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教學課程安排計劃(精選12篇)

校園2.19W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何不趕緊為即將開展的教學工作做一個計劃呢?相信寫教學計劃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事情,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課程安排計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教學課程安排計劃(精選12篇)

教學課程安排計劃 篇1

一、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53人。本班大部分同學有責任心,樂於學習語文,喜歡誦讀古詩。在學習過程中能努力向上,認真完成作業。經過校本課程的學習,有一定的識字基礎和閲讀能力,有自主學習的意識。但也有一些學生識字能力欠佳,有待加強,有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欠佳,有待改進。

二、指導思想

古詩文是我國民族文化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是人類文化的寶庫。她是寶貴的精神食糧,不僅藴含着深刻的知性美和崇高的人格美,更積澱着一個偉大民族不滅的精魂;她是民族精神的教科書,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讓每一位炎黃子孫都深深地烙上了龍的傳人的印跡。為全面落實新《課標》理念,展示我校課改實驗的成果,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結合我校工作計劃的安排,將開展國小生古詩文誦讀系列活動,意在把學生引入古詩文的海洋,讓他們與高尚對話,與智慧碰撞,從而打下紮實、厚重的文學功底。

三、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在大量誦讀的基礎上,摸索出積累、背誦古詩詞及誦讀古詩文的方法。利用課前2分鐘誦讀古詩文,營造古詩文誦讀的氛圍。

2、古詩與練筆相結合,以詩促寫。通過自創小詩、改寫、擴寫、續寫、仿寫古詩、寫“學古詩、背古詩”的感受、詩配畫,畫填詩、辦與古詩詞相關的板報、專欄、班刊以及個人小詩集等形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古詩文誦讀能力。

3、瞭解古詩詞的文學常識、詩人的生平、寫作風格、背景、創作故事等,增強學生的文學素養。

4、創設一種富有古詩文學習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開展古詩文學習積累的主題系列活動,開展各類豐富多彩、主題鮮明的古詩文學習實踐活動,為學生的誦讀提供資源和幫助。

5、為取得廣大家長的支持,激發廣大家長積極參加古詩文誦讀活動,將校內誦讀延伸到校,開展古詩文“親子朗誦”活動。

四、教學措施:

1、充分利用電教媒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加強課外誦讀指導,開拓學生視野,積累古詩文。

五、思想品德教育(環境教育)結合點

通過學習,讓同學們懂得要孝敬父母,關心他人;知道從小樹立遠大的志向,刻苦學習文化知識;讓同學們熱愛祖國,瞭解祖國的一些祖國風光和民族風情;激發學生熱愛科學、保護大自然,勇於探索大自然。從許多生動具體的故事中,學習熱愛人民、熱愛生活、熱愛我們的地球,尊重平凡勞動、實事求事等優良品質,同時受到學科學、用科學的教育。從寫景的詩文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陶愛美的情趣,滲透環境保護教育。

六、心理教育措施:

1、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健康向上,結合思想品德教育點,向學生滲透熱人愛民、熱愛生活、孝敬父母,關心他人等等教育。

2、課堂課間關注學生,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3、引導學生閲讀積極向上的古詩文,從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心理教育。

七、潛能生轉化措施:

教師對學生充滿"無限關愛"是轉化潛能生的一種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採用讚許、表揚、信任、獎勵、委託等措施,使潛能生恢復自信,激起熱情,以更大的努力彌補學習上的差距,來報答老師對他的"無限關愛”。

嚴格的常規訓練,可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式。潛能生有學習馬虎、不求甚解、不能和老師同學共同研究討論的壞習慣,這與對後進生放鬆嚴格訓練有關。為此,必須在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對學生進行嚴格管理、嚴格要求、嚴格訓練,要從小處抓起,長期不懈,督促他們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持之以恆,良好學風一定能逐步形成。

總之,對潛能生的轉化,我們必須要有愛心,要有耐心,要有恆心,且要做他們的知心朋友,瞭解他們,尊重他們,我們才能取得轉化的成功。

教學課程安排計劃 篇2

一、基本情況

1)課程名稱:高一《人·自然·社會》

2)教材使用情況:浙江文藝出版社

3)任課班級:高一(2)(3)(4)(5)

4)本學期周課時:兩週1課時

5)計劃教學時數:9課時

6)已完成教學情況:無

二、教學目標及任務:

1)課程教學主要目的要求

目的:

a、通過學習該課程使學生了解自我,關愛自我的身心健康;

b、意識到早戀對中學生的危害,謹慎交友;

c、學會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學習,瞭解電子商務;

要求:

a、要求學生能正確認識自我並在課堂中能積極思考,主動發表自己對問題的見解;

b、在活動過程中能積極參與,注重學以致用。重點: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和正確的人生觀,增強對社會和自我的責任感;

c、使學生在瞭解自我的基礎上不斷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難點: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對自己負責。

三、教學內容及計劃安排:

第二週:撐過雨季

第四周:粉紅絲帶

第六週:花開的聲音

第八週:長大未成人

第十週:藥物知識abc

第十二週:睡出健康

第十四周:e時代情感

第十六週:電子商務

第十八週:自我小結

由於國家法定節假日和學校活動的影響,實際教學時數可能會有變化。

教學課程安排計劃 篇3

地方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管理與開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識經濟的到來,地方課程的開發和利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結合我校各項資源開發利用的實際情景,在三年級進行安全、環境保護、探索活動等方面的教育。

一、學生現狀分析三年級共有13個學生。

他們整體素質較高,對一切都感到新鮮、好奇。他們活潑好動,但約束力較差。教師要設計一些富趣味味性的探索活動主題,以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激發他們的探索慾望。

二、教學目標

1、安全教育方面

全國因安全事故數以萬計天真無邪的生命死於非命。

中央領導對中學生安全的指示:“人民生命高於天,人民利益重如山”。素質教育的重要資料之一“安全教育”,要讓學生在交通、校內外活動、消防、疾病預防等方面確實引起高度重視,杜絕麻痺思想、僥倖心理,教給學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識,培養安全意識和交通安全職責感,確保學生的安全

2、民族精神教育

經過感知民族精神、弘揚民族傳統、領略民族文化,探究、合作、實踐是領略民族文化、感悟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方法。在這門新的課程中,學生是主角,讓學生閲讀、大聲誦讀、翻譯古文、詩歌欣賞……等一系列活動中,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地用心感悟。

3、環境保護教育

經過對一些具體事例及圖片的感知,明白我們每一天生活的環境需要保護。

三、教學重難點

經過對安全、環境保護、探索活動等方面地學習,能讓學生意識到身邊的事物與自我是息息相關的,這是很重要的。

四、教學措施

1、教師吃透教材,精心備課。

2、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以學生為主體,組織學生自我設計,組織主持開展活動,發揮學生自主性,增長才幹。

3、注重學生實踐觀察為主,認識事物,認識現象,發現掌握運用規律。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找出適合低年級學生的活動方法。

5、啟發興趣,發揮學生自身的主動探索和創造。

6、把智力活動和操作活動緊密地結合。

五、教學資料安排

安全教育交通安全、飲食安全、用電安全等

環境保護教育污染系列、怎樣保護環境等

探索活動環境與生活、我們的家鄉等

教學課程安排計劃 篇4

近幾年來,大學聯考的詞彙量由最初的3400增加為現在的6800,而且還有繼續增加的趨勢,口語也將成為大學聯考的內容之一;現在對大學非英語專業的學生的外語要求也正越來越高,不但要求書面閲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也要求使用外語流利交流的能力。這一切的快速發展都給中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所教班級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我所任教高二兩個班級為理科,除少數學生外,大多數同學的學習態度已有好轉,上課認真聽講,作業獨立完成,學習方法越來越有效。雖然他們的成績還不拔尖,與其他有些學生的成績還有距離,但他們在這一年的學習過程中,還是有着很大的進步,特別是那些已有將來明確目標的同學。但也有極個別學生上課效率低,作業馬虎、不交,課外時間全部放在休閒娛樂上,課堂上打瞌睡的現象時有發生。還有一些學生則是由於缺乏堅持不懈的頑強毅力,害怕背誦、記憶,只滿足於課堂上聽聽課,課後沒有複習、預習等學習環節,導致英語成績提高緩慢。

二、教學目標

高二年級是高中的重要階段,又是高中三年的承上啟下階段。因此,讓學生在高二年級打好學科基礎並有所發展是極其重要的。下列目標應在本學期內達到:鞏固、擴大基礎知識;培養口頭和書面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側重培養閲讀能力;發展智力,培養自學能力。爭取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縮小與上學期期末考試時平均分排在我們前面的幾個理科班的差距。

