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精選24篇)

校園2.04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精選24篇)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1

意義。許三多説,人活着就要做有意義的事,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説,人一生所追求的是體驗。為了體驗而活,為了意義而活。經常也有人説,人生一輩子,到頭來還是一場空,不論是名、利、情、義,還是其他的追求一生不可得的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由此陷入深深的虛無主義中,對身邊的一切都沒有興趣。

維克多,在書中把集中營的一切稱之為一些小事,他一生的意義是為了幫助他人尋找人生的意義。他相信人活着需要某種意義,有了意義的支撐,才能活下去,因為他在集中營裏看到了太多獄友,因為失去了希望,失去了人生的意義,而放棄掙扎,放棄了爭鬥,放棄了與命運進行抗爭。這是一種極端的情況,一百個人裏會有九十五個以上的人,都會放棄。但是在如此困境中,依舊能夠追尋人生的意義的人,可以稱之為偉人,他們不認為困境是陷阱,是危險,而是他們人生中特殊的經歷,是獨一無二的,正是因為這份獨一無二的經歷,才讓他們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作者對幸福和快樂有着獨到的見解,一般人都是在努力尋找幸福和快樂,但是作者告訴我們,幸福和快樂不需要尋找,你越是尋找,越不可得。他説,只要你專注的做一件事,在一段時間之後,就可以獲得幸福和快樂,這來源於你全心全意的奉獻和追求,幸福和快樂不是目的,它們只是追尋生命意義過程中的副產品。

不論,生命追尋的是意義還是體驗,它們都是美好的存在。尋找生命的意義,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才能更好的活着。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2

英文名Man’s Search for Meaning,字面意思我認為是人類對意義的找尋,作者翻譯成“活出生命的意義”,也許更合適。號稱美國最有影響力十大圖書之一,硬着頭皮讀完,卻有點失落,也許是期待的太多,或者自己沒有真正學深悟透。

全書10萬字,204頁,分成2個部分。第1部分描述作者在集中營的經歷,第2部分介紹意義療法。

從第1部分作者的經歷中感受到,作者能夠存活下來,多種因素的結合,主要還是自己從不放棄和積極的態度。那些無論如何鞭打都不出操,吸煙解悶追尋一時半會快活的人,大都活不過24個小時。

第2部分的意義療法中提出找到生命的意義有3種方法:第1種,做事情,具體的事情或事業,農民種地,工人板磚都是做事情;第2種,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主要指體驗自然和文化或者體驗另一個人的獨特性——去愛某個人;第3種,忍受不可避免苦難時採取的某種態度。

簡言之就是,做具體事情,愛,樂觀忍受苦難。愛不是性慾和本能的副現象,愛與性一樣,都是主現象。性是愛的表達方式。

快樂是一種附加品,如果這種附加品本身成了目的,反而會受到減損。

對失眠的恐懼、對入睡的過度關注反而讓患者難以入睡。試着想相反的事情——儘可能晚點上牀睡覺。

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極的一面,而積極的一面是責任。

個人一旦找到了意義,他不但會感覺幸福,還具備應對磨難的能力。

意義的導向弱了,結果是對即時快樂的追求佔據上風。抑鬱、侵犯和成癮依賴——是意義缺乏導致的。

老年人擁有財富——這是他們過去的成就,任何事情、任何人都不能從過去中奪走這些財富。

那些沒能殺死我的,會讓我更強壯。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3

再次閲讀《活出生命的意義》第一部分,這部分主要講述了作者在集中營的經歷,描寫了囚徒們在惡劣環境中的心理狀態。如今我們處在和平年代,可能很難體會到囚徒們所經歷的痛苦,但人總會遇到挫折的,從本書中我們可以學習到應該怎樣應對挫折。

囚徒的心理反應的第二階段是適應階段。在這階段,他們表現得很冷漠,沒有情感,比如對家鄉的思念。情感對他們來説是一種折磨,所以他們選擇了冷漠。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我對待別人的態度也是比較冷漠的,我害怕在人際關係中受傷,所以我用冷漠保護自己。但是,囚徒是處於極端環境下,他們別無選擇,不得不冷漠,而我更多的是在逃避。

回憶往事有助於填補精神空虛、孤獨和思想貧乏,但是我們不能只活在過去之中,逃避現實。我也是一個非常喜歡回憶過去的人。回憶能讓我重温過去所發生的事情,回顧自己從過去是怎麼走到現在的,那是我的記憶,是我擁有的東西。擁有記憶會讓我更有充實感。

人們一直擁有在任何環境中選擇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方式的自由,任何人都能夠決定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不能把自己的不幸歸因於環境或過去,命運從來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正如《被討厭的勇氣》中所説,我們要有改變的勇氣。我一直很渴望愛情,但我一直認為自己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所以自己在沒有收穫愛情。因此我可以安慰自己説,我是因為有那些缺點才找不到愛情。這是自己給自己找藉口,自己並沒有決心去改掉缺點來爭取愛情。

生命最終意味着承擔與接受所有的挑戰,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這一巨大責任。經歷苦難也是一項不能逃避的任務。我們必須直面苦難。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4

今天要推薦的是《活出生命的意義》,作者是維克多·弗蘭克爾,職業:維也納普利克里尼克醫院神經官能症科主任,《活出生命的意義》名列“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圖書”之列。

作者作為一個猶太人,通過自己在二戰集中營親身經歷的苦難來講述意義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意義能讓人堅強的生存下來,也能讓苦痛得到解釋從而舒解。

如果你在生命中正遇到悲傷,或者你沉浸在過往的悲傷中不能自拔,我推薦你看這本活出生命的意義,如果你能為悲傷找到一個意義,那將能極大的緩解你的悲傷,讓你從悲傷中自拔出來,復返樂觀。

如果你處於迷惘,也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定義一個意義,前去追求,事業愛情公益都可以。如果你恐懼某件事而無法面對,請你加倍的虛擬恐懼去面對。如果你過於期盼某件事而無法達到,那請你遺忘目的去關注於事情的過程。如果你曾經經歷過痛苦,那痛苦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經歷的財富,讓你更加無畏的去追求自己的目標。

如果你處在內疚當中,那請去擔當,承擔應負的責任,然後勇敢前行。

如果你面對死亡,請坦然面對。比如老人老去並慢慢死去,請正確的看待老人老去,正確的看待老人的死亡,這是不可逆轉的,不要因為老人的失能而去歧視,因為他們也曾經和你一樣成功過,因為你的未來也是如此。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的挫折、傷痛、分別、離去,可以挽回可以避免的,應該竭盡全力。而那些已經過去或無法避免的,只能正確面對,賦予它以意義,以撫慰自己的內心善待身邊人。對未來應該抱有希望,才能更勇敢的面對每一天的開始,願你與我都能擁有面對生活的勇氣。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5

