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通用17篇)

校園3.1W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就算追也追不到,回顧這段時間的教學,收穫的不僅歲月,還有成長,來總結過去,展望充滿期望的未來,寫一份教學總結吧。但是教學總結要寫什麼內容才能讓人眼前一亮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通用1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通用17篇)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 篇1

一、精心創設情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材料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繫時,學生對學習最感興趣,會覺得內容親切,易於接受和理解。創設情境,將靜態的生活資源加工成動態的數學學習資源,讓學生感受到熟悉的活動情境藴含着許多奇妙的數學知識。數學是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來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把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入數學課堂,使數學內容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本節課,精心創設情境,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教科書上數學的聯繫,使生活和數學融為一體,既讓學生對數學倍感親切,又利於學生理解數學,熱愛數學,設定恰當的生活情境和利用真實的生活原型展開數學活動,充分體現了數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繫,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學習富於真情實感的,能動的,由活力的知識,使學生的情感世界獲得實質性的發展,提升。

二、努力營造學習氛圍。

為學生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源於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在教學中,我關注、激發、保護、幫助、鼓勵學生,使學生敢想、敢説、敢做、敢真實地表現自己,讓學生的潛能和主體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創設良好的氛圍,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都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學生善於傾聽,善於欣賞他人的良好品質。

三、鼓勵學生大膽猜想。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調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再教學伊始,就讓學生大膽猜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能怎樣計算?由於受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影響,有學生説是底乘高;也有學生受知識的負遷移,説是鄰邊相乘。兩種猜想思路,兩種猜想結果,使學生產生懸念,激發了他們躍躍欲試的情緒。鼓勵孩子們大膽猜測,有利於孩子們在今後的學習中願意把自己的“原始”思維狀態表現出來,這是一筆有價值的學習資源。

四、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

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手是意識的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創造着。”操作實踐可以讓每個孩子既動腦、動眼又動手,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積累感性認識,深化理性認識。既能夠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又能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求實的科學態度。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思考,討論,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以怎樣計算?當學生認為能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時,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設想動手操作使學生的知識,經驗智慧充分發揮作用,通過剪拼,然後讓學生交流各自的剪拼方法,結果學生想出了三種剪拼的方法,然後引導學生比較轉化前後的圖形探究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每個學生通過操作活動,經歷知識的“再創造”的過程,獲得數學知識,學得主動,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獲得學習數學的方法,獲得探索數學知識的體驗,獲得多種能力的提高.

五、充分發揮交流的作用。

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交流是不可或缺的,交流可以幫助學生在非正式的直覺的觀念與抽象的數學語言、符號之間建立起聯繫,交流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教學中,我選擇適當的時機組織交流,提供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去表達、傾聽,在與他人交流中展示自己的原始策略,瞭解同伴的學習策略,發展自己的學習策略;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開闊眼界,豐富自己的知識,完善自己的想法或認識。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 篇2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反思這節課,我總結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具體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注重數學專業思想方法的滲透。

我們在教學中一貫強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數學教學中,就是要注重數學專業思想方法的滲透。要讓學生了解或理解一些數學的基本思想,學會掌握一些研究數學的基本方法,從而獲得獨立思考的自學能力。在這節課中,先讓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聯繫,想一想長方形的面積是怎樣求的?引出可以用數方格的方法來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把這兩個圖形按每個格1平方米的方法來數,數的過程中提示學生:“可以把不滿一個格的按半個來數。”學生數好以後,説一説數的結果。再讓學生説説你是怎樣數的?你發現了什麼?有利於有能力的學生向轉化的方法靠攏。

二.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數學教學的核心是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地通過學生數學知識學習,全面揭示數學思維過程,啟迪和發展學生思維,將知識發生、發展過程與學生學習知識的心理活動統一起來。課堂教學中充分有效地進行思維訓練,是數學教學的核心。在這節課中,設計了數一數、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等學習活動,逐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長方形的面積與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有什麼關係?使學生得出結論: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х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х高。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也為今後求證三角形、梯形等面積公式和其他類似的問題提供了思維模式。這個推導過程也促進了學生猜測、驗證、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分層運用新知,逐步理解內化

對於新知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鞏固運用,才能得到理解內化效果。我本着“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了基礎練習(算出下面每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提升練習(量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的長度,並分別算出它們的面積。);

