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未來簡史》精選讀後感

校園1.98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未來簡史》精選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未來簡史》精選讀後感

《未來簡史》精選讀後感1

説實話,看完後感覺人類在自掘墳墓,而且還朝着不可逆轉的方向越走越遠。都説現在是大數據時代,我們的生活已經很難脱離開數據。現代人既離不開網絡,又痛恨自己無法離開網絡。這兩者是如此矛盾,總有一天我們終將被我們自己所淘汰。未來的人類將很可能是產品,可以長生不老,更新換代。不再受制於生老病死,到時是不是反而會懷念生命的脆弱?

據説現代已經有人採取了措施,要讓自己能活到不死的技術發明出來。如果真的可以不死,那生還有意義嗎?如果所有的工作都可以交給機械,人類還有什麼用處?無窮無盡的生命真的好嗎?會不會反而有更多的人去自殺,以求解脱?

作者確實非常厲害,在每個人都歡呼大數據時代來臨時,能夠看到未來的可怕。其實現代很多人都開始懷舊。出遊可以玩得一心一意,而不是時時刻刻想着拍照,分分秒秒要檢查手機。下班可以踏踏實實享受家庭樂趣,不必擔心一個電話被拎回去加班。愛情可以用筆墨描繪,思念可以讓情感沉澱,並變得越來越濃郁。而不是短平快,宛如快餐般功利主義。聚會大家會盡情暢談,而不是各看各的手機。

我怎麼覺得這個未來有點可怕?發展得太快不是都是好事,我們真的最好準備,迎接這樣的未來了嗎?

《未來簡史》精選讀後感2

未來是每一個人都希望知道的事情,因為未來自然對現在,對過去,對自己的一生都有重大的價值,從此就有了許多預言者,去盡力地預言未來是怎麼樣的。最後,這些預言者到了現代就發展成一種史學流派,叫未來史學家。

但是這種未來史學家的文章一般都沒有人看,因為這些東西要在未來才能應驗,無法考證,到了十年之後誰還記得你説的話呀,所以説,許多未來史學家即使作出的大多數預判都是錯誤的,但是他依然沒有受到許多追究,但是偏偏就有那麼一個作者,他寫的文章就非常受大家歡迎,而且被主流認為是對未來的一種正確見解,那就很奇妙了。那麼我們撇開《未來簡史》的內容不談,我今天想説説,為什麼未來簡史可以大獲成功?

首先就是由於這個作者立意新穎,立意新穎這個詞啊,是每一個寫文章的人一開始都會遇到了一個詞,但是一般人能做到了是切入角度獨特,但是作者做到的事腦洞清奇,這就不在同一個層面上了,一個腦洞打開的人才能應對腦令人腦洞大開的未來,因為未來發展速度肯定比現在要快,所以,那時的場景是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正是有了這種凡是從別的角度去想,有這種精神,才能寫出這類特別有先見性和新穎性的好文章,因為未來總體上是無法被預測的,而要從暗霧中找到一道光,這當然不是正面的發現就可以達成的,而是需要從一些側面的角度

來綜合性的分析,有了這種分析之後,才能透過迷霧看到未來的實質。

第二,就是抓住了古今中外乃至宇宙變化不變的一些特點。我們現在説未來都是變化的。

現在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但是實際上縱觀整個宇宙,其實還是有很多東西是不會變的,作者正是抓住了這些不變的關鍵點來寫文章,而這些點相當於是看透未來的一隻眼睛,因為這些東西可以預見的從過去現在到未來基本上沒有太大改變的可能,這些原理就相當於一個公設一樣支撐起了它結論,假如沒有這類公設性的結論,那麼這個文章就只能全是假想了,因為沒有一個合適的根基,未來發生什麼事就完全無法被預測,那麼最後就相當於是一個人光靠想,想出一個未來圖景其實沒有一點用處。有了這些不變的東西之後,他才能寫出來真正有根據科學性的文章,這就是為什麼叫未來史學家不叫未來科幻作家的原因。

最後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作者善於採用各種新穎的寫作手法,新穎的寫作手法在我們平常人看來,用在一篇平常文章裏面可能只是一個錦上添花的效果,但是要面對未來這種難以琢磨的事情,多采用各種手法,才是讓你領會未來是怎樣一個圖景的正道,就好像這本書裏一個特別經典的比喻,或者説類比就是,到現在為止,因肥胖症而死的人已經比餓死的人還多,因恐怖組織而死的人已經比因戰爭而死的人多。這個類比一出,我們就更容易想象未來和現在會是一種怎樣的圖景,就更能看清未來世界是一種怎麼樣趨勢。

