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精選國小教學工作計劃範文五篇

校園1.14W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迎接我們的將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戰,我們要好好計劃今後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了。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計劃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教學工作計劃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國小教學工作計劃範文五篇

國小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依據市教研室國小英語科工作計劃以及區教研室工作部署制定本學科的工作,以提高全區國小英語的教學質量為中心,求真務實,努力將各項工作做細做實。

二、工作思路

圍繞區教研室提出的“一條工作主線,二種運作機制,二種推進方式,六個建設項目。”工作思路確定本學科的工作思路:

探索教研機制,優化教研質量;

實施集體備課,活躍區域教研;

開展部落教研,積累優質資源;

參與課題研究,提高研究水平。

三、主要工作:

(一)教研工作

1.探索分層分類教研,提高教研的有效性。

將進一步探索分類教研機制,提高教研活動的服務性、指導性和全面性。本學科教研員加強高低年段教學研究合作,開展從“內容分段研究,負責所有學校”教研轉向“內容合作研究,負責部分學校”教研的試點。主要任務是教研員將根據生源差距,有目的進行個別下校調研,開展分層分類教研;其次,將扶持所屬片組內的1-2所薄弱學校,深入指導學科科組研究對策。(具體內容看《區國小英語科分類教研實施方案》)

2.開展跨校際集體備課,活躍區域教研氛圍。

由教研員牽頭,利用核心組、中心組成員集體參與組織管理的跨校際集體備課、課堂教學實施及教學反思的試驗研究。主要研究內容是對3-6年級的4冊書的每個單元的每4個主要教學任務內容進行跨校際的集體備課,撰寫教學設計,並通過課例研討、課後反思。此外,還將調動全體教師對教學設計進行民主的評議,選出最佳教學設計,以激勵教師的積極性。此項目試驗研究,旨在積累區內一線教師的優秀教學資源,同時建設和打造優秀的學科核心組、中心組團隊,促進全體教師專業發展,形成全區濃厚的課堂教學研究的氛圍和提高全區國小英語教學質量等目標。(具體內容請看本學科網上的相關文章)

3.利用部落教研,積累優質教學資源。

利用天河部落,拓寬教研途徑,豐富教研活動內涵,將定點教研與網絡教研,定時教研與隨機教研結合起來,編織一張突破時空的教研網。通過集體備課教學設計、課堂實施的研究與課後基於知識點的教學反思的實驗項目,積累我區國小英語科的優質教學資源。

4、與教研會合作,活躍常規教研。

鼓勵核心組中心老師承擔組織區教研活動,開展專題小講座,活躍常規教研。建立教研活動的考核、資助制度,教研會根據各學科每次教研活動的計劃、實施、服務對象(教師)評價、反思材料,對各學科教研活動給予相應的活動經費。

(二)科研工作

5.配合區級課題,深入推進以校為本教研製度基地建設的研究。科組建設研究,學科基地建設研究,校際合作的年級學科資源建設研究及中國小教學銜接研究是我區推進以校為本教研製度基地建設的四個主要項目。龍口西路國小作為首批創建天河區國小英語學科教研基地項目學校,本學科將大力參與並扶持該校的課題研究。

6.學困生課題研究。我們將在集體備課、扶持薄弱學校和各類研討課等工作中滲透此項工作。

7、學科資源建設課題研究。參與並支持國小五年級英語學科資源與國小低年段英語口語教學資源建設的課題實踐與研究。

8、支持與鼓勵參與市教研室與電教協會合作的“網絡資源建設”的課題研究,以及市教研室的科研課題申報工作。

(三)專項工作

9、配合教育局的工作安排,參與龍口西等5所申報廣州市等級學校的準備工作。

10、積極做好學科質量監控及市抽測工作。探索建立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測體系,加強教學質量的監控,做好國小學生學業質量進行抽檢工作。在天河區中國小教學研究會的指導下,將組成單元命題小組,規範各類考試的命題、組卷、審題工作 ,減少差錯率,提高試題質量。

