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精選13篇)

校園3.23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精選13篇)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讀11個生字和新詞。

2、瞭解課文內容,理解世人稱頌袁隆平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原因。

3、能給課文各部分擬定小標題。

【教學重、難點】

1、理解世人稱袁隆平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原因。

2、能給課文各部分擬定(角度基本一致的)小標題。

【教學準備】

1、查找“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相關資料。

2、文字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

1、今天我們學習第3課《世界雜交水稻之父》。通過預習,課文的幾個生字你們都認識了吧。出示生字詞課件:

(指讀生字詞)

2﹑解題,瞭解袁隆平。

(1)同學們對字詞地掌握都比較好,在預習的基礎上,誰來談談你對課題的理解。

學生自由發言,老師根據同學的發言板書:袁隆平

老師總結:這是我們對課題的理解所知道的內容。

(2)誰能用簡單的話介紹一下袁隆平的情況?同學發言後,老師進入資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你默讀課文,説説你都知道了什麼?從課文的結構上你還發現了什麼?(5分鐘)

2、學生彙報。預設學生的彙報:

知道:袁獲得的榮譽(如果學生説到了就出示課件第二自然段,不説就不出示)課文主要內容(可以就全文説,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的説。)等。

發現:全文先寫袁研究雜交水稻的結果,後寫研究過程;雖是寫人文章,但不像以往學的寫人文那樣——詳寫人物言行、神態、心理;文章篇幅長,課文自己標出四個部分等。

三、擬定小標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一)瞭解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的過程,概括課文各部分主要內容。

1、學法提示:這麼長的課文,你打算用什麼辦法把握課文內容哪?(引導學生説出先了解每部分的內容)

2、那我們先來看課文的第一段,請你認真默讀,劃出能概括這部分的主要內容的語句並概括段意。(找同學讀中心句,教師隨即出示課件,審視同學概括的段意。)這裏時間不宜過長,因為這是學生已具備的能力。

3﹑請你按照以上的學法,自學第二﹑三﹑四部分。

4﹑展示兩組同學的段意,然後學生審視、修改自己寫出的段意。

(二)引導學生給課文各部分擬定小標題。

修改後的段意簡單多了。但要把剛才我們寫的段意連接起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還是顯得長,你能不能用簡練的幾個字概括各段的主要內容?

1﹑擬定小標題和寫段意即有一致性又是有區別的,你覺得應該怎樣列小標題?

(抓住各部分的主要內容,用簡明的詞語或短句概括。)

2﹑我們怎樣根據剛才的段意來概括小標題呢?(出示課件:指導第一段小標題的兩種列法)

3、請大家按照我們剛才所説的方法根據段意列出各段小標題。

4、展示一、二組較好的小標題。結合你們剛才的學習,你現在覺得應該怎樣列小標題?(學生歸納,教師相機點撥)

出示課件:列小標題的要求:A、抓住各部分的主要內容概括。

B、用簡明的詞語或短句概括。

列小標題的方法:A、摘法B、擬法

5、指導列小標題儘量做到角度一致。

報告文學不同於一般寫人的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言行、神態、心理進行細緻刻畫來突出人物特點。而是圍繞一箇中心事件,選取事件中不同階段的典型事例來介紹人物。因此,給報告文學列小標題,要抓報告文學的主幹,標題角度要儘量一致。

展示標題角度一致的師生寫的作文提綱。

培育原因——培育關鍵——培育艱難——培育成功(因課題中有“雜交水稻”字樣,標題中可以簡練不寫)

6、小結歸納學法:通過今天的學習,能説説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的方法是什麼?引導學生歸納出:列小標題、解題、抓各部分段意等。

四、抒發情感,讚頌袁隆平

1、同學們,我們通過學習這篇報告文學,認識並瞭解了這位出自中國的世界之父——袁隆平,我相信你們和老師一樣,深深地為他的愛國熱情,超人的智慧等所感動。在閲讀袁隆平培育雜交水稻的過程中,哪一點深深地觸動了你?如果你能結合課文內容來説一説就更好了。(也可以出示課件:我最敬佩袁隆平。)

引導學生認識袁試驗的目的是偉大的;實驗設想的創新——智慧超人;實驗中的艱苦付出——拼搏鑽研勁兒超人;豐富的知識等。

2.剛才同學都是從培育雜交水稻的過程來説的,你還有不同的見解嗎?

引導學生抓住巨大貢獻和所獲得的榮譽來説。

3.為什麼稱袁隆平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你現在明白了吧。你能用這個句式回答嗎?

