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暑期讀書心得

校園2.15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暑期讀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暑期讀書心得

暑期讀書心得1

我們的師父和我們分享了《學習的本質》這本書。我想師父的初衷是讓我們在平時教學實踐過程中探索一種更宜讓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學習的目的只是為了考試,以致於大多數學生在考試後很快忘記了大部分學習內容,也很少有人去系統的整理各階段的學習內容。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也很想弄清楚學習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在共同分享了安德烈·焦爾當這本書過程中,大家都受益匪淺。

書中提出了一些在我們看來對於理解如何理解學習最有用、最具操作性、最具感召力的因素:我們是怎樣一步步學習的?其中涉及的過程是什麼?大腦是怎麼產生學習這種能力的?調用、行動和能力遷移應該佔有什麼樣的地位?學習者的情況又是怎樣的?為什麼有些孩子會承認沒法學習?怎樣才能促進學習?通過對這些因素的逐條分析,深刻的揭露了學習的本質。

不過,這本書並不侷限於介紹一些事實性信息,即使其中一些信息極為新穎。這本書意圖將這些信息置於相關語境之中,試圖提出一些實用的解決方法,更確切地説,是提出一些最適宜的方法,因為就像在任何複雜領域中一樣,對其沒有一個最終的、永恆的解決方法。但教師、培訓者,以及學習教育科學、心理學和人文科學的大學生,都會在這本書中找到備課和研究所需的材料。並且,這本書最具説服力的理由是——年少時的作者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後進生,但通過自己的研究與努力,最終取得了莫大的成功。

對於我們而言,作為老師也好、家長也好,只有弄清學習的本質,知道孩子們能學好的途徑、理解孩子們學不好的原因,讓孩子知道為什麼學習?應該怎樣學習?會經歷一個什麼樣屬於自己的過程?才是真正的有效支持。書中有很多觀點與我們一直以來的教學理念十分一致:強調了“學習者”這一概念,並強調了“學習是學習者在學習”這一理念。這個過程是任何人也替代不了的`,絕不僅僅像大多數人認為的那樣:只要老師課堂內容準備得夠好,學生只要認真聽,就夠了。

我聽到過很多家長説過此類觀點,他們認為要想學生好好學習,老師就應該先好好教課,甚至理解為只有好好教課,學生才能好好學習。然而,這一點是不準確的,因為大家忽略的學習這一主觀行為的執行者——學習者,只有學習者個人才能學習,別人不能取而代之。可是我們經常會看到同樣的學生坐在同樣的教室,聽同樣的老師講同樣的課,但下課之後、放學寫作業時、階段考試時,卻呈現出了大量的差異,由此我們其實可以推斷出: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完全吸收老師所教授的所有東西,換句話説,即教並不是學。

而當教學如果僅僅被當作一種簡單的知識傳遞時,某種程度上,它並不能引發學習,甚至還會妨礙學習。因為當老師在課堂上授課的時刻,學生由於自己頭腦裏一系列關於學習的錯誤想法限制、束縛了教學的實踐,説得更直白些,那些對當下知識沒法正確理解的同學、那些對老師由於各種理由並不信任和喜歡的同學,他們的大腦並沒有正常工作,並沒用自己頭腦裏的原有知識去解碼新知識,也沒有將老師傳授的信息納入自己的“信號接收系統”中,甚至教師由於並沒有用每個學生能聽懂的語言去闡述自己的課程內容,也會突略這一致命的“信息不對稱”,很多時候,我們把“教”和“告訴”混為一談,以為只要説過了,學生們就會知道。

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着與學生脱節的問題,老師在備課過程中把自己認為過難的知識砍掉、把自己認為過於簡單的知識砍掉,把能夠證明他所要傳達的信息的論據收集起來。但這其中有一個要命的點:就是他的頭腦中能理解的信息和學生們頭腦中能理解的信息對稱嗎?此外,授課隨傳遞模式的嚴格性使學習者逐漸失去了批判思維,而批判思維是學習的動力,而且這種模式還會扼殺想象力、創造力和適應能力。這就是我們看到大量的學生最後會變得滿足於被動接受,不再對任何事負責。我只想悲傷的説一句:缺乏主動性的學習是沒有生命力的學習。

因此,對學生的先有概念的考慮是我們為一切教育計劃的出發點。只有準確的評估了學生對該知識的原始水平,才可以找到那個“摧毀或補充”他們原有知識地圖的點。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所有的概念課中要設計大量的討論、對質、辯論環節,打個比方來説:老師想傳授一個新知識給學生,就面臨兩種可能性:或者是在他原有的牆上做修補、或者是推倒他原來的牆而在原有地基的基礎上再重新搭建一堵牆,學生頭腦裏的牆,要麼是會讓新牆更穩固、要麼就是阻擋建新牆的障礙,那麼我們的老師必須要有能力瞭解到牆下面是什麼?原有的牆是什麼結構?牆的地基走向是什麼?還需要有推倒一堵牆需要的人力和工具,如果老師沒有火藥和推土機,如果要使用鐵稿,則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敏鋭的洞察能力和清晰的邏輯。這時,對於學生而言,重要的是向老師開放他的知識場域後面是什麼東西,如果這堵牆實在是太高,擋住了學生的視線,那麼他就不會有哪怕一絲探究的興趣。這時,那些經驗豐富的老師,要向學生提供梯子,或者設法讓他爬到一定的高度。

