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堂吉訶德讀後感心得感悟作文

校園7.45K

西班牙宏篇鉅製《堂吉訶德》堪稱一部喜劇大全,《堂吉訶德》已經出版一段時間了,它的故事廣為流傳。現在就跟着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堂吉訶德的讀後感吧。

堂吉訶德讀後感心得感悟作文

  堂吉訶德的讀後感篇1

總的來説,《唐吉訶德》這本書的可讀性還是很強的,裏面的故事情節讀來都十分有趣,也將唐吉訶德的那股瘋勁以及桑喬的憨厚淳樸表現的淋淋盡致。像看完電影之後喜歡去看看影評一樣,看完《唐吉訶德》後,我也跑到網上去搜了看看別人對這本書的評價。其中對朱光潛先生的評價印象比較深刻,在朱光潛先生看來,唐吉訶德是一個理想主義的代表,但是卻在現實生活中處處碰壁,而他的僕人桑喬則是一個完完全全的現實主義的代表,心裏想的永遠是主人承諾的島嶼及總督能不能實現的問題。不過有些書評也寫的很差,比如動不動就説反映了西班牙勞動人民的悲催命運等諸如此類的千篇一律的書評,看着就讓人覺得很假,因為我看完之後完全沒有這種感覺。相比之下,我覺得朱老先生的評價還是説的非常的好。因為,總體來説,我也有類似的感覺。

在看《唐吉訶德》的過程中,一直吸引我看下去的是唐吉訶德那些令人捧腹的搞笑故事,以及他與桑喬之間,那一唱一合的對白,看着看着就會讓人開懷一笑。但是等看到最後,唐吉訶德由於被白月騎士打敗鬱鬱而終之後,心中難免有些落寞及傷感。不知道是慢慢喜歡上了這個角色,還是一些其他的原因。時不時的腦海中也會浮現出這樣一種場景,唐吉訶德騎着羅西南多威風凜凜的站在那兒,朝着對面過往的路人高聲的喊着一些讓人不知所云的話。唐吉訶德一直在維護着騎士道精神,讓人覺得固執而瘋狂,但是我們想想那些鏟強扶弱、劫富濟貧、保護婦孺的精神本身卻並沒有什麼錯,難道一個人一直堅持一種對的東西只是做法上與旁人格格不入的時候就應該被化為另類,且不斷的被人取笑麼?在這點上,我是真的不贊同,因為如果是那樣的話,那當今現實中的很多名人比如馬雲,羅永浩等這些著名的人物或許也就永遠沒有翻身的日子,也自然不會取得像現在一樣的成就。我記得馬雲曾經説過,自己在堅持自己的理想創業的時候,以前也經常被人説是騙子、瘋子等等,但是他卻一直在堅持着自己認為是正確的理想,現在馬雲已經成了家喻户曉的企業家,他成功了。但是,我怎麼看,就怎麼覺得在他的身上有唐吉訶德的影子。理想、堅持、自我,這些都跟唐吉訶德一模一樣,但是書中的唐吉訶德最後鬱鬱而終,而現實中的馬雲卻春風得意。

想到這些,我覺得更應該向唐吉訶德學習,而不是像很多書評説的那樣諷刺唐吉訶德是一箇舊勢力的衞道夫,我覺得這都説得很片面。因為,沒有人會去説,唐吉訶德所維護的那些精神是不合理的,既然如此,為什麼就錯了呢?

  堂吉訶德的讀後感篇2

《堂吉訶德》主人公原名叫阿倫索•吉哈達,是一個鄉紳,他讀當時風靡社會的騎士小説入了迷,自己取名叫堂吉訶德•德•拉曼恰,又物識了一位僕人桑丘和鄰村一個小姑娘,取名杜爾西尼婭,作為自己終生為之效勞的意中人。然後騎上一匹瘦馬,離家出走。堂吉訶德還按他腦子裏的古怪念頭行事,把風車看作巨人,把羊羣當作敵軍,把苦役犯當作受傷的騎士,把酒囊當作許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為不但與人無益,自己也捱打受苦。他最後一次到家後即卧牀不起,臨終才明白過來。他立下遺囑,唯一繼承人侄女如嫁給騎士,就取消其繼承權。

