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點絳脣》原文及賞析15篇

校園2.62W
《點絳脣》原文及賞析1

原文:

《點絳脣》原文及賞析15篇

雲透斜陽,半樓紅影明窗户。暮山無數。歸雁愁還去。

十里平蕪,花遠重重樹。空凝佇。故人何處。可惜春將暮。

詩詞賞析:

這首詞通過春景的描寫,抒發作者懷人的情思。上片寫景。斜陽穿窗,暮山歸雁,已經是黃昏的時候了。下片寫惜春懷人之情。平蕪遠望,樹木重重,春色將暮,故人何在?宛轉細膩地透露了無限懷念之情。全詞清新幽雅,委婉多姿。

《點絳脣》原文及賞析2

原文:

高柳蟬嘶,採菱歌斷秋風起。晚雲如髻。湖上山橫翠。

簾卷西樓,過雨涼生袂。天如水。畫樓十二。有個人同倚。

詩詞賞析:

這首詞通過初秋景物的描寫,委婉含蓄地表露了懷人之情。上片寫景。高柳蟬嘶,湖山橫翠。秋風菱歌,晚雲如髻。一派清秋景色。下片抒情。簾卷西樓,雨後生涼,獨自倚欄,益增懷人秋思。全詞構思清新,秀媚有致。

《點絳脣》原文及賞析3

  原文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雲去。數峯清苦。商略黃昏雨。

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今何許。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

  賞析

姜夔論詩有四素:氣象、體面、血脈、韻度。對四者的要求且是“氣象欲其渾厚”、“體面欲其宏大”、“血脈欲其貫通”、“韻度欲其飄逸”。雖是論詩之語,移之於詞,也甚貼切。讀此詞,知其所言非虛。此詞之意境,呈為一宇宙。

上片之境,乃詞人俯仰天地之境。“燕雁無心”。燕念平聲(yān煙),北地也。燕雁即北來之雁。時值冬天,正是燕雁南飛的時節。陸龜蒙詠北雁之詩甚多,如《孤雁》:“我生天地間,獨作南賓雁。”《歸雁》:“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遞翼應勞。”《京口》:“雁頻辭薊北。”《金陵道》:“北雁行行直。”《雁》:“南北路何長。”白石詩詞亦多詠雁,詩如《雁圖》、《除夜》,詞如《浣溪沙》及此詞。可能與他多年居無定所,浪跡江湖的感受及對龜蒙的萬分心儀有關。劈頭寫入空中之燕雁,正是暗喻飄泊之人生。無心即無機心,猶言純任天然。點出燕雁隨季節而飛之無心,則又喻示自己性情之純任天然。此亦化用龜蒙詩意。陸龜蒙《秋賦有期因寄襲美》:“雲似無心水似閒。”《和襲美新秋即事》:“心似孤雲任所之,世塵中更有誰知。”下句緊接無心寫出:“太湖西畔隨雲去。”燕雁隨着淡淡白雲,沿着太湖西畔悠悠飛去。燕雁之遠去,暗喻自己飄泊江湖之感。隨雲而無心,則喻示自己純任天然之意,宋陳鬱《藏一話腴》雲:白石“襟期灑落,如晉宋間人。語到意工,不期於高遠而自高遠。”范成大稱其“翰墨人品,皆似晉宋之雅士。”張羽《白石道人傳》亦曰其“體貌輕盈,望之若神仙中人。”但白石與晉宋名士實有不同,晉宋所謂名士實為優遊卒歲的貴族,而白石一生布衣,又值南宋衰微之際,家國恨、身世愁實非晉宋名士可比。故下文寫出憂國傷時之念。太湖西畔一語,意境闊大遙遠。太湖包孕吳越,“天水合為一”(陸龜蒙《初入太湖》)。此詞意境實與天地同大也。“數峯清苦。商略黃昏雨。”商略一語,本有商量之義,又有醖釀義。湖上數峯清寂愁苦,黃昏時分,正醖釀着一番雨意。此句的數峯之清苦無可奈何反襯人亡萬千愁苦。從來擬人寫山,鮮此奇絕之筆。比之辛稼軒之“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虞美人》),又是不同的況味。

下片之境,乃詞人俯仰今古之境。“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第四橋即“吳江城外之甘泉橋”(鄭文焯《絕妙好詞校錄》),“以泉品居第四”故名(乾隆《蘇州府志》)。這是陸龜蒙的故鄉。《吳郡圖經續志》雲:“陸龜蒙宅在松江上甫裏。”松江即吳江。天隨者,天隨子也,龜蒙之自號。天隨語出《莊子。在宥》“神動而天隨”,意即精神之動靜皆隨順天然。龜蒙本有胸懷濟世之志,其《村夜二首》雲:“豈無致君術,堯舜不上下。豈無活國力,頗牧齊教化。”可是他身處晚唐末世,舉進士又不第,只好隱逸江湖。白石平生亦非無壯志,《昔遊》詩云:“徘徊望神州,沉歎英雄寡。”《永遇樂》:“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長淮金鼓。”但他亦舉進士而不第,飄泊江湖一生。此陸、姜二人相似之一也。龜蒙精於《春秋》,其《甫裏先生傳》自述:“性野逸無羈檢,好讀古聖人書,探大籍識大義”,“貞元中,韓晉公嘗著《春秋通例》,刻之於石”,“而顛倒漫漶翳塞,無一通者,殆將百年,人不敢指斥疵纇,先生恐疑誤後學,乃著書摭而辨之。”白石則精於禮樂,曾於南宋慶元三年“進《大樂議》於朝”,時南渡已六七十載,樂典久已亡滅,白石對當時樂制包括樂器樂曲歌辭,提出全面批評與建樹之構想,“書奏,詔付太常。”(《宋史·樂志六》)以布衣而對傳統文化負有高度責任感,此二人又一相同也。正是這種精神氣質上的認同感,使白石有了“沉思只羨天隨子,蓑笠寒江過一生”(《三高祠》詩),及“三生定是陸天隨”(《除夜》詩)之語。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即是這種認同感的體現。