本學期市抽測工作有

6 年級;19周 星期四 下午(與畢業考合在一起);

2年級:5月18日 14周 口試;

口語測試:抽若干學校口試(主要是6年級)。

11、競賽工作。

教師方面的有區的第八屆“青基賽”,本學科將積極配合區教育局做好競賽的相關工作;

學生方面有第“廣州市國小英語競賽”,時間預定5月13日。

12、繼續開展一學年一次的市國小英語優秀學校科組和教研積極分子的評選活動,通過建立激勵的機制,加強各學校英語科組的戰鬥力和凝聚力,促使優秀分子脱穎而出。

國小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遵循區文教局、教研室和學校工作思路,以學習、宣傳、研究、實踐新課程標準為中心,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深入開展教研、科研活動,不斷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不斷髮展學生全面素質,努力開創xx國小教學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標

1、圍繞一箇中心,即以學習、宣傳、研究、實踐新課程標準為中心,落實課程計劃,優化課堂教學過程。

2、突出兩個重點,即深入開展教研、科研活動,組織教師學習先進理論,研究教材教法,使先進理念更有效地轉化為教學實踐行為。

3、抓實三項工作,真正使學校教學工作做到有序、創新、有特色。

4、試行四項改革,實施教育創新。

三、主要措施

(一)圍繞一箇中心,學習、宣傳、研究、實踐新課程標準

1、加強學習,更新觀念。鼓勵教師自覺主動地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書籍--《新課程與學校發展》、《新課程與教師發展》、《新課程與學生髮展》、《多元智能與課程改革》、《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等,通過組織專家講座輔導、讀書心得交流、教育教學前沿信息大碰撞等活動,幫助教師緊跟時代脈搏,確立新的現代教育觀,受到新的啟迪:

(1)我們的課程改革應當以培養多元智能為重要目標;

(2)我們的課程改革應當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

(3)我們的課程改革應當樹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學生觀;

(4)我們的課程改革應當樹立因材施教的教學觀;

(5)我們的課程改革應當樹立多元多維的評價觀。

2、深入研究,不斷探討。以網上學術論壇、新課程大家談等形式,組織教師開展大討論,使教師明白我們課堂學習的主人是每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學生,教師應當更多地關注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應當不斷地給予積極的評價,為學生提供自由表達自己思想、表述自己觀點、實現自己思維飛躍的舞台,幫助他們認識自我,,建立學習自信心,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過程的欣賞者、支持者和引領者。

3、活動體驗,加深認識。採用綜合活動與分科活動並舉,面上交流與點上探討結合,接受掌握與科研深化銜接的多種方法,使活動能滿足多方需要,使處於不同"最近發展區"內的教師都能從活動中受益。本學年,擬舉行一次"新課程通識培訓",一次"我與新課程"研討會,一次"綜合實踐課"觀摩活動,一次一年級新課程教學研究觀摩活動。

4、有的放矢,重點突破。一年級是新課程實施的第一年,課程設置體現出較強的綜合性,要積極創造條件,重點加強一年級教師的培訓,使他們進一步明晰新課程標準理念,提高對新課程的把握能力,儘快適應新一輪課程改革。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與學生合作開發與實施的,教師既是活動方案的開發者,又是活動方案的實施者,如何上好這門新課,有許多新問題有待探索解決。本學年,擬邀請市教研室主任、《綜合實踐活動》教材主編李新老師給全體教師作"如何上好綜合實踐課"專題講座,並在教研組內開展一次大討論,內容為:(1)如何正確處理學生的自主選擇、主動實踐與教師的有效指導的關係?(2)如何恰當處理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的統籌規劃與活動具體展開過程中的生成性目標、生成性主題的關係?(3)如何整合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4)如何以融合的方式設計和實施四大指定領域?在廣泛討論的基礎上,開展一次綜合實踐課觀摩活動,幫助老師儘快上好這門課,上精這門課。