發散練習(下圖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嗎?為什麼?在這條平行線之間,還可以畫出幾種形狀不一樣而面積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整個習題設計部分,題量雖不大,但卻涵蓋了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點,題目呈現方式的多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面對挑戰充滿信心,激發了學生興趣、引發了思考、發展了思維。同時練習題排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層層深入,也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

四.需要改進的地方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有:在進行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時,書上雖只給出了兩種方法,但是實際上有很多不同的剪法,而我也只強調了兩種,對於一個學生出現的比較特殊的剪法粗略帶過。而且這個環節過後,忘記強調一下,要沿着平行四邊形的高剪下,才能平移拼成一個長方形。讓學生説的部分還是顯得很倉促,自己急於把正確答案給出,這是迫切需要改正的。

教學是一門有着缺憾的藝術。做為教師,往往在執教後,都會留下或多或少的遺憾,只要我們用心思考,不斷改進,我們的課堂就會更加精彩。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 篇3

本節課內容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又是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面積、梯形面積等知識的基礎。

成功之處:

1、創設問題情境,引發矛盾衝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通過創設“這兩個花壇哪一個大呢?”的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比較這兩個花壇的大小,就是比較它們的面積大小,而長方形的面積學生已學過,非常簡單就可以得出,但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學生沒有學過,如何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通過這樣的疑問,引領學生探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滲透“轉化”思想。轉化思想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非常重要的思維方式,利用轉化思想學生可以把新知識轉化為已學過的舊知識,利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在本課教學中,學生首先通過數方格的方法初步發現了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這兩個圖形的面積是相等的,也發現長方形的面積是底乘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底乘高,但是如何驗證這個計算公式呢?學生通過手中的平行四邊形會聯想到把它轉化為長方形,這時教師放手讓學生通過剪一剪、拼一拼,自己動手研究推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逐步體會轉化思想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不足之處:

學生雖然能夠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但是仍有個別學生在表述上還存在一些困難。

再教設計:

加強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做到規範、嚴謹。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 篇4

按昨天學習的體會我在自己班裏實踐了一下,課堂上收穫了驚喜與平淡,現記錄如下。

1、準備學習材料,有點小困難。

課前準備,我都會考慮材料儘可能簡單,但效益要達到最大化。本節課就給學生準備一個平行四邊行,供學生探究用。

在word上畫平行四邊形時,遇到了困難。底與高都要取釐米數的平行四邊形我不知道怎麼設置,急中生智,用了一條參考線段就完成了。但鄰邊就沒辦法了,結果做出來的鄰邊長2。3釐米。不過這樣的學習材料並不影響學生的研究。

2、嘗試也出現三種思路。

課始,我開門見山就讓孩子們量出平行四邊形的相關數據,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邊指周長與面積的環節都省了,這個環節有必要嗎?)大部分學生能按自己的理解進行測量並計算,十來名學生三分鐘的探究不知道如何下手。這是我始料未及的,課前的準備還是不太充分。下次是不是給那些沒辦法研究的小朋友準備個研究提示?提示該怎麼提示才有效?提示會不會影響那些本來有自己研究思路的學生的.思路?或者會不會呈現的材料不夠豐富?……有太多的疑問了。

我的課堂上也出現了三種解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思路。

方法一:求周長。

方法二:底乘鄰邊;

方法三,底乘高。

講評時,我先展示求周長的思路,學生一看就知道這是不對的。再出示底乘鄰邊的方法,安琦説:“因為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長方形面積是長乘寬,所以平行四邊形也是長乘寬”。居然與案例呈現的孩子回答的一模一樣,難道這是孩子們應然出現的思路嗎?當我出示教具把平行四邊形拉成長方形時,絕大多數的孩子都贊同了這種方法。“把平行四邊形拉成長方形,面積沒變化嗎?”我急着拋出研究的關鍵點。連續問了三遍,等了一分鐘,終於有人舉手了。俠宋上台把原來的平行四邊形進行害蟲補成長方形,跟拉成的長方形一比較,孩子們這才發現,把平行四邊形拉成長方形,面積變大了。第三種方法的得出極其自然。真佩服名師,這個環節的設計,割補法應然而出,不過既是為了驗證“拉”的方法的不正確,又為正確方法埋了伏筆,高!

3、基本練習。

我採用了兩道題,一道只呈現對應底和高的平行四邊形,一道有多餘鄰邊的平行四邊形,結果還是有人掉進陷阱。是不是太早出現干擾因素了?如果第二課時再出現這個,會不會好一點兒?