第四橋邊,其地仍在,天隨子,其人則往矣。中間下擬共二字,便將仍在之故地與已往之古人與自己連結起來,泯沒了古今時間之界限。這是詞人為打破古今侷限尋求與古人的精神句誦而採取的特殊筆法。再如劉過《沁園春》之與東坡、樂天、林和靖交遊,亦是此一筆法。以上寫了自然、人生、歷史,筆筆翻出新意結筆更寫出現時代,筆力無限。“今何許”三字,語意豐富,涵蓋深廣。何許有何時、何處、為何、如何等多重含義。故“今何許”包含今是何世、世運至於何處、為何至此、如何面對等意。此是囊括宇宙、人生、歷史、時代之一大反詰,是充滿哲學反思意味一大反詰。而其中重點,主要在“今”之一字。憑欄懷古,筆力雄勁,氣象闊大。古與今上下映照成文,補足“今何許”一大反詰之歷史意藴。應知此地古屬吳越,吳越興亡之殷鑑,曾引起晚唐龜蒙之無限感慨:“香徑長洲盡棘叢,奢雲豔雨只悲風。吳王事事須亡國,未必西施勝六宮。”(《吳宮懷古》)亦不能不引起南宋白石之無限感慨:“美人台上昔歡娛,今日空台望五湖。殘雪未融青草死,苦無麋鹿過姑蘇。”(《除夜》)

懷古正是傷今。“殘柳參差舞,”柳本纖弱,那堪又殘,故其舞也參差不齊,然而仍舞之不已。舞之一字執著有力,蒼涼中寓含悲壯,悲壯中透露蒼涼。“殘柳參差舞”這一自然意象,實際上是南宋衰世的象徵,隱然包含着雖已殘破仍不甘滅亡的意味。這與李商隱《登樂遊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象徵唐朝國運的不可挽回有同工之妙。而其作為自然意象之本身,則又補足“今何許”一大反詰之自然意藴。結筆之意境,實為南宋國運之寫照。返觀數峯清苦二句,其意藴正為結尾之伏筆。在此九年之前,辛稼軒作《摸魚兒》,結雲:“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乃是同一意境。白石本詞用舞字結穴,藴含無限蒼涼悲壯。

善於提空描寫,從虛處着筆,是白石詞的一大特點。此詞將身世之感、家國之恨融為一片,乃南宋愛國詞中無價瑰寶。而身世家國皆以自然意象出之,自然意象在詞中佔優勢,又將自然、人生、歷史(尚友天隨與懷古)、時代打成一片,融為一體。

尤其“今何許”之一大反詰,其意義雖着重於今,但其意味實遠遠超越之,乃是詞人面對自然、人生、歷史、時代所提出之一哲學反思。全詞意境遂亦提升至於哲理高度。“今何許”,真可媲美於《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首詞無限感慨,全在虛處,正是“意愈切而詞愈微”,這種寫法,易形成自我抒寫之形象與所寫之意象間接開距離,造成朦朧之美感。此詞聲情之配合亦極精妙。上片首句首二字燕雁為疊韻,末句三四字黃昏為雙聲,下片同位句同位字第四又為疊韻,參差又為雙聲。分毫不爽,自然天成。雙聲疊韻之迴環,妙用在於為此一尺幅短章增添了聲情綿綿無盡之致。

《點絳脣》原文及賞析4

點絳脣·厚地高天原文

厚地高天,側身頗覺平生左,小齋如舸,自許迴旋可。聊復浮生,得此須臾我。乾坤大,霜林獨坐,紅葉紛紛墮。

詩詞賞析:

此詞抒寫了作者的生活感受。含蓄藴藉,寄喻頗深。小齋如舸,自身能夠迴旋即可。聊復浮生,又得此片刻自由。天地之大,獨坐霜林。結句“紅葉紛紛墮”,更為全詞增添無限情韻。

《點絳脣》原文及賞析5

【仙呂】點絳脣_詠教習鼓訴

作者:孫叔順

詠教習鼓訴冤

每日學按龍韜,演習虎略。初開教,若論功勞,則俺先來到。

【混江龍】助威聲號,將我先鳴三擂髮根苗。漸漸的排成戈戟,紛紛的收聚槍刀。則這兩片皮常與軍官為耳目,一生心不離了小校做知交。雖是我有聲難説,有運難消,又不比鳴廉擊柝喝號。搖鈴向軍前,則我為頭兒鬧。麪皮上常過了無數,助羅邊不住的頻敲。