(二)突出兩個重點,即深入開展教研、科研活動,組織教師學習先進理論,研究教材教法,使先進理念更有效地轉化為教學實踐行為。

1、深入開展教學研究。

(1)健全網絡,創設平台。進一步完善學科組,學校、學區三級教研網絡,力求"備課、説課、上課、評課"四重視。教研活動要做到三定五有:定時、定內容、定研究課題;有活動計劃,有活動記錄,有活動原始資料積累,有效果,有教研組活動總結。學科教研組要經常性地開展學習有關理論,互相聽課、評課,疑難問題探討等小型多樣的活動,形成"平時隨時研,隔週重點研"的教研氛圍,使教研活動做到目標明確,研究深入,紮實有效。本學期,要重點抓好每個教研組每學期兩次的"備課、説課、上課、評課"系列教研活動。

(2)依託載體,展亮成果。本學期要以區教研室組織的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綜合素質大比武為載體,來展示魯小青年教師的教學風采。通過新分配、新調入老師上彙報課,舉行觀摩課、家長開放日等活動形式,開展多層次、多學科的課堂教學展示活動,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教學研究,展亮魯小教學品牌。

(3)合作研討,學科交流。在上學期開展兩校區集體研課的基礎上,繼續推行兩校區隔週一次的協作研討活動。加強兩校區之間、學科之間的合作交流,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共同學習研究教學理論,探討教材教法,通過"對話、交流、互動",使互動式、參與式教研成為主流。在積極構建反思型教研活動的基礎上,本學年將試行"學科分單元協作研討--個人備課--資源共享--個性化使用"的備課模式,實行備課資源的適度共享。

2、充分發揮科研先導的作用

積極走科研與教研相結合的道路,從日常教學中的難點、疑點、熱點入手,組織教師展開研究、探索。本學年,重點做好以下五項工作:

(1)推出教科研主題活動。一學年擬安排四次活動:説説"我的教學故事";"我與新課程"座談會;"我發現的教學問題"演講;"對一堂課的反思"研討會。

(2)加強教科研信息交流。利用校園網絡優勢和《朝花》報,及時反映教科研動態,以利於掌握信息、借鑑運用先進的理念;同時,還要及時刊登教師的教學論文、精彩教學片段、教學設計、教學隨筆等,以利於互相交流,互相提高。

(3)加強教科員隊伍建設。要求每位教科員一學年精讀一本教育教學專著,寫好一篇教學論文,上好一節示範課;每學期聽課不少於20節,並能主動與上課老師交換意見,及時發現精彩片段並在校園網上公佈;在教科研活動中擔任主角。

(4)抓好課題研究。本學年,將採用"雙攻"(合攻團體課題、主攻重點課題);"雙抓"(抓好示範課題研究、抓好典型課題研究)的策略,着重做好一個國家"十五"規劃課題、三個國家子課題、一個省級重點課題、三個市級課題、五個縣級課題的研究,力爭出成果。

(5)推廣科研成果。寫好課題階段性總結和論文,積極向各級報刊投稿;以校園網、《朝花》報為宣傳窗口,對教師、對外推廣科研成果。

(三)抓實三項工作,真正使學校教學工作做到有序、創新、有特色。

1、實行科學的教學管理,提高管理效益。

(1)實行目標管理。期初,教導處、教研組、教師個人分別制定相應的教學工作計劃,確定切實可行的目標並付諸實施;期中、期末,對照目標分項檢查,做到有的放矢,目標明確。

(2)實行規範管理。全面推廣"魯小教學管理規範"、"教研組工作規範"、"學

科教師教學規範",強化流程管理。以"創建教育強區"為契機,對相關的教學、教研資料以及學生的學籍資料進行重新整理、歸類,實行統一管理,做到手續齊全,資料詳實。

(3)實行量化管理。為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從事教學工作、從事教科研的積極性,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擬每學年對教師的專業知識、處理教材的能力、課堂教學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學工作業績等,進行量化考核,在考核的基礎上,評出"十佳教學之星",給予一定的獎勵。

