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農業調查暑假實踐報告

校園1.9W

時光飛逝,白駒過隙間大一結束了,我們迎來了大學第一個暑假。這樣等開學之後我就能成長為“師哥”了,頓時感覺自己成熟了很多。大一結束之際,暑期社會實踐成為這一學年最後一項任務。為了給大一這一年打上一個完美的句號,我們下定決心要做好本次社會實踐。

農業調查暑假實踐報告

儘管烈日炎炎,也阻擋不了我們做好暑期實踐活動的決心,在這惡劣的環境中恰能鍛鍊我們的意志,參加社會實踐也能讓我們更加深入瞭解社會,為我們以後進入社會、馳騁人生打好堅實的基礎。既已下定決心,我們便做好了嚴密的規劃,將實踐各個環節進行周密討論之後便開始着手進行。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尤其在政府“關注三農”政策出台後,廣大農村的生活面貌煥然一新。同時,大棚經濟普遍得到魯中魯西廣大地區的高度重視,蔬菜、水果大棚逐漸推廣開來。毋庸置疑,大棚經濟為改善廣大人民羣眾生活水平做出了重大貢獻,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7月23日,我們來到了聊城冠縣冠城鎮七裏韓村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大棚科技調研活動,對蔬菜大棚的應用與管理以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了深入調查。通過調查,我們發現蔬菜大棚收入成為七裏韓村人民最主要的生活來源,大棚經濟成為這裏的支柱經濟。對大棚的科學管理與應用是保證經濟穩定收入的“充分條件”,大棚科技成為造福人民的“敲門磚”。

活動同時,我們深入大棚與當地羣眾一起勞動,體驗了一把大棚工作的艱辛,儘管滿頭大汗,我們心裏還是美滋滋的。因為親身體驗,勞動過後我們均頗有成就感,細細想來,農村大棚的勞動也不是想象中那麼辛苦。聽當地人説,大棚勞動唯一的艱辛之處就是工作量較大,需要每天重複同樣的工作,而且棚裏的蔬菜很容易得病,需要經常修剪打藥。

經歷三天的暑期實踐活動,我們收穫了很多,體會了很多,學到了很多。想來人生就像管理蔬菜一樣,稍有懈怠就會就會犯下種種錯誤,並且需要時時總結自己、反省自己、改善自己。因此,活着就要做到不斷完善,才能不斷進步。此次活動收穫頗豐,因此不虛此行。

最後總結一句,此次實踐活動圓滿結束,我們小隊也圓滿完成任務。

農業調查暑假實踐報告 [篇2]

篇一:社會實踐報告有關農業的

霍州市農業產業調查

為期近一個月的生產實習結束了,山西省霍州市農業局果林管理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實踐教育平台。

社會實踐是在我們完成基礎課程,專業課的基礎上,在參加工作之前的一次大練兵,其目的在於理論聯繫實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逐漸培養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獨立開展工作的能力,為今後的工作學習,以及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

這次暑期社會實踐在指導老師的周密部署下,循序漸進,按照對果品加工的理解的深入,利用圖書館、網絡資源來查閲果品加工相關知識,包括果品儲藏運輸,冷鏈系統,果汁的加工工藝,特別是果品的加工,我們做了深入探討。我們實習小組在查閲資料期間,還建立了qq討論羣,實現了資源共享,使獵獲的資料的利用得到最大化,極大地縮短了查閲時間。

一、調查情況介紹

1、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走訪了霍州市郊區的幾個鄉鎮的果園,並採訪了當地的果農和技術人員及一些蘋果收購行;調查中還參觀了主要的蘋果加工企業如、等,還造訪霍州市農業局查閲相關檔案。

2、調查方法 :調查應用了結構式訪問的方法,對受訪對象進行訪談,主要了解品種、產量、銷售等問題;還應用文獻法到霍州市農業局檔案室查閲建國後蘋果種植加工的檔案資料。

3、資料整理與分析 :將訪談記錄的內容按訪談結構分為不同類型,並按所反映問題的時間順序排序,結合檔案資料分析發展上的優勢和缺陷。

4、生產規模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十一五”以來,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以開放思維、工業化理念、經營性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發展壯大。特別是2015年,圍繞“林、果、菜、畜”四大重點,着力建設“特

色經濟林、無公害蔬菜、規模養殖”三大基地,市財政補貼580萬元,建設温室大棚350畝、大葱5000畝、其它蔬菜7000畝;新栽植優質核桃5000畝;扶持壯大了霍山兔業、同興種雞、綠源乳業等一批龍頭企業。新興的規模養殖基地不斷湧現,全市共發展各類養殖場73個,全年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銷售收入達到3000萬元,成功引進全國500強企業江蘇雨潤集團,投資10億元建設食品產業園項目,為農民持續增收提供有力支撐。

——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5年來,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積極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全力支持新農村建設,完成了楊家莊水庫除險加固、杜壁垣中低產田改造和大張、李曹等6個動物防疫中心站建設,對全市農田水利設施進行了維修改造、有效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重點實施了張望垣、李曹灘優質小麥園區建 設,加快推進“畜牧雙十”工程,全面完成79個示範村和重點推進村“四化、四改、六通、六個一”建設任務,建成了覆蓋12個鄉鎮、街道辦22個村的農村現代流通網絡體系,農村安全飲水、村村通水泥(油)路、村村通廣播電視、中國小校舍安全、村級衞生室覆蓋等。“五個全覆蓋”工程全部按計劃完工。同時,以西張村為試點,全力推進農村清潔工程,以點帶面,逐步推開,改善村居環境,建設宜居村莊。

