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15篇

校園1.11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理想的風箏》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15篇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1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讀了《理想的風箏讀後感》後,我有很多感想。

樂觀,何為樂觀?樂觀其實就是正視命運,快樂面對挫折。一位殘疾的老師都不肯向命運低頭,被挫折打垮,何況我們是正常人,更應該這樣但我卻做不到。我,班級中的俊俊者,同學們的好榜樣,以優異的成績“著稱於世”可我卻時常被命運擋在了成功的門外。一次考到了80幾分,我消沉了眼前的希望徹底被抹滅了:一次被老師批評,我絕望了,只覺得前途渺茫:一次被同學嘲笑,我沉淪了,彷彿身在一個無助的世界裏······我抱怨,我吶喊:“命運,你太不公平了!”可無論我如何反抗,命運總是不會練習我,反而給我帶來了更多災難》“我當時痛苦絕望,覺得上天很不公平。可我學習了《理想的風箏》這顆後,不由得感到慚愧。文中那位年過半百且身有殘疾的劉老師,不為只覺是殘疾人而悲觀消沉,而是更加上進,希望彌補自己的缺陷。而我,卻與其恰恰相反。我在一旁大聲抱怨吶喊,劉老師卻正視命運,快樂生活,我認為生活在無助世界,劉老師卻熱愛現在的生活,還快樂地放風箏,我氣餒了,墜入了絕望的深谷,劉老師卻依靠自信樂觀,登上了希望的高峯······這一切都證明了我與劉老師之間的懸殊差距,身為正常人的我感到自己慚愧不如。我發誓我一定要脱胎換骨,做一個樂觀向上,任何困難都打不跨的人。劉老師就是我學習的榜樣!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2

今天,我讀了《理想的風箏》一文,我彷彿看見劉老師又再放着自己親手做的風箏,拄着枴杖一步步地跑跳着。我被劉老師那樣樂觀,堅強的精神所感動了。

劉老師沒有左腿,他只靠着健壯的右腿和一根已經用得油亮的圓木棍,一天站好幾個小時,為學生們講課。失去一條腿,對平常人來説,是多麼大的打擊。而劉老師卻每天拄着一根圓木棍,在課室講課,費力的轉身。

讀了《理想的風箏》,我想起了我自己。平時,我哪一受傷,就痛的哇哇大哭。如果我失去了一條腿,可不會像堅強的劉老師那樣樂觀的看待生活,而是自卑的待在家裏不敢出門。想到這兒,我更是對劉老師敬佩三分了。

然而,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劉老師每年春天放風箏的情景。

每年春天晴朗的日子,劉老師就在操場和學生們放起他親手製作的風箏。放風箏,劉老師的腿自然不便於奔跑,但他一定會親手把風箏送上藍天。還有一次,劉老師故意撒脱手,任風箏隨風一蹦一跳飛跑,而自己拄着枴杖去追趕風箏。終於,他抓住了風箏的線繩,臉上現出得意和滿足的神氣。讓我感受到劉老師生命的強壯和滿足的神氣。他就像風箏一樣在我心裏飛的越來越高。

《理想的風箏》讓我明白了,雖然人生的道路會很多挫折,但我們可以用堅強和樂觀來拼搏。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3

常聽姥姥説,天上的每一顆星,都代表着一個人;星星閃爍的光芒,代表着這個人的人生路途。你若有遠大的理想,星星的光芒就會明亮耀眼;你若能笑着面對生活,星星就會有發光的動力。

現在,我又知道: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有一隻屬於自己的風箏,而牽風箏的線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文中提到的劉老師,身殘志堅。他抱着對生活執着的愛與追求,靠着自己樂觀開朗的性格,笑着面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一天又一天地活了下來,向我們成功地展示了生命力頑強的一面。

也許我們的生活是殘酷的,但命運卻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裏。俗語説:“窮途末路”,但我卻不這樣認為。誰都知道,張海迪姐姐在五歲的時候,就因為疾病造成了高位截癱。在殘酷的命運面前,她沒有沮喪和沉淪,她靠着對生活執着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與疾病和命運作抗爭。她雖然沒有機會進校門,卻發奮圖強,學完了國小、中學、甚至碩士、研究生的全部課程,還自學了好幾種大學外語。她抱着“笑着活下去”的信念,以驚人的毅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對比之下,那些四肢健全、卻不懂得珍惜自己生命的人是否應該感到慚愧呢?當你被父母或老師批評時、當你面對生活的坎坷時、當你站在生活的風浪面前時,你是否想過:這是生活在考驗你;你是否高高地昂起頭、挺起胸膛迎擊過風浪?你是否向生活的風浪展示過你燦爛的笑容?

