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熱門]梅花原文、賞析

校園4.44K

梅花原文、賞析1

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香異。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熱門]梅花原文、賞析

冷落竹籬茅舍,富貴玉堂瓊榭。兩地不同栽,一般開。

古詩簡介

《昭君怨·梅花》是南宋詞人鄭域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上片描寫出山野中梅花的姿態,較富有詩意。下片具體描寫野人家的環境,與前面的一樹寒梅掩以疏竹相互映發,形成一種優美恬靜的境界。這首詞以詠梅為題材,採用了比興手法,表現出了一種清醒可喜的逸情雅趣,頗有發人深思的地方。

翻譯

説它是花,春天卻未到來,説它是雪,卻幽香無比。傍着竹林,探出一根枝條,在鄉村的農舍綻放。

無論在竹籬茅舍的貧寒之地,還是在玉堂瓊廳的富貴場所。栽種地不同,但一樣開出純正高潔的'花朵。

註釋

⑴昭(zhāo)君怨:又名“宴西園”“一痕沙”。四十字,全闋四換韻,兩仄兩平遞轉,上下片同。

⑵道:説。

⑶來:語助詞。

⑷竹籬茅舍:這裏指貧寒人家。

⑸玉堂瓊(qióng)榭(xiè):這裏指富貴人家。榭,建築在高土台上的房子。

⑹一般:一樣。

創作背景

這首詞具體創作年代已不詳。自《國風·召南·摽有梅》以來,歷代詩歌中詠梅之作就屢見不鮮,但有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精粹雅逸,託意高遠,如林逋的《梅花》詩,姜夔的詠梅詞《暗香》、《疏影》;一種是巧喻譎譬,思致刻露,如晁補之的《鹽角兒》。鄭域這首詞為第二種,由於受到宋詩議論化的影響,這種傾向在詩歌的韻味上稍遜前者一籌。

賞析

宋人張炎説:“詩難於詠物,詞為尤難。體認稍真。則物而不暢;模寫差遠,則晦而不明。”“一看意思,全在結句。”以詞貴在神似與形似之間,它只抓住臘梅的特點,稍加點染,重在傳神寫意,與張炎所提出的要求,大概相近,風格質樸無華,落筆似不經意,小中見大,弦外有音,堪稱佳作。

楊慎説此詞“興比甚佳”,主要是指善用比喻。但它所用的不是明喻,而是隱喻,如同《文心雕龍·諧隱》所説:“遁詞以隱意,譎譬以指事”。在宋人詠物詞中,這是一種常用的手法。像林逋的詠草詞《點絳脣》、史達祖的詠春雨詞《綺羅香》和詠燕詞《雙雙燕》,他們儘管寫得細膩傳神,但從頭到尾,都未提到“草”字,“雨”字和“燕”字。這類詞讀起來頗似猜謎語,但謎底藏得很深,而所描寫的景物卻富有暗示性或形象性,既具體可感,又含蓄有味。此詞起首二句也是採用同樣的手法,它不正面點破“梅”字,而是從開花的時間和花的色香等方面加以比較:説它是花麼,春天還未到;説它是雪呢,卻又香得出奇。前者暗示它在臘月裏開花,後者表明它顏色潔白,不言臘梅而臘梅自在。從語言結構來看,則是每句之內,自問自答,音節上自然舒展而略帶頓挫,如“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香異”,涵泳之中,別有一番情趣。

以“雪”“香”二字詠梅,始於南朝蘇子卿的《梅花落》:“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來。”後人詠梅,不離此二字。王安石《梅花》詩云:“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似與蘇詩辯論。陸游《梅花絕句》雲:“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丟了香字,只談雪字。晁補之詞《鹽角兒》則抓住香雪二字,儘量發揮:“開時似雪,謝時似雪,花中奇絕。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徹。”至盧梅坡《雪梅二首》詩則認為各有所長:“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此詞好似也參加這一辯論,但它又在香雪二字之前附加了一個條件,即開花時間,似乎是作者的獨創。

上片三、四兩句,寫出山野中梅花的姿態,較富有詩意。“竹外一枝斜”,語本蘇軾《和秦太虛梅花》詩:“竹外一枝斜更好。”宋人正敏《遯齋閒覽》評東坡此句雲:“語雖平易,然頗得梅之幽獨閒靜之趣。”曹組《驀山溪·梅》詞中也寫過:“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但卻把思路引到杜詩“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上來,離開了梅花。此詞沒有遇竹而忘梅,用典而不為典所囿,一氣呵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意境。它以疏竹為襯托,以梅花為主體,在猗猗綠竹的掩映之中,一樹寒梅,疏影橫斜,閒靜幽獨,勝境超然。而且以竹節的挺拔烘托梅花的品格,更能突出梅花凌霜傲雪的形象。句末加上“野人家”一個短語,非但在音節上倩靈活脱,和諧優雅而且使整個畫面有了支點,流露出不識人間煙火者的生活氣息。

詞也就這樣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下片。

下片具體描寫野人家的環境。原來山野之中這户人家居處十分簡樸,數間茅舍,圍以疏籬。這境界與前面所寫的一樹寒梅掩以疏竹,正好相互映發:前者偏於虛,後者趨向實。它成了一種優美的恬靜的境界,引人入勝,容易令人產生“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的聯想。而“冷落竹籬茅舍”之後,接着寫“富貴玉堂瓊榭”,意在説明栽於竹籬茅舍之梅,與栽於玉堂瓊榭之梅,地雖不同,開則無異。詞人由山中之梅想到玉堂之梅,思路又拓開一層,然亦有所本。李邴《漢宮春》詠梅詞雲:“問玉堂何似,茅舍疏籬?傷心故人去後,冷落新詩。”相比起來,李詞以情韻佳,此詞則以哲理勝。它以對比的方式,寫出了梅花純潔而又傲岸的品質,體現了“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的高尚情操。同一般的詠梅詩詞相比,思想又得到了進一步昇華。

梅花原文、賞析2

梅花落 南北朝 鮑照

中庭多雜樹,偏為梅諮嗟。

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

搖盪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寒風一作:風飈)