——認真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十一五”期間,不折不扣地落實中央種糧補貼、農機補貼等各項惠農政策,共落實糧食直補、農機具補貼、家電下鄉補貼等政策性資金4374萬元,有效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鞏固了農業基礎地位,有效增加農民收入;進一步強化了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培訓;認真落實小額貸款、工商登記、税費優惠等鼓勵政策,積極扶持農民發展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業和商貿流通、家政服務等二三產業,不斷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這次假期實踐我以“善用知識,增加社會經驗,提高實踐能力,豐富假期生活”為宗旨,利用假期參加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從社

會實踐中檢驗自我。這次的社會實踐收穫不少。我認為以下四點是在實踐中缺少的。

一.在社會上要善於與別人溝通。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讓我認識更多的人。如何與別人溝通好,這門技術是需要長期的練習。以前工作的機會不多,使我與別人對話時不會應變,會使談話時有冷場,這是很尷尬的。與同事的溝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會中都會融入社會這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過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別人給你的意見,你要聽取、耐心、虛心地接受。

二.在社會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誇,而是對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多次的接觸顧客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沒有社會工作經驗沒有關係。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別人差。社會工作經驗也是積累出來的,沒有第一次又何來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會中要克服自己膽怯的心態。開始放假的時候,知道要打假期工時,自己就害怕了。自己覺得困難挺多的,自己的社會經驗缺乏,學歷不足等種種原因使自己覺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這樣表露出來。幾次的嘗試就是為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如哥哥所説的“在社會中你要學會厚臉皮,不怕別人的態度如何的惡劣,也要輕鬆應付,大膽與人對話,工作時間長了你自然就不怕了。”其實有誰一生下來就什麼都會的,小時候天不怕地不怕,嘗試過吃了虧就害怕,當你克服心理的障礙,那一切都變得容易解決了。戰勝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氣面對是關鍵,如某個名人所説:“勇氣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獄。”

四.工作中不斷地豐富知識。知識猶如人體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了知識,頭腦就要枯竭。

篇二:農業基地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

專業:經管院市場營銷13—1實踐時間:2015年7月——8月

實踐地點:河南省鶴壁市浚縣小河鎮

農村蔬菜瓜果基地社會實踐報告

(一)前言

此報告是我利用暑假假期,在家庭所在地進行的一次關於土地流轉的調查報告。主要是為了深入實踐的瞭解土地流轉的條件下,農村蔬菜瓜果基地建設的基本情況。將自己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認識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社會實踐中提升自己的才能,昇華自己的學習水平。

之所以選擇在河南省鶴壁市浚縣小河鎮進行調查,是由於自己在此長大,對此處的生產生活比較瞭解,對此地的農作物比較熟悉,有利於深入的發現問題與解釋問題。並且,豫北平原廣闊,土地肥沃,是國家重要的糧食等農作物生產基地,而浚縣也是全國糧食高單產的縣域,農業基礎設施也相對比較完善,農業發展水平也相對較高。關於“農村蔬菜瓜果基地的建設,”其是在國家提倡建設家庭農場,完善土地流轉的大背景下的一種組織形式。由於城市化與工業化的大步推進,使城市人口不斷增多,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城市,相對的會出現農村勞動力不足的現象,因此,農村土地經濟的集約化,機械化,現代化經營便成為了一種趨勢。再加上國家的大力支持,土地流轉制度的不斷完善,國家在財政上的大力支持,當地政府的積極引導,使農村的集約化,機械化,現代化組織建設有着光明的前途的。

此次調查要求自己要對農村的蔬菜瓜果基地建設有一個清楚的認識,能夠分析出較為深層次的問題。另外要有自己的觀點,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與社會實際相結合,提高自己認識與解決問題的水平。要求自己在調查中,要積極接觸社會,

瞭解社會。大學是學生從學校到社會的過渡,所以,要學會將自己融入社會中去。使得這次的調查是一次有意義的自我成長。

(二)過程

這次調查我主要是對劉古屯的蔬菜瓜果的基地進行的調查。這個基地主要種植的蔬菜是:青椒,番茄,茄子,白菜;瓜果有:甜瓜和西瓜。並且這個蔬菜瓜果基地是小河鎮經營規模比較大的基地,也是比較成功的,在農村的土地集約化使用方面開始的比較早。因此其具有一定的經驗。

在基地裏實踐期間,我個人而言,主要負責是幫助記錄和統計蔬菜和瓜果的出售,及幫助一些產品的收穫採摘。我會和其他人一起在買家來收貨時,對蔬菜瓜果進行分類,統計,數量核查,及收款記賬。這就是實踐活動期間最主要的工作,這個工作也與我所學的專業有一定的聯繫,兩個都十分的具有實踐性,與社會聯繫緊密相連,不可分割。所以在實踐的期間,我努力將自己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在日常的銷售過後,都會思考我們所學的知識是否可以運用進出售之中,並在下一次中進行嘗試。我認為書本上的知識與實踐其內在是相連的。只不過書本上的將現實活動的表達更加的理論化。如果仔細的思考一下,就能發現其中的聯繫,就會認為兩者是緊密聯繫的。

(三)實踐思考與體會

在蔬菜瓜果基地裏實踐的過程裏,除了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外,我還對蔬菜基地裏的其他狀況進行了瞭解。從中學習到了很多東西,發現了一些蔬菜基地的長處與優勢,但也發現了其在運轉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以下是對兩者的具體分析説明。

