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幸福終點站觀後感(8篇)

校園3.03W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幸福終點站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幸福終點站觀後感(8篇)

幸福終點站觀後感1

如果你身在異鄉,突然聽聞故土硝煙瀰漫,而你本人種種身份也無人承認,語言不通,身無分文,被扣在機場進出不得……你該怎麼辦?

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就勾勒了這樣一個背景,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描繪了一個這樣的人物。名叫維克多·納沃斯基的卡科尼亞旅客來到底特律機場,卻被告之卡科尼亞國內發生政變,他所持的護照等身份證明已無法獲得入境批准;而國內戰爭仍在持續,回國的所有航班都已停飛。維克多·納沃斯基成了一個“不被承認的人”。他既不能回國,也不可踏入美利堅國土半步,除了候機大廳他無處可去,機場負責人狄克遜讓他耐心等候。心急如焚的維克多待在大廳裏,不懂英文的他找不到可以幫助他的好心人,僅有的幾張食品券還被掃進了垃圾桶。他身無分文,無家可歸,徹底成為了一個陷入絕境的人。

維克多開始在候機大廳裏尋找安身立命之所。尚未使用的69號登機門成了他的家,他每天在洗手間洗漱,並且努力學習英文。很快維克多效仿別人為機場整理小推車賺到了錢買了吃的。但機場負責人狄克遜卻將他視為麻煩並處處與他作對。狄克遜安排專人整理小推車,維克多失業了。好在天無絕人之路,他和機場開食品車的年輕人、清潔老人古普塔等交上了朋友,吃喝住都有了着落。維克多在機場邂逅了美麗的空姐愛西莉婭,為了和她共進晚餐他努力在機場中尋找工作。碰巧,他隨手裝修的牆壁被一個包工頭髮現,維克多被正式僱傭了——維克多的生活居然步入了正軌。一日,機場扣留了一個神色癲狂的俄國男人,狄克遜無法與他溝通;情急之下他想到了維克多。維克多穩住了狄克遜和那男人。他憑着自己在機場的這段時間學到的東西幫助那男人擺脱了困境。狄克遜因此大為光火,但維克多卻成了整個底特律機場的英雄。每家商店都貼上了他的手印。每名工作人員都對他笑臉相迎。愛西莉婭與他再一次相遇。在愛西莉婭的追問下,維克多説出了自己堅持去紐約的原因: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他要前往紐約向一名爵士樂手索要簽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愛西莉婭被維克多的真誠深深的打動了。

陽光燦爛的早上,卡科尼亞的內戰結束了,此時的維克多已困居機場9個月。當每個人都期待他達成誓言時,狄克遜卻要求他立即回國。並以遣返印度老人古普塔回國蹲監獄作為條件來威脅維克多。為了朋友維克多隻有選擇回國。當他候機的時候,古普塔老人毅然選擇被逮捕以此換回朋友的夢想。每個人都落淚了。狄克遜也不再阻擋,美國向維克多打開了,紐約向維克多打開了。他終於實現了承諾,可以安心回家了。

當美國向維克多打開的那一刻,應照了那句貫穿了全片的話:“同情心是最重要的。”機場就像是濃縮的美國社會一樣,形形色色的人、語言、國籍、文化……維克多憨厚的笑臉和隨機應變的靈活腦瓜,以及與朋友相處忠實不二的性格打動了熱情的美國朋友,尤其是在他救下俄國男人後,更獲得了各種族各國籍朋友的認可。嚴格不苟的冰冷法律可在熱忱的同情心中融化。維克多實際上是獲得了美利堅文化的認可。兩種文化在個小小機場中交融碰撞,最後閃現的,是一顆顆赤誠之心。

幸福終點站觀後感2

一個明敞豪華的機場,一個終日穿梭於此的人,一把剃鬚刀,一個罐頭盒,和一個小皮箱的陪伴。

無聲無息地等待,他在那裏,度過了人生中的九個月。

滯留,是因在那樣漫長的時光裏,他意外變成了一個沒有歸屬的人。

維克多,電影《幸福終點站》的主角,為完成父親遺願前往美國。然而途中家鄉發生政變,政府被推翻,所持證件不被美國承認,也無法辦理回國手續,被迫滯留肯尼迪國際機場。片刻,甚至只是一小段新聞的時刻,他便讀到了心痛和拋棄,來自他的家,也來自他誠心遠赴的國度。他是被推搡的人,暫安在肯尼迪機場,他成了不存在的。