初讀《堂吉訶德》,我認為它只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公神經質的“勇敢精神”在書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越發看不起他。但是細細品讀,又覺得書中藴含了一種道理。人們的本質就是為自己的目標而不顧一切地去追求。在現實的過程中,那位瘦骨嶙峋像高粱稈兒似的遊俠騎士,那位奇想聯翩的紳士,時刻體現出他的正直、善良的本性,這是人類最崇高的精神,因為太單純了,才鬧出許多笑話。

塞萬提斯寫《堂吉訶德》,為的是打擊、諷刺胡編亂造、情節離奇的騎士小説及其造成的惡劣影響。本打算寫成幾個短篇故事,後來寫着寫着,他把自己的生活經歷和人生理想都寫進去了,思想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現實,直至描繪了西班牙社會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成為我們瞭解和研究當時西班牙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習俗的一部百科全書。塞萬提斯在《堂吉訶德》中一方面鍼砭時弊,揭露批判社會的醜惡現象;一方面讚揚除暴安良、懲惡揚善、扶貧濟弱等優良品質,歌頌了黃金世紀式的社會理想目標。所有這些都是人類共同的感情,它可以穿越時空,對每個時代,每個民族,都具有現實意義。相隔四個世紀,仍感動着每一位讀者。

《堂吉訶德》中出現近700個人物,描寫的生活畫面十分廣闊,真實而全面地反映了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西班牙的封建社會現實,揭露了正走向衰亡的西班牙王國的各種矛盾,譴責了貴族階級的無恥,對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我想:正是這個原因促使這部作品被世界54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名作家推選成為最優秀的經典文學名著。

  堂吉訶德的讀後感篇3

記得在國小的時候,讀了《唐吉訶德》這本書。初看,真的不懂,但回頭再細細品味這本書時,確實有不少感悟。

《唐吉訶德》這部小説的主人公原名叫阿倫鎖﹒吉哈達,是一個鄉坤,他讀當時風靡社會的騎士小説入了迷,自己也想效仿騎士出外闖蕩。他從家傳的古物中,找到一副破爛不堪的盔甲,自己取名叫唐吉訶德,又物色了一位僕人桑丘和鄰村的一個擠奶姑娘,取名杜爾西尼婭,作為為自己終生效勞的意中人。然後他騎上一匹瘦馬,離家出走。唐吉訶德按照他腦子裏的古怪念頭行事,不分青紅皂白,亂砍亂殺,鬧出許多荒唐可笑的事,他的行為荒誕不經,自己也經常捱打受苦。他最後一次到家後即卧牀不起,臨終才明白過來。他立下遺囑,唯一的繼承人侄女如嫁給騎士,就取消其繼承權。

初看這本書時,我以為它只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翁神經質的“勇敢精神”在書中表現的淋漓盡致,讓人越發看不起他。但是細細品味,又覺得書中藴含了一種道理,人的一生就是為了自己的目標不顧一切地去實現它。在實現的過程中,那位瘦骨嶙峋像根高粱稈兒似的遊俠騎士,那位奇想聯翩的紳士時刻體現出他正直、善良的本性,這是人類最崇高的品質,因為太單純了,才鬧出許多笑話。

唐吉訶德的行為有時是瘋狂的,但是有時候卻能説出有哲理的話,看來,唐吉訶德這個人説他聰明,卻很瘋傻,説他瘋狂,卻很有見地,説起話來,他總是頭頭是道,理論正確,談吐高雅,而他的行為,卻又常常冒冒失失,荒謬不已。我從書中讀到許多類似的瘋狂與明智之間的強烈對比,他,不瘋,瘋的是這個世界,沒有公理,只有強權。

唐吉訶德將所遇到的奇事,全部歸咎為與他作對的壞魔術師,這些壞魔術師是誰?毫無疑問,那就是他譴責的對象——腐朽的封建統治階級。唐吉訶德所效忠的情人是誰?不是那杜爾西內婭,而是他的精神支柱。但是,所有的一切全不真實,所以,唐吉訶德在臨終的時候,才悔悟,雖然他最後充滿喜悦地求得了上帝的寬恕,但是卻為全書定下了悲劇的基調:遊俠精神——除暴安良,殺富濟貧,公平正義失敗了,國家腐朽了。

  堂吉訶德的讀後感篇4

如果説堂吉訶德的存在於他本身是一出悲劇,那麼堂吉訶德臨終前的清醒則是對於我們所有人的悲哀。

“你的運道決對不可能久長,轉眼之間就會處處遇災殃,你的喜悦不過是夢中幻想…”