生活不會總是一帆風順,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或許你還會經歷人生中最痛苦的階段。人的一生,總會經歷些磨難。

我的一位朋友,從高中開始,跟男朋友談了將近8年,我們都以為近期會有好事傳來,沒想到等來的卻是分手的消息。8年的美好和回憶,突然間就全泯滅了。像是一場夢,彷彿從來沒有發生過。

那種痛苦的感覺,好像靈魂缺了一塊,再也不完整了。所有的情感都被這段感情帶走,好像你自己這個人,全沒有在這個世上活過。

後來她説,那段暗無天日的日子,幸虧還有父母和身邊的朋友在支持,不然真的有可能就覺得活不下去了。

我的朋友是幸運的,她成功走出了情感的陰影,依然精神奕奕地活着。她努力賺錢,存錢,為以後的生活做打算,同時她也慢慢接受新的感情,沒有因此因噎廢食,她仍然渴望愛情。

如尼采所説: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那沒能殺死我的,會使我更強壯。

生命的意義在每天每時每刻都是不同的,當你勇敢接受痛苦挑戰的時候,生命在那一刻便有了意義。

如果你一直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那你將會永遠看不到生命的意義。你看不到生命給你的另外的機會,那麼,你也許就錯過了另一段精彩的人生。生命的真正意義要在世界當中而不是內心去發現,因為它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

你要記得,只要心中還有愛,生命便不會失去光彩。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6

所謂活出生命的意義,就是不要去想生命到底有什麼意義,而是活好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你無法控制生命中會發生什麼,但你可以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自己的情緒與行動。

永遠記住:“只要我們擁有自主選擇如何應對處境的自由,我們就不會一無所有。”或“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自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本書的前半部分主要講述作者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面對侮辱、被剝奪,時刻可能會到來的死亡等感受時,弗蘭克爾不斷地從人類特有的能力,如天生的樂觀主義、幽默、心理審視、短暫的獨處、內心的自由和決不放棄也決不自殺的意志力中獲得力量。

後半部分主要講意義療法:

對於面對不利的局面:

如果它是能夠避免的,那麼消除它的原因才是有意義的事,因為遭受不必要的痛苦與其説是英雄行為,不如説是自虐。另一方面,如果你不能改變造成你痛苦的處境,那你仍然可以選擇採取何種態度。

我們無法選擇遇不遇到厄運,但我們可以選擇不讓厄運摧垮我們!

如果恐懼死亡,那麼生命的短暫就是儘量過好此生最好的提示,那就盡情享受你現在的生活,就像是在活第二次,不要像你的第一次生命那樣,錯誤地行事與生活。

積極的態度既可使人備感歡樂與滿足,也能使人經受苦難和挫折。消極的態度則會加劇痛苦,削弱快樂、幸福和滿足感,甚至導致抑鬱或疾病。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7

作者用事實證明,即便在集中營,他也能保持自己作為人的尊嚴。在心理和精神的層面,基本上任何人都能夠決定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

怎樣看待集中營的苦難、人生的苦難呢?

生命的意義包含了苦難、剝奪和死亡。苦難、厄運和死亡是生活不可剝離的組成部分。沒有苦難和死亡,人的生命就不完整。陀思妥耶夫斯基説過:“我只害怕一樣——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苦難都是有意義的。當然這不包括能避免的苦難。

作者提出了面對困難的態度:“那一刻,我從科學的角度客觀地觀察和描述着折磨我的一切。通過這個辦法,我成功地超脱出當時的境遇和苦難,好像所有這些都成了過去。我和我的痛苦都成為自己心理學研究的有趣對象。斯賓諾莎在《倫理學》中談到‘作為痛苦的激情,一旦我們對它有了清晰而明確的認識,就不再感到痛苦了’”

這種方法我們可以借鑑。每當默默努力工作,還看不到成效時,通過想象自己將來的成功,激勵當下的生活。

對於這些客觀上無法避免的磨難,別人並不能夠替代你的痛苦。因此,自憐也沒有用。

芒格也認為,自憐沒有用。我們常常和他人比較,總覺得自己付出很多,依舊看不到收穫的時候,容易自憐。

很多理性、活得開心的人,並不是沒有遭受厄運,而是他們不去想自己有多慘,把精力用在了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上。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8

首先,讀完整本書,對作者心生崇高的敬佩。作者的經歷,作者對生命的意義的探索與思考,真的讓人頗受啟發。作者的生命是充滿意義的。作者也是偉大的。

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存在之虛無,找不到人生的意義,迷茫而空洞地活着,有時候真的是一種莫大的痛苦。但是個人感覺當代的精神特徵之一就是存在之虛無,迷茫與空虛。

這段時間算是對我個人來説頗為關鍵的轉折期吧,我在這段時期內也會感到些許的迷茫。懷着這樣的心情,這幾天斷斷續續地看完了本書。

我感覺自己也算有點幸運,在這段特殊的時間正好與這樣的一本書相遇。雖然讀的不是很連貫,但是也算有了一些收穫,對自己的當下甚至未來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生命的意義,説起來很虛,但是我認為它對於一個個體來説真的很重要。找到並去踐行自己生命的意義,可以説是每個個體人生的終極使命。生命的意義,讓我們得生命變得充實,而不易陷入空虛和迷茫。

作者也在本書中也提到了三種找尋生命的意義的途徑:工作;愛;痛苦。生活肯定會有許多困難,在尋找並實現生命意義的過程中也必定會遇到許多挫折。但是無論外界條件多麼惡劣,我們仍然擁有自由,選擇以什麼樣的方式和心態去面對的自由。很多時候,很多困難,都會涉及到心態的問題。而我希望自己能夠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做一名悲劇性的樂觀主義者,能夠實現自我的超越。

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讓自己的生命充實,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實現。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9

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這本書一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納粹時期被關在集中營的故事,集中營的殘酷剝削吞噬着裏面的人們,通過一個個故事去探討活下去的意義,印象比較深的是那個做夢夢見31日會得到自由的男人,在31日越來越臨近的時候覺得一切都是泡影,意志消沉,最後在31日當天死去的故事。