接下來的只有等待。在擁擠不堪的人潮裏,在深夜空曠的大廳裏,在映着一個個生面孔的落地玻璃前,在一排排寫着陌生語言的書架間,突如其來的開始,遙不可期地等待。

人們總是在馬不停蹄地奔走。機票上的幾個墨字,是空中拉線的手,它肅穩地指揮着穿梭於機場中小小的人兒,任他們不留意相撞,不經意相離……儘管奔忙的人們行色匆匆,縱使趕赴的方式林林總總,可芸芸眾生如我,真的明白這樣匆碌的節奏究竟為何嗎?金錢、事業,或許尚且遙遠;成長、學業,可能已不假思索。難道人生的騰飛,必經此番拼盡心力的助跑?

而他是安靜的。胡尖兒冒了一茬又一茬,簽證退了一遍又一遍,他不放下等待。他用衞生間的水龍頭洗澡,將拼湊起的座椅當成睡牀。當他以善意的謊言為買藥救父的旅人解難,當他用踏實和發奮賺得維持生計的硬幣,當他為友人的安危放下此行的初衷,他的真誠與善良已暖化人心。

或許這才是幸福的真諦。以幸福為終的站點,不取決於跑過多少航班,在疲累中熬過多少個夜晚,而是在塞滿的日程中保留一方清淨。心間的一抔土不該是蕪穢,充實也並非沒有等待,若能在等待中看到時光的温柔,豈不是勝過忙亂裏為刻意投奔目的地而身心俱疲啊!

誠然,等待是需要魄力的苦差。在這漫長艱苦的過程中,每一縷期望似乎總在現實的地面沉睡。彷徨、焦躁接踵而至,不安、低迷周身包圍,以前的期盼,竟是一場彩繪的謊言,咫尺天涯的渺茫。

然而人總要有一些東西沉沉地墜在心底,才不至於輕至無形;總該多一些有分量的付出,才不負以時光加作籌碼的等待。待到花開時,所有的鞍馬勞頓都將是安心休憩的資本,不悔那段艱澀時光,換此刻笑意純白。

影片結尾時,維克多最後拿到了簽證。當綠色的“透過”字樣踏實地擲落有聲,當久盼的紐約真正在一步之遙的門外,當自由重新歸附於他,這個憨態可掬的老實人,張開了雙臂擁抱天空:“美國,我來了!”九個月的等待,在一個落雪的夜晚,隨着父親期盼的最後一張簽名,安然躺在了那個舊罐頭盒裏。

在匆忙的生活中尋一片小憩的地方吧!等花開,等風來,等一曲完美的歌吟,等一陣清越的雀鳴,等待,石碑上婆娑着松樹的碎影……其實當你放慢匆匆的腳步,便會發現身旁一切都在,你會驚喜地睜大眼睛:“哦原來你也在那裏!”

當波西米亞人被問到,為何每走一段路便會停下來一會時,他們回答:是為等待自己的靈魂。別走得太快,朋友!路上奔忙的你和我,才是被等待的人。

請讓疲累奔波的身體等待靈魂,同賞那如痴如醉的陌上花開。

幸福終點站觀後感3

《幸福終點站》這部電影是由美國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導演,主要演員有湯姆·漢克斯、凱瑟琳·澤塔-瓊斯、斯坦利·塔奇和齊·麥拜特。可以説,這部影片的看點就在於它所講訴的故事,這個故事感動人心。它講訴了一個保加利亞人維克多在前往美國紐約時,由於祖國發生政變,政府被推翻,所持證件不被美國入境當局承認,被拒絕入境卻又不能回國,被迫滯留肯尼迪國際機場期間的故事。

