸福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作為新時代的黨員我們要不斷髮揚老一輩革命家堅強不屈、矢志不渝的優良傳統。在工作中,立足崗位,時刻懷揣一顆敬畏之心,眼到、手到、心到,兢兢業業,幹一行愛一行,不忘初心,牢記為人民服務宗旨,在脱貧攻堅的大潮中發揮光和熱,為實現自身價值而努力,做一面永不倒的鮮紅旗幟。

火種觀後感 篇3

高君宇原名尚德,字錫三,號君宇。1896年生於山西省靜樂縣(今屬婁煩縣)。1916年,高君宇考入北京大學,在那裏接受了新思想的啟蒙教育。十月革命後,高君宇和鄧中夏、黃日葵、許德珩等同學,經常聚集在李大釗那裏,共同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十月革命的經驗,尋求改造中國社會的方法和道路。

五四運動時,作為北京大學學生會負責人之一的高君宇,是這一反帝愛國運動中的主要骨幹。5月4日那天,他同愛國學生衝入賣國賊曹汝霖的住宅,痛打了章宗祥併火燒趙家樓曹宅。當運動遭到反動軍閥鎮壓時,他置生命危險於不顧,毅然擔任了北京大學駐北京學生聯合會的代表,領導愛國學生繼續鬥爭。為了進一步喚醒民眾,高君宇於1919年10月加入了鄧中夏主持的平民教育講演團,並很快成為該團的主要骨幹和領導成員。他和鄧中夏等人一起,先在城市組織講演,後又組織力量深入農村、工廠講演。

回顧歷史,作為大學生黨員要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就要做到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克己奉公,多做貢獻。所以,我們要在平時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凡事先想到他人、後想到自己,多為同學服務,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大學生黨員要帶頭提高理論水平和思想素質。理論水平與思想素質的提高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大學生應成為理論功過硬,具備一定理論水平的新一代接班人。大學生要在這一方面成為其他同學的模範,就要積極地學習。理論學習是枯燥的,只有大學生黨員率先學習、颳起學習理論之風,才能使同學們更多地加入到理論學習當中來,大家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在學習上,作為大學生,我們首要任務是學習。只有好好學習、努力掌握好科學文化知識,將來才能更好的為人民服務、為祖國服務。作為大學生黨員的我們要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就要做到樹立遠大思想,熱愛科學,刻苦學習,努力實踐,克服困難,儘自己最大努力的取得優異成績,圓滿完成學業。我們除了要學好本專業知識和各項基本技能、完成學習任務外,還要積極主動的學習其它課外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在學習生活中,學生黨員理應起到先鋒模範作用,這不僅是父母,老師,學校對我們的要求,更是黨組織交給我們的光榮任務。

火種觀後感 篇4

根據校黨委關於“兩學一做”的安排部署,11月16日下午,美術學院黨委組織全體黨員集中觀看文獻紀錄片《火種》,並進行了熱烈討論。

該紀錄片是由省委宣傳部和山西廣播電視台聯合攝製,先後由《求索》、《星火》、《先驅》、《交鋒》、《覺醒》、《創立》6集構成。該片以上世紀辛亥革命開始至1924年山西黨組織成立這段時間為背景,全景式展現了山西黨組織成立前後的歷史風雲,着力表現了山西黨組織在創建之初的艱苦歷程以及高君宇、王振翼、彭真、賀昌、張叔平等早期領導人為山西解放事業不懈鬥爭的精神。

觀看結束後,大家進行了熱烈討論,一致認為,紀錄片《火種》藴含着豐富的理想信念內容,是做合格黨員的生動教材。那個時代的年輕人志向遠大意志堅定,他們對單純的物質追求嗤之以鼻,糞土當年萬户侯;他們對理想的追求矢志不移,為信念的堅守終始不渝。在高君宇、王振翼、彭真、賀昌、李毓堂等年輕共產黨人的身上,我們既能看到他們以天下為己任鐵肩擔道義的中國知識分子傳統理想,也能看到馬克思主義這樣的近代工業文明條件催生出的先進思想理念,正是這二者的結合,才有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才有了山西黨組織的誕生。《火種》講述的故事,是一個青春、激情、奮鬥、獻身的故事,正是有了他們一批批先驅者的不懈奮鬥,才有了我們今天的辛福生活。我們要永遠地銘記他們的豐功偉績。

