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馬克思傳的讀後感(通用15篇)

校園1.84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馬克思傳的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馬克思傳的讀後感(通用15篇)

馬克思傳的讀後感 篇1

馬克思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革命家,科學家,全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剝削壓迫羣眾的偉大導師,科學共產主義奠基人。馬克思用畢生的心血,為全人類的解放和共產主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馬克思,一個讓全世界都記住的名字,為什麼會有如此的魅力,《馬克思傳》,在那裏我們能夠追尋到他的足跡,從點點滴滴的文字河流中,閲讀它就好像在與一位偉人對話,整個人都被深深的感動和震撼了。這位偉大的革命導師,一生從事人類解放事業,並積極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他的偉大不在於他是為自己,而是為整個人類事業孜孜不倦的工作。他就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所説的那樣“投入到人類事業中去吧,實現自己的價值”。

之前,對馬克思並沒有太多熟悉的瞭解,只感覺馬克思離我們很遠,他寫的文章和所擁有的思想哲理都很高深。但自從讀了這部傳記後,內心受到了很大的觸動。通過樸實的文字,間單的描述,可以對馬克思作為一位偉大的哲學家,社會學家,經濟學家,革命導師有了一初步的瞭解,從書中可以看出他對真理的執着追求,對工作的忘我投入,對友誼的珍愛,對親情的眷戀,無不感動着我們每一個人。下面我將從馬克思對工作的不懈追求,與恩格斯深厚友誼和與其妻子的愛情婚姻三方面,談談自己的感想。

馬克思曾經講過“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險眼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馬克思在科學事業上的不懈努力,忘我投入給了我們很多的思考,特別是對於我們這些當代大學生。有人説:“大學時戀愛的搖籃”,我到覺得這些都是謬論,大學其實也是一個社會,我們可以在其中學到做事,做人的道理,為以後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只要我們肯努力,肯付出,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不怕苦。人生總是會遇到挫折困難,不順心,那麼就需要我們用一顆執着的心去面對。馬克思懷着實現共產主義的信念,不斷追求自己的事業。寫到這我就想起那些長征路上可愛可敬的戰士。雖然時隔70來年,但長征精神依然存活在我們心裏,激勵着我們每一個人。因為他們每一個人都有着自己的信念,他們執着地堅持,艱苦卓越、付出犧牲。我覺得這種精神,這種使命感,責任感,也是我們大學生所需要的。

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友誼也是廣為人傳的,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他們的友誼在歷史也是無雙。他們一心追求同一個夢想,懷揣同一個理念,不斷奮鬥,努力,合作着。然而,對於我們普通人也是不可缺少的,當你快樂的時候可以與其分享,當你悲傷的時候也可以向他傾訴。同時好朋友就像一面鏡子,他會讓你知道自己的不足,朋友可以給我們支持和力量,讓我們感受生活的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中,朋友伴我們同行,友誼照亮生活之路。在我看來,真正的友誼就像馬克思和恩格斯一樣,為同一個夢想去努力,即使有在多的艱苦也可以相互扶持,相互幫助。

馬克思是一位堅強的革命戰士,在面對黑暗的鬥爭中顯示出巨大的力量和勇敢無畏的英雄本色。但同時他還是以個感情豐富細膩的普通人,是一位充滿男子漢激情而又十分忠誠的丈夫。他與妻子燕妮有着同樣美好的理想,他們在命運的激流中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為壯麗的共產主義而奮鬥。無論是從寫個她的情信還是信件中,都充滿了火一樣的炙熱和綿綿不盡得温柔,那是對愛情與生活的深刻詮釋。這對於我們這些90後的男生女生也是一種思考,在面對和選擇愛情的時候,我們應該慎重又慎重,應與自己有着相同的興趣愛好,奮鬥目標,而不是以某種目的去談戀愛。

《馬克思傳》是一部令人受益匪淺的好書,對自己的認生觀,價值觀與愛情觀都有很大的引導作用,值得好好一讀。

馬克思傳的讀後感 篇2

在家放暑假的這段時間裏,我抽出一些時間零星的時間閲讀了《馬克思傳》的部分內容,而之後的內容也只是大致的瀏覽了一部分。整個過程雖是走馬觀花,且過程極為枯燥,但只要耐着性子讀下去便會發現其中的奧妙。總之整個過程是一個痛苦的旅行,但也有苦中作樂,也是回味無窮。

從書中我瞭解到了馬克思一生的坎坷,仔細想想我平常碰到倒黴事情總是喜歡抱怨,覺得老天爺不公平。然而馬克思卻在坎坷中堅持追尋着自己的真理,他的那種精神不僅給我帶來了心靈上的震驚,還有精神上的鼓舞,這種堅持真理的精神是每個偉人特有的,時代將改革的力量交給了他們,不僅是因為他們的驚天才華,更是他們敢於面對地獄的勇氣,正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睏乏其身。“

我挺喜歡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選擇》中的一句話:“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謀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麼我們所感受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的,但是永恆發揮作用的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將灑下熱淚。”這是馬克思17歲時寫下的話,那我們呢?

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在大學裏的自由時間要多少有多少,沒有了老師和家長的嚴管。面對安逸的氛圍,自由的氣氛,原本心懷夢想的我們也之間變得懶散起來,同時許多大學生沉迷於網絡,荒廢了學業,變得迷茫。當然,也包括我自己,沒有明確的目標,在大學裏混日子,那麼大學四年後我又將何去何從,我不禁捫心自問。我也感受到了危機,再不去努力,再不去奮鬥,我的人生將走向毀滅。

雖然沒有讀完全部的《馬克思傳》,也沒能理解透徹每一章每一節,也沒有完全領悟到馬克思一生中偉大的理想,但卻也從中學到了一些東西,思想上也得到了一點昇華,對生活多了一些思考。瞭解了馬克思艱難坎坷的一生,我也對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又多了一些理解。所以《馬克思傳》,這本記載着偉人傳奇人生的書籍,值得我們去看,雖然這本書有點枯燥和深奧,但靜下心來,慢慢的品讀,你會喜歡上它的。

馬克思傳的讀後感 篇3

看了這《馬克思傳》之後,通過作者樸實的文字,間單的描述,我的內心受到了很大的觸動,我就不完全那樣認為了。我開始認為我們將馬克思的威嚴莊重的一面擴大化了,甚至將他"妖魔化"了。要知道他堅持自己的理論研究必然一定程度上對一些生活瑣事不太關注,只能説他不拘小節。他的確有作為偉人常人所不及的科學探究精神,可事實上,他也是是普通人,不是"神",不是遙不可及的聖人。