本書在介紹了要學習的重要性後,又進而提出應該怎樣學。詳細的介紹了關於學習的三種傳統主流思想:第一種是把學習描述為一種簡單、機械的記錄,知識的獲取通過一個隨時待命的、空白的、始終專注的大腦來進行,學習被看做知識傳遞的直接結果;第二種是建立在訓練的基礎上,進而形成一種原則——學習者在這一傳統下所要做的實際上就是形成條件反射;第三種是所謂的“建構”教學法。它從個體自發的需求和“天然”的興趣出發,提倡思想的自由表達、應變、自主發現和探索。個體不再滿足於接受原始信息,要對其進行研究和選擇。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不瞭解學習本質的人怎麼説?如果一個學習對所學的內容理解不了,我們會説“那就是他不用心”,甚至是他“懶惰”的表現。由此,學生不僅沒有學到東西,還會感到灰心喪氣,再給自己貼上一個“我很笨、我不行”的標籤,這是最可惜、和知識背道而馳在兩條路上的結果了。

大家要消除一些錯誤的、傳統的思想:認為學習者思維結構的運件和磁帶是一樣的,只要聽了就應該知道。不,整個學習的過程從一開始就會有很多的可能性、不同的方向發展。被記錄的刺激物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他的思想。學習者對於自己要做什麼有自己的想法,在他聽到的話裏,他只會記住對他而言有意義的東西。

暑期讀書心得2

在暑假的時候讀了《解密高效課堂》這本書,讓我認識到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教師也要與時俱進,傳統的教學已經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因此提高課堂教學也是勢在必行。優質教學一定是高效的,而有效教學則未必是高效教學。提倡高效課堂教學,目的就是讓我們意識到,這個追求確實是無止境的。

要提高課堂效率,首先得讓課堂活起來。從“悶課”走向“活課”,讓學生動起(新部編語文教材培訓心得體會_新部編語文教材培訓心得)來,讓教材也變得活起來,讓整個教學活動、教學程序開放起來。然後要從無效、低效走向有效。每節課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收穫。最後還要有更高的境界,就是高效教學。我對高效教學的定位就是優質、高效、高境界。要想做到高效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

1、學生情緒狀態。

2、學生在課堂的參與狀態。

3、學生的交往狀態。

4、學生的思維狀態。

還有在《解密高效課堂》中提到“讓學生參與備課”,這讓我想起了我們的“先學後教”,學生參與備課,不僅是一個先學的過程,最有價值的是在“備課”的過程中提前進入了角色,確立了目標,進行了知識的預習,可謂一舉多得。事實上,任何一門學科都可以這樣做。因為讓學生參與備課,能促進教師深入教材,能讓老師深入瞭解學情;學生參與備課,老師就容易做到從學生的角度看教材;學生參與備課,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另外在《解密高效課堂》中出現頻率滿多的是“讓學生在自主體驗中發展”。我們倡導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就是為了很好的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在《解密高效課堂》中,不論是專家的理論,還是精彩的課例片段,我認真總結了一下,大致可以從這幾方面實現學生的自主體驗和發展:創設有趣情境,激發體驗動機;關注探究過程,實現自主體驗;巧設活動情境,體驗“生活數學”;重視激勵,藴涵情感體驗。

數學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不可缺少的.工具。課程內容應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繫,從而讓學生感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進而有利於數學學習的生活化、人情化。為此,在課堂教學中除了充分利用課本上的主題圖外,為了拉近學習和生活之間的距離,培養學生“生活數學”的意識,在練習中也應設計一些生活問題,如商場超市場景,體育比賽場景,喜歡的電視節目調查等等。

《解密高效課堂》中的諸多精彩課例無疑透露着教者的智慧和創新,傳遞着課改的精神,體現着新課程理念的特點。通過這些天的閲讀,我對數學教學有了一些新的認識,我將向這些優秀設計者學習,認真按照新課程理念備好課上好課!

最後,我想用書上的一段原話來結束──“實踐證明,在教學中只要教師着眼於學生髮展這一總目標,讓學生在寬鬆和諧的學習情景中用積極主動的方式去體驗學習、探究學習,富有活力”。

暑期讀書心得3

清朝學者李惺説過:“攻人之過勿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至善無過高,要令其可從。”學生是成長中的蓓蕾,過嚴、過高的要求反而會摧殘了孩子的天性,限制了孩子活潑的思想與行為。即便是指責過錯吧,多一分幽默,少一分嚴厲也未嘗不可。教育即生活。

哲學家蘇格拉底有以為脾氣特別暴躁的太太。一天,蘇格拉底正在與客人閒談,太太突然跑進來大鬧,並隨手將臉盤中的水潑在蘇格拉底的身上。這對一個有血性的男子漢來説是無法忍受的,何況還當着客人的面?誰知,蘇格拉底卻笑了笑,説:“我早知道,打雷之後,一定會有大雨。”一言解僵局,他的妻子也不由笑出聲來。幽默既讓大哲學家擺脱了窘境,更讓後人留下了無限遐想回味的空間。做人有如此的胸襟,還有什麼樣的仇怨不能化解,還有什麼樣的人心不能征服?

學生是有思想、有個性、有情趣追求、有分辨能力的鮮活的生命個體。班主任的'幽默實際上也是班主任人格修養的一部分。班主任隨不是演員,但在處理班級事務時,學生無疑是用觀眾的心態來看待的。觀眾大多數喜歡喜劇角色,因為他善用幽默。班主任放下矜持的身份與架子,把自己當做學生中的一員,巧用幽默,其説服教育效果絕非刻板的説教可以比擬。

所以我最後想説的是,老師們,願你的教育藝術中也有一點幽默。

暑期讀書心得4

西方學者稱柏拉圖的《理想國》、盧梭的《愛彌兒》和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是三部不朽的教育名著。《民主主義與教育》是一部內容豐富、涉及面廣而又極其深刻的名作,初讀時覺得很難理解,但耐心讀完後卻有很多收穫與啟發。