出示課件:因為袁隆平,所以被稱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五、總結歸納,課外延伸

1、今天,我們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掌握了長文的學法——通過瀏覽快速準確提取需要的信息解決問題。

2﹑現在,你理解作者為什麼用《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命題嗎?

(含有讚歎的意思。)

3、你們知道嗎?今年已經74歲的袁隆平,依舊不輟地工作着,潛心地為我國的雜交水稻事業無私地做着貢獻,因此温家寶親切地接見了他,還坐專機親自來海南看望他,詢問雜交水稻的情況。而今雜交水稻的畝產量已達到了900公斤,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袁隆平是把培育雜交水稻當成自己終生奮鬥的事業來做的,這又是多麼偉大呀!如果你還想詳細地瞭解他,可以到網上去閲讀相關的資料;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的世界之父的奮鬥史,也可以用我們今天掌握的學習長文的方法去瀏覽“世界之父”網頁。

六、作業

本課成語比較多,課下希望大家歸類摘抄,積累成語。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瞭解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的經過,學習他敢於實踐,敢於創新的精神。

教學準備:

瞭解袁隆平的事蹟。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

板書16雜交水稻之父

質疑“雜交水稻之父”指誰?為什麼稱他“雜交説稻之父”?

讀課文第一小節回答第一個問題。

交流自己瞭解的袁隆平。

二、自學課文。

1、讀通課文,標好小節,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2、交流。

(1)讀書,糾音。

(2)質疑解疑。

3、默讀,文章主要寫上什麼?

三、學習重點段。

1、袁隆平為什麼決心攻克“人工雜交水稻”這一世界難題?

讀課文二、三自然段。首先明確袁隆平是為了解決人民的吃飯問題;其次明確這是一個世界難題,國內外從無人試驗過,而且外國專家武斷地肯定“此路不通”。但袁隆平堅信有天然雜交水稻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雜交水稻。再次袁隆平作出這個決定要有極大的勇氣,要有創新精神,更要付出艱辛和心血。

2、袁隆平為了研究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和努力?

讀三、四、五、六自然段,找出有關的語句,並通過想象去體驗和感悟。

學生邊説邊指導朗讀。

3、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樣的巨大貢獻?

讀七、八小節,對文中的幾個數字算算賬,具體感受一下這是怎樣的巨大的貢獻。

4、指導朗讀。

四、總結。

1、為什麼稱袁隆平為“雜交水稻之父”?

2、為什麼本文以“雜交水稻之父”為題?

4、袁隆平為什麼能取得成功?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瞭解袁隆平為科學事業的執著追求和奉獻的精神,感受他的可親可敬。

2、閲讀課文,學會加小標題。

教學重難點

瞭解課文內容,學習以抓主要內容加小標題的方法。

教學準備

師生:蒐集袁隆平的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中國的萬里長城是世界聞名的奇蹟,可是,另外一個奇蹟卻少有人知。你們知道是什麼嗎?那就是我們僅用了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了全世界。

這偉大的奇蹟是怎樣實現的呢?這完全依靠袁隆平為科學事業的認真奉獻、執著追求。為此,國家重獎了他。他是怎麼獲得如此殊榮的呢?我們今天就來學一學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的故事。引出課題,板書、齊讀課題。

二、交流資料,初步瞭解袁隆平

你們課前蒐集了袁隆平爺爺的相關資料,現在分小組交流。説説通過這些資料,你對袁隆平有哪些初步的瞭解。(給時間讓學生充分交流)

三、自由讀文,運用抓住中心句閲讀課文的讀書方法讀懂課文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麼?文中哪一句最能概括課文的內容,體現文章的思想?請用筆勾畫出來,多讀幾遍,並寫出自己的體會。

2、交流讀文後的收穫。

教師出示主要問題:袁隆平為什麼學農?雜交水稻是如何培育成功的?為什麼説袁隆平還是一位可親可敬的長者?文章分為三部分,每部分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請找出來做上記號。(讓學生圍繞主要問題和中心句進行交流,感受圍繞中心句展開描述,使文章條理清晰的寫作特點)

3、結合閲讀感受和蒐集的資料,説説你心目中的袁隆平爺爺是怎樣的一個人?

