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秋季開學典禮校長精彩發言稿

校園9.44K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發言稿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發言稿的格式由稱謂、開場白、主幹、結尾等幾部分組成。大家知道發言稿怎麼寫才正確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秋季開學典禮校長精彩發言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秋季開學典禮校長精彩發言稿

秋季開學典禮校長精彩發言稿1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上午好!

今天,我們又重聚在這美麗的校園,新老師、新同學的到來,給我們的校園增添了新風景,注入了新活力,展示了新希望,歡迎大家!

先要給新同學、新老師作一個説明,也許我們學校沒有宣傳的那麼好,但也沒有想像的那麼差,她只是一所不斷髮展,取得了長足進步,樸實而自信的學校。這與我們的辦學理念有關,不追求辦最好的學校,只想辦最適合同學們成長的學校。

新學期,我們的思路是將優化學校管理與加快基地建設兩手抓;努力提升師德師能,提高育人質量;實現專業對接產業,拓寬升學通道。正如弘德樓的條幅寫的一樣,那就是:秉蠟燭精神,明德修業,誨人不倦,春風化雨育桃李;立凌雲壯志,自強不息,學而不厭,百鍊成鋼作棟樑。

新學期,與老師共勉:用愛心與責任來詮釋教育。

責任心強是做好工作的基石,我們必須增強工作的責任感。這麼多家長把孩子放到我們學校,這裏有家長的信任與期盼,是一份份重託。教育太重要了!俗話説,誤谷誤一季,誤人誤一生,老師們,我們已為人父母,或將為人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什麼樣的老師,我們就努力做什麼樣的老師,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什麼樣的班主任,我們就努力當什麼樣的班主任。我們上好每一堂課,帶好自己的班,做好一個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將使眾多的學生受益,將會深深改變同學們的命運。同時,也會提升我們自己,愉悦健康我們的身心,使我們的人生將更有意義與價值,也許這種正能量還會深深地影響我們的孩子與親友。這個世界真的很公平!我們滿懷責任的付出,定會結出碩果。

有愛才有教育,愛是教育的本質。20xx年教師節,同學們送給我們的祝福語是“老師的愛,串通在學生的心靈裏”。教育的愛是什麼?我思考,愛是關心與愛護,也是寬容與理解,更是欣賞與激勵,當然還是嚴格要求與鞭策。對同學們來説,老師的愛就如同清香沁人心脾,如同春風喚醒心靈,如同陽光温暖心間。

老師們,新學期,讓我們帶上愛心與責任,讓我們靜下心來向前走,向前走,再向前走,花就開了。

新學期,寄語同學們:自信自律,快樂地生活與學習,成長成才,如花綻放。也講兩點:

要自信,更要自律。

自信很珍貴,缺了行不通,缺了就會陷入自卑,進而自棄。我們應該學會忘記不高的分數,忘記家庭的困境,忘記身體的不足。同學們會漸漸發現,這裏有你揚自信的土壤,有展示你才華的舞台,有培養你特長的途徑。人生自信兩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讓我們抬起頭來,露出笑臉,大聲表達,讓“我能行”貫穿到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

只有自信是不夠的,如果沒有自律,自信只會是短暫而虛無的。自律很難,但最有價值。同學們處在成長最為關鍵的階段,要開始學習自律。努力養成好習慣是自律,從小事做起,要求自己愛衞生,講文明,重形象;抵制誘惑是自律,不玩或少玩手機,從網絡沉溺中走出來需要高度自律;壓住火爆脾氣是自律,怒不可遏很危險,把脾氣發出來只是本能,把脾氣壓下去才叫本事,別人對我有錯,我不能再錯,不能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磨礪意志,培養恆心是自律,我們做事還要有耐心與韌性,能吃苦,能受累,意志堅強。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高度自律的人就是一個無比強大的人。

要快樂生活,更要快樂學習。

我們一直倡導快樂校園的理念。相對於普高應試教育,我們沒有繁重的課務與作業,沒有頻繁的考試,沒有沒完沒了地按名次排隊。我們有快樂生活的環境與氛圍;我們有充滿活力的團委會、學生會、文學社、青協與社團;我們有快樂的體育節、藝術節和技能節;我們有踏歌而行、經典誦讀、心靈氧吧等豐富的課餘生活。同學們,輕鬆快樂的生活將是你們健康成長的一部分。

快樂生活是為了讓同學們快樂學習,畢竟學習才是同學們的核心任務。進了升學班的同學必須明白,只有經過紮實認真的學習,才會有收穫,才可能考入心儀的大學,我們已初步形成了升學班淘汰補位的機制。就業班的同學也不要忘記自己學生的身份與任務,上課時要認真點,專心聽課,做筆記,勤思考,早晚自習與課餘時間裏要讀讀書,做作業,練實操,真正學點技能,有一技之長,至少拿一個專業從業資格證。你們還要學點文化,補補自己的短板,“腹有詩書氣質華”,有文化才有氣質與魅力;多掌握一些與專業有關的文化知識,專業才能提升快;至少要能寫好一份簡歷介紹推銷自己。你們還要培養一點特長,體育強,會樂器、唱歌、跳舞,練書法,學演講,搞創作發明等等都行。我們有規定,優秀畢業生必須有一兩項特長。快樂學習,才會賦予我們真正內涵,我們的青春之花才會綻放。

同學們,老師們,今天講話的主題是“愛責任花綻放”。新學期裏,讓我們珍惜時光,勤奮努力,用真實的現在去開創美麗未來!

謝謝!