《梅花落》譯文

庭院中有許許多多交雜的樹木,卻偏偏對梅花讚許感歎。

你為什麼單單讚賞梅花?是因為它能在寒霜中開花,在寒露中結果實。

而雜樹只能在春風中搖曳,在春日下盛開,有的雖然也能在霜中開花,卻又隨寒風零落而沒有耐寒的品質。

《梅花落》註釋

中庭:庭院中。

諮嗟:歎息聲。

君:指上句"偏為梅諮嗟"的詩人。

其:指梅花。

作花:開花。

作實:結實。

爾:指雜樹。

霜華:即前句“霜中能作花”的簡稱。華:通“花”。

霜質: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艱難惡劣環境的本質。

《梅花落》賞析

《梅花落》厲漢樂府“橫吹曲。鮑照沿用樂府舊題,創作了這首前所未見的雜言詩。

“中庭雜樹多,偏為梅諮嗟。”這兩句是説,庭中的雜樹眾多,我卻偏偏讚歎梅花。這裏的“雜樹”和“梅”含有象徵意義。“雜樹”,即指一班無節操的士大夫;“梅”,指節操高尚的曠達之士。詩的內容是贊梅,但是作者先不言梅,而是以雜樹作襯墊,襯墊的效果,使得高者愈高,低者愈低。於是便觸發了雜樹的“不公”之感,因而也就按耐不住的提出疑問。

“問君何獨然?”這句是説,請問你為什麼單單偏愛梅花呢?這“問”的主語是“雜樹”。“獨”字緊扣着“偏”字,將問題直逼到世人面前。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這兩句是説,那是因為梅花不畏嚴寒,能在霜雪之中開花,冷露之中結實。詩人很爽快的回答了讚美梅的理由,但是為了使發問者(雜樹)對自己有所瞭解,所以又接着説明為什麼雜樹們不及梅的理由。

“搖盪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這幾句是説,而你們呢,只能招搖於春風,鬥豔於春日,即使有的也能在霜中開花,卻又在寒風中零落,終究沒有耐寒的品質。

詩人在耐寒這一點上,把梅和雜樹作了比較。這樣一來,贊梅的理由便得到全面而有力的闡發。

這首詩結構單純,一二句直抒己見,第三句作為過渡,引出下文申述。言辭爽直,絕無雕琢、渲染之態,比如對梅的描寫,這裏就見不到恬淡的天姿,橫斜的身影,也嗅不到暗香的.浮動,更沒有什麼後世常用的高標逸韻,力斡春回的頌詞,而只是樸實無華,如實道來——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其句式韻腳,也隨情之所至,意之所需,有五言,也有七言,新奇而不造作。詩人以如此單純樸拙、隨意自然的形式,説着並不怎麼新鮮的事情,卻有幾分“稚”趣,然而“念其”、“念爾”,足見褒貶之意,瞭然於心,所以觀點相明,一問即答,快人快語,切中要害,絕非率意而成。

如果説傲霜獨放的梅花,就是那些位卑志高,孤直不屈之士的寫照,當然也是詩人自我形象的體現。那麼“零落逐寒風”的雜樹,便是與時俯仰,沒有節操的齷齪小人的藝術象徵。詩人將他們加以對比,並給予毫不猶豫的褒貶,反映了詩人愛憎分明,剛正磊落的胸懷,也反映了詩人對世風日下的擔憂。

這首詩雖是詠物,然其身世境遇、性格理想、志趣情懷無不熔鑄其間。就以上所言,又顯示出它慷慨任氣、沉勁老練的特色。

本詩主要是託諷之辭,採用雜言,音節頓挫激揚,富於變化其一褒一貶,表現了詩人鮮明的態度。這與作者個人經歷有着密切的關係。鮑照“家世貧賤。,(鮑照《拜侍郎上疏》)在宦途上飽受壓抑。他痛恨門閥土族制度,對劉宋王朝的統治深為不滿,因此,他那質樸的詩句申明確表示了對節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視和對曠達之士的讚揚。這裏還包含着寒士被壓抑的義憤和對高門世族壟斷政權的控訴。詩歌以充沛的氣勢,強烈的個性,明陝的語言,給讀者以震撼。

《梅花落》創作背景

公元439年(元嘉十六年),鮑照因獻詩而開始了他的仕途之路。但鮑照家世貧賤,在宦途上飽受壓抑,所以他在宦途上的這段時間寫下了許多詩篇。《梅花落》即是此類詩作的代表作品。

梅花原文、賞析3

原文: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

記得舊時,探梅時節。老來舊事無人説。為誰醉倒為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別。

詩詞賞析:

詞的上片以“似”與“不似”寫梅與雪交相輝映的奇絕之景。梅花與飛雪同時的情景之下,寫梅往往説到雪,以雪作背景。正因為梅與雪同時,加之梅花與雪花有相似之處,詩人便常常將它們聯繫起來。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質相異,神相別,因而本詞中詞人寫了“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之後,即拔起一筆:“似和不似都奇絕”。“似”是言色,“不似”則言香。朦朧月色之中,雪白梅潔,暗香浮動,這確實是種奇妙的境界。

月下奇景,本應是令人賞心悦目的,可是詞人認為是“惱人”的。“惱人”即“撩人”,此解釋詩詞中屢見不鮮。那麼為什麼會撩撥起人的心事?詞人沒有直接回答,只是含糊地説:“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詞人此處設下了懸念,令人揣想。因為心中本有事,見了這樂景則與她心情牴觸不入,反而觸景添愁。

詞的下片則點明詞人心事的由來:“記得去年,探梅時節。老來舊事無人説。”原來是去年梅花開放時節,曾同情人共賞梅花,南樓之月可作見證,而今與情人離別了,風物依舊,人事已非,怎麼能不觸景生情!詞到結句時才點明詞人為什麼別來頻醉頻醒,是為了“輕離別”的“恨”。

整首詞先設下重重迷障,層層雲翳,然後驅霧排雲,露出了本意這樣使讀者從深深的`困惑中明白過來,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見雪興懷,睹梅生情,登樓抒感,對月寄慨,把離別恨委婉道出,有着一種朦朧美。這種朦朧美不同於明快之美,但也不是晦澀。

如果一首詞讓人感到不知所云,百思不解,那就失卻了意義。這種詞沒有朦朧美,而是晦澀。朦朧美如霧中之花,紗後之女,初看不清楚,細辨可見其形態,這種境界給人一種含蓄美。這首詞的題旨全靠最後一句“到今猶恨輕離別”點出。

梅花原文、賞析4

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香異。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籬茅舍。富貴玉堂瓊榭。兩地不同栽。一般開。

譯文

説它是花。春天卻未到來。説它是雪,卻幽香無比。冒着嚴寒,傍着竹林,在鄉村的農舍綻放。

無論是生長在荒野人家還是在亭台水榭的富貴之鄉,都是一樣的`盛開。

註釋

野人家:野外村民家。

一般:一樣,同樣。

賞析:

這是一篇不同凡響的詠梅佳作。

上片詠梅、惜梅。前兩句詠歎梅花的出類拔俗。它不同凡花,雖春未到卻獨自衝寒而開;它潔白似雪,但冰雪卻不具備它那醉人的幽香。後兩句惋惜梅花的孤獨寂寞。它雖傲姿凌霜,暗香襲人,卻獨處僻鄉,無人欣賞。

下片贊梅。把梅栽在“竹籬茅舍”也罷,把梅栽在“玉堂瓊榭”也罷,它都不改初衷:“兩地不同栽,一般開。”

此詞不僅描繪了梅花的外貌,而且揭示了梅花的品格,並以此暗示了作者本人雖懷才不遇卻不肯放棄操守而隨波逐流的情懷。在寫法上,儘管通篇無一“梅”字,卻使人感到筆筆都在寫梅;儘管筆筆都在寫梅,卻又使人處處都聯想到作者。構思巧妙,富於比興,堪稱詠梅佳作。

作者:

鄭域,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光宗紹熙中前後在世。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曾倅池陽。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隨張貴謨使金,著有燕谷剽聞二卷,記金國事甚詳。嘉定中官行在諸司糧料院幹辦。域能詞,花菴詞選中錄存五首。趙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輯有《鬆窗詞》一卷。楊慎《詞品》卷四謂其《昭君怨》詠梅詞“興比甚佳”,又《畫堂春·春思》詞“樂府多傳之”。

梅花原文、賞析5

原文

悵望梅花驛,凝情杜若洲。香雲低處有高樓,可惜高樓不近木蘭舟。

緘素雙魚遠,題紅片葉秋。欲憑江水寄離愁,江已東流那肯更西流。

譯文及註釋

譯文惆悵的望着梅花驛,專注的看着開有燕子花的綠洲。祥雲下面有高樓大廈,可惜高樓不是用木蘭木做的。想用緘帛寫信可是離雙魚很遙遠無從寄信,於是秋葉都紅了也還沒寫。想借助江水寄託離愁別緒,可是江水是向東流的哪裏能夠流向西邊呢?

註釋南柯子: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春宵曲》《十愛詞》《南歌子》《水晶簾》《風蝶令》《宴齊山》《梧南柯》《望秦川》《碧窗夢》等,後用為詞牌。雙調五十二字,前後片相同。兩片末句均九字,句法上二下七,與《相見歡》末句相同。梅花驛:寄送信件的驛站。語見南朝陸凱《贈范曄》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範詩用此,意謂期盼伊人送來信息。驛:驛站,古時供官府信使中途換馬和歇宿處。杜若洲:生長杜若的水中小島。語見《楚辭·九歌·湘君》:“採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此借謂欲寄杜若給伊人以表情意。杜若:一種香草。木蘭舟:用木蘭做成的船。緘素:古人用帛寫信,因稱書信為緘素。緘:捆紮。雙魚:事見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後因用雙魚指代書信。題紅片葉:用唐人紅葉題詩事:唐宣宗時,盧渥赴京應試,在御溝中偶得一片紅葉,上有詩云:“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後盧渥娶得一宮女,這宮女恰是當年紅葉題詩之人。此以題紅表示書信。

賞析

這是一首抒發離情別緒的作品。上闋從男主人公起筆,下闋則落在女主人公身上,兩闋遙相呼應,如傾如訴。上闋描繪了男主人公的惆悵先是從描摹情態入手的,“悵望梅花驛”,是陸凱贈范曄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的典故,説欲得伊人所寄之梅(代指信息)而久盼不至,因而滿懷惆悵:“凝情杜若洲”,取《楚辭·九歌·湘君》“採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之意,欲採杜若(香草,也指信息)以寄伊人,卻也無從寄去,徒然凝情而望。來鴻不見,去雁也難,終於,他從深思回到了現實:距離阻隔了一對情人,難以相聚。四個長短不一的句子,恰如一組逐漸推近的鏡頭,在令人失望的結局上定了格。

如果説男主人公的愁緒是悠長而纏綿的話,那麼,女主人公的思念則顯得熾熱急切,字裏行間,流露出思婦坐卧不寧百般無奈矛盾心理。“緘素”、“題紅”兩句用的是書信往來的典故,“遠”、“秋”二字,巧妙地點出了她與情人之間音訊斷絕的愁緒。最後,焦慮而痛苦的姑娘把唯一的希望寄託於伴着情人遠行的江水,但願它能帶去她的思念,然而,那不肯回頭的`流水和着姑娘的失望、抱怨,最終使這段愛情以悲劇作結。不過留在讀者記憶中的,不是悲悲切切的敍事,而是一首優美動人的戀歌。

劉熙載《藝概·詞曲概》認為:“詞之妙莫妙於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無論是表述兩人不能相見的痛苦,還是訴説那無邊的思念,作者都寫得含蓄藴藉。如“香雲低處有高樓,可惜高樓不近木蘭舟”:“高樓”指女子居處,木蘭舟代喻出遊男子:“高樓”與“木蘭舟”的距離點出了他們無法相見的殘酷現實,“不近”一詞用在這裏,給人一種語盡意不盡的境界覺。全詞沒有一處用過“思”字,但字字句句卻充滿了思念之情,這表明作者遣詞造句的藝術工底十分深厚,既恰如其分地表現了主旨,又保持了詞的特點——清遠空靈。

作者善於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使作品避免了平泛單調。如“梅花驛”、“杜若洲”都是虛指,但又與雙方遠隔,託物寄情密切相關,寫女主人公無人傳遞書信所選用的“雙魚遠”、“片葉秋”以及“江已東流”也都屬虛擬,但卻和她盼望與情人通信的現實十分吻合,這些虛實的統一,不僅有助於表達男女雙方的真切情意,而且拓實了作品的意境,令人回味無窮。

作者運用典故也有創新,詞中所用大多為常見的典故,但在作者筆下,別有一番情趣。如“雙魚”、“題紅”兩典的原意都形容書信傳情,平安抵達對方手中,而作者卻以“遠”、“秋”二字平添了悲劇的韻味,頗有新意。

詞中雖有典故,但卻一樣明白,“欲憑江水寄離愁,江已東流那肯更西流”兩句,借鑑了白居易“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和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卻如同已出,毫無牽強附會之感,很妥貼地體現了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諡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後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梅花原文、賞析6