4、變式練習。

畫面積是12平方釐米的平行四邊形,孩子們覺得有些簡單。怎樣把這個環節設計精彩,成為本堂課的第二個高潮點?有待下次繼續思考。

5、課尾。

我也採用了朱老師的那三道題,“一個底是8米,高是6分米的平行四邊形,面積是多少?”“把它分成兩個大小一樣的三角形,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多少?”“把它分成兩個大小一樣的梯形,一個梯形的面積是多少?”就讓學生答吧,處理有些簡單,繼續深入,會不會扯得太多?學生一開始力挺的底乘鄰邊的方法,是不是在這時給個回就比較好?

遺憾與驚喜並存,上課,真有意思!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 篇5

國小數學關於幾何知識的安排,是按由易到難的順序進行的。本冊教材承擔着讓學生學會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的任務。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並能靈活運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理解平行四邊形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主要讓學生初步運用轉化的方法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為長方形,並分析長方形面積與平行四邊形面積的關係,再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然後通過實例驗證,使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公式。同時也有利於學生知道推導方法,為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做準備。

本課關鍵是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等積轉化問題的理解,通過“剪、移、拼”找出平行四邊形底和高與長方形長和寬的關係,及面積始終不變的特點,歸納出平行四邊形等積轉化成長方形。

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活動是認知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動手操作過程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循序漸進的探索過程。所以,我主要採用了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通過課件演示和實踐操作,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實驗得出結論,體現了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我讓學生動手操作,想辦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操作之後進行彙報,交流自己的驗證過程。彙報的時候,剪拼的方法有好多種,在這時,我及時拋給學生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要沿高剪開?”引發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思考。然後我又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圖形並比較,進而討論:拼出的長方形與原來平行四邊形什麼變了,什麼沒變?拼成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麼聯繫?通過上面問題的思考,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公式的推導有了更深的認識,這時我順勢引導學生得出推導過程:將一個平行四邊形通過剪、拼後轉化為一個長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拼成的長方形的寬相當於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等於長方形的面積,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接着我讓學生同桌互相説一説整個操作過程,使學生真正理解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

對於新知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鞏固運用,才能得到理解與內化。我本着“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四個層次的練習題:

第一層:基本練習:書本P82第1題

有利於學生加深對圖形的認識,正確分清平行四邊形底和高的關係。

第二層:綜合練習:

1、你能想辦法求出下面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要求這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先幹什麼?

讓學生自己動手作高,並量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再計算面積,這個過程也體現了“重實踐”這一理念。

2、你會求出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

通過不同的高引起學生的混淆,在計算中讓學生明確在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時底要找出與它相對應的高,這樣才能準確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並且根據已求的面積和另一條高,求出與這條高相對應的底。

第三層:擴展練習:

1、下面這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嗎?為什麼?你還能在這裏畫出與這兩個面積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嗎?可以畫幾個?(圖在課件中)

學生綜合運用知識,進行邏輯推理,明白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只與底和高有關,等底同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

整個習題設計部分,雖然題量不大,但卻涵蓋了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點,題目呈現方式的多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面對挑戰充滿信心,激發了學生興趣、引發了思考、發展了思維。同時練習題排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層層深入,也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是一門永遠有遺憾的藝術,雖然我也很努力地想上好這節課,但在教學中存在着很多問題,以下是我今後需要改進的地方:

數學課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回顧數學更應該帶給孩子數學思想方法,本節課有兩個重要的思想,第一、平移的數學思想。在本節課中沒有體現出來。第二、本節課最重要的思想方法,“轉化”突出的還不夠,也就是説學生沒有真正體會到這種思想的重要性。

前面的環節太耽誤時間,今後要想辦法優化,不僅是本節課,所有課都應該這樣做,課堂上每一個環節的設置都要圍繞核心目標,對核心目標重要性不大的都要舍掉,以保證核心目標在課堂上的黃金時間解決。

通過教學發現,練習設置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不宜拔高,本課應以基本練習鞏固為主。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 篇6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教學反思“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是“多邊形的面積”這一單元第一小節的內容。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知識特點,並結合我班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瞭解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含義,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並能解決實際中的問題。

2、通過操作、觀察、討論、比較活動,讓學生初步利用圖形轉化來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在動手操作、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觀察、分析、概括、推導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通過活動,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學生先前已經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這些都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但是國小生的空間想象力還不夠豐富,對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就要讓學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識,調動他們多種感官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本節課中,我採取多種手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本節課教法上最大的特點是讓學生動手操作,把靜態知識轉化為動態,把抽象數學知識變為具體可操作的規律性知識,指導學生理論聯繫實際,開展討論,