拿馬克思自己的話説:"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也是個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生活着的人,他的生活也會有不修邊幅的時候,他也有自己的嗜好,他喜歡下棋、抽煙、喝酒,也有自己的個性,也有與恩格斯之間不俗的友情……親情、友情、愛情、事業,他都不缺,他都擁有。

這位偉大的革命導師,一生從事人類解放事業,並積極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他對真理的執着追求,對工作的忘我投入,對友誼的珍愛,對親情的眷戀,無一不感動着我們每一個人。他的偉大不在於他是為自己,而是為整個人類事業孜孜不倦的工作。這本書使我對馬克思的整個人生經歷有了一個更加全面系統的認知,對他的一些生活細節、生活習慣也瞭解的更多,這對於我理解馬克思的學説有很大的幫助。

1818年5月5日這一天馬克思來到了人間,這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卡爾。馬克思誕生於德國萊茵省摩澤爾河畔一個山清水秀的文化古城特里爾城,這座城市很早享受到了法國大革命帶來的成果,所以憎惡封建壓迫、崇尚自由平等的精神在那裏的人們心裏深深地紮了根。

而且受家庭文化的薰陶和寬鬆的家庭氛圍影響,馬克思的童年是幸福快樂的。慢慢地,馬克思在踏入社會以後就看清了社會現實,看清了富有與貧窮的巨大差別,看清了剝削階級的醜惡嘴臉。他能明辨是非,同情貧苦的勞動人民,幼小的心靈就能盛裝人間的苦難。

他立志要為全人類謀取幸福。他認為能為全人類謀求幸福,才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為了全人類的解放事業他屢次被驅逐出境,流離失所,但是他仍不改革命的雄心壯志。馬克思的堅持不懈的精神感染了許多志同道合的人,在他們眼中,馬克思是國際工人的靈魂,是無數貧苦人民心中的希望之燈。

馬克思的思想博大精深,他在政治、文學、歷史、哲學上及至自然科學方面都取得了卓着成就,他那不朽的思想,哺育了兩個半球的無產階級運動,被稱為世界社會運動的導師。

下面我將從馬克思對工作的不懈追求,與恩格斯深厚友誼和與其妻子的愛情婚姻三方面,談談自己的感想:

馬克思曾經講過"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險眼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馬克思創作《資本論》是在1943年開始的,為了完成這一劃時代的鉅著,他耗費了40年的心血。40年的心血,這是個驚人的時間長度。馬克思在創作《資本論》歲月裏,不是在平靜的書房和優越的條件下度過的,而是經歷無數艱難和坎坷的。正如恩格斯説的"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誣衊的人。

各國政府-無論專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驅逐他,資產者-無論保守派或極端民主派-都紛紛爭先恐後地誹謗他,詛咒他。"馬克思僑居倫敦的許多年裏,經濟上常常貧困到沒錢買麪包,付房租的程度,不得不靠典當衣物和傢俱來維持生活,連他夫人的陪嫁銀器也忍痛送進了當鋪。

他在1859年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中説道:"我必須不惜任何代價走向自己的目標,不允許資產階級社會把我變成製造金錢的機器。"為了寫作《資本論》,馬克思的那種求知熱情和勤奮精神,達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他犧牲了自己的健康,抱病寫作,強忍着病痛奮鬥終身,實在令人敬佩!

馬克思的這種對知識的渴求和對科學的嚴謹態度是非常之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必須用知識來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學識的增長才是我們這一輩子最大的財富。人生總是會遇到挫折困難,不順心,但是相信生活會教會我們很多,只要我們肯努力,肯付出,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用一顆執着的心去面對,那麼,一切都將不成問題。

馬克思懷着實現共產主義的信念,不斷追求自己的事業。馬克思在十七歲中學畢業考試時,寫的《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這篇作文中就表達了他的高尚的信仰。他認為給最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自己才是最幸福的。並認為青年人的擇業目標應該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友誼被公認為古往今來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典範,恩格斯的馬克思的"第二個我",他們一心追求同一個夢想,懷揣同一個理念,不斷奮鬥着,努力着,合作着。他們兩人通過頻繁的通信來交流思想,一天一封甚至幾封,他們談及的內容十分廣泛,二人可以説是無話不談。

世人更多的看到的是馬克思給我們帶來的偉大貢獻,可是如果沒有恩格斯的幫助,馬克思的創作還能繼續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就是因為有了恩格斯無私的幫助和二人對理論思想的探討,才使得馬克思走向成功。其實在很多方面恩格斯並不比馬克思差,他頭腦活躍、才思敏捷、知識廣博,他在語言方面的造詣很高,而且還深。

馬克思傳的讀後感 篇4

在老師的推薦下,好不容易在圖書館借來了一本厚厚的《馬克思傳》,準備好好地去了解一下偉人的傳奇一生,想知道是什麼成就瞭如此一偉人。然而,那種愉快的好奇心隨着翻閲幾頁《馬克思傳》逐漸地消失,第一感覺是這種書有點枯燥和深奧。後來,慢慢地靜下心來品讀,逐漸的有點喜歡讀《馬克思傳》了,從中也收穫了不少。

從書中我瞭解到馬克思的一生竟是那樣的坎坷。想想自己碰到一些倒黴的事總是喜歡抱怨,覺得上帝不公平。然而,馬克思在坎坷中堅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的堅持不放棄的精神帶給我心靈上震動。我以前所遇到的一些困難跟馬克思一生的坎坷相比簡直算不了什麼,自己實在是太幸福了。他的堅強,樂觀深深地震撼了我。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是我們所感受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的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這段話是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説的話,之所以引用這段話,是歎服17歲的馬克思就有着為人類謀幸福的高尚理想。而我們呢?