影片基本上所有的鏡頭都是以機場為背景,而本部影片充分展示了蒙太奇的敍事和表意的功能,按照時間順序、因果關係對鏡頭、場面和段落進行排列、組接,交代情節、展示事件。主人翁維克多,由於無法到達目的地——紐約,先是被迫以機場為家,後來又在機場努力找工作賺錢,在其中九個月中,他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經歷各種各樣的磨難,憑藉着他的善良與執着,最終還是等到了祖國恢復和平,成功進入紐約,完成父親的遺願。影片採用了交叉蒙太奇的手法,主要製造了三條在同一時間不同地域發生的線索:一條線索是維克多祖國政治環境的狀況,在這個大的背景之下,主人翁的命運發生着戲劇化的變化;一條是維克多發揮自身所有的潛能在機場中求生存,每次面對各種各樣的困境,他都沒有怨天尤人,而是用行動來化解一切困難,同時他還無私的去幫助那些需要他幫助的人,這是一種天性使然;一條是機場負責人弗蘭克對維克多的百般刁難,他設計了一個又一個的陷阱想把維克多驅逐出機場,利用自身的職權對他百般刁難,但維克多總能化險為夷。這三條線索中後兩條線索迅速、頻繁地交替出現,有着嚴密的同時性和密切的`聯繫,並且適當的推動着情節的發展,製造出了一種緊張激烈的氣氛,將影片弗蘭克和維克多之間尖鋭的矛盾衝突,具體而又充分的表現出來,深深的引起了觀眾的注意。鏡頭在弗蘭克時時刻刻在機場監視器裏監視着維克多的一舉一動,與維克多自身活動場景的真實展現中交叉組接,細膩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也讓觀眾深刻的感受到了兩主角明裏暗裏的博弈,情節緊湊而又富有懸念。

這部影片最讓我記憶猶新的鏡頭就是維克多的朋友主來到他的房間,告訴他戰爭已經結束的消息。鏡頭主要的色調是暖色的,首先鏡頭從窗户由上往下搖,在逆着強光之下,逐漸顯現出朋友們模糊地向維克多迎面走來的影像,他們的表情由於逆光而看不清楚。隨後接着維克多從牀上半身起來睜着朦朧的雙眼的一個從下到上的搖鏡頭,臉上映着朋友們帶來的陰影,説着“What?”。接着,朋友克魯茲俯下身來,他睜大着眼睛,微笑的看着維克多,這裏採用虛實景,給了克魯茲一個微笑的特寫,而窗外的陽光就在他的頭頂格外耀眼,這是一個過渡性的鏡頭,預示着希望已經到來,情況已經好轉。此後接上新聞裏主持人播報着戰爭已經結束的鏡頭,這種帶有象徵性的重要情節變化的銜接鏡頭可謂是自然而然又恰到好處,可見導演的用心良苦。

幸福終點站觀後感4

看到電影的名字,第一感覺就是肯定不怎麼好看,於是抱着去睡覺的心態去看了,幸福終點站觀後感。結果發現,我的感覺是多麼的愚昧。於是在剛開始看時,就給自己上了一課:表面的東西只是迷惑我們的一種手段。

電影開始了,像平時的電影一樣,沒有點出主題,而且還説着聽不懂的語言。當主題漸漸突顯出來時,我的興趣也被它吸引住了。電影中,有許多讓我感到有教育意義的地方,也有很多可以讓我學習的地方。

因為戰爭的原因,主人公不能回到自己的國家,更不能踏上那只有一門之隔的紐約土地。於是他只有在機場的候機室默默地等待,當他在電視上看到自己的國家在戰火紛飛的戰場上鬥爭時,他不能聽懂上面講什麼,只能通過圖片知道那是一場可怕的惡夢。同時,孤獨、無助侵襲着他,想尋求幫助,卻沒有一個人能夠,他只想自己表達的意思能夠被讀懂。於是,當知道自己只能在那裏等待時,他並沒有放棄。因為無依無靠,而且上天好像在和他開玩笑,身上的一切都沒用了,有用的卻丟失了,於是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決吃的問題。當他發現,提供勞務可以賺取那可以填飽肚子的美元時,他毫不猶豫去做了。