集中營裏每天都在上演着死亡的戲碼,但是死亡率最高的時刻卻是聖誕節期間,他們不是累死、餓死、病死,而是因為心裏的預期被大大降低,失去勇氣變得沮喪,最終減弱了他們身體的抵抗力,導致的死亡。致辭作者用尼采的話引出全書宗旨“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第二部分是作者通過哲學、心理學結合自己的經歷總結出的“意義療法”的深入探討。人主要關注的不是獲得快樂或避免痛苦,無論你處在什麼樣的痛苦逆境之中,只要找到了意義,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甚至有人會準備去受苦,在這個意義上,他的痛苦有了意義。作者列出的找到生命的意義有三個主要途徑,第一個是創造或從事某種工作。第二是經歷某件事或是面對某個人。第三個是即使是處於絕境中,也要勇敢面對無法改變的厄運,只要敢於面對就仍能超越自我從而改變自己。

覺得這本書中不僅僅教會了我們在挫折中如何自救,也能讓我們在作出人生重大選擇時保持積極的態度去面對這複雜的百態人生。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10

適合所有人的書,強烈推薦。

再現人類史上極端的一種經歷和體驗,讓我們不但感受到納粹的惡,也會體會到人類在任何時候都有選擇的自由,有保持尊嚴的自由,哪怕活着只剩下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不死,不會餓死或者累死病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我們需要回答生活提出的問題,滿懷責任心去回答生命的問題,去實踐和行動。瞬間的意義就在於可以通過行動而固化下來。

我們應該聽從書裏的建議,對待每一天應該像第二次去選擇,我們普通下棋的人,每落一個子,想到後面的N種情況,然後反過來決定該怎麼落子。同樣,我們應該不停的用80歲的自己,五十歲的自己,三年後的自己,三個月後的自己來觀察當下,自己聯想個上帝之眼出來,於是便可以從容應對,不虛無,不焦慮,不狹隘,不悔恨,不嫉妒,不貪婪,不沉淪,不雞毛蒜皮,不得意忘形,不聲色犀利,不萎靡不振。

我們會擁抱時間,從事業或者家庭責任中挑戰自己的高度,從興趣愛好中尋找大自然或者技能極限的美妙,從幫助他人中過去幸福快樂,從不可避免的疾病和苦難中檢驗自己意志力的堅強和內心的自由。

不喜歡弗洛伊德的“深度心理學”,感覺更像消極,為了解釋而解釋。喜歡“高度心理學”或者因為我們閲讀和嬰兒期幸福的體驗,讓我成為“悲觀的樂觀主義者”。

生命有太多種可能性,哪有時間虛無呢?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11

你口口聲聲唸叨着人間不值得,深究原因,無非是覺得對自己無能為力。你對周圍的環境無能為力,因為你要工作,你需要生活,你改變不了老闆的想法和決定,所以你覺得無能為力,你覺得工作沒有意義;

你對自己的生存現狀無能為力,你覺得自己受到了太多的限制,生存的壓力讓你不敢去追求夢想,辛苦賺來的錢都給了房東,你覺得生活沒有意義;

你對自己無能為力,你控制不住你自己的墮落(也許只是你自己覺得),你做不到自律,你不僅控制不了外界因素,你連自己都覺得控制不住,你覺得活成這樣也沒什麼意思了。

但是,這些都不能成為你放棄自己的理由。

你還沒有那麼不幸,你還有救。不要輕易放棄生活的勇氣,畢竟勇氣這種東西,一旦失去,就很難再找回來。

當你看完《活出生命的意義》本書,你會驚訝地發現,在集中營那種完全失去自由,隨時面臨死亡的情況下,很多人依然沒有放棄生活的希望。

即使在集中營,他們也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弗蘭克爾對曾經救助過自己的一位犯人至今感激不盡。在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情況下,仍然有人,保持着對生命和生活的美好希望。

雖然這種人數量很少,但是已經足以説明:

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是的,你改變不了別人。但是,你自己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完全可以由你自己來決定。你選擇放棄決定,那麼生活會替你做出決定。你沒有資格不滿,這是你自己的選擇。你要明白的是,能夠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12

本書作者是以心理學家的視角來描述他在集中營的倖存歷程, 換一個角度來看,是在極端情況下的人類適應的實驗歷程,極具研究價值——生理的,以及心理的!

比如:

1、集中營的人羣,普遍的價值滿足感和慾望需求,降低到了“馬斯洛需要層次”的最底層:麪包以及香煙,就能給他們帶來如同“天堂”般的短暫快感——因為生理飢渴的驅使,大腦需要全力聚焦在生存機能上,如同電腦內存不足時的降頻,人類降階返回到動物層級。

2、看到人類的心理適應性的極致:集中營後來的時段,作者看到營友屍體時的感覺是“完全沒有感覺”,沒有悲痛,沒有恐懼,沒有想法,即使這是昨天同組聊天的朋友。集中營的任何殘暴行徑,已經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發生——温水煮青蛙,青蛙也是這般適應的麼?

本書後半部分,講述“意義療法”。

作者是集中營的少數倖存者,並且是更極少數的始終保持“高貴人性“的集中營生存者。通過回溯自己的親身經歷,作者認識到“賦予生命意義”——對妻子的愛和渴望,以及必須完成的心理手稿——讓他的能量小宇宙始終在線,最終藉助”命運之手”,渡過浩劫。

書中有些具體的案例,講訴“意義療法”是如何運作於普通患者的,可以看看。

初步感覺:

1、和《祕密》中的願景模式的構造有相似之處?

2、和日本“森田療法”結合起來應用會更好?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13

我們常常會感歎人生短暫,進而因各種原因會感覺到人生存在之虛無。我們有太多遺憾,我們在和朋友的比較中喪失本心,在愛的過程中喪失自我,我們日漸衰老。

讀完《活出生命的意義》,你會深刻懂得,你,就是獨一無二的你。

每個人的人生意義都不一樣,生命對每個人提出的問題,也各不相同,不管你是正常人,還是心理諮詢師,或者是患者,在人生意義這個宏大的命題下,沒有人可以替代你。

所以,你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在這個世界上,能夠為你負責的,只有你自己。負責任是人類存在之本質。你需要擔當起生活的重負。

不管你經歷了怎樣的痛苦和無奈,你所經歷的,別人奪不走。你做過了,愛過了,也勇敢承受過痛苦,這是生命給你的財富。這些回憶與你的生命息息相關。你所經歷的一切,都是構成你生命意義的一部分。

你沒有必要去羨慕年輕人,當你老了,也沒有必要為虛度青春而懊悔。你只需要,在生命向你提出問題和挑戰的時候,勇敢地去接受它。

在你勇敢面對並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當你越是忘記自身低投入到這個任務的時候,你所展現出的人性的光輝,就已經體現出你人生的價值,實現你人生的意義。