使他們自主、快樂地解決問題。另外,我還力圖體現學生學法的轉變:從被動接受學習變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學習,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促使學生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會學生學習。

反思這節課,我總結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具體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創設有效的問題情景

在課的開始就以我校要建設兩塊綠地,一個是長方形,一個是平行四邊形,現在要將種植任務平均分給五年級的四個班,如果讓你來分配任務,你打算先解決什麼問題?這一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問題。讓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開展新知的探究。這樣的設計有助於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有助於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審視我們的生活,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理解數學並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剪一剪、拼一拼等學習活動,逐步引導學生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在學生體會轉化這一數學思想方法的同時,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思考:長方形的面積與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有什麼關係?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形象、直觀,使學生易於得出結論。

三、注重優化練習,拓展思維

練習設計的優化是優化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方面。本課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學練結合,習題的設計既有梯度又注重變式,同時利用教具和多媒體課件進行直觀演示,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在公式的推導環節的教學中應該再強調一下轉化後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之的關係,從而便於那些學習能力稍差的學生更好地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2、教師的語言應該再精煉一些,避免重複自己的問話或是重複學生的回答,從而可以節省一部分時間。

3、在練習中應再多給學生留一些思考的時間,儘量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正確解題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注意以上問題,不斷改進,使我的課堂教學更加精彩。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 篇7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是多邊形面積的起始課,是後續三角形面積、梯形面積的基礎。本課是在學生學習過長方形面積的基礎上學習的,由於學生有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基礎,只要學生能找到利用割補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方法,這節課的重點就突破了。本節課我利用讓學生比較兩張紙片的大小,引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讓學生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會出現“底×鄰邊”的錯誤做法,所以在教學設計時,我把這種情況進行了預設,但是在課堂上全班學生沒有一個學生這麼回答。由於擔心學生在以後的練習中會出現類似錯誤,同時為了讓學生明白不能用“底×鄰邊”的錯誤做法,在課堂上我主動提問學生為什麼要用“底×高”而不能用“底×鄰邊”的方法呢?通過利用平行四邊形框架進行演示,讓學生明白,在平行四邊形框架拉伸的過程中,底和鄰邊的長度沒有變,但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在逐漸縮小。説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底、鄰邊的長度沒有關係。

為了讓學生明白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底和高的對應關係,我設計了三個動手操作的環節。首先給學生出示一個底是5釐米、高是3釐米高的平行四邊形,讓學生思考,看到這個平行四邊形你想到了什麼圖形?學生很容易就想到了長是5釐米,寬是3釐米的長方形。第二次給學生出示一個底為7.5釐米,高為4釐米,另一條鄰邊的高是6釐米,再讓學生思考並動手操作這個平行四邊形可以轉化成什麼樣長方形,大部分學生直接説出是長是7.5釐米,寬是4釐米的長方形。有幾個同學説可以沿着6釐米的高剪下來,也可以拼成長方形,只能説出長是6釐米,但不知道寬是多少。讓學生明白不可能剪出長是7.5釐米,寬是6釐米的長方形。第三次給學生出示一個底是30釐米,高是15釐米,另一組邊是18釐米,高是25釐米的平行四邊形。學生分別想出了剪成長30釐米,寬是15釐米和長是25釐米,寬是18釐米的長方形。通過這三個環節,讓學生明白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必需是底和高是對應關係,不能隨便計算。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在課堂上自己説的太多,讓學生思考回答的少,學生回答時還總是怕學生説不好,幫助學生説,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放手,學會耐心等待,學生的能力得到鍛鍊了,學生的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的。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 篇8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這些圖形的特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以未知向已知轉化為基本方法開展學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能準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通過數、剪、拼等動手操作活動,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於是,我嘗試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發現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通過工作室專家們的鼓勵與指導,通過反思,我將堅定朝着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最好的教學是最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瞭解學生、研究學生、分析學生、激勵學生,是教師永遠的工作,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互動是一種師生之間雙向溝通的教學方法,就是把教學活動看作是師生之間進行的一種真誠,和諧的交往溝通。通過優化“師生互動”的方式,即可以調節師生關係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的互動,更能提升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強化人與社會的相互影響;還可以產生教學共振,讓教學效果達到潛移默化的提高。