只要學生言之有理,言之成理,教師就給以鼓勵。對於説得特別好的要及時給予表揚。

4、你們能不能自己概括一下,試着給每個部分加上一個小標題。

(1)教師提示學生,小標題要能反映這個部分的主要內容,並且儘量簡潔明瞭。

(2)學生自己練習。

在學生練習加小標題的時候,他們可能不那麼盡如人意,教師要多引導,讓學生一次一次比較,在反覆的練習和比較中逐漸懂得加小標題的方法和技巧。或者讓有困難的學生以縮句的方式進行,以達到減緩坡度、降低難度的目的。

(3)全班交流,教師小結。

5、創設情境,結合蒐集的資料和錄像,再次深入感受袁爺爺的偉大和可親可敬。

播放袁爺爺領獎的現場錄像,展示當時新聞和媒體對袁爺爺的高度評價和讚譽,讓學生受到教育,受到鼓舞,激發他們為科學獻身的激情和自豪感。隨後話鋒一轉:“有人説袁隆平不過是種出了幾株水稻,不配受到這麼高的讚譽,對此你怎麼看?”在學生暢所欲言之後,教師有意讓學生聯繫我國60年代自然災害的資料,以及袁隆平培植雜交水稻的艱辛過程,引導學生感受袁隆平的偉大。

6、回顧全文,指導朗讀。

袁隆平爺爺多麼偉大,相信大家的心裏一定充盈着對他深深的敬仰與欽佩,請大家把這種感情融入朗讀中吧,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

四、拓展練習

學了本文,聯繫生活學習實際,你認為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學習和生活?

五、回顧全文,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全文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能自己讀懂課文,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2、理解課文中某些詞語的意思。

3、能從課文中感受到袁隆平搞科學研究的奉獻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瞭解袁隆平的研究作出的巨大貢獻。

教學難點:

能從袁隆平的具體事蹟談自己的感受。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概括介紹袁隆平的生平事蹟)

二、進行新課

1、初讀課文

2、小組討論

3、討論回答:

a、袁隆平為什麼決心攻克“人工雜交水稻”這一世界難題?

b、袁隆平為了研究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和努力?

c、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樣的巨大貢獻?

4、回答問題。

5、給課文分段,並寫段意。

三、總結

四、作業

談學後的體會

五、教學後記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篇5

課型:

新授課略讀課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生字詞的音形義;

2、掌握人物通訊的特點,瞭解通訊與消息的區別;

3、幫助學生熟悉略讀的方法;

4、理解典型事例、細節描寫和運用數據的作用。

能訓目標:

熟悉並掌握略讀的方法

情感目標:

學習袁隆平的科學精神,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態度去認識生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教學重點:

1、熟悉並掌握略讀的方法。

2、能概括所選的典型事例,理解細節描寫和運用數據的作用。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嚴謹認真和追求真理的科學觀,用科學的態度親近自然、理解社會。

教學方法:

討論法、問答法、點撥法

教學設想:

1、佈置學生預習課文,會寫生字,準確注音,排除字詞障礙。

2、佈置學生查閲有關袁隆平的資料。

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1、掌握生字詞的音形義;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3、分析寫作特色,理解典型事例、細節描寫和運用數據的作用;

4、掌握人物通訊的特點,瞭解通訊與消息的區別。

一、導入新課

我國有句古話,叫作“民以食為天”,離開了糧食,也就沒有了我們這個活生生的世界,那麼,為我們解決吃飯問題的人,得到大家的尊敬與關注,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袁隆平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為了雜交水稻的增產增收,他耗費了大半生心血,從他的身上,我們能真正理解一個大寫的“人”字的含義。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走進袁隆平的世界,領略他的風采吧。

二、文體簡介

本文是一則人物通訊,人物通訊是用來報道特定人物的一種新聞體裁。

它的特點是:真實性、典型性、新聞性、生動性、評論性。

三、讀準字音,理解有關詞語的意思

1、讀準字音

秈(xiān)稻黔(qián)陽衣缽(bō)矢(shǐ)志不移兵不解(jiě)甲

2、理解下列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靈光:指神異的光輝。

鑑於:考慮到。

大相徑庭:比喻彼此相差太遠。徑,門外的小路。庭,堂外的院地。

矢志不移:立下志願決不改變。矢,發誓。

劫後餘生:遇上災難而僥倖活命。劫,災難。

夜不能寐:深夜了還不能睡覺。

功成名就:功業建立了,名聲也有了。也説功成名立、功成名遂。

四、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齊讀前三段,熟悉袁隆平簡介。

袁隆平:男,1930年9月出生於北京,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農學系,畢業後,一直從事農業教育及雜交水稻研究。1985年獲聯合國知識產權組織頒發的發明獎,1987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科學獎,1988年獲英國皇家讓克獎。由於其貢獻卓越,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本文標題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為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了水稻雜交優勢的人,所以在國際上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本文作為一則人物通訊,在文章的開頭交代了袁隆平的簡介,體現了寫人物通訊時首先要交代人物簡介。

2、略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略讀課文,並在略讀過程中思考:本文報道了袁隆平的什麼事?表現了他什麼樣的精神?