院黨委書記吳文國同志在總結講話中要求全體黨員撰寫觀後感及心得體會,深化學習效果,力求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將“做”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落腳點,用實際行動體現理想信念的力量,自覺加強黨性修養,注重品行鍛鍊,為把我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師範大學做出我們自己的積極貢獻。

火種觀後感 篇5

為學習貫徹十八屆六中全會對全體黨員幹部的要求,全面落實山西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太原理工大學第二次黨代會精神,學工黨支部全體黨員於11月23日上午9:30至12:00在眾創空間506室開展組織生活會,觀看《火種》紀錄片。

該記錄片由省委宣傳部和山西廣播電視台聯合攝製,由《求索》、《星火》、《先驅》、《交鋒》、《覺醒》、《創立》6集構成,充分再現了山西黨組織在創建之初的艱苦歷程以及早期領導人為山西解放事業不懈鬥爭的精神。

學工黨支部將以觀看《火種》為契機,在班級中開展紅色文化主題班會活動,旨在深化學院紅色文化教育,促使新生養成不屈不撓、艱苦奮鬥、開拓創新的精神,鞏固理想信念教育成果。學工黨支部將以觀看《火種》為契機,不斷提升輔導員思想政治覺悟,進一步推進我院學生黨務工作的開展。支部全體黨員集體討論後決定撰寫觀後感和心得體會,深化學習效果。

火種觀後感 篇6

為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提升黨員幹部對黨的歷史和山西革命歷史的深刻認識。4月25月,賓館黨支部組織在職黨員和中層幹部觀看了山西省委宣傳部和山西廣播電視台聯合攝製的文獻紀錄片《火種》,並進行了深入座談和熱烈討論。

該片由《求索》、《星火》、《先驅》、《交鋒》、《覺醒》和《創立》6集構成,以專家敍述和歷史人物故事的形式,全景式展現了山西黨組織成立前後的歷史風雲,生動再現了高君宇、王振翼、彭真、賀昌、李毓堂等山西早期共產黨人追求馬克思主義真理,為山西解放事業不懈鬥爭的精神,勾勒出一幅中國共產黨在山西創建組織的動人畫卷。

觀看結束後,大家進行了深入座談和熱烈討論,暢談自己的觀後感和心得感悟,紛紛表示要以革命先驅者們為榜樣,用實際行動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為塑造山西美好形象、實現山西振興崛起做出積極貢獻。

火種觀後感 篇7

為深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5月17日,我院組織全院幹部職工觀看了山西革命紀錄片《火種》的一、二、三集,分別為《求索》、《星火》、《先驅》。

該紀錄片以上世紀辛亥革命開始至1924年山西黨組織成立這段時間為背景,全景式的展現、描繪了山西黨組織成立前後的光榮而又曲折歷史歷程,着力表現出了山西黨組織在創建之初的艱苦道路,並突出表現了高君宇、王振翼等早期共產黨領導人為山西的解放事業奮勇前進的精神,他們為探索中國和山西省早期的革命道路和方向拋頭顱、灑熱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觀影過程中,我院幹部職工神情專注,完全將自己融入到片中,感受着當時革命先烈為解放山西所作出的不懈奮鬥,三晉大地百年浮沉宛如昨日重現。

觀看結束後,張進元院長要求黨員們認真撰寫觀後感及心得體會,及時深化學習效果,並要求大家今後應自覺加強學習黨的`歷史,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注重個人品行鍛鍊,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為我院的建設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我院預計5月31日繼續觀看《火種》的後三集,《交鋒》、《覺醒》、《創立》。

