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春雪》原文賞析(精選7篇)

校園3.22W

賞析是欣賞並分析(詩文等),通過鑑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雪》原文賞析(精選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春雪》原文賞析(精選7篇)

《春雪》原文賞析 篇1

春雪

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詩文解釋】

新年已經來到,然而卻還沒有看到芬芳的鮮花,直到二月裏,才驚喜地發現草兒萌發了綠芽。白雪似乎耐不住這春天的姍姍來遲,竟紛紛揚揚,在庭前的樹木間灑下一片飛花。

【詞語解釋】

新年:指農曆正月七年級。

故:故意。

【詩文賞析】

真正的春天雖然還未來到,但白雪卻等不住了,紛紛揚揚,自己粧點出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未來,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遺憾,但這穿樹飛花的春雪不也照樣給人以春的氣息嗎?詩人久盼春天的煩惱頓時化成一片欣喜。全詩構思精巧,於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別開生面。

《春雪》原文賞析 篇2

【原文】:

春雪

作者: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

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

故穿庭樹作飛花。

春雪 韓愈注音:

xīn nián dōu wèi yǒu fāng huá ,

èr yuè chū jīng jiàn cǎo yá 。

bái xuě què xián chūn sè wǎn ,

gù chuān tíng shù zuò fēi huā 。

春雪 韓愈翻譯:

新年都已來到,但還看不到芬芳的鮮花,到二月,才驚喜地發現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色來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兒在庭院樹間穿飛。

春雪 韓愈字詞解釋:

1.新年:指農曆正月七年級。

2.芳華:泛指芬芳的花朵。

3.初:剛剛。

4.驚:新奇,驚訝。

5.嫌:嫌怨;怨恨。

6.故:故意。

春雪 韓愈背景:

此詩作於元和十年(815),當時作者韓愈在朝任史館修撰,知制誥。對北方人來説,新年無芳華是正常的,但到過嶺南的韓愈卻覺得北方春來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長出來,作者便借鑑岑參《白雪歌》之意,創作了此詩。

春雪 韓愈賞析:

首句中“新年”即陰曆正月七年級,這天前後是立春,所以標誌着春天的到來。新年都還沒有芬芳的鮮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們分外焦急。一個“都”字,流露出這種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驚見草芽”,説二月亦無花,但話是從側面來説的,感情就不是純粹的歎惜、遺憾。“驚”字最值玩味。它寫出了詩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終於見到“春色”的萌芽的驚喜神情。此外,“驚”字狀出擺脱冬寒後新奇、驚訝、欣喜的心情 。這一“ 初”字,含有春來過晚、花開太遲的遺憾、惋惜和不滿的情緒。韓愈在《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曾寫道:“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詩人對“草芽”似乎特別多情,也就是因為他從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 。從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華”,一抑;後句“初見草芽”,一揚,跌宕有致,波瀾起伏。

三、四兩句表面上是説有雪而無花,實際感情卻是:人倒還能等待來遲的春色,從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卻等不住了,竟然紛紛揚揚,穿樹飛花,自己裝點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開)未來,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遺憾,但這穿樹飛花的春雪也照樣給人以春的氣息。詩人對春雪飛花主要不是惆悵、遺憾,而是充滿了欣喜。一個盼望着春天的詩人,如果自然界還沒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來。這就是三、四兩句的妙處,它富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可謂神來之筆。“卻嫌”、 “故穿”,把春雪刻畫得美好而有靈性。

此詩於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獨具風采。

藝術特色

空幻、浪漫的想象翻新:一是詩人調轉筆鋒,撇置“芳華”,偏寫“白雪”,從春寒飛雪的視角,展現春色來臨的景象,翻春寒飛雪為春色飛花。二是翻人情為物意,期盼春意,怨春色來遲,本是人的情感,詩人卻以移情手法將人的情感賦予了無情之物,讓白雪嫌怨春色來的太遲,於是白雪頗解人情,有意地“故穿庭樹”化作飛花裝點春色。三是翻春寒冷落,心情悵惘,為飛花送春,平添歡鬧,白雪飛花,穿庭綴樹,化春寒料峭為春意欣然,化情懷冷漠為意趣歡鬧。

後世評價:

1.清·朱彝尊《批韓詩》:常套語,然調卻流快。

2.清·劉公坡《學詩百法》:作詩實寫則易落板滯,空翻則自見靈動。唐詩中韓愈《春雪》一首,可謂極空翻之能事矣。”