【油葫蘆】怎比恁那悠悠吹畫角,也每不湯着不動着,教瞞兒滿腹中惡氣怎生消。夜闌時直捶到金雞兒報,早晨間直熬的金烏落。他每都披着紙甲,掛着戰袍,番來覆去由鬧,早難道殺氣陣雲高。

【天下樂】卻什麼三十年學六韜,好教我逐朝心內焦,他每沒一個有才能有機謀有智略。每日加空虛了五六番,幹盤了十數遭,恰便似一場家雜劇了。

【醉中天】想當日兩軍鬧,起全翼赴宣朝。將我擊破花腔,它每都哭破眼胞。可正是發擂催軍校,不付能勾引的離城去,又將他黎民擄掠,這的是恁破黃巢頭件功勞。

【金盞兒】他每哭聲苦,可教我怨聲高。被我將他眾英雄引上陰陵道,他每教場中膽氣更那裏有分毫。都不肯一心於國死,則待半路里轉身逃。早難道養軍千日,又得用在今朝。

【賺尾煞】將我擊發,便聲揚額閒下無聲哨。舊聲價,如今都壞了,誰敢向雷門行過一遭。則為我亂軍心,將果報先招。自量度,天數難逃。若是再瞞上,將來又吃搞。終身累倒,皮鞚零,再怎敢軍中一面騁英豪。

《點絳脣》原文及賞析6

萬頃蓬壺,夢中昨夜扁舟去。縈迴島嶼,中有舟行路。

波上樓台,波底層層俯。何人住?斷崖如鋸,不見停橈處。

翻譯

萬里飄渺的蓬萊,在夢裏我坐一葉扁舟而去。在那仙山島嶼中盤桓找尋神仙。其中必有到達仙山的道路。

海面上倒映着神山仙閣,隨波而顯得層層疊疊的。那陡峭的海岸像大鋸剖開一樣,連繫舟的地方都沒有。

註釋

點絳脣:詞牌名,此調因江淹《詠美人春遊》詩中有“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脣”句而取名。

蓬壺:即蓬萊。

縈迴:盤旋往復。

層層俯:樓台之水中倒影。

斷崖:陡峭的山崖。停橈[ráo]

處:可以停船登岸之處。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1905年,當時正處於中國新舊交替的時刻,國內的知識分子們渴望開闢未來,但又不得其門而入,王國維也像這些知識分子一樣感到迷茫和無助,所以就把這種迷茫寄託於夢境與仙境之中抒發出來。

賞析

王國維的這首《點絳脣》詞借夢中尋仙,來表達內心的彷徨與焦慮。

王國維這首詞,就是以紀夢的方式寫對蓬萊神山的追求。“萬頃蓬壺,夢中昨夜扁舟去”雖然只是簡單的敍述,但字裏行間已有一種比較強烈的感發。“蓬壺”已經是無數前人歷盡千辛萬苦也難以長到的仙島,“萬頃”又是一個茫茫無邊的廣大區域;而“夢中昨夜”是多麼短暫倉促,“扁舟”又是多麼渺小輕微。這是遠大、艱難,與倉促、簡陋之間的對比,就突出了人的意志之堅強與實力之薄弱。“索回島嶼。中有舟行路”是已經進入神山海域,在羣島之間穿行,目標近在咫尺。這兩句,讓人感受到一種經過千難萬險之後終於接近目的地的興奮和對繼續有新發現的渴望。

“波上樓台,波底層層俯”就是新的發現,這是寫神山仙閣及其水中的倒影。這首詞寫層層樓倒立於水中,又多了一種光怪迷離的感受。這種感受,與夢的環境是相合的。“斷崖如鋸,不見停橈處”就像用一把天工開物的大鋸把高山縱向鋸開的剖面,那麼陡峭那麼光滑,不要説向上攀登,就是一個可以繫纜停船的地方都找不到。所謂“天道幽遠難求”,從希望到失望,從堅持到困惑,雖説只是一個夢,但它寫出了一個追求者在追求探索的道路中真實的心理歷程。

這首小詞就以紀夢和遊仙的方式表現了這種可望而不可及,內心的痛苦與焦慮。

《點絳脣》原文及賞析7

  【作品介紹】

南宋吳大有的一首送別佳構。其詞今存一首,因載《絕妙好詞》卷六得傳。

 【原文】

點絳脣·送李琴泉

江上旗亭,送君還是逢君處。

酒闌呼渡。雲壓沙鷗暮。

漠漠蕭蕭,香凍梨花雨。

添愁緒。斷腸柔櫓。相逐寒潮去。

【註釋】

1. 旗亭:即酒樓;

2. 漠漠:密佈瀰漫的樣子;