第二件事讓我記憶深刻的是他學習英語。因為語言的溝通困難,他不得不自學英語,挑燈夜讀,在現在的社會,誰又會去這麼做呢?有太多太多的細節,可以讓我們讀懂主人公的內心:想通過檢查,於是他一次次拿着那不是真的"綠紙"去敲章,雖然得到的答案仍然是不可能,他還是做了。憑藉自己的優勢去幫助別人,他總是默默地在創造,從椅子到牆壁,沒有什麼可以難倒他的。

他是一個可以為了別人而犧牲自己的人,無論什麼時候總是先考慮別人,從幫助那位空姐,到幫助那位俄國人的藥物不被扣留,再到為了不泄漏自己身邊那些雖然僅僅只有幾個月時間的朋友的祕密而決定回國,這些無一不突顯出主人公的形象。最後,機場的所有人都被他感動了,都與他成為了朋友,都去幫助他,向他投去友善的目光。

最後,我認為的該電影的主題也真正出來了:promise(承諾——幸福終點站。主人公為了完成自己父親的遺願而千里迢迢來到紐約去找一位歌手簽名,那是對父親的承諾,同時也是對自己的承諾。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消磨掉他的承諾,從他父親去世到現在,他一直為了這個承諾而努力追求。我們知道,他是永遠不敗的,他讓我們知道了幸福其實很簡單,只要將自己保證過的事情一件件做好就可以了。

想想現在的社會,發現原來他有的幸福,在這裏是一種奢侈品,而且是那種極奢侈的。有多少人能夠做到自己許下的承諾,人們總是為自己不能完成某件最簡單不過的事找一大堆理由,裝作理直氣壯的樣子,卻不知道,那是最可笑的。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像主人公那樣的品質,他們總是背道而馳,或許與現實的潮流是接軌了,但是和傳統文化來説,已經相差十萬八千里了。我們應該好好提升自己的品質與修養了吧,丟失了這一切,以後的我們只會生活在空虛與陰暗中。學學那位主人公,對我們是有幫助的!

幸福終點站觀後感5

看完影片,想起很多年前的一期藝術人生,訪談對象是黃磊。他講了一個關於幸福的故事,很簡單的一個小故事,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有一隻小狗狗,一天,它問媽媽:“媽媽,媽媽,幸福在哪裏?”

媽媽説:“幸福啊,就在你的尾巴尖上呀!”

於是這隻小狗狗就一向追着自己的尾巴,轉着圈地追啊追。但是,它發現怎樣也追不到。

它又去問媽媽:“媽媽,媽媽,5555~我怎樣追不到我的幸福呢?”

媽媽親親它,説:“傻孩子,幸福,就在你的身邊啊~”

小狗狗:“唔?”

媽媽笑了笑,温柔地説:“抬起頭,向前走,幸福跟在你身後。”

一向覺得幸福是一種很虛無的東西。或許正因為這點,它有幸一次又一次被搬上大銀幕,成為被人們津津樂道的主題。我不懂,幸福,真的象上面的小故事裏講的一樣簡單麼?那麼人們窮其一生苦苦追尋的又是什麼呢?

《幸福終點站》被我壓箱底有2年了,因為一向對有關“幸福”的議題不慎感冒。你説你幸福你就真的幸福麼?説你不幸福難道就真的不幸福麼?很多時候幸福但是就是一種感覺,然而感覺卻什麼都不是。

維克多(湯姆漢克斯飾演)是一位基本只會點頭yes搖頭no的笨拙並傻氣着的初來乍到紐約城的遊客大叔。誰知咱們的維克多大叔時運太不濟剛到紐約城就得知自己的國家的政府被推翻,一個失去政府的人既不能出關也不能入關只能受困於機場。國家的穩定遙遙無期,沒有身份,沒有錢,沒有朋友,沒有共同的語言,沒有選取——只有等待,換個人可能死的心都有了。可見咱們傻乎乎的維克多大叔絕對是個心態超級好眼光很長遠並且不會想太多的人,井井有條地給自己安排了住的地方,對照着旅遊書籍自學了英語,找到了收集推車鋼崩兒換漢堡的方法填飽肚子,需要洗漱就大白天穿着裕袍在機場跑來跑去。當有機會帶給給他逃跑的時候竟然還是笨笨地留了下來。太多的點點滴滴,向我們描述這個男人的可愛與執着。

