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感遇·其一》的詳細賞析

校園2.04W

《感遇·其一》由創作,被選入《》。這首詩是張九齡遭讒貶謫後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詩借物起興,自比蘭桂,抒發詩人孤芳自賞,氣節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詩一開始用整齊的偶句,以春蘭秋桂對舉,點出無限生機和清雅高潔之特徵。三、四句,寫蘭桂充滿活力卻榮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質。上半首寫蘭桂,不寫人。五、六句以“誰知”急轉引出與蘭桂同調的山中隱者來。末兩句點出無心與物相競的情懷。全詩一面表達了恬淡從容超脱的襟懷,另一面憂讒懼禍的心情也隱然可見。詩以草木照應,旨詣深刻,於詠物背後,寄寓着生活哲理。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參考閲讀:《》。

《感遇·其一》的詳細賞析

【原文】

感遇·其一

作者: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註解】:

①葳蕤(wēi ruí):草木枝葉茂盛的樣子。皎潔:這裏是形容桂花蕊晶瑩、明亮。 ②欣欣:草木繁茂而有生機的樣子。生意:生氣勃勃。自:各自。爾:如此。 ③林棲者:棲身於山林間的人,指隱士。聞風:指仰慕蘭桂芳潔的風尚。坐:因而。 ④本心:草木的根與心(莖幹),指天性。

 【翻譯】:

蘭花到了春天枝葉茂盛,桂花遇秋天則皎潔清新。蘭桂欣欣向榮生機勃發,所以春秋也成了佳節良辰。可是誰能領悟山中隱士,見到此情此景而產生的仰慕之情?花木流香原為天性,它們並不求美人採擷揚名。

【韻譯】:

澤蘭逢春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潔清新。蘭桂欣欣生機勃發,春秋自成佳節良辰。誰能領悟山中隱士,聞香深生仰慕之情?花卉流香原為天性,何求美人採擷揚名。

【評析】:

九齡遭讒貶謫後所作的《感遇》詩十二首,樸素遒勁,寄慨遙深。此為第一首,詩以比興手法,抒發了詩人孤芳自賞,不求人知的情感。

詩一開始,用整齊的偶句,突出了兩種高雅的植物──春蘭與秋桂。《九歌。禮魂》中,有“春蘭與秋菊,長無絕兮終古”句。張九齡是廣東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換成了秋桂,師古而不泥古。蘭桂對舉,蘭舉其葉,桂舉其花,這是由於對偶句的關係,互文以見義,其實是各各兼包花葉,概指全株。蘭用葳蕤來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紛披的意思,“葳蕤”兩字點出蘭草迎春勃發,具有無限的生機。桂用皎潔來形容,桂葉深綠,桂花嫩黃,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潔淨的感覺。“皎潔”兩字,精煉簡要地點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徵。

蘭桂兩句分寫之後,用“欣欣此生意”一句一統,不論葳蕤也好,皎潔也好,都表現出欣欣向榮的生命活力。第四句“自爾為佳節”又由統而分。“佳節”迴應起筆兩句中的春、秋,説明蘭桂都各自在適當的季節而顯示它們或葳蕤或皎潔的生命特點。(“自”當“各自”解,“爾”當“如此”解,即代表“葳蕤”和“皎潔”。)這裏一個“自”字,不但指蘭桂各自適應佳節的特性,而且還表明了蘭桂各自榮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質,替下文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作了伏筆。

起首四句,單寫蘭桂而不寫人,但第五句卻用“誰知”突然一轉,引出了居住於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蘭桂風致為同調的隱逸之士。“誰知”兩字對蘭桂來説,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覺。美人由於聞到了蘭桂的芬香,因而發生了愛慕之情。“坐”,猶深也,殊也。表示愛慕之深。詩從無人到有人,是一個突轉,詩情也因之而起波瀾。“聞風”二字本於《孟子。盡心篇》,其中説:“聖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者,薄夫敦,鄙夫寬。奮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也。”張九齡就把這章中的“聞風”毫不費力地拉來用了,用得這樣恰如其分,用得這樣自然,用得這樣使讀者毫不覺得他在用典故,這也是值得一提的。

最後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何求”又作一轉折。林棲者既然聞風相悦,那末,蘭桂若有知覺,應該很樂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賞了。然而詩卻不順此理而下,忽開新意。蘭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潔,這是它們的本性,而並非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賞。很清楚,詩人以此來比喻賢人君子的潔身自好,進德修業,也只是盡他作為一個人的本份,而並非藉此來博得外界的稱譽提拔,以求富貴利達。全詩的主旨,到此方才點明;而文章脈絡也一貫到底。上文的“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與這裏的“草木有本心”互為照應;上文的“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悦”,又與“美人折”同意相見。這最後十個字,總結上文,滴水不漏。

古體詩而只寫八句,算是短小的了,而張九齡在寥寥短章中,獅子搏兔,也用全力。詩前二句是起,三四句是承,五六句是轉,七八句是合,結構嚴謹。而且做到了意盡詞盡,無一字落空。表現形式上,運用了比興手法,詞意和平温雅,不激不昂,使讀者毫不覺得在詠物的背後,講着高雅的生活哲理。

【評析】:

1.詩的開始用整齊的對偶句,突出哪兩種高雅植物的.特點?

答:蘭草迎春,生機勃勃,突出了蘭,桂。

2.詩的前四句寫蘭與桂,不見一個人影,但第五句用“誰知”一轉,引出居於山林中的“林棲者”,“林棲者”指的是什麼人?

答:指的是那些引蘭桂風致為同調的隱逸之士,他們愛慕美好事物,追求美好品格和理想。

3.詩篇在表現形式上以的藝術手法抒發了情感,並且卒章顯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寓意是什麼?

答:比興。蘭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潔,這是它們的本性,並非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和欣賞。詩人以此比喻賢人君子的潔身自好,進德修業,也只是盡他作為一個人的本分,而並非藉此來博得外界的稱譽提拔,以求富貴利達。

【作者介紹】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張九齡的詩歌成就頗高,獨具“雅正沖淡”的神韻,寫出了不少留存後世的名詩,並對嶺南詩派的開創起了啟迪作用。九齡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詩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懷遠》等更為千古傳頌之詩。有《曲江集》二十卷傳世。張九齡的詩早年詞采清麗,情致深婉,為詩壇前輩張説所激賞。被貶後風格轉趨樸素遒勁。

【英漢對照】

感遇(其一)

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 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 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 聞風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ORCHID AND ORANGE I

Zhang Jiuling

Tender orchid-leaves in spring

And cinnamon- blossoms bright in autumn

Are as self- contained as life is,

Which conforms them to the seasons.

Yet why will you think that a forest-hermit,

Allured by sweet winds and contented with beauty,

Would no more ask to-be transplanted

THan Would any other natural flower?

標籤:感遇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