三、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及方法

根據教學步驟完成模塊5及模塊6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練習適當做出調整,刪減。讓複雜問題簡單化,使學生更容易掌握所學知識。利用《英語週報》加大學生的閲讀量。提高閲讀速度。此外,在本學期的教學中,要狠抓基礎及單詞、句型及語法等,紮實基礎知識,突擊寫作訓練,為大學聯考打下紮實的基礎。具體方法如下:

1、鑽研並創造性地利用教材,靈活使用,發揮教材特點。

2、內容要求學生一定要過詞彙關,反覆朗讀、默寫單詞、以便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摒棄不切實際的教學步驟,抓重點,搞強化,在日常教學中滲透語法意識。利用教材提高學生的基本功,堅持默寫單詞及重點句型。

3、本學期仍要堅持訓練學生的聽力和並開展任務型寫作教學。紮實寫作常用句型的同時,要求向句羣篇章背誦過渡,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寫作基礎。

4、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並以這些材料為基礎,擴充學生詞彙量,做到每學完一篇課文,就進行詞彙檢測。拓寬教材,擴展學生閲讀量,努力補充學生的詞彙。在平時教學過程中不斷擴大學生的詞彙量,詞彙教學以新帶舊,從而達到鞏固擴充詞彙的目的,做到經常督促、檢測。

5、加大基礎寫作訓練的力度,大力鼓勵學生學以致用。並要求學生背範文、教師精選的課文段落、寫作必背句型,使學生熟悉英語的句式結構及習慣用法,從句到篇,從而寫出完整的英語文章。另外每週進行一篇的寫作訓練,鼓勵運用背過的句型,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6、綜合檢查。準備每一單元做一次練習,主要以結合當前教學內容為主要測試內容,間或分塊測試,習題的訓練在於精而不在於多。在教學中儘量按照大學聯考的知識體系有針對性地選擇典型性題目。針對共性問題進行精講,讓學生在書本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源泉,學會思考、整理和歸納。

教學課程安排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新一輪課程改革明確提出:“實行國家、地方、校園三級課程管理”。這就需要地方課程具有鮮明的地方性、靈活多樣性和實用性。鄉土教材是開發地方課程的首選目標。透過鄉土教材的實踐和探索,關注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在培養學生的社會實際潛力和團隊精神中,鍛鍊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

二、學生基本狀況分析

二年級二班共有學生33名,經過一學年的訓練,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有了較大的進步,上課能懂得怎樣聽講,明白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能上課舉手回答問題,同學之間能互相幫忙,互相學習,互相團結。大部分學生成績較好,出錯的學生有個別的是知識的掌握較差,大部分學生是由於粗心,有些學生此刻還是不會小組合作,注意力不集中,理解潛力較差,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等。

三、教學目標(參照每課時的目標)

1、依據課程標準,把握學習目標。在準確把握各個資料模塊的要求基礎上,制定適合本校、本班學生實際的學習目標。絕大部分學習資料都是作為實施課程標準的“話題”或“引子”,不必將其作為識記的“知識”,更不必要求“掌握”,要把課程資料的學習視作達成課程目標的過程。

2、運用多種手段,突出學習效果。活動中要成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瞭解學生的已有知識與經驗,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地方課程的資料看似多而雜,要求較高,但許多資料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所觸及的,或是透過其他信息渠道已有所瞭解的。因此,組織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體驗等因素服務於活動。

3、發揮課程資源,拓展教育功能。充分利用對地方課程事實具有支持性的人力、物力資源,如師資、活動場所、自然環境、社區文化生活設施、各種公益活動、網絡資源等,根據校園的地域文化特點和學生實際對地方課程的資料進行增刪,發揮教師的專業特長,突出地方特色。

四、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程遵循少年兒童的認知規律,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構成用心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五、活動時間安排

根據現行教學計劃的規定,一般狀況下,推薦每一活動資料為1課時,教師能夠根據學生實際及實踐活動的需要作出靈活的調整,提倡地方課程與資料相關度很大的學科整合,提高活動效率。本課程二年級每週學習時間為1課時。

教學課程安排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人盡其才的思想,結合農村中學的辦學宗旨,一是為上級學校輸送優秀學生,二是為當地經濟建設培養合格建設者,推動職業教育發展,促進家鄉經濟建設,實現和諧社會。本着有效利用省編教材資源,結合學校教育教學實際情景選編和整合的方式開發地方教材,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二、培養目標