杜威在書中提出了許多與傳統不同的教育觀念,他以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來解釋教育,創造了嶄新的教育理論,他利用“兒童中心論”和“做中學”衝鋒陷陣,使兒童真正從壓迫天性的傳統教育中獲得瞭解放,學校也大為改觀……這位偉大的教育家所提出的理論直到現在還是那樣的鮮活而有價值,尤其是他關於教學論的闡述,使我對教學方法的選擇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在做中學”,可以説是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一書的核心理念,也是杜威的實用主義哲學和他的教育理論的一個核心內容。

“在做中學”,也就是在“經驗”中學習,在實踐操作中學習,讓學生融入到對知識的發現和探究的過程中去,在“做”的過程中學習和掌握知識,要讓學生參與到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去。杜威主張建立一種發展學生個人的首創精神和適應能力,培養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富於智慧等積極品性的現代教育。知識的有效獲得離不開經驗中的發現和探究。在教學中,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主要是從書本——間接經驗開始的,因而,通過引導他們參與實踐活動並在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增長技能應該是教育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生物科學的形成和發展都離不開實驗。通過實驗來探究生物的規律,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決生物學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生物實驗課就是一個典型的`“在做中學”的過程。

課堂上我將盡量為學生提供可操作、實驗的材料,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鼓勵學生在活動時開動大腦,運用觀察和推測、實驗和分析、比較和判斷,使他們的手足耳目和頭腦等身體器官,成為智慧的源泉。實踐證明適當的放手有時課堂會更活躍,學生的思維會更靈活。課堂上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驗、探索新知,學生的記憶往往更深刻。

另外,模型建構的方法是高中課程標準和教材對學生提出的科學方法和探究能力的要求。在高中生物學教學時,充分利用構建模型的內容,讓學生“從做中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建構思維和建構能力,有利於學生形成系統的科學認知觀,強化與其他學科的內在聯繫。生物學通常構建的模型有3種: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數學模型。物理模型多用來代表一些微小事物的三維結構,如細胞的亞顯微結構、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等;概念模型一般用描述性文字表達抽象的過程,使學生建立某些流程,如血糖平衡的調節;數學模型是藉助數學方程或曲線表示某些生物數量的變化規律,如“J”、“S”型種羣數量變化曲線。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都儘可能的讓學生來嘗試建構,並在學生的建構過程中幫助他們修正、完善模型,形成正確的知識網絡。例如要求學生繪製線粒體、葉綠體、細胞膜的亞顯微結構圖,DNA分子的平面結構圖,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過程圖解,體温平衡調節過程圖解生物知識多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我們不應該把學生圈在課堂中,而是應該把他們引向課外、引向最真實的生活中去,真正地“活學活用”已有的知識。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生物學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生活現象,例如,糖尿病患者為什麼會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高血壓患者飲食為什麼要低鈉少鹽,農作物種植時為什麼要中耕鬆土?我們還帶領學生利用微生物發酵原理製作果酒、果醋,做腐乳、酸奶。這些活動都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習興趣。

杜威的理論是偉大的,他不僅提出教育理想,而且提出教育的起點和過程。他的教育思想在以後很長的時間內,仍然會給我們的教育實踐以無窮的指導和力量,讀了他的這本書還不能完全理解他的全部教育思想精髓,我還要不斷學習他的教育思想來指導教學。

暑期讀書心得5

暑期閲書,有所感,談幸福從師德談起,因為幸福正是師德之水灌潤而成的那樹繁花。

關於師德,我是一個具有嚴格自我評價意識的人,我堅守我的原則和信仰,不求突顯於人,但必不負於學生。我始終謹記: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一個具有被尊重、被關愛權的平等生命體,因此,不可輕視,不可欺壓,更不可放棄。這是最基本的要求,沒有人可以剝奪,也沒有人應該被剝奪。所以,我不是個迷信權威的老師。

曾經有同行義正詞嚴地説——需要什麼理由?你説對就對,錯就錯,這點權威都沒有還當什麼老師?——我驚愕失語,有此認知,出此言論,其對學生之“風範”可想而知了。

如此權威,效果的確立竿見影。但,請把眼光放長久些,你的權威能由始至終嗎?你可曾看見,那嘴角的怨氣——眼底下的不屑?你可曾聽見,那日積月累沉澱下的憤怒在心裏汩汩奔湧?你可曾想象,在他們覺醒的未來生命裏你烙下了怎樣黑色的印痕?多年以後,他們在埋怨還是在想念?

我不願意給學生下馬威,也不會嚴詞厲色震懾學生,學生從不懼怕我;我輕易不會生氣,也不會出離憤怒,只是有時會“痛其不爭”;我會受傷,會輾轉反側,因為我在乎學生,讓他們活在我心裏。

奇怪的是,不權威甚至有點傻的我居然並不是個很失敗的老師。隨着時機的流洗、交流的.澄澈、瞭解的醇厚,桀驁的學生變得温順,沉默的打開了心扉,原本牴觸的逐漸融化,一切走向和諧。身處其間,我日益輕鬆平和,去傾聽去擁抱那一顆顆青春的、鮮活的、可愛的靈魂,幸福感無限蓬勃着。

清楚記得那天,那個身材壯碩脾氣火爆極好打架的男生又和同學拌嘴衝突,揮着銅錘大的拳頭就要砸下去,誰也攔不住!我刷的衝過去擋在他身前,使出全身力氣緊拉着他的手臂,字字頓挫地説:“沒事,別急,好好説,老師在,把手放下,放下……”他緊咬着牙,臉上肌肉抽搐着,額前的劉海在顫抖,終於在決堤的那一瞬間生生阻住,我看着他慢慢的慢慢的鬆開了拳頭,其實我心裏也很恐慌——那是一個多麼偏激執拗強悍又極度憤怒中的學生呀——我一點都沒有把握能制止他。事後回想甚感欣慰,我感受到了我在他心裏的分量,他出於對我的尊重強行控制住了自己。