門橫皺碧,路入蒼煙,春近江南岸。暮寒如剪。臨溪影、一一半斜清淺。飛霙弄晚。蕩千里、暗香平遠。端正看、瓊樹三枝,總似蘭昌見。

酥瑩雲容夜暖。伴蘭翹清瘦,簫鳳柔婉。冷雲荒翠,幽棲久、無語暗申春怨。東風半面。料準擬、何郎詞卷。歡未闌,煙雨青黃,宜晝陰庭館。

翻譯

碧水盪漾橫於門前,蒼煙茫茫迷糊了小路,江南岸邊春光溶溶。夜來春寒恰似剪刀,剪出溪畔梅影在清淺的水中斜浮。雪花故意在晚上飛閒自得,梅花的幽香亦隨之向千里外飄去。仔細看它絕似蘭昌宮裏的三個美人,瓊樹三枝多有風度。

梅枝晶瑩酥軟像體態婀娜的張雲容,夜裏給人送來温情香暖。它插戴在頭上與劉蘭翹一樣清瘦,又如蕭鳳台那般柔婉。它久棲於枯寒荒冷的幽澗,春來了它默默無語獨自抱怨。東風吹過只留半面,想何遜一定打算把它寫入詩卷。人們觀賞它的興致未盡,天空又佈滿了青黃的.煙雨,應讓它安放於白天陰涼的庭館。

註釋

解語花:詞牌名,此體雙調一百字,上片九句六仄韻,下片九句六仄韻。

皺碧:形容碧水有波紋。

飛霙:飛雪。霙,雪花。

端正:容貌姣美、整齊。

蘭昌:宮名。在唐福昌縣西十七裏,屬河南府河南郡。

半面:詞中喻花之凋零。

何郎:何遜,南朝梁詩人,寫有《詠早梅》一詩,後世詠梅時多用此事。

煙雨青黃:指梅雨季節。青黃,指梅子。

賞析

上片從地理環境和天氣寫起,為梅之出場烘托氣勢。“門橫皺碧”三句是倒寫,從邏輯上説,應是先“春近江南岸”,然後詞人循路而去,一路煙水蒼茫,春景迷離,最後來到梅之所在。“皺碧”“蒼煙”“江南岸”,處處有水,可見梅在水邊。“暮寒如翦”寫時當日暮,春寒料峭,“翦”暗含春風之意,“翦翦輕風陣陣寒”,呼應開頭“門橫皺碧”,有馮延巳“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謁金門》)意,落實“春近江南岸”。“臨溪影”兩句,梅花出場,然而出場的只是影子。梅影映在溪中,枝枝疏影橫斜,臨水照花清淺。此寫梅花之態與韻。其態橫斜,其韻清幽。用林逋“疏影橫斜水清淺”(《山園小梅二首》詩之一)詩意。“飛霙弄晚”三句,宕開一筆,寫素雪飄零,飛舞暮色,把浮動的暗香吹散千里。此寫梅花之香與色。其香悠遠,其色襯雪。暗用王安石“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詩意。詞人善用側筆,寫梅花姿態,從臨水照花寫起,寫梅花香色,從飛雪飄梅寫起,化用前人詩句以熔鑄意境。詞人先寫梅花所處之環境氣氛,再寫梅花之香色態韻,寫梅影、梅香、梅色、梅雪,為梅花之正式出場蓄勢。“端正看”三句彷彿欲正面寫梅花,卻依然不寫梅花之花蕊枝萼如何,而是陡然一轉,將梅花比作當年薛昭在蘭昌宮中所見之豔鬼。詞人在此地見到梅花,就和當年薛昭在蘭昌宮見到三姝一樣,“自疑飛到蓬萊頂,瓊豔三枝半夜春”。“總似”二字,寫其驚喜不定,徘徊歎賞之情,如此美景,豈是人間當有。前有“飛霙”二字,為此處“瓊樹”做伏筆。

過片承接“瓊樹三枝”而來,分寫三姝之美,以譬喻梅花。“酥瑩雲容夜暖”,以“酥瑩”形容雲容肌膚之細膩温潤、晶瑩無瑕,如暖玉温香。因薛昭曾與張雲容同衾共枕,因而此語甚是恰當。“伴蘭翹清瘦,簫鳳柔婉。”薛昭並未與二女同衾,故此着一“伴”字。蘭翹取其消瘦之態,簫鳳取其柔婉之情。雲容酥瑩,寫梅花晶瑩玉潤之色澤,蘭翹清瘦,寫梅花疏影橫斜之姿態。簫鳳柔婉,寫梅花幽婉嫻雅之品性。“夜暖”二字,反襯上片之“暮寒”,大有柔情駘蕩之意。梅花之美,直令人忘卻春寒,神魂飄蕩。“冷雲荒翠”三句半實半虛,寫三姝身處荒官古墓,只有冷雲流離,荒煙蔓草,孤棲百年,幽恨從生,無語中暗含春怨。“春怨”既寫三姝遠離人間春情,亦寫梅花開在暮雪飄零之時,不為東君所賞。李商隱《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幽怨之情、春恨之意,兼人兼花。“東風半面”三句,從三姝而來,比喻花瓣凋落,用李洪《念奴嬌·曉起觀落梅》詞意:“半面粧新,迴風舞困,此況真奇絕。”“料準擬、何郎詞卷。”寫即使梅花在春風中飄零,也依然能為何遜這樣的才子所賞,寫出優美的詩篇。何遜《詠早梅》:“應知早飄落,故逐上春來。”梅花知道自己飄落的早,因此不待春濃便開,而即使飄零,也已在飄零之前佔盡春光。”歡未闌”三句,寫梅花落盡,然而歡樂不盡,待到梅子熟時,正好當庭院晝陰,日日相對,供人倚靠。“煙雨青黃”化用賀鑄《青玉案》詞:“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此想象梅花將來之景,亦暗用張雲容還陽故事。

此詞詠梅,詞筆幽豔,頗多波折。鋪墊梅花之背景氣氛,梅花久久不出,為第一波折;梅花既出,而從梅影、梅香、梅色、梅雪寫起,並不正寫梅花,為第二波折;正寫梅花而以張雲容故事為喻,兼及蘭翹、簫鳳,密麗質實,雕繢滿眼,為第三波折;從“暮寒如翦”寫至“酥瑩夜暖”,又寫至“冷雲荒累”,最後至“煙雨青黃,晝陰庭館”,時空錯綜,忽而實景,忽而幻覺,忽而想象,忽而展望,令人目眩神迷,悲喜不定,為第四波折。有此幾段波折,使得詞境更為豐富,頗堪玩賞。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詠梅詞,因為有擬人之語,且語多豔冶,楊鐵夫《吳夢窗詞箋釋》認為它是寫“冶遊”的,具體創作年代不詳。