(一)培養學生真正認識自我。

(二)培養學生學會觀察與思考,學會辨別是非。

(三)培養學生學會交往與合作,學會生存、生活。

三、課程實施

(四)課程資料及課時分配:成功訓練、民族團結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

1、民族團結教育(5課時)

七、八年級全一冊;九年級備5課時。

2、法制教育(6課時)

七年:吸毒的危害、抵制方法、為什麼不能吸毒?(2課時);《義務教育法》有關知識(2課時);《未成年人保護法》中的家庭保護、學校保護(2課時)。

八年:網絡的危害(2課時)、未成年人犯罪法(2課時)和學生傷害處理辦法(2課時)。

九年:憲法資料(2課時)、治安條例(2課時)和教育法第五章資料(2課時)。

3、安全教育(4課時)

七年:如何創立和諧學校四課時。

八年:食品、用電、交通、學校安全各一課時。

九年:傳染病、山體滑坡、自然災害、意外傷害各一課時。

4、其它資料根據實際安排課時。

(五)課程實施辦法:班級授課制形式進行教學。

課時分配:每週開設兩課時,本學期共開設三十二節課。

四、學校教師、學生情景

(六)農村學生樸實,交往本事較弱,動手本事較強,創新意識差,缺少成功感;教師熱情高、幹勁足,學科教學經驗少。

五、地方課程評價

(七)評價資料:地方課教學計劃、教案。

(八)對教師地方課程教學的評價

1、體現以為問題為主線的“四學”教學模式;

2、注重德育滲透和情感薰陶,尤其是民族團結教育;

3、目的明確,目標具體得當,貼合學生實際;

4、重點突出,難點突破,結構合理,多法結合,靈活運用;

5、注重學法指導,面向全體,啟迪思維,反饋及時矯正;

6、注重實踐本事、創新本事及綜合本事的培養。

教學課程安排計劃 篇7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方面還很幼稚,有待加強。教師要充分利用每一節課,向學生介紹我們的介休文化,通過對這些介休風俗的瞭解,增強對介休文化的熱愛,對介休的熱愛。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校本課程教學包括《愛我介休》的文化篇、名人篇、風景篇、風俗篇、特產篇五部分內容。

三、教材分析

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自編教學講義,教學內容以“瞭解介休”“愛我介休”為主題,引導一年級的學生學習介休的古文化、認識瞭解出自介休的名人及事蹟、瞭解介休的名勝古蹟及風土人情。

四、教學目標

1、學習介休的古文化、認識瞭解出自介休的名人及事蹟、瞭解介休的名勝古蹟及風土人情。

2、通過學生誦讀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誦讀能力。

3、通過對介休文化的瞭解,增強學生熱愛介休的情懷。

五、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學生熱愛介休的情懷。

2、瞭解介休的名勝古蹟及風土人情。

六、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精心準備,課堂上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如圖片、課件、錄音機等引導學生置疑問難,學習新知。

2、改變常規教學模式,變課堂為學堂讓學生動腦想想,動口講講,動手做做,自主學習,嘗試錯誤,教師只在必要時,給予指導、幫助,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3、充分發揮學習夥伴的作用,讓學生互助學習,團結合作,共同解決學習上的困難。

4、走出課堂,走出學校,將課堂延伸到課外,爭取學生家長的支持,帶領學生親自實踐,體驗樂趣。

七、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次介休歷史沿革、孝文化、水文化

第二次瓷文化、古堡文化及晉商文化

第三次介子推、郭泰

第四次文彥博、介休歷代名人簡介

第五次介休綿山、張壁古堡

第六次介休后土廟、其他風景名勝簡介

第七次風俗篇的“醋仙”王來福——認乾親

第八次風俗篇的兜肚肚——清明節的習俗

第九次特產篇的貫陷糖、洪山陶瓷

第十次特產篇的銀條菜、介休鹿茸、義安老黃酒

教學課程安排計劃 篇8

一、指導思想:

校本課程集中體現“以學校為本”的理念,主要強調課程的開放性、民主性、參與性,強調交流與合作。本學期我們根據學校地處農村,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優勢,結合我校的傳統和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堅持加快發展、堅持優化質量、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人才強教、堅持提高效能,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實施、推進校本課程的教學。