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在大學裏就有如此多的自由安排時間,也不再像高中一樣有老師、父母管着,不像高中那樣唯一的目標就是考上一所好的大學。然而面對安逸的生活,自由的大學氛圍,曾經滿懷夢想的我們漸漸變得懶惰,早把曾經許下的理想拋到老遠。許多大學生沉迷於網絡,荒廢了學業,同時挺多人過得很茫然。當然,也包括我自己,要是自己一直這樣茫然的下去,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在大學裏混日子,那麼四年後的自己將會是這麼樣呢?我不禁捫心自問起來。我也感覺到了危機,再不行動,再不努力奮鬥,難以想象畢業後的情景。

“患難見真情”,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友誼讓我很感動,同時也給讓我很羨慕,在內心深處更加喚起了我對友誼的渴望。要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很難,要維持一段已有的友誼更加困難。朋友之間需要寬容。而如今,生活中的我們常會為一些小事與同學爭吵,甚至打架,最後變成了敵人,其實大學能成為同學已經是莫大的緣分了,能成為室友更是難得,來自各個地方的我們能夠相聚在一起,要好好珍惜彼此之間的緣分,平時多謙讓一點,收穫的不是眼前的利益,而是最美的友誼。

雖然沒有全部讀完《馬克思傳》,也沒有透徹理解每一章每一節,也沒有完全領悟到馬克思一生中偉大的思想,但卻也從中學會了一些東西,思想上得到了一點點昇華,對生活多了一些思考。瞭解了馬克思坎坷而又堅定的一生經歷,讓我多了一份勇氣去面對困難。

馬克思傳的讀後感 篇5

今年暑假,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得到了《馬克思傳》這本書,一時興起花了一個多月看完了這本書,獲益匪淺。馬克思不再是書本上的馬克思,不再是一種思想,他只是一個人,一個平凡無奇卻又讓人敬仰的人。下面讓我來帶大家更深入瞭解馬克思。

從小到大,我就被灌輸作為共產主義的先驅者和締造者的馬克思是多麼的偉大。總覺得他是那麼高高在上,是我們無法所觸碰到的“聖人”。然而,看了這本書,才發現馬克思是如此的接近生活,如此的實在。他也是一個在正常不過的人,和我們一樣吃喝住行、有戀人朋友家人、愛情親情友情;他和我們一樣也有缺點,人格不完善、受感情限制等等。

馬克思的一生也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思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響,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個人性格,愛情,生活,事業,等等。這些可以被認為是偶然因素,終歸也將是必然因素。總體印象,馬克思的一生大部分時間是一個“自由撰稿人”,而且很多時候在“不太寬容”的“論戰”中,他與報紙、刊物結緣,以此為陣地,發表自己的生活見解。

在書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畢生都在孜孜不倦學習的革命導師。馬克思也説:“沒有知識從來也不能幫助任何人”。他在倫敦最初十年間,即使生活艱難,他也每天去圖書館如飢似渴的進行學習和研究。他所積累的知識非常淵博,包括經濟學、法學、宗教學等各個領域,他也熟識德、法、英三種語言。他之所以能掌握如此多的知識,除了天資聰穎外,更重要的`是因為他的勤奮拼搏、對知識的忘我追求以及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這種嚴肅的學習態度、驚人的學習毅力、刻苦的學習精神貫穿他的一生,也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我們同時看到了一個為實現個人理想而忘我工作的革命導師。事業中的馬克思是執着的、專橫的、偏執的、尖鋭的。他在中學時就確立了自己服務人類的個人理想。從此在漫長的鬥爭歲月中他積極努力奮鬥。即使被國家政府驅逐,生活窮困,顛沛流離。他在批判的同時,他也不斷的吸收、改進。他曾説:“我還有這樣一個特點:要是隔一個月重看自己的東西,就會感到不滿意,於是又得全部改寫”。法拉格曾回憶説:“馬克思對待著作的責任心,並不亞於他對待科學那樣嚴格。他不僅從不引證一件他還未十分確定的事,而且在他尚未徹底研究好一個問題時,他也絕不談論這個問題。他絕不出版一本沒有經過他仔細加工和琢磨過的作品。也不能忍受把為完成的東西公諸於世的做法。”嚴謹治學是人類的崇高品質和優良傳統,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

然而,整本書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馬克思的那些個理論著作,為革命勝利奮鬥的不懈精神,而是馬克思這個人的本身。他原來並不是那麼遙不可及,他和我們一樣有缺點。他的生活是“奢逸”的(一旦他有了錢的話),不善於理財,對生活的安排顯得沒有條理,房間裏雜亂、骯髒,充滿煙草味。年輕時馬克思酗酒、打鬥,因此曾被學校關禁閉;作者甚至認為,因為耶拿大學比柏林大學級別低,比較容易拿到博士學位,加之又有熟人在那裏,因此馬克思在缺席的情況下被授予了博士學位。馬克思不修邊幅,外衣的鈕釦時常扣錯。他性情急躁,對人有時愛發脾氣,甚至大發雷霆。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干涉他三女兒的婚姻,結果三女婿是位登徒子,導致三女兒40多歲就自盡。如果馬克思地下有知,必定會痛恨不已。

但這些都不足以否認馬克思是一個偉人,馬克思博聞強志、興趣廣泛、記憶驚人,他對文學、歷史、經濟、天文、地理、哲學等都有濃厚的興趣和精深的研究。尤其佩服馬克思嚴謹的治學態度,他説要廣泛閲讀,要收集和弄懂目前所研究的資料和水平,然後才開始寫作。

馬克思是位精神的偉人,但在物質方面卻是貧困的一踢糊塗,常常典當自己的傢俱,燕妮的嫁粧,甚至連自己的上衣也典當。幸好,遇見了一位慷慨大方,又能夠欣賞他才華的恩格斯。恩格斯為了賙濟馬克思一家,不得不去他不怎麼喜歡的工廠去任職。馬克思和恩格斯之間的友誼真的是足以驚天地,泣鬼神,人世間的楷模!馬克思在他的自白上有這麼一些我認為應該單獨列出來的:馬克思説他對幸福的理解是“鬥爭”,他對不幸的理解是“屈服”,他喜歡的格言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所喜愛德箴言是“懷疑一切”。他認為自己的特點是“目標始終如一”。

過去我們總是把馬克思這些偉人看成神一樣的人物,但讀了他們的傳記才知道他們和我們如此貼近,即使他們的思想境界離我們很遠。在瞭解這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人生中,讓我領悟到他的思想之所以如此偉大,是和他孜孜不倦的努力是分不開的。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這些偉人們的優點,提高個人的修養,拓寬知識面,不斷努力,從而成為一個有理想的好青年!

馬克思傳的讀後感 篇6

“如果人只是為了自己而勞動,他也許能成為有名的學者,絕頂聰明的人,但他決不能成為真正的完人和偉人”這句話是我在馬克思傳中看到的,當時令我觸動,感受深刻。他的思想魄力更讓人震撼。他不僅擁有才華和智慧,而且擁有別人沒有的信念和執着,在他的生命裏充滿的是對整個世界的思考,而不僅僅侷限於自己的人生。想想現今社會,有多少人在思考所謂的人生,又有多少人在思考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絕大多數人都在思考着自己,追求物質生活的享受。

貝多芬用音樂奏出人生的不屈不饒,但他一生的孤獨與痛苦誰又能明白?