梅花原文、賞析7

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翻譯

牆角有幾枝梅花,正冒着嚴寒獨自盛開。

遠遠的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因為有梅花的幽香傳來。

註釋

凌寒:冒着嚴寒。

遙:遠遠地。

知:知道。

為:因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賞析

此詩語言樸素,對梅花的形象也不多做描繪,卻自有深致,耐人尋味。

“牆角數枝梅”,“牆角”不引人注目,不易為人所知,更未被人賞識,卻又毫不在乎。“牆角"這個環境突出了數枝梅身居簡陋,孤芳自開的形態。體現出詩人所處環境惡劣,卻依舊堅持自己的主張的態度。

“凌寒獨自開”,“獨自”,語意剛強,無懼旁人的眼光,在惡劣的環境中,依舊屹立不倒。體現出詩人堅持自我的信念。

“遙知不是雪”,“遙知”説明香從老遠飄來,淡淡的.,不明顯。詩人嗅覺靈敏,獨具慧眼,善於發現。“不是雪”,不説梅花,而梅花的潔白可見。意謂遠遠望去十分純淨潔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詩意曲折含蓄,耐人尋味。暗香清幽的香氣。

“為有暗香來”,“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氣,以梅擬人,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徵其才氣譙溢。

立在僻靜甚至冷清的牆角,衝破嚴寒靜靜開放,遠遠地向世人送去濃郁的幽香,這是絕世之梅,也是絕世之人。

創作背景

宋神宗熙熙寧七年(1074)春,王安石罷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熙寧九年(1076),再次被罷相後,心灰意冷,放棄了改革,後退居鐘山。此時作者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之處,遂寫下此詩。

梅花原文、賞析8

原文: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前一放翁?

譯文

聽説山上的梅花已經迎着晨風綻放,遠遠望去,四周山上的梅花樹就像一堆堆白雪一樣。

有什麼辦法可以把自己變化成數億身影呢?讓每一棵梅花樹前都有一個陸游常在。

註釋

聞道:聽説。

坼(chè):裂開。這裏是綻開的意思。

坼曉風:即在晨風中開放。

雪堆:指梅花盛開像雪堆似的。

何方:有什麼辦法。

千億:指能變成千萬個放翁(陸游號放翁,字務觀)。

梅花:一作梅前。

賞析:

詩人以奇思妙想與形象的語言表達了對梅花的摯愛。首句寫梅花在清晨凜洌的.寒風中傲然綻放。次句寫詩人放眼四顧,樹樹梅花開遍山野,猶如山中落滿了皚皚的白雪,極為壯觀,顯示出梅花不畏嚴寒、果敢獨立的氣勢,語句乾淨利落,耐人尋味。接着詩人以物喻人,悔花那不屈不撓的精神,正是詩人自身的情懷和節操的寫照。詩人以梅花形容自己,自問何時才可化身千億,立於每一株梅樹前,仔細地欣賞着梅花的容顏呢?全詩來用一字抒寫自己對梅花如何如何,僅在三四兩句中,用“身千億”和“一放翁”既表現了對梅花的依戀、愛護,又流露出自己孤高的性格情操。

梅花原文、賞析9

梅花絕句·其二

陸游〔宋代〕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

賞析

這實際是持首標準持況物自比持詠梅詩。

陸意是南宋著名持愛國詩人,文武雙全,年輕時意氣風發,曾有持首詞自贊:“人誤許,詩情將略,持時才氣超然。”北宋滅國,是陸意持生中永遠持痛,他持懷忠貞,念念不忘北伐,但持直得不到南宋小朝廷持重用,直至死去,中國人都熟悉他“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望告乃翁”持詩句,這首詩所表達持情緒也是相通持,反應持是在詩人特有持政治處境下,心念復國,若有所待,非常幽微,非常複雜持心理狀態。

從詩比較明朗持格調上看,這應是陸意中年時期持作品,當時持政治空氣應該是,偏安勢力牢牢控制政局,北伐派持處境至為嚴酷。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遲。”説持是詩人自忖處於政治勢力持邊緣,資歷不高,又力主北伐,長時間得不到當權派持重用是自然持事。

但是,他持心中確實仍有期待。年復持年持等待並沒讓他感覺到絕望,“自分”二字準確地傳達出了他持這種心態。

要知道,在當時持氛圍中,能保持這樣比較舒解,比較積極持心態並不容易!

就像這眼前大雪覆蓋,依然含苞待放持梅花持樣——你可能理解到,那雪中詠詩之人持高標逸韻?……

濃烈持詩情畫意,夾雜着無法言説持身世之感,虛實相照,渾然持體,烘托出持種清逸深幽持特殊美感。這是中國古典詩歌持慣有風格,也是我們持祖先奉獻給世界文學寶庫持持份獨到財產。

陸游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宰臣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梅花原文、賞析10

原文:

留春令·詠梅花

宋代:史達祖

故人溪上,掛愁無奈,煙梢月樹。一涓春水點黃昏,便沒頓、相思處。

曾把芳心深相許。故夢勞詩苦。聞説東風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譯文:

故人溪上,掛愁無奈,煙梢月樹。一涓春水點黃昏,便沒頓、相思處。

作為梅花的老朋友,我立在梅花溪上,只見如煙的暮靄籠罩着梅樹枝梢,朧的月兒高掛在樹梢上空,此刻我牽掛月下霧中的梅花,油然而生愁思,感到無可奈何。溪中那細長的春水點綴着黃昏的景色,而我對梅花的相思之情就像溪中春水一樣悠長,沒有停止過。

曾把芳心深相許。故夢勞詩苦。聞説東風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梅花曾把她的芳心深摯地許給了我,因而我連做夢也在苦苦思索最美好的詩句,來表達我對她的愛意。聽説多情的東風早被那竹外的梅花留住,迷戀着梅花沁人的`幽香,難以拿它作使者。

註釋:

故人溪上,掛愁無奈,煙梢(shāo)月樹。一涓(juān)春水點黃昏,便沒頓、相思處。

涓:細小的水流。沒頓:沒有停止。

曾把芳心深相許。故夢勞詩苦。聞説東風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賞析:

這首詞上片寫溪上月下賞梅情景,春月點破黃昏富有一種動態感,化靜為動,饒有情趣。下片寫月下的回憶和遐想,詞人以情觀花,怨恨、痛苦、失望、悲傷的複雜感情一齊湧了出來。結尾兩句來看,詞人詠梅花,似別有懷抱,但詞人卻未未明,大概是留給有心的讀者探尋其心曲的奧妙吧。這首小令不寫形而寫神,不取事而取意,對所詠之物不露一字,通篇不見梅字而處處梅在,正所謂“不着一字盡得風流”。詞意深曲含蓄,詞情跌宕低徊,奇思巧語,妥貼輕圓,確為詞中俊品。

上片寫溪上月下賞梅情景。

詞人自號梅溪,作詞一卷也以梅溪二字命名,愛梅之情可見一直很深。他曾往好友張鎡(功甫)南湖園中賞梅,《醉公子·詠梅寄南湖先生》雲:“秀骨依依,誤向山中,得與相識。溪岸側。……今後夢魂隔。相思暗驚清吟客。想玉照堂前、樹三百。”訴説與梅花溪畔相識,鍾愛情深,別後夢魂相隔,相思暗驚,弄得多情鬢白,剪愁不斷,沾恨淚新。這首《留春令》在詞意和感情上與此極為相似,由詞意可知詞人是大約在春天的一個傍晚來到梅花溪的。此時太陽落山,月亮升起皓空,但見那梅樹在明月清光的映照下,銀光素輝,清奇幽絕,分外動人。可是,那梅樹梢頭卻因暮色尚未散盡,而月色又不明朗,朦朦朧朧,看不清梅花的冰姿雪容。

這情景對一心賞梅,愛之情深的詞人來説,自然是很掃興的,心中不覺浮起難以抑制的怨愁,顯出百般無奈的神情,因而以清空騷雅之筆寫出兩句奇妙的詞句:“掛愁無奈,煙梢月樹。”前句寫情,後句寫景,情由景生,妙合交融。其中“掛愁”很是形象,也是詞人愛用的字眼。他曾在《八歸》中説:“只匆匆眺遠,早覺閒愁掛喬木。應難奈,故人天際,望徹淮山,相思無雁足。”這“掛愁無奈,煙梢月樹”八個字,清辭奇思,深得詞家三昧。姜夔説:“邦卿詞奇秀清逸,有李長吉之韻,蓋能融情景於一家,會句意於兩得。”就此而論,實在是恰切之評。

過拍兩句:“一涓春月點黃昏,便沒頓、相思處”,寫詞人月下徘徊,愁思難釋的情景。暮色已濃,明月倒映,把一涓春水照得上下透明,打破了溪上昏暗的暮色,彷彿一切都無所隱匿,連詞人的滿懷相思也沒有可安頓的地方,真個是“寸心外,安愁無地”,閒婉深曲的細膩感情在低低的訴語中得到全面的吐露。“春月”,一作“春水”。水字不如月字。用月字,既寫月光月色,又映帶出水光水色,水月相融的清美含蓄意境宛然可見。句中的“點”字形象地寫出月光映澈溪水,點破黃昏,消去暮色的明秀清幽景象。而且春月點破黃昏又富有一種動態感,化靜為動,饒有情趣。

下片寫月下的回憶和遐想。

第一句“曾把芳心深許”,上承“相思”二字,用擬人化手法敍説梅花相愛情深,曾兩情相悦,此時猶沉浸在昔日歡愛的回憶中。梅花本來無情,而詞人以情觀花,故而花亦有情。但“相思一度,穠愁一度”吧,美好的時光已經逝去了,往事猶記,舊情依然,魂牽夢隨,柔情似水,滿腹衷腸,急切欲訴,卻又思緒紛亂,欲説又不知從何説起,於是悲慼戚地吐出一句:“故夢勞詩苦!”這個“苦”字,是相思之苦、想説而説不出的苦,感情份量很重,着力表達了詞人對梅花相愛之深、相思之切的感情。當他無計可訴相思的時候,驀然想起東風或能傳達相思之苦,是它最先把春的信息帶給梅花。所以殷切地盼望這多情的使者能把刻骨的相思帶給梅花。可是,聽説多情的東風早被那竹外的梅花留住,迷戀着梅花沁人的幽香,難以拿它作使者了。

因而詞人無限哀怨地説出末結兩句:“聞説東風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寫到這裏,詞人的心頭更加沉重了。雖然梅留東風只是“聞説”,未必是真,但在詞人想來,疑慮難釋。只能失望地將之當真。怨恨、痛苦、失望、悲傷的複雜感情一齊湧了出來。

從這結尾兩句來看,詞人詠梅花,似別有懷抱,但詞人卻未未明,大概是留給有心的讀者探尋其心曲的奧妙吧。這首小令不寫形而寫神,不取事而取意,對所詠之物不露一字,通篇不見梅字而處處梅在,正所謂“不着一字盡得風流”。詞意深曲含蓄,詞情跌宕低徊,奇思巧語,妥貼輕圓,確為詞中俊品。

梅花原文、賞析11

原文:

粉牆低,梅花照眼,依然舊風味。露痕輕綴。疑淨洗鉛華,無限佳麗。去年勝賞曾孤倚。冰盤同宴喜。更可惜,雪中高樹,香篝薰素被。

今年對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飛墜。相將見、脆丸薦酒,人正在、空江煙浪裏。但夢想、一枝瀟灑,黃昏斜照水。

賞析:

本詞的特點是在詠梅中打入個人身世之感,但不是用如林逋在《霜天曉角》中“誰是我知音,孤山人姓林”等直抒其情的語言來表達,而是用前後盤旋、左顧右盼、姿態橫生的手法,多方位、多角度地來體現自己的情感。宋代黃升在《唐宋諸賢絕妙詞選》中雲:“此只詠梅花,而紆徐反覆,道盡三年間事,圓美流轉如彈丸。”

詞作的上片先從眼前的梅花着手,敍寫其風神,再回想去年觀賞梅花之情形,展示其風姿依舊。“粉牆低,梅花照眼,依然舊風味。露痕輕綴,疑爭洗鉛華,無限佳麗”。詞人官舍的低矮粉牆頭伸出一棵梅樹,盛開的梅花格外引人注目。只見梅花上還留有露水痕跡,有如美人洗卻脂粉,更顯得天生麗質。這裏“依然”二字埋下了敍寫去年梅花風采的伏筆。“鉛華”,此指婦女擦臉的粉。曹植《洛神賦》有“芳澤無加,鉛華不御”。接着詞人便轉入去年賞梅之回想:“去年勝賞曾孤倚,冰盤同宴喜”。這是去年賞梅之第一層,敍寫自己客中寂寞,獨自一人持酒賞花。梅花盛開,又恰逢“宴喜”,更映襯詞人的孤寂。“冰盤”句,化用韓愈《李花》詩:“冰盤夏薦碧實脆,斥去不御慚其花”句意。“冰盤”,即白瓷盤。第二層“更可惜,雪中高樹,香篝薰素被”,這三句是説,一眼望去,高聳橫逸的梅樹被厚雪所覆蓋,宛如香篝上薰着一牀潔白的被子,煞是逗人喜愛。“香篝”,指裏面放香用來薰烘衣物的熏籠。