弗蘭克爾在從集中營回來以後,發現自己所有的親人都慘死於集中營。這種情況下,他強忍悲痛,仍然完成了《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將“幫助他人找到人生的意義”作為自己的人生意義。作者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對自我的超越。

當你能夠超越自我的時候,人生價值不過是自我實現的副產品罷了。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14

“生命惟因其短,故應把它化入人類最壯麗的文明史中以獲得永恆;生命也唯因其短,更要加倍珍惜每刻青春,使它在有限的生命線段內儘可能發出最大的光和熱。"生命需要去體會,體會其真實意義。如何體會生命的意義,這讓我想起了維克多·弗蘭克爾的《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

維克多·弗蘭克爾的《活出生命的意義》是美國最有影響力的10大圖書之一。這本書主要講述納粹時期,弗蘭克爾開創了意義治療法的勵志故事。著名心理學家弗蘭克爾是20世紀的一個奇蹟。納粹時期,作為猶太人,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都死於毒氣室,只有他和妹妹倖存。弗蘭克爾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最富光彩的見證。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集中營的經歷,第二部分是意義療法。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一段。有一天號長告訴弗蘭克爾“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裏有個聲音告訴我1945年3月30號我們會得到解放。"號長是一個著名的音樂家,他滿懷希望地告訴弗蘭克爾,他堅信3月30號自己會獲得解放。距離那天越來越近的時候,號長開始生病,高燒,3月30號那天他陷入昏迷,第二天他死於傷寒。而集中營裏死亡率最高的時刻都在聖誕節前後。不是因為流行病,而是因為多數犯人都天真地以為能在聖誕節前回家,而隨着希望越來越渺茫,犯人失去了勇氣,變得沮喪起來。這嚴重削弱了犯人們身體的抵抗力,導致了最終的死亡。要想恢復犯人內在的力量,必須讓他看到未來的某個目標……從這一段我們可以感受出,讓人活下去的不是希望,而是意義。希望可能會有破滅的一天,若把希望當做活下去的唯一支撐,當希望變得越來越渺茫時,你的意志也在消退,生命力也會逐漸消失,最後直至死亡。

因此,我們首先要做的便是尋找生命的意義。這便涉及到了弗蘭克爾的意義療法。與心理分析相比,意義療法着眼於未來,着眼於患者在將來應該完成的意義。意義療法讓患者直面並重新認識生命的意義,讓他意識到這一意義會大大增強他克服神經官能症的能力。意義療法既非説教亦非祈求,既不是道德勸誡也不是邏輯推理。治療師的作用是拓展患者的視野,是他意識到其生命潛在的所有意義。人越是忘記自己,投身於某種事業或者獻身於所愛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是一片落花,也要化作春泥;是一顆萎草,也要裝點大地;是一株老樹,也要撐起藍天;是一口枯井,也要流出清泉;億萬人中我並沒有多重要,也要體現自身的價值。用正確的途徑,體會生命的意義,活出生命的意義,綻放生命的光彩。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15

《活出生命的意義》(以下簡稱意義)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爾,他是作家,是心理大師,是醫學博士,他是二戰期間納粹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倖存者,本書以他在集中營的親身經歷為體驗寫成,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在集中營的日子,第二部分是理論部分。由於時間關係,本次只把第一部分作為重點。

全書以在集中營的經歷,從精神病科醫生的視角,闡述了人在惡劣的生存條件下如何活下來,如何忍受非人的痛苦,進而探索生存的有意義在哪裏。作者在死亡率高達99%的納粹集中營能夠活下來,除了幸運之神的安排,很大一個原因在於作者內在強大的心理力量。作者也是普通人,在惡劣的環境裏,也會恐懼,疼痛,但他終究通過個人的意志力,改變自己,也通過自己的專業影響其它犯人。

愛與幽默感以及內在的自由是作者戰勝苦難的法寶,即使身體不能自由,但心卻是自由的,如他所言“有一樣東西你是不能從人的手中奪去的,那就是寶貴的自由,人們一直擁有在任何環境中選擇自己的態度和行為的自由”,“人的內在力量是可以改變外在命運的”。

書中還寫到“要想恢復犯人內在的力量,必須首先讓他看到未來的某個目標”,這句話對於當時時刻瀕臨死亡的集中英尤為重要,食物短缺,天氣寒冷,流行病都嚴重減弱的犯人的抵抗力,當看不到勝利前的曙光時,許多犯人就沒有熬過黎明前的黑暗。

現實生活中越多人因為失去了生命的目標,而喪失了生命的活力,每天活的如行屍走肉,甚至因生活空虛而自殺,曾經聽過一個故事,一個女孩因失戀而失去生活的動力,自殺被搶救過來,仍心灰意冷,意志消沉,閨蜜並未對她講人生的大道理,只是和她一起回憶了兩人一起出去逛街買衣服,一起沿街找好吃的小吃店的細節,通過這些細節的回憶,女孩終於從失意中恢復過來,直至重新活過來。我想打動她的,不是人生的大道理,而是生活中那些細節的美好,無論是穿着還是美食,都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如尼采而言“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這個世界給予我們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對生活有什麼樣的期望,即取決於我們對生活報以什麼態度才是重要的,內在的態度,決定了我們生活的態度,是消極應對,被命運推着走,還是積極行動,從生活中不斷找尋生命的意義,從而克服不斷遇到的困難和磨難,把這一切當做生活的饋贈,不斷的超越自己,不斷的成長,再次引用尼采的一句話“那沒能殺死我的,會讓我更強大”,能夠從本書中讀到這層意義,對我來説,也是獲得生命意義的一部分。

本書的作者是維克多弗蘭克爾,一名精神病學家,在執業的過程中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被關進了集中營,在最著名的奧斯維辛集中營渡過一段時間。

作為一個生活在現代和平社會的人很難感同身受的理解集中營裏的生活。當我去思考生命的意義的時候,我能想到的是廣泛的幾種答案,諸如:有人認為人生沒有意義,人死如燈滅;或者有人認為還有來世;也有人認為靈魂永恆存在……答案各種各樣。

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觀點就有了不一樣的人生意義觀,也就有了不同的行為動力。世界也因此變得豐富多彩起來。