馬克思是孤獨的,但是馬克思是偉大的。在馬克思的最後幾年書中這樣寫道,在部分地恢復了健康之後,馬克思感到自己是雙重殘廢的,精神上失去了妻子、生理上是病痛的加深。精神的麻痺和生活的無奈折磨着他,但他依然堅持搞創作,忍受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孤獨,做平常人不能做的事。正是靠着他的執着、堅定信念才造就了他的偉大,哲學家的偉大。

作為哲學家的馬克思,他的唯物史觀承認歷史的必然性。從人類歷史總體看是正確的。他的唯物辯證法研究的那些範疇是相當有啟發性,開闢了認識世界的一條道路。

個人覺得《馬克思傳》是對馬克思這位千年偉人最好的紀念,通過這部傳記,可以對馬克思作為一位偉大的哲學家、社會學家、經濟學家、革命導師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從書中可以學到馬克思對真理的執着追求,對工作的忘我精神,對友誼的珍愛,無不感到着《馬克思傳》的每一位讀者。紀念馬克思就要學習馬克思。無論過去、現在和未來。我們都要學習他的著作,學習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從他身上學到智慧和精神力量。

改革開放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和思想。這次改革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改革。這一切都證明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勝利,堅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理論聯繫實際,理論指導實踐,指導改革開放的實踐。馬克思對中國的貢獻是巨大的,對世界的貢獻更是舉足輕重,他的偉大將載入人類史冊,永垂不朽。

馬克思傳的讀後感 篇7

卡爾·亨利希·馬克思,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也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馬克思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學説,是指引全世界勞動人民為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偉大理想而進行鬥爭的理論武器和行動指南。

一提到馬克思,人們往往便想到他偉大的貢獻,深刻的思想以及崇高的精神,卻忽略了他也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男人,忽略了他成功的背後有一個不離不棄的朋友,一段長達一生的友誼。

馬克思於1818年5月誕生於普魯士萊茵省特利爾城的一個律師的家裏。青年馬克思就有着改造社會的強烈願望並付諸於行動,因而他受到反動政府的迫害,長期流亡在外。1844年,馬克思在巴黎認識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對方看得比自己重要,馬克思長期流亡,生活艱苦,常常靠典當維持生計,有時竟然連買郵票的錢都沒有,但他仍然頑強地進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動。恩格斯為了維持馬克思的生活,寧願經營自己十分厭惡的商業,把掙來的錢源源不斷的寄給馬克思。不僅僅是在生活中,在事業上,他們更是互相關懷,互相合作。他們同住在倫敦時,每天下午,恩格斯總到馬克思家裏去,一連幾個小時,共同探討各種問題;分開之後,他們幾乎每天通信,彼此交換對政治事件的意見和研究工作的成果。他們之間的關懷還體現在時時刻刻給予對方以幫助,都為對方事業上的成就而感到驕傲。馬克思答應給一家英文報紙寫通訊稿時,還沒有精通 英文,恩格斯便幫他翻譯,必要時甚至代他寫。而恩格斯從事著述的時候,馬克思也往往放下手頭的工作,編寫其中的某些部分。

馬克思與恩格斯之間有很多感人的故事。1863年初,馬克思一家已經到了一貧如洗的地步。馬克思打算讓大女兒和二女兒停學,找個地方工作,自己和妻子燕妮,小女兒搬到貧民窟去住。恩格斯得知這個消息後,連忙打電報勸説馬克思別這麼做,又迅速籌集了一筆錢,匯給了馬克思,使馬克思一家暫時渡過了難關。馬克思在給恩格斯的信中寫道:“親愛的恩格斯,你寄來的100英鎊我收到了。我簡直沒法表達我們全家對你的感激之情。”

在恩格斯需要幫助的時候,馬克思同樣竭盡全力,毫不猶豫。1848年11月,恩格斯逃亡到瑞士,由於走的時候很匆忙,身邊沒帶多少錢。還在病牀上的馬克思得知,連忙掙扎起來,到銀行將自己僅有的錢取出,全部寄給了恩格斯。

然而,與普通人之間的友誼一樣,馬克思與恩格斯之間的友誼儘管偉大,也經歷了一些小插曲。1863年,恩格斯的妻子瑪麗患心臟病突然去世。恩格斯以十分悲痛的心情將這件事寫信告訴馬克思,信中説:“我無法向你説出我現在的心情,這個可憐的姑娘是以她的整個心靈愛着我的。”第二天,馬克思從倫敦給恩格斯寫回信。信中對瑪麗的噩耗只説了一句平淡的慰問的話,卻不合時宜的訴説了一對自己的困境:肉商、麪包商即將停止賒賬給他,房租和孩子的學費又壓得他喘不過起來,孩子上街沒有衣服和鞋子。一句話,魔鬼找上門來了……生活的困境折磨着馬克思,使他忽略了對朋友不幸的關切。正在極度悲痛中的恩格斯,收到這封信,不禁有點生氣了。這次,一直隔了五天,恩格斯才給馬克思回信,並在信中毫不掩飾地説:“自然明白,這次我自己的不幸和你對此冷冰冰的態度,使我完全不可能早些給你寫信。我的一切朋友,包括相識的庸人在內,在這種使我極其悲痛的時刻對我表示的同情和友誼,都超出了我的預料。而你卻認為這個時刻正是你表現你那冷靜的思維方式的卓越性的時機。那就聽便吧!”

波折既然已經發生,友誼經歷着考驗。這時,馬克思並沒有為自己辯護,而是作了認真的自我批評。10天后,馬克思寫信向恩格斯致以真誠的歉意。出於對朋友的瞭解和信賴,收到回信的恩格斯立即原諒了馬克思,還寄去了一張期票,以幫助馬克思度過困境。自此,兩位同甘苦共患難的友人重修舊好,友誼得以延續。

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之久,建立起了偉大的友誼,共同創造了偉大的馬克思主義。正如列寧所説的:“古老的傳説中有各種各樣十分動人的友情故事,後來的歐洲無產階級可以説,它的科學是由兩位學者和戰友創造的。他們的關係超過了古人關於友誼的一切最動人的傳説。”從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一段並不強烈卻始終深厚,不捨不棄的友誼。其實再偉大的人也會擁有平凡而深刻的情感,也需要關心和幫助,也離不開友情的滋養。在我們身邊,一直有一些默默相伴,不離不棄以致常常被我們忽略了的朋友,以及一段段令人難忘,始終不變的友誼,在支持和激勵着我們。君子之交淡如水,淡淡的友情就如淡淡的茶香令人沉醉,讓我們共同珍惜身邊的人,安靜感受這份靜謐微暖的情感,用心經營我們離不開的友誼。