努力吧!同學們,既然生活賦予我們健康的身體,就讓我們一起歡笑着放飛手中那承載着我們遠大理想的風箏吧!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4

這是當代著名作家蘇叔陽所寫的,文章主要分為三部分來敍述作者對劉老師的崇敬及懷念。一是寫作者每次看到天上的風箏,便會想起劉老師;二是作者回憶的內容;三是寫作者對劉老師的思念。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深受感動。劉老師雖然是殘疾人,卻有着我們沒有的樂觀精神。有一次,劉老師講女媧造人的傳説時,笑着對我們説是那時女媧把她的左腿不小心甩掉的,這讓我很感動,同時增加了對劉老師的尊敬。這真是一篇催人淚下的文章。

劉老師對生活樂觀向上的態度,身殘志堅的高尚品德,對生活的不懈追求,都太讓我感動了。他抱着對生活的執着和愛與追求,靠着自己樂觀開朗的性格,笑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讓我最受感動的還是劉老師上課時的情景,逢到要寫板書的時候,他用圓木棍撐地,右腿離地,身體急速一轉,便轉向黑板,一個年過半百的老師,一天不知要像這樣做多少次。同我們身體健全的人相比,劉老師可真的太可憐了。

而正是這位殘疾的老師,他的那種樂觀向上的精神卻能超過很多我們這樣的正常人。自古以來,有些人就抱有輕生的心理,他們往往為一些不值得一提的事情而悲憤欲絕。

但是,生命難道真的就那麼一文不值嗎?我想,他們應當好好學習學習劉老師的那種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勇敢的面對生活。

俗話説的好:困難像彈簧,你弱他就強。我們面對這個彈簧就要不怕困難,奮力拼搏,這樣無論是多麼強大的彈簧都會向我們低下頭來。

我們人一生下來,就是為了要在種種困境中茁壯成長的,面對困難,你是否高高的昂起頭,挺起胸,氣宇軒昂的對困難説:來吧,我不怕你。你是否會像劉老師那樣樂觀開朗,坦然面對?

加油吧,同學們,我們有健全的身體,就更應該像劉老師那樣,勇敢面對困難,笑對生活,讓我們手中的風箏越飛越高。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5

我放下語文書,手裏滲透了汗珠,心理久久不能平靜。

我看的課文是一篇叫做《理想的風箏》的回憶性的文章,以一個學生的語氣,描寫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文章中的劉老師是一個熱愛生活、永不言敗、樂觀開朗的教師。

文章還講到了學生們和劉老師一起放風箏,劉老師故意把風箏放飛,學生去追的時候,他叫學生別去追,他要自己去追。劉老師撐着枴杖,一步一步地追着風箏。看到這裏,我不禁讓淚珠凝聚在眼眶裏。一位殘疾的老師用這種方式來説明他也能像正常人一樣,有着生命的活力!

生活中,有的人可能面到一點挫折就想着離開這個人世間,有的人可能面對一點困難就想放棄,還有的人可能在經歷過狂風暴雨以後選擇犯罪……是啊,人類中到底還有多少個人能像劉老師那樣,即使左腿膝蓋以下的部分已被截掉,還是那麼頑強樂觀地面對生活。

在我的生活中,不僅沒有劉老師的那種精神,而且還有着許多負面的態度。每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總是急於求助別人,從來沒有過自己思考問題,如果別人不懂或不想告訴我,我則去翻尋各種資料或上網查詢;每當我遇到了許多挫折時,我總是不敢面對,只敢把這件事憋在心裏,甚至有時失聲痛哭;每當我受傷時,我總會對那個使我受傷的東西破口大罵。