3. 蕭蕭:這裏指的是風雨聲。

4.柔櫓:指船槳,也指船槳划動的擊水聲。

【賞析】

“江上旗亭,送君還是逢君處”兩句起筆,寫出離別的地點在“江上旗亭”。在江邊小酒樓裏為朋友餞行。離愁難堪,更何況“送君還是逢君處”。過去歡樂地相逢在這個地方,而眼下分手又是在這同一個地方;以逢君的快樂襯托送君的悲哀。撫今追昔,觸景生情,更令人不堪回憶過去。

“酒闌呼渡,雲壓沙鷗暮”二句,寫作者與友人不得不分手時的無限眷戀之情。之所以“勸君更進一杯酒”,是因為“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不知何日再次相逢。儘管深情留連,眷戀不捨,但酒闌日暮,只得分手,只好呼喚渡船載友離去。蒼茫的暮靄中,只有沙鷗在低暗的雲層下飛翔,離別而去的朋友,猶如眼前這“天地一沙鷗”,行蹤不定,浪跡天涯。而送行者的此時的心情,又好像周圍四合的暮雲一樣黯淡無光,這裏“酒闌”與“旗亭”互相照應:“呼渡”、“沙鷗”與“江上”照應。

下片“漠漠蕭蕭,香凍梨花雨”,承接上片結句的句意。寫出作者與友人分別時的無限愁思。“香凍”和“梨花雨”,可見此時正是春天。瀟瀟暮雨灑江天,天解人意,好像為離別而灑淚,雲靄瀰漫,春寒料峭,此時此地,此景此情,怎能不使人“添愁緒”呢!“添”,給本來已貯滿愁緒的心頭,又增添了幾許愁緒。結句意藴深遠:“斷腸柔櫓,相逐寒潮去。”

隨着那令人聞之腸斷的船槳聲,朋友所乘之船與寒潮相逐逐漸遠去,船櫓擊水聲則愈來愈弱,而佇立江岸的詞人的心情,即久久不能平靜。獨立蒼茫,暮雨瀟瀟,柔櫓遠去,心隨船往……這是一幅非常使人動情的“暮雨江干送行圖”。

這是一首寫送別的詞,作者為吳大有,寶佑年間為太學生,宋亡以後,他退隱山林,不任蒙元。該詞淡雅雋永,別具情致。

吳大有這首詞雖然短小,但卻藴意豐富。詞中暮雲,沙鷗、柔櫓、寒潮、梨花雨等語,雖似寫景卻字字含情,尤其是“闌”、“壓”、“暮”、“寒”等字,悽傷婉轉,與詞人傷離惜別的淒涼之情融為一處,深遠哀婉,十分動人。

本詞意象豐富,描寫細膩,緊要處,盡是點睛之字。情景交融,將離別的憂傷刻畫成了一幅雋永的景緻,極富感染力。

  【作者介紹】

吳大有(生卒年不詳)字有大,一字勉道,號鬆壑,嵊縣(今屬浙江)人,寶祐間遊太學,率諸生上書言賈似道奸狀,不報,遂退處林泉,與林昉、仇遠、白珽等詩酒自娛。元初闢為國子檢閲,不赴。有《千古功名鏡》。詞存一首,載《絕妙好詞》卷六。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

《點絳脣》原文及賞析8

  點絳脣·感興 宋朝

王禹偁

雨恨雲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

天際徵鴻,遙認行如綴。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欄 通:闌)

  《點絳脣·感興》譯文

雨綿綿,恨意難消,雲層層,愁緒堆積,江南景色,依舊被稱為上好美麗。水邊村落,湖畔漁市,裊裊升起一縷孤零零的炊煙,那麼淡,那麼細。

一行長途跋涉的鴻雁,在那水天相連的遙遠的天際,遠遠望去,款款飛行,好似列隊首尾連綴。回想平生事業,此時此刻,凝視徵鴻,誰理會我憑欄遠眺的含意!

  《點絳脣·感興》註釋

孤煙:炊煙。

行如綴:排成行的大雁,一隻接一隻,如同綴在一起。

凝睇:凝視。睇:斜視的樣子。

會:理解。

  《點絳脣·感興》賞析

此詞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的傳世之作。這首詞是王禹偁任長州知州時的作品。

起首一句“雨恨雲愁”,借景抒情,借情寫景。雲、雨並無喜怒哀樂,但詞人覺得,那江南的雨,綿綿不盡,分明是恨意難消;那灰色的雲塊,層層堆積,分明是鬱積着愁悶。即使是這瀰漫着恨和愁的雲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舊是美麗的。南齊詩人謝朓《入朝曲》寫道:“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王禹偁用“依舊”二字,表明自己是僅承舊説,透露出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

上片煞拍寫的是:濛濛的雨幕中,村落漁市點綴湖邊水畔;一縷淡淡的炊煙,從村落上空裊裊升起;水天相連的遠處,一行大雁,首尾相連,款款而飛。但如此佳麗的景色,卻未能使詞人歡快愉悦,因為“天際徵鴻,遙認行如綴”。古人心目中,由飛鴻引起的感想有許多。如“舉手指飛鴻,此情難具論”(李白《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這裏,詞人遙見沖天遠去的大雁,觸發的是“平生事”的聯想,想到了男兒一生的事業。王禹偁中進士後,只當了長洲知縣。這小小的`芝麻官,無法實現他胸中的大志,於是他恨無知音,愁無雙翼,不能像“徵鴻”一樣展翅高飛。最後,王詞將“平生事”凝聚對“天際徵鴻”的睇視之中,顯得含蓄深沉,言而不盡。