明確:本文是一則人物通訊,文章用事實説話,報道了袁隆平在雜交水稻方面對中國和世界的卓越貢獻,讚頌了他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學精神。

3、分析結構,把握大意

請同學們劃分段落並用自己的話概括地説説各個部分的主要內容。

明確:本文脈絡清晰,按總體簡介~研究歷程~突出貢獻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介紹袁隆平的簡歷及貢獻。

第二部分(第4—28段):選擇典型事例介紹袁隆平培養雜交水稻成功的艱難歷程。

第三部分(第29—40段):袁隆平研究成果的優越性和世界影響與地位。

4、袁隆平在研究過程中經歷了哪些事件?

明確:第一件事(第4—12段):看了向福財翻山越嶺,心裏非常沉重,激發了袁隆平對水稻的研究。

第二件事(第13—21段):寫袁隆平確定研究課題“雜交水稻”和初步展開研究,提出“三系配套”理論。

第三件事(第22—26段):寫文革時期袁隆平的不尋常遭遇。

第四件事(第27—28段):寫袁隆平的三系配套研究成功並且投入新的戰爭。

五、解讀探究本文寫作特點

1、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形象

請大家快速地把課文閲讀一遍,概括一下,看看作者選取了哪些典型事例,表現了袁隆平哪些方面的高貴品質和崇高精神。

明確:這篇人物通訊選取了一系列典型的事例來表現人物形象。如寫袁隆平在看到向福財餓着肚子來回爬過四十公里山路換回稻種後,心情很沉重,從而開始思考“怎樣才能使人們不捱餓”的問題,表現出一個科學家的社會責任感。隨後,他提出了當時世界上無人解決的大課題——雜交水稻。經過嚴謹的思索,又提出了與當時學術界流行的觀點大相徑庭的設想——通過“三系”來利用水稻雜交優勢,他不畏冷言,披掛上陣,毫不動搖,顯示了嚴謹的態度、創造的才能和執着的精神。

尤其是寫他文革這特定環境中的一段極不尋常的遭遇,更充分展示了他不畏任何艱難困苦、矢志不移地為科學獻身的崇高精神。當奮鬥九年,解決了古今中外都未能解決的重大課題後,他又帶領人馬投入再越優勢關和攻克制種關的戰鬥”。作者精心選擇的這些典型事例,鮮明地展現了袁隆平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息的奮鬥精神。

2、生動的細節描寫

於細微處見精神。精彩的細節往往能加強通訊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具有動人的魅力。請同學們感受,文章在敍述典型事例時,哪些細節描寫最生動、最感人?這些細節描寫有什麼作用?

明確:文中寫文革時期袁隆平將劫後餘生的四缽秧苗發展到四分秧田時,他“像慈母似的守護在秧田邊”;而當這四分秧田又被掃蕩一空,他在一口深井裏發現了僅有的“幾棵秧苗”時,他竟奮不顧身“把衣服一脱,‘撲通’一聲跳了下去”。這些細節描寫,把一個遭受苦難而又執着追求理想、充滿獻身精神的科學家形象活脱脱地勾勒了出來,令人久久難忘。

3、數字説話

數字是構成新聞事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物通訊中,準確無誤的數據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動、更感人、更具説服力。文中在説明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對中國和世界的貢獻時,就多處運用了數字。請同學們快速閲讀課文,找出運用了數字的.句子畫上記號,並談談你對文章中多次用數字説話的體會。

明確:如“十三年來,雜交水稻累計種植面積十二點五六億畝,增產糧食約一千億公斤,增收近三百億元。根據農業部統計,全國水稻平均畝產三百五十七公斤,而雜交水稻是四百四十一公斤,每畝增產八十四公斤”,“中國雜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結出豐碩之果,產量最高的比當地品種增產百分之五十,一般增產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這幾組數字有力地説明了雜交水稻的優越性,從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貢獻。

總結:

1、典型事例可以充分的表現人物形象。

2、細節描寫加強了人物通訊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為文章增色不少。

3、準確無誤的數據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動、更感人、更具説服力。

六、通訊與消息的區別

1、通訊報道的事實比較詳盡,完整,而消息則是簡略的概述;