機場,從來就不是停留之地。人們或進或出,或出或進。等待,不可忍受。何況是看似無窮無盡的等待!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我們可愛的維克多大叔待足了9個月。期間,他一句“goat”幫忙沒有證明文件的孝子為老父拿到了救命的藥,幫忙墨西哥小夥追到了心愛的姑娘,還因為出色的木工手藝被收編進機場的施工隊。

生活,彷彿不曾在別處。

等待,成為了生活本身。等待心愛的姑娘,等待國家的穩定,等待着去到紐約城完成老父臨終的心願——得到Jazz樂隊40個簽名中的最後一個。當拿到最後一個簽名的時候,覺得比起漫長無邊的等待這真的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我在想,人生不就是一座飛機場麼。有關無關的人們進進出出,很多都只是一面之緣,有些人會給你刁難,有些會帶給真心幫忙,有些則會給與你完美的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目的地,在到達目的地之前的過程就叫做等待。而當你學會堅信必須會到達目的地的時候,等待就變成一種幸福。

你問我究竟人們窮其一生苦苦追尋的又是什麼呢?

--“抬起頭,向前走,幸福跟在你身後。”

單純而傻氣的男人有時候也能夠很迷人。如果運氣實在不濟,做一個堅信幸福的傻子似乎也不錯。

幸福終點站觀後感6

從看那部差強人意的《奪寶奇兵4》到如今,久違的一部斯皮爾伯格作品,因為是恰巧夾在《少數派報告》以及《世界大戰》兩部科幻大片之間被拍攝出來的一部温情小片,故而顯得尤為不顯眼。按照分類,《幸福終點站》能夠歸入《斷鎖怒潮》,《紫色》甚至《辛德勒的名單》這樣一類嚴肅的反映種族問題的電影之中。只但是前者採取的是簡單喜劇路線,沒有對薄公堂的波瀾壯闊,沒有黑白影像的正襟危坐,全然是小人物的喜怒哀樂和小人物晉升為大人物的崎嶇和理想化,但是卻依然也是顯得入木三分。斯氏作為代言者的主角始終並未更迭,而是轉用一個更加平民化的視角來講述,他所觀照的民族大熔爐也帶上了尤為鮮明的時代特徵。

一方面既是對於現狀的臨摹(儘管沒有斯派克·李的尖鋭犀利以及冷峻,但是這恰好就是斯氏長板和短板的共同之所在),另一方面又是對於過往艱難歷程的回溯,他選取了爵士樂這一發端於黑人的樂種作為揭開影片懸念的契機大抵可被視作一種暗示。能夠説,影片所講述的並不限於湯姆·漢克斯扮演的這個無國籍的機場滯留者巧妙地與美國社會的機制周旋,如何透過自己的機智和巧手獲得生存乃至尊重,更為難得的是影片彷彿將美國曆史鋪展出來了一樣,將每個民族,個性是有色人種,大凡讓人聯想到蘇聯的東歐人在美國社會立足,為美國社會所接納所要經歷的艱辛一併展現了出來。

按照慣例,白人將會被塑造成一名壓榨者的主角,《幸福終點站》也不例外,那個不近人情不斷向主角施壓的機場高官成功地擔當起這個狠主角。而《幸福終點站》更進一步的是其十分強調除美國白人以外的各族人們的鼎力合作,(漢克斯的搭檔兼好友中就有印度人,西班牙人,以及黑人,高官手下代表執行力的保安同仁又以黑人居多和突出)最終將白人苦心經營的這個領導班子徹底被架空。影片的最後一個鏡頭是湯姆·漢克斯乘坐的出租車“溶”入到紐約市的高樓之中,是斯皮爾伯格在戳破一個肥皂泡之後,又旋即吹就一個更大更繽紛的。陶醉之餘又想起斯氏在《ET外星人》甚至更早的《第三類接觸》時代就所大力倡導的人類與外星生物和諧共處的觀念,看得出兩者之間是一脈相承的。斯氏至今還是蠻有愛滴!