這首詞藝術風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無力的格局,顯示出別具一格的面目。詞中交替運用比擬手法和襯托手法,層層深入,含吐不露,語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飾,讀來令人心曠神怡。從思想內容看,此詞對於改變北宋初年詞壇上流行的“秉筆多豔冶”的風氣起了重要作用,為詞境的開拓作了一定的貢獻。

  《點絳脣·感興》賞析二

王禹偁是繼柳開之後起來反對宋初華靡文風的文學家,有《小畜集》傳世,留下來的詞僅此一首。這首詞以清麗的筆觸,描繪了江南的雨景,含蓄地表過了用世的抱負和不被人理解的孤獨愁悶。

借景抒情、緣情寫景是詩詞慣用的手法。景是外部的客觀存在,並不具備人的感情。但在詞人眼裏,客觀景物往往染上強烈的感情色彩。此即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所謂“以我觀物”,使“物皆著我之色彩”。此詞劈頭一句“雨恨雲愁”即是主觀感覺的強烈外射。雲、雨哪有什麼喜怒哀樂,但詞人覺得,那江南的雨,綿綿不盡,分時是恨意難消;那灰色的雲塊,層層堆積,分明是鬱積着愁悶。即使是這瀰漫着恨和愁的雲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舊是美麗的。南齊詩人謝朓《入朝曲》寫道:“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王禹偁用“依舊”二字,表明自己是僅承舊説,透露出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

  《點絳脣·感興》創作背景

王禹偁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年)中進士,授成武(今屬山東)主簿,遷大理評事。次年,改任長洲(今江蘇蘇州)知縣。這首詞就是王禹偁任長洲知縣時的作品。

《點絳脣》原文及賞析9

原文:

點絳脣

秦觀

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

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山無數,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

點絳脣翻譯:

我酒醉後架着小船,在湖中盪漾,聽任流水把小船推向花草深處。現實世界的名利纏身,不能解脱,沒有辦法在這如花的仙境住下去。煙水茫茫,籠罩在夕陽的餘輝裏。兩岸的青山排列無數,晚風吹來,落花如雨,竟然不記得來時走過的路了。

點絳脣字詞解釋:

①塵緣:佛教名詞。佛經中把色、聲、香、味、觸、法稱作 “六塵”。以心攀緣六塵,遂被六塵牽累,故名。

②亂紅:落花。李賀《將進酒》:“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

點絳脣背景:無

點絳脣賞析:

上片“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這個“花深處”,就是指桃源。在郴州,詞人為了排憂遣恨,不得不借酒解愁。醉眼朦朧之中,詞人受潛意識的支配,彷彿覺得自己划起了小舟,正輕鬆自如地隨着溪流浮泛,朝桃花源進發。路上,“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桃花源記》)。詞人十分欣喜,他左顧右盼,不知不覺中,已“林盡水源”,來到了“花深處”。閲讀這兩句,關鍵是要抓住“醉”這個核心詞語。醉入夢鄉,本是常事,所以説這兩句是寫夢境幻象。“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是詞人神志清爽後的抱恨之言。塵緣,本為佛教名詞。佛教認為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是污染人心、使生嗜慾的根源。秦觀在這兒是借指世俗之事,如名利一類。假如自己不出來求仕為宦,就不至於有此時的遷謫之禍,這就是“塵緣相誤”。而此刻身受官府羈絆,即使想找一個類似於“桃花源”的遠僻之地平安度日也不可得——這就是“無計花間住”。

下片“煙水茫茫”四句,乃是詞人有意識地擇取人世間的四種淒涼景象,來影射他黯淡、感傷的心境。“煙水茫茫”,則前途渺遙可知;“千里斜陽暮”,暗示着詞人的處境將每況愈下;“山無數”,正是阻力重重、難回朝廷的象徵;“亂紅如雨”,就是説美好事物正在橫遭摧折。這四種景象並集一起,凝現出巨大的藝術感染力。詞人雖無片言隻語關涉愁苦,而愁苦、失望之情已溢滿紙面。結句“不記來時路”,源於《桃花源記》。陶潛説,武陵漁人出桃花源後,在返家的路上處處作了標誌,“及郡下,詣太守,説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這個結句正暗應了題目和開頭,道出了詞人夢醒之後無路可走的窘境和苦況,表達了他“抽身退步悔已遲”和“世外桃源不可得”的愁怛心緒。

這首詞所反映的思想,是作者由於無端遭受打擊,導致了他對現實的不滿,並由此產生了對世外桃源的嚮往。但有的評論者認為句句都有暗寓,這隻能是一種猜測。此詞所表現出的那種迷離恍忽的境界,只是秦觀在藝術上喜歡朦朧美的一種手法而已。

個人資料: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遊,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人,別號邗溝居士、淮海居士,世稱淮海先生。“蘇門四學士”之一,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官至太學博士,史館編修。代表作品:《鵲橋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長短句》;

秦觀是北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觀現存的所有作品中,詞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詩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則達三十卷共250多篇,詩文相加,其篇幅遠遠超過詞若干倍。