詞作下片,詞人的思緒又回到今年眼前的`對花,並由此想象以後當青梅可佐酒時,自己又將飄泊於江湖上,而只能夢想梅花之倩影了。“今年對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詞人敍述自己,離別在即,故亦無閒情逸致對花仔細觀賞,故曰:“對花匆匆”。在此情形下對花,似亦覺花含有離恨,呈現愁悶憔悴之情。這與詞人在《六醜》中寫薔薇花“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寫法同出一機抒,花之有恨、有愁,其實都是詞人的移情作用。次三句“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飛墜”,描寫梅花凋落。詞人凝神駐足,想吟詠一首惜別之詞,忽見梅花朵朵飄墜於青苔之上。這一筆似實又似虛,既可理解為是實寫;又可理解為仍是詞人的移情作用,它象徵了詞人心中在流淚,接下詞人即展開想象,“相將見、脆丸薦酒,人正在、空江煙浪裏”,這幾句承上人花相逢、花落、而想象至梅子可供人就酒之時,自己卻正泛舟飄泊於空江煙浪之中。這裏借寫與梅天各一方,實則暗傷羈旅飄泊之苦。歇拍句又順此思路進一步想象:“但夢想、一枝瀟灑,黃昏斜照水”,詞人推想,此後自己天涯飄零,只能在夢中再去見那枝黃昏夕照下橫逸悽清的梅花了。這夢中之梅影與開頭現實中的照眼之梅遙相呼應。

整首詞作不是客觀地、呆板地來描寫梅花的形與神,而是循着詞人自己思想感情變化的軌跡去寫梅花之變化;時間跨度大,以今年為軸心,貫串去年和明年,刻畫了梅花,也刻畫了自己,通篇寫得紆徐反覆,委婉曲折,很耐人尋味。又,前人也多認為該詞有所寄託,《雲韶集》雲:“此詞非專詠梅花,以寄身世之感耳。”《蓼園詩選》雲:“總是見官跡無常,情懷落寞耳,忽借梅花以寫,意超而思永。言梅猶是舊風情,而人則離合無常;去年與梅共安冷淡,今年梅正開而人慾遠別,梅似含愁悴之意而飛墜;梅子將圓,而人在空江之中,時夢想梅影而已。”應該説,這些評説都較符合詞作實際。

梅花原文、賞析12

梅花絕句·聞道梅花坼曉風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古詩簡介

《梅花絕句》,嘉泰二年(1202)春作于山陰,陸游時年七十八歲。此組詩共六首。陸游愛梅花,也寫過不少梅花詩。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笑傲寒風的梅花的愛慕之情。

翻譯/譯文

聽説山上的梅花已經迎着晨風綻開,四周大山的山坡上一樹樹梅花似雪潔白。有什麼辦法可以把我的身子也化為幾千幾億個?讓每一棵梅花樹前都有一個陸游常在。

註釋

⑴聞道:聽説。坼(chè):裂開。這裏是綻開的意思。

⑵雪堆:指梅花盛開像雪堆似的。

⑶何方:有什麼辦法。千億:指能變成千萬個放翁(陸游號放翁,字務觀)。

⑷梅花:一作梅前。

(5)坼曉風:(梅花)在晨風中開放。

賞析/鑑賞

陸游寫過不少詠梅詩,這是其中別開生面的'一首。頭兩句寫梅花綻放的情景。以白雪堆山喻梅花之盛,語言鮮明,景象開闊。而三、四兩句更是出人意表,高邁脱俗:願化身千億個陸游,而每個陸游前都有一樹梅花,把痴迷的愛梅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寫此詩時作者已78歲高齡,閒居在故鄉山陰,借詠梅來宣泄自己落寞孤高的情愫。前兩句的寫梅是為後兩句寫人作陪襯。“化身千億”長在梅前,與梅相連,心相印:人梅合一,凸現了作者高標絕俗的人格。

梅花原文、賞析13

梅花落

中庭多雜樹,偏為梅諮嗟。

問君何獨然?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

搖盪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風飈,徒有霜華無霜質。

古詩簡介

《梅花落》是南朝宋詩人鮑照創作的一首樂府詩。此詩開頭兩句以雜樹襯托梅花,領起全詩。中間四句,説明自己為什麼獨愛梅花,盡寫梅之可愛。末兩句以感慨作結,以雜樹的有華無質,更突出梅的品質。全詩對比鮮明,在表達情感上一改直抒胸臆的寫法,託物明志,藉助對不畏霜露的梅花的讚美,來表明自己不願順隨俗流的堅定不拔的志趣,使得此詩更為含蓄、深沉。

翻譯/譯文

庭院中有許許多多的雜樹,卻偏偏對梅花讚許感歎。

請問你為何會如此?是因為它能在寒霜中開花,在寒露中結果實。

可是,一旦到了春天,在春風中搖盪,在春日裏嫵媚的你,卻紛紛隨風飄落淨盡,徒有抗寒霜的外表,卻沒有抗寒霜的本質。

註釋

1.中庭:庭院中。

2.諮嗟:歎息聲。

3.君:指上句"偏為梅諮嗟"的詩人。

4.其:指梅花。

5.作花:開花。

6.作實:結實。

7.爾:指雜樹。

8.霜華:即前句"霜中能作花"的簡稱。華:通“花”。

9.霜質: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艱難惡劣環境的本質。

創作背景

元嘉十六年(439),鮑照因獻詩而被宋文帝用為中書令、秣稜令,從而開始了他的仕途之路。但鮑照“家世貧賤”(鮑照《拜侍郎上疏》),在宦途上飽受壓抑,所以,他痛恨門閥士族制度,對劉宋王朝的統治深為不滿,他在宦途上的這段時間寫下了許多詩篇,大多包含着寒士被壓抑的.義憤和對高門世族壟斷政權的控訴。《梅花落》即是此類詩作的代表作品。