湯姆·漢克斯飾演的維克多依然褪不去“阿甘”的特質,但是可能正是出於斯氏看重了這一點,才促成了二人的再度聯手。同眾多關於文化衝突的電影一樣,《幸福終點站》就有着一個“言語不通”的開局,雞同鴨講的窘局先天地就將他同身邊的所有人隔離開來,即使智力正常,卻仍然不得不被視作異類來看待。加上憨厚的性格和幾分遲鈍的反應,時而憨態可掬的肢體動作,自始至終保留着的赤誠和執着都散發着幾分阿甘式的光芒。但是同那個“聖賢級的傻子”不同,維克多的行為更多地具備了理智人的動機性,唯獨在他同女一號凱瑟琳·澤塔瓊斯一同拋掉抑壓自己已久的那台尋呼機之後,才實現了某種好處上的超脱,擺脱了作繭自縛和庸人自擾的尷尬,向“聖賢”級別又邁進了一步。

不得不提的就是斯皮爾伯格的依舊流暢自如的敍事功力,全然還是他屢試不爽,叱吒風雲時的那一套,關於故事進展的步調以及戲劇矛盾的經營,斯氏始終有過人的一手,讓人心甘情願地被他牽着鼻子走,末了還要順帶讚歎沿途的風景。

幸福終點站觀後感7

放假期間看了一部老電影,爸爸説這個男演員湯姆漢克斯非常出色,他演的電影幾乎都看過,特別推薦我看看這個電影,這個電影是導演從一個真實事件得到的靈感而創作出來的。這部電影的導演也是大名鼎鼎的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是不是如雷貫耳呢?

《幸福終點站》這部電影的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湯姆扮演一個東歐人,有一天他來到肯尼迪國際機場正在進行安檢,他為了實現父親的願望,決定來美國進行一系列的活動,看歌劇<貓>,可惜停演了,去買東西,逛紐約,這時戰爭爆發了,他的國家發生了政變,他的國家政府被推翻,於是所有這個國家的人的簽證都被取消,並且美國入境當局也不再承認他們的護照證件,他們被拒絕入境,也回不了祖國,他們成了無國籍的人,徘徊在兩國國境之間的機場分界線上。於是湯姆只能在出入境通道的大廳停留。

湯姆不懂英語,機場工作人員不管如何和他交流,溝通他都不能理解,他們找的翻譯一時也找不到,於是,工作人員給了湯姆一些餐廳用餐券,免費換鞋券,電話卡希望可以幫助他渡過難關,這時的湯姆還是一片懵,不知道怎麼回事,他一心想要出去,到紐約實現願望,這時他看到了大廳的電視正在播放他的國家政變的新聞,雖然聽不懂,但是畫面讓他了解了,他很震驚,也很迷茫,他想細細打聽,可是沒有人在意他理會他,也沒有人聽得懂他説的話,無奈之下,他只能滯留在機場誰在大廳的椅子上,由於慌張他把用餐券搞丟了,他的行李箱也丟失了,最後只剩下他自己和一個小行李箱,裏面只是一些換洗衣服和作廢的證明。

出於本能要解決温飽,他發現收拾行李推車可以賺零花錢,他終於找到可以解決填飽肚子的方法了,他的國家的貨幣已經無法兑現,他每天就靠整理行李推車換取硬筆吃個漢堡,對於他來説簡直是奢侈的了。而提供他優惠券的工作人員為了能夠升職,不希望湯姆成為他的絆腳石,本來他希望湯姆可以自己找方法逃出機場,這樣就不在他的管轄範圍,就和他升職無關了,可是輾轉反側,湯姆歪打誤着的破解了這個工作人員的難關,沒有進入他的圈套,他告訴湯姆機場大廳中午十二點交接班時候會有五分鐘空檔期,這時候沒有人他可以趁這機會逃出去,雖然聽不大懂,但是看到實際情況湯姆明白了一些問題,他對着攝像頭説他要等待,等到他可以光明正大的出關,工作人員的小伎倆破滅了。