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託身世,感人至深。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遊東嶽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蹟。如浙江杭州的秦觀祠,麗水的秦觀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遊台。後於元豐八年(1085年)考中進士,初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二年(1087年)蘇軾引薦為太學博士,後遷祕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哲宗於紹聖元年親政後(1094年)“新黨”執政,“舊黨”多人遭罷黜。秦觀出杭州通判,道貶處州,任監酒税之職,後徙郴州,編管橫州,又徙雷州。徽宗即位後秦觀被任命為復宣德郎,之後在放還北歸途中卒於藤州。

《點絳脣》原文及賞析10

香冷金猊,夢迴鴛帳餘香嫩。

更無人問。

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頓覺春衫褪。

清明近。

杏花吹盡。

薄暮東風緊。

賞析:

這首詞寫春景,抒離恨。上片寫室內情景。香冷金猊,夢迴鴛帳,離恨一枕,悄無人問。

下片寫室外景色。清明節近,杏花隨風,薄暮來臨,東風漸緊。全詞通過景物描寫,曲折含蓄地表露了春愁與離恨。委婉柔媚,意境幽美。

《點絳脣》原文及賞析11

雲透斜陽,半樓紅影明窗户。

暮山無數。

歸雁愁遠去。

十里平蕪,花遠重重樹。

空凝佇。

故人何處。

可惜春將暮。

  作者:

曹組(字元寵),潁昌(今河南許昌)人。徽宗宣和三年(1121)進士。後召試中書,換武階,兼閣門宣贊舍人,任給事殿中,官至防禦使。其詞作喜用俗語,多謔詞、豔詞。也有清幽秀勁之作,風格近秦觀、毛滂。有《箕穎集》,不傳。詞有《元寵詞》。

  註釋:

①平蕪:平曠的原野。

②凝佇:有所思慮、期待而立着不動。

  賞析:

這首詞通過春景的描寫,抒發作者懷人的情思。上片寫景。斜陽穿窗,暮山歸雁,已經是黃昏的時候了。下片寫惜春懷人之情。平蕪遠望,樹木重重,春色將暮,故人何在?宛轉細膩地透露了無限懷念之情。全詞清新幽雅,委婉多姿。

《點絳脣》原文及賞析12

點絳脣·採藥歸來原文

採藥歸來,獨尋茅店沽新釀。暮煙千嶂。處處聞漁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作個閒人樣。

翻譯

採集藥物回來,獨自尋找村店買新釀造的酒。傍晚的煙靄雲繞在高峻如屏障的山峯,聽漁舟唱晚,聲聲在耳。

獨酌新釀,不禁生起散發扁舟之意,不再怕連天波浪。放縱山水,這一回不受拘束。做一個閒散之人。

註釋

採藥:謂採集藥物,亦指隱居避世。

新釀:新釀造的酒。

暮煙:亦作“墓煙”,傍晚的煙靄。

嶂:高峻如屏障的山峯。

扁舟:小船。

粘:連接。

遮回:這回,這一次。

鑑賞

陸游晚年在故鄉閒居,在這首詞裏宣稱要“做個閒人”,其實,絕對的“閒人”是沒有的,因為人們總要用各式各樣的行為活動把自己生活的時間填滿,那怕他們做的是些“閒事”。就拿這首《點絳脣》所寫的內容來説,上山釆藥、村店沾酒、湖濱釣魚、水上行舟,似乎一點兒也沒得“閒”。此外,做詩、填詞、寫文章,恐怕也被陸游列為“閒事”。其實呢,這是天大的正事。作為一名作家, 他用自己的筆寫下了他所處的時代,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留下了寶貴的文學遺產,豐厚的精神財富,如此盛事大業,豈可 “閒事”視之。所謂“閒”是相對的,陸游

所説的“閒”,裏面還包含着一種對照的關係,把“隱”與“仕”相對照,把山林與朝廷相對照,隱於山林便得閒,仕於朝廷則得不到閒,他的褒貶取捨更是非常明顯的。

這首間一開頭就提到採藥,比較生新,其實,採藥也是陸游閒居生活中一項活動內容。他懂得一點中醫草藥,有個頭痛腦熱的小病,自己也能處理,所以出行時總要帶上一個藥囊。對於自己的醫道,他頗有自知之明,一抒聲稱自己這方面的能力很差。這些情況都是從他的詩篇中零星窺知的。他有一首《小疾治藥偶書》 (《劍南詩稿》卷八十),詩中把他的醫術和“御戎之策”聯繫起來,説是“御戎虛上策,治疾闕全功”,自己治病缺乏全副的功能,就像在抵禦異族入侵的問題上缺乏好辦法一樣。這個比喻值得玩味,可見陸游的爰國思想隨時隨地都可能流露出來。

“醉弄扁舟,不怕粘天浪”兩句,不只是一般的敍事寫景,很可能寓含着比喻象徵的意見。酒醉之後,划起小船,航行在波浪滔天的湖面上,卻並不感到害怕,這是因為他的船是絕對安全的。對於鏡湖來説,大浪接天不是實景而是誇張,是用以比喻“宦海”的風浪險惡。以前,身在宦海之中,升降浮沉,隨時有覆舟之險,如今回鄉作閒人,已然脱離風險,有點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的意思。只不過這個比喻不太明晰,還不能給人以絕對的安全感,而作者的“不怕”只能是膽子大而已。