《未來簡史》精選讀後感3

看完《未來簡史》歸結於一句話:萬物互聯讓人類的能力指數上升,人類放棄意義而追求力量,智人失去控制權,極少數人控制世界。放下書,世界還是世界,貿易摩擦,圍追堵截,崛起增長與壓制,民粹主義與開放合作,現在還是柴米油鹽,未來還只是未來,甚至可能永不會成為現實,當前獨善其身仍然可行,一切似乎沒有變化。一千六百多年前,陶淵明就説了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嗯,就這感覺,感覺都沒變。

但有些想法在悄悄地變化:

1、認識到靠虛擬的願景、文字和貨幣,人類開展了大規模的分工協作,從此一騎絕塵。大規模協作是人類力量提升的核心關鍵。

2、對自由人文主義,平等,自由,自由意志,獨立意志,追隨自己的內心,不那麼確定,那麼執着了。

3、對萬物互聯,個人隱私,數據自由,有了新的認識,或許,這是人類進行大規模協作,大幅度提升力量的必然趨勢,勢不可擋,順者昌逆者亡。

4、意識到如果生命最終只是技術問題,會有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幸福圓滿或許都需要重新定義。

然後想,今天的我和昨天有何不同?人和人的差異在哪裏?

能力,見識和眼光(含境界和定位)。能力包括了決斷力、執行力、理解力、與人連接力,意志力,當然也包括了語音能力,運動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總結能力,洞察能力,規劃能力,情緒控制能力等。眼光高低取決於見識,見識又取決於知識和能力。為什麼會目光短淺,因為沒有見識,為什麼沒有見識,很多知識不知道,知道了也沒有能力抽絲剝繭,歸納總結形成自己的觀點啊。不同的選擇造就了不同的人,而選擇是基於已有知識、能力、見識和眼光的選擇。

有些事我們知道自己知道,我們也知道自己有些事不知道,知道的東西多少,決定了人和人的不同。有些事我們不知道自己知道,但它總是通過直覺、感覺,隱隱地,經常性地影響我們的選擇,而大部分的,是那些我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部分,我們不知道,所以就會執,就會固執己見,就會畫地為牢,就會刻舟求劍。你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部分,是他人知道自己知道的部分,這就是眼光、境界、定位的差異來源。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以為記。

《未來簡史》精選讀後感4

這是一本綜合各學科的知識,同時又趣味盎然的作品,最重要的是本書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我的思考方式。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大數據這個詞應該是耳熟能詳了。在我讀到本書的最後一章數據主義時對大數據有了全新的更加深刻的認識。

數據主義認為,宇宙由數據流組成,任何現象或實體的價值就在於對數據處理的貢獻。最能體現數據主義的是計算機科學與生物學。大家都知道計算機是用來輔助人類處理各種數據的。

那生物和數據有什麼聯繫呢?生病了去醫院找醫生是件很平常的事。在將來醫生可能會被機器人所取代。因為醫生在瞭解病人的狀況後主要依據自己在醫學院校所學的專業知識找到解決的方案。

但人總有出錯的時候,可能是因為今天病人太多產生了疲勞或者是其它原因,誤診事件還是時有發生的。機器人便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此類事件發生的概率

可能你會説醫生也有獨特的地方,比如説可以關心病人而不僅僅是治病。達爾文之後,生物學家開始提出解釋,認為所謂感覺,也是通過進化千錘百煉的複雜算法,能夠幫助動物做出正確的決定。

既然生物感覺也是算法,那麼機器人也可能會擁有情感。

生命本身其實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斷處理數據的過程,從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到重大決定的抉擇,都是人對各種數據處理的結果。

《未來簡史》精選讀後感5

20xx年,AI人工智能幾乎成了各行各業熱議的“關鍵詞”,在金融領域,Fintech科技金融的熱度也是居高不下。無論AI還是Fintech,都是科技與人文的融合,都代表着科學技術進步與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方向。作為金融領域從業人員,面對科技興盛之下的經濟形勢變遷以及隨之而來的金融改革與創新,急需一種全新的視角與方法論去思索和解釋這些新問題、新挑戰的價值內核與應對之策。前段時間,總行開展“三長薦書”活動,行領導推薦了以色列青年學者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未來簡史》叢書,該叢書從歷史入手,展開了一場關於人類文明進程從過去到未來的宏大敍事,人類如何演化而來、人類如何影響自然、創造世界,科技又將如何引導人類未來的方向等等,都在尤瓦爾生動豐富且融合了多重學科知識的記敍中娓娓道來。書中看似戲謔實則犀利的觀點,為我們重新認識世界、思考人類價值以及未來方向提供了一種別緻的分析角度。