也許是天意,或者更像是註定了的,公爵家的女僕一時戲言唱出的詞句,竟成了拉曼查的紳士堂吉訶德騎士生涯的真實寫照。而現實與理想的距離,則以前所未有的清晰與殘酷展現在世人面前。

主角

拉曼查的紳士,“好人”阿隆索.吉哈諾,因閲讀騎士小説而萌發成為遊俠騎士,行俠仗義助弱扶貧揚名萬世的念頭,更名堂吉訶德,從此開始為人所恥笑而又艱辛 的生活--第一次出行被人打得動彈不得,被馱在驢背上回到村裏;第二次出行最終以被人裝在木牢裏帶回村裏告終;第三次出行在被同村學士裝扮的騎士打敗後鬱鬱寡歡地重回故里,直到最終一病不起。

然而,堂吉訶德所走的道路,之所以為世人所驚詫,不僅在於其艱辛,更主要在於其脱離現實。這其中,如果説“艱辛”是顯而易見的,那麼我要説它的“脱離現 實”是有現實意義和諷刺意味的—在當時或是今天,當一個人為之奮鬥的希望無法達成時,我們怎麼説?--“深表遺憾”,而如果他依然走自己的路,我們又怎麼 説?--“他是個瘋子!”現實不像軟土可以隨意塑造,而活在現實中的人卻又不像鑽石那樣善於包持本色,更何況在今天讓鑽石發生變化也並非難事。

堂吉訶德在見到上古騎士的聖像後曾説過這樣的一番話—“……這些聖人和騎士在世的時候跟我是同行,也就是行俠仗義。我同他們的區別在於:他們是聖人,為神道而戰;我是凡人,為人道而戰。他們憑藉自己的驍勇贏得了天國,因為天國是需要經過努力才能進入的;而我,直至今日,我還不知道自己付出的辛勞換回了什 麼……。”是的,憑這樣的夢想是不會換回太多榮耀或幸福的,然而,有着這樣的夢想難道是一種罪過嗎?試問一句,作為人就不應該有這樣的理想嗎?然而現實卻又告訴我們什麼?它説,“不”。

所得

就讓我們來看看他究竟得到了什麼吧—傷痕,這只是他所得的一小部分。其它部分難以言表,不是不能,而是不忍。不然,就聽聽這位好先生是怎麼説的吧—“噢, 先生!但願上帝能饒恕您,因為,想讓世界上最為幽默的瘋子恢復神智無疑是對天下人的冒犯。先生,您難道不明白一個神智正常的堂吉訶德可能有的益處絕對抵不上他的瘋癲言行帶給人們的樂趣嗎?……他的每一言每一行可是都足以化愁苦為歡顏啊……”這算什麼?對他的感恩還是讚歎?但這就是世人給他的賞賜。

再來看看他的侍從又是怎麼説的吧—“説實在的,説實在的,我端詳過您老人家好多回,從腳尖一直到頭髮梢,沒發現您有什麼招人愛的地方,反倒覺得您挺嚇人的…您老人家無美可言…”…

無需再看別的,以上就足以説明人們對他的感情而我們的騎士他的所得又是多麼的豐厚。

最終

有哲人説,以為世事能夠一塵不變純粹是痴心妄想,恰恰相反,一切都像是在輪轉,確切地説是周而復始。春去而夏來,夏初則酷暑至,繼酷暑的是清秋,接清秋的 有寒冬,冬過重又見陽春,歲月就這樣反反覆覆地循環不止。唯獨人生有限,猶如流光般地倏忽,去而無返,直抵永無盡期的冥世。

如果説堂吉訶德的存在於他本身是一出悲劇,那麼堂吉訶德臨終前的`清醒則是對於我們所有人的悲哀。“去年的雀巢,今年沒有鳥。我過去是瘋子,如今頭腦已經清 醒;我曾經是拉曼查的堂吉訶德;如今,只是好人阿隆索.吉哈諾。但願我的悔悟和真誠能夠換回諸位從前對我的尊重。……”堂吉訶德的這番話出現在他生命的終點似是所謂的清醒卻更像是他對現實的一種妥協,這其中包含了一切的辛酸與淒涼,諷刺與無奈。

當堂吉訶德的最後時刻終於到來時,他遺囑的公證人剛好在場,他説,從未在任何一部騎士小説中看到過任何一位遊俠騎士能像堂吉訶德那樣安祥而平靜地死在自己 的卧榻之上。然而事實上,他卻是一對矛盾中極大的一個受難者,不平的冤魂。“這倒是很符合其賴以孕育的監獄環境,那裏包藏着一切哀怨,彙集着一切悲。

