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酥油》讀後感

校園1.22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酥油》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酥油》讀後感

《酥油》讀後感1

一直以來,對西藏,我總有種莫名的情結,覺得它是一個太特別的地方,有着最湛藍的天空,最純淨的湖泊,最自由的想象,最純粹的信仰。我承認,之所以會翻開這本書,是被自己的西藏情結和封面神祕的引文吸引。我很想知道,迷香一樣的故事是怎樣的?酥油一樣的女子是怎樣的?在藏地生活的人們,懷着怎樣的夢想、希望和牽掛?

品讀這本書,讓我看到另一個西藏。西藏不僅美麗,而且沉重,有着苦難的沉重,信仰的沉重,生命的沉重。一頁頁讀下去,竟然發現心漸漸沉寂下來。難得有一本書,可以讓我一個下午一頁不想落、一刻不想停地看下去。是什麼原因,讓這本書這樣的觸動我呢?

我想,是它的真實。作者江覺遲在這樣遼遠的地方度過了五年,以親身經歷和六十萬字的日記為原型,寫出這本《酥油》。她並不是遊客,不是為了享受風景、體會自由。她是為了心裏的善和愛,選擇隻身踏上尋找孤兒的旅途。歷經艱險,她尋找到了二十五位孤兒,為他們建立學校,教會他們讀書,她卻因為這份工作,染上了嚴重的疾病,最終回到了漢地,但她卻一直掛念着,時不時重回高原。這份情,這份心,我想不是這短短60萬字可以描述和記錄的。雖然作者一再聲明梅朵與月光的愛情是虛構的,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因為這本書並非一本純粹的愛情小説,向讀者道出一個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它的主題,是愛與信仰。這種愛,是一種博大而深沉的愛。這種信仰,是一種堅不可摧的信仰。這兩個主題,都是觸及靈魂的東西。在如今的浮華世界裏,誘惑太多,浮躁難安,清遠寧靜太少,有如作者這樣的純粹與堅定便也鮮見了。

書中講到了很多因自然災害而流亡在草原上的孤兒,每一個孤兒都有一個苦難動人的故事。梅朵一個一個地把他們找到,通過文字,慢慢地將他們的身世呈現,她心疼着他們的稚嫩和懂事,教給他們現代文明的知識,教他們成長和愛。然而,當這些孩子在梅朵生命中變得不可缺少時,梅朵卻因身體原因不得不回漢地療養,而當她終於歸來時,孩子們卻都因了各種不得己的原因,再次散落天涯。當得讓這些孩子接受梅朵的教育只是為了讓他們出家時,梅朵驚訝又憤怒,但卻被另一種更深沉的悲哀和沉重壓住了——這是信仰差異造就的一種靈魂深處的負重,對於藏地的子民,那幾乎是不可動搖的信仰。

書中有關西藏人們的宗教信仰沒有太明顯的描寫,但是作者卻在每個眼神、每次對白中展示出藏民對他們自己的文化和神所懷有的虔誠。然而,這些崇拜也殘酷得讓人生畏。梅朵和月光爭論的根源,正是來自於兩人在宗教和文化上的彼此不相讓。對他們來説,信仰是比生命還重要的東西。所以,當梅朵一不小心觸碰到宗教信仰問題,温和的月光會變得堅決執拗,讓人無言以對。儘管他們的愛情純淨得如同《西邊月亮》那首情歌,但信仰上的差異使得兩人之間始終存在着難言的痛楚和無奈。

這種差異,成就了那美麗而絕望的結尾。當梅朵歷盡艱難回到草原時,卻看到自己深愛的男子已經為了她出家,歸順了心中的神。她淚眼朦朧地想追問,卻看到他的眼神已經靜若深水,他漠然地告訴她,我已經屬於神,註定用一生苦行祭奠你。兩人再次相遇的眼神,彷彿遠方一聲長長的歎息,我突然明白了這種信仰差異的深刻與無奈。

有人説,梅朵所做的努力終究是無力而短淺的,不如多多捐錢,給他們實際的物質改善。而且,沒有在藏地成長起來的梅朵,對那裏的宗教是沒資格在內心評論和質疑的。但無論如何,我想梅朵的堅持,足以證明她的熱愛和虔誠。她願意親身到那裏去,力所能及地去貢獻和犧牲,這種勇氣是少有的。

合上書,輕輕閉上眼睛,我突然覺得,那些遙遠的地方,或許真的有一種魔力,身在那裏,當你不經意抬頭看到天空時,會讓你感到某種觸及靈魂的東西。作者説,希望通過這本書點亮下一盞掌着酥油燈的人,我覺得一定會有的。那些願意付出愛,願意堅持信仰的人,會來到這裏,成為下一個梅朵,用生命譜寫一段傳奇。我也相信,這片美麗而苦難的土地,會因為有了更多的梅朵,而變得更加純淨,更靠近天堂。