(4)實行分層管理。按照"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教育,獲得有差異的發展"的操作思路,實行分層管理,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漸進的質量觀,達到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對學困生試行"低起點、小步子、多活動、快反饋"的.方法,建立學困生檔案,進行質量跟蹤檢測,使他們獲得力所能及的發展。同時,使尖子生獲得最好的發展,充分關注中間生的發展,力求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

2、成立教師發展學校,抓好教師隊伍建設。

(1)建立"魯小教師發展學校"這一組織,以"開放、合作"作為校本培訓的切入口,制定校本師資培訓計劃,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供較為廣闊的空間。

(2)結合新課改,開展一次"自我設計、正確定位"為目標的"教師個人職業生涯"設計活動。

(3)創建教師文化,營造學習氛圍。通過設立學術論壇、教育者沙龍、建立教師讀書會、創建教師網上交流平台等學習型組織,讓教師在平等的對話、交流中得到提高,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本學年,擬舉行"魯小教師百科知識擂台賽"、"魯小教師教育理念、教育觀念碰撞會"。

(4)校本培訓與校外培訓相結合。本學年,按照"學校出菜單,教師點擊菜單、學校來買單"的方式,為教師提供個性化、套餐式培訓,滿足教師個性化的需求。

3、強化雙語教學,凸現英語特色。

本學年,按照"全面發展,英語見長"的操作思路,圍繞"豐富學習形式,營造學、用氛圍;聘請外籍教師、開展小班試點;試用校本教材、開展課題研究"這一主線,做精、做強英語教學品牌。

(四)試行四項改革,實施教育創新。

1、開展創辦"筆記本電腦實驗班"的可行性研究。

2、結合"新課改",做好"新班級教育"試點的前期準備工作。

3、擬在本學年第二學期推行每週上午二節課後的大休息制度(連同眼保健操20分鐘)讓學生通過課間的"休閒活動套餐",保證學生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學習。

4、擬開展"讓家長自選班級"的可行性論證,為20xx學年的試點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xx國小xxxx學年第一學期主要教學活動安排

八月:(8月21日起)

1、“與新課程同行”校本培訓;

2、以教研組為單位備課;

3、學區教研;

4、參加區教研室組織的新教材備課;

5、一年級新生編班。

九月:

1、週三興趣特長班報名、升班;

2、假日技能班招生、開學;

3、xxxx學年優秀師徒、“學困生”優秀輔導獎、先進班級等頒獎;

4、選拔老師參加區青年語文教師課堂教學比賽;

5、託管學生對象統計;

6、準備省、市教改之星評選工作;

7、2-4年級新擴招班級及新接收班級家長會;

8、兩校區協作研討(單週五晚上);

9、區名師名校長外出考察;

10、《朝花》報出刊;

11、區數學、信息技術學科課程培訓;

12、區小語、思品研修班第三屆學員報名、推薦;

13、和暢堂校區五、六年級語文、數學活動課走班式教學工作開始;

14、區國小體育教師新課程學科培訓;

15、虛擬教研活動試點工作開始;

16、準備中國小英語教學論文評比;

17、重組校各學科青年教師研修班。

十月:

1、家長學校開學;

2、教師個人職業生涯設計;

3、英語推廣計劃活動開始;

4、教師英語培訓工作開始;

5、參加省國小英語新教材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

6、準備小語、品德研修活動暨第三次新課程學科培訓活動;

7、參加市優秀語文教師新課程課堂教學藝術巡迴展示;

8、區國小數學、常識新課程學科培訓活動;

9、參加區名師、名校長教學才藝展示活動;

10、準備區中國小體育教學、勞技教學論文評比;

11、兩校區協作研討(單週五晚上)。

十一月:

1、準備區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教學業務素質綜合比武活動;

2、省20xx年度規劃課題申報;

3、期中教學檢查;

4、區音樂、美術新課程學科培訓;

5、成立xx國小教師發展學校;

6、市中國小英語教學論文評比;

7、區小語、品德研修班暨新課程學科培訓;