優勢之處:

1. 政府政策的一定支持。由於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要發展“家庭農場”,並且在一些政策方面進行了實施,再加上河南是完善土地流轉制度,建立家庭農場的主要試點之一。所以,蔬菜基地可以向銀行申請一定數量貸款。有利於企業的資金方面的保障。

2. 該蔬菜瓜果基地最初成立的時間比較早,在2015年就已經開始運行了。以此,企業在客户源方面相對有一些優勢,與許多的老客户有長期的合作關係。從而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

3. 與生豬飼養廠的互補。由於該蔬菜瓜果基地與一個生豬飼養廠相鄰,所以兩者可以在一些方面互補。生豬飼養廠的產生的農家肥可以用於蔬菜等農作物的生產,農作物提高產量與質量。而蔬菜瓜果基地收穫時會產生一部分賣不出的殘次品,這些又可以作為豬食物的一部分,可以提高豬肉質的水平。兩個企業的互補是十分成功的。

問題及其措施:

1. 同類企業的增多,競爭太激烈。由於前幾年蔬菜價格偏高,在利益的驅動和政策的支持下,其他地方的同類型的家庭式農場蔬菜瓜果基地越來越多,彼此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從而造成企業收益的下降。

措施: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應該進行特色化的變革,比如:綠色有機食品,特色農副產品。以此來提高企業產品競爭力,形成自己競爭優勢。

2. 土地流轉的方式不夠長久。蔬菜基地的所有者主要是通過土地轉包的形式經營,土地經營權的原所有者有違約的風險,以及轉包合同是2年的期限,每2年過後要進行續合同,這使企業的穩定性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措施:我認為企業可以與土地經營權的原所有者簽訂長期合同,將租金活動化,制定合理的方案,改變租金一直不變的情況。以此來打消原所有者的顧忌。

3. 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壓力,及勞動積極性不高。由於大量的人員進城務工,造成勞動力的相對不足以及勞動力價格上升的大趨勢,使得勞動力上升的壓力加大,並且勞動積極性不高。

措施:我認為企業要改變勞動報酬方式,將現行的以時記工,發放工資。變為減少僱工人員,幾人一組,包棚到具體的組,一棚一定的報酬,效率高的完成的工作量多的報酬就越多。以此來提高工作效率。

4. 生產的科技水平不足。該生產基地的生產模式的現代化水平不高,其生產仍然接近與傳統生產方式。生產的科技水平不足使其經濟的附加值不高,成本的上升。

措施:要發揮農業技術人員的積極作用,運用科學的方式提高產量;將一些可以使用機械減少人工的地方,儘可能的使用機械,提高集約生產能力以此降低生產成本;可以嘗試種植一些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如:鶴壁新區附近一家種植的黃壤西瓜等。使自己的產品得到升級以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

體會:

古人所説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裏的行萬里路便是實踐,古人早已認為知識與實踐是不可分割的,而當今社會更是如此。這次的社會實踐,儘管實踐的地方與工作是很普通的,但從中獲得的東西是珍貴的,這不是可以從書本中輕易獲得的,而且將知識與實踐統一運用也絕非易事,這些都要求我繼續學習不斷

豐富自己。同時也讓我知道了,很多事情真正做起來會比想象中的難得多,所以我們要有一顆堅強的內心和堅韌的品格。在這次的實踐中,我也出現了很多的不足之處,在許多的事情上表現出了不成熟。例如:做事不耐心,不細心等。細節決定成敗,小事成就大事。這些都是我下一步要改正的問題。

總的來説,這次的社會實踐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更加懂得了社會實踐的重要性。這是每個人成長的路途中必要有的一步。在今後的成長中,它絕對會對我產生積極地影響。

篇三:關於生態農業的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

調

材料工程系

二〇一二年九月x日

關於生態農業的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內容摘要:在調查生態園中發現生態農業的一些問題,通過解析生態農業與生態旅遊的內涵,研究兩者間結合的可行性,並以資源優勢為出發點,探討了三種生態農業與生態旅遊的結合模式。

關鍵詞:生態農業生態旅遊結合模式

(一)關於生態農業的諸多調查發現

生態農業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農業。隨着我國農業進入新階段,農業生產從注重數量轉向注重質量和效益。在這種背景下,生態農業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目前,雖然我國在生態農業的理論研究、試驗示範、推廣普及等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不能否認,還存在着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正成為限制生態農業進一步發展的障礙。

(1)理論基礎尚不完備。生態農業是一種複雜的系統工程,它需要包括農學、林學、畜牧學、水產養殖、生態學、資源科學、環境科學、加工技術以及社會科學在內的多種學科的支持。以前的研究,往往是單一學科的,因此可能對這一複雜系統中的某一方面有了一定的甚至是比較深入的瞭解,但是對於這些方面之間的相互作用還知之甚少。

(2)技術體系不夠完善。在一個生態農業系統中,往往包含了多種組成成分,這些成分之間具有非常複雜的關係。在一般情況下,農民們並沒有足夠的理論知識和經驗對這一複合系統進行科學的設計,而簡單地照搬另一個地方的經驗,這是非常困難的,往往並不能取得成功。但目前在生態農業的實踐中,還缺乏技術措施的研究,既包括傳統技術如何發展,也包括高新技術如何引進等問題。

(3)政策方面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使生態農業得到真正的普及和發展。而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勵機制與保障體系。然而,在當今,這一完整的政策激勵機制與保障體系還沒有完整的形成。