常懷敬畏之心,順歷史潮流而上。按照尤瓦爾的記敍,在好幾百萬年的時間裏,人類與任何其他動物沒有區別:在智力或生存方式上與某匹狼、某個長毛象沒有區別,都是野外活動、既追逐食物又被天敵追逐;在對自然的影響力上沒有區別,好幾個人類羣落的聚集也不會在地球上留下任何印記,但一場自然災害就可能讓人類絕跡。但是從7萬年前的認識革命開始,我們的人類祖先突然有了非凡的認知能力和智力,迅速地與其他動物拉開差距並佔據食物鏈的頂端,成為“智人”,開始主宰自然和其他動物的生死;近現代的科技革命更是讓“智人”不再滿足於“人”,而向着永生的“神”奔去,“智人”中的一小部分精英分子看來又要迅速地與絕大多數普通“人”拉開差距並佔據永生的地位,開始主宰同類的命運。尤瓦爾對這樣的發展路徑表達了不認同和擔憂,力量的強大磨滅了人類對於自然的敬畏之心,歷史應順流而上,人類更應常懷敬畏之心。

敬畏之心能讓我們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懷有感念與尊重。無論是自然環境、生活環境,還是歷史發展階段與社會狀態,都應常懷敬畏。對於前者,大到國家的森林保護與污水治理,小到個人的低碳環保與垃圾分類,一點一滴都是對自然的尊重與回饋;對於後者,則更加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獨有狀況,我們每一個個體都處在特定的歷史發展大潮中,每個人的社會狀態都是獨一無二的,要順應歷史而上,更要有敬畏之心。具體説來,在中國當下,社會變革加速、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黨內部反腐加壓,執政能力、執政水平不斷面臨新的挑戰,黨員個人覺悟與素質要求亦在不斷提高。無論是作為金融從業人員,還是黨員幹部,我們都應當更為嚴肅、更為認真的緊跟當下經濟政治局勢,積極地學習和適應最新的方針、政策,去了解和認同其中的原理和背後的動因,並積極地實踐和落實。在此過程中,我們不僅應對心中的信仰保持敬畏和忠誠,還應深刻認識到個人在歷史潮流中的作用,與外部形成良性互動,貢獻力量、促進社會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就金融領域而言,新興科技的對傳統金融行業的影響是人類社會的必然結果,我們應秉持從業人員虔誠之心,正確認識科技帶來的金融變革與業務升級,以自身的專業積極應對和適應,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將好的一面發揮到最大,展示作為“智人”與眾不同的一面。

如果“智人”成為“神”是歷史的必然,我們應當順勢而為,但絕不能因為力量的強大而磨滅了自己的敬畏之心,唯有保持敬畏之心才能在歷史的`長河中保持正確的方向,在社會變革與金融改革的道路上發揮積極的作用。

《未來簡史》精選讀後感6

説實話,我被作者所講的智能算法嚇着了。按照他所説的邏輯,以算法為中心的世界,智人只能像猛獁象和恐龍那樣被淘汰。所幸,這只是探討。但誰説這一定不會實現呢。

之前讀美麗新世界,感歎於人類終究會對自己下手,比如連悲喜都不能自主,都可以由一顆藥丸控制。現在讀未來簡史,原來美麗新世界還是心軟的,它只告訴人們未來你可能是一個廢物,悲喜不能自持,意義也面臨詰問,未來簡史則將人類至於廢物的處理階段,廢物還能怎麼處理呢,出局就是了。

這真的和神的世界的邏輯南轅北轍。神的邏輯是這世界由神創造,人世的意義在於神所賦予的意識、情感和愛,這是其他生物所不具有的,是神賦予人類獨有的天分,經由此,人類走向回家的路。但是,作者提出這個只是人類意識創造的故事,如果神只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故事,那麼為人類無限進步兜底的能量就沒有了基礎,人類在無意識的智能世界裏簡直就像一腳邁進了漆黑的深淵,那是無法想象的世界,而那個世界人類或許只是低等存在,甚至不再存在。