《酥油》讀後感2

一個偶然的機會,從一個業內前輩那裏得知,我們桐城有一位有愛的教育者---江覺遲老師。江老師寫了一本書,叫做《酥油》,前輩建議我們都去讀一讀。

後來,學校汪校長牽頭,成立了沙鋪學校青年教師悦讀俱樂部。是的,作為老師,我們更要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正好在這個時候,我在孔城老街遇見了《酥油》。藉此機會,我開始讀《酥油》。

翻開書,便看到陳彥瑾先生的題詞“大美之書”。一開始,我並不理解為何要用“大美”來形容這本書。直到我看完本書,才明白。何為大美,那便是江老師的大美心靈,江老師的大美行為,江老師的大美人格。

在序言裏,瞭解了這一切發生的源頭,從祖母裁襟勵子的愛與誠信,到父親在電話裏叮嚀的言而有信。江老師用愛堅守着自己的承諾,用誠信延續着自己的承諾。在草原上5年的那些日日夜夜,那些點點滴滴,幻化成文字的時候,每每讀來,我都覺得艱難異常,更何況親身經歷了那些艱險的江老師。

一個柔弱的女子,小小的身軀是如何隱藏了這些巨大的能量,使得她在那片草原上堅持了那麼多年。讀書的時候,我經常想,若是對於旅行者而言,路過草原的晴朗天氣,我們肯定會感慨於大自然的奇妙,怎麼會有如此美妙的聖地。但是,對於長期生活在那裏的人們而言,他們要面對的不僅是偶爾的晴朗,更多的時候還有雨雪和狂風的問候,世代生活的居民大概習以為常了,他們可以適應。但是作為外來居民,僅憑着滿腔熱血,我想是不足以應付這草原上的日日夜夜,更多的時候,需要的是繼續走下去的耐力和與困難抗衡的決心。

從第一個孩子阿嘎,到第二個孩子蘇拉,再到後來的所畫、小尺呷、米拉……與每一個孩子的相遇,都稱得上是緣分的指引,努力的結果。我印象最深的是梅朵和月光與阿嘎的相遇,梅朵的一次意外受傷,給這個孩子帶來的是命運的改變。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梅朵的內心是捨不得一個孩子不讀書,捨不得一個孩子不受教育,所以,在她養傷期間,偶然碰到了在益西醫生家做工的小阿嘎時,內心的那團火熱即刻就被點燃,無論如何,她要幫助這個可憐的孩子走出這片困境,幫助他開拓新的人生,雖然知道這並不容易,但是她從來也不曾放棄,憑藉着自己的執着,在月光的大膽陪同下,兩個人終於帶走了阿嘎,這一番波折,是文化差異的碰撞,所幸的是他們成功了。於是,梅朵老師有了第一個學生。可愛的小阿嘎心懷善念,帶着我們的梅朵找到了蘇拉女孩,在多農喇嘛的碉樓裏,經過一番打掃,麥麥草原孤兒學校便開學了。

有了學生,教育便是最大的問題,如何教這些完全沒有基礎的孩子呢?該教些什麼內容呢?於是,我們的梅朵又化身為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戰士,根據孩子們的年齡,劃分不同的班級,均衡教育,除了書本上的知識,還有做人的道理。雖然孩子們的教育資源比較匱乏,但是在這個社會生存的各種本領,也是都要學習的。難得梅朵老師這樣用心的對待孩子們,這樣的為孩子們的未來操心。

除了孩子們,梅朵老師的生活中還有另外一個最重要的人---月光。從他們的相遇相伴,就註定了這兩個人不平凡的經歷。兩人之間存在的文化差異,生活差異,思想差異,在一次次的碰撞中,兩顆心反而越來越近。很多時候,我想假如老天沒有開那些玩笑的話,後來的梅朵和月光,肯定是幸福地生活着。雖然江老師一再説這些愛情是虛構的,但是我寧願相信這是真的,至少在前半段,他們的生活是如此美好,他們經歷過的那些温情的、艱難的、糾結的,總歸都是温暖而有意義的。

在《酥油》的後來,梅朵姑娘徹底病倒了,無法再去她心心念唸的草原,康巴漢子月光去往遙遠的尼泊爾,碉樓學校解散了。

萬幸的是,孩子們已經成長了,在不同的地方發揮着自己的光芒,猶如酥油一般,點亮自己的光,照着這一方明亮。持續而悠長……而這一切,都源於一位叫江覺遲的奇女子。一位擁有大美大愛的教育工作者。

