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六年級童年讀後感

校園2.57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童年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童年讀後感

六年級童年讀後感1

今天,我讀了一本高爾基的名——童年。我明白了人世間的悲劇與與阿廖沙相比我們是多麼的幸福。

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了我,故事是這樣的,阿廖沙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與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外祖父家生活,卻經常挨暴力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與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阿廖沙的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他還是會盡力去保護阿廖沙。不久之後,阿廖沙的母親去世了,從此他便走向了人間。

阿廖沙的童年是個悲劇:外祖父與舅舅的吝嗇、貪婪、殘忍、愚昧;親人之間的勾心鬥角;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聰明能幹、熱愛生活、慈祥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故事,也慢慢地教他做一個正直、堅強、勇敢、善良的人。

與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很多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但擁有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的確,我們不用似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自從我讀過《童年》之後,真後悔自己曾經的奢侈,我不應該再浪費,我應該學會珍惜。

就從現在做起,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要為長輩想,體諒他們,向阿廖沙一樣,做一個正直、堅強、善良的人。

六年級童年讀後感2

“於是,我去了人間。”“哎,阿廖沙童年就已經夠悲慘了。那他面對人間該是多麼艱苦啊”我凝重的合上了書,深深歎了口氣。很幸運正值豆蔻年華的我,讀完了高爾基著名的三部自傳體小説之一——《童年》。

年幼喪父的阿廖沙跟隨母親寄住在外祖父家。在外祖父家中,阿廖沙親眼目睹了兩位舅舅為爭家產而打架的自私與貪婪。也親身經歷了脾氣暴躁的外祖父經常為一些小事而用柳條抽打自己的兇殘與可怕。更不幸的是在他十一歲這年。母親的離世,外祖父的破產。讓幼小的他被迫走上了社會,童年也因此而終止。

難能可貴的是。在阿廖沙遭受了種種不幸後並沒有自甘墮落,依然在黑暗社會中保持着一份善良、樂觀、美好的心靈。我知道,這份“功勞”很大部分原因來自他的外祖母,外祖母會讀詩也會分享許多故事給他聽。外祖母的樂觀積極、熱愛生活,對誰都十分友善的心時刻感染着阿廖沙,像一抹暖暖的光照進了阿廖沙內心的灰暗地帶,將他領到了明亮的大千世界。“這是她對世界的無私的愛充實了我,使我面對艱難的生活充滿了堅強的力量。”這是阿廖沙對外祖母的描寫,也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

一場普通的數學考試,粗心大意的我只有70多分。我心驚膽戰地回到家後,心情低落地和爸爸説:“爸爸對不起,我這次數學考試發揮失常了。”但是爸爸並沒有罵我,而是鼓勵我説:“這次沒考好沒關係,以後要更加努力,爸爸相信你!加油!”聽到爸爸的激勵便覺得心裏暖洋洋的。也下定決心要更加努力學習,下次一定不辜負自己,讓爸爸看到一份驕傲的答卷。阿廖沙在逆境中有外祖母的關懷。而我在逆境中有爸爸的鼓勵。我們都是幸福的人啊。在逆境中能得到長輩的美好的祝福,再加上自己堅定不移的信念,保持內心的光。那最終的碩果一定屬於我們!

突然就不擔心阿廖沙去人間了。因為無論遭受多大挫折,深深烙印在阿廖沙的心裏光將永不熄滅!

六年級童年讀後感3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段天真爛漫的時光,充斥着美妙、幸福、快樂,這就是童年,它總是那樣令人回味……

高爾基的童年卻讓我大為驚歎,那麼恐怖、悲慘,令人不敢去回想。

可憐的高爾基3歲喪父,失去了情切父愛,和祖母一起來到了外祖父家。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高爾基頭上。外祖父這人十分暴躁,經常動手打罵高爾基,這給幼小的他的心裏造成了非常大的陰影。

有一個成語是:禍不單行。同樣,在阿廖沙的生活裏,還有兩個讓他充滿恐懼的人——他的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這兩兄弟倒是很像,自私殘暴,相互勾心鬥角。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阿廖沙的內心充滿了壓抑和恐懼,但他並沒有灰心,依然渴望人間的愛與温情。