二、工作目標:

1、探索建設利用校本資源庫,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並不斷補充、完善資源庫,為校本課程的持續發展不斷努力。

2、圍繞課題研究工作,全面推進閲讀特色課程的建設,促進校園閲讀文化建設。

3、積極用好地方課程教材,在教學實踐中加強研究,確保教學質量。

三、主要工作:

1、建設完善校本資源庫,積極利用資源庫服務教學,提高教學有效性。建設資源庫的目的是減輕教師負擔,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每一個校本教師在教學中都要樹立“我建為我用”的意識,在兩個方面努力,一是積極使用,二是不斷完善。只有在使用中才能檢驗我們前階段工作的優劣,只有在使用中才能發現需要努力的方向,“建”和“用”才能相互促進。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教材開發的.認識將更加全面,開發教學內容的能力也將得到更大的提高。

2、積極圍繞閲讀課題推進校園閲讀文化建設

文化張力的滲透關鍵要靠在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老師們在上課的時候要注意這方面的引領、啟蒙,提高閲讀效益,提高文化的感染力,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人文精神。五、六年級校本課還要安排家鄉文化的學習,以家鄉的深厚人文歷史影響一代新人,培養熱愛家鄉的真摯情感。

四、具體工作安排:

9月份

1、學習本學期校本課程實施計劃,明確工作思路。

2、各年級制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10月份

備課工作交流。

11月份

校本課堂教學調研。

12月份

小結本學期工作。

教學課程安排計劃 篇9

一、指導思想:

隨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識經濟的到來,地方課程的開發和利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地方課程也是基礎教育課程管理與開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結合我校各項資源開發利用的實際狀況,在三年級進行安全、環境保護、傳統文化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

環境教育:這本書從學生的實踐生活出發,從周邊的環境問題入手,使學生對環境有個初步瞭解,透過多種形式的環境保護和生態宣傳教育活動,培養國小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地球家園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保理念;引導學生用心參加社會環保實踐,提高學生的綠色環保意識。

安全教育:這本書詳細介紹了社會安全、校園安全、公共衞生安全、網絡與信息安全、意外傷害、自然災害等方面的預防和應對措施。以後,當我們遇到危險時,就不會手忙腳亂、束手無策了。透過“真實再現”、“行動在線”、“拓展延伸”、“警示台”、“天天提醒”、“知識鏈接”等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形式,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識,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識和生存技能,真正感悟安全的好處和價值。

傳統文化:我們要做什麼樣的人?我們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當然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傳統文化》這本書為我們帶給了一個良好的平台,教材向我們展示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古人的高風亮節;具有濃郁文化氣息的山山水水;歷經幾千年的民族藝術。教材會讓你看到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世界。

三、學情分析:

三年級一共有158名學生。此刻的學生在安全、環境方面的認識較少,對於傳統文化方面的認知就更少了。因此十分有必要開展這些專業課程。

四、教學目標:

1、新時代對學生開展環境教育關係到我們國家的生存,人類的發展,是校園德育的重要資料,是素質教育的需要,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領悟環保的重要性,掌握環保的簡單知識,從小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資源意識。

2、透過感知傳統文化感悟民族精神。在這門新的課程中,學生是主角,讓學生閲讀、大聲誦讀、翻譯古文、詩歌欣賞……等一系列活動中,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地用心感悟。

3、中央領導對學生安全的指示:“人民生命高於天,人民利益重如山”。素質教育的重要資料之一“安全教育”,要讓學生在交通、校內外活動、消防、疾病預防等方面確實引起高度重視,杜絕麻痺思想、僥倖心理,教給學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識,培養安全意識和交通安全職責感,確保學生的安全

五、教學重難點

透過對安全、環境保護、探索活動等方面地學習,能讓學生意識到身邊的事物與自己是息息相關的,這是很重要的。

六、教學措施

1、教師吃透教材,精心備課。

2、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以學生為主體,組織學生自己設計,組織主持開展活動,發揮學生自主性,增長才幹。

3、把智力活動和操作活動緊密地結合。

4、創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時空。在教學中,教師應儘量根據三年級孩子的特點出發,創設各種活潑生動的活動,強調從活動中學習,讓孩子在活動中去了解家鄉的狀況。