(4)農產品價格方面的因素,有時也成為生態農業發展的一個限制因素。因為對於比較貧困的人口來説,食物的價格可能更為重要;但對於那些境況較好的農民來説,食品的安全和較高的經濟效益,可能會成為刺激他們從事生態農業的基本動力。

(5)服務水平和能力建設不能適應要求。

對於生態農業的發展,服務與技術是同等重要的。但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服務體系,在一些地方,還無法向農民們提供優質品種、幼苗、肥料、技術支撐、信貸與信息服務。例如,信貸服務對於許多地方生態農業的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對於從事生態農業的農民們來説,盈利可能往往在項目實施幾年之後才能得到,在這種情況下,信貸服務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以外,信息服務也是當前制約生態農業發展的重

要方面,因為有效的信息服務將十分有益於農民及時調整生產結構,以滿足市場要求,並獲得較高的經濟收益。

(圖片背景:新鄉縣小冀鎮的龍泉苑生態園)

(6)推廣力度不夠。雖然生態農業有着悠久的歷史,政府也較為重視,但仍然沒有在全國範圍內得到推廣。從總體而言,沉重的人口壓力,對自然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生態環境整體惡化的趨勢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農業的面源污染在許多地方還十分嚴重,水土流失、土地退化、荒漠化、水體和大氣污染、森林和草地生態功能退化等,已經成為制約農村地區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從某種程度上説,目前的生態農業試點,還只不過是“星星之火”。

(二)討論生態農業與生態旅遊的結合模式

1.可行性分析

生態旅遊是一種對環境保護負有責任的特殊旅遊方式,它以求新、求知、求樂為基礎,以欣賞、研究、保護自然和資源為目的。伴隨着近年來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新趨勢,生態農業是響應了可持續發展的呼喚,將農業推向了更高的發展空間,而旅遊業早已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在這種背景下,為促進生態農業和生態旅遊的發展,資源開發者在開發生態農業時,把目光瞄向了生態農業旅遊,以提高資源開發的綜合效益。生態農業旅遊是以農業為依託,使農業與自然、人文景觀以及現代旅遊相結合的高效產業,是在充分利用現有空間、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村人文資源的基礎上,通過以旅遊內涵為主題的規劃、設計與施工,把

農業建設、科學管理、農藝展示、農產品加工與旅遊者的廣泛參與融為一體,是旅遊者充分體驗現代農業與生態農業相結合的新型產業。兩者的有機結合不但拓展了旅遊業和農業的內涵,而且使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得到了高效合理的雙向利用。這種可行性是毋庸置疑的,也是農業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生態農業旅遊這一模式,實際上是生態農業與生態旅遊二者的優化結合,是生態農業生產、生態旅遊活動、生態環境三者合為一體進行開發的一種“生態型”旅遊方式,是適應社會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要求,克服目前傳統農業旅遊不足,找出一條“生態+農業+旅遊”的農業旅遊形式。它既能平衡農業經濟、社會對農產品需求和人們的旅遊需求,又能維持農業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實現農業環境收益、經濟收益、社會收益等綜合收益最大化,是一條農業旅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2.結合模式探索

(1)農業資源佔優勢的特色產業帶動模式(觀賞+學習+參與型) 對於那些擁有特色農產品的生態農業區來説,可以以農產品為核心,進行圍繞某一種或幾種特色農產品展開的主題輻射發展模式。也就是指在一個鄉或村的範圍內,依據所在地區獨特的優勢,圍繞特色的生態農產品或產業鏈,實行專業化生產經營,一村一業發展壯大來帶動鄉村綜合發展的一種新模式。專業村鎮是這種模式的代表,需要三個基本條件:具有生產某種特色生態農產品的傳統和自然條件;有相應的產業帶動,需求旺盛;需要有帶動者通過產業集羣形成一定的規模。 例如,我們把以果園、育種種植為主題的農業生態旅遊推向市場,把果品作為核心,關聯帶動果園的觀光休閒、科技園區果苗培育種植的科技學習、農家的果品品嚐節、工廠的加工包裝參觀等果旅消費,這樣不僅可以打通果品銷售的呆滯環節,也盤活了所有資源和資產,帶動了當地農副產業的快速發展。桂林永福縣的羅漢果就可以借用其“羅漢果之鄉”的美名,打造一條“三高”生態農業與旅遊相聯動的模式。

(2)自然旅遊資源佔優勢的“觀光+體驗”模式對於那些擁有一定的農業資源,和其他地方相比特色不夠鮮明規模也存在着差距的地方,如果擁有較好的自然旅遊資源稟賦(清新的山水自然環境、美麗的田園風光、整潔舒適的鄉村居住環境等),就可以通過觀光遊的模式將旅遊作為創造更高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途徑。遊覽區內的農田果園、花卉苗圃、動植物飼養場應精心包裝,讓遊客找到返歸鄉村的真實感受,在優美的田園風光和勃發的自然生機中享受迴歸自然的快感。 桂林陽朔是我國發展鄉村旅遊最早的縣城之一,“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羣峯倒影山浮水,無水無山不入神”,精闢地概括了陽朔自然風光的特徵。 依託陽朔及周邊各鎮的自然田園風光來滿足遊客迴歸自然,返璞歸真的需求,如歷村、福利古鎮、興坪漁村等,都可以滿足體驗型遊客的要求,“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幹農家活,享農家樂”;體驗農事活動,組織遊客與農民一同採摘品嚐,或參加四時農事活動;農

