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一封 家書 讀後感

校園1W

先,在意識形態上,我們輸給老美不是一點點。試問,有哪個國家拍電影能用正面角度去描寫本國的敵人?甚至自己的軍人殺俘?確實感覺到老美拍這部電影的態度是很認真的,真正想把一場戰爭拍清楚,研究自己的同時也要研究對手,甚至把那種戰火連天的的場面真實複製下來,是需要有大智慧的。而看我們國家的第五代、第六代導演拍戲,能夠拍到《小武》這個尺度中性描寫小偷已經算是給足中國電影面子了,所以大部分中國的戰爭劇還是歷史劇我都看了看了不知道該説什麼好,感覺他們還是拍MTV比較合適。

一封 家書 讀後感

另一個讓我關注的問題就是,我們國家的抗日電影到底要給我們什麼?抗日戰爭主要發生在我們的國土上,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關東軍佔領東北到1945年日本軍國主義投降,14年時間裏整個東亞都是戰火連天,而美軍和日軍開戰才4年時間,憑什麼好電影都讓美國人拍了,搞得好似美國才是這場戰爭的主角一樣。

看-中-國抗日戰爭電影,老版的簡直就是一場鬧劇一樣,日本兵一般都是傻傻的木木的,而且一進入村莊首先就是捉雞。汗!然後我們的游擊隊大隊長一般都是選一個高一點的地方,兩手把衣服叉開大聲演講,帶領游擊隊員把鬼子打得落花流水。目前這種老電影模式還算有點改變,也有能夠把一兩個鬼子描寫得稍微象一個人一樣的電視劇。

為什麼我們的抗戰題材電影不能在國際影壇上由我們説了算?不由想起一句話:三流國家賣苦力,二流國家賣機器,一流國家賣文化。以我們現在的電影模式要是拿到國際上去賣,而裏面永遠只有殺來殺去拼死復仇的鏡頭,人家會説我們沒有文化,過了六十年我們還是沒有懂得那場戰爭。

抗日戰爭發生的根本原因是日本為了謀求崛起而做出的武力選擇,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就已經確立了征服中國的長遠計劃,所以這場中日之仗是遲早都要打的。關鍵是中國做了什麼,日本又做了什麼?如果把日本人只是描寫為跑到中國來傻傻地搶雞搶鴨的傢伙,我首先想問問拍戲的導演他自己相不相信。

透過這場戰爭的背後,可以看到當時中國的萎靡和日本的勃勃雄心,中日黃海大戰以前,日本為了打敗亞洲第一的大清北洋艦隊,全國人民砸鍋賣鐵把鐵捐獻給國家造軍艦!可以想象當時日本國民對於國家強大的強烈渴望,而當時中國的軍力更是強於日本,北洋艦隊雄傲亞洲,陸軍已經幾乎全數換裝西式步-槍,通過外購與洋務運動中造成的大口徑火炮防守着中國的重要軍港,可就是這場中國第一次實力大於對手的近代戰爭中國還是輸了,更讓中國人大跌眼鏡的是日本在10年後的日俄戰爭中,全殲世界傳統強國俄羅斯的太平洋艦隊與波羅的海艦隊,將俄-國勢力徹底趕出中國東北。

我們如果真的想研究那段中國的災難歲月,並把它拍出來留給後代警醒,就要首先把日本人當人看,去想想為什麼日本成功了中國失敗了,然後才談得上用認真的角度看待那場戰爭。中國死了那麼多同胞,半個國家都被日本統治了,拍幾個吊兒郎當的小鬼子,對得起那些真正死在日本士兵刺刀下的遇難同胞嗎?那和自己給自己玩障眼法又有什麼區別。

我要説,日本可恨,當時的中國人更可恨,中國不是敗在日本人手上而更多是毀在自己手裏。沒有核心國家價值觀的國民,是註定要做奴才的,太多太多令國人臉紅的史實就擺在那裏:台北淪陷是因為湘勇在台北連續燒殺搶掠三天,台北市民忍受不了才引日本人進城的';守衞平壤的淮軍大將葉志超帶頭逃跑,致使精疲力竭的日軍輕易佔領朝鮮半島最大的堡壘,並獲得兩萬枝步-槍補給;魯迅受不了麻木的同胞,棄醫從文希望改變中國人的思想;軍閥混戰時期日本與軍閥相互勾結從而獲取大量利益,為將來的戰爭打下基礎;至於日佔時期為虎作倀的漢奸偽軍更是以百萬計……可見當時的中國國民的國家歸屬感已經墮落到了何種程度!要不是日本在二戰中站錯了隊(日本在一戰中站在英法一邊,戰後繼承了德國在山東的殖民地權益),被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一頓飽打,中國的半邊國土還不知道是姓日姓中。看到今日我們的一些電影還在宣傳日本是被我們的游擊隊大叔打敗的,那我真的只能説是我們國家的悲哀,對不起當年那些被日本荼毒的3500萬條生命。

我們喜歡嘲笑別人,卻不喜歡解剖自己,中國是如何從“天朝大國”的神壇上被人灰頭土臉地打下來,這才是我們要想清楚的東西,告訴我們的後輩我們的前輩到底落後在哪裏,也為了將來不再發出“去年今日割台灣”的長嘯,對於電影,對於國家,對於民族,對於富強,我們真的有很多可以思考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