5、突出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重視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和社會實踐聯繫,強調從活動中學習,在探究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中感知周圍事物的特徵,讓探究成為地方課程學習的主要方式。

6、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找出適合低年級學生的活動方法。

7、注重學生實踐觀察為主,認識事物,認識現象,發現掌握運用規律。

8、啟發興趣,發揮學生自身的主動探索和創造。

9、強調學習活動形式的多樣化。地方課程可與國家課程結合使用,相互滲透;也可單獨開設。主要運用觀察信息收集現場考察參觀訪問討論製作調查社區活動專題研究等多種學習形式,掌握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方法和潛力,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總之,透過地方課程的學習,讓學生了解相關的安全、環境、傳統文化的知識,並能學以致用。

教學課程安排計劃 篇10

一、開設目的:

地方課程是國家課程改革和實施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方案中以增進國小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課程。地方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管理與開發地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結合我校各項資源開發利用的實際狀況,進行安全、國防、環境保護的知識、國學啟蒙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學資料

教學資料包括《傳統文化》和《安全教育》,分成不同的專題,並不限體裁、表現形式。每週圍繞一個專題來進行教學,大力鼓勵學生在課外查找資料;對課堂學習進行補充,進一步探討交流;甚至能夠是具體狀況開展延伸活動。

教學目標:

1、瞭解中國文化精髓,積累必須的經典名篇,全面提升學生的古典文化素養,初步瞭解古代大詩人的生平行跡。

2、引導學生透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會學習,開啟心智,提升志趣,並透過蒐集更多的關於教材的資料的過程中習得自主學習的有效方法。

3、透過詩詞教學進行閲讀積累,培育審美情感,培養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4、讓學生了解一些有關公共安全的常識,懂得珍愛生命,重視安全,拒絕誘惑,遠離危險,防範傷害。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古代的名人志士,引導學生領悟他們的智慧、風骨、胸懷和操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座標,堅定正確的人生信念。

難點:瞭解齊魯文化遺產,瞭解山水中所藴含的文化內涵。

五、教學措施: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貼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沒更關注過程。

4.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5.注重評價的過程性和激勵性。

6、結合本地實際,對學生進行安全交通、飲食安全、用電安全、等安全知識教育。

教學課程安排計劃 篇11

一、課程定位

校本課程是由學校自主開發的課程,由學生自願參加,以學生活動為主,與必修課程一起構成學校課程體系。但它與必修課程在內容、要求的深廣程度和活動形式等方面又不盡相同。校本課程更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自願性和靈活性。它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結協作的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開發目標

1、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培養一批覆合型、科研型的教師。

2、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三、開發原則

1.自主性原則: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多給學生想象、創造空間。

2.自願性原則:尊重學生的意願,自選組別,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靈活的作內容形式上的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性,內容的寬泛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評價的差異性。

四、校本課程的開發內容

1、家鄉農具超市

2、家鄉農作物的調查與研究

3、校園園林藝術

4、動物大觀園

五、校本課程教材編寫要求

教師應從以下四個渠道挖掘教材資源, 1、自編教材; 2、選編教材;3、選用優秀教材;4、拓寬現有教材。

六、校本課程的開發步驟

一建立領導機構:校本課程開發小組。

組長:

成員:

二前期論證

1. 利用現有資源,徵集教師意見,確定校本課程的具體內容。

2、將開發的課程綱要拿到學生及家長中徵求意見,看所開課程學生、家長是 否意願。

三培訓師資

1.校本課程理論。內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校本課程研究。培訓方式:講座、研討

2.教師專業知識培訓。學校對擔任校本課程的教師進行相關專業知識培訓。 四撰寫課程綱要。

課程綱要闡明以下幾方面內容:

1.課程目標:(全面、恰當、清晰地闡述課程涉及的目標與學習水平)

2.課程內容或活動安排。

3、課程實施:(包括方法、組織形式、課時安排、場地、設備、班組規模等)

4、課程評價:(主要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涉及評定方式、記分方式、成績來源等

五教師正式開題,學生自主選擇。

開課之初,教師給15分鐘時間向全體學生介紹所開課程的主要內容、目的、授課方式等,讓學生根據教師的介紹自主選擇。

六校本課程實施。

中心校做好監按、測評。參與聽、評課的指導,調控校本課程實施情況,總結經驗,解決問題。

七課時安排:校本課程每週1課時

七、校本課程的評價

1.授課教師的評價。教導室通過聽課、查閲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對教師進行考核,並記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選擇該科的人數,二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