前幾年在家養病,學生們電話短信慰問不絕,每到週末就三三兩兩的來探望。我心裏很温暖很豐厚,他們這麼信任我,關心我,想念我,期待我返崗,我的付出醖釀出了真正的意義。

學生們常會問:當老師,幸福嗎?坦誠説,作為職業的教師,對於那些教育教學之外附加的形式化工作,我並不樂意;但只作為學生的老師,望着那一雙雙專注熱情閃閃發光的眼睛,我無比幸福。是呀,我告訴他們,你們就是我幸福的源泉!多年以後,你們也許忘了我教的字詞句篇,但請記住,你們曾經讓我幸福,也請一定努力讓更多的人幸福,讓你自己幸福!學會愛,學會被愛,這才是老師想要幫助你滋生的——幸福的能力!

人與人相處,其實簡單,你給予真心,他必予以真情。我只知道,學生是和你一樣需要坦誠相待的人,是天下父母精心哺育的生命,只有築實理和愛的大地,讓學生如白雲如飛鳥輕靈愉悦地飛天,我才成就了一個大寫的師字。

所以,我不權威,但很知足。我惟願從從容容,簡簡單單,踏踏實實,做着該做的,平靜而幸福。雪蓮正在盛開,天籟之聲響起。

暑期讀書心得6

機緣巧合下,有幸讀了賁友林老師的《重新認識課堂》這本書,讀完這本書讓我對課堂我有了新的認識、新的領悟、新的反思。

理想課堂是什麼樣子的?書中賁老師是這麼説的:“課堂中,學生積極主動,善於傾聽,勤于思考,敢於質疑,爭先恐後地舉手,自信大方地表達,或補充,或修正,或肯定,或質疑,充滿有主見又不失童趣與深刻性的爭辯,一個個‘小精靈’都是知識、思想、方法的生產者,是學習的主人。這樣的課堂生機勃勃、興趣盎然,教師和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和成長。”書中賁老師從“上課,教師要聽學生‘講’”,到學生“會講”,教師“不講”;從教師的提問之後,該請誰來回答,到學生回答之後,如何產生在課堂上的“問”與“答”的模式;從選擇什麼樣的學生回答問題,到學生如何養成問題的意識……,課堂中的點滴細節賁老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着讓我感同身受的觀點和做法。

回想自己的課堂教學,或多或少存在這樣的問題。比如,在課堂上,往往老師們提出一個問題後,或由於上課時間有限或急於聽到正確答案,或迫不及待地公佈答案,而忽略了對學生問題的思考及學生問題的產生的關注。我們應該在提出問題後“等一等”給學生留足思考的時間,“停一停”讓學生在聽到同伴地回答後有產生自己想法或者新的見解、新的問題問題的時間。正如賁老師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後》一文中所説: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後,教師暫不表達自己的看法,而是讓其他學生主動“接着説”。如果同伴回答對了,其他同學可以給予積極的肯定,並對其中的精彩之處進行賞析;如果同伴發言中有錯誤,可以糾正,還可以進行分析錯誤原因;如果同伴發言有疏漏,其他同學可以補充;如果幾名同伴相繼發言,後面發言的同學可以對前面幾名同學的發言進行對比分析,也可以進行綜合梳理

課堂上,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地思考。但目前的課堂更多是不假思索地憑着慣性前行,或者是人云亦云的盲從。我們要有一顆“靜待花開”且安分的心,做好老師主導的作用,引導學生思考。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更要思考的是該如何糾錯,如何讓教學事故轉化為“教學故事”。教師有時要適當“後退”,要揣着明白裝糊塗。不要害怕孩子犯錯,吳老師經常説地一句話的是:錯着錯着就對了,聊着聊着就會了。我們要相信孩子,因為孩子犯錯,經過思考修正,也是學習的過程。我們應該每天上課前都帶着“美好即將發生”的心態走進課堂,期待展現學生的美好。其實,學生的美好,不僅僅是他們的正確答案和完美的想法。學生不正確的、不完美的、有瑕疵的想法,經過思考後提出的問題,同樣是美好的.。正是這樣,讓我們看到了學生真實的成長的過程。

在課堂中,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參與課堂,關注學生的説,通過關注學生的説,關注學生是怎麼樣學的,還要關注怎麼樣學生才能學習得更好。莫迪裏阿尼説:“人的劣根性,就是雙眼都用來盯着別人和外面的世界,難以自檢。所以,我們應該用一隻眼睛觀察周圍的世界,用一隻眼睛審視自己。每個人的心底都應閃爍着一隻眼睛,一隻不斷審視自己的眼睛。”重新認識課堂,不能停滯於發現課堂中的問題,也不是懊悔自己課堂的不足,而是以積極的態度,在批判中建設,敞開胸懷面向未來。

暑期讀書心得7

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説過:"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矩,教職員躬親共守。”身教勝於言傳,教育者身上表現出的某些行為細節,常會對學生產生長久而深遠的影響。

少年兒童模仿力很強,班主任的行為細節對學生日常行為最具有薰陶作用。因此對於班主任來説,在學生面前的一言一行都應嚴謹規範,堪為師表。一個人的許多習慣,都是在學校教育中養成的。“養成教育”最難,因為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個包羅萬象的過程,擔確實是學校教育不可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張白紙能寫出最美的詩歌,能畫出最美的圖畫,也能滿紙塗鴉。學生們就是那一張白紙,教育者既能讓紙上開滿鮮花,也能讓這張紙面目可憎,這全在於教師的引導。

在書中,右手殘疾的班主任老師克服許多困難,艱難的磨礪過程讓好事的學生們心中滿是疑惑,於是有了學校清晨班級裏發生的'驚心一幕。就是這樣一個即將退休的老教師在用生命譜寫的一首感人至深的歌。他無需過多的説教,這一幕就夠了,足以改變班級學生們的學習理念。

孔子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説的大概就是教育者的以身作則吧。

暑期讀書心得8

炎炎夏日,驕陽似火,出門頭頂烈日,總會汗流浹背,揮汗如雨,如此狀況,遠途出遊實屬不易,有人遠途歸來,不無感慨地説:真是花錢買罪受!