馬克思傳的讀後感 篇8

對於每一箇中國人來説,馬克思這個名字都不陌生。作為偉大的無產階級思想家,馬克思的影響是世界性的,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馬克思作為共產主義的先驅者和締造者為世人崇拜和敬仰。但以前的我還不能很好的理解馬克思這個名字所代表的意義,直到我真正去了解了這位偉人的一生和他深邃的思想。而《馬克思傳》正是給我提供了這樣一個平台,讓我對偉大思想的產生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

首先,環境對於偉大思想的產生有着不可磨滅的作用。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於特利爾城,這座城市很早享受到了法國大革命帶來的成果,浸潤在言論自由和立憲自由氛圍中,馬克思的思想也從這裏萌生。這對我有着重要的啟迪作用,在當時新思想剛剛萌芽,科學技術不發達的年代,馬克思尚且可以發表他令人振聾發聵,影響深遠的思想。在新思想層出不窮,新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也應以更開闊的思想去融入,去審視我們的社會。

第二,深邃的思想需要對自己的工作的不懈追求。馬克思曾經講過:“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險沿着陡峭山路向上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馬克思從1843便開始為這本書的出版開始準備,在世界一流的倫敦博物館所藏圖書中,馬克思閲讀過的書籍有1500多種,他所摘的內容和整理的筆記有100餘本。為了更好地完成《資本論》,他廣泛收集有關各學科資料,如農藝學、工藝學、解剖學,更不用説歷史學、經濟學、法律學了。總之,只要與《資本論》有關,不管多麼艱難,他也要尋找下去,研究下去。無論風雨,不知疲憊,強忍病痛,歷時二十餘年才終於將這部鉅作出版。二十年的艱辛,二十年的風雨兼程,着實令人佩服!

第三,完整思想體系的提出不能只靠一個人努力。向來提起馬克思,就會想起恩格斯。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友誼堪稱世間少有的典範,他們懷揣同一個夢想,追求同一個理念,而且二人之間可以説是無話不談。在世人更多關注着馬克思的卓越貢獻,但可以説如果沒有恩格斯的幫助,馬克思主義思想也不會達到那樣一個高度,正是因為恩格斯的無私幫助和二人對理論思想的討論,馬克思才能走向成功。也正是這種“高山流水”般的友誼才創生了偉大的馬克思主義思想。

適逢馬克思誕辰200週年,我有機會接觸到了《馬克思傳》這本書,讓我得以在作者細膩的筆觸下了解了這位偉大思想家一生的生活細節和思想活動,甚至可以在瞭解馬克思生平的過程中,看到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的風起雲湧。馬克思不僅經歷了這場變換,更以自己先進的思想,為全世界無產者指明瞭發展的道路。我們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同時,更要學會他鍥而不捨的探索精神,學習他追求理想時堅持不懈的品格,終有一天,我們的夢想也會變為現實。

馬克思傳的讀後感 篇9

《馬克思傳》詳細地記錄了馬克思的一生,從他出生在一個猶太家庭,接受良好的教育開始到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作為一個父親和丈夫,而不是僅僅是一個思想家,在深愛的妻子和大女兒的先後離世後,終於安詳地與世長辭,在堅守了無數歲月年華的書桌前離開了我們。

《馬克思傳》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記錄,只有真正瞭解他當時的處境,你才能當時真正瞭解什麼是真正的偉大的革命英雄精神,你會用你的同理心理解一個永遠被驅逐的革命家堅守的心;只有真正瞭解馬克思生活的點點滴滴,你才能體會到燕妮與馬克思之間愛情的純潔與堅定——父親是樞密顧問官的燕妮完全可以嫁給一個上層社會人士,過上富裕而安定的生活,而她卻蔑視社會的一切傳統觀念,瞞着父母把自己嫁給了一個市民階層子弟。多少年的貧困,多少次驅逐出境都沒能使這位偉大的女性感到絕望。所以我知道馬克思的偉大絕不僅僅是依靠自己,也絕不僅僅只有他自己如此偉大,他身邊的人無論是恩格斯還是燕妮,他們都是偉大的,在那個黑暗的時代,每一個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的人都是偉大的。而如果我沒有讀過《馬克思傳》,我可能永遠無法體會到這些。

馬克思在學術上的成就,當然是偉大的,但這本《馬克思傳》真正吸引我的是馬克思更加偉大的奉獻精神——假使他從未取得過學術上的成就,僅憑他無私的人格,他也絕對值得被我們稱讚和謳歌。我對於馬克思印象最深刻的,同時也是我選擇馬克思的原因,就是我在高中語文和政治課本上,他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的最後一段文字,“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這一段文字讀來,仍讓我感到熱血沸騰,這還僅僅是他在中學畢業時的想法,當然,後來馬克思所做的一切,證明了他偉大的誓言。

馬克思傳的讀後感 篇10

“紅巖上紅梅開,萬里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

每次聽到這首《紅梅贊》,我就不禁會想起《紅巖》這本“紅色經典”名著。

《紅巖》通過描寫許雲峯領導工人運動,江姐、雙槍老太婆開展華鎣山武裝鬥爭,成崗辦《挺進報》等情節,展現了共產黨領導下國統區人民的愛國民主運動方興未艾、此起彼伏的盛況;同時又以重慶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館兩處國民黨特務的祕密監獄為背景,謳歌許雲峯、江姐、成崗等共產黨人在被捕後,面對國民黨特務的嚴刑拷打、威脅利誘毫不動搖,堅決保守黨的祕密的高尚情操。

最令我難忘的一幕是江姐被捕後,特務用粗長的竹籤釘入江姐指甲縫間進行逼供的情景:“……‘十指連心,考慮一下吧!説不説?’沒有回答。鐵錘高高舉起。牆壁上映出沉重的黑色陰影。‘釘!’人們彷彿看見繩子緊緊綁着她的雙手,一根竹籤對準她的指尖……血水飛濺……”讀到這裏,我不禁淚流滿面:特務們殘暴得令人髮指,而江姐又是多麼的堅貞頑強!面對敵人的拷打利誘,面對獄中生活的艱難困苦,江姐等可欽可佩的勇士們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頑強地與敵人抗爭。

對這些可敬可佩的戰士,國民黨反動派只能給他們肉體上的折磨,卻動搖不了他們精神上的絲毫,反而更使他們的鬥爭精神豐富起來!讀到他們的事蹟,我無法自已,在他們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遇到一點小挫折,便泄氣了;學習中遇到不順心的事兒,便想到放棄。沒有對學習、工作完全充滿熱情的我易被摧垮,總找藉口説自己還小着呢。可如今,在紅巖英雄的光輝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鋪滿荊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們去開拓;越是困難的時候,就越需要堅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我要感謝《紅巖》,它為我樹立了榜樣,使我對人生價值有了嶄新的理解,它將促使我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英勇堅強的人!