火種觀後感 篇8

《大火種》再現了1926年冬中國首版《共產黨宣言》如火種般在愛國黨員和人民羣眾之間傳遞的感人故事。陳瑾飾演的女主角劉雨心帶着由陳望道翻譯的中國首版《共產黨宣言》來到廣饒,她不知道風聲早已走漏,省警察廳馬廳長糾集一班人等在廣饒只等甕中抓鼈。敵人抓緊圍剿,共產黨員卻依舊在各個農村活動、向羣眾宣講《共產黨宣言》的真義。一個又一個的愛國羣眾為了保護《共產黨宣言》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但革命的種子也終於在這片土地生根發芽。

在工作中,立足崗位,時刻懷揣一顆敬畏之心,眼到、手到、心到,做好每一件事情。兢兢業業,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真正做到在哪裏都是一面鮮紅的旗幟。不僅要為實現自身的價值,也為實現五幼的美好願景而努力奮鬥。

火種觀後感 篇9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影片《大火種》取材於真實的歷史事件,由長篇報告文學《國家記憶》改編而來,苗月執導,白威、陳瑾、王檸、孫敏等眾多演技實力派明星聯袂演出。“最帥軍裝男星”之稱的演員白威,出演蓬頭垢面的老農民,看後使大家不由在心中吶喊“完全認不出來,還我男神....”。

《大火種》是首部正面描寫《共產黨宣言》在中國廣大農村地區傳播的愛國主義影片。區別於大開大合的歷史正劇,以平凡的故事,展現人民羣眾追求真理的滿腔熱血,謳歌齊魯兒女不屈不撓的愛國主義精神。白威突破以往"軍裝男神"和"熒屏硬漢"的嚴肅軍人形象,壓軸出演男主角劉忠良,一個地地道道的老農民。該影片展現了1926年冬中國首版《共產黨宣言》如火種般在中共黨員和廣大人民羣眾之間傳遞的感人故事。青年知識分子劉雨心帶着由陳望道翻譯的中國首版《共產黨宣言》向羣眾宣講《共產黨宣言》的真義。大王鎮的百姓為了保護《共產黨宣言》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但革命的種子也同時在這片土地生根發芽。五十年後,當年負責保管《共產黨宣言》的人民羣眾將這代表歷史的信物交給我們的黨。重回故地的劉雨心望着展覽館裏陳列的《共產黨宣言》感慨萬千,今夕對比讓廣大黨員對革命先輩的愛國主義精神更添崇敬和仰慕。

縣委黨校通過這次收看愛國主義影片活動的開展,使黨員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黨性和愛國主義教育,黨員們一致認為:“我們更加堅定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社會主義的信念,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老一輩革命家開創的共產主義事業接過來,傳下去”。用榜樣來教育和影響身邊的人,能夠起到內化於心的效果。他們的感人事蹟無不閃耀着愛國、奉獻和奮鬥的光芒。弘揚並踐行愛國奮鬥精神,需要我們每一位黨員幹部都立足本職崗位作貢獻。信念堅定,對黨忠誠;心繫百姓,服務羣眾;敢於擔當,苦幹實幹;堅持學習,精益求精,才能做新時代的奮鬥者,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火種觀後感 篇10

《大火種》根據鐵流、徐錦庚榮獲的度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長篇報告文學《國家記憶》改編,以1926年發生在山東省廣饒縣的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再現了風雨飄搖的舊社會,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人民羣眾對舊制度的痛恨和對新世界的渴盼。

《大火種》再現了1926年冬中國首版《共產黨宣言》如火種般在愛國黨員和人民羣眾之間傳遞的感人故事。陳瑾飾演的女主角劉雨心帶着由陳望道翻譯的中國首版《共產黨宣言》來到廣饒,她不知道風聲早已走漏,省警察廳馬廳長糾集一班人等在廣饒只等甕中抓鼈。敵人抓緊圍剿,共產黨員卻依舊在各個農村活動,向羣眾宣講《共產黨宣言》的真義。