《酥油》讀後感3

酥油一樣的女子,有着酥油的精煉和酥油的光亮。那些明亮的孩子,是她的希望;那個漸行漸遠的青年,是她結愁的牽掛。尋找“下一個點亮酥油燈的人”,是她此生的心願……

她,是小説《酥油》裏的女主人公,梅朵。她亦是一直以義工身份支教在西藏的女作者,江覺遲的真實化身。梅朵,藏語是花朵。這美意的名字,是一見多情的他為她起的。而她為他起的名字是月光。於是,漢地女子梅朵和藏地青年月光,攜手走進了慈憫的多農喇嘛鋪展的畫卷中,從事草原孤兒學校的創建工作,並由此經歷着那些雪域高原上的奇麗景觀,奇異人情,和沉重的揹負。

神祕的麥麥草原上,有茂盛無盡頭的草原和成羣的牛羊,有炎夏裏也戴着白蓮花苞般的巨大雪冠,有順着冰川披掛下來的冷杉、雲杉、高山杜鵑。雖然美麗着你的眼眸,但其中更隱藏着無盡的殺機。怪僻的叢莽雪窟裏,有行人要走的路,更有要你性命的野豬家族;詭異的.雪崩夾着泥石流,切割埋覆着山林,排山倒海要淹沒奔命的路人;還有陰冥的靈異與人如影相隨,要墮你入深暗的洞穴,任你孤獨在絕望中。

在這樣險象環生的路途中,他們卻要去草原腹地,尋回一個個散落的孤兒。此舉已經不易,竟還要遭遇重重人事的阻撓。

頂禮膜拜着菩薩的益西夫人,亦即月光的舅媽,雍容華貴高高在上,奴役着孤兒阿嘎不放手。因走上歧途而遭遇唾棄的阿芷,想回頭卻悔之晚矣,留下小阿妹在空空念數着三萬八千遍的經語。多情而愚昧的翁姆女人,生養了一羣私生子而猶未已,一邊盲目阻止有音樂天分的大兒子進學校,一邊卻虔誠地送他到寺裏做喇嘛……一段段痛楚和遺恨,反覆在噬咬着支教老師梅朵的心,讓她感覺到任重而道遠。

還有,衣食無着落,做學校的碉樓幾近坍塌在暴雪中,全力扶持學校的多農喇嘛突然離世,教育經費嚴重不足……然而,梅朵們在堅守,在孤兒青年班哲和月光父母的幫助下,咬牙堅守着,他們是草原上點亮酥油燈,照亮草原人前途和命運的人。

在複雜艱難中,又收穫着愛情:學生對老師的不斷依賴眷戀之情,草原樸實牧民對梅朵奉若菩薩的信任與感激之情,若隱若現卻如酥油燈盞的火苗,一直跳躍不息的梅朵月光暗戀之情,都叫人心生温暖,希望無盡。

可是,地域的差異,文化的不同,信仰的迥異,也讓梅朵遭遇着身體疾患的重荷,遭遇着孰是孰非的信仰糾結,遭遇着二十五個孤兒學生的未來可能全部入寺出家的無奈。當回到平原城市歷經三年磨難急籌經費的梅朵,再回草原,尋找苦苦等待在青稞地的月光時,卻驚愕地獲知,為了祈禱久無音信的梅朵平安,月光永遠遁入空門!巨大的哀傷和孤獨,淹沒了柔弱的漢地女子梅朵!不僅是個人得失的哀傷,更哀傷於從父親妹妹手裏接過的重託,沒有承接穩當,有負於活佛,有負於草原孤兒,有負於藍藍的天空飄蕩的白雲!幸而已謀得多方贊助可以重建學校,幸而還有默默相守相扶的月光好友班哲,幸而梅朵心中的酥油火苗一直未息……神聖的使命要怎樣折磨這位漢族女教師才善罷甘休!

本可在平原城市裏,憑藉學歷能力,謀得一份白領金領的工作,行有車,居有屋,食有整桌美味,聚有滿座賓朋。卻偏偏多年來,義無反顧地奔波在平原高原間,折耗着青春生命的本金。是為義務,為信仰,為承諾,為一份宿緣,故更真摯,更倔強,更肅穆莊嚴。

閲畢全書,頓生覺悟:坐在寧靜的屋宇下,是奢侈;品嚐一杯咖啡,是愧疚;擁擠在公交車上,是團聚……於是,想去做一回漢地女子梅朵——不,是女作者江覺遲——所呼喚的“下一個點亮酥油燈的人”。因為一盞盞酥油燈點燃之際,吉國天光,不就照亮了我們的大草原了麼?