看完《理想的風箏》後,我對生活有了一種全新的態度,不再是以前的恐懼、責怪了。而是像劉老師那樣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也許以後,我可能還會偶爾有這種態度,但是我一定會想起,劉老師自己左腿殘廢,但還是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而我……

一陣清風吹來,我抹了抹頭上豆大的汗珠,準備一種新的態度去面對生活……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6

《理想的風箏》講的是一位姓劉的年進半百的老師。他早年因某種原因,左腿膝蓋以下被鋸了,可他卻樂觀向上,教出一批正直善良的學生。他製作風箏的技術非常高超。每年春天,他都要帶着他的學生或兒子去放風箏,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自己親身體會把風箏送上天的快樂。

誰能相信,正是這位老師,競真的親手放飛了風箏,他的快樂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用自己的勤奮和刻苦換來的,他的快樂裏藴含着他多少的心血和汗水呀。

讀完《理想的風箏》我若有所思。一個左腿殘疾的人居然靠自己放飛風箏,獲得屬於自己的快樂,作為一個健全的人,我們該如何靠自己的雙手去打拼,完成自己的夢想,獲得屬於自己的成功呢?答案只有兩個字“奮鬥”,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到詞典中去查查,它在詞典中的意思是“為實現一定的目標而努力幹”。聽聽簡單,可做起來似乎沒那麼容易了,在向自己的目標進軍的途中,你一定會遇到很多困難。別人的嘲笑、失敗……而這些都不是最困難的時候,最困難的是你放棄了自己,破罐子破摔,原本還只不過有一小塊裂縫,還可以補救,一旦摔成了破罐子,那就無藥可救,神仙也無力迴天了!所以,永遠保持着一顆樂觀向上的心是十分重要的,正如文中的劉老師,不為自己殘廢了而悲觀,而是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教出了一批正直善良的孩子……

讓我們放起理想的風箏吧!讓我們為理想的風箏能飛得更高更遠而奮鬥吧!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7

在《理想的風箏》中,作者蘇叔陽以《理想的風箏》為題,不僅以題思人,以劉老師放起一隻風箏比作了劉老師以孜孜不倦的教學態度説飛了一隻又一隻理想的風箏,也藉此寄寓了他對劉老師的懷念,誰又説不是呢?老師是辛勤的園丁,她用她的辛勤澆灌了一屆又一屆祖國的花朵,老師是靈魂的建造者,教給了我們做人的道理,老師是“春蠶”,老師是“蠟燭”......難道我們可以忘了我們的老師嗎!

在《理想的風箏》中,蘇叔陽將老師描寫的淋漓盡致,使人回味無窮,讀完了全文之後,劉老師一手拄着枴杖,一隻左腿懸在半空中,微笑着,眼鏡下是一雙慈祥的眼睛,他一隻手拄着枴杖,一隻手擎着風箏,自信而又樂觀,身殘志堅,一心為了同學,使我又想到了我們的所有老師,是她們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了我們同學們幫助。

在文章的末尾,作者又以一個耐人尋味,意味深長的結尾表達了他對劉老師的思念,簡樸而又真摯,劉老師的印象不僅留在我的心中,更是留在了所有同學的心中,一個簡簡單單的省略號,更是作者對劉老師的讚美,對天底下所有人民老師的讚美!老師這個職業是一個人人讚揚的職業,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祖國的花朵,讓我們以後都成為棟樑之材,作為老師,你們兢兢業業,你們想的卻是將我們送入更好的中學、高中、大學,送入更加美好的未來!

