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校園2.7W

到高中的時候我們學習的任何一門科目都要比國中的時候難很多,但是政治與其他科目相比,卻是相對比較簡單的,必修三的政治課本就是比較好掌握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必修三政治知識點

文化創新

1. 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於文化創新。

2. 社會實踐對文化創新的決定作用:

(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

(2)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和基礎。

3. 文化創新的作用和意義:

(1)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文化源於社會實踐,又引導、制約着社會實踐的發展。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標準所在。)

(2)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傳統文化才能煥發生機、歷久彌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滿活力、日益豐富。)

(3)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

4. 文化創新的途徑

(1)根本途徑(實踐):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和基礎。立足於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2)基本途徑之一(古今):文化創新必須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努力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

(3)基本途徑之二(中外):加強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鑑與融合,做到博採眾長。學習、借鑑其他民族文化的優秀文化成果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4)堅持正確方向,反對錯誤傾向:文化創新要把握好當代文化(今)與傳統文化(古)、民族文化(中)與外來文化(外)的關係。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必修三政治考點知識

我們的中華文化

1. 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2.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漢字與史書典籍

(1)漢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文字的發明,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標誌着人類進入文明時代。 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今天為中 華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

(2)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我國史書典籍的特點: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所罕有。

3.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還得益於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漢字傳載、史學典籍存傳、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義: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幷蓄。所謂“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所謂“兼收幷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鑑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②意義:這種文化的包容性,有利於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係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

4. 如何再創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1)在近代中國,再創中華文化的輝煌與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奮鬥密切相關。

(2)實踐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3)今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中華民族的文化史冊掀開了嶄新的一頁。中華文化在繼續更加壯麗的篇章。

5.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第6、7、8點組合)

6. 中華文化的獨特性:

(1)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獨樹一幟。(文學藝術對於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有獨特的作用)。

(2)中國的科學技術成就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成就長期處於世界的前列,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②特點:總的來説,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注重實際運用,具有行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點。

③意義:中華民族在認識、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創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國人民勤勞、 智慧和艱苦奮鬥精神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

7. 中華文化的區域性:

(1)成因: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徵。

(2)不同區域文化之間的關係: 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鑑、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8. 中華文化的民族性:我國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9. 多民族文化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1)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關係: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地位:它們都足中華文化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3)各民族文化的關係: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中華文化。

(4)意義:它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藴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高中政治知識

1、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

人民當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點?

(1)人民民主的廣泛性。不僅表現在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而且還表現在民主主體的廣泛性。

(2)真實性。表現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有制度、法律、物質的保障,人民能夠自己管理國家;而且還表現在隨着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廣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實現。

3.民主與專政的關係?

(1)相互區別、相互對立,民主只適用於人民內部,專政適用於敵對勢力。

(2)相輔相成、互為前提,民主是專政的基礎,轉正式民主的保障。

4.為什麼要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正義的事情)

(1)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四項基本原則之一,是我國的立國之本,已經寫入憲法。

(2)是社會主義的政治保證。

(3)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條件下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容。

5.公民的政治權利和義務的內容?

權利和自由:

(1)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2)政治自由;

(3)監督權(批評權、建議權、申訴權和控告權)

義務的內容:

(1)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2)遵守憲法和法律;

(3)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

6.公民在參與政治生活時,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1)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

(2)堅持權利和義務統一的原則;

(3)堅持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結合的原則。

7.在我國,公民的權利與義務的關係?統一的,不可分割的。

(1)在法律關係上是相對應而存在的;

(2)是實現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徑;

(3)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

(4)權利的實現需要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確保權力的實現。

8、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為何結合?怎樣結合?

原因: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要求:

(1)我們要積極履行公民義務,以維護國家利益。

(2)當三者出現矛盾時,公民的個人利益必須服從國家利益。

9、我國公民政治生活的本質?內容?要求?

本質:崇尚民主與法制

內容:

(1)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性義務;

(2)參與社會公共管理活動;

(3)參與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4)關注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求:

(1)明確政治生活的作用;

(2)學習政治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