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人教版國中地理重要知識點總結

校園2.56W

地理這門課程對國中生來説,是一門全新的的科目。其實地理是一門很好學的學科,很多知識點都與我們的生活有關,也是一門實用性很高的科目。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中地理知識要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用!

人教版國中地理重要知識點總結

  國中地理基礎知識

河流和湖泊

一、眾多的河流

【天然河流的分類及區別】內流河所在的區域為內流區;外流河所在的區域為外流區域。

天然河

去 向

水源補給

水量

流程

汛期

其它

內流河

未流入海洋

高山冰雪融水

高温期

季節河

外流河

流入海洋

天然降水

雨季

北方有冰期

【人工河——京杭運河】

人工河流

開鑿

時間

長 度

經過的

省區

溝通的

河流

作 用

京杭

運河

隋煬帝世界

最早

1800千米

世界最長

京、津;冀魯、蘇、浙

海、黃、

淮、長江、

錢塘江

過去和現在溝通南

北交通;將來是南水

北調工程的輸水管道

二、黃河的治理與長江的開發

【長江、黃河的概況】

源地

入海

源頭

形狀

流程

長江

唐古拉山

東海

沱沱河

“VW”形

6300千米

黃河

巴顏喀拉山

渤海

約古宗列曲

“幾”字形

5400千米

流量

流域面積

主要支流

長江

1萬億立方米

180萬平方千米

雅、岷、嘉、漢;烏、沅、湘、贛

黃河

600億立方米

75萬平方千米

湟、洮、渭、汾

各遊分界

流經的省區

流經的地形區

長江

宜昌(鄂)、湖口(贛)

青、藏、川、滇、渝;

鄂、湘、贛、皖、蘇、滬

青藏高原、橫斷山區、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黃河

河口(內蒙古)、孟津(豫)

青、川、甘、寧、內蒙古;陝、晉、豫、魯

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長江、黃河的開發與治理】

開發與利用

危害與治理

塑造了長江中下游平原;灌溉;水能開發;黃金水道的航運價值的開發;南水北調工程的水源;

電站:二灘、龔嘴、葛洲壩等

危害:洪澇災害;荊江“地上河”;川江灘多流急;

治理:在中、上游加固江防大堤,興建分洪、蓄洪工程,營造長江中、上游防護林,保持水土;治理荊江、川江河道,建設三峽大壩;

塑造了華北平原和有“塞上江南”美稱的寧夏平原、河套平原;引黃灌溉;水能的梯級開發;

電站:龍羊峽、三門峽、小浪底

危害: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嚴重;中游多泥沙,水土流失嚴重;下游形成“地上河”,易決口氾濫;凌汛;

治理:上、中游植樹種草保持水土,修水庫;下游加固堤防,疏通河道,引黃淤灌,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長江水能】

長江水能藴藏量居世界首位,佔全國總量的1/3,其中可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佔全國一半,集中分佈在源頭到宜賓的上游河段。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如二灘、葛洲壩、三峽等水電站。但是由於工程條件複雜、投資大等原因,長江水能利用率只佔可開發利用的8.6%。

【長江航運】

長江干流橫貫東西,江闊水深,終年不凍,宜賓以下四季通航。支流眾多,幹、支流通航里程近8萬千米,佔全國內河通航總里程的2/3,構成縱橫廣闊的水運網,既溝通內地和沿海,又聯繫了南北廣大地區。貨運量佔全國的60%,居全國內河運輸第一位,是我國東西交通運輸的大動脈,有“黃金水道”之稱。

【湖泊的分類】

內流湖(鹹水湖):位於內流區域(屬青藏高原湖區)。不與海洋相通,蒸發量大,含鹽量高。如,最大的鹹水湖是青海湖。

外流湖(淡水湖):位於外流區域(屬東部平原湖區),與江河相連,通向海洋,不含鹽度。如,我國五大淡水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

  八年級地理知識重點

中國的自然資源

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1.我國土地資源的主要利用類型:

(1)類型:耕地、林地、草地A(比重最大)

(2)耕地佔世界第四位,林地佔世界第六位

2.幾類土地資源的分佈:

(1)耕地、林地主要分佈在東部季風區 ;

(2)草地、難以利用的土地分佈在西部內陸地區 ;

(3)我國三大林區:a東北林區(最大的自然林區);b西南林區(樹種最豐富的林區)c東南林區(最大的人工林區)

3.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

① 總量豐富,人均佔有量少;

② 山地多,平地少。(山區為山地、崎嶇的高原、丘陵地區的統稱)

③ 後備耕地資源缺乏。(主要分佈在新疆、黑龍江等邊遠省區)

四、我國土地政策的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節約與保護水資源

1.水資源:

(1)通常所説的水資源指可用的淡水資源。

(2)中國利用的淡水資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

(3)目前人類可利用的淡水資源: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4)陸地上的.淡水資源主要來自於大氣降水。一個國家水資源的多少主要以徑流量來衡量。

(5)我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

2.水資源的時空分佈特點及解決辦法:

①時間分配不均勻→夏秋多,冬春少―――――――(修建水庫)。

②空間分佈不平衡→南多北少,東多西少―――――(跨流域調水)。

3.我國水資源緊張的原因及解決措施:

原因:①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②水資源污染和浪費嚴重。

措施:①修建水庫和跨流域調水;②節約用水和防治水污染。

4.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我國北方水資源污染最嚴重的河流:淮河、海河、遼河。

5.跨流域調水工程包括:

A:引灤入津、B:引黃入晉、C:引黃濟青、D:引灤入唐、E:南水北調東線方案、F:南水北調中線方案、G:南水北調西線方案

南水北調:把我國長江流域的水調往缺水的華北、西北地區 ,分為東線方案、中線方案、西線(主要緩解西北地區缺水)方案 。

合理利用與保護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及分類

(1)含義:人類直接從自然界獲得,用於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和能量。(源於自然界、有用性)如土地、礦產、森林、水能、太陽能等。

(2)分類:在較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循環利用的資源叫可再生資源(合理利用,保護和培育),如土地、森林、水、水能等;用一點少一點,短時間(或人類歷史時期)不可再生叫非可再生資源(珍惜和節約),如礦產資源。

(3)我國自然資源現狀:總量豐富,人均佔有量少。

  八年級地理必背知識

南方地區

1.氣候濕熱的紅土地:

(1)位置:南方地區位於_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面和南面分別瀕臨東海和南海。

(2)地形:複雜多樣,東西差異明顯。西部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有交錯分佈的平原_、低山和丘陵,沿江是平原和三角洲。

(3)氣候:屬於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濕潤是該地區氣候的主要特徵。

2.重要的水田農業區:

(1)發展條件:氣候濕熱,發展農業的水熱條件優越,耕地多為水田;平原地區,地勢低平,河湖密佈,灌溉條件良好

(2)農作物 主要糧食作物:水稻

經濟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膠

水果:柑橘、香蕉、菠蘿

二、“魚米之鄉”——長江三角洲地區

1.江海交匯之地:

(1)位置、範圍:長江三角洲地區位於長江的下游地區,瀕臨黃海和東海;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地區。

(2)位置的重要性:地處江海交匯之地,依託長江干支流發達的水運,可以聯繫廣大的內陸地區;同時又是我國南北海上航運的中樞,並通過遠洋航線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獨厚的江海之利,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2.我國最大的城市羣:

(1)目前,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城市分佈最密集、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是我國最大的城市羣。

(2)上海市:①特點:長江三角洲城市羣的核心城市,我國最大的城市,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城市;②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不僅對長江三角洲地區,而且對長江流域乃至全國都有輻射帶動作用。

3.水鄉的文化特色與旅遊:

(1)文化特色:

①馳名中外的名勝古蹟,如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蘇州園林、杭州西湖等;

②別具特色的水鄉風貌,如江蘇的周莊、同裏,浙江的烏鎮、西塘等;

③傳統的戲曲文化、茶文化、絲綢文化和飲食文化等。

(2)旅遊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①豐富的人文旅遊資源;②便捷的交通;③較為完善的服務設施。

三、“東方明珠”——香港和澳門

2.港澳與祖國內地的密切聯繫:

(1)經濟發展條件:

①不利條件:地狹人稠、自然資源匱乏。

②有利條件:發揮地理位置優勢,依託祖國內地強有力的支持。

(2)經濟特點——經濟繁榮,被譽為“東方明珠”。

①香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及航運中心。

②澳門:博彩旅遊業是支柱產業。

項目

香 港

澳 門

位置

珠江口東側,與廣東省深圳市相鄰

珠江口西側,與廣東省珠海市相鄰

組成

_新界、九龍_、香港島和附近很多島嶼組成

由澳門半島、氹仔島、路環島組成

迴歸時間

199771

19991220

政治制度

我國政府制定了“一國兩制”政策,祖國內地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港澳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香港地狹人稠,城市建設用地擴展方式:

(1)“上天”——建設高層建築;(2)“下海”——填海造地

四、祖國的神聖領土——台灣省

1.自然地理概況:

(1)範圍:包括A台灣島以及附近的B澎湖列島、C釣魚島等許多小島。

(2)地理位置:

①緯度:北迴歸線穿過中南部,地跨亞熱帶和熱帶。

②海陸: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3)地形:山地佔2/3,平原分佈在西部沿海地區。地勢中部高,東西低。

氣候:屬於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夏秋多台風和暴雨。

河流:短急,水能豐富

2.人口、城市

(1)分佈特徵:人口主要分佈在西部平原地區。

(2)主要城市:①台北②台中③高雄。

3.外向型經濟:

(1)發展過程:

20世紀50年代

以農業和農產品加工為主

20世紀60~90年代

出口加工工業,形成“外向型”型經濟

20世紀90年代以來

以電子工業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

(2)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

①大量受過教育和培訓的勞動力;②海島多港口;③吸收外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