8、市小語論文、品德教學論文評比;

9、新分配、調入老師彙報課;

10、兩校區協作研討(單週五晚上);

11、二年級乘法口訣達標;

12、四-六年級作文競賽。

十二月:

1、準備區國小數學、常識教學論文評比;

2、教師百科知識擂台賽;

3、“新班級教育”師資意願申報;

4、區小語、品德研修班活動暨新課程學科培訓;

5、參加市《科學》新教材教學研討會;

6、參加區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教學業務素質綜合比武;

7、參加區中小幼科研工作會議暨新課程課題羣研究情況調研;

8、一年級百字聽寫;

9、三-五年級實驗操作比賽;

10、兩校區協作研討(單週五晚上)。

一月:

1、週三興趣特長課結束、總結、評比、成果展;

2、假日技能班結束、總結、評比;

3、期末質量調研、分項考試;

4、評選最佳題庫;

5、評選“學困生”輔導獎;

6、校研修班成員個人小結;

7、各教研組教研工作總結。

國小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我校自開展武術教學至今,從鍛鍊同學的自身素質出發,培養學生的武德和雙基能力,為同學們的身體體能着想,主要以加強學生的體能訓練,技能訓練,進行心理素質培養,和團隊精神的培養,提高團體榮譽感,力爭達到心理過硬,思想過硬,動作準確。

二、體能訓練:

體能訓練是本學期的重要內容,通過這學期的體能訓練,目前學生整體素質差,雙差生較多,肥胖生較多,新生也比較多。根據實際情況加強學生的基本動作練習,完善學生的各項身體素質,力爭全體學生參加,並且對訓練的內容能夠積極的完成,達到很好的效果。

三、技能訓練:

在基本訓練方面,從拳法、腿法、收身、對學生進行了相應的訓練,在訓練中不能夠達到要求的同學進行了特別的訓練,並且對其減慢了學習進度。

在組合訓練方面,加強基本練習,提高組合訓練,力爭在本學期實現大部分學生基本動作過關,一部分學生掌握組合動作。

訓練中本着因材施教,注意對肥胖學生的訓練。爭取把武術操做的更加有生機、更加有活力。我們會彌補以往的工作中的缺點和不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一同創造一個屬於我們尚國小生自己的明天。訓練內容具體如下:

一、武術操的精神 主要是內在和外在的氣質,要從眼神中迸發出他們體內精神信息,並提高他們們的團隊意識,增強團隊精神。

二 、武術操的動作,全套的動作要求流暢有力,聽音樂要由節奏感,動作要由連貫性。

三、動作訓練原則上三週完成, 兩週配音,兩週鍛鍊隊列與隊形的配合。

四、在十三週完成,可以上台表演。

國小教學工作計劃 篇4

為了實施教導工作計劃,進一步落實新課程改革,加大教育教學內部管理和督查力度,嚴格過程管理,強化教研教改,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我校教學質量再上一個新台階,特制定如下教學管理制度:

一、備課:

1、開學前認真鑽研本學科教學大綱和全冊教材,必須明確本學科在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和教材體系結構,必須明確本學科本學期的重點單元或章節,並對全冊教材作出如下分析:本學年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全冊教材的教學要求、教材的重點及難點、各部分教材間的聯繫、教材內容及進度安排。

2、開學初要制訂好學期授課的教學計劃。

3、備課要以個人鑽研為主,通過鑽研明確知識的重點、難點,分析學生理解中的難點,挖掘教學內容所包含的思想滲透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的切入點。

4、在個人備課的基礎上,加強集體研究。每兩週安排一個晚上為集體備課或教研組活動時間。集體備課時,備課組成員輪流擔任主講人,備課必須備教法、還要精心備學法,積極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備課基本上要求做到“三統

一、五不統一”。即進度(包括單元測驗、期末考試)要統一,尺度(深度、廣度、容量、密度)要統一,百分之八十的練習內容要統一;教學步驟不強求統一,教學方法不強求統一,百分之二十的練習不強求統一,板書安排不強求統一,教材難點不強求統一。通過集體備課,集思廣益,互相學習。