一個又一個的愛國羣眾為了保護《共產黨宣言》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但革命的種子也終於在這片土地生根發芽。

50年後,當年負責保管《共產黨宣言》的羣眾將這歷史的信物交給政府,重回故地的劉雨心望着櫥窗裏的書感慨萬千。

曾出演《校園先鋒》、《滿城盡帶黃金甲》、《唐山大地震》等作品的陳瑾表示,這次她在片中扮演的是不識字、裹小腳的山東婦女,因丈夫是黨員,接觸到了《共產黨宣言》,並被丈夫的熱血所感染,在經歷一系列的屠殺與抗爭之後,她堅定了自己的信仰,“這番心路歷程真實、感人,非常富有層次,這個角色是我以前沒演過的,非常有挑戰。”

白威在片中扮演農民形象劉忠良。白威透露自己在學習方言,領會角色,希望為觀眾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火種觀後感 篇11

電影根據1926年發生在山東省廣饒縣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舊中國的一個小縣城,中共黨員和人民羣眾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用生命保護中國首版《共產黨宣言》,並使其如火種般傳播開來的感人故事。

《大火種》沒有轟轟烈烈的歷史性事件,也沒有世人皆知的歷史人物,它只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平凡故事,它全面而深刻地反應了中國共產主義在齊魯大地生根發芽的偉大曆程,謳歌了廣饒兒女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正是這些看似平凡的故事,表現了歷史進步的必然要求,表現了人民羣眾追求真理的滿腔熱血。

故事首先描寫了舊中國農村的落後面貌,揭示了地主的醜陋面孔,老百姓在地主階級的剝削下,食不果腹,衣不遮體。路在何方?當時的先進知識分子一直在苦苦摸索,直到有一天《共產主義宣言》代表了馬克思主義的到來,中國的發展道路明朗清晰起來。於是,青年知識分子劉雨心,為了完成未婚夫未竟的心願,她隻身一人,懵懵懂懂中帶着一本《共產黨宣言》,不遠萬里來到山東農村,從零做起,向農民羣眾宣講《共產黨宣言》的真義。被惡勢力發現後,勇於抗爭,不屈不撓,犧牲生命也不猶豫半分。我敬佩她為共產主義獻身的精神,我也敬佩她敢於和世俗做鬥爭的意志。當世人都因為遵循世俗,而拖着一雙小腳走路都艱難,甚至無法下地的時候,她卻堅決反對纏足,甚至離家出走。再次回來時,她那雙走起路來毫不費力讓人豔羨的大腳,證明了她是值得的。

男主角劉忠良,他是擁有一技之長的木匠,靠技術吃飯,不受地主階級的剝削。但是作為共產黨員的他,有着一顆赤子之心。看到《共產黨宣言》之後,他的使命感就更強了,把農民羣眾吃飽飯過上好生活作為自己為之畢生奮鬥的目標,帶領農民百姓和舊中國惡勢力做鬥爭。直至最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這片土地播下革命的種子。

通過這個故事,我看到了舊中國千千萬萬的共產黨員和農民百姓追求真理的滿腔熱血,他們從在地主階級的剝削下,苟延殘喘,到團結一致和他們作鬥爭,為保護《共產黨宣言》、為中國共產主義事業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最終,革命的種子得以在神州大地生根發芽。

火種觀後感 篇12

《大火種》慶祝建黨95週年獻禮影片,再現了1926年冬中國首版《共產黨宣言》如火種般在中共黨員和人民羣眾之間傳遞的感人故事。青年知識分子劉雨心帶着由陳望道翻譯的中國首版《共產黨宣言》來到廣饒,向羣眾宣講《共產黨宣言》的真義。大王鎮的百姓為了保護《共產黨宣言》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但革命的種子也終於在這片土地生根發芽。五十年後,當年負責保管《共產黨宣言》的羣眾將這歷史的信物交給政府。重回故地的劉雨心望着展覽館裏陳列的《共產黨宣言》感慨萬千,今夕對比讓人對革命先輩更添崇敬。

這是我國第一部正面描寫《共產黨宣言》在中國廣大農村地區像火種一樣傳播的電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宣言》就沒有中國共產黨!這是一部充滿了信仰力量的電影!