他自己找來圖書來翻閲學習,瞭解紐約,他還認識了機場的空姐,在她摔倒跪地的時候別人都沒有人幫忙,湯姆過去攙扶了她。由此兩人結識,她並不知道湯姆的處境,還和他吃了一頓燭光晚餐,並且幫助他拿到了一日簽證,進入紐約完成了他父親的心願。

這部電影搞笑的是湯姆幫助行李箱的女孩竟然是導演的女兒,還有肯尼迪國際機場的所有購物攤位全都是真實的銷售人員,並不是羣眾演員,他們拍攝過程的機場是他們搭建出來的,並非是真實的機場,所以他們下了很大功夫導演通過湯姆的視角展現了機場大廳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每個人物的刻畫都很鮮明,神神叨叨的保潔老大爺,一絲不苟的女辦事員,非常自私的工作人員,還有熱情的服務人員,每天大廳裏面過往的行人讓湯姆有了很多感悟。

幸福終點站觀後感8

英語課上看了部美國影片,片名當時沒留意看,後來問同學才知道名字叫做《幸福終點站》。整部影片都充斥着不少的喜劇元素同時影片從頭到尾也鑲嵌着不少感動的碎片,讓我在看的過程中有一種想哭的衝動,但這種感動又只是一閃而過,等到看完電影后再去搜索枯腸而又不可得,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感動的瞬間”吧。

故事的男主人公的姓名我已記不得了,當時也沒刻意去記。故事大概講的是一位從東歐來的男子由於在去往美國紐約的航班途中自己的祖國發生了政變,因此他就被滯留在了美國的機場侯機大廳裏,既不能回到祖國,也無法踏入美國境內,於是,在他生活在此期間裏發生不少令人感動和有趣的事。

男主人公是一位非常幽默滑稽的人,為了填飽肚子,他不得不在那裏去找尋工作,在次期間,他也認識了不少十分有個性的人:有想方設法刁難他的海關官員,有想通過他去向一位工作小姐表白的運輸工,還有把他錯當作監視清潔工作的工作人員的一位清潔工老人……期間在一次特殊的時刻,男主人公運用他的智慧幫助了一位外地友人脱離了困境,由此贏得了所有侯機廳的工作人員的好感。

電影中有一個場景令我印象十分深刻:那位清潔工老人曾經在他的國家——印度被迫打傷了一位警察,因此逃到了美國,而男主人公後來因為自己國內的叛亂被平息而得到了去紐約的許可,但是那位海關官員為公報私仇而威脅他如果他不馬上回國的話就將那位老清潔工遣返回印度,這就意味着老人將在監獄裏再待上七年。於是主人公便放棄了機會而準備回國,當老人知道真相後卻做了一件令人震驚的舉動,於是邊出現了這樣的一幅畫面:一位花甲老人拿着一把拖把闖入了飛機場裏,向着一價迎面駛來在軌道上滑行的飛機步履蹣跚着走去,最後,他舉起了拖把,頂在了飛機巨大的前輪上,客機因此被迫停了下來。老人最後被警察帶走了,男主人公也沒有了後顧之憂,得以進入紐約完成他對父親的承諾……看到這裏,我早已不關心男主人公的結局如何了,腦海中久久閃現着這樣一副畫面:一位老人向着迎面而來的飛機緩緩走去……正如《泰坦尼克號》中那副男女主人公在甲板上擁抱的唯美浪漫的畫面一樣,這副畫面我也將畢生難忘。老人在飛機面前是那麼的渺小,但那副堅定而又詳和的表情足以震撼整個世界,正如古希臘神話中支撐天地的巨人一般,神聖而又致遠,偉大而又永恆。

影片的最後,男主人公並沒有得到與女主人公“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歸宿,那些機場的一些工作人員也因幫助他而受到了海關官員的懲罰,但他還是去了紐約完成了已故父親的心願。感覺故事的結尾似乎有點草率,於完美中又伴有着不完美,但這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影片背後所影射的真理是完美的——他們每一個人都到達了自己的幸福終點站,幸福是無定式的。

標籤:觀後感 終點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