2、在語言方面,消息概括性強,而通訊比消息更具形象性、生動性,所以也更具感染力;

3、通訊文體比較自由;

4、通訊主題鮮明,結構完整;

5、表現手法不同,消息多用敍述和描寫,而通訊還可以抒情和議論,文學色彩比較濃厚;6、通訊較消息的時效性差

七、全文總結歸納

本文是一則人物通訊,文章用事實説話,報道了袁隆平在雜交水稻方面對中國和世界的卓越貢獻,讚頌了他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學精神。

八、佈置作業

1、掌握生字詞和通訊的特點。

2、完成這篇課文的基礎訓練。

九、板書設計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文章結構:總體簡介~研究歷程~突出貢獻

事例精神

思考“怎樣使人們不捱餓”社會責任感典型事例

提出“三系”理論嚴謹態度、執着的精神細節描寫

文革時期不尋常的遭遇不畏艱難、矢志不移、獻身精神運用數字

成功後投入新戰鬥奮鬥不息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農民的辛苦,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2、讓幼兒知道珍惜糧食,不浪費糧食。

活動準備

米飯的圖片、古詩的相關圖片或視頻。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出示米飯的圖片,引導幼兒討論米飯的來源。

教師提問:這是什麼?米飯是什麼做成的?大米是怎麼加工而來的?

自由表述:農民伯伯要經過翻地、播種、育苗、插秧等步驟種下水稻,等水稻長成金燦燦的稻子,再收割、脱粒,最後把穀粒加工脱殼碾出大米。

二、讀古詩《憫農》 ——李紳(唐)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詩的內容: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勞作。汗水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裏。又有誰知道盤子裏的糧食,每一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教師根據古詩內容,解釋含義,引導幼兒感知米飯的來之不易。小朋友們不應該浪費糧食,要吃乾淨碗裏的每一粒米。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篇7

活動準備:

饑荒年代人們挖野菜吃的圖片、豐盛的飯菜圖片。

活動步驟

活動導入:

展示吃野菜和豐盛飯菜的圖片,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1、教師提問:這兩張照片有什麼不同,當時人們為什麼會挖野菜吃?

幼兒作答:太餓了,沒有東西吃,才會到處挖野菜。

2、袁爺爺的夢想。

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的夢想是什麼?怎麼實現自己的夢想?我們來聽一聽袁爺爺的故事和夢想吧。

袁爺爺的夢想:讓人們吃上更多的米飯,永遠都不用再餓肚子。

他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實現了夢想。他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是獲得共和國勛章的國士。袁爺爺為我國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解決了全世界百分之六十人口的吃飯問題!“真正的糧食英雄”,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對袁隆平為世界作出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

3、袁爺爺的哪些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攻克難題的勇氣、心懷國家的偉大情懷。

4、我們應該怎麼做?

健康成長,努力學習科學知識,不懈追求夢想,報效祖國。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

2.感知袁隆平探索的艱辛,感受袁隆平的科學探索精神。

3.學會採訪,試着進行採訪。

教學重難點

感受袁隆平的科學探索精神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穫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飢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二、學生初讀課文。

1.自由讀文。讀通讀順。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邊讀邊思考:

A、從題材上看,本文有什麼特點?

B、主持人主要從哪些方面對袁隆平進行了採訪?

C、我們通過閲讀作者的採訪,有些什麼樣的感悟?

3.分組交流

4.全班交流

A、文章是訪談錄,記錄了採訪的過程。是以主持人提問,被採訪者回答的形式來組織內容的。

B、主持人從5各方面進行的採訪:

(1)“是什麼促使你從事這項研究?”--科學研究的動機。

(2)“您的探索之路,一定充滿艱辛吧?”--科學家的探索歷程。

(3)“你覺得,這個電視劇裏的袁隆平是您嗎?”--科學家的真實

(4)“除了能吃苦外,搞科學研究還有什麼是最重要的?”--科學研究的特色

(5)“您能説説自己取得成功的經驗嗎?”--總結科研經驗

C、感知科學探索的艱辛,感悟科學家的創新精神和一往無前的壯志。

三、拓展延伸

1.小結采訪的形式和方法

2.嘗試採訪

四、小結

板書設計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 體會文中袁隆平的“夢”和“尋夢園”的含義。

2. 蒐集袁隆平農業研究事業的有關信息。

3. 學習袁隆平獻身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具體材料感受人物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風貌。

