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2017年大學聯考生物必背知識點

校園3.64K

生物是大學聯考必考的科目之一,想要考好,就要做好複習,將該背的知識點都背熟。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17年大學聯考生物必背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2017年大學聯考生物必背知識點

  2017年大學聯考生物必背知識點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1. 植物的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

⑴精子的形成過程: 1個小孢子母細胞→4個小孢子→4個營養核和 4個生殖核,其中 4 個生殖核再經過一次有絲分裂,產生 8個精子(形成 4個花粉粒)。因此,每個花粉粒中的 2個精子是同源的,其基因組成也是一樣的。

⑵卵細胞的形成過程:

1個大孢子母細胞→4 個大孢子(其中 3 個退化,剩下 1 個大孢子) 經三次有絲分裂 8個核(形成 8核胚囊,其中包括 1個卵細胞和 2個極核)因此,卵細胞和 2個極核是同源的,其中的染色體都是體細胞的一半,基因組成也是完全相同的。由此可見,植物的精子和卵細胞並非減數分裂直接產生的,與動物的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不同。

2.原腸胚三胚層分化的器官和系統

外胚層:皮膚的表皮及其附屬結構(包括汗腺、皮脂腺、毛髮、指甲等),口腔上皮細胞及唾液腺,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指眼、耳、鼻)

中胚層:皮膚的真皮,運動系統(包括骨骼和肌肉),循環系統(包括心臟、血管、血液及淋巴器官、淋巴管和淋巴),內臟器官的外膜包括腸繫膜、大網膜),排泄系統,生殖系統。 內胚層:消化道上皮、呼吸道上皮以及由此退化而來的器官或結構(如肝臟和胰腺,但不包括口腔上皮和鼻腔的鼻黏膜。

3. 被子植物個體發育不同階段的營養供應

胚在形成過程中,所需營養由胚柄吸收營養來提供;胚發育成幼苗所需營養由子葉(無胚乳種子)或胚乳(有胚乳種子)提供;幼苗經營養生長、生殖生長成為性成熟植物體的過程所需營養均來自自身光合作用。

4.被子植物果實各部分的來源、染色體數目及基因型(假設親本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為 2N)

説明:胚包括子葉、胚芽、胚根和胚軸四部分,四部分的染色體、基因型均相同。

5.判斷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一般方法

説明:該方法只適用於二倍體生物。若是處於分裂後期的細胞,應該看移向同一極的一套染色體中是否存在同源染色體。

  大學聯考生物知識點總結

變異和進化

1.X 染色體和 Y 染色體也是一對同源染色體雖然二者在形態、大小上都不相同,但它們也是一對同源染色體。

2.遺傳性狀、遺傳信息、遺傳密碼、反密碼子的比較

遺傳性狀:生物表現出來的形態特徵和生理特徵,其體現者是蛋白質,由遺傳信息決定。 遺傳信息:基因中能控制生物性狀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

遺傳密碼:又稱密碼子,是指 mRNA 上能決定一個氨基酸的 3個相鄰的鹼基。密碼子共有 64個,而能決定氨基酸的密碼子只有 61個,有 3個終子密碼子不決定任何一個氨基酸。 反密碼子:是指 tRNA 的一端的三個相鄰的鹼基,能專一地與 mRNA 上的特定的 3個鹼基(即密碼子)配對。四者的主要區別是存在的位置不同,功能不同。從分子水平看,生物遺傳的實質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遺傳信息)從親代傳遞給子代的過程。

3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適用的條件

⑴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性狀遺傳,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同源染色體上等位基因的分離,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同源染色體上等位基因在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而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和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是有性生殖的生物進行減數分裂時特有的行為。

⑵真核生物的性狀遺傳,原核生物或非細胞結構的生物不進行減數分裂,不進行有性生殖。 ⑶細胞核遺傳,只有細胞核中的基因隨染色體的規律性變化而呈規律性變化,細胞質遺傳表現出母性遺傳的特性,並且後代的性狀都不會出現一定的分離比。

⑷只有位於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或多對)基因才按自由組合定律向後代傳遞,而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或多對)基因則是按照連鎖與交換定律向後代傳遞的。

4.人類遺傳病的五種遺傳方式及特點

5.基因庫、基因頻率、基因型頻率

基因庫:是指一個種羣所含的全部基因。每個個體所含的基因只是種羣基因庫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種羣越大,基因庫也越大,反之,種羣越小基因庫也就越小。當種羣變得很小時,就有可能失去遺傳的多樣性,從而失去了進化上的優勢而逐漸被淘汰。

基因頻率:指某種基因在某個種羣中出現的比例。如果在種羣足夠大,沒有基因突變,生存空間和食物都無限的條件下,即沒有生存壓力,種羣內個體之間的交配又是隨機的情況下,種羣內的基因頻率是不變的。但這種條件在自然狀態下是不存在的,即使在實驗室條件下也很難做到。實際情況是由於存在基因突變、基因重組、自然選擇以及遺傳漂變和遷移等因素,種羣的基因頻率總是在不斷變化的。這種基因頻率的變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選擇決定的。所以生物進化的實質就是種羣基因頻率發生變化的過程。

基因型頻率:是羣體中任何一個個體的某一種基因型所佔的百分比。

  大學聯考生物知識點

生物與環境

1. 解讀種羣增長的“S”型曲線

當種羣在一個有限的環境中增長時,隨着種羣密度的上升,個體間對有限空間、食物和其他生活條件的種內鬥爭必將加劇,以該種羣為食的捕食者的數量也會增加,這就會使這個種羣的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增高,從而使種羣數量的增長率(指在某一時間,某一種羣數量條件下的瞬時增長率,可用 dN /dt表示)下降,當種羣數量達到環境所允許的最大容量(K 值)時,種羣數量將停止增長,即此時的增長率為 0,有時會在最大值上下保持相對穩定。當種羣數量增長到 1 2K 值時,曲線有一拐點 P,在 P 點種羣的增長速率最快,可提供的資源也最多,而又不影響資源的再生。當大於 1 2K 值時,種羣增長的速率將開始下降。因此,在對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方面,當種羣數量大於1 2K值時就可以獵取一定數量的該生物資源,而且獲得的量最大,當過渡獵取導致種羣數量小於 1 2K 值時,種羣的增長速率將會減慢,獲得的資源量也將減少,而且會影響資源的再生。所以在獵取資源時應注意保證剩餘量在 1 2K值以上,這樣才會有利於資源的再生和可持續發展。

2. 關於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知識歸納

⑴能量流動是生態系統的兩大功能之一。

⑵能量流動的起點是從生產者固定太陽能開始的,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指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

⑶在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變化是:光能→生物體有機物中的化學能→熱能,而熱能是不能重複利用的,所以能量流動是單向的,不循環的。

⑷流入到各級消費者的總能量是指各級消費者所同化的能量,排出的糞便中的能量不計入排便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中。

⑸能量流動之所以是單向的原因是:第一,食物鏈中各營養級的順序是不可逆轉的,這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第二,各營養級的能量大部分以呼吸作用產生的熱能形式散失掉,這些能量是生物無法利用的。

⑹能量流動逐級遞減的原因是:第一,各營養級的生物都因呼吸消耗了大部分能量;第二,各營養級總有一部分生物未被下一營養級利用,如枯枝敗葉。

⑺生態系統的能量傳遞效率為 10% ~ 20% 的含義,是指一個營養級的總能量大約只有 10% ~20% 傳遞到下一個營養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