《點絳脣》原文及賞析13

別樣幽芬,更無濃豔催開處。凌波欲去,且為東風住。

忒煞蕭疏,爭奈秋如許。還留取,冷香半縷,第一湘江雨。

翻譯

風蘭散發出不尋常的香味,素雅恬淡沒有一絲濃豔浮華。它在秋風中搖曳的姿態猶如凌波仙子輕輕飄逸。

它的葉子如此稀疏,怎麼耐得住那寒冷的清秋呢?於是留取那半縷清香入得畫中,這幅張見陽之風蘭可以堪稱畫中第一了。

註釋

別樣:特別、不尋常

幽芬:清香

濃豔:(色彩)濃麗豔麗,代指鮮豔的花朵。凌波:此處是説風蘭在秋風中搖曳的姿態,好像是凌波仙子,輕柔飄逸。

忒煞蕭疏:意為過分稀疏。忒煞,亦作“忒殺”,太、過分。

蕭疏:稀疏、蕭條。

冷香:清香,也指清香之花。此處指見陽所畫之風蘭彷彿散發出了微微香氣。

賞析

詞以“詠風蘭”為題,副題張刻本作《題見陽畫蘭》,可見此篇為題蘭兼詠物之作。

上闋從香氣和姿態兩方面對風蘭作了精緻靈動的描摹。“別樣幽芬” 言風蘭散發出不尋常的香味,這種清幽典雅的氣息,是那些濃豔的花朵無法與之媲美的。風蘭不僅在香氣上與眾不同,而且形態上很靈動,詞人在此處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風蘭形容成水上行走的輕盈柔美的凌波仙子一般,飄飄欲去。而東風在這裏顯然不是春風,可以理解為時光,催花開放和呵護花的力量。整句表現了詞人對風蘭的喜愛和讚美,寄託了詞人對這樣美好的風蘭不要去的太快的希望,也表達詞人希望美好的事物能夠長存的美好願望。

下闋則是通過對現實中風蘭美好之易逝的惋惜反襯出詞人對好友所作的風蘭圖的讚美。秋意襲來,風蘭只得“忒煞蕭疏”。“忒煞”一詞寫出了詞人對花之蕭條的惋惜之心。然而儘管風蘭看上去已經太過稀疏,可仍散發出微微香氣。顯然,這裏的“還留取,冷香半縷”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因為這風蘭終究不是自然界的風蘭,只是友人的畫罷了。因張純修當時正令湖南江華,詞人又用借代的手法,用湘江雨來代指友人,而其畫上的風蘭竟然給人一種好似幽香散發的感覺,故此句為意謂見陽所畫之風蘭堪稱畫中第一。至此,讀者方才明白原來這是一闋詠物題蘭之詞。

在這首詞中,詞人運用了聯想的手法來描繪風蘭,並未曾親眼所見,但卻通過友人的一紙風蘭圖對風蘭展開了想象,將風蘭的香氣和姿態表現地淋漓盡致。而結句詞人則點出其創作意圖,為全詞的昇華。當詞人在為風蘭的蕭瑟易逝而感傷時,一個“還”字話風一轉,引出只有在好友所作的圖中能保有風蘭的韻姿和清香,使得美好的事物永存。襯托出友人作畫功力深厚,所作風蘭躍然紙上,栩栩如生,引人入勝。同時也將建功立業的夙願寄託在友人張純修身上,希望友人保有美好的品質,並在所任職的地方作出一番成績。

本詞描寫的主體風蘭本非富貴之花,而納蘭卻對其情有獨鍾並大加稱羨,體現了納蘭落拓無羈的性格和格高韻遠、獨具特色的詞風。詞中字字刻畫,又字字天然,不即不離,不粘不脱,即“意有寄託,不作死句”。風蘭之形象綽約可見,而又不無詩人性情的處處流露。既詠物又抒懷抱,顯然頗含騷雅之旨,寓有詩人深摯的情懷。