幸好目前還未有證據確鑿證明這些邏輯演繹有多高概率是正確的。人們,還是踏實做一個日常工蟻吧,以免聽信各種聲音平白叫這支搖擺不安的思想的蘆葦添了許多的痛苦去。

《未來簡史》精選讀後感7

花了15個小時讀完本書,留下了168個筆記,足以證明本書信息含量之大。它預言未來,數據主義興起,人類自由意志終結,理由是:數據算法將比人類更瞭解任何事,在數據算法的輔助下,人類將挑戰生命、幸福度、個人超能力。正如歷史上人類戰勝了饑荒、瘟疫、戰爭一樣。書中列舉的很多論據都非常精彩。

而且,作者是歷史學家出生,他看待歷史的態度很值得借鑑:歷史研究最重要的目的,其實是讓我們意識到一些通常不會考慮的可能性。歷史學家研究過去不是為了重複過去,而是為了從中獲得解放。我們每個人都出生在某個特定的歷史現實中,受特定的規範和價值觀制約,也由獨特的經濟和政治制度來管理。我們都會覺得自己所處的現實是理所當然的,認為這一切純屬自然、不可避免、無法改變。但我們忘了世界是由一連串的意外事件所創造的,歷史不僅塑造了我們的科技、政治和社會,也塑造了我們的思想、恐懼和夢想。“過去”從祖先的墳墓裏伸出冰冷的手,掐住我們的脖子,讓我們只能看向某個未來的方向。我們從出生那一刻就能感受到這股力量,於是以為這就是自然,是我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就很少試着掙脱並想象自己的未來還有其他可能性。

《未來簡史》精選讀後感8

尤瓦爾赫拉利所著《未來簡史》觀點新穎,內容豐富。拜讀之後,有一種悲觀的感覺。其實,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換一個角度看,人類前途未必如此。

首先,從人類發展史看,總體上是進步的。從原始社會到農業社會,人類擺脱了茹毛飲血、危機四伏的生活,圈養牲畜種植莊稼,生活穩定;從農業社會到近現代工業社會,大多數農民改變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進廠打工;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大量從事機械勞動的產業工人走向靈活多樣的服務業。

其次,(按書中觀點)從第三個千年來看,曾經長期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瘟疫、饑荒和戰爭已經被攻克。從未來發展看,人類將面臨長生不死、幸福快樂和化身為神等新議題,越來越多的工作將由機器代替,解放人類的體力和腦力。即便絕大多數人將淪為無用的階級,也不愁吃穿,甚至可以成天沉湎於虛擬世界……這不是今天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

最能説明社會進步的是人類數量的增加和人均壽命的延長以及人類在生物界的絕對控制權。

綜上所述,我們要樂觀看待未來社會的發展。

當然,在社會發展的每個階段,人類還面臨不同的困境。例如農業社會階層分化的陷阱,工業社會資本對工人的剝削,未來世界發展中的各種風險等,但究其根源,並非是人類知識和現代科技的發展,而在於人類貪得無厭的慾望和生存競爭的生物本能。

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當今世界,生物科學、計算機科學、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迅速發展,讓許多人目瞪口呆,讓一部分人手足無措乃至抓狂。

社會的發展有其客觀規律,作為弱小的個體,生存其中必須趨利避害。我是屬於EDIRW羣體,即來自東方、受過教育、工業化、退休、婦女的羣體(相對於WEIRD即來自西方、受過教育、工業化、富裕、民主的羣體),也要用樂觀進取的態度來對待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要加強學習,吸收新事物;不隨波逐流,量力而行,把有限的精力用到刀口上,充分享受現代科技給自己晚年生活帶來的便利。

世界的本質是什麼?未來往何處去?不必深究。個人是渺小的,是由細胞演變發展的生命個體而已,快樂活在當下!