馬克思傳的讀後感 篇11

在馬克思立下造福社會的志向時,他就開始了艱苦的行走。在前進的路上,他被跟蹤、驅逐,飽受漂泊異鄉的悲苦;他受誣陷、中傷,在心靈上留下了無法自愈的創傷。窮困潦倒、生活水平甚至不及一般平民百姓:有時,連外出需要穿的衣服和鞋子都沒有;囊空如洗,拿不出一個便士買稿紙;家裏連可以典當的東西都沒有了;無法還清欠小店主的債務……這位“無產階級聖經”的天才創造者充分體驗了無產階級所有負的一切重擔。

也許用“朝三暮四”來形容我們的目標再合適不過了。有時候我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議,人為什麼會如此善變,睡覺前一個想法,醒來又是一個想法。我有時候也充當了這樣一類人,總是很容易滿足,隨遇而安,然後“勝固可喜,敗亦無妨”。考試得不到滿分,目標就變成了及格線;得不到第一名,便追求不落在最後;微不足道的成就,一點點侵蝕着自己高傲的心。定好了目標,不應該只有三分鐘的熱情,而是要像馬克思始終如一的堅持下去,這樣才會有收穫。

學習馬克思的愛情。

馬克思的愛情是在磨難中建立起來的,這樣才會長久不衰。他一生最愛的人是他的妻子燕妮。他們相戀已久,訂婚了七年多終成眷屬,在此期間,他們見面的次數很少,大多都以書信的方式傾訴衷腸,維持感情,儘管如此,但無論馬克思多麼貧窮,陷入多麼大的危險中,燕妮始終如一的支持他,陪伴他。燕妮為了他而進行了極其激烈的幾乎損害了她的健康的鬥爭,一方面是反抗她的虔誠主義的貴族親屬,一方面是反抗馬克思自己的家族。並且從來沒有以不實際的妄自菲薄而放棄參與偉大思想工作的機會。相反,除承擔全部家務重擔外,她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跟上馬克思的腳步,如此善解人意,忠貞的女子能不讓人喜愛嗎?

見慣了那些因家庭變故而離婚的現象,我能明白“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已是當今愛情的真實寫照。隨着時代的進步,結婚也出現了閃婚、裸婚的心形式,然而離婚率也在不斷上升。現在的男性認為娶到一個漂亮的女子就會有愛情,而更多的女子則認為男子只要有車、有房、有存款就會有愛情,這顯然是對愛情的錯誤理解。而對於大學生的愛情更是錯的離譜,在校時海誓山盟,畢業了就勞燕分飛,只因為他們戀愛的出發點就不好,只是為了排遣內心的孤獨與枯燥的大學生活而在一起,不在乎有多長久,只在乎曾經擁有。我想真正的愛情應該像馬克思與燕妮的愛情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臧克家在詩中這樣寫道:“有的人活着,他卻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馬克思毫無疑問是屬於後者,生前,他巨人般屹立在世界之上;今後,他的光榮將伴隨他學説的勝利,千古流芳。雖然我不很懂馬克思理論,但他的一生卻對我有很大的啟發:人的一生是短暫的,雖不能人人都像馬克思永遠活在人們心中,但也可以爆發出像流星一樣的光芒!

馬克思傳的讀後感 篇12

卡爾·亨利希·馬克思(1818—1883),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馬克思的—生是偉大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學説(即科學社會主義學説),是指引全世界勞動人民為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偉大理想而進行鬥爭的理論武器和行動指南。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科學共產主義的創始人。偉大的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家。主要著作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他是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是近代共產主義運動的弄潮兒。《馬克思傳》基本上按照馬克思一生的革命歷程安排章節,但又不完全拘泥於時間順序,而是把一些內容相關的事件和活動適當集中。

這就使有關問題的聯繫較緊密,重點突出,闡述較充分,以生動細緻的筆觸和嚴謹的敍事風格講述了馬克思一生的思想活動和生活,同時透過對這位偉大人物生平的描述展現出一個時代激盪的社會變革與政治風雲夾敍夾議,融思想性與可讀性於一體是《馬克思傳》不同於其他此類傳記的獨特之處一直以來,馬克思作為共產主義的先驅者和締造者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尤其整個19世紀是在深受馬克思主義影響的國家和地區。

在中國他的知名度絕對不亞於毛澤東,他之所以偉大,歸咎其理,莫過於思想的偉大一個新世紀的大學生,一個生活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的中國大學生,更要對這種指導思想有些認識,學習這種偉大思想的理論知識,指導實踐,無畏的人格,蔑視迫害和忍受疾病的折磨少年的馬克思是一個理想主義者,這種對事物要求完美的追求深深植入了馬克思心中,引導他最終選擇為被壓迫,被剝削人民的解放事業,為沒有階級沒有壓迫至善至美的共產主義社會奮鬥一生的人生道路,中學時期馬克思已經能夠對宗教歷史等社會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人格,品質形成的雛形時期,大學生活的時代一個人的思想發展最迅速的時期,這時的馬克思已經能從哲學的高度來把握法的精神馬克思生活上的窘迫其實源於他對金錢的態度,其實也反映了他的個性,他不善於理財,因為他認為金錢不重要,懶得花心思,也因為他豁達的性格,不拘小節的作風。但生活的壓力沒有使得他在工作上有任何的退縮,執著的追求,使他可以從容面對任何困難,他的不斷抗爭本身就是非常偉大的事情。與其想到今天的我們這個社會,其實壓力依然很大,但至少沒有窘迫到那個年代的地步,我們有更好的條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去改變,去創造,去抗爭。在資本橫流的這個社會,保持對物質的正確態度是非常關鍵的,應該由思想去創造物質,而不是物質決定思想,這個觀念好想有點唯心了。