5、教師要認真寫好備課筆記,達到以下要求:

(1)切合教材、任課教師和學生的實際。

(2)整本教案用鋼筆書寫,墨水顏色一致。沒有錯別字和不規範的字。

(3)教案要有單元分析。

(4)一個課時一份教案,禁止備通課。

(5)每課時教案要寫明課題或教學內容。

(6)有明確的教學目的,包括知識、能力、技能及思想教育的要求。

(7)有教學的重點、難點。

(8)有課時安排及教學手段。

(9)教學過程的設計:

ⅰ.設計好啟始環節。

ⅱ.以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間的聯繫為序,寫清教學的層次和環節。每個環節要寫清施教的意圖,精心設計好各環節中的課堂提問和訓練內容、形式及要求。提問要有準確性,能抓住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提問要有啟發性,能激發求知慾,能開拓學生的思路,培養髮展思維能力;提問要有廣泛性,能從實際出發,面向全班學生。

ⅲ.教學的重點、難點內容要有清楚、準確的註釋,並有突破的措施及方法。 ⅳ.教學環節中要體現所採用的教學方法及手段,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的激發,對學生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培養應有明確的要求。

(10)板書設計是教學中加強直觀性的有效輔助手段,因此要精心設計板書,要能體現出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有助於學生理清教材脈絡,掌握重點和難點。揭示知識的內在聯繫及規律性的總結概括,有助於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還要有助於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受到思想教育。

(11)寫明課堂練習內容及課後作業。

(12)有教學後記或單元小結。

6、學科的練習課、鞏固複習課均應有備課筆記。

7、語文學科的説話課、習作課單獨備課,寫清題目、要求、指導、範文、講評等內容。

二、上課:

1、上課前整理好服裝,檢查面容,做到整潔、乾淨。不戴有礙教學或分散學生注意力的飾物,不化濃粧。體育教師要穿運動鞋。

2、教師上課前要熟悉一遍教案,準備好教學用具,預備鈴聲響後,迅速趕往教學崗位,不遲到,中途不得離開教學崗位,不得做與教學無關的事情,除有計劃地安排聽課、領導隨堂聽課,任何人不得隨意在上課時進入教室找人或談事情。教師上課要關掉通訊設備,更不得外出接電話。下課不拖堂,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3、嚴格按課表上課,不經教導處同意,不得自行調課、停課、讓課、合併上大課或安排自習課。

4、教師要注意培養、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課堂常規,如:上課起立,師生問好;坐姿端正;下課起立,師生告別。

5、上課要實施課時計劃,組織教學要嚴密。正確處理好課堂中的偶發事件,穩定學生情緒,不在課堂上長時間處理學生問題。科任課上出現的問題,教師決不能推給班主任,自己撒手不管,可在課下請班主任協助解決。

6、課堂結構合理,注意學生的信息反饋,搞好課堂調節,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7、教師上課要精神飽滿,態度要親切自然,語言要文明規範,生動、形象、具有啟發性,講普通話。講課聲音適度,努力創造一種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教師一律站姿上課。

8、傳授知識適度,基礎訓練紮實。注意學科教學的德育滲透,堅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課上注意教學衞生,使學生保持正確的讀、寫等姿勢。

9、課堂教學要不斷改進教法,要充分利用教具、學具、電教媒體,使學生易於接受,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按“五導”(認真編導、積極誘導、靈活開導、學法指導、當好向導)、“五多”(讓學生多讀、多想、多議、多講、多練)的基本原則進行雙邊活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造出活躍的課堂氣氛,努力提高40分鐘的課堂效率。

10、板書安排合理,字跡規範工整,大小適度,筆順正確。

11、課上嚴禁大聲訓斥、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不得將學生轟出教室。

國小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 教材內容概要:

本冊教材由“生物與環境”、“光”、“地球表面及其變化”、“運動和力”四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含8個教學活動,原則上每個教學活動的時間為1課時,共約32課時,再加上彈性內容和複習檢測約20課時,本學期授課時間約為52課時。