《點絳脣》原文及賞析14

點絳脣·厚地高天

厚地高天,側身頗覺平生左。小齋如舸,自許迴旋可。

聊復浮生,得此須臾我。乾坤大,霜林獨坐,紅葉紛紛墮。

翻譯

置身於高天厚地之間時,我會漸漸地覺得自己平生似乎事事都不順。不過好在我還有個小船般的書齋,在其中可以信馬由韁,任我發揮。

姑且在這浮幻的人生中,暫時獲得真正的自我。天地如此之大,我獨自坐在經霜後的樹林中,看那些紅葉紛然墜落。

註釋

側身:置身。

左:不當,不順;錯誤。

平生:手稿本、《乙稿》、陳本作“生平”。

小齋:指書房。

舸:船。

自許:自信。

迴旋:轉動,施展。

聊復:姑且。

浮生:老莊以人生在世,虛浮無定。後世相沿稱人生為浮生。

須臾:片刻,短暫。

乾坤:指天地。

賞析

上片首句謂字宙廣大悠久、無窮無盡。作看如此下筆,表明“我”要以審視千古的哲人眼光來述説人生。次句謂側身人世,苦痛便與生俱生,等於走錯了路。中國古人習慣,以“右”為正、為尊,以“左”為錯、為卑。用《紅樓夢評論》中的話説,“世界人生之所以存在”乃是“一時之誤謬”。這就為“人”側身人世定下了悲觀基調。“小齋如舸,自許迴旋可。”人,側身人世便是苦痛,要怎麼才能活下去。“我”説:“我”所佔有的空間,僅如容身的小船,因而只好允許自己忍苦求生,逆來順受。由小“我”而推論大我:芸芸眾生,擠擠嚷嚷,周折迴旋,只是為了存活,那很可哀。

下片接着寫道“聊復浮生,得此須臾我。”人類重複地繁衍後代,“我”得到了短促的生命。言外之意,“我”在苦痛折磨中,也日漸走向死亡。由此觀察人世,人生如逝水,流向東海不復,豈不可哀。怎麼打發這可哀的人生呢,作者以形象答覆讀者:“乾坤大,霜林獨坐,紅葉紛紛墮。”“乾坤大”一句與上片起句“厚地高天”相照應,又表明作者以宇宙之廣大、悠久來與“我”並提,顯得“我”之卑微與速朽。“乾坤大”為叶韻句,但應與下兩句連讀,不應句斷。“乾坤大”充滿歎息意味,歎“我”乃“須臾”之物,又領起下兩句。

這首詞,上片下片的前兩句,皆以詩化的思辨語言陳述,後兩句或三句,則描繪形象,有直觀性。這樣寫,好處在於僅用四十一個字,便可按照叔本華的哲學觀點,説明如此人生;缺點在於形象化不足,直觀性不強。

創作背景

這首詞出自於《人間詞》乙稿,乙稿就總體看,寫於1906年5月至1907年10月間。然亦雜有1906年前的作品。陳《譜》曰:“《點絳脣·厚地高天》:‘霜林獨坐,紅葉紛紛墮’,‘小齋如舸,自許迴旋可。’亦疑在蘇州時作。”這就是説,此詞作於1904年秋或1905年。

《點絳脣》原文及賞析15

採藥歸來,獨尋茅店沽新釀。

暮煙千嶂,處處聞漁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

江湖上,遮回疏放,作個閒人樣。

  陸游詞作鑑賞

這首詞作於宋孝宗淳熙年間,陸游閒居山陰時。淳熙七年(1180),江西鬧水災,陸游於常平提舉任上,“奏撥義倉賑濟,檄諸郡發粟以予民”(《宋史·陸游傳》)。事後,卻以“擅權”獲罪,遭給事中趙汝愚藉故彈劾,罷職還鄉。

詞取材於村居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片斷,以採藥、飲酒、盪舟為線索,展示出作者多側面的生活風貌。

上片寫採藥歸來獨沽酒,下片寫醉後弄舟江湖間。詞人罷職歸鄉後,閒居山陰,“壯士淒涼閒處老”,“幽谷雲蘿朝採藥”,詞人治國之志難以實現,就採藥治民,買醉茅店。“獨尋”二字寫出了罷官後的寂寞、悠閒。作者獨酌村店新釀,但見暮山千疊,長煙落日,聽得漁舟唱晚,聲聲在耳。這幾句,寫千嶂籠煙,可見江南青山之秀潤,處處漁唱,可想象江上漁舟之悠閒,加上新酒初熟,香溢茅店,聲香嗅味,皆助酒興,詞人不由得陶然醉乎其間,由此引出下片醉弄扁舟的興致。耳聽漁歌而心羨江上,清風白雲,取之不竭,詞人不禁生起散發扁舟之意,況醉後疏闊縱放,無所顧忌更不怕連天波浪。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無拘無束,友漁樵、釣明月,真正享受一回清閒人滋味。

陸游一生以抗金救國為已任,所以放浪山水,做一個瀟灑送日月的“閒人”,並非他的本意。即便被迫閒居鄉間,他也是閒不住的,採藥、治病、救人,在書劍報國的政治理想落空之後,力求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其平生關懷民生的素志。但是,詞人畢竟是一位以“塞上長城”。自許、對馳騁疆場無限嚮往的熱血男兒,他所執着追求的是充滿戰鬥快意的人生。村居生活終究難以消釋他心中永不甘於沉淪的英雄豪氣。

因此,放浪山水的閒情逸致,借酒後的豪興以揮斥,正是他深感英雄無用武之地,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的表現。詞人對“閒人”生活的似正實反的肯定與詠唱,婉曲地表述了鬱積在他心頭的隱痛,是對自己報國欲死無戰場的悲劇命運的自我解嘲。這種似正實反的筆法,給這首詞的風格帶來了灑脱中寓抑鬱的特色。明人楊慎評陸游詞曰:“纖麗處似淮海,雄慨處似東坡。”毛晉又云:“超爽處更似稼軒耳。”(毛刊《放翁詞》跋)從《點絳脣》看,則是超爽中藴沉鬱。

標籤:賞析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