通過觀看《大火種》這部電影,讓廣大觀眾特別是廣大黨員幹部、共青團員更加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堅定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把老一輩革命家開創的共產主義事業接過來,傳下去。

火種觀後感 篇13

本週五將迎來中國共產黨95週歲生日。為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國內電影人制作和拍攝了多部主旋律影片,將於本週陸續進入院線。昨日,講述中共地下黨員和革命羣眾保護《共產黨宣言》故事的影片《大火種》率先上映,但記者發現,滬上排映《大火種》的影院只有6家,場次只有7場。

上座率超過好萊塢大片

影片《大火種》根據鐵流、徐錦庚長篇報告文學《國家記憶》改編,以1926年發生在山東省廣饒縣的真實故事為基礎,再現了當年共產黨員和革命羣眾用生命保護中文譯本《共產黨宣言》的感人故事。原著作者鐵流曾表示,影片拍得非常接地氣,“希望用具有傳奇色彩的紅色故事吸引觀眾,讓更多人重温這段令人刻骨銘心的歷史。”

昨日恰逢該片上映首日,記者發現,《大火種》在上海排映的場次僅7場,影院僅6家。從全國範圍來看,首映日的全國總票房只有15萬元,排片佔比僅0.1%。與其排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該片的上座率達到了19.2%,甚至超過了好萊塢大片《驚天魔盜團2》和《獨立日2》。

貓眼電影票房數據顯示,今天《大火種》的全國排片量有所增加,達到了0.2%,預售票房在13.6萬元左右,上座率上升到了24.3%,如無意外,將穩佔排行榜上座率冠軍寶座。今天,《大火種》的上海放映影院增加到了17家,場次增加到24場,但和同期上映的商業類型片相比,依然少得多。

主旋律作品傳遞正能量

隨着7月1日的臨近,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黨的女兒尹靈芝》,以“湘江戰役”為背景的《絕戰》也在同天登陸銀幕。就目前來看,這些主旋律影片的排片同樣不理想。

其實,主旋律電影在鼓勵藝術探索的同時,同樣可以具有票房價值。比如上影集團即將拍攝的七一獻禮影片《鐵道飛虎》,就是根據著名的“鐵道游擊隊”故事改編,劇組邀請功夫明星成龍加盟,用創新元素增強經典故事的創意性和代入感,拉近主旋律題材與新一代年輕觀眾的距離。

此外,依託文學力量提升主旋律影視作品的可看性,也是吸引觀眾的一大要素。記者獲悉,導演鄭大聖目前正在拍攝的影片《村戲》,改編自小説家賈大山的同名作品;講述反腐題材的《圍獵》,請到知名作家劉恆擔任編劇……

主旋律影視作品繁榮是文藝創作百花齊放的重要標誌,但是,如何在主旋律作品中講好中國故事,傳遞更加強勁的正能量,是每個國內影人需要正視的問題。而就院線來説,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給主旋律影片更多的空間和排片,讓更多觀眾接受正能量的薰陶,也是國內影人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火種觀後感 篇14

入黨為什麼?是每一個面對黨旗宣誓的人都會面對、都不得不進行思考的問題。李斌對入黨的認識,就是吃苦和奉獻。秉持着這樣的信念,他攻克了技術上一個又一個難關,成長為數控機牀調試、維修、編程等領域的專家型工人,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從李斌身上,我們看到了實現理想信念的現實路徑。“入黨就是吃苦”,其實就是比一般的人多學習一點、多努力一點、多實幹一點,面對艱難困苦多執着一點,讓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發揮出來。因此,“入黨就是吃苦”應成為全體黨員的共同價值追求。