自古以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已成了讚美老師的名詩,老師,您把您的青春奉獻給了你的事業,您時常為我們批作業批到手發麻,現在,我勻即將邁入中學,老師,我們會用最好的成績報答你們,等我們以後有出息了,也不會忘記您!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8

上個星期,我們學了《理想的風箏》這一課,在這一課裏,讓我們學到了很多。

這一課講了作者的老師劉老師。“劉老師個子不高,微微發胖的臉上有一對時常眯起來的眼睛,一頭花白的頭髮更襯出它的忠厚。他有一條強壯的右腿,而左腿,膝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個已經用的油亮的圓木枴杖支撐。”大家讀了這一段是不是感覺,劉老師給“我們”上課很不容易。“他只靠着健壯的右腿和一支圓木棍,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為我們講課。逢到要寫板書的時候,他用圓木棍支撐的,右腿離地,身體急速的一轉,便轉向黑板,寫完粗壯的粉筆字,有一枴杖為圓心,再轉向黑板……而他每轉一次,就引起同學們的一陣心跳。”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劉老師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我們也可以從最後一句看出同學們都很擔心劉老師會摔倒,很關心他。

我們都知道一般殘疾人都不樂觀,都不愛生活,而這位劉老師不一樣,他反而更愛生活。從“在晴朗而沒有大風的日子,劉老師課餘便在校園的操場上,放起他親手做的風箏。”和“有一次,他故意撒手,任飛舞的紙燕帶動長長的線繩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他笑着,叫着,拄着枴杖,蹦跳着去追趕線頭,喊着:‘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從這幾個句子可以看出劉老師生命頑強,對生活充滿希望,他在享受生活的快樂。

劉老師身殘志堅,我們沒有殘疾,我們應該更樂觀向上,更熱愛生活。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9

我們每個人都有理想,每個人的理想都不一樣,有的希望自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後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有的希望自己有錢做有錢人等等。每個人的理想不同,做起來也不同,我們的理想要靠我們自己的努力才可以得到,不作出努力,我們不會有收穫,我們的理想不會實現。

這篇課文是當代作家蘇叔陽在春天想起了劉老師,想起了劉老師放上天空的風箏。劉老師個子不高,微微發胖的臉上有一雙慈祥的眼睛,劉老師有一條強壯的右腿,但是左腿膝以下都被截去,靠一根圓枴杖支撐。劉老師是一個樂觀自信、豁達開朗、堅持不懈的人。

在一次上課時,劉老師笑着對蘇叔陽他們説:“······女媧氏造人早累了,就用樹枝弄一點泥巴向地上甩但是有的太用力被甩掉了手腳,我就是當時被甩掉的。”雖然很好笑,但笑完後大家有一種酸酸的感情。

留給“我”最深的是劉老師放風箏的情景,劉老師的風箏是各式各樣,有瓦片兒、蜈蚣,最精美的是黑燕子風箏,劉老師的腿雖然不便於奔跑,但是他卻不肯失去把風箏送上藍天的快樂。有一次他故意把手鬆開去追趕線端,最後追趕到了,那時劉老師沉浸在得意、滿足、幸福、充實的生活裏。

我們的理想要努力去實現,爭取做到最好,我們的理想是一隻只風箏,讓我們放飛理想,陪伴我們的心,永遠在藍天上翱翔,放飛夢想。一起放飛理想的風箏吧!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10

天上繁星點點,代表着每一個人。那閃爍的光,代表人生路途,是理想賜予他發光的力量,是樂觀給予他重新發光的動力。

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一隻載着理想放飛於廣闊藍天的風箏。文中的`劉老師,雖然身殘,但志不殘。他抱着對生活的愛與追求,抱着樂觀開朗的性格,一天又一天地活下去,永遠展示生命的頑強。

生活雖然是殘酷的,可路是人走出來的。窮途未必是絕路,絕處也可逢生。就如文中張海迪姐姐吧!

5歲的時候,她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癱。在殘酷的命運面前,她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鬥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國小,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她懷着“活着就要做人,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爾為榜樣,勇於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

對照而看,我們個個都是四肢健全的人,卻不懂珍惜自己的生命,父母只是説一兩句,就要生就要死,承受不起生活中的波浪,沒有那種對待任何事都抱着樂觀的態度的精神,在風波面前抬不起頭,接受不了生活中的考驗。

書中很明白地説明人的生命價值在於為祖國富強,人民幸福而勇敢開拓,無私奉獻,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高高地飛起,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放飛理想的風箏!去迎接美好的每一天!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11