那麼,傻愣愣地呆在家中,又覺得時間漫長,有所事事,無所依託,頓感空虛。想帶着學生補補課,與政策法規不符;想靠打麻將消磨時光,又覺低級趣味。我覺得平日忙忙碌碌的教師,要尋求自身心境的放鬆,假期生活的放鬆,精神的充實,有兩件事可做:一是利用合適的時間強身健體,二是讀書充電,給自己帶來更多的精神食糧。

首先,我認為身體是永遠屬於自己的,是自己幹好工作的根本,是自己生活快樂幸福的.源泉。一身病痛的人,怎能提起精神,怎能用激情感染身邊的學生?一身疾病纏身的人,怎能感受到生活帶給自己的快樂,除了長吁短歎,怨天尤人,悲觀厭世,還會想到什麼?所以,不論你平日體質如何,都應該抓住暑期長假的時間選擇堅持慢跑、三步、打球、做健身操、瑜伽、太極拳、廣場舞等強身健體的活動,讓自己的胸襟開闊,神清氣爽,生活充滿陽光,充滿正能量。

讀書為了學做人,也為了做好工作。説到這一點,我要感謝孔子、葉聖陶、呂叔湘、馬卡連柯、蘇霍姆林斯基等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是他們的著作引領我走進了教育的神聖殿堂,告訴我怎樣教書育人,怎樣教語文。《論語》使我擁有了教育的智慧;《給教師的建議》使我擁有了投身教育實踐的指南;《教育詩》使我擁有了一份從事教育的樂觀心情。

同時也感謝各種教育報刊,它們是我一天也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教育家和許許多多優秀教師的思想和業績一次次地感動着我,於是我也努力像他們那樣,用我的行動感動着我的學生,把我的課上得讓學生更喜歡。我的一本《於永正語文教學實錄薈萃》記錄下了我為了把課上好所付出的思考與努力。

我讀書並不多,讀書速度也比較慢,但我肯思考。在認識上每有所得,便喜不自勝,並努力付諸實踐,讓理念轉化為行為,轉化為“生產力”。

我們這個時代“叫嚷和埋怨之”的確太多,缺少的是行動。有人不讀書不看報還則罷了,一旦看了一篇關於某某校長、某某老師的教改報道,讀了一本新的理論書,看了一篇具有新理念的文章,便馬上與自己的學校、自己的校長和別的老師掛上了鈎:“看人家學生、人家校長多好!我們的呢?

暑期讀書心得9

應該是前幾個禮拜的事情了,因為工作人員的身份,參加了今年學校的暑期幹部讀書會。

讀書會定在餘姚四明湖旅遊度假村,開會前半天,我便隨着校管處姜老師、辦公室另一女同事來到會場打前戰。掛好橫幅、擺好桌籤、定好房間,各項工作都有利、有序、有效地展開。

中午前,陳院長因為下午有自己的報告,便獨身一人先來到會場,中午,我們和他一起吃了飯。午餐中,發現這位平時看來嚴肅萬分的領導卻也顯得不拘此束,儘管不知他是否為了贏得些許氣氛的緣故,但是每個人的心情卻都不錯,似乎為下午精彩的報告埋下一支伏筆。

下午,所有與會同志來到了四明湖。我和沈老師仍然住在一個房間,當時感覺越來越能適應他了,這是個好現象。下午,陳院長引經據典,深入闡述,作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報告,給學院下一段時期的各項工作指明瞭方向,當時在做會議記錄的我,覺得這次的聽講特別有感觸,特別在大方向、大思路上,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第二天上午,我們去了附近的旅遊點暢遊了一下。先去**司令遺址,不過沒什麼特別的。然後去了較為有名的丹山赤水旅遊景區。所謂丹山,那是秋日獨有的風景,深秋紅楓之時,才有真正丹山的氣魄,然而現在正值炎夏,丹山是無緣一見了,但是赤水卻格外引人一觀了。

沿途山路十八彎,讓許多老師不暈頭作惡,呵呵,真是養尊處優慣了。我和衚衕志一起走在前頭,算是領軍的前鋒了。下了車,來到一個貌似獨特的`孤村,彷彿陶淵明所謂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描述意境。我拍下當時俯拍的角度:

走進村子,飄過歷史祠堂,發現這裏的古阡陌、古巷子、古燈籠、古石碑特別讓人覺得歷史的猶存、文化的淳厚。

走過衚衕,來到了沈括曾經下過夢溪筆談的草屋

看,還有餘秋雨的到此一遊的題詞:

樹林,鬱鬱葱葱,夏日的光線穿透在深綠的樹葉間,彷彿生命的養息,人間的一副美圖!

終於看到了赤水,趕緊取水採點涼吧~~

和領導的一張合影,呵呵。

早上玩爽後,下午便進入分組討論階段。

我安排在黨羣工團組做記錄。此次分組討論,是我覺得最有收穫的一次會議。各幹部討論的十分精彩,對我的工作也有不少的指向意義。

之後,大會又邀請了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院長陳教授作報告,最後一天下午,大會發言。我上司沈老師發言獨樹一幟,思路清晰,贏得廣大幹部和領導的一致認可。(ps,發言前一天晚上我們一起籌備至晚上1點左右,怎麼説,我也出了一點力哦,嘿嘿)

這次大會給了我很多啟發與思考,我覺得對我自己的工作具有很多可參考的價值與意義,我深知沈老師帶我來此不僅僅只是為了工作幫忙的意思,更多的是為了非讓我能夠儘快融入工作角色,掌握工作經驗,用心良苦,在此,我要感謝他!