二、注重語言的變化,學會放手。

在課堂中,教師的一個表情、一個動作、一個手勢可以改變很多,可以控制或調節課堂氣氛節奏,增強教學效果,還可以促進師生間、生生間的情感交流。在本節課中我沒有完全放開,語言、動作、課堂,今後也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增強數學素養。在課堂當中也要學會放手,我們工作室古主任一直強調“三讓”讓出講台、讓出話筒、讓出黑板,就是要讓學生多説,讓出課堂,多讓孩子發言,自主發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練習要有梯度性,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三、關注學生個體,注重融錯教學。

培養學生的數感,注重學生應用題的解決能力。落實三維目標,關注全體學生,用好課本,認認真真鑽研教師用書等教參。當堂鞏固,收集學生的信息。學生完成的怎麼樣?要有所瞭解,教師心裏要有數。特別是對於學生做錯了的題多去反思,思考,鼓勵學生積極地去探索,深化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發展學生的反思力,培育學生直面錯誤、糾正錯誤的勇氣與習慣,讓課堂因融錯而精彩!

四、體現先學後教,感受數學之美。

教育就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在今後課堂教學中,抓住主線。注重預習“先學後教”培養好學生的學習習慣,並持之以恆的抓下去。沉下心認真思考,讓孩子們在玩中學、樂中學,讓孩子們在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的同時感受數學的美,學生愛上了數學這門學科。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今後探索的路上,不忘初心,詮釋潛心育人內涵。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 篇9

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一種基本形式,其優越性而為人們所普遍接受和採用。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課堂都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都必需在課堂中完成。因而如何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一直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回顧一學期的教學,有得也有失。自認為勝利之處主要有:

一、體現同學是學習活動的主體。

教學過程中我注意擺正自身的位置,始終把同學放在主體的地位。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並揭示知識的實質。能讓同學先説、先做、先想的儘可能讓同學去説、去做、去想。我則儘量為同學的説、想、做,營造恰當的氛圍,創設必要的情境,讓同學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學到知識,增加才幹,提高素質。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時,我先讓同學通過數方格的方法計算圖中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通過觀察、比較、討論,得出猜測:三角形的面積是與它同底同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然後,分別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鋭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通過操作來驗證。愛因斯坦説過“學習是一種經歷,是一種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我只把自身“導演”的角色扮演好,讓同學去體驗“劇情”的發展,去體驗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從而體會到了解決問題的樂趣,培養他們更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體現教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數學教學中強化數學意識的培養,使同學清楚地認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學到了數學知識又應用於生活。把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揭示出來,並通過應用,既可以加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可以激發同學學習數學的積極動機,發生興趣。如學習了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後,讓同學算一算牆面粉刷的面積以和所需塗料;解決一些簡單的地面鋪設地磚、草皮的問題。在學習求小數的近似數前,我用生活中買菜時用四捨五入來去零頭的現象導入,練習時設計了一些求近似的光速、人口數問題,使同學感到學有所用。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 篇10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去獲取知識。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反思這節課,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我們在教學中一貫強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數學教學中,就是要注重數學專業思想方法的滲透。數學專業思想方法即解決數學具體問題時所採用的方式、途徑、手段,它是學習數學知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行為。在數學教學中,要讓學生了解或理解一些數學的基本思想,學會掌握一些研究數學的基本方法,從而獲得獨立思考的自學能力。在這節課中我先利用求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向學生滲透轉化的思想,從而引出用轉化的方法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在整個探究過程中,“轉化”的方法為學生提供瞭解決問題的途徑,學生通過把新知“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轉化為舊知“求長方形的面積”,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一方法在數學學習中,具有普遍應用的意義,同時它也是求其他圖形面積的重要方法。

二、注重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發現,這樣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是主動建構過程,也就是説,學生學習數學只有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和主動參與的去做才能產生效果。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本節課我放手讓學生從自己的思維實際出發,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這樣既能滿足學生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又使學生敢想、敢説、敢做、敢真實地表現自己,讓學生的潛能和主體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同時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能夠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觀點進行反思與批判,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互相激勵、共同發展。