3.近代·朱寶瑩《詩式》:此詩首句、二句從“春”字咀嚼而出,看似與雪無涉,而全為三句、四句作勢,幾於無處不切‘‘雪’’字。三句、四句兜轉,備具雪意、雪景,不呆寫雪,而雪字自見,不死做春,而春字自在。四句一氣相生,以視尋常斧鑿者,徒見雕斫之痕,其相去遠矣。

韓愈主要功績:

政治

在政治上,韓愈反對藩鎮割據。對於韓愈對待藩鎮割據的態度,郭預衡指出:韓愈《平淮西碑》的主要傾向是“反對藩鎮割據,而歌頌平叛的勝利;讚揚主戰派,而批評主和派”,認為“韓愈反對藩鎮割據的堅定立場,不應因為碑文少寫了李愬之功便加以貶低”,而且他“反對藩鎮割據的主張,還不僅表現在平定淮西的一時一事,他在一系列的文章裏都貫穿着這個思想。”他在思想上,崇奉儒學,力排佛老。

文學

韓愈的主要貢獻是在文學上。他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繼承先秦兩漢散文傳統,反對專講聲律對仗而忽視內容的駢體文。韓愈文章氣勢雄偉,説理透徹,邏輯性強,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時人有“韓文”之譽。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韓柳倡導的古文運動,開闢了唐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韓詩力求新奇,重氣勢,有獨創之功。韓愈以文為詩,把新的古文語言、章法、技巧引入詩壇,增強了詩的表達功能,擴大了詩的領域,糾正了大曆(766年—780年)以來的平庸詩風。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獨到的建樹,大力提倡儒學,以繼承儒學道統自居,開宋明理學家之先聲。

他的古文可大致概括為論説與記敍兩類。論説文氣勢雄渾,結構嚴謹,邏輯性強,記敍文則愛憎分明,抒情性強,韓文雄奇奔放,風格鮮明,語言上亦獨具特色,尤善錘鍊詞句,推陳出新,許多精闢詞語已轉為成語,至今還應用在文學語言和人們的口語中。

教育

韓愈三進國子監做博士,擔任國子監祭酒,招收弟子,親授學業,留下了論説師道激勵後世和提攜人才的文章。韓愈力改恥為人師之風,廣招後學。在教育方面的論文中,他強調了求師的重要性,認為只要是有學問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師;把有才能人比作千里馬,闡釋了在位之人如何識別人才對待人才和使用人才的問題。

史學

唐時人稱韓愈有史家的'筆力,等到他撰寫《順宗實錄》,由於繁簡不當,敍事取捨也不恰當,深為時人指責。穆宗、文宗都曾命令史官增添修改,但那時韓愈的女婿李漢、蔣系官居顯位,諸位史臣很覺為難。而韋處厚則另撰《順宗實錄》三卷。

個人資料: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因諡號“文”,又稱“韓文公”。貞元八年(792年)中進士,曾參加討伐淮西叛藩吳元濟的戰爭,任裴度的行軍司馬。

韓愈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蘇軾稱其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説》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

《春雪》原文賞析 篇3

《春雪》是韓愈的一首很富有特色的詠雪詩,詩歌構思新巧,立意獨特,具有一定的思想價值和較高的藝術價值。

全詩如下:

新年都未有芳華,

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

故穿庭樹作飛花。

第一句“新年都未有芳華”。“新年”即陰曆正月七年級,這天前後是立春,所以標誌着春天的到來。“芳華”即發出香氣的花兒,這裏泛指花。這一句的意思是,新年都來了,卻還沒有芬芳的鮮花。這裏表明了北方的春天來得遲,冬天去得晚。這是詩人初到北方的感受。一個“都”字,流露出詩人那種盼望春天到來的焦急心情。這一句不但表現出盼春的心理,而且落腳在春的表徵物——花上。

第二句“二月初驚見草芽”。承上句而來,説二月雖然無花,但有草芽生出了。“驚”即驚訝、驚喜。詩句中一個“驚”字,它寫出了詩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突然見到“春色”時所產生的驚喜。“ 初”字,即開始。在詩人的心中,北方二月開始才有草芽,南方也許這就是春色滿園了。這裏自然含有春來過晚、花開太遲的遺憾之感。“草芽”不但透出春的信息,也暗示詩人盼春時的喜悦。這一句重點寫了初春的又一表徵物——草芽上。