暑期讀書心得10

在假期之中,我一共讀了三本書,一本於回家之前在學校裏看的,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一本在火車上看的,餘華的短篇小説集《鮮血梅花》,還有一本尚未讀完的《送你一匹馬》都在北區圖書館借的,假期畢記得按時歸還。當時看完三毛的《送你一匹馬》,心有頗多感慨,於是用筆記下了一些:

我向來是一個注重儀式感的人,按道理這篇日記應該工工整整地寫在一本全新的筆記本上,也可能被我絞盡腦汁故作文藝地發佈在朋友圈裏,但是這次並沒有,也許是看了三毛的書,體味了一絲她為人處世的方式。

前幾日看了三毛先生的《撒哈拉的故事》,起先尚有幾分猶豫,我從未了解過任何有關三毛的故事。雖身邊不乏有朋友是先生的讀者,對三毛先生的評價也很高,但我本人對接出新的文字還存有警惕,打開一本書,就是進入了作者的人生。領悟她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實在是不能怪我過於小心翼翼,但苦於書荒之際,我仍是打開了這本書。

行筆至此,也許覺得我要介紹這本書了,但很抱歉,我只是個闖入三毛美麗森林的一隻迷途的鹿,實在是沒有資格介紹她的人生。《撒哈拉的故事》讓我情不自禁地喜悦,俏皮、可愛、理性的三毛,我現在才認識這個人,愧疚,後悔。所以,我覺得不盡興,便找了她的其他著作,瞭解這位俏皮可愛的女作家。

然而,《送你一匹馬》讓我的.心卻有陣陣的破碎感,三毛已經失去她摯愛和摯愛她的荷西整整三年,這是我所不想看到的人生,也是極不想施加在三毛身上的命運。諸多諸多的感慨,但原諒我終是個外人,三毛先生也請莫怪我插話你的人生,終悔未早幾年便認識你,想説的話在心裏,這樣也許你才能聽得見吧。

《送你一匹馬》還沒有看完,書中字裏行間透露着平淡的生活,卻讓我看到了三毛失去至親之後痛苦的內心,不願意見朋友,我真不願意這麼多痛苦施加在三毛身上。

餘華的《鮮血玫瑰》講述了幾個發生在古代,離奇的故事,之前沒有見過餘華先生寫過這種風格的小説,那次一看,竟驚為天人,沒想到,餘華還有這麼一手,是本好書,值得推薦。

暑期讀書心得11

壬寅年夏,嬌陽映天,汗暑夾背。武陵之地,所屬師者,裹襄(xiāng)離户,相約而聚,共教之育人而學。吾乃從師十餘有載,參學無數,可此等矣甚是罕也!

武陵教體局田勇者,始開學講,題為《涵養崇高師德,練就過硬本領》。開篇明義,啟發而智。吾記之有三:一乃識,師之學而緊迫矣。二為敢,自革自新,師之專也。三為旗,立定而堅,提質力求也。高屋建瓴,深謀而遠慮。雖從師餘載,自憾而歎焉,可思之慎之,鳴呼!恍悟也,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故弟子不如師,如是也!燕雀乃安燕雀之事,鴻鵠自為鴻鵠之志者乎。

吾聽之為:學之應已不積跬步,不積小流,而至千里,而成江海。為師者,學之而受業,不學則愚,學之則智,今之學子,與時俱變矣,為師者,不目見而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害人久焉,上至其輩,下至三世有可斷也。吾感而思:師之業,精於勤,專於學,荒於嬉,行成思,毀於隨;其業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也,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故師之業在於專,在於勤,在於思,在於省;師之德應為仁、義、愛、禮、率。大學有記之:“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止於至善。”其不善者,為師之不善;其不明者,為其學之不明。何為師不善哉,學不道也;歸為不學不思矣!古有云:是故學而知不足,教而知困,因知不足而反,知困而自強。師之不善乃德不優者,故無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師為天地之者,為人民請命,天地立心,不可無德,無才也。雖天下世俗熙熙然,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師者不可為也!

吾坐室而觀,自數十里之外望之,碧峯巉然孤起,上千雲霄,已非它山可比,冬夏晴雨,星月皎潔,明河在天,信造化之尤物也。自是獨坐冥思,提筆憤書,有感而成,隧以文記之。

暑期讀書心得12

暑期教學以期許和激情開始,在忙碌與充實中度過,又將以期許告一段落。時間不長,但感悟頗多,現總結如下。

一、 心態良好,狀態平穩

心態決定狀態。暑期加入英華閲讀與寫作教學隊伍,是我內心的愛好與選擇。所以整個暑期教學心態良好,狀態平穩,收穫很多。一是跟孩子們在一起,儘自己的努力繼續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我收穫的是一種快樂;二是教學相長,在學習中充電和教學,在教學中反思、總結和改進。在學生得到提高和進步的同時,我也在無形中得到了提升和重生,這是一種充實。

二、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教是為了不教。怎樣才能達到這種預期的效果呢?我認為第一步是瞭解學生

的興趣、性格、習慣等特點。我把第一堂課作為一個關節和重點,以遊戲切入,以師生交流互動貫穿整個課堂,在瞭解學生的'基礎上抓住學生的興趣。其次是重視教學後與家長的溝通,理解家長急於求成的心理,重點與其達成相互信任、正確看待孩子的優缺以及怎樣促進孩子成長進步的共識。以避免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網絡斷開,從而也就避免了家校之間的誤解和傷害。