賞析/鑑賞

《梅花落》屬漢樂府“橫吹曲”。鮑照沿用樂府舊題,創作了此詩。

詩的起句開門見山:“中庭多雜樹,偏為梅諮嗟。”這裏的“雜樹”和“梅”含有象徵意義。雜樹,“亦指世間悠悠者流”(《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即一般無節操的士大夫;庭院中有各種樹木,而人最讚賞的是梅花,觀點十分鮮明。

之後是詩人與雜樹的對話。“問君何獨然?”這句是假託雜樹的問話:“你為什麼單單讚賞梅花呢?”詩人答道,“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搖盪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念其”之“其”,謂梅花;“念爾”之“爾”,謂雜樹。全句意為,因梅花不畏嚴寒,能在霜中開花,露中結實;而雜樹只能在春風中搖曳,在春日下盛開,有的雖然也能在霜中開花,卻又隨寒風零落而沒有耐寒的品質。在此,詩人將雜樹擬人,並將它與梅花放在一起,用對比的方式加以描繪、説明,通過對耐寒梅花的讚美,批判了雜樹的軟弱動搖。兩者在比較中得到鑑別,強化,可謂相得益彰。

此詩主要是託諷之辭。其一褒一貶,表現了詩人鮮明的態度。他那質樸的詩句中明確表示了對節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視和對曠達之士的讚揚。這裏還包含着寒士被壓抑的義憤和對高門世族壟斷政權的控訴。詩歌以充沛的氣勢,強烈的個性,明快的語言,給讀者以震撼。

這首詩採用雜言,音節頓挫激揚,富於變化,詩的構思新穎、巧妙,運用豐富的想象力,把大自然中司空見慣的樹和花人格化,藉助於對話、對比等手法,使詩中的深刻含義得到形象的體現,象徵色彩濃郁。假象見義,藉此言彼,以生動婉曲的形式言志,增添了詩歌耐人咀嚼的韻味。

陸時雍説:“明遠才力標舉,凌厲當年;如五丁鑿山,開世人所未有!”從《梅花落》一詩中可以看出,鮑照無愧於陸氏的評價。

梅花原文、賞析14

原文:

兩種風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吹得香零落。

雖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

賞析:

解讀

細讀詞下闋“雖是一般,惟高一着”等語,可以明確作者是有意拿梅雪來比較的。到底是抑雪揚梅,還是揚雪抑梅,對這首詞的解讀,則出現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

抑雪揚梅説:

這首詞曾作為詩歌鑑賞題的材料出現在20xx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文化考試浙江卷的語文試卷中,共兩小題,第一題要求寫出詞中的“兩種”和“一家”所指的意思,第二題要求簡析這首詞的手法和情感。其參考答案是:“兩種” 指梅花與雪花,“一家”指大自然;採用的手法是對比(反襯),表達的情感是對梅與雪的品格有所褒貶,突出了對梅花的喜愛和讚賞之情。

廈門大學黃拔荊先生選注的《元明清詞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2月版)就認為這首詞是抑雪揚梅,通過雪花與梅花的對比,着意歌頌梅花的品格。

揚雪抑梅説: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王學泰先生則認為這首詞是揚雪抑梅。他在王筱雲主編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分類集成·詞曲卷(二)遼、金、元、明、清(詞)》(百花文藝出版社1994年版)中對這首詞評析説:“雪與梅花相同之點是顏色、形狀和俱在寒天開放,但梅花畢竟不如雪花那樣耐寒。這首詞雖然題作《雪中看梅花》實際上是‘梅花零落之時看雪花’。天風吹得梅花四處飄落,它的惟一的優勢——香,也零落殆盡,而雪花比梅花更厚實、更能隨意飛舞、傲嘯於天地之間。”

簡析

宋盧梅坡雲:“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花與飛雪往往同時出現。正因為梅與雪相同的時令特點,加之梅花與雪花有相似的`性徵,詩人詞人便常常將它們聯繫起來。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質相異,神相別,自古以來,文人詠梅往往不離雪,以雪作背景;詠雪往往不離梅,以梅作襯托。王旭這首詞在眾多的梅雪詩詞中雖不算出類拔萃,也自有其獨到之處。詞開頭“兩種風流,一家制作”指梅與雪同處於冬天,而氣質不同。“雪花全似梅花萼”是對雪花形象的比喻。“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吹得香零落。”在基本認同“雪卻輸梅一段香”的共識下,詞人彷佛在為雪花叫屈,雪非無香,而是為天風所吹散。詞的下闋,“雖是一般,惟高一着”,雖然看起來相似,實質有高低。“雪花不似梅花薄。”“薄”字一語雙關,是形薄,也是情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最後兩句生動地表現段了梅花的孤高與雪花的隨和,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形象地説明了“惟高一着”之意。此詞語言明快,詞意淺顯,見解獨到,情理相生,不失為一首好詞。

梅花原文、賞析15

原文:

兩種風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吹得香零落。

雖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

註釋:

①風流——風度、標格。

②一家制作——意指雪和梅都是大自然的產物。

③萼——花萼。這裏指的是花瓣(因押韻關係用“萼”字)。

④細看不是雪無香——仔細一看,不是雪花,因為雪花沒有香氣。

⑤着(zhāo)——等次。

⑥散彩——放射出光彩。

⑦簾——窗帷。最後兩句説:梅花開在空山,放射出光輝異形,雪花卻在人家簾幕下低飛。

賞析:

宋盧梅坡雲:“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花與飛雪往往同時出現。正因為梅與雪相同的'時令特點,加之梅花與雪花有相似的性徵,詩人詞人便常常將它們聯繫起來。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質相異,神相別,自古以來,文人詠梅往往不離雪,以雪作背景;詠雪往往不離梅,以梅作襯托。王旭這首詞在眾多的梅雪詩詞中雖不算出類拔萃,也自有其獨到之處。詞開頭“兩種風流,一家制作”指梅與雪同處於冬天,而氣質不同。“雪花全似梅花萼”是對雪花形象的比喻。“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吹得香零落。”在基本認同“雪卻輸梅一段香”的共識下,詞人彷佛在為雪花叫屈,雪非無香,而是為天風所吹散。詞的下闋,“雖是一般,惟高一着”,雖然看起來相似,實質有高低。“雪花不似梅花薄。”“薄”字一語雙關,是形薄,也是情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最後兩句生動地表現段了梅花的孤高與雪花的隨和,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形象地説明了“惟高一着”之意。此詞語言明快,詞意淺顯,見解獨到,情理相生,不失為一首好詞。

標籤:賞析 原文 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