家訪問,考察生態農業生態村等活動。

當地鄉村的特色民居、鄉村工藝作坊、鄉村農事活動場所應為遊客提供能夠深入鄉村生活的空間,使遊客參與農耕活動、學習農作物的種植技術、農機具的使用技術、農產品加工技術以及農業經營等,親身體驗農產品生產過程。遊覽區內提供的可採摘的直銷果園、農產品集市等,既讓遊客有機會購買鄉村旅遊產品,又充分體驗收穫的愉悦。

(3)人文資源佔優勢的“觀賞+學習”模式對於在農業特色和自然資源特色方面都不佔有優勢的農業地區,我們就可以走這條觀賞加學習型的模式路線。例如桂北地區,通過挖掘桂北悠久的歷史,發達的農業文化、古代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的交融歷史、鄉鎮“社日”壯族歌圩、瑤族盤王節等活動將本地區的人文資源和旅遊作最優的結合。這種模式不但要求人們要認同當地農業文化充滿差異的地域性特徵,還要致力於為當地這些處於弱勢的文化找到重新發揚光大的理由。農業文化旅遊資源是不能簡單地進行自然或人文的劃分的,它綜合了自然與人文兩方面的特長。我國有一句古話叫“十里不同俗”,所以這類地區在開發時應以農業生產勞動為核心,以耕作制度、勞動工具、勞動產品、生活習俗與禁忌的開發為基本方向。特色耕作制度是農業文化的重要內容,反應了當地農業文化的基本特徵。特色農產品是農業生產的果實,可以讓旅遊者充分體驗收穫的快樂、瞭解生活習俗特別是與農業生產有關的生活習俗及各種禁忌,以生動的形式與充滿想象的內容展示了農業文化發展的歷史與現實。從原始農業到現代農業,勞動工具發生了很大變化。從農具的使用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國農業文化每一點滴的進步,也可以看到我國農業文化現代化的快速發展。認識農具實際上就是認識我國農業現代化的歷史,如果進行適宜地開發,應該可以成為絕好的旅遊產品。這些都可以進行觀賞性和學習性的開發。 (三)結語目前,中國農業大多仍然以種植業為主,農業結構不合理,農村中第二、三產業的比重太低,農業經濟效益低下。旅遊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而且是產業關聯度很高的行業。而生態旅遊和生態農業的結合使得在傳統的旅遊業吃、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種植、養殖、加工和環保等要素,更是一個潛力巨大的新型支柱產業,它能有效地融合第一和第三產業,帶動第二、三產業的發展,有助於形成產供銷、貿工農、科工貿一體化的生產體系,從而帶動整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生態農業旅遊之所以能夠在新農業建設中大顯身手、大放異彩,是因為“生態農業”和“生態旅遊”找到了結合點。生態農業旅遊使得旅遊資源日益拓寬,囊括了包括農業生產過程、農村風貌、農民勞動生活在內的一切來自大自然的、歷史文化的或社會活動的資源。而生態農業的發展更是拓寬農業的食物營養、就業增收、生態保障、觀光旅遊、文化傳承等多種功能,這必將推動生態農業旅遊在全國範圍內進一步向廣度和深度發展。

篇四:關於生態農業的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關於生態農業的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系部名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專業:計算機

年級:大一班級:三班姓名:劉雪平學號:e01114193

實踐單位:合肥都市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實踐時間: 2012 年6月24日至2012年6月28日共5天

生態農業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農業。

隨着我國農業進入新階段,農業生產從注重數量轉向注重質量和效益。在這種背景下,生態農業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目前,雖然我國在生態農業的理論研究、試驗示範、推廣普及等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不能否認,還存在着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正成為限制生態農業進一步發展的障礙。

在這個暑假,我們小組決定以以上的話題作為事件調查對象來開展我們的暑期社會調查實踐活動。以期完成我們的暑期調查任務,開拓自己的視野,瞭解象牙塔外現實社會中各個層面的狀況,實現自身在各個方面的素質的提高。

這次社會實踐的課題源於我們的一時興起,覺得生態產業這個話題很新鮮,後來又陸續瞭解了一些生態產業的問題,因此萌生了在合肥生態產業問題的實踐。在實踐項目提交前我們做了一個策劃,直到即將做社會實踐前兩天才發現其中有很多問題我們沒有提前弄好。首先,我們的隊帽和橫幅沒有提前準備,直到前一天才去準備,已經來不及了;第二我們沒有提前聯繫相關公司,沒有得到我們預想的支持,所以第一天基本就是無功而返;最後我們畢竟不是專業人士,要想得到

真正專業的結論基本是不可能的。鑑於此,我們不得不改變最初的策劃方案和目標。於是小組討論後又決定改調查生態農業,決定去隊友的家鄉,這樣比較熟悉,也比較可行,可是問題又來了,到底去誰的家鄉呢?我們都不是一個地方的,去哪都不方便,經過一番討論,我們決定去合肥的大圩鄉,這是一個比較成功的生態農業基地。因此我們在接下來的行程中就安排了此次活動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趕赴大圩鄉調查關於生態農業的具體情況,希望此次行程我們能更多地瞭解生態農業各個方面的問題,並瞭解它的具體的情況。下面就是我們在大圩鄉考察具體情況後結合以往的資料所做的有關於生態農業方面的報告。

(一)關於生態農業的諸多調查發現

生態農業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農業。隨着我國農業進入新階段,農業生產從注重數量轉向注重質量和效益。在這種背景下,生態農業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目前,雖然我國在生態農業的理論研究、試驗示範、推廣普及等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不能否認,還存在着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正成為限制生態農業進一步發展的障礙。