第三句“白雪卻嫌春色晚”。這一句一轉,不去寫草芽,而進入寫白雪。白雪是全詩所要表現的對象,是全詩的重點。而白雪是在“新年都未有芳華”和“二月初驚見草芽”的背景下引出的,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活動。“嫌”即不滿意的意思。“春色晚”説明了這一年比較寒冷。聯繫上句來看,二月還在降雪。這裏,詩人轉換了視角,不是從人的角度來寫,而是從雪的角度入手,借説白雪嫌春天來得晚了來表明自己對春的盼望心情。同時,詩人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白雪以人的意識和情感,這樣很自然地把人與物聯繫起來,實現借物抒情的審美效果。特別要注意詩中“卻”字的妙處,雖然是一個副詞,但具有極為重要的詩意,它説明北方的春並非來得晚,好像是雪“嫌”春來晚了,這樣強化了白雪對春的渴望之情。

第四句“故穿庭樹作飛花”。這一句是全詩的收束,是詩人情感的最集中表現。“故”即故意的意思。這裏賦予白雪以人的意識和情感。“作”即化作,當成。詩句中一個“故”字,一個“作”字,把春雪表現得靈性十足。白雪“嫌春色晚”,自己也就按捺不住了,自己穿過庭院中的樹,化作漫天飄灑的飛花,把初春的美麗景色粧扮出來。這裏,詩人運用了比喻的手法,以雪喻花,形象而生動地表現出盼春的急切心情。

總之,這首詠雪詩是很有特色的,在借物抒情中把雪擬人化,賦予其生命力和人的意識情感,再通過其行為動作表現了對春的渴望之情。這樣,物與人合,從而表現出詩人對美好春天的期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春雪》原文賞析 篇4

原文:

飛雪帶春風,裴回亂繞空。

君看似花處,偏在洛陽東。

詩詞賞析:

宋玉有一篇《風賦》寫有風颯然而至,楚襄王披襟當之,問道:“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宋玉則對他説:“此獨大王之風耳,庶人安得而共之?”並鋪陳形容了一番,説明庶人的境地與大王不同,所以不會有大王那種“快哉此風”的感覺。劉方平的《春雪》告訴我們的也是與《風賦》相同的道理,那就是天地無私,人各有異,同樣的風花雪月、陰晴寒熱,不同境遇的人有着完全不同的反映,不同的感受,因而美感的反差也由此而生。要説的道理雖然相同,但在表現形式上《春雪》卻採用了最短小的五絕。

那麼,這二十個字如何完成這深刻而複雜的主題呢?

“作詩本乎情景,..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謝榛《四溟詩話》)。“飛雪帶春風,徘徊亂繞空”,是景,也是“詩之媒”,不過為什麼樣的“情”作“媒”,還不清楚。第三句“君看似花處”,有承有轉,若只看承接上意,情之意向仍然不明,因為説雪似花、花似雪在古詩中乃是常見的,如“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東方虯《春雪》);“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晚來風起花如雪,飛入宮牆不見人”(劉禹錫《楊柳枝詞》)等等。可見,要真正知道它所孕育的詩之情、“詩之胚”是什麼,還得再看下一句——“偏在洛城中”。

“洛城中”,一作“洛城東”,劉永濟説:“洛城東皆豪貴第宅所在,春雪至此等處,非但不寒而且似花..”(《唐人絕句精華》)。這裏指富貴人家居住之地。

聯繫詩題來看這兩句,那意思是説冬天已經結束,突然來了一場春雪,這在那些無飢寒之慮的富貴人心中,不由得產生了一種難得又見的滿足和喜悦,於是這熟悉而又新鮮的飛雪,在他們的眼中便成了飛花舞空的美景。但是,對於“洛城外”的窮人來説,他們好不容易在飢寒交迫中熬過了大雪紛飛的隆冬,盼來了春回大地,誰知又來一場大雪,這對他們來説意味着什麼呢?他們會感受到飛雪似花嗎?詩人沒有説,但這逝而復回的威脅和災難,所帶來的艱難與怨恨是不難想見的。看來,這首詩的得力之處正在尾句,尾句之中又得力於一個“偏”字,是它構成了虛實兩個空間,兩種境界,兩種生活,兩種感情的對比,而詩人的愛與恨,同情與憎惡,也都融入這個對比之中。但由於對比的一方,對比的產生,對比所展現的不同狀況,及其所孕育的主題等等,全都留在了詩外,這就為讀者開拓了廣闊的想象空間。絕句這種高度濃縮、凝鍊的手法,顯然不同於“賦”的鋪張揚厲。