《未來簡史》精選讀後感9

本週要説的是尤瓦爾·赫拉利所著的《未來簡史》一書,這本書確實讓我大開眼界和激發想象。去年時候我看了這位作者的《人類簡史》一書,看了兩遍,很有意思,觀點獨到,論述鮮明,作者作為一個歷史學者但是知識非常淵博,並帶有人文關懷來看人類的歷史。他的這本新書一知道是他寫的我就肯定會看,更不用説話題還是我喜歡的科幻、未來。

本書雖然叫做未來簡史,不過卻有大段的篇幅在談歷史,它的英文名為“神人”,副標題才是未來簡史,簡單説本書的內容應該是追溯人類的歷史來探究人類的未來發展趨勢,書名也可以概括為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這本書的內容和觀點實在很多,我就只有挑啟發我,我認為有趣的地方來寫了,畢竟我選擇寫讀書報告的目的之一是通過回溯我看的書,把書中的觀點和知識結構和我自己本身的知識結構拼接、縫補起來。

首先,作者作為一個歷史學家認為歷史不僅塑造了我們的科技、政治和社會,也塑造了我們的思想、恐懼和夢想。研究歷史就是為了掙脱過去的桎梏,讓我們能看向不同的方向,並開始注意到前人無法想象或過去不希望我們想象到的可能性。這種看待歷史的角度很有趣。作者從人類的歷史來看,為什麼是智人最終脱穎而出成為地球上的統治者呢?為什麼是人類能擁有這麼大的力量、征服世界,對整個生態發揮如此大的影響?為什麼在眾多人類種羣中是我們現代智人脱穎而出,而不是我們其他的人屬兄弟姐妹,比如尼安德特人等其他人類種屬。這個問題一種困擾着我,也是我當初選擇人類學的好奇點之一。不要説什麼人類更聰明、人類有意識之類的原因,為什麼其他動物發展的途徑不是朝着智力更高的方向發展,為什麼我們智人的近親尼安德特人等人類腦容量更大勝出的還是我們,憑什麼説其他動物就沒有意識。大部分時候我都找不到一個滿意的答案,人類稱霸地球的原因很多,其中本書作者在本書中提出的觀點是我現在很信服的觀點,他在《人類簡史》中也有提到,這本書也更加詳盡闡釋了,智人獲勝的原因在於比其他物種能夠更大規模和靈活的合作。我們智人的親戚其他那些被我們消滅的人類物種或許比我們聰明,但是他們組織不了大規模的合作,超150人的羣體就是上限了,而我們人類在很早時候就能憑藉想象的祖先、圖騰、神靈等組織起大規模陌生人的合作,現在我們這個能力更是突飛猛進。為什麼是我們智人而不是其他人類呢?可能就是因為大約7萬年前的以此基因突變我們擁有了想象不存在事物的能力,憑着這樣那樣虛構的故事組織起大規模的陌生人合作,這可以叫認知革命。但是受限於狩獵採集的生產方式組織的人力不算太多,但是到了一萬多年前的農業革命再加上文字的發明,人類能養活的人越來越多,能憑藉文字傳播和記錄虛構故事的能力越來越強,文字也能組織更過的人。這個時候我們人類可以説已經稱霸地球了,但是人類的力量有限,公元500年和公元前500年人類的生產能力差別能有多大呢。這時候人類相信未來是停滯不前的,過去或許還比現在好,人類是某個神靈或某個宇宙計劃的一部分。直到啟蒙運動和文藝復興開始,科學和人文主義才開始真正賜予人力量,這個時候人類逐漸相信要或許知識應該去做實驗、積累數據,探索世界的規律,而不是像以前那樣認為知識保存在某些神聖的經典當中,只要再三研讀這些前人纂寫的經典就可以獲得所有的知識了。人文主義把人從某個神聖計劃的一部分中拉扯下來,聲稱上帝已死,人類才是所有意義的來源和中心,人真正為萬物立法,而科學也真正給予人類改變世界的力量。縱觀世界來看,人類在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的推動下確實取得了巨大的改變世界的力量,而且比以往的力量大得多。在以前,饑荒、戰爭和瘟疫是人類最大的敵人,現在據統計數據來看全世界自殺的人數比因戰爭暴力死亡的人數還要多,人類對待饑荒和瘟疫也不像以前那樣只是以為是來自神的懲罰,我們人類無力改變,現在如果出了饑荒和瘟疫幾乎每個人都相信我們是有能力解決的,這只是技術問題。