(1)理論基礎尚不完備。生態農業是一種複雜的系統工程,它需要包括農學、林學、畜牧學、水產養殖、生態學、資源科學、環境科學、加工技術以及社會科學在內的多種學科的支持。

以前的研究,往往是單一學科的,因此可能對這一複雜系統中的某一方面有了一定的甚至是比較深入的瞭解,但是對於這些方面之間的相互作用還知之甚少。

(2)技術體系不夠完善。在一個生態農業系統中,往往包含了多種組成成分,這些成分之間具有非常複雜的關係。在一般情況下,農民們並沒有足夠的理論知識和經驗對這一複合系統進行科學的設計,而簡單地照搬另一個地方的經驗,這是非常困難的,往往並不能取得成功。但目前在生態農業的實踐中,還缺乏技術措施的研究,既包括傳統技術如何發展,也包括高新技術如何引進等問題。

(圖片背景:合肥市大圩鄉生態農業示範區內的田間排水系統)

(3):政策方面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使生態農業得到真正的普及和發展。而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勵機制與保障體系。然而,在當今,這一完整的政策激勵機制與保障體系還沒有完整的形成。

(4):農產品價格方面的因素,有時也成為生態農業發展的一個限制因素。因為對於比較貧困的人口來説,食物的安全保障可能更為重要;但對於那些境況較好的農民來説,較高的經濟效益,可能會成為刺激他們從事生態農業的基本動力。

(5):服務水平和能力建設不能適應要求。

對於生態農業的發展,服務與技術是同等重要的。但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服務體系,在一些地方,還無法向農民們提供優質品種、幼苗、肥料、技術支撐、信貸與信息服務。例如,信貸服務對於許多地方生態農業的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對於從事生態農業的農民們來説,盈利可能往往在項目實施幾年之後才能得到,在這種情況下,信貸服務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以外,信息服務也是當前制約生態農業發展的重要方面,因為有效的信息服務將十分有益於農民及時調整生產結構,以滿足市場要求,並獲得較高的經濟收益。

(6):推廣力度不夠。雖然生態農業有着悠久的歷史,政府也較為重視,但仍然沒有在全國範圍內得到推廣,101個國家級生態農業縣與全國相比是一個非常小的數字。從總體而言,沉重的人口壓力,對自然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生態環境整體惡化的趨勢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農業的面源污染在許多地方還十分嚴重,水土流失、土地退化、荒漠化、水體和大氣污染、森林和草地生態功能退化等,已經成為制約農村地區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從某種程度上説,目前的.生態農業試點,還只不過是“星星之火”。

(二)生態農業的前景和發展(材料來源於農業科技報)

觀賞+環保 +可持續發展=生態農業的健康發展

對於在農業特色和自然資源特色方面都不佔有優勢的農業地區,我們就可以走這條觀賞加環保加可持續發展型的模式路線。這種模式不但要求人們要認同當地農業文化充滿差異的地域性特徵,還要致力於為當地這些處於弱勢的文化找到重新發揚光大的理由。農業文化旅遊資源是不能簡單地進行自然或人文的劃分的,它綜合了自然與人文兩方面的特長。我國有一句古話叫“十里不同俗”,所以這類地區在開發時應以農業生產勞動為核心,以耕作制度、勞動工具、勞動產品,生活習俗與禁忌的開發為基本方向。特色耕作制度是農業文化的重要內容,反應了當地農業文化的基本特徵。特色農產品是農業生產的果實,可以讓旅遊者充分體驗收穫的快樂、瞭解生活習俗特別是與農業生產有關的生活習俗及各種禁忌,以生動的形式與充滿想象的內容展示了農業文化發展的歷史與現實。從原始農業到現代農業,勞動工具發生了很大變化。認識農具實際上就是認識我國農業現代化的歷史,如果進行適宜地開發,應該可以成為絕好的旅遊產品。這些都可以進行觀賞性和學習性的開發好處

農業生態旅遊是當今旅遊發展方向之一,具有強大的生機和廣闊前景。在國外,早在 19 世紀 30 年代歐洲已開始了農業旅遊。發展生態農業旅遊不僅有利於農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也有利於帶動服務業發展,推動經濟技術的合作與交流,引進資金、技術人才,帶動餐飲、旅館、交通運輸業、旅遊產品加工業、房地產業的

篇五:暑期社會實踐報告——農業產業化

農業產業化的認識與展望

——濟南“野風酥”食品有限公司工作感悟

摘要:農業產業化發展是中國農業長足發展的必經之路,如何更好更快的發展關鍵又在於瞭解中國目前農業現狀與可能遇到的問題,以便及時解決,為農業發展、農民致富提供保障。

關鍵字:農業產業化、濟南“野風酥”食品有限公司

作為一個出身農村的孩子,在學習中曾經瞭解過許多國外農業產業化發展對當地農業的巨大推動作用。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上還有許多薄弱環節有待完善。“野風酥”食品有限公司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級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公司生產的糖酥煎餅等系列產品曾連續獲農業部、山東省優質產品獎,被人民大會堂定為國宴用品。在十六天的工作實踐中,從原料的採購到產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再到產品的運輸與銷售有了初步及深層次的瞭解,同時也認識到了中國式的農業產業化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及同國外先進的模式間的不足與優勢,並希望自己的一些理解能幫助到中國農業的產業化發展。