《春雪》原文賞析 篇5

春雪

劉方平〔唐代〕

飛雪帶春風,裴回亂繞空。

君看似花處,偏在洛陽東。(洛陽東一作:洛城中)

賞析

此詩通過描寫一場突如其來的春雪,側面寫出了富人們在屋內賞雪以美酒相伴,窮人們卻在雪天流落街頭,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對洛陽城中那班達官貴人只圖自己享樂的諷刺。此詩是一首諷刺詩,但又不同於一般的憫寒詩或諷諭詩,詩中既無直呼,詩人用曲折的筆法,就自己特殊的觀照角度,從寫景中微示暗諷,發人深思。

“飛雪帶春風”首句不説春風吹雪,卻道是飛雪“帶”春風。“帶”字很普通,但用得突兀而精勁。飛雪先行,春風隨後,可知是嚴冬剛過,春風初度,餘寒猶厲的季節。第二句具寫飛雪情狀,字字都與寫風糅合。“徘徊”寫出雪片在風裏輕緩地旋舞,又似乎冬寒還戀戀不肯即逝;“繞空”顯出氣流回蕩中雪的整體動態,再用一個“亂”字,更給人紛繁迷茫之感,顯然這初春的風雪也並不存心要給人間裝點什麼美景吧。從畫面看詩情,作者此際沒有沉浸於自然美的享受,心情似乎是低迴、悵惘而煩亂的。

三、四句以“君看”一轉,着筆於洛陽城東的雪景。作者只用“似花”一語狀美。用花擬雪或用雪擬花,詩中常見,春雪尤其容易引起人們對春花的聯想和期待,韓愈的同名詩篇中就有“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好句。但作者此時卻無意於“似花”之美,而專注於似花之“處”。與其説他產生了“似花”的美感,更不如説他是按審美經驗設想着他人的賞雪快感——洛陽城東的闊人們正在把春雪當春花觀賞作樂哩!兩句寫景是虛,抒感是實。用“君看”這個呼語力轉,也正為此“君看”和“君不見”在舊體詩中常用來引起人們注某一含有深意的事物或景象,起提醒和強調的作用。如“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李白《丁都護歌》),“君看一葉舟,出入風波里”(范仲淹《上漁者》)。

劉方平所觸目動心之處的“洛城東”,是唐代東都洛陽貴族豪門的第宅園林集中的所在。初唐詩人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裏“公子王孫芳樹下”的賞花典型環境就是“洛城東”。春雪只有在這樣的大片園林亭榭才能裝點出奇豔的景觀,也只有權豪貴眷才能金爐香獸,華筵美酒,無虞春寒,盡情觀賞。第四句中一個“偏”字就着力點到了這種特殊條件和特有的興致。“偏”字又與第二句的“亂”字關合:春雪本自亂繞亂落於人間,也竟如同專為豪貴作美,正是特殊的社會地位使他們得以偏享,長期隱居,“不樂仕進”的劉方平,以他較多的平民意識頗觸着了人間不平的深處。

然而《春雪》又不同於一般的憫寒詩或諷諭詩。詩中既無“長安有貧者”(羅隱《雪》)那種直呼,也不作朱門白屋的對比,詩人只就自己特殊的觀照角度,從寫景中微示暗諷,發人深思。

劉方平

劉方平(758年前後在世),唐朝河南洛陽人。匈奴族。天寶前期曾應進士試,又欲從軍 ,均未如意,從此隱居潁水、汝河之濱,終生未仕。與皇甫冉、元德秀、李頎、嚴武為詩友,為蕭穎士賞識。工詩,善畫山水。其詩多詠物寫景之作,尤擅絕句,其詩多寫閨情、鄉思,思想內容較貧弱,但藝術性較高,善於寓情於景,意藴無窮。其《月夜》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作。

《春雪》原文賞析 篇6

原文:

問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龍山飛雪?