秋季開學典禮校長精彩發言稿2

同學們:

藉此機會,給大家解讀一下我們的校訓:博學礪行 至善至美。

博學:“博”,大通也。讀書治學,必須廣泛的獵取,打好牢固基礎,方可循序漸進,拾級而上,最後達到光輝的頂點。博,還意味着博大和寬容,惟有博大寬容才能兼容幷包,具有開放胸襟和世界眼光。

礪行:“礪”,磨練也。強調對行為的磨礪,與古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暗合。與“博學”配合,可以達到“知行合一”之追求。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

至善至美:“至”,最,極致。至善,是道德追求的最高境界;至美,是個人修養的最高目標。《禮記大學》曰:“大學之道,在止於至善。”對於盡善盡美的不懈追求,體現了精益求精、爭創一流的進取精神,是對追求完美、創新進取理念的'精闢表達。

八個字的校訓,也告訴了同學們的奮鬥目標,希望每位同學在韓興莊國小都能成為健康優雅、品端志遠、礪能敏行、樂學博識的國小生。

校訓左側的造型是我們的校徽,一隻白色的海燕,展翅掠過碧波盪漾的知識海洋,飛向更廣闊的空間。

再來説説我們的學校精神:只爭朝夕 謀定後動 永不服輸

謀定後動,就是做什麼事之前都要有個計劃。“一年之計在於春”,我們要在少年時代志存高遠,立下奮鬥目標,朝着目標不懈的努力。“一天之計在於晨”,同學們揹着書包邁向校園的時候,就要對一天的學習心中有數。下午放學的時候也要對一天的學習進行總結、反思,看自己學到了什麼、哪裏學得不好需要複習或請教老師、同學、家長,這就是平時所説的“暮省”。

只爭朝夕,就是告誡大家要珍惜時光,抓住每分每秒,“不教一日閒過”。“少年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恨讀書遲。”少年時代不努力,終會有後悔的一天,那時候再後悔就來不及了。

永不服輸,就是永遠不要小看自己,要相信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比如咱們學校,雖然是農村學校,學生很少,但我們同樣可以做得精彩。我們“跆風組合”的精彩表演、情景劇《天之大》引起的轟動等等,都説明了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成功的道理。所謂“天道酬勤”,付出總有回報。我們做什麼事都要努力做到最好,要對自己嚴格要求,不能半途而廢。相信自己,你能行!

最後,希望全體老師、同學能在新的學期內只爭朝夕、永不服輸,實現自己的目標,讓生命綻放出精彩!

秋季開學典禮校長精彩發言稿3

老師們、同學們!

xxxx—xxxx學年上期已經來臨,我們要和“暑假先生”saygoodbye了!今年,我校無論大學聯考還是中招都取得了輝煌的成績。美術班本科上線人數達92人(去年是61人),文化課班本科上線人數是34人(去年20人),理科班繼去年實現零的突破,有3人達到本科線的情況下,今年有8人達到本科線。迄今為止,全校已收到363份(去年是260多份)大學錄取通知書。在中招工作中,第一志願報考我校人數激增300人,達到1670人,共設85中、18中兩個考點,56個考場,錄取的高分段學生人數比去年多近百人。今年新高一共有460名學生加入了我們的隊伍,為我們的校園注入了新鮮的活力,我代表全體師生對高一新生的到來表示最熱烈的歡迎!

20xx—20xx三年規劃我們已經圓滿完成,今年起,學校將開啟新一輪三年發展規劃,我們要繼續艱苦奮鬥,強抓內部管理,要讓我們的.學校完全能稱得上“市級示範性高中”的稱號!力爭各項工作再上新台階。台灣女作家張德芬説:“很多人都吃過茶葉蛋,我每次買,都挑蛋殼破裂最多的,這樣才最入味”。同樣道理。一個人,經歷愈豐富,挫折愈多,生命的皺褶愈多,人生才愈有味道。困難可以幫助一個人成長,而經歷困難、取得成功後產生的快樂,那種感覺是美妙的!

剛才一部分同學通過努力,取得了優異成績,站在了領獎台上,我相信,其他同學也都在暗下決心,夢想在今後的學習和競賽中比學趕幫超,也能實現夢想!但話好説,做起來難。人要想做出點成績,付出的精力一般都數倍於常人。有人看到一隻蝴蝶掙扎着想從蛹裏掙脱出來,出於好心幫蝴蝶剪開了蛹,但沒想到蝴蝶出來後,翅膀卻張不開,最後死了。原來,掙扎的過程是蝴蝶需要成長的過程,你讓他當時舒服了,可未來它卻沒有力量去面對生命中更多的挑戰。如果你希望化身成蝶,那你就要忍受在蛹裏掙扎的痛苦過程,這樣才能展翅高飛。

老師們、同學們,我們的大學聯考正在醖釀改革,河南省的大學聯考改革方案明年6月才能出台,請大家高度關注。目前,我們的教育正在迴歸,我們的學校也在努力為大家提供最好的教學服務。我們不僅僅只看重學生的分數,我們更注重的是育人。我們還不能忘記我們的新校還未建成,我們仍要繼續發揚“西南聯大”的吃苦精神,希望十八中學子都能用行動踐行“真誠向善,永不言棄”的校訓,在老師的嚴格要求下,努力將自己鍛造為品格健全、體格健壯、舉止文雅、友善積極,特長突出、均衡發展,與眾不同、會生活、會工作、有修養、有品位,富有情趣,後勁十足的人。

祝大家“學在十八”、“成長在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