人類從科學那裏相信我們有能力改變世界,相信經濟增長能解決幾乎所有問題。在現代世界人類和科學的交易可以概括為“同意放棄意義、換取力量”,在前現代世界幾乎所有的民族、文化都相信人類是生活在某個神明的指導之下,相信人類是某個宇宙大戲的重要一部分,從而賦予我們生活、生命以某個偉大的意義。但是科學帶來的確實發現整個宇宙就是一個盲目的實體,沒有意義,人類的存在也沒有意義,我們並沒有生活在某個神明或是某個偉大的宇宙計劃之下。但是我們的生活並沒有因此崩潰,因為取代以前宗教的是現在的人文主義宗教,相信人就是一切意義的本源,生活的意義應該從你的內心去探尋,你覺得有意義的就是有意義的。在人文主義的大旗下,人類努力用科學的力量來讓自己生活得更好。但是人文主義內部也出現了分裂,一是進化人文主義,認為有些人的體驗就是比某些人的體驗更有價值,我們應該更推崇優秀的人、超人,代表國家是法西斯的德國,二是社會人文主義,相信應該用尊重和保護大多數人的生命和體驗,比如社會主義的蘇聯和中國,三是自由人文主義,尊重每個人的自由和體驗,相信每個人的生命和體驗都是有價值的。經過二次世界大戰和冷戰,現在世界上主流的還是自由人文主義。但是自由人文主義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下也越來暴露其弊端,逐漸要被其他主義所取代。

如果説過去我們智人的目標是消滅戰爭、飢餓和瘟疫,那麼在科學為我們帶來越來越強的信心和力量的同時,我們智人呈現出三種未來發展趨勢:追求幸福、探求長生和進化成神,不是説我們以前沒有這些追求,而是這三種追求將為成為未來的主要趨勢並且很有可能成為現實。當飢餓、健康等問題解決後經濟需要新的增長極,現代性絕不會説:“好了,我們現在已經吃飽了,也很健康了,停下來休息休息吧。”這場現代化的進程在短時間內都是看不到停止的,我們很可能已經停不下來,需要一直髮展科技、追求經濟增長。吃飽了後我們想要生活得更好、更幸福,健康長壽了我們還不夠,我們想要長生不老,這是阻擋不了資本朝這些方向流動的。而在新興科技的幫助下那些本來是幫助弱勢羣體來生活更好的科技也會變成有錢人用來進行進化升級的科技,能夠治療記憶力下降的技術也可以用來增加普通人的記憶力,用來修改致病基因的技術也能讓普通人的後代做相關的變得更聰明、更漂亮的修改,特別是在最新生物和基因以及互聯網的技術下,人類升級的趨勢非常之明顯,用來幫助殘疾人用意識操控的假肢也能讓普通人多一條腿來執行任務。最新的生物學研究還發現連人類的慾望也可以改變,人類的意識情緒也能影響。在這樣的科技背景下,原來相信每個人的體驗都是有價值和平等的自由人文主義就會受到挑戰,挑戰之一來自科技人文主義,相信可以用科技、激素等手段改變人類,比如未來的生化人、改造人,以及在各種能力上超越普通人的神人,神人可不僅是能力。神人和普通人不僅在能力上有所不同,他們的體驗更是千差萬別,我們普通人能想象自己能記得從出身到現在的所有事情的全部記憶嗎?或者能看到超過我們現在光譜的東西,聽到超過現在赫茲的聲音,擁有幾十雙腿幾十雙眼睛的體驗嗎。那時候再談人人平等的自由人文主義肯定沒有生物基礎,大部分人將變成無用的人。挑戰之二來自數據主義,在未來可能計算機和可穿戴式設備時刻監視我們,獲取更多的關於我們的各種信息,我們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在分析之下,它們可能會變得比我們自己更瞭解我們自己。要了解自己不如去做基因測試,比如看看你的人工智能怎麼説,你可不一定記得這麼多年來所發生的所有事情。大數據主義近些年來發展迅猛,相信所有數據應該分享、傳播、分析,數據本身就想要獲得自由,沒有分享到網絡的體驗是沒有意義的,這個主義越來越統合各個學科,它也會給人類存在賦予意義。摘抄文中的一段原文:“傳統宗教向你保證,你説的每一個字、你的每一個舉動,都是某個偉大宇宙計劃的一部分,上帝一直看着你,也在意你的所以想法和感受。至於現在的數據宗教説,你説的每一個字、你的每一個舉動,都是偉大數據流的一部分,算法一直看着你,也在意你的所以想法和感受。”

特別是最後兩個要取代自由人文主義的趨勢概括的非常精煉,現在都看得到,把各種東西都接入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很便利。書中描述的各種趨勢和可能性很大地滿足了我這個科幻愛好者對近未來的各種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