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考研心理學著名實驗常考的知識

校園1.87W

考研生們在參加考研心理學的考試時,需要提前把一些著名實驗常考的知識瞭解清楚。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考研心理學著名實驗參考資料,歡迎大家前來閲讀

考研心理學著名實驗常考的知識

  心理學考研從眾實驗著名實驗:

從眾實驗是研究從眾現象的經典心理學實驗,它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所羅門·阿希在40多年前設計實施的。

所謂從眾,是指個體受到羣體的影響而懷疑、改變自己的觀點、判斷和行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阿希實驗就是研究人們會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響,而違心地進行明顯錯誤的判斷。

阿希請大學生們自願做他的被試,告訴他們這個實驗的目的是研究人的視覺情況的。當某個來參加實驗的大學生走進實驗室的時候,他發現已經有5個人先坐在那裏了,他只能坐在第6個位置上。事實上他不知道,其他5個人是跟阿希串通好了的假被試。

阿希要大家做一個非常容易的判斷---比較線段的長度。他拿出一張畫有一條豎線的卡片,然後讓大家比較這條線和另一張卡片上的3條線中的哪一條線等長。判斷共進行了18次。事實上這些線條的長短差異很明顯,正常人是很容易作出正確判斷的。

然而,在兩次正常判斷之後,5個假被試故意異口同聲地説出一個錯誤答案。於是許多真被試開始迷惑了,他是堅定地相信自己的眼力呢,還是説出一個和其他人一樣、但自己心裏認為不正確的答案呢?

結果當然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從眾傾向,但從總體結果看,平均有37%的人判斷是從眾的,有75%的人至少做了一次從眾的判斷。

那麼,人們為什麼會從眾呢?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我們對規範的主流社會影響所作出的反應。遵循主流社會規範(即大多數人認同的)往往可以得到獎賞和正向激勵。第二個原因是我們對信息的社會影響所做出的反應。尊重規範並不是人們從眾的唯一原因,人們從眾還因為團體可以提供有價值的信息。第三個原因是,當任務有難度時從眾現象會增加。

結果當然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從眾傾向,但從總體結果看,平均有33%的人判斷是從眾的,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從眾的判斷,而在正常的情況下,人們判斷錯的可能性還不到1%。當然,還有24%的人一直沒有從眾,他們按照自己的正確判斷來回答。一般認為,女性的從眾傾向要高於男性,但從實驗結果來看,並沒有顯著的區別。

  心理學考研情緒實驗著名實驗

古代阿拉伯學者阿維森納曾把一胎所生的兩隻羊羔置於不同的外界環境中生活:一隻小羊羔隨羊羣在水草地快樂地生活;而在另一隻羊羔旁拴了一隻狼,它總是看到自己面前那隻野獸的威脅,在極度驚恐的狀態下,根本吃不下東西,不久就因恐慌而死去。

醫學心理學家還用狗作嫉妒情緒實驗:把一隻飢餓的狗關在一個鐵籠子裏,讓籠子外面另一隻狗當着它的面吃肉骨頭,籠內的狗在急躁、氣憤和嫉妒的負性情緒狀態下,產生了神經症性的病態反應。

實驗説明:恐懼、焦慮、抑鬱、嫉妒、敵意、衝動等負性情緒,是一種破壞性的情感,長期被這些情緒困擾就會導致身心疾病的發生。一個人在生活中對自己的認識與評價和本人的實際情況越符合,他的社會適應能力就越強,越能把壓力變成動力。

  心理學考研感覺剝奪實驗著名實驗

感覺剝奪是指將志願者和外界環境刺激高度隔絕的特殊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各種感覺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號,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病理心理現象。

加拿大蒙特利爾海勃(Hebb)實驗室所進行的感覺剝奪實驗。受試者在感覺剝奪試驗七天後,出現了經典的`病理心理現象:

①出現錯覺、幻覺,感知綜合障礙及繼發性情緒行為障礙;

②對刺激過敏,緊張焦慮,情緒不穩;

③思維遲鈍;

④暗示性增高;

⑤體訴多,各種神經症症狀;另外,美國心理學者的“感覺剝奪試驗”,也説明一個人在被剝奪感覺後,會產生難以忍受的痛苦,各種心理功能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經過一天以上的時間才能逐漸恢復正常。

這説明人們日常生活中,漫不經心地接受各種刺激,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各種感覺是很重要的。

感覺剝奪實驗也證明了廣泛聯繫的觀點。

認為世界是廣泛聯繫的,那麼人的成長和成熟,也必然建立在儘可能多的和外界接觸的基礎上。只有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聯繫,並加強和改進這些聯繫,人才可能更多地擁有力量,更好地發展,人的心理和思想境界也才能最優。廣泛聯繫是心理潛能激發的第一步。

廣泛聯繫對孩子更為重要。很多家長對孩子過於關心,生怕各種意外和疾病,也怕孩子吃苦,把孩子放在比較好的環境中,如温室的鮮花。他們沒有想到,這反而限制了孩子的成長。或者引起了心理的不健全,或者使孩子眼界狹小,心胸狹隘。

這個實驗表明:大腦的發育,人的成長成熟是建立在與外界環境廣泛接觸基礎之上的。只有通過社會化的接觸,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聯繫,人才可能更多地擁有力量,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