讀這本書時,心中不免產生不快,同時,為阿廖沙悲慘的童年而拭淚,為那些無辜逝去的生命而憂傷。只是有句話説的還是很對的:上帝為你關一扇門時,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所以阿廖沙的生活中便有了帶給阿廖沙快樂和温暖的外祖母,教他做一個正直的人的老長工,還有純樸樂觀、簡單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茨岡。這就能讓人明白,在黑暗長河的盡頭必然有一個叫做光明的東西在閃閃發亮。

高爾基的童年除了教育和友誼,便只有陰謀和鞭打,再沒有什麼值得日後去回憶。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與恨的交織中,他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讀他的童年,我發現了他的愛,尋思着他的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之後的光明。

我們現在豐衣足食,哪能與高爾基的童年相提並論。

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珍惜我們來之不易的生活吧!

阿廖沙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都能成為一代名家,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六年級童年讀後感4

生是天空,又藍又美。童年更是一點點璀璨的星星。使那些無目標航行的船隻,找到方向,看到希望。但是前蘇聯著名文學家高樂基的童年卻是非常的悲慘。這本書是他的自傳體小説《童年》。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作者三歲時,父親病故,母親帶他回了家。可他的外祖父貪婪而殘暴,兩個舅舅又十分冷血,為爭奪財產害死徒工小茨岡。外祖父不停地剝削僱工、放高利貨,但資本主義俄國的發展斷了他的發財夢,從此破產以至於貧困潦倒。作者可憐的母親改嫁後,生病而死,十一歲的作者被外祖父殘忍地趕出家門,到社會上自謀生路……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似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漸漸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在我同情阿廖沙的時候,一絲光明照在他的身上。他的外祖母來了。正如文中所説“在她沒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斷的縣把我周圍的一切連接起來,織成五光十色的花邊,她馬上成為我終身的朋友,成為最知心的人,成為我最瞭解,最珍貴的人――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是我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

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懷寬闊,她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阿遼沙孤獨的心,外祖母對阿遼沙的愛,給予了阿遼沙堅強不屈的性格,使阿遼沙感覺到自己的存在。

讀了《童年》這本書以後,不僅使我珍惜這美好的童年,還使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與做事。

六年級童年讀後感5

最近,我讀完了高爾基寫的《童年》這本書。當我懷沉重重的心情放下書時,我想起了我們現在的生活,跟高爾基的童年時多麼的不同呀!

《童年》講述了阿廖沙四歲時,父親逝世。他跟隨母親到了外祖父家。之後,母親又遠走他鄉,四處飄泊。阿廖沙從小與外祖母外祖父相依為命。外祖父因為缺錢,十分專橫、殘暴,還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外祖母則是慈祥善良,教會了阿廖沙明辨是非,像一隻蠟燭,點亮了阿廖沙的人生之燈。阿廖沙還認識了聰明能幹的小茨岡、落魄的“好事情”,還親眼目睹了小茨岡的死亡……每個人不同的性格,都給阿廖沙造成了不同的影響,他就在這樣的環境裏度過了他的童年。

其中我最喜歡阿廖沙的外祖母,她善良、樂觀、堅強,竭盡全力地關心和保護着阿廖沙,儘量不讓他受到傷害。她用她的宗教、童話故事和她的歌聲教會了阿廖沙正義、善良。雖然生活非常艱辛、屈辱,但她還是保持着一顆寬容的心。

全書毫無保留的揭露了沙俄統治的黑暗,批判了社會對人性的扭曲。讚揚了以阿廖沙為首的一代俄羅斯新人正直勇敢、不懼黑暗的精神。

把阿廖沙的童年和我們的童年比一比,是多麼的不同啊!阿廖沙從小失去了親人,沒有了生活依靠。外祖父家的生活又是那麼的清苦,但他沒有受外祖父的影響,變成一個暴躁、貪婪、自私的人,而是像他外祖母一樣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充滿愛心的人。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比他那時優越幾千倍、幾萬倍,我們還有理由不好好學習、好好珍惜,成長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