三、 未雨綢繆,蓄積待發

對於剛出道的青年教師,多的是激情,但缺乏的是對教材、對知識遊刃有餘駕馭能力和實戰經驗。師生需要一個開放而有活力的靈動課堂,但若不能把握好一個度,它會化成一個空洞而雜亂無章的亂攤子。所以我會不遺餘力地在備課上下功夫,反覆地備好學生、備好教材,力求每次都能有一點點進步、一點點創新。只有備好每一堂課,才能得心應手地上好每一堂課,才能達到教師樂在教中、學生樂在學中的雙贏效果。

四、細節決定成敗,把握好工作細節

教學工作不是一個人的獨行,而是眾人划槳式的航徵。

暑期讀書心得13

這本書是教研員方老師推薦閲讀的,繼《鄭青嶽科學教育演講錄》、《教育與腦神經科學》後的第三本書,收穫甚多,非常感謝方老師對我們年輕老師的瞭解,知道什麼書對我們科學老師的幫助最大,這本書非常貼近我們的教學,引發我們從科學的角度對科學教育本質的思考。

首先,這本書的封面後一段話就很吸引我去閲讀——他認為在一個日新月異、不得不時刻創新的社會中,我們必須發展一種“質疑文化”。“質疑文化”不就是我們當今社會非常欠缺的一種文化,不確定已經成為世界本身的性質,“質疑精神”也是我們科學素養中的重要部分。

其次,通讀全文發現,本書中有大量的思想與《鄭青嶽科學教育演講錄》中第一講“為促成概念的轉化而教”有很多相似之處,本書中也大量提到了“學生已知的東西”、“先有概念”、“成功的`概念”等等。書中也提到學習者的認知經驗形成後並不是簡單的存儲起來,而是時刻處在可被調用和被調用的狀態,大腦不斷粉碎它的存貨,進行實時重組。

再者,我最想談談這本書給我的最大啟發,既然我們已知大量的概念轉變策略,為什麼教師在學習後實踐中還是遇到重重困難,你發現學生有時候根本不吃你這一套,學生也感覺我已經按照老師説的去做了,為什麼學起來還是這麼難。這就是這本書的可貴之處,我們都忽略了學習的機制,學習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像願望、情緒在學習中都佔了重要的地位。包括我們之前很推崇的建構主義思想,在這方面也是欠缺的。

1.我們要意識到,學習有一個解構的過程

我們之前都強調學生要打好基礎,知識的結構就像房屋的建造,需要打好地基,實際上我們也發現學生造着造着就不想造了,明明手上有材料,圖紙也有了,這是為什麼呢,我想是因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當時的情景不夠成熟,也有可能是學習者的經驗不夠豐富,如果興趣又不強的話,這個學習過程只好中斷,態度好的學生,也只能停留在學習的表層。在此我想到了方老師在多次會議上提到的“反問”、“追問”和“候答”教學環節,這幾個環節也真正幫助我們鑑別學生學習的程度,是膚淺的還是觸及了科學的本質,尤其是“候答”,更體現了教學的科學性。所以,學習是解構和建構的雙重環節。

2.我們要意識到,思維也是需要消化的

我們已經發現課堂上老師滔滔不絕和學生大聲齊答並不是一個好的現象,這都是無視我們大腦和思維的表現,其實我們也不難發現很多學習效率好的孩子,看上去總是那麼沉穩,回答總是慢條斯理,但有時課堂上我們總閒他們反應的慢,一味的抱怨,這真是我們的無知。我們看到的東西,大腦會對他進行消化,但絕不是原樣存儲,更不會把感覺和記憶照原樣存儲,而是要對他們進行組織、闡述、賦予他們倫理價值、美學價值或情感價值。因此,書中也建議我們適時用圖像、模型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記憶,也只有經常調用知識,也就是我們通俗説的“知識的應用”或“遷移”,學習才更有價值。

以上只是個人一點淺薄的感悟,還望批評指正。深刻理解《學習的本質》,還需要我反覆的閲讀和實踐。

暑期讀書心得14

盛夏的夜晚,寧靜而又愜意,我擺脱了白天的煩忙和嘈雜,泡上一杯綠茶,拿上《一生用來做教師》,端坐在書桌前,靜靜地品讀,感受20位當代教育名家的故事,震撼於他們對教育事業的執着和付出。從他們的身上,我領略到了他們用生命思考教育、用視野開闊教育、用行動改變教育的理念,同時,也看到他們的努力給當下教育的影響和力量。

該書是由朱寅年、曾國華編著的,選取了20位當代教育名家的故事。這20位名家中,有備受我們關注的斯霞、霍懋徵、於漪、錢夢龍、李吉林、魏書生、吳非、李鎮西和孫維剛等一線老師,也有知長如楊福家、楊瑞清和俞敏洪,更有進行教育改革和實驗的教育名家,如劉道玉、呂型偉、李希貴、葉瀾和朱永新等。該書對每位名家都用五個部分進行介紹。一、名家的事蹟介紹。通過名家的典型事例,讓我們看到名家的執着、奉獻的精神,和具有特色的教育理念,可以啟迪我們的心靈;二、名家小故事。通過一個個獨特的小故事,再現名家的高風亮節,讓我們看到教育家的為人處世之道;三、名家文選。選取名家們自己的文章,讓我們看到他們工作中的點滴,告訴我們他們成功的祕訣。四、名家語錄。選取每位名家最經典的教育名言。五、名家簡介。讓我們更深入的'瞭解各位名家的人生履歷。