濟南野風酥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綠色無公害農產品深加工,生產山東特產食品的企業。2015年濟南野風酥食品有限公司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級重點龍頭企業,2015年榮獲山東省著名商標和山東名牌產品的榮譽稱號。公司生產的糖酥煎餅等系列產品曾連續獲農業部、山東省優質產品獎,被人民大會堂定為國宴用品。“九頂塔”牌商標獲得“省優”“部優”商標稱號。全國著名的營養學家于若木曾來廠視察並親筆題詞,姜-春-雲、蘇毅然、等國家、省級領導先後來廠視察。本公司是山東最早生產加工山東特產食品的企業,以生產銷售綠色無公害農副產品為主,主營產品有野風酥、煎餅系列、高粱飴系列、全小麥燒餅、小雜糧、玫瑰、阿膠等7大系列160多種品種。其中“野風酥”被中國食品協會評為“優秀民族食品”,獲得“中華名吃”稱號。產品連續獲得國家級食品展銷會的暢銷產品獎,成為山東省的特色食品,省、市旅遊局的十佳旅遊產品。“山東煎餅”和“山東燒餅”被認證為綠色食品。

公司長期堅持以農產品深加工、精加工和高科技開發為戰略目標,堅持以企業為龍頭,基地為基礎,協會為接口的發展模式和三盟兩鏈(企業、協會、基地)三個主體結盟+市場訂單鏈+質量保證鏈的新機制,從而形成了政府政策引導,協會技術指導基地示範帶動農户加工生產,公司組織銷售的一條龍良性循環的產業運作模式。以高於市場價格10%-20%實行合同制購銷,提高了農户的個人收入,形成了名副其實的訂單農户企業。現已發展柳埠鎮、唐王鎮、孫村鎮、郭店鎮等鎮,涉及30多個村。建立小麥、玉米、雜糧、野菜等標準化種植基地4.5萬畝,帶動農户20000户,逐步形成了一個規模化、特色化、專業化的農業產業化集團。 公司的目標是上檔次、精加工、追求作大做強。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公司採取了市場導向,創新先行,三代跟進,多全好快的經營方式。不斷推出創新產品,形成了系列多,品種全,包裝新,換代快的市場競爭優勢,為今後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公司正在擴大新產品研究開發,邀請各方面專家教授指導與合作研究,改進生產技術和品種,開發高科技新品種新工藝。

根據對公司的調查與研究及對中國農業的認識與感悟,中國的農業產業化還面臨許多問題。首先,中國農業人口眾多,可耕種土地面積卻較少,這導致農業經營相對比較分散,大大降低了農業生產效率,因此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可以為農民增收。其次中國的農業人才匱乏,農業科技水平較低,這也為農業發展設置了障礙。最後,對國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政府扶持力度不夠,企業融資困難,

難以長足發展。本身而言,農業產業化普遍採取的“龍頭企業+農户+基地”的模式也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核心問題是其主體雙方關係的問題。第一農民問題:土地流轉與規模經營之間的矛盾沒有徹底得到解決。第二在農業產業化進程中,政府行為失當。第三生產力水品低下,這也大大限制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第四農民積極性不高,也嚴重製約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第五產品市場運行機制不完善,這也嚴重妨礙了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進程。

國內一些學者認為這些問題的解決可以採取以下措施。第一促進土地使用權合理流動,這樣可以為實現規模化經營奠定基礎。第二大力扶植農業龍頭企業,不斷強化其輻射作用,帶動農業產業化向前發展。第三大力促進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形成,以提高農民抵禦風險的能力。第四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促進龍頭企業與農户關係的良性發展。第五加強監管的力度,增加用於科研方面的投入。

與國內相比,國外的農業產業化發展也許有更多的可借鑑之處。首先就模式而言,各國的發展模式多種多樣,北美、歐洲和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作物、畜牧、水產、林業等產業,都普遍推行了農、工、商一體化的經營體制,有的已實行跨國經營,綜合起來主要由以下幾種:

(一)合作社模式主要有農牧業生產合作、生產資料供應合作、產品加工銷售合作、經營管理和技術信息諮詢合作以及信貸保險合作等。

(二)專業協會模式。這是一種由農民為主體自願組成的社會團體,把分散的農場或農户通過市場開拓和技術、信息服務等環節連結起來,形成利益結合、互相依賴的社會化生產和銷售服務體系。

(三)企業集團模式。這是國際國內資本向農業傾斜而形成的綜合或專業的企業集團。

(四)其他模式。韓國的農協和產、學、管、研一體化模式。泰國的“農業工業化”戰略與“政府+公司+銀行+農户”模式。蘇聯的農業跨單位合作和農工一體化等。

國外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不管採取哪種模式,都是立足農業,發展農業一體化,以農業產業結構轉變推進一體化發展,在一體化結構中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和政府積極採取措施扶持一體化發展。

國外農業產業化經營特點:

(一)主導農產品區域化佈局和產業化生產突出。

(二)農業組織化程度高,具有很強的開拓市場、組織生產、綜合服務功能的大型龍頭企業。

(三)農業科技進步大。

(四)政府對農業支持力度大,農業保障體制健全。

(五)貿工農、產加銷一體化內在機制已完全形成。

針對國外的農業產業化發展優勢,我們得到以下啟示:

(一)推進制度創新。一是加強政府組織制度創新。二是加強龍頭企業制度創新。參與農業產業化的工商企業從長遠利益考慮,自覺讓利於農。

(二)積極推行股份合作制。各方以資金、技術、土地、設施等資產折價入股,實行資產連結,憑藉自身股份參與管理與決策,並通過按勞分配與按股分紅相結合的原則得到合理利潤,同時也按比例承擔風險,真正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經濟利益共同體。

(三)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產業化經營的科技含量,大力推進科技進步是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途徑。

(四)農民要自覺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並通過建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自身的組織化程度,從而提高自身的談判地位,獲得合理的利益分配。

(五)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經濟合同或契約,逐步完善農業產業化經營約束機制,以保證利益的實現。

中國農業產業化雖然取得了發展,但要想實現長足的發展,法律、科技、體制都是發展的短板。通過這十幾天的認真學習與探究,在工作的過程中,各種問題也暴露了出來。農村的發展離不開農業,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我們作為大學生,更有責任學習好科學文化知識,以爭取在以後為農村的發展盡力,同時也希望在政府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的農業也能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和堅強後盾,祝願祖國的明天更美好!