難點:理解袁隆平的“夢”和“尋夢園”的含義,體會作者寫作意圖。

[學法指導]

1. 搜索整合文中資料,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

2. 圈點批註文中關鍵語句,加深對人物精神的理解。

3. 查閲背景資料,明確袁隆平研究工作的重要意義。

[學習內容]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大家都很熟悉,現在國際上稱中國出現了第五大發明,大家知道是指什麼嗎?它就是由我國傑出的科學家袁隆平研究的“雜交水稻”。西方世界稱,雜交稻是“東方魔稻”,它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飢餓問題的法寶,國際上把它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袁隆平的世界,親身感受一下他和他的成就。

整體感知:

⑴快速閲讀文章,勾畫關鍵語句,蒐集文中信息。

⑵思考:讀了文章以後,你認為袁隆平是個怎樣的人?你的依據是什麼?

袁隆平是個傑出的科學家,他研究的雜交水稻每年增產穀物3500公斤,相當於每年解決3500萬人口的吃飯問題,40年來他在此領域始終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袁隆平是個堅持不懈,不怕困難的人,他為了尋找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頂着烈日,檢查了14000個稻穗。

袁隆平是個執着追求夢想的人,他出生在北京,卻放棄了優越的生活,在風華正茂之時違背母命,選擇了艱苦陌生的農學。

研讀與賞析:

夢想對每一個人來説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美好的夢想往往能使人們為之付出終身的努力,並且給人們帶來無限的光榮。一箇中學生要以什麼為光榮,該如何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它直接影響着新一代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

本文是一次夢想與榮譽的美好展示,作為一篇人物通訊,文章一開始就借筆者的口提出了一個讀者們關注的問題:“像袁隆平這樣一個出生在北京,生長在武漢、重慶等大城市,擁有優越生活條件的人,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義無反顧地走上艱苦而陌生的農學研究之路?”對於這個問題的思考一直貫穿了課文的始終,帶着它去研讀課文,才能夠把握住作者的寫作意圖。

作者以袁隆平的“尋夢”作為線索,運用倒敍的手法,層次清晰的展示了袁隆平夢想的幾個階段,為我們揭示了問題的答案。明確夢想的幾個階段對於研讀課文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在袁隆平生命中,他的夢想是在不斷推進擴展的:幼年時,他見到美麗的園藝場,鬱郁葱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篇10

一、課程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人物通訊的特點。

2、幫助學生熟悉略讀的方法。

3、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態度去認識生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二、教學策略:

點撥法、問答法

三、重點難點:

1、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熟悉並掌握略讀的方法。

2、難點培養學生嚴謹認真和追求真理的科學觀,用科學的態度親近自然、理解社會。

教學活動

一、導入課文

1.師:我國有句古話,叫作“民以食為天”,離開了糧食,也就沒有了我們這個活生生的世界,那麼,為我們解決吃飯問題的人,得到大家的尊敬與關注,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袁隆平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為了雜交水稻的增產增收,他耗費了大半生心血,從他的身上,我們能真正理解一個大寫的“人”字的含義。

2.介紹袁隆平的生平及成就。

二、閲讀課文,分析文章結構

1.讓學生閲讀課文,劃分段落並歸納段意。

2.師:人物通訊是用來報道特定人物的一種新聞體裁。本文就是一篇人物通訊,它向我們講述了什麼?

思考回答:文章用事實説話,報道了袁隆平在雜交水稻方面對中國和世界的卓越貢獻,讚頌了他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學精神。

三、略讀訓練

1.給學生講授略讀技巧(見參考資料)。

2.讓學生在限定的時間裏集中注意力默讀完課文。要求:

整體把握閲讀材料,捕捉關鍵信息;

找出文中的典型事例;

理解細節描寫和運用數據的作用;

理解課文所着力表現的袁隆平的科學

精神和卓越貢獻。

板書設計

1分析結構,把握大意

第一部分(1—3自然段),袁隆平簡介。

第二部分(從’50年代末”到“袁隆平為此深深思索和不安了”),寫激發袁隆平科學研究的一件事。

第三部分(從“袁隆平回到學校”到“仍然矢志不移地搞他的科學試驗”),寫袁隆幹確定研究課題和初步展開研究。

第四部分(從“19xx年袁隆平邁出了雜交水稻研究的第一步”到“原來他發現那裏面有幾棵秧苗”),寫“x”期間袁隆平的不尋常遭遇。

第五部分(從“在黨的親切關懷和全國大力協作下”到“每畝增產八十四公斤”),寫袁隆平科學研究的成功。

第六部分(從“袁隆平發明的雜交水稻”到結尾),寫袁隆平科學研究的世界影響。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篇11

活動準備:

袁隆平爺爺的照片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展示袁隆平爺爺的照片,引發小朋友的討論。

二、活動講解:

1、教師提問:大家知道他是誰嗎?有沒有人知道他的故事?