解佩凌波人不見,漫説芷珠宮闕。

楚殿煙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

嫣然幽谷,只愁又聽啼鴃。

當日九畹光風,數莖清露,纖手分花葉。

曾在多情懷袖裏,一縷同心千結。

玉腕香銷,雲鬟霧掩,空贈金跳脱。

洛濱江上,尋芳再望佳節。

詩詞賞析:

這首詞約作於1647(清順治四年)三月。作者繼承《楚辭》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以雪代指險惡的時代環境,以蘭代指堅貞的志士仁人,寄託了作者深深的愛國情愫。

詞開頭即化用南朝宋鮑照《學劉公幹體》“胡風吹朔雪,千里度龍山”句意,以問句領起。作者責問老天在春意正盛的時節千里迢迢送來北方寒山的飛雪,“春深”而有“飛雪”,反常且令人痛苦,這幕情景實際是隱喻明朝的美好河山竟遭受清軍鐵蹄蹂躪。作者對此痛心疾首,遂效屬原呵壁問天,仰天悲呼。下面兩句,謂大雪漫空飛舞,解佩相贈的漢皋遊女和凌波微步的洛水宓妃都不見蹤影,更何況天界的仙宮寶闕。這裏“解佩凌波”當喻指抗清的志土,“人不見”,則是説他們多遭不幸;“漫説蕊珠宮闕”,似言南明魯王和隆武政權都不能挽狂瀾於既倒。按:魯監國元年(1646)清軍搶渡錢塘江,浙東失守,魯王逃亡海上,1646(隆武三年)清軍入福建,隆武帝逃至汀州,為清將李成棟所殺,時間上與此處所言吻合,以上兩韻,扣題中之“春雪”,下面便轉入題中之“詠蘭”。“楚殿”、“湘潭”,所用地名令人聯想到流放沅湘的戰國楚偉大詩人屈原,他的《離騷》多有寫到蘭的句子,如“餘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時暖暖其將 罷兮,結幽蘭而延佇”等。“煙微”、“月冷”都是悽迷之景,見出作者的惆悵悲苦。而幽蘭皆遭“攀折”,就是他心懷惻愴的原因。聯繫史事,當時清平南大將軍孔有德正進擊湖南,而此前摯友夏允彝在江南抗清失利投水殉節,他作詩悼之,曾有“予為蕙兮子作蘭”、“拊膺頓足摧心肝”(《七歌》之六)之句,可知此三句慨歎之意甚深。歇拍作者以空谷幽蘭自擬,用《離騷》“恐鵜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的典故,表達他的傷時之情。作者清順治二年(1645)松江起義兵敗後,曾一度隱居,此處“幽谷”云云,即指此。

下片換頭回憶往事,“九畹”用上引《離騷》句意,“光風”用《招魂》“光風轉蕙,汜崇蘭些”句意,表現幽蘭在佳人的“纖手”中流芬揚馥的情狀,隱喻自己深受大明王朝的國恩。“數莖清露”,象徵着作者高潔的情操和忠貞的氣節。這裏將香草美人結合起來,比興之義尤為精微。下面兩句,進一步用“多情懷袖”、“同心千結”傾訴自己的忠愛纏綿意緒,“多情懷袖”承上文之“纖手”,“同心千結”承上文之“花葉”。這幾句“當日”、“曾在”應是指崇禎朝之事,此後則 “玉腕香消,雲鬟霧掩,空贈金跳脱”,也就是説他的報國之心不被理解,頗和明珠投暗之恨。“金跳脱”,一種婦女戴的首飾。聯繫作者身世,他在南明弘光時數上疏指陳時政,均未受重視,遂辭職歸家,這裏的“空贈金跳脱”便不難索解,“空贈”兩字,惋惜之意極濃,實在是感慨萬端之語。而“香消”、“霧掩”,也隱含對弘光時忠良遭斥、奸佞當道的批評之意,結拍兩句。“洛濱江上”,結構上遙應“解佩凌波”,似指剛成立的南明永曆政權,接受其領導的抗清義軍有瞿式耜等部,據有兩廣、雲貴、四川等地;“尋芳再望佳節”,就是期望這一股抗清力量能夠完成國家復興的艱苦事業。因魯王餘部退兵海上,詞中又有 “江”字,這兩句也可以理解為對魯王政權仍抱有希望。不過,因魯王所部主力張名振、張煌言溯長江克京口的一時之盛遠在作者殉國後多年(此時他們也都歸入永曆帝麾下),寫此詞時魯王政權正處低潮,而永曆政權則方舉義旗,更易令人對之寄以厚望,所以,説詞的結尾是屬望於永曆帝,恐怕更合情理。後來李定國、鄭成功等的幾次大捷,也證明作者的期望是有道理的。