三、注重了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數學教學的核心是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學中,教師要千方百計地通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全面揭示數學思維過程,啟迪和發展學生思維,將知識發生、發展過程與學生學習知識的心理活動統一起來。課堂教學中充分有效地進行思維訓練,是數學教學的核心,它不僅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符合知識的形成與發展以及人的認知過程,體現了數學教育的實質性價值。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剪一剪、拼一拼等學習活動,逐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長方形的面積與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有什麼關係?接着,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架起由具體到抽象的橋樑,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的過程,使學生得出結論: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乘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乘高。在此,我特別注意強調平行四邊形底與高應該是相對應的,通過觀察、交流、討論、練習等形式,讓學生在理解公式推導的過程中學會解決問題。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求證方法,也為今後求證三角形、梯形等面積公式和其他類似的問題提供了思維模式。這個求證過程也促進了學生猜測、驗證、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的發展。

四、注重練習的優化設計

練習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之一,是鞏固知識、運用知識、訓練技能技巧的必要手段,是檢查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因此,練習設計必須緊扣教學內容和目標,必須注意基礎性、針對性、應用性,練習的形式應具有趣味性、層次性、開放性,從而達到有效的練習。本課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練習設計,做到學練結合,體現出以下幾點:一是抓住重點,練習注意基礎性和針對性。第一題告訴學生底和高,直接求平行四邊形面積,檢驗學生是否達到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第二題出示含有多餘條件的圖形題,強調底和高必須對應,讓學習上更高一個層次。二是動手操作,練習應注意實踐性與應用性。第三題出示把一個長方形的木條框拉住它的兩個對角,使它變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發現周長和麪積有什麼變化?三是循序漸進,練習注意層次性。在這個練習的設計中,把練習設計的有層次,由易到難,不能一下子就出現很難的題目,否則把學生難倒了,從而也檢測不到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四是訓練思維,練習注意開放性。設計練習時,有意識地設計一些能開拓學生思路的開放題。第四題比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意在提升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特徵的認識和加深對面積計算公式的理解。

總之,本節課為學生創設民主、和諧、寬鬆、愉悦的學習氛圍,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不斷創設問題情境和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條件和活動空間,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成了一個不斷感受、體驗、探索、交流和應用數學的過程。當然在課堂上也出現了很多不足的地方,但只要我用心去思考,不斷反思,相信自己能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自我實踐中發展,在不斷的自我成長中創新。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 篇11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操作活動,經理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能運用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計算相關圖形的面積並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

教材是直接出示一塊平行四邊形的空地,要求計算面積,這樣安排的目的是讓學生面對一個新的問題,思考如何解決新問題。教材這樣的安排對學生來講,提供了很好培養學生獨自思考能力的素材,但對學生的要求較高,鑑於本班的學生情況,可能有一部分中下層生沒能參與其中,於是我靈活地進行了基於本班實際情況的教學設計,我是這樣設計的:

1、先出示兩個不規則圖形,要求學生説出面積。這兩個不規則圖形學生在前面的課裏已經學習過,可以通過數格子的方法去計算面積,也可以轉化為規則圖形去計算的,課堂上不少學生就是用轉化的方法去解決的,這就為新課埋下伏筆。

2、上一環節不規則圖形轉化後為正方形和長方形,這裏就複習下正方形和長方形面積公式。

3、比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面積誰大?通過圖形出示。學生討論得出結論:可以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這樣就可以用底X高得出面積。

4、補充其他轉化策略,明確平行四邊形面積=底X高。

5、練習鞏固。

先出示不規則圖形讓學生想到轉化為熟悉的規則圖形進行計算面積,就是課堂裏要求掌握的“轉化思想”,有了課始的鋪墊,後面的探索活動是順理成章的,其中的道理學生也是清楚的,包括中下層生也能掌握,改變了以往直接出示公式,讓學生套公式進行計算來得科學符合學習規律。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 篇12

教學片斷中,學生興趣盎然,始終以積極的態度、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到每一個環節的學習中。我認為教學成功的關鍵在於學生是通過自主探究得到了知識,獲得了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國小數學內容來源於生活實際,它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創設與學生的生活環境和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有利於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迴歸生活,讓課堂與生活緊密相聯,是新課程教學的基本特徵。因為我們知道,只有植根於生活世界併為生活世界服務的課堂,才是具有強盛生命力的課堂。所以新課程強調突破學科本位,砍掉學科內容的繁、難、偏、舊,把課堂變成學生探索世界的窗口,學生活中的數學,獲得合作的樂趣,生活融入甚至成為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本身就是生活,經歷、體驗、探究、感悟,構成了教學目標最為重要的行為動詞。