讀了風箏這篇文章,使我感觸很深.這篇文章以作者強強、微微等少年朋友的理想為基點而製做了各式各樣的風箏,深刻揭示了"風箏是理想的翅膀'',這一主題思想。

他們做的風箏以自己的理想為基礎而不是人云亦云,照貓畫虎,那樣既沒有個性和特點,也沒有創造力.比如芳芳就是一個糊里糊塗的少年,我不能向她學習。沒有理想的人就是胸無大志,沒有目標的人,這樣的人只能,昏昏一生,到了最後一事無成。但一個人的理想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等因素來確定。我也有理想,那就是長大想當一個音樂家,如果要我做風箏,我要做一個“鋼琴”風箏。

有了理想,就要從現在做起,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努力奮勝,來不得半點虛榮和驕傲,如果不是這樣,理想只能成為泡沫.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刻苦訓練,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每一個人的童年也像是一隻風箏.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手裏的線越放越長,風箏也越飛越高,越飛越遠.可千萬別讓手中的線斷掉啊!”'如果你的理想風箏斷了線,風箏就會搖搖擺擺,左碰右撞,失去方向,風箏就會摔個大跟頭,你的理想就不會實現,因為沒有正確的把握方向,我要在學校.老師.父母的陪養教育下,展開理想的翅膀,越飛越遠,越飛越高!

總之,《風箏》這篇文章寓意深刻,讀後使我深受啟發,受益匪淺啊!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12

《理想的風箏》是一篇讓我覺得很好的作品,這一篇的文章的作者不是蘇叔陽而是舞墨狼,這也是我從來沒有聽過的作者,不過,當讀了他的文章後,我就被他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他文章中優美的文字,一下子進入了我的眼眶。讓我讀了一遍又一遍,好像讀不膩似的。

其實,這一篇文章,在我感覺中,是作者的理想,一開始是像愛迪生一樣的大發明家,可是,自己發明東西被父母無情的毀掉了。第二次是想當軍人,因為作者的爸爸當過兵,所以在作者的記憶中的故事裏,關於軍營生活的故事數不勝數,嚴謹的作風,過硬的素質,還可以保衞祖國和人民,多麼光榮而偉大的事業,軍人成了我的一大理想。可是,作者因為近視帶上了眼鏡,帶個眼鏡怎麼能瞄槍打敵人呢?第三次是當一名新聞工作者,因為寫上一兩篇文章,令作者最興奮的是投出去的一篇稿子居然在市裏的日報上發表了,當時作者高興的一夜沒有睡好覺,想不到自己的作品還真有人認可。可是,又因為大學聯考成績而放棄了。不知不覺,作者最終還是成為了一名散文家。這也是一個令人羨慕的稱號。

在生活中,也會有像作者一樣的人。當時,想要長大後成為一名宇航員,可以在無限的宇宙中翱翔,可以探索宇宙的奧祕,可是,因為視力的下降而放棄了這個理想。有時也想當一名研究電腦的,可是,看見電腦,碰上鍵盤和鼠標,就好像中了什麼魔法,只是想要玩遊戲。所以,有放棄了。就這樣反反覆覆的打擊這我的心靈。

失敗是成功之母,作者的失敗其實沒有讓他全部放棄,他最終還是成為了在文學史上很偉大的人,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不過,我覺得,只要寫的好就會是一個好的作家,舞墨狼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其實,我覺得作者不應該如此輕言放棄,應該堅持下去,因為堅持就是勝利,只要我們的毅力夠強,成功會出現在我們的眼前,我們會把成功牢牢拴在我們的手中!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13

在我們身邊,總有這麼一些流落街興的人,常常用無助的眼睛盯着我們,乞討要飯,當時我總會對他們投去同情的目光。當我學了《理想的風箏》這篇課文後,我改變了我的想法……

《理想的風箏》這個題目很是特別,我什麼是理想的風箏?讀了這篇課文,我才明白其中的含義:這是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對生活的渴望,愛與追求,是對生活春天般的熱情與信心……

這篇課文講的是:“我”以前的一位歷史老師,這位老師雖年過半百,並且失去了左腿,但仍然那麼頑強,講課時,他慷慨陳詞,課下,他還常常在學校操場上>放風箏,他有一條右腿和一跟枴杖,行走不方便,別人要幫他放時,他卻説:“不,我自己來!”