當我沒有看或者思考人生的意義的時候,生活可能還是原來的軌跡。一旦認知發生了改變,行為就會產生相應的變化。世界總是充滿未知,保持好奇心是人類不斷進步的動力。

世界上充滿了各種關於生命的學説,終歸還要自己去選擇。無論我們主動還是被動的選擇,都會去賦予自己生命一些意義。

對於自己生命意義的堅持或許會在某些情況中發生變化。這就像當時的許多人在集中營裏會徹底激發出本性來。

在這裏沒有名字,只有去人性化的編號代表着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這裏最不缺少的是死亡和恐懼,情感變得多餘,麻木也成為了自我保護的應對措施。

對自己遭遇的解釋會讓人產生很多信念的震盪,比如弗蘭克爾説“我否定了自己的前半生”,讓我印象深刻。這種集中營的生活是大多數被囚人員終其一生最痛苦的經歷,這種痛苦也是最深入靈魂的,更是激發許多人思考人生的意義,這時的他們對於宗教的虔誠更是達到了難以想象的高度。對於被拯救的希望、美好生活的回憶或嚮往成為被囚者活下去的力量。

在這個恐怖的環境中,一旦喪失活着的希望,很快就會死亡。飢餓折磨着每個被囚者,疾病纏繞着大多數人,生理和心理的極限被不斷的挑戰。但是弗蘭克爾還是心懷希望,同命運抗爭,他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着並採取正確的行動。這裏並不像人們想的那樣人性泯滅,這裏有高尚的人,也有卑鄙的人,或許是某個囚犯為更需要的人獻出僅存的半塊麪包,或許是某個看守自費改善囚犯的生存條件等等。

在我們每個人的經歷中總會經歷痛苦的事情,並且還很多,當我們能夠為痛苦找到意義的時候,痛苦就從無名變成了有名的代價,痛苦也就變得更容易承受了。作者的這種積極思想,不僅幫助了他捱過最艱難的日子更是對我們以後的生活有良好的啟發。

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做決定,都處在當下的人際關係當中,不在以後也不在過去,做決定是自主的也是自由的。説到這裏弗蘭克爾認為生命的意義是負責任。他的人生意義是為了幫助他人活得有意義。

負責任的自由才是真自由,否則就是放縱。作者對於生命意義的發現和堅持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對於身處痛苦的人更是值得一讀。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16

“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才能活下去”,無論身處和平年代,戰亂年代,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才能活下去。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使命,每個人每個階段都有獨特的使命。

想起一位老師寫的小詩《病房紀事》:在病房裏看新聞又有年輕人扛不住生活的壓力跳下樓去而身邊一些老年人歪歪倒倒都有不死的靈魂他們討論的不是怎樣吹熄火焰而是將生命活到極限鄰牀的爹爹已不能自理眼耳卻站着還在電視上眺望外面的世界……

壓垮年輕人的,不是無法承受的生活壓力和磨難,是無意義。找不到磨難和痛苦的意義,磨難只是磨難,痛苦只是痛苦,人間如此不值得,何不選擇結束?醫院的老人,要麼承受着病痛的折磨,要麼承受着年邁無法自理的屈辱,支撐他們堅韌活着的東西,一定是他的信念,對生命意義的追尋。

2017年5月,因為一些波折,我不得不離開了大學畢業就一直工作7年的公司,也損失了10多萬和百萬股權。不久,小孩也因為在老家照料不周眼球受傷,醫生的診斷讓一家人陷入了痛苦。那一刻,我否定了過去拼搏的7年,否定了過去的事業觀……很清晰的記得,當我帶着孩子奔波在去各個醫院的路上時,燦爛的陽光灑在我臉上,面對匆匆的人羣,我無聲哽咽,淚流不止。我懊悔不已,多希望受傷的是我自己。在深度痛苦中,我檢視、反思過去,尋找現實的因果關係,設想最糟糕的結局,設想如何在最糟糕結果下繼續堅韌的生活……

然而,在深度痛苦中游蕩時,設想最糟糕結果時,我依舊找到了樂觀的理由,我相信不管是我還是孩子,我們失去的,都會獲得其他的饋贈,比如更堅強的性格,更睿智的大腦,更靈性的靈魂,或者其他。我相信我們所經歷得磨難會有意義。我原諒了我的過去,我原諒了曾憎恨的人,我感受到了寬容、平靜的力量。

厄運和磨難,本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我們尋找生命意義的機會。有人在磨難中昇華,也有人在磨難中沉淪。偉大的精神,才配得上經歷的苦難。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17

弗蘭克爾醫生是從“追求意義”、“存在之挫折”、“意源性神經官能症”等概念,層層銜接,漸次引申介紹“意義療法”。我想直接從“生命之意義”篇章中向大家展示弗蘭克爾的魅力。

這本書名為《活出生命的意義》,從一開始,我就帶着這個問題閲讀,我想大家也會和我有一樣的感受。但是,直到132頁,大約讀到這本書的60%的樣子時,他才正面解讀這個問題。

原文是這樣翻譯的:我覺得沒有哪個醫生能夠用概括性的語言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生命的意義在每個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義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時刻每個人特殊的生命意義。這個問題就好比問一個棋手:“告訴我,大師,世界上最佳的招法是什麼?”離開特定的棋局和特定的對手,壓根兒不存在什麼最佳的招法,甚至連較好的招法也不存在,人的存在也是這樣。你不應該追問抽象的生命意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使命。這個使命是他人無法替代的,並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來一次。這樣,每個人生命的任務就是特定的,完成這些任務的機會也是特定的。由於生命中每一種情況對人來説都是一種挑戰,都會提出需要你去解決的問題,所以生命之意義的問題實際上被顛倒了。人不應該問他的生命之意義是什麼,而必須承認是生命向他提出了問題。簡單地説,生命對每個人都提出了問題,他必須通過對自己生命的理解來回答生命的提同。

這個看是“玄虛”的説詞,第一遍看時因沒有明確的回答有些失望,第二遍看時因為客觀的表述感到作者的真實,第三遍看時才朦朧的感受到人生哲學的力量——問題的答案就是問者的回答。弗蘭克爾正是通過“讓人自己回答生命的提問而給自己的生命賦以意義”,並發展形成最後的“意義療法”。當然,他自己也是這麼回答自己的。特別是在集中營的歲月中,二十八分之一的生存機會面前,他找到了屬於他自己的生命的意義,並最終熬過了最艱難的歲月。

所以,當你覺得人生昏暗、前途迷茫、處境艱難時,沒有必要從各味“雞湯”中找自己的方向,更應該清醒的思考如何回答“生命對你的提問”,你的回答就是你的“生命之意義”。

順便説一句,弗蘭克爾16歲時就提出這個影響他一生的信念,也是他個人生活和專業研究的基石。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18

每天面對枯燥乏味的工作,把自己大好的時光和精力浪費在機械重複上,沒有進步,身無長技。像温水煮青蛙一般任由自己精神和身體荒廢,人生還有什麼意思。唉,人間不值得!