但至少是我對金錢和理想的態度。事業中的馬克思是執著的,專橫的,偏執的,尖鋭的,這點是毫無疑問的,這也正是偉大之處,有人不習慣這一點,因為他沒有看到這僅僅是因為他對事業的態度,很多人評價他的時候用了很極端的詞,但正是因為這些極端才能創造出偉大的理論,西方文化崇尚極端,無論哲學,文學,還是科學,而中國文化崇尚中庸,平衡和矛盾始終是對立的。在西方社會,你需要堅持你的想法,並且不斷的證實你的成功,馬克思理論的成功得到驗證是在他晚年時期,他對唯物主義的概述,超越了所有前人,是由於他不斷的批判,極端的批判。但是用中國文化來解釋,其實他也在不斷吸收,改進和妥協,這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地方。當今社會,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的交流已經由衝突轉變為了相互融合,而不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魯迅先生對拿來主義的態度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口號,大概可以説明這個現象吧,當然文化的融合只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一個方面。

這位偉大的革命導師,一生從事科學研究事業,並積極地為無產階級社會實踐不斷奮鬥,提出了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這套十分全面系統科學的方法去看待事物,他的偉大在於他對人類事業孜孜不倦的工作,理論是用來指導實踐,實踐是用來修正補充理論,學習也同樣要理論和實踐。

從書中學到運用正確的態度對待人生,不斷努力,不斷奮鬥,馬克思不僅是人類革命的導師,也是這個社會不斷進步,不斷髮展的動力。

馬克思傳的讀後感 篇13

中國過去出版過十幾種《馬克思傳》,其中既有外國學者寫的,也有中國學者寫的。1949年9月以來在中國流傳最廣的,是德國人梅林寫的,80年代又出版了蘇聯費多謝耶夫、斯捷潘諾娃,德國格姆科夫等人寫的。中國人自己寫的也有多種。如1933年,李季寫的三卷本馬克思傳,書中有蔡元培先生的序言,還有1988年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和當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張光明和魏小萍、張雲飛寫的有分量的傳記。

近來,英國肯特大學政治學教授戴維·麥克萊倫著《馬克思傳(插圖本)》在西方暢銷不衰。此書1973年初版,1995年三版,可以説是英語世界最權威的馬克思生平、思想研究文獻,中譯本由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副教授王珍博士翻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全書近55萬字。

這本書優點和特點很多。首先,書採取圖文並茂的形式,書中有400多幅插圖,顯得非常生動形象。過去中國出版的《馬克思傳》也有插圖,但遠沒有這麼多。除了原始照片外,本書還有選自影視的作品,以及中國畫家的素描、中國畫、油畫、木刻、雕塑,等等。把眾多插圖連同其文字説明連貫起來欣賞,本書就不僅是文字傳記,而且又是一本畫傳,也像是電影裏的人物在工作、讀書、寫作,與朋友交往,發表講演,等等,活潑逼真,給人留下深刻的直觀感性印象。

其次,這本書內容取材不是隻限於別人撰寫的馬克思傳記。在西方最有影響的對馬克思生平的評價本來是德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史學家梅林於1918年出版的《馬克思傳》,此書於1920年和1935年譯為俄文本,1935年又譯為英文本,後來長期在英語世界廣為流傳。但是1920、1930年代以來,西方陸續出版了未經刪改的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通信以及未曾發表過的馬克思的幾部重要著作和大量筆記手稿,還有別人撰寫的與馬克思的活動有關的書籍。本書作者麥克萊倫博士長期從事馬克思生平和馬克思主義的研究,他博覽羣書,廣採旁徵,才寫成這本新傳記。從他書後所附26頁參考書目,可見一斑。附錄中還有馬克思一家七代人的詳細家譜,這對於我國讀者瞭解馬克思的身世頗有幫助。

再次,本書作者在詳細佔有資料後,能夠較為客觀地評價馬克思的一生。他在自序中指出:“許多論述馬克思的著作都受到各種政治斧鉞的削磨。”“我所嘗試做的至少是要客觀公正地寫作”,“避免陷入要麼偶像化、要麼玷污的兩個極端。”也就是説既不美化也不醜化,既不神化也不鬼化。全書是從三個主要層面——個人的、政治的和精神的來完整地覆蓋馬克思的一生。從全書客觀公正的論述,可以看出馬克思的確是一位罕見的偉人,他既是偉大的革命家,又是偉大的思想家。他參與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共產黨(黨的成長。馬克思從青年時期就獨立思考,刻苦鑽研,一生寫下幾十卷鴻篇鉅著,在哲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歷史學眾多領域都有獨創性貢獻。書中特別對1932年出版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和從未單獨出版過的馬克思寫於1857年的《經濟學批判手稿》作出了獨到的詳細剖析,認為這兩部手稿有連續性的內在聯繫,都是研究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規律和個人全面發展這個核心問題,前一部手稿是探索的起點,後一部手稿則“達到峯巔”(第313頁),其中論述減少勞動時間對於個人全面發展的作用甚至超過了馬克思的代表作《共產黨宣言》和《哥達綱領批判》。

馬克思傳的讀後感 篇14

四月份,我的頭腦被“黨史”包圍着:代表黨支部參加了黨協組織的黨史知識競賽,閲讀了兩本大大的“紅磚頭”——《中國共產黨歷史上1000個為什麼》(上下兩冊),瀏覽了其他與黨有關的歷史資料等,這些無不增加了我對黨史的瞭解以及對黨的進一步認識。

看了我黨九十年來走過的風風雨雨,作為一名剛剛轉正的大學生黨員,內心充滿了自豪感。不過,今天我想談的是在本次讀書月活動中我閲讀的另外一本“紅磚頭”——《馬克思傳》。説起跟它的邂逅,感覺也挺偶然的。借閲黨史書籍的時候,在圖書館新書櫃上無意間發現了一本“紅寶書”——《馬克思傳》(人民日報出版社,第1版),我立刻被它吸引住了,於是決心借回認真研讀。

有關馬克思的專著有很多,而關於馬克思的紀錄片也不少。以前我看的大部分是簡略版的人物傳記或者是專題紀錄片,認認真真把一本關於馬克思生平傳記的“大塊頭”看完,對我來説還是頭一回。看得出,這本書的作者(張光明、羅傳芳)力求為我們全面描述一個真實的馬克思。全書分為十六章,且每一章的前面都有概要,讓人更好地把握其主旨。它以生動細緻的筆觸和嚴謹的敍事風格講述了馬克思一生的思想活動和生活,透過對這位偉大人物生平的描述展現出一個時代激盪的社會變革與政治風雲。本書在敍事中加上適量的解析,可以稱得上是融思想性與可讀性於一體,我想,這也是《馬克思傳》不同於其他此類傳記的獨特之處。此外,書中提供的插圖在我深入瞭解馬克思上提供了很好的幫助。且本書圖文並茂,具有很強的場景性,很容易把人帶入那個風起雲湧的鬥爭歲月。