上述教學片斷中,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考察,看到了平行四邊形來源於生活實際,也體會到了計算它的面積的用處,這就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親切感,激發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望,使學生能以飽滿的熱情投身於新知識的探究之中。

(二)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上述這個教學片斷中,對傳統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方法作了大膽改進,教學中我有意設計了曹衝稱象這個同學們都熟悉的故事引入,其用意一方面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是孕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為學生解決關鍵性問題-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奠定了數學思想方法的基礎。這一設計意圖在教學中得到了較好的體現,課後調查發現全班有近一半的同學想到了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這一方法。接着教師鼓勵學生用自已的思維方式大膽地提出猜想,由於受長方形面積公式的干擾,有的同學認為:平行四邊形面積等於兩條相鄰邊的乘積。對於學生的猜想,教師均給予鼓勵。因為雖然第一個猜想的結果是錯誤的,但就猜想本身而言卻是合理。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 篇13

學生的自主探究是國小數學教學研究的一個熱點,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深入研究。例如,什麼是數學教學中真正的探究活動?如何提高探究過程的有效性?帶着這些問題,我設計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力求體現《數學課程標準》的一些新的數學理念,在教師的適當引導下,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大膽猜測、合作探究、概括延伸的能力,提高探究活動的效率。

明確目的性,是科學的探究活動的一個基本特徵。因此,把學習引向重、難點,或學生疑惑的地方,讓學生有效地參與,是培養他們課堂自主探究的前提。在新課伊始,我設計了“玩一玩”的活動,通過“玩”激發學生興趣,將新舊知識緊密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從而自然引入到面積的探究中。經過長期訓練,學生就逐步掌握了學習的方法,消除了對學習的畏難、厭煩情緒,使他們帶着良好的心態投入學習活動,學生在課堂中充分顯示自己的才華。

本節課中,我特別重視學生直覺思維的培養。因為猜想是直覺思維的一部分,教學中我在兩個環節中均注意設置猜一猜:一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大小跟哪些條件有關;二是猜一猜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跟底和高有什麼關係。鼓勵學生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測,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他們思維更活躍、更發散。進而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讓學生經歷猜想、操作、驗證、發現等環節。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瞭解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來龍去脈,真正體現了主體教育的原則。

本節課我力求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求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只是一個合作者、引導者、促進者。例如,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是學生利用手中的平行四邊形紙片,利用手中的工具,採用喜歡的方式去探究,驗證自己的猜想。並通過生生、師生的交流互動,逐步歸納、總結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覺得要提高數學探究活動的有效性,就要做到:

1、讓學生的探究有明確的目的性;

2、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3、教師的有效指導;

4、生生、師生的互動生成。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 篇14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是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三課的資料。在這節課中,我主要講授的第一課時的資料。在教學中,我經過讓學生動手做一做,感受“轉化”的思想,進而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反思這節課,我總結了成功的經驗以及不足之處,具體概括為以下幾點:

優點

一、注重學生的課前預習工作,讓學生做好了學習新知的準備

在教學前,我先讓學生預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經過預習,學生明白了這節課的學習重點(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在學習時,每位學生都準備好了學具(平行四邊形卡紙、剪刀)。

二、注重課堂上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新知的主人

在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時,我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再來求面積?”然後組織學生獨立操作(剪、拼),進而引導學生思考“拼好後的長方形與原平行四邊形有什麼關係?”在這些活動中,學生都認認真真地動手剪拼,並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想法。每位學生的動手操作本事、語言表達本事、邏輯思維本事都得到充分的鍛鍊。再組織在全班交流中,學生的語言表達本事、邏輯思維本事又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由此,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的由來也就理解的相當透徹。教學效果很好。

三、注重多媒體輔助教學設施的應用,讓學生在各種新奇的環境下主動學習。

在課前,我修改了切合學生心理特徵的教學課件。在課堂上,極大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紛紛主動地在課件中尋找問題,解決問題。

不足與相應措施:

學生之間的評價太少,以至於學生看不到自我與他人的差距。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優化教學環節,在教學中,適當的組織學生進行生生之間的評價。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 篇15

本節課我的主要目的是要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讓課堂成為學生自主探索、師生互動交往的舞台。整個教學過程教師給學生創造了自主參與學習、進行研究探討的情境。充分體現了新的課程理念。充分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教學理念。主要體此刻如下幾個方面。

一、主要的成功之處:

這節課主要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觀察、猜測,經過動手操作驗證。整個教學思路清晰,重點突出,利用多媒體課件突破難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創設生活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讓學生觀察學校門口的兩個花壇。引導學生經過觀察主題圖去發現圖形,並利用主題圖創設“比大小”這樣的問題情境,使新舊知識得到了聯繫。讓學生體驗到了平行四邊形來源於生活實際,這就使學生對學習的資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親切感,激發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望,使學生能以飽滿的熱情投身於新知識的探究之中。

2、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

《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主動探索和合作學習是國小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經過先讓學生利用數方格填表格的方法,猜想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最終學生小組合作經過動手操作把平行四邊形轉變成長方形,進一步驗證了學生的猜想,從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整個教學過程教師給學生創造了自主參與學習、進行研究探討的情境。充分體現了新的課程理念。充分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教學理念。

二、不足之處:

在新課前沒有復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所以,在操作各推導過程中學生對這兩個概念顯得很生疏,很多學生在畫平行四邊形底和高時出錯,影響了教學進度和教學效果。

三、質疑:

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教材在那裏安排了一個長方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讓學生填表後對它們進行比較,那裏暗示了兩個圖形之間的聯繫。讓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然後在格里填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長方形的長和寬相比的資料,刪去了長方形的部分,只留下一個平行四邊形,不知這樣處理是否適宜。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 篇16

我經過讓學生自我動手用剪,平移,拼的方法進行問題轉化,驗證了用“底乘高”的猜測是正確的,經過觀察圖形的動態變化,從比較中發現用“相鄰兩邊相乘”是錯誤的。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本節課因為是讓學生自我動手操作,所以學生興致很高,課堂氣氛也較活躍。我認為本節課的練習設計也很合理。

第一、創設問題情景,引起矛盾衝突,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重視操作探究,發揮主體作用。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我準備了一個可活動的長方形框架,如果把它拉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周長和麪積有變化嗎怎樣變化如果任意拉這個平行四邊形,你會發現什麼什麼情景下它的面積最大設計意圖:經過這個拓展題目使學生體會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變化,從而理解的更透徹,運用的更靈活。使學生在練習中思維得到發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本事。

第三、滲透“轉化”的思想。“轉化”是數學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思想方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以學生的探究活動為主要形式,教學過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步步深入,緊扣主題。同時滲透“轉化”的思想,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學會利用舊知識解決新的問題,構成積極主動的探究氛圍。

練習:

1、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底是4釐米,高是3釐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在練習紙上畫底是4釐米高是3釐米的平行四邊形。鼓勵同學畫幾個不一樣的平行四邊形。

2、請你設計一個面積是12平方米的平行四邊形花壇。可能有多少種情景,哪種比較合理。

第1、2兩題看似無關,但卻聯繫緊密,根據第1道題得出一個學生十分難理解的結論,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必須相等。反過來第2題又讓學生認識到這句話反過來説是錯的,從而得出面積相等的平行四邊形不必須等底等高。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 篇17

孩子們已經認識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理解了面積的概念,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面積了。在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後,就要求孩子掌握有關多邊形面積的系統知識。這一單元,孩子們要探索並體會所學多邊形的特徵、圖形之間的關係、圖形之間面積的轉化,要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及公式之間的關係,要體驗圖形平移、旋轉等變化……感覺任務非常艱鉅。

平行四邊形面積一課,重點是“轉化”。但為什麼要轉化,如何轉化,需要讓孩子經歷一個思考的過程。

鄰邊相乘(長×寬)的面積計算方法是學生掌握的已有經驗。如何讓停留於“鄰邊相乘”這一概念上的學生悟到“剪拼轉化”呢?如何僅僅提問“你能通過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將一個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嗎?”並加以引導,學生注意力會更多地停留在正確實施剪拼的活動上,難以深入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鄰邊與長方形的面積、長、寬”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經驗出現差異式斷層,就必須讓學生髮現差異、感悟差異,並追本溯源,以經驗原點的同一性助推再認性經驗的改造,溝通“教”與“學”的通道。

在學生堅信這個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鄰邊=9×6=54平方釐米時,呈現格子圖。於是學生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鎖定在(8×4)32平方釐米和(10×4)40平方釐米之間。這一過程不僅學生認識到長方形面積和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差異,也讓學生在面積的度量層面溝通了平行四邊形面積與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即“每行擺的單位面積數×擺的行數”。接下來,讓學生自己利用格子圖探究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