《酥油》,是一首女人或者女教師,對雪域高原的赤情熱戀之歌。

《酥油》讀後感4

“點起一支迷香,我要説一個迷香一樣的故事”。在作者的化身梅朵的娓娓道來中,一個一個故事依次鋪在我面前,最終醖釀成淚水從心底一路蔓延到眼角。故事在一場悲哀的無言中落幕了,這個酥油女子因身體原因不能繼續留在高原上,但她希望找到可以點亮下一盞酥油燈的人。

看完書的那一刻,覺得用任何語言來表達我的心情都是貧乏的。充滿熱情地幫助草原上孤兒的漢族女子梅朵,善良支持梅朵工作又有着虔誠信仰的藏族青年月光,好心的班哲和喇嘛,那些可憐的孤兒還有草原上的人們,久久盤旋在我的腦海。那些關於愛,關於信仰的故事,讓我突然覺得自己渺小、世俗。那是一個我們不知道的世界,他們的生活一般人無法忍受,他們安於現狀,認為目前的一切都是佛祖的心意。但就是在這樣一個地方來了一個現代人,她被形容成梅朵(藏語“花”),她來這裏幫助孤兒,希望他們可以學文化,可以更好地生活。月光則一直陪在她身邊,支持她、幫助她。如果他的信仰稍微輕一點,他們一定在那片天堂過着美好的生活。但正如梅朵自己所説,“一個心中只有佛祖的人和一個他認為混沌的相信現在文明的人”,他們的相遇一開始就註定是悲劇。

書中從一開始便充斥着濃厚的信仰,藏族人對佛無條件的信仰,不能用愚昧落後形容,因為畢竟那是他們的精神依託,比起現代人的虛華浮躁,他們是寧靜的。但,事情的癥結就在這裏,我不知道該怎樣形容他們的信仰。蘇拉的姐姐為了贖罪在轉經時餓死自己,那個有着畫畫天分的孩子因為相信大師可以治病而毀掉了自己的右手,還有月光,因為梅朵的一句誓言在梅朵出事後出家……對於高原上的他們來説,這樣的事也許沒什麼稀奇,因為這一切都是佛祖的安排。可是,在我們看來,會用愚昧來形容吧。他們的信仰已經滲入骨髓,可以這麼説,他們不是為自己而活,而是為前世贖罪或為下一代祈福,他們對佛祖從不懷疑,更不允許任何人質疑。這是怎樣的信仰?我無法體會。但它的影響也許是深遠的。記得其中有梅朵回到漢地治病的敍述——她竟然無法適應城市的生活,與高原的日子相比,彷彿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而好友蔣央和湛清又與她是那麼的不同了。

愛,一路鋪開。梅朵與月光的愛,梅朵和月光對孤兒的愛,喇嘛、班哲他們對高原人的愛……愛情,友情,親情,所有的愛都集中在這個故事裏,成為一種大愛。有一種人他真的可以傻到這種程度,愛別人永遠比自己多,彷彿他們活着就是為了別人。我很羨慕,可是我做不到。很久以前我也想過讓窮苦的人都不再受苦,可是後來呢,我親手埋葬了自己的夢想,我的夢都是為了自己,我漸漸地向這個世界妥協,成了一個自私的人。看完這本書,我深感自己是渺小而卑瑣的,愧疚像藤一樣緊緊纏繞着我的心,讓我不能心安理得地過現在安逸的生活。我不是沒有愛,但我的愛都是自私的愛。梅朵與月光的結局雖然淒涼,但他們的愛延續了下去,他們對孩子們的愛,一寸寸地温暖着這些孤苦孩子的心。沒有誰會拒絕愛,也沒有愛是不能被延續的。梅朵回到城市治病時,蔣央和湛清的幫助,蔣央同事的捐助,都是無私的愛。我知道,不能要求每個人都能像梅朵他們那樣大公無私地付出,但我們起碼可以做到愛親人,愛朋友吧。只是現在世風日下,有些人竟可以棄父母於不顧,陷朋友于不義,我不明白世間為何還有如此卑劣的人,他們的心難道不是肉長的?人與人可以有差別,但這種天壤之別究竟又是為什麼?