多年未見的摯友終於抽出了時間來到你的城市,不僅僅是遊玩,也是為了看看你,傾吐長久未見的想念。然而你卻要在這個時候加班。唉,人間不值得!

好不容易過節回家,時刻面對家人的逼婚,相親,催生娃,催二胎,遇到各路人打探你的收入。你想暴脾氣卻不得不按下去,人生活得如此窩囊。唉,人間不值得!

開啟了無數次都以失敗告終的減肥計劃,每天説着不熬夜卻盯着手機不知不覺到凌晨,看着衞生間裏一團一團的頭髮,你摸了摸自己逐漸上移的髮際線和日漸稀疏的頭髮,想想年紀輕輕沒跑幾步就喘的你,連這樣的小事你都做不好,活着還有什麼樂趣?人間不值得啊!

你,每天裝作積極,裝着笑,説不定哪天又會不由得堅持不住,想哭,卻哭不出。你,恐怕已經喪失了熱愛的能力。

你覺得生活過的很痛苦,看不到未來的希望,人生沒有意義。你開始思考:你為什麼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人生活成這樣還有什麼意思?活着有什麼意義?

這就是我最近的現狀,整個人都活在低氣壓的狀態下,常常莫名感到悲傷,淚流滿面,做什麼事情都沒有動力,甚至有想到過死亡。我一度懷疑自己得了某種心理疾病,比如抑鬱症這種。

我不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得了抑鬱症,所以,我找來了書籍來確認一下,對照一下症狀。同時,我也在給自己灌雞湯,我害怕哪一天沒有看到正能量,我會被自己的低氣壓和負能量淹沒吞噬。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19

讀完此書,佩服作者竟然能在集中營這樣的人間煉獄裏活下來,作者運氣真好,同時覺得如何才能使嫉妒在人類進化過程中消失,嫉妒着實可怕,嫉妒使人性扭曲變態,所以才有了屠殺人種這慘絕人寰的奇事。如果給本書打分的話打

作者之所以能夠活下來除了作者自身的求生意志、自我保護本能外,最重要的是運氣使然,可能是上蒼讓他活着寫出這本書,幫助人們找到生命的意義。作者本身是心理學和精神病學方面的專家,所以在進入集中營後是帶着實驗的心理去的,作者從內心深處把集中營的生活當成體驗,通過親身體驗記錄感受,進而總結提升為理論,因此集中營這些非人的苦痛從未真正進入到作者心裏,或者説作者壓根兒沒把這當回事兒,作者大部分注意力都在集中營犯人們的心理狀態變化上,故而這也保護了作者,使其內心深處免於受傷害。

讀完此書感受之一就是虛偽、前矛後盾。作者前面剛進集中營寫得好虛偽?明明別人跟他解釋過進了毒氣室就活不了了,還裝作自己不清楚不知道的樣子,寫到,直到後來才明白了自己的朋友和同事死了,裝什麼單純?二是明明想結交老道的囚徒獲取更多關於集中營的信息,卻寫成為了結交知心朋友,寫得那麼冠冕堂皇,真虛偽,三是在自序部分明明説已經匿名出版了一版,經過朋友反覆勸説才署了名,正文中卻説是自己突然意識到匿名出版書的價值將大打折扣,第一版就是署名出版的,簡直前矛後盾,虛偽至極。四是作者説即便在最困難的環境下人仍然可以做一個勇敢、自尊和無私的人。否則,為了活命,忘記自己的尊嚴,變得無異於禽獸,接着又説無論生命遭受了什麼,即使是病魔纏身也不要放棄生命。作者前一句的意思是沒有尊嚴沒有質量的苟活不值得繼續,一會兒説偶然的生命、沒有尊嚴的生命不值得活,一會兒又説,無論如何都要活下去。簡直前矛後盾。試問都癱瘓在牀了怎麼保持尊嚴?病魔纏身不放棄生命還得保持尊嚴,有誰能做得到?病魔纏身苦自身倒罷了,如果帶給身邊人痛苦,尤其是普通百姓,得不起病,一病就受窮,如果是癌症晚期,傾家倒產也無力迴天,那就沒必要非得活着了。總之,擁有一個活下去的理由讓一些重病患者忍受病痛的煎熬這樣真的有意義嗎?無論生命遭受什麼,真的一定要活下去嗎?這樣活下去真的有意義嗎?人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對於地球來説,不過是一個大生態環境中的一種物種種類而已,都身患重病了,還不能安然的去死,我不知道這個活着的意義在哪裏,也不知道對於整個生態環境來説是不是好的,因為整個生態環境都是淘汰老弱病殘,保持生態環境的的良性運轉。作者本人也説了,人類就能把握痛苦的意義嗎?你們肯定人類世界就是宇宙進化的終點站?人類世界之外難道就沒有另外一個世界,在那個世界裏,可以找到對人類痛苦的終極意義的答案?説明作者也覺得人類忍受痛苦卻並不知道忍受痛苦的意義在那裏。總有些愚蠢的`、自以為是的、傲慢的人類自認為人類是宇宙的主宰,自認為人類永不會滅絕。真不知道這幫蠢貨哪兒來的自信,問過地球嗎?問過宇宙嗎?還女性不生孩子會導致人類滅絕?

感受之二就是在惡劣的環境中要寄希望於未來,向前看,不要輕易放棄生命。在惡劣環境中,把自己的思想抽離出來,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自己及所處的環境,可以減輕痛苦。在惡劣環境中,為了活下去,有必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價值,比如阿諛奉承、學會傾聽、展示自己的才藝技能等。在惡劣環境下,人們都自顧不暇,哪有時間精力關注別人,對別人遭受的痛苦漠不關心、無動於衷,只有自己衣食無憂了才會關注社會的發展和別人的生存狀態。身處惡劣環境時,要學會轉念,例如你很愛的一個人離開了這個世界,你無法接受,你痛不欲生,但是想一想,如果是你先離開了這個世界而TA卻活着,那TA該有多難受呀,所以你活着,TA離開了,你代替TA承受了這錐心之痛,這就是你愛TA的一種方式。一旦找到了痛苦的意義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比如你在心裏祈禱,我現在心甘情願的受苦是為了家裏人不再受苦,這個時候你忍受痛苦就有了意義。在惡劣的壞境中,做最壞的打算,心就會變得坦然,輕鬆自在。比如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反正大家可能隨時會死去,那就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用無所謂的心態去生活吧,不必恐懼,不必憂煩,大不了就是一死嘛!另外,當你足夠餓、足夠困時,無論食物怎樣都會吃,無論外在環境怎樣都會睡着,所以説當得抑鬱症睡不着時就去運動去勞動,直到累癱就會自動睡着。

