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三年下冊語文教學後記

校園1.88W

引導語:教學過後,教師應該進行總結反思,為以後教學揚長避短。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下冊語文教學後記,供各位閲讀與借鑑。

三年下冊語文教學後記

  1、《可貴的沉默》教學後記

《可貴的沉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五組的一篇閲讀課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的在於讓學生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要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

如何讓學生從一個只知道接受愛的人,意識到在生活中要付出愛的關鍵在當老師問同學們“你們中間有誰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請舉手。”“向爸爸媽媽祝賀生日的請舉手”這兩個問題是同學們沉默了。我在處理這一部分教學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後在小組裏討論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同學們為什麼沉默了?”“從課文中哪些詞可以看得出當時課堂上很沉默?”

2、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課堂沉默的一句話或一段話讀一讀。

3、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這些句子,讀出沉默的語氣。

4、讓學生積累摘抄體現課堂沉默的詞語,句子。

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以議代講,事半功倍。沉默中使得孩子們領悟出最為可貴的東西:不能只會接受愛,享受爸爸媽媽給我們的愛,更應該懂得關心父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他們帶來快樂。

但是上完課時我感覺到同學們把這種沉默只停留在“給父母過生日上”。如果能引申讓學生説一説自己平時對父母的表現不只是停留在為父母過生日這一件事上,同學們聯繫實際説到:父母每天為我們準備早飯,我們卻總嫌飯菜不可口;父母每天送我們上學,我們卻從不説“謝謝”等這些生活小時。讓學生主動體驗父母為我們的付出,反省自己對父母的忽略,可能這樣課堂中的沉默就會有更深一層的含義了。

這節課中學生感悟沉默,要先讓學生透過文本看清自己,只有這樣才達到感悟的真正目的。?

  2、《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後記

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點撥。在這節課上,我給學生提供了充足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充分的閲讀文本。在學生大體把握文本內容的基礎上,不斷加以指導,使學生在感知文本的同時順利地進入文本。“針對阮恆的這些表現你有什麼問題嗎?”讓他們自己深入研讀文本,在思想上、情感上與文本產生共鳴。

這是一篇特別感人的文章,我將純真的感情基調貫穿全文,讓學生通過對朗讀中感情基調的把握來進一步理解課文,達到對課文的深入體會和理解。因此,我通過創設情境、想象畫面、默讀思考,小組交流等多種手段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朗讀,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平淡到感人,學生對課文的認識也完成了由“感知”到“理解”直至“深入理解”的過程。

讓學生讀中悟情,把儘量多的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多讀多想。“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學生從不同方式的朗讀中感悟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情境,有助於理解課文內容,這樣也充分展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多讀描寫獻血過程這一部分,勾畫出描寫阮恆動作、神情的語句,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學生評議,激勵讀,創設情境讀,讓學生明白阮恆獻血時內心很複雜。學生在此時充分表達自己的閲讀感受,全班互助互學,共同探究阮恆的內心世界,體會阮恆雖然説以為獻了血自己就會死去,但為了朋友能活下去,仍然堅持獻血的可貴品質。

語文教學要“用心靈感動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靈魂塑造靈魂”。老師在學生理解全文後,用滿含激情的語言進行薰陶感染:“小阮恆的鮮血流入了小女孩的身體內,她慢慢地睜開了眼睛,她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她的朋友。是朋友將她幼小的生命挽回,是朋友讓她感到了這世界的温暖,是朋友使阮恆勇敢地舉起了手,是朋友使他有了戰勝面臨死亡的勇氣。他們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然後發問:“同學們,你們現在的心裏有着怎樣的想法?最想説些什麼?”於是學生有的談自己讀了這個故事以後的感受,有的對阮恆説些什麼,也有的`對小女孩説些什麼。這一設計着眼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利於學生學習獨立性和自主性的發揮。充分體現了“閲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這一理念,從而實現“培養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這一目標。

  3、《七顆鑽石》教學後記

《七顆鑽石》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這個短短的童話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種社會理想: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蹟,愛心能為世界創造美好的未來;愛心是永恆的,它像星星一樣晶瑩閃爍,普照人間。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課的重點,同時應引導學生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在於,讀關於愛心的神奇故事,體會愛心對別人乃至對社會的意義,懂得關心別人,用愛心對待生活。

這篇課文情節比較簡單,但內涵比較深,教學中應引導學生以讀為本的方式引導學生用心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體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現在,我將結合課堂教學環節,談談我的本課設計中想體現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通過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經歷感知、思考、質疑、探究、發現、交流等多種學習活動中,從而讓他們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進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我努力將以上思想運用教學實踐中。

1、讀書指導具有層次性。教學中我利用自讀,讀通難讀的長句子,感情朗讀來推進教學。而且每次讀的要求不一樣,層次也不一樣。

2、抓住重點語句,指導感情朗讀,教於讀書的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中我讓學生再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默讀,畫出學生最感動的語句,並思考是什麼讓你一次又一次的感動。然後讓學生再小組內交流,最後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的時候,我根據學生的立足之出,指導學生感情朗讀,並讓學生在各種讀的方式下,總結出如何將課文讀得又感情,如何去體會課文所藴涵得情感。讓學生在感情朗讀得同時習得讀書得方法。

這一節課結束了,可是留給我得是深深的反思。現在回過頭來細細反思課堂,我總結出以下幾點做的不完善,今後應該改正:

1、時間分配有點不合理,造成前鬆後緊的課堂節奏。

2、讀書指導上有點不到位,過渡型語言不簡潔明瞭,有些不準確。

我會用汲取本節課總結的經驗和教訓,用於以後的課改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