2、教師講解袁爺爺的故事。

對於以土地謀生的中國人來説,在六七十年代忍飢挨餓是常態,家裏沒有米下鍋而餓得頭暈眼花的情況,每天都在發生。而年少時的袁隆平爺爺看到這番景象意識到,中國要強大,必須讓老百姓填飽肚子。

農業,是重中之重!於是他立志要改變現狀,讓所有人都有飯吃。在他的努力下,我國雜交水稻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水稻產量不斷提高,所以我們都能吃飽飯。

3、請幼兒組織語言,獨立講述袁爺爺的故事。

三、課外延伸:

幼兒可以跟自己的爺爺奶奶們聊一聊,問問他們小時候的生活情況。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瞭解大米的來之不易,萌發愛惜糧食的情感。

2、初步認識袁隆平爺爺,知道要珍惜糧食,不浪費食物。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米飯”圖片;“舊中國饑荒”組圖;“袁爺爺”組圖;《我不浪費糧食》動畫視頻;“我不浪費糧食”組圖;“種水稻”組圖;“珍惜糧食”組圖。

活動過程

出示圖片“米飯”,引導幼兒討論米飯的由來。

——看看這是什麼?

——你們知道香噴噴的大米是怎麼來的嗎?

出示組圖“舊中國饑荒”、“袁爺爺”,引導幼兒初步認識袁隆平爺爺。

1、出示組圖“舊中國饑荒”,引導幼兒感知當下生活的幸福。

——看看圖片上的人們有大米吃嗎?

小結:以前,因為水稻產量很低,很多人沒有米飯吃,常常捱餓。

2、出示組圖“袁爺爺”,引導幼兒初步認識袁隆平爺爺。

——後來,有位厲害的老爺爺讓水稻結出了很多籽粒,讓人們天天都能吃上香噴噴的米飯。他是誰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這就是袁隆平爺爺。為了讓人們都能夠吃上米飯、吃飽米飯,他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小結:袁隆平爺爺常常頂着太陽在稻田裏觀察水稻、研究水稻,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奉獻給了水稻。在一次次的失敗和改進後,袁隆平爺爺終於研究出了“雜交水稻”,讓水稻結出了很多籽粒,讓人們都能夠吃上米飯、吃飽米飯。

播放動畫視頻及組圖《我不浪費糧食》、組圖“種水稻”,引導幼兒瞭解大米的來之不易,萌發愛惜糧食的情感。

1、播放動畫視頻,引導幼兒感知大米的來之不易。

——不僅研究水稻很不容易,種植水稻、收穫大米也非常辛苦。我們一起來看看視頻瞭解一下吧。

2、出示組圖“我不浪費糧食”,引導幼兒瞭解大米的由來。

——種植水稻要做哪些事情呢?

——水稻成熟後是怎麼變成大米的呢?

小結:農民要經過翻地、插秧、除蟲、除草、施肥等過程,等待水稻成熟;水稻成熟後,還要進行收割、乾燥、去殼才會變成白花花的大米。

3、出示組圖“種水稻”,引導幼兒進一步感受農民的辛苦,萌發愛惜糧食的情感。

——看看圖片上農民們正在做什麼?

——他們是怎麼插秧/打農藥/收麥子的呢?(雙腳泡在冷水中,彎着腰;揹着重重的農藥箱;頂着太陽彎腰割麥子)

小結:水稻從種植到收割再到變成白花花的大米,要花上農民們一百多天的辛苦勞動。大米來之不易,每一粒都是農民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我們要愛惜糧食。

出示組圖“珍惜糧食”,引導幼兒瞭解珍惜糧食的方法。

1、鼓勵幼兒討論紀念袁爺爺的方法。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爺爺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我們要怎樣珍惜他帶給我們的幸福生活呢?

2、出示組圖“珍惜糧食”,討論圖中的現象。

——這些行為對不對?應該怎麼做?