全詞主要以蘭自喻,個別地方喻抗清志士,另以美人或指忠臣義士,或指君王主上,都與楚辭美人香草之孤忠隱約之言一脈相承,意深情遠,亦婉麗亦蒼涼,堪稱明詞壓卷傑作之一。

關於此詞的寫作時間,陳寅恪《柳如是別傳》雲:“宋徵璧《含真堂集》六《予以病請假,戲摘幽蘭緘寄大樽》雲:“采采緘題寄所思,水晶簾幕 弄芳姿……’寅恪案:此詩之作成,當在弘光元年二月丙寅即十三日,……今拾陳氏詩集,未發見有類似之作,唯《陳忠裕公集》二十詩餘中有《念奴嬌·春雪詠 蘭》一闋,雖未能確定其何時所賦,但必是與尚木(宋徵璧字)寄詩時相距不久之作,故疑是因宋氏之詩有所感念而成。”但玩子龍詞意,情調與徵璧詩相去頗遠, 陳先生謂作於弘光元年(1645)二月的推測恐不能成立。

《春雪》原文賞析 篇7

原文:

春雪

[唐代]劉方平

飛雪帶春風,徘徊亂繞空。

君看似花處,偏在洛城中。

賞析:

此詩通過描寫一場突如其來帶春雪,側面寫出了富人們在屋內賞雪以美酒相伴,窮人們卻在雪天流落街頭,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對洛陽城中那班達官貴人只圖自己享樂帶諷刺。此詩是一首諷刺詩,但又不同於一般帶憫寒詩或諷諭詩,詩中既無直唿,詩人用曲折帶筆法,就自己特殊帶觀照角度,從寫景中微示暗諷,發人深思。

“飛雪帶春風”首句不説春風吹雪,卻道是飛雪“帶”春風。“帶”字很普通,但用得突兀而精勁。飛雪先行,春風隨後,可知是嚴冬剛過,春風初度,餘寒猶厲帶季節。第二句具寫飛雪情狀,字字都與寫風糅合。“徘徊”寫出雪片在風裏輕緩地旋舞,又似乎冬寒還戀戀不肯即逝;“繞空”顯出氣流回蕩中雪帶整體動態,再用一個“亂”字,更給人紛繁迷茫之感,顯然這初春帶風雪也並不存心要給人間裝點什麼美景吧。從畫面看詩情,作者此際沒有沉浸於自然美帶享受,心情似乎是低迴、悵惘而煩亂帶。

三、四句以“君看”一轉,着筆於洛陽城東帶雪景。作者只用“似花”一語狀美。用花擬雪或用雪擬花,詩中常見,春雪尤其容易引起人們對春花帶聯想和期待,韓愈帶同名詩篇中就有“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帶好句。但作者此時卻無意於“似花”之美,而專注於似花之“處”。與其説他產生了“似花”帶美感,更不如説他是按審美經驗設想着他人帶賞雪快感——洛陽城東帶闊人們正在把春雪當春花觀賞作樂哩!兩句寫景是虛,抒感是實。用“君看”這個唿語力轉,也正為此“君看”和“君不見”在舊體詩中常用來引起人們注某一含有深意帶事物或景象,起提醒和強調帶作用。如“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李白《丁都護歌》),“君看一葉舟,出入風波里”(范仲淹《上漁者》)。

劉方平所觸目動心之處帶“洛城東”,是唐代東都洛陽貴族豪門帶第宅園林集中帶所在。初唐詩人劉希夷帶《代悲白頭翁》裏“公子王孫芳樹下”帶賞花典型環境就是“洛城東”。春雪只有在這樣帶大片園林亭榭才能裝點出奇豔帶景觀,也只有權豪貴眷才能金爐香獸,華筵美酒,無虞春寒,盡情觀賞。第四句中一個“偏”字就着力點到了這種特殊條件和特有帶興致。“偏”字又與第二句帶“亂”字關合:春雪本自亂繞亂落於人間,也竟如同專為豪貴作美,正是特殊帶社會地位使他們得以偏享,長期隱居,“不樂仕進”帶劉方平,以他較多帶平民意識頗觸着了人間不平帶深處。

然而《春雪》又不同於一般帶憫寒詩或諷諭詩。詩中既無“長安有貧者”(羅隱《雪》)那種直唿,也不作朱門白屋帶對比,詩人只就自己特殊帶觀照角度,從寫景中微示暗諷,發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