感受三,從宇宙角度來看,人類的生命毫無意義。大部分人為了孩子活着,沒有孩子根本活不下去,從沒想過自己的生命該去創造什麼價值。但是生而為人,總不能浪費這一生吧!所以作者給出了找到生命意義的三個途徑:工作(做有意義的事)、愛(關愛他人)以及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自認為前兩者不過是為了對抗生命的無聊,後者則不過是為了延續生命不得不做而已。作者説世界上再沒有別的能比知道自己的生活有意義更能有效的幫助別人活下去。生命最終意味着承擔責任與接受所有的挑戰,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這一巨大責任,每個人每個階段的任務都是不同的。生命的底色就是承擔責任。可見生命實苦,普通人來到這個世界就是歷劫來的。

最後一個感受就是不瞭解真實情況,不要隨意揣測別人,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一個快要退休的老同事,自己每天無所事事,把生活過得了無生趣,每天的日子像雞肋一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卻反過來説我年紀輕輕每天不去社交只工作鍛鍊看書,感覺我的日子好無聊。我只能呵呵,心裏總想着你那樣的日子過一天和過十年有什麼區別,每天無所事事的活着跟死了有什麼區別。人都有七情六慾,人性醜陋的一面就是看到別人比我慘,我就暗自得意,並不由自主的會感到高興,感到幸福,苦不苦、幸福不幸福都是比較出來的。

這本書告訴我們,人最終是自主決定的,他現在成為什麼,在天賦與環境的限度內,都是自主決定的結果。生命是有意義的,找到生命意義的三個途徑:工作(做有意義的事)、愛(關愛他人)以及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即使在惡劣環境中,一定要轉換觀念,超越自我,向前看,寄希望於未來。

?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20

最近自己思考最多的就是自己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如果80歲,回顧這一生,我最怕的是什麼,説實話把自己嚇到了,甚至幾度難過的大哭起來。其實,以我來説無法拋開工作談生活(暫時沒有小孩,所以時間基本屬於自己),拿一天的時間説,有大半時間是處於工作的狀態或為工作佈局的狀態,所以我很在乎工作給我帶來的滿足感,或者同事夥伴給我帶來的温暖,可惜暫時這兩點都無法滿足,所以我有點苦惱。説完工作説生活,我很幸運,從藝川到少爺,遇到的兩個人都是一頂一的好人,優秀的人,帥氣的人,問題在我,其中也有很多我自己也無法控制的無奈,所以我很擔心自己八十歲還一個人孤零零的,連説話的人都沒有。看這本書的時候,集中營的生活我真的是當故事看,因為類似的電影早已看過,這本書觸動我的是書中很多引導,引導你去反思自己,嘮嘮叨叨,言歸正傳,説書!

“知道為什麼活着,便能生存。”這是尼采的話,也是弗蘭克在《活出生命的意義》書中多次重複提到的一句話。他認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擁有獨一無二的價值,不因這個人是否有好的工作,或者好的頭銜才有生命的意義,他認為存在無條件的意義。然而事實上,越來越多的人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義是什麼。無意義感像感冒病毒,可能侵襲每個人的心靈。有時候,我們用無價值的忙碌填滿生活,讓自己感覺不到空閒,因為空閒會讓我們害怕,因為我們不知道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弗蘭克用自己的一生詮釋瞭如何活出生命的意義,故事要從他集中營的生活説起。他做為普通囚徒在集中營的生活很艱難,他沒有什麼特殊待遇,僅僅因為醫生身份沒有被毒死,雖然在集中營的絕大部分時間他並沒有做醫生相關的事。他在裏面的生活,光是看描述都讓很多人難以忍受。而他在那樣人間地獄裏活了三年多。集中營裏處處瀰漫着死亡,誰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下一秒會被關進毒氣室,或者感染,或者餓死,或者被心情不好的看守打死……

要在集中營裏活下去需要勇氣,而勇氣一旦失去就很難找回。很多人就是在勇氣失去後很快自殺了。當看到某個人5點起來不去上工,怎麼喊都不去幹活,拿出平時捨不得抽的煙點燃,那就意味着這個人活不過48小時了。支撐弗蘭克的勇氣是他的家人,是他未發表的手稿。在書裏殘酷的敍述中,你也能發現些許美好的畫面,愉快的笑聲:夕陽西下,壯麗的美景;想念愛人的美好;囚徒們的苦中作樂、吟詩、自嘲等。在這少許的美好下對比出集中營裏的悽慘。集中營把人性剝裂的很鮮明,人與人的差異變得更大。並不像弗洛伊德認為的:“在極度飢餓的狀態下,人的差別會消失,大家都會變成相同的表情,只有飢餓的表情。”反而讓虛偽者的偽裝撕開,讓聖人的光芒沒法掩飾。

集中營這樣的事件是少有的人為苦難,弗蘭克挺了過去,有運氣成分,更重要的是他堅強意志的作用。因為他意識到不論發生什麼,他依然有選擇的自由,他可以選擇怎麼去面對苦難。這也是他在書中表達的,不管境遇如何,你都仍有選擇。書的第一部分講的是弗蘭克在集中營的經歷,而我認為弗蘭克人生的整個經歷也是相當讓人敬佩的。他熬過集中營的煉獄生活,出去後發現父母死了,妻子死了,兄弟死了……

後來他又有了愛人,結了婚,依然留在充滿回憶的維也納,這都需要勇氣,需要對生命的熱愛。他常引用尼采的一句話:“打不垮我的,將使我更加堅強。”弗蘭克67歲考到了飛行員駕照,80歲仍能攀登阿爾卑斯山,還到世界各地演講推廣意義療法。他活了92歲。可以説,弗蘭克用自己的一生來詮釋活出生命的意義,他清楚每個人都是不可替代的,都擁有一份無法代替的意義。