小結:我們要懂得珍惜糧食,吃飯的時候雙手扶好碗,不掉米粒,吃多少盛多少,不隨意丟棄;去飯店用餐時點菜要適量,吃不完的菜可以打包,不能浪費糧食。

活動延伸

日常活動

1、教師在用餐環節提醒幼兒不隨意倒飯菜,珍惜食物。

2、在過渡環節可適當播放“寶寶巴士APP”中的“古詩國學”第一集《憫農》供幼兒欣賞,引導幼兒進一步萌發愛惜糧食的情感。

家園共育

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給幼兒樹立榜樣,倡導“光盤行動”,幫助幼兒養成珍惜糧食的好習慣。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篇13

【教材分析】:

課文以“訪談錄”的形式介紹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作者主要從袁隆平決定研究雜交水稻的原因,研究過程的艱辛以及他樂觀開朗的個性和不斷創新的精神這幾個方面進行採訪的。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閲讀教學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本課時,可以讀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在讀中品,讀中悟。

【教學目標】:

1.學會7個生字,自己正確讀寫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蒐集和運用有關資料。

3.感受袁隆平的科學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瞭解“訪談錄”的體裁,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蒐集和運用資料補充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蒐集資料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 一 課 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20世紀初期,我國人民還過着飢腸轆轆的貧困生活。到了20世紀60年代,我國出現了一個著名的農業科學家,他解決了人民的飢餓問題,為了感謝他為人類做出重大的成就,中國還以他的名字發射了一顆衞星,你們知道他是誰嗎?(袁隆平)。對了,他就是中國“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悟

1.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認生字,糾正讀音

域(yù) 峻(jùn) 僻(pì) 挫(cuò)

穗(suì) 杆(gǎn) 攝(shè)

(2)理解課文中的詞語

嚴峻:嚴厲,嚴肅。

童心不泯:泯,消滅,喪失。本課形容袁隆平平時樂觀開朗的個性。

老驥伏櫪:驥,良馬,千里馬;櫪,馬槽,養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雖然年老,仍有雄心壯志。

(3)指明輪讀課文,師生評議

三、學生交流自己蒐集的資料

①指名讀學生蒐集的資料

②師補充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於北京。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農學系。畢業後,一直從事農業教育及雜交水稻研究。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雜交水稻專家。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為我國糧食生產和農業科學的發展做出傑出的貢獻。他主要成就表現在雜家水稻的研究、應用和推廣方面。

袁隆平院士熱愛祖國,品德高尚,他的成就和貢獻在國內外產生強烈影響。他雖然年滿80歲,仍讓一如既往地活躍在科研與生產實踐的第一線,從不間斷地進行着研究、實驗和應用。

三、課堂小結

這堂課,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瞭解袁隆平院士的科研成果。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袁隆平院士的事蹟。

板書設計:

17 袁隆平訪談錄

1.認識生字詞

2.交流資料

課時作業:

1.選擇正確的讀音

挫(cuò zuò) 穗(huì suì) 攝(shè niè)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反義詞

近義詞:艱辛-----(艱苦) 偏僻-----(偏遠)

反義詞:失敗-----( ) 創新-----( )

第 二 課 時

一、談話導入

1.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

2.過渡:上節課,我們瞭解了袁隆平院士取得的科研成果,這節課,我們進一步瞭解袁隆平院士。

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1.自由讀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邊度邊思考:

①從體裁上看,本文友什麼特點?

②袁隆平有什麼特點?分別從哪些可以看出?

2.分組交流

3.合作交流,師引導

①文章是訪談錄,記錄了訪談的過程,是主持人提問,被採訪者回答的形式來組織內容的。

②指名回答課文中袁隆平回答主持人的語句。

學生交流,師小結袁隆平先生的特點。

a. 熱愛祖國,關心人民:我國人口眾多,而且還不斷增加,而土地使用面積不多,而且不斷地減少,中國人能不能養活自己,糧食問題就成為一個關鍵的問題。

b. 不怕困難,不敗失敗。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花去了幾十年的時間,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但他不怕困難與失敗,從失敗中尋找出路,印證了“失敗是成功之母”的名言。

c. 開朗樂觀,雖然一輩子進行科學研究,可個性卻像小孩子一樣,童心未泯。

d. 敢於創新,袁隆平談到創新的時候用了“不斷’,説明他對“創新”非常重視。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①同桌互讀

②指名互讀,讀袁隆平的話也不要過分強調激情,應以樸實,充滿智慧的語調為主。

四、拓展延伸

小組合作,另選採訪對象,小組商量採訪內容。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什麼事訪談錄,也知道了袁隆平科學探索的艱辛。希望同學在學習到路上要有創新精神和一往如前得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