整本書,我在閲讀裏,始終被一種濃濃的愛包圍着。一種對學生的愛。比如霍懋徵老師經常説的一句話就是“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就是這種理念,霍老師從教60年從未丟下一個孩子;葉瀾老師對教師的“十二問”,讓我們深切感受到她對於學生的關愛。葉老師尊重學生、研究學生。她常説“不研究學生,教師就會變成留聲機。”;還有李鎮西老師提出的“我們的教育不能以傷害學生的心靈為代價。剝奪學生的尊嚴,這不是真正的教育。”;李希貴老師的“學校是應為學生而存在的,沒有了學生就不需要學校,更不需要教師和校長”……等等,無不體現教師對於學生的愛。這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被稱為“國小教育界的梅蘭芳”的斯霞老師,她提出教師要有“童心母愛”並一直踐行着。就196X年她被戴上“修正主義黑樣板”“反動學術”等政治帽子,被拉去揪鬥,甚至連上講台教學的權利也被剝奪了,她仍將自己的母愛撒向每一位孩子——為家庭貧困的近視兒童配眼鏡,送摔傷了的孩子去醫院治療……她為了孩子,辭去了一切職務,只願做一名國小教師,年近70歲還仍堅持上課。可以説斯霞老師的一生都在踐行愛的教育。教師的“愛”不同於溺愛,不同於寵愛,是一種用心地愛,他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能力,懂得道理,做一個明理的人,還要和學生打成一片,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這對於今天的我,這很教育意義的。當了十幾年的教師,剛畢業時,意氣奮發,立志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可漸漸地發現自己在改變,對成績好的同學是“如沐春光”,對成績差的就是“冷如冰窖”。即使同樣一件事情,責罰起來,成績好的和差的就不一樣。今天從這些名家身上,我懂了:“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如果我的課上得好,就不會有差生;如果我能把愛真正撒向每一位學生,孩子就不會差。“親其師,信其教”。同時,我也懂得了堅持,堅持用自己的一生去愛護每一個孩子。

還有一種就是對教師職業的愛。比如充滿傳奇色彩的孫維剛老師工作40年,帶出來許多北大、清華的學生;十二年與癌症抗爭,九死一生,但他始終堅持在教育教學第一線工作,這是何等的偉大。這背後一定是強烈的愛崗敬業精神在支撐着他。從教60年的霍懋徵老師説“我愛我的學生,學生們也愛我。每個孩子,我都認真去教,沒有對不起任何一個。如果説有什麼遺憾,就是我教了一輩子國小生,還沒教夠。”這深深體現了霍老師對職業的熱愛和無限的眷念。我要向這些名家學習,甘受清貧,不計得失,努力工作,認真備好每節課,上好每節課,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增添綿薄之力。

人生的不幸是“幹着一個事業,卻不愛這個事業。”我要做位幸福的教師,做一位具有“童心母愛”的國小教師,做一位公正的教師。在教育這片沃土上,守住平常心,守住心靈的一方淨土,淡泊寧靜,且行且快樂!

暑期讀書心得15

教師應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主動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願意與學生成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己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樹立較高的威信。

教師要重視教育法規的學習,具有依法執教意識,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辨識力,要尊重學生,不得變相體罰。

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如教師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備”、“嚴格負責”,又要“幽默風趣”、“熱情活潑”;對教師素質,要注意培養學生喜歡的“幽默”、“熱情”、“機智”等特質;對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舉止優雅”、“談吐高雅”等較高素質修養層次的追求。

教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熱愛學生的老師最受歡迎學生渴望的不僅僅是從老師那裏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 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係的潤滑劑

影響師生關係的重要原因其實是師生之間缺乏正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實教師都是本着教書育人的態度來要求學生的,他們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子女來看待,基於恨鐵不成鋼的想法,教師希望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達到他們所期望的目標。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是為每一個學生着想,教師本身並不能得到任何的回報。學生應該正確地理解教師的.行為,不要產生厭學和反感教師的情緒。絕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師的,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對教師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師是一種極不文明的行為,比如學生見了教師不説話,上課時間吃東西,不服從教師的管教等,這些行為應當堅決的制止。

如果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麼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的,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的,就會成為一種傷害,甚至還會導致逆反心理產生。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批評時挖苦、損傷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為“忠言悦耳”。

參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動,給我最大的感觸是無論是哪個年級的學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師。作為學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作為教師,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願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願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教師要經常自省:

我認為教師這項工作,體現師德的意識是很強的。為人師,不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如果馬馬虎虎教學,也可以應付過去,這只是敷衍塞責履行教學工作。如果我們養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後,自檢一下自己是否盡職盡責。反省自己可以激勵自己,這是積極進取的表現。一個人,貴在自知之明,這需要有自省作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長在哪裏,缺在何處,一個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驕傲自滿,時間一長,就會脱離羣眾,就會退步,就會降低自己威信。當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

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我認為要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係實際上是一對矛盾,處理得好,會教學相長,形成一種師徒般的師生關係,但處理不好,會產生對立情緒,造成教師不願教,學生不願學的局面。老師應去研究學生的心理,研究人的個性,因為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然後根據不同個性的學生去因材施教,去處理一些問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還是教與學工作中,只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我們的辦法才會更多,處理問題會更慎重,師生間只要形成了一種和諧關係,教學工作、思想工作就會比較順利。

教師必須樹立平等對待觀:

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只是我們老師沒有把他發掘出來。每一位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對待,教師應服務於全體,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讓所有學生同乘一輛前行的車;教師應服務於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以及身體素質都要悉心關照,服務周到,促使其全面發展。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學生的智力,潛能開發。

作為教師深感責任重大,對學生嚴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認為師生間就是一種教育與被教育的簡單關係,因為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係會阻礙師生間的平等交流,觀點具有“權威性”,久之則會壓抑學生的潛能,不利創新人才的培養。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既然做“父親”,就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

標籤:暑期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