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高中政治選修2知識點歸納

校園2.6W

高中選修二的政治內容是經濟學常識,學習這個部分的知識有利於理解好必修一經濟生活的知識點。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選修2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政治選修2知識點歸納

  高中政治選修2知識總結

古典經濟學的理論遺產

一、1、斯密的勞動與分工理論

(1)主要觀點

①國民財富的增長,首先取決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主要途徑是分工。這是因為:其一,分工能提高勞動者的工作技巧和勞動熟練程度;其二,分工能免除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的時間損失;其三,分工有利於機械的發明和使用。 ②市場規模越大、市場作用發揮得越充分,就越有利於分工的發展和國民財富的增長。應取消一切限制市場和交換的措施,自由放任的政策。

⑵簡要評析

①看到了市場規模對分工的制約,這是難得可貴的。

②但他顛倒了分工和交換的關係。實際上是分工決定交換,而不是交換決定分工。 2.斯密關於市場的作用與自由放任政策的基本觀點

⑴基本觀點

①認為經濟學的目的在於“富國裕民”他認為增加社會財富的途徑,一是擴大社會分工,二是提高資本的利用效率。而要實現這兩個目標就必須反對政府幹預,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讓每個人自由地參與市場活動。

②從自然秩序思想出發,認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個人利益是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唯一動力。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的`過程中,人們會受到“看不見的手”的指導,這隻“看不見的手”實際上就是市場,其發揮作用的機制就是自由競爭。

⑵評析

①科學性。認識到市場通過供求、競爭和價格機制在社會資源配置中起着積極作用 ②侷限性。未能認識到市場存在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後性等缺陷,單純市場調節也會帶來資源浪費、經濟波動和分配不分等問題。

3.斯密的自由貿易與絕對成本學説

⑴主要觀點:生產相同的產品,不同國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國有各國的優勢。如果各國將 本國的全部資源用於生產在成本上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然後對外貿易,用自己生產的東西換取本國需要而由別國生產的東西,在投入不變的情況下,貿易參與國均可從中獲得好處。

⑵評析:這一學説揭示了國際分工、自由貿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學性。事實上,並不是所有國家都有自己的絕對優勢,各國的絕對優勢也不是固定不變的, 而且某一種資源不可能被用來生產任意一種商品。從根本上看,這一學説反映了當時英國資產階級通過對外貿易進行對外擴張的迫切願望。

  高中政治選修2知識要點

大衞·李嘉圖與比較成本理論

1. 李嘉圖的收入分配理論

(1).李嘉圖認為,收入分配狀況是影響社會財富增長的關鍵因素。國家總收入分為工資、利潤和地租三部分,資本積累來自利潤。主張降低地租的方式增加資本積累,實現財富增長。

(2)按照李嘉圖的觀點,工資、利潤、地租都來自僱傭工人創造的新價值,這是從他的一元勞動價值論必然得出的結論。(李嘉圖的上述認識,從質的方面科學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三大階級之間的經濟利益關係。)

(3).李嘉圖的相對工資理論。在經濟學説史上,李嘉圖第一個提出相對工資這一概念。相對工資是指在工人創造的新價值中,工人所得工資與資本家所得利潤、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較的工資。僱傭工人的相對工資下降,意味着在資本主義的國民收入中,工人階級所佔的份額下降,工人階級與其他階級收入差距拉大。李嘉圖的相對工資理論,

(5).李嘉圖的名義工資與實際工資的觀點。

①資本家在一定時期內支付給工人的貨幣量,是工人獲得的名義工資;工人用獲得的貨幣工資所能購得的生活必需品,是工人獲得的實際工資。

②名義工資上漲,實際工資不一定增加。)

③真實反映僱傭工人生活水平的應該是實際工資,而不是名義工資。李嘉圖把資本主義工資區分為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並敢於承認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趨勢,這是他的一大貢

⑴主要內容

①李嘉圖發展了斯密的國際分工理論,提出了比較成本説,他認為,生產相同的產品,不同國家的成本是不一樣的。

②各國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輕”的原則,生產那些成本相對低的商品,然後通過對外貿易,用自己生產的東西換取本國需要而由他國生產的東西,就可以從中獲得好處。

⑵評價

①積極作用:比較正確地反映了不同國家間經濟發展的一種內在聯繫和客觀要求,對指導不同國家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增進各自利益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②侷限性:一國參與國際分工,到底能否給自己帶來好處,取決於許多方面的因素,處理不好會給本國帶來嚴重危機。

③啟發:我們要積極參與國際分工,提高開放性經濟水平,對現在的發展中國家來説,在參與國際分工的過程中,必須從本國實際出發,獨立自主,注意維護本國的經濟安全,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避免外貿依存度過高。①開放觀念和②③風險意識)

  高中政治選修2知識點

一、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

1.商品理論

⑴含義: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

⑵基本屬性

①使用價值是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屬性,不同種類的物品具有不同的有用性,同一物品的使用方式也是多方面的。它構成了社會財富的物質內容。

②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它是商品的社會屬性,體現了商品勞動者相互交換的量了比例,是商品所特有的的屬性,是商品的本質屬性。

③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就統一體,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價值是商品交換的基礎。

⑶交換價值

①含義:兩種商品相交換的量了比例。它首先表現為一種使用價值與另一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比例。

②交換價值與價值的關係:價值的交換價值的基礎,交換價值是價值的外在表現形式。

在貨幣產生以後,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形式,即價格。

2、勞動二重學説的含義

⑴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勞動叫具體勞動,人的體力和腦力的消耗即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叫抽象勞動;具體勞動創造出各種各樣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

⑵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決定的。具體勞動與自然物質是商品使用價值的源泉,而價值的源泉是抽象勞動。

3、商品的價值量

①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