這樣一位令人敬佩的老師,懷着一顆有無限追求的心感染着周圍所有的人。而那寫乞討者大都四肢健全,卻不去勞動,到處乞討要飯,借用別人善良的心來度過一生,又有何意義呢?我們有時也總是被一些小事壓的喘不過氣來,甚至埋怨或絕望,可有些人都沒有想過憑自己的力量去征服或把困難壓倒,總是靠着父母,我平時也喜歡靠着父母,比如:數學題做不出來,需要講解,英語短文的意思不知道,要父母來查,每天收拾書包,要讓父母來提醒,可這樣的生活又能維持多久呢?

這篇課文不僅讓我感受到要自己用行動去戰勝困難,還讓我想到一個人要有信心和追求才能達到這目標。戰勝困難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們學習中也是一樣的,如果迷失了方向,就像一隻正飛在半空中的風箏,斷了線,失去了方向和平衡。“理想的風箏”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困難像彈簧,你強,他就弱了;你弱,他就強。”只有自己去打倒困難,朝着自己的目標出發,才會取得成功。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14

讀了理想的風箏後,我有很多感想。

樂觀,何為樂觀?樂觀其實就是正視命運,快樂面對挫折。一位殘疾的老師都不肯向命運低頭,被挫折打垮,何況我們是正常人,更應該這樣但我卻做不到。我,班級中的俊俊者,同學們的好榜樣,以優異的成績“著稱於世”可我卻時常被命運擋在了成功的門外。一次考到了80幾分,我消沉了眼前的希望徹底被抹滅了:一次被老師批評,我絕望了,只覺得前途渺茫:一次被同學嘲笑,我沉淪了,彷彿身在一個無助的世界裏······

我抱怨,我吶喊:“命運,你太不公平了!”可無論我如何反抗,命運總是不會練習我,反而給我帶來了更多災難“我當時痛苦絕望,覺得上天很不公平。可我學習了《理想的風箏》這顆後,不由得感到慚愧。文中那位年過半百且身有殘疾的劉老師,不為只覺是殘疾人而悲觀消沉,而是更加上進,希望彌補自己的缺陷。而我,卻與其恰恰相反。我在一旁大聲抱怨吶喊,劉老師卻正視命運,快樂生活,我認為生活在無助世界,劉老師卻熱愛現在的生活,還快樂地放風箏,我氣餒了,墜入了絕望的深谷,劉老師卻依靠自信樂觀,登上了希望的高峯······

這一切都證明了我與劉老師之間的懸殊差距,身為正常人的我感到自己慚愧不如。我發誓我一定要脱胎換骨,做一個樂觀向上,任何困難都打不跨的人。劉老師就是我學習的榜樣!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15

今天,我讀了《理想的風箏》這篇文章,文章裏可親可敬的劉老師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故事的主人公劉老師是一位慈祥敦厚、和藹可親的好老師。可是,他卻只有一條健壯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的部分全被截去了。他的另一條“腿”,就是一根已用得光滑發亮的圓木枴杖。對於自己的腿疾,他絲毫不感到羞恥。相反,他還在課堂上開玩笑似的和學生談論這條腿:“女媧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樹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變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於女媧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丟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時候被她甩掉一條腿的。”這幽默的話語,這飽經風霜的老人,在每一個聽了這話的人心裏泛起一陣酸澀的感情。

劉老師愛糊風箏,也愛放風箏。每當春風吹綠大地的時候,他總會拿起自己親手做的風箏,來到校園的操場上。不過,他畢竟是一個有腿疾的老人,要像小孩子一樣放風箏,真是不可思議。可他做到了。他還在風箏飛上天后扔掉線繩,自己拄着枴杖去撿。他的快樂與滿足,讓我的眼睛濕潤了。

身為一名老師,劉老師很好地教導了他的學生們什麼是堅強,什麼是樂觀;什麼是積極向上,什麼是自強不息。他在操場上蹦跳着放風箏的情景,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他親手製作的美麗的風箏們,高高地飛在我的心頭。我相信,以後每當我遇到挫折和困難時,那風箏都會引領我走向成功。

標籤:讀後感 風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