當你清楚自己生命的意義之後,便會明白自己為了什麼活着,那你就知道“如何”活下去。一想到自己存在與不存在這個世界都沒有任何差別的時候,人們會崩潰掉。

弗蘭克講到生命的短暫性,人生命的有限性,不可重複性,而這短暫也是最好的提醒,讓我們知道要好好活在當下。要想方設法讓意義實現,因為一旦我們利用某個機會實現了意義,它就安全了,它就永存在歷史上。歷史會永存。弗蘭克認為人的價值與這個人一直同在。而世俗社會的標準認為:沒有用了就沒有價值了。這是很多人錯誤的等同,認為沒用和沒價值是一樣的,沒用和生活沒意義是一樣的。如果只認為有用才有價值,那和集中營的模式有什麼區別?在集中營裏沒用的人會很快被送進毒氣室洗澡。

人類存在於自然界,需要遵守自然法則:順其自然。

弗蘭克在書中多次提到順其自然。他出版了很多書,卻沒想到這本本來他想匿名出版的書收穫了極大的成功。他多次叮囑學生們,成功和幸福一樣,都是自然而然的產物,可遇不可求。而在現代社會太多人渴望成功,有時候太用力,反而會像沙子那樣從指尖流掉。一切隨心而走,並想辦法去實現它,很多年之後,你會收穫意想不到的東西。尋找生命的意義也需要順其自然。

弗蘭克在書裏提到的三個途徑尋找生命的意義:

第一、創造或從事某種工作。這一種意義很明顯,弗蘭克沒有多説。

第二、從愛中找到意義。這裏的愛的意義是指:深愛直達另一個人內心深處,去看到TA的本質,去看到TA潛在的力量,使TA發揮自己的潛能。按照弗蘭克這樣的思路理解:那麼相愛的最高境界便是成就彼此。

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即便當事人身在絕境,也能把個人悲劇轉化為勝利。當人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義,他不僅會感到幸福,還能提高抗挫力,應對磨難的能力。

但沒有人嚮往苦難,這也是弗蘭克堅持的,他認為儘管痛苦悲劇可以幫助當事人找尋到意義,但這都是在苦難沒法避免的情況下。當苦難可以避免的時候,那麼消除苦難的原因才是有意義的,如果故意去承受不必要的苦難就是自虐!

最後,希望大家能擠時間認真讀讀這本《活出生命的意義》,也許會給你帶來一些啟發。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21

所以,我看到了《活出生命的意義》。

名字很雞湯,後來發現並不是雞湯文,對於現在狀態的我,它給了我重拾人生意義的勇氣和方法(對的,這是本工具書)。如果你也像我一樣,那麼看到這篇文章,希望能夠給你一點幫助,儘快走出陰霾。

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爾是一位精神病學家,作為一個猶太人,在二戰時期,他遭受到了非人的對待。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在集中營這樣殘酷的環境下,弗蘭克爾堅強活了下來。他不僅超越了這地獄般的痛苦,同時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相結合,開創出獨特的“意義療法”。替千千萬萬的人們找到了人生的意義。

本書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經歷,第二部分是其意義療法的內容。既有理論,又有實例,互相印證。

從文學角度來講,這本書可能不那麼引人入勝,不那麼吸引人的眼球,不那麼有讓人繼續讀下去的慾望。但是,作為一本心理學工具書專著,它無疑是非常成功的。書中闡述了找到人生意義的三大途徑:工作(做有意義的事)、愛(關愛他人)以及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

也許你會問:有這麼神奇嗎?一本書就人間值得了?接着往下看,本文會給你答案。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22

看了弗蘭克的《活出意義來》,儘管還沒有看完,但仍讓我覺得一個人在極端惡劣情況下堅持生命的意義是多麼偉大,同時人的潛能也真的是無限的。

在人變得一無所有,很多人的慾望與動物相同,而有着豐富精神世界的人,卻一樣能活出生命的意義來。他在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情況下,還會堅持生命的意義,會在面對死亡時選擇照顧那些病人,還會為了朋友而放棄逃跑的機會,也就是説,他能為了他心目中生命的意義而放棄生的希望,最主要的是,這些決定都不是在瞬間決定的。我們對於瞬間的決定可以理解為一種衝動,但經過仔細考慮而做出的穩定決定,不能不讓人佩服。

一個生活優越的人,在瞬間變得身無長物,穿着單薄的衣服面對嚴寒,做着繁重的勞動,而食物匱乏,還要時不時忍受屈辱和毒打、面對各種死亡現象。人變得越來越冷漠,可是人還是本能的尋找着生的出路。也同時認同,人沒有適應不了的環境。並且在如此環境下,仍有偉大的生命能保持着心靈的自由。

作者寫書的目的不是為了介紹集中營的生活,而是要讓人們在任何情況下保持心的自由,是的,心自由了,人就會無比堅強,突然想看看老子的著作,不知道是不是有相通之處。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23

讀了《生命 生命》這篇課文,我感到生命是多麼的寶貴。

課文講了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的瓜苗、傾聽心跳等幾件小事中,展現出生命的意義;最然生命短暫,但我們可以使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並表達了作者一定要珍惜生命,絕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生命是寶貴的,是美好的,那麼你是怎麼看待生命的呢?

我非常敬佩葉欣、王晶、丁秀蘭、李曉紅、鄧練賢等等熱愛生命的英雄人物。不過,我最敬佩雷鋒。因為他用自己的生命為人們做了許多好事,也使自己的生命活得更加光彩有力。雷鋒有一句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為人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為人民服務的人,有醫生、護士、警察、郵遞員……

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莫過於生命了,哪怕是遇到艱難的險阻,也要勇敢面對,絕對不能見死不救。別再猶豫了,站起來,做生命的強者吧!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24

《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包含兩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作者講述了他在集中營的經歷;第二部分介紹了意義療法,這一療法替人們找到了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見證。

書中介紹意義療法,是着眼於人類存在的意義以及對這種意義的追求。

意義療法既非説教亦非祈求,既不是道德勸戒也不是邏輯推理。用一種形象的方法來比喻就是,治療師扮演的角色好比眼科專家而不是畫家。畫家試圖向我們表達他自己所見的世界是什麼樣子,而眼科醫生試圖讓我們自己去觀察世界實際上是什麼樣子。意義療法師的作用是拓展患者的視野,使他意識到其生命潛在的所有意義。

意義療法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方式來發現生命之意義:

(1)通過創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

(2)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採取某種態度。

作者將自己對生命的思考匯聚在書中的一字一句中。告訴我們無論怎樣解釋生命的意義,只要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短短一生如蜉蝣,若能看透生命的本質,找到生而為人的源動力,認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熱愛我們的生活。這一世才真的沒有白白來過。

正如詩人尼采所説:“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