  堂吉訶德的讀後感篇5

西班牙宏篇鉅製《堂吉訶德》堪稱一部喜劇大全,塞萬提斯可謂世界一流幽默大師。作者“所運用的嚴肅的諷刺手法,是一種特殊的天才,很少人能夠企及。”新穎的構思,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情節,詼諧的語言,極盡諷刺嘲弄之能事,把人們帶入一個幻想與現實嚴重衝突的喜劇世界,不時讓人捧腹大笑。西班牙國王裴利普三世在王宮陽台上看見一個學生一面看書一面哈哈大笑,便斷定這學生一定在看《堂吉訶德》。

西班牙曾是歐洲最強盛的國家,16世紀卻經歷了一個從輝煌到沒落的過程。一方面,君主專制王朝為了維持封建統治,極力宣揚騎士精神,致使騎士小説氾濫成災。另一方面,有識之士在反思國內現狀時發現,騎士時代的荒唐舊夢對經濟社會影響極大,清新的人文主義思潮驟然興起。在這種背景下,便產生了最具諷刺意義的傑作《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諷刺手法的藝術魅力,留給人們無盡的思索和雋永的回味。英國十九世紀批評家海茲利特認為《堂吉訶德》“這個可笑的故事掩蓋着動人的、偉大的思想感情,叫人失笑,又叫人下淚。”英國小説家斐爾丁在他的劇作裏曾表達:“世人比堂吉訶德還瘋得厲害。”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都曾給予《堂吉訶德》很高的評價,並在著作中經常引用小説中的人物和事件闡明自己的觀點,並在論戰中運用帶有諷刺、幽默意味的情節嘲笑和揶揄對手。

《堂吉訶德》的諷刺手法,突出表現在以毒攻毒,塑造了一個逆歷史潮流而動,極具喜劇性的悲劇主人公堂吉訶德的形象,通過其荒誕滑稽的單打獨鬥,鞭撻了騎士制度的罪惡靈魂。

50多歲的吉哈諾是拉·曼卻一個村上的窮紳士,迷戀騎士小説,認為書上寫的都千真萬確。於是,效仿做一個遊俠騎士,消滅世上一切暴行,以求功成名就,名傳千古。

這個窮紳士的外形和裝束十分逗人:又高又瘦,穿一套擦洗過的生鏽發黴的甲胄,戴一頂拼揍起來的頭盔,蒙着硬紙糊成的眼罩,手持古老過時的長矛和盾牌。他的性格也非常古怪:像孩子一樣,被騎士小説牽着鼻子走。按照騎士小説主人公的作法,給自己起名堂吉訶德,又給瘦骨嶙峋的劣馬起名駑騂難得,並把自己暗戀的養豬村姑定為意中人,取了個公主意味的名字杜爾西內婭。

作者描寫的這個遊俠騎士堂吉訶德,和以前騎士小説中年輕魁梧、英俊瀟灑,騎着高頭大馬,手持精良武器的主人公形成鮮明對照。

在堂吉訶德的心目中,騎士人物個個都是英雄豪傑。他以虛幻的想象,把自然風物當作敵人,亂殺一通,結果陷入自取滅亡的悲慘境地。作者借堂吉訶德的生動形象,把諷刺的鋒芒直刺騎士小説。正如作者在《前言》中借朋友之口所説的那樣:“抱定宗旨, 把騎士小説的那一套掃除乾淨。”

風車在古老的歐州農村隨處可見。然而,在鄉下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堂吉訶德竟然視風車為巨人,認定風車是最兇惡的敵人。堂吉訶德不顧侍從桑丘的勸阻,挺起長矛衝了上去,結果被轉動的風車摔了個人仰馬翻,長矛也斷成幾截。事後,堂吉訶德始終不相信他刺的是風車,硬説是魔法師與他作對,把巨人變成了風車。儘管如此,堂吉訶德仍不服輸,當晚在樹林過夜時,又折了一根樹枝充當槍柄,插上矛頭,準備再次冒險。作者安排這一情節,意在表明風車迎風而轉,順應自然規律。堂吉訶德倒行逆施,只不過是螳臂擋車。魯迅有評論説:“西洋騎士道的沒落產生了唐·吉訶德那樣的憨大。他其實是十分老實的書呆子。看他在黑夜裏憑着寶劍和風車開仗,的確傻相可掬,覺得可笑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