“吃苦”意味着對平凡崗位的堅守。“吃苦”這兩個字,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面對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浮躁誘惑,很多人都難以做到坦然面對。李斌從一名基層普通的技術工人成長為專家型工人,擁有40項個人專利、獲得多項榮譽,但他一直紮根在生產一線,30年不改初心,即便是面對出國培訓時國外企業的挽留、其他企業的高薪邀請也不為所動。甘於平凡、甘於吃苦,李斌用實際行動踐行着入黨的誓言。

“吃苦”意味着責任與擔當。選擇吃苦和奉獻,就意味着比別人要多盡一份責任。面對一台多家單位都無法修復的進口數控機牀設備,李斌主動挑起維修的擔子,和同事一起用一個多月時間使機牀恢復正常工作,不僅為單位節省了購置新設備的大筆費用,而且提高了原有設備的加工精度。這種知難而上的作風、鍥而不捨的拼搏精神,正是一名共產黨人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生動體現。

《黨章》規定,共產黨員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身處和平發展年代的黨員,對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追求,就應該體現在立足本職崗位吃苦奉獻上。如果在入黨之初沒有堅定吃苦的信念、沒有樹牢奉獻的精神,只是把入黨當作升官發財的“墊腳石”,這樣的黨員不僅體現不出應有的先進性純潔性,而且最終會滑向腐化墮落的深淵。因此,能否吃苦,也是檢驗黨員黨性修養的一塊“試金石”。

人要有信仰、有目標。對共產黨員而言,信仰信念更是精神上的“鈣”。將“入黨就是吃苦”作為黨員的共同時代價值追求,我們就能夠更加貼近基層、貼近羣眾,更加註重實幹和苦幹,為全面建成小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的同時,書寫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華章。

火種觀後感 篇15

《大火種》再現了1926年冬中國首版《共產黨宣言》如火種般在愛國黨員和人民羣眾之間傳遞的感人故事。陳瑾飾演的女主角劉雨心帶着由陳望道翻譯的中國首版《共產黨宣言》來到廣饒,她不知道風聲早已走漏,省警察廳馬廳長糾集一班人等在廣饒只等甕中抓鼈。敵人抓緊圍剿,共產黨員卻依舊在各個農村活動、向羣眾宣講《共產黨宣言》的真義。一個又一個的愛國羣眾為了保護《共產黨宣言》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但革命的種子也終於在這片土地生根發芽。五十年後,當年負責保管《共產黨宣言》的羣眾將這歷史的信物交給政府,重回故地的劉雨心望着櫥窗裏的書感謝萬千。

作為一部獻禮之作,《大火種》回溯過去、展望未來,可謂正能量滿滿;而作為一部文藝作品,《大火種》成熟的藝術手法和精湛的敍事能力必將讓觀眾感受到這個故事的魅力。電影以倒敍的方式展現了風雨如晦的1926年,在一番大風大浪之後,時態又回到現代,往事隨風逝去,那本見證着一切的《共產黨宣言》卻完好如初,向這個世界傾訴着當年曾發生的一切。強烈的今昔對比讓人對革命先輩更添崇敬,同時對當下的生活也更知感恩。

大型史詩故事片《大火種》於3月28日在北京舉行開機儀式。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左中一,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孫守剛出席儀式併為影片開機。

此片根據鐵流、徐錦庚榮獲2014年度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長篇報告文學《國家記憶》改編,是為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95週年重點打造的獻禮影片,由著名導演苗月執導,著名演員陳瑾等主演。

《大火種》再現了1926年冬中國首版《共產黨宣言》如火種般在黨員和人民羣眾之間傳遞的感人故事。青年知識分子劉雨心帶着由陳望道翻譯的中國首版《共產黨宣言》來到廣饒,向羣眾宣講《共產黨宣言》的真義。大王鎮的百姓為了保護《共產黨宣言》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但革命的種子也終於在這片土地生根發芽。五十年後,當年負責保管《共產黨宣言》的羣眾將這歷史的信物交給政府。重回故地的劉雨心望着展覽館裏陳列的《共產黨宣言》感慨萬千,今昔對比讓人對革命先輩更添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