一本純淨的書,一個關於愛的故事,摻雜着希望、熱情、迷茫與堅定,沒有生動華麗的詞語,卻有無可比擬的真實。這個酥油一樣純潔的女子淨化了我的內心,黑暗中我彷彿看到她手持一盞酥油燈緩緩地走來,將路過的地方依次點亮。我不由得伸出手,接過她的酥油燈,將愛一直傳遞下去。

《酥油》讀後感5

很多時候會想,世界太大而自己太微小。一直很想去旅行,只為親眼看到那些傳説中美麗事物的耀眼光芒,只為真切地感受發生在遙遠他鄉的人間憂樂。就像,《酥油》的作者,江覺遲。

那是一個屬於梅朵的美麗的故事。梅朵,一個普通的漢族女孩,為了繼續完成妹妹阿玲和父親的遺願,隻身一人來到西藏的一個無名草原。那裏,天空清朗開闊,山頂白雪皚皚,草原青青莽莽、一望無際。只是,無法企盼的高度帶來的不僅是令人窒息的美麗,更夾帶着讓人頭痛欲裂的高原反應。而書中的梅朵帶着老父親的遺願,千辛萬苦來到深山草原,想要幫助那裏的孤兒,想要傳授他們知識,改變他們的命運。卻不想,她這一去,就是永遠。為了尋找那一個個的草原孩子,為了那斑駁殘破的碉樓學校,為了給流離失所的孩子們一個小小的庇護所,這個弱小的女子,幾乎傾盡所有。短短几年,她從一個纖細的漢族女孩變成了一個充滿酥油味道的高原女子。在那裏,梅朵遇到了藏族小夥子月光,月光是多農喇嘛派來幫助梅朵開展教學工作的當地草原男子。他們一起尋找草原孤兒,從一開始的一個到後來的二十五個。一路尋找,一路相伴,朝夕相對間,他們漸漸相愛。不管是遭遇泥石流,還是雪崩,他們始終不離不棄,共同經歷生死。而這,不僅僅是愛情,混雜其中的,還有他們對草原的熱愛,對孤兒的疼愛,對理想的執着和追求。懷揣着他們的共同夢想——讓草原上的每個孩子都能上學唸書,梅朵和月光以及那些他們一個一個從深山草原裏尋找出來的孩子在高原上相依為命,過了一天又一天。然而,稀薄的空氣,寒冷的氣温,梅朵的身體終於還是支撐不住了,胃病、貧血、吐血……貧病交加中,梅朵也從曾經的如花美眷變成一個百病纏身的虛弱女子。月光恪信宗教的力量,可是從活佛那裏祈求來的“神藥”卻救不了梅朵的身體。梅朵終究沒能實現她的夢想,面對深邃的雪域高原,面對強大的宗教信仰,渺小的梅朵是那麼無助,那麼渺小,那麼孤獨和寂寞,甚至到最後連最心愛的戀人也最後出了家,將他拋棄。但一直到最後,她始終在堅持着自己最初的夢想,無怨無悔……

合上這本書,我竟發現自己早已是淚流滿面,想起山區的那些孩子們,那樣破舊的教室,那樣艱苦的環境,但他們的眼中流露出的卻是對知識的渴望。那灼熱的眼神,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我多麼想為他們做點什麼,哪怕只是一句小小的安慰,可是合上書本,我卻發現,原來我也是這樣的渺小無力,不知道該如何做起,不知道該怎樣表達。這個故事太沉重,像一塊大石頭重重的壓在我的心頭。故事裏,梅朵為了讓草原孩子能上學,傾盡所有,而身邊卻有那麼多夥伴厭學棄學;月光是那樣的恪信着寺廟的力量,而現實裏有些人,他們活在別人眼裏的幸福之中,忙於生計,壓抑着扭曲的靈魂,早已忘卻了曾經的信仰。

合上書的剎那,我真希望我就是作者,不讓結局那麼悲愴淒涼,不讓梅朵倒下去。或者,我希望我能變成梅朵,做一個貧困山區的教師,幫助她完成未盡的夙願。然而,我深深的明白,這樣一個教師意味着什麼。如果真的有這樣一天,我想,我也會像梅朵一樣,遠離舒適優越的生活,但是我想我會收穫孩子們得到知識後的快樂目光。或許,我也會生活得很艱難,但一想到我能夠像梅朵一樣帶給他們追求自由的夢想,讓他們藉助知識的力量讓自己的生命綻放出光彩,我會欣慰,會喜悦,會充實!

現實之於夢想,夢想之於現實。這個物慾橫流的現實社會,還有多少人仍然在為自己的夢想默默地堅持着,又有多少人迫於現實的壓力開始改變自己的夢想,甚至,拋棄自己的夢想。我想,我要做那個小小的梅朵,為了夢想,用雙手輕輕點亮心中的那盞酥油燈,小心地護着它,愛着它,讓它在這現實的人世間散發出那最為美麗動人的光輝!

標籤:讀後感 酥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