《生物與環境》單元從內容上分三個部分:通過“綠豆種子發芽和生長”、“蚯蚓的選擇”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環境的關係。第二部分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並通過對生態瓶的製作、觀察,探究生態系統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關係。第三部分內容,是把以上認識拓展到自然界,通過典型事例的分析,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光》單元首先引導學生們觀察光的傳播(直線傳播和反射)特點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運用;接着指導學生認識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陽光下物體得到的熱與受到的光照強弱有關係,也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有關係。最後通過製作太陽能熱水器綜合運用相關知識。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識地球表面總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地形及特點;二是地形地貌變化及發生原因。讓學生知道是地球內部的運動,是太陽、流水、風、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運動和力》單元內容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彈力、反衝力,讓學生用這些力作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並研究動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係。第二部分學習測量力的大小,認識力的單位,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準備。第三部分認識摩擦力,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第四部分動手實踐,設計和製作一個小車。

二、本冊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更為完整的探究過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養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體包括:強調實驗前後的推測、解釋要有充分的依據;進一步掌握控制變量實驗的技能,並學習實際控制變量實驗;運用模擬實驗探究自然事物發生的原因、變化及規律。

3、面臨幾次較長期的觀察研究活動:能用線條、符號、圖畫、文字等方式記錄觀察現象,用柱狀圖、折線圖處理數據,並認識到重複實驗的意義。

三、主要材料清單:

1、第一單元“生物與環境”:

放大鏡、綠豆種子、塑料種植盒(杯)、塑料調羹、紙巾、水桶、滴管、大頭針或剪刀,蚯蚓、土壤、長方形木盒或塑料盒。

做生態瓶的容器(每組一個,可以是大的飲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鏟、漏網等工具,大玻璃水箱(每班一個)、小魚若干,水草若干。

2、第二單元“光”:

手電筒、小長方體、紙屏,簡易的日影觀測儀,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長方形卡紙、空心彎管和直管,小鏡子、製作簡易潛望鏡的材料。

小鏡子、凹面鏡、凸透鏡,白色紙、粉色紙、黑色紙、黑色蠟光紙、鋁箔紙對摺做成紙袋,温度計。

製作簡易太陽能熱水器的材料(紙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裝水的塑料袋或短一點的飲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蓋、黑色紙、鏡子或錫箔紙)。

3、第三單元“地球表面及其變化”:

風景照片、中國和世界地形圖(或地形地球儀),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或多媒體課件。 小巖石塊、酒精燈、鑷子、燒杯、水,石膏粉、豌豆種子、小碗或盤子,塑料瓶、碎磚塊。 新鮮濕潤的土壤及乾燥的土壤、牙籤、放大鏡、去掉上半部的飲料瓶。

小鏟子、一側有孔的長方形塑料水槽、報紙、塑料薄膜、降雨器(飲料瓶,瓶蓋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蓋的土和無植物覆蓋的土、塑料杯(杯底側邊扎孔)、大盤子、建造家園房屋的材料。

4、第四單元“運動和力”:

小車及配件一套(包括裝配氣球小車的車架附件)。

小鈎、鐵墊圈,車軸套、橡皮筋圈。

氣球、氣球噴嘴、連接小車部件的螺絲釘、安裝小車用的螺絲刀、紙盒子(裝鈎碼用,在桌面測摩擦力也用這個盒子)、膠帶(粘小車輪子用)。

測力計、鈎碼,做“滾珠軸承”的玻璃珠、瓶蓋。

四、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儘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五、實驗安排:

1、 製作生態瓶 分組

2、 温度對巖石的作用 演示

3、 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分組

4、 灼燒土壤 演示

5、 製作潛望鏡 分組

6、 加熱土壤浸出液 演示

7、 降雨量大小對土地侵蝕的影響 演示

8、 搜索河流對土地的影響 演示

9、 拉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快慢的關係 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