因為它實在是太好了,我看了一次後覺得不過癮,又看了一遍,有些章節更是反覆研讀。我從書中提煉出幾點馬克思個人在學習和對理想執着追求方面的特點,相信對我們自身的學習和工作,以及在思考人生時都是有幫助的。

一、志當存高遠

17歲的卡爾·馬克思已經明確了自己的人生方向,選擇了一份“最能為人類工作的職業”。在它撰寫的《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從激情澎湃的話語中無不流露出青年馬克思的遠大志向,同時也表明了他無所畏懼的堅定決心。從他一生的經歷也可以看出,無論在追求這個遠大理想的過程中遇到多大的艱難險阻,他始終保持着高昂的戰鬥力,堅定地走下去。反觀當今社會,有多少青年人能夠做到?有多少人到了大學還處於“迷茫”中,根本不清楚自己要做什麼,能做什麼。我想,作為21世紀的青年人,我們是不是該反思一下自己呢?

二、嚴謹的治學態度

進入大學後的卡爾·馬克思開始“漫無界限的遍讀博覽”,在大學中養成的對學問透徹深入的研究態度伴隨着他一生。作為一位“永不知足的學者”,馬克思“不允許自己對所研究對象一知半解而信口開河”,為了求證一個小小的問題,他都會把相關領域的書籍都閲讀,並做詳細深入的研究,再下定論。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使他寫出來的文章都具有很強的邏輯性。相比之下,我們很多時候並沒能做到這點,更甚者,不懂裝懂。而這方面,馬克思的的確確為我們樹立了一個非常好的典範。希望我們也能夠本着求真務實的態度,嚴謹地對待學術上的研究。

三、不屈鬥爭的勇士

選擇了一份能夠真正為人類謀求幸福的職業,意味着要向當權者發起挑戰,意味着他的生活將是不平靜的。馬克思也深知這一點,但是他沒有絲毫畏懼退縮。無論遇到多大的阻力和困難,他始終以堅強的毅力投入到事業中。每一回都以樂觀曠達的態度去面對,每一回都能夠重新振作起來。這是在是令人敬佩。

很多人對偉人的認識會存在一點誤解,認為偉人都是全身心投入到事業中。不要忘了,偉人也食人間煙火!馬克思的生活也並非只有事業,“常人有的我皆有”。他也要為房租和家人一日三餐而擔憂。説到馬克思的生活,我們不得不提到偉大的馬克思夫人——燕妮。這位“出身望族,性格活潑而毫不輕佻,舉止優雅而讓人倍感親近,學識廣博而又幽默”的高貴女士,堪稱優秀妻子的楷模。她所承受的家庭苦難壓力遠遠要超過馬克思。但是,無論面對多大的打擊,她始終堅定而忠實地支持着自己的丈夫。對於她寫給友人的信,我讀了一遍又一遍,每一回都是一種強烈的心靈震撼。感人肺腑的言語中流露出這位女性的偉大。

閲讀完此書後,不僅讓我全面瞭解了馬克思的生平,更讓我對其思想有了與以往不同的感悟。事實上,我們現在很多人是打着馬克思主義的旗號在濫用甚至是誤用馬克思的思想。作為一名剛剛轉正的大學生黨員,我有必要再此基礎上繼續加強學習,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覺悟得到進一步提升,不同加強自己的辯證思維。此外,馬克思對追求理想堅持不懈、對學術研究較真執着、對友人真摯熱誠……無不展現一代偉人高尚的人格魅力,美好的品質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馬克思傳的讀後感 篇15

時間已經過去一百多年了,他的身影也消失了一百多年,可他的思想卻永存於世。也許你知道世界首富曾是比爾。蓋茨,也許你知道蘋果的總裁曾是福布斯,也許你知道沃爾瑪的老闆是山姆·沃爾頓,但是,生活在社會主義國家裏的你不能不知道改變數個國家、無數人命運的卡爾·馬克思。

年僅17歲的馬克思曾在中學畢業作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這樣寫道:“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的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這是多麼高尚的理想啊!出身於安逸的中產階級家庭的馬克思都能有如此無私且偉大的抱負,那麼生活在物質豐富的今天的我們有什麼打算呢?

古人云:“時勢造英雄。”也許動盪不安的社會、貧困如洗的生活造就了馬克思不平凡的一生。但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因為他的理想是崇高的,抱負是遠大的,步伐是沉穩的,決心是堅定的。物質充裕的今天給我們創造了更好的條件,我們就應該努力學習,報效祖國,造福人類。雖然我們不能像馬克思讓無產階級翻身,但我們可以成為像愛因斯坦一樣的發明家,像白求恩一樣的白衣天使,像袁隆平一樣的科學家……而不是在上課的時候睡覺,空閒的時候玩遊戲,無聊的時候上網,這種紙醉金迷的生活只能讓我們行屍走肉的活着。既如此,我們何不學學馬克思呢?

(一)學習馬克思的剛強

流傳到我們今天的對馬克思青年時代的所有描繪,都用最富有表現力的線條來着重表現他的剛強性格。在這個人身上,魁梧的體魄和超羣的才智那樣和諧地融為一體;使你感到他儼然是位英明的統帥,在指揮他那“勇敢而威嚴的”“思想上的百萬精兵”衝鋒陷陣。就是這種品德,他才能忍受這任何人都難以忍受的重荷——半個世紀來苦役般的工作和飢寒交迫、窮困潦倒的生活。

對比馬克思的剛強,我們是脆弱的。我們從小就生活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中,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已成為現在孩子的專利,出了什麼事情都有父母擔着,我們能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卻難為“一心只讀聖賢書”。我們經不起考試的失敗,因為我們是家中的“小皇帝”,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我們經不起別人的忽視,因為我們一直是家裏的焦點,沒有人不給我們“面子”;我們經不起獨當一面的考驗,因為我們在家裏可以呼風喚雨,沒有不順心的時候……

(二)學習馬克思啃書本

對馬克思來説,啃書本,則意味着要知道一切,從書海里去汲取尚未知曉的一點一滴的道理;啃書本,則意味着在認識過程中進行創造;啃書本,則意味着她繁重的“兩班”工作日的短暫停頓,在“為了休息而讀書”的書頁中間找到避難所;啃書本,則意味着能解除各種痛苦。圖書的主宰——馬克思——儼然擺出一副威嚴的姿態説:“它們是我的奴隸,應當按我的意志為我服務。”有多少那樣的奴隸住進他的世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