2、學生的評價。校本課程不採用書面方式的考試或考查,對學生評價主要是三看:一看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作好考勤記錄。二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可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等形式記錄在案,作為“優秀學生”評比條件。三看學生學習的成果,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鑑定、競賽、評比、彙報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績優秀者可將其成果記入學生學籍檔案內。

八、校本課程的教學管理

1、任課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教導室隨機聽課,隨時測評。

2、教師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3、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4、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5,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6、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展示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教學課程安排計劃 篇12

一、教材分析

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美術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及責任感,並培養他們尊重和保護自然環境的態度以及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與能力。美術可以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通過對美術課程的學習,有助於學生熟悉美術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運用視覺語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類社會的文化資源。美術可以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美術可以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有助於培養學生勇於實踐和善於實踐的心理品質,這樣將會對他們未來的工作和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美術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

二、教學目標

1、嘗試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造型、表現)

2、嘗試不同工具,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等方法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

飾,體驗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設計、應用)

3、觀賞自然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短的話語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欣賞、評述)

4、採用造型遊戲的方式進行無主題或有主題的想象、創作、表演和展示。(綜合、探索)

三、教學內容

[造型、表現]學習領域:

1、在美術遊戲中體驗各種繪畫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認識常用顏色。

2、在美術表現活動中,大膽地採用各種造型方式,並藉助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嘗試使用各種線條、形狀和色彩進行繪畫表現活動。

4、通過各種方式的實物拓印,產生肌理,獲得視覺和觸角的感受。

5、用黏土等可塑性材料,通過揉、搓、壓、捏、切挖和堆塑等方法進行簡單器皿和動物形象的造型。

6、用單色、彩色紙以及廢舊畫報、掛曆,採用折、剪、撕、拼貼等方法進行平面造型,表現生活中觀察到的事物或想象中的事物。

[設計、應用]學習領域:

1、以遊戲的方式,觀察或觸摸各種實物,進行感官體驗,並作簡單的組合造型。

2、用自然硬質媒材或人工硬質媒材,通過拼擺、粘接、堆積、組合等技法進行造型遊戲。

3、以遊戲的方式,用單色或彩色紙,採用折、剪、撕等方法進行平面造型為主的練習。

4、安全地使

用材料和工具。

[欣賞、評述]學習領域:

1、走出教室,觀賞校園和所在地的景色。

2、欣賞自己和同學創作的美術作品。

3、瞭解、欣賞我國民間美術作品,感受造型和色彩的特點。

4、通過觀摩錄像、畫冊,對中外優秀的卡通藝術形象進行欣賞和討論。

5、到閲覽室翻閲畫冊,觀看學生美術作品,找出最喜愛的一件作品,並説明理由。

6、欣賞木偶戲和皮影戲的人物造型,通過錄像或實地觀看木偶或皮影戲的表演片段。

7、欣賞中外畫家描繪兒童生活的美術作品。

[綜合、探索]學習領域:

1、利用各種材料特點,採用造型遊戲的方式表現出自己的想象,創作出藝術作品,並發表自己的感受。

2、結合語文、音樂等學科內容進行美術創作,共同設計、佈置學生美術作業展覽或美化教室。

3、根據兒歌、童話設計和製作頭飾或面具等,並表演舞蹈、童話劇等。

4、用各種材料製作小型商品,並佈置成小小超市,模擬商品交易過程。

四、教師在教學中應遵循以下教學原則:

1、審美性原則

把審美教育作為主線貫串教學全過程,通過對自然美、生活美、藝術美的感受和表現,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2、思想性原則

發掘教材內在的思想性,在教學的內

容與形式中有機地融進思想品德教育。

3、量力性原則

教學內容和方法應適合國小生的生理、心理髮展特點,淺顯易學,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學生的美術素質。

4、創造性原則

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啟發、鼓勵學生的創造性。

5、實踐性原則

聯繫學生的實際,理論講述與操作訓練相結合,充分使學生眼、手、腦協調並用。

6、趣味性原則

選擇富有兒童情趣的教學內容,採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7、因材施教原則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生間個性的差異,在教學中注意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要考慮個別超常學生與後進學生的情況,採取一般教育與個別知道相結合的方法。

標籤:教學 精選 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