農業調查暑假實踐報告 [篇3]

系部名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專業:計算機

年級:大一班級:三班姓名:劉雪平學號:E01114193

實踐單位:合肥都市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實踐時間: 2012 年6月24日至 2012年6月28日共5天

生態農業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農業。

隨着我國農業進入新階段,農業生產從注重數量轉向注重質量和效益。在這種背景下,生態農業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目前,雖然我國在生態農業的理論研究、試驗示範、推廣普及等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不能否認,還存在着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正成為限制生態農業進一步發展的障礙。

在這個暑假,我們小組決定以以上的話題作為事件調查對象來開展我們的暑期社會調查實踐活動。以期完成我們的暑期調查任務,開拓自己的視野,瞭解象牙塔外現實社會中各個層面的狀況,實現自身在各個方面的素質的提高。

這次社會實踐的課題源於我們的一時興起,覺得生態產業這個話題很新鮮,後來又陸續瞭解了一些生態產業的問題,因此萌生了在合肥生態產業問題的實踐。在實踐項目提交前我們做了一個策劃,直到即將做社會實踐前兩天才發現其中有很多問題我們沒有提前弄好。首先,我們的隊帽和橫幅沒有提前準備,直到前一天才去準備,已經來不及了;第二我們沒有提前聯繫相關公司,沒有得到我們預想的支持,所以第一天基本就是無功而返;最後我們畢竟不是專業人士,要想得到

真正專業的結論基本是不可能的。鑑於此,我們不得不改變最初的策劃方案和目標。於是小組討論後又決定改調查生態農業,決定去隊友的家鄉,這樣比較熟悉,也比較可行,可是問題又來了,到底去誰的家鄉呢?我們都不是一個地方的,去哪都不方便,經過一番討論,我們決定去合肥的大圩鄉,這是一個比較成功的生態農業基地。因此我們在接下來的行程中就安排了此次活動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趕赴大圩鄉調查關於生態農業的具體情況,希望此次行程我們能更多地瞭解生態農業各個方面的問題,並瞭解它的具體的情況。下面就是我們在大圩鄉考察具體情況後結合以往的資料所做的有關於生態農業方面的報告。

(一)關於生態農業的諸多調查發現

生態農業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農業。隨着我國農業進入新階段,農業生產從注重數量轉向注重質量和效益。在這種背景下,生態農業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目前,雖然我國在生態農業的理論研究、試驗示範、推廣普及等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不能否認,還存在着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正成為限制生態農業進一步發展的障礙。

(1)理論基礎尚不完備。生態農業是一種複雜的系統工程,它需要包括農學、林學、畜牧學、水產養殖、生態學、資源科學、環境科學、加工技術以及社會科學在內的多種學科的支持。

以前的研究,往往是單一學科的,因此可能對這一複雜系統中的某一方面有了一定的甚至是比較深入的瞭解,但是對於這些方面之間的相互作用還知之甚少。

(2)技術體系不夠完善。在一個生態農業系統中,往往包含了多種組成成分,這些成分之間具有非常複雜的關係。在一般情況下,農民們並沒有足夠的理論知識和經驗對這一複合系統進行科學的設計,而簡單地照搬另一個地方的經驗,這是非常困難的,往往並不能取得成功。但目前在生態農業的實踐中,還缺乏技術措施的研究,既包括傳統技術如何發展,也包括高新技術如何引進等問題。

(圖片背景:合肥市大圩鄉生態農業示範區內的田間排水系統)

(3):政策方面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使生態農業得到真正的普及和發展。而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勵機制與保障體系。然而,在當今,這一完整的政策激勵機制與保障體系還沒有完整的形成。

(4):農產品價格方面的因素,有時也成為生態農業發展的一個限制因素。因為對於比較貧困的人口來説,食物的安全保障可能更為重要;但對於那些境況較好的農民來説,較高的經濟效益,可能會成為刺激他們從事生態農業的基本動力。

(5):服務水平和能力建設不能適應要求。

對於生態農業的發展,服務與技術是同等重要的。但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服務體系,在一些地方,還無法向農民們提供優質品種、幼苗、肥料、技術支撐、信貸與信息服務。例如,信貸服務對於許多地方生態農業的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對於從事生態農業的農民們來説,盈利可能往往在項目實施幾年之後才能得到,在這種情況下,信貸服務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以外,信息服務也是當前制約生態農業發展的重要方面,因為有效的信息服務將十分有益於農民及時調整生產結構,以滿足市場要求,並獲得較高的經濟收益。

(6):推廣力度不夠。雖然生態農業有着悠久的歷史,政府也較為重視,但仍然沒有在全國範圍內得到推廣,101個國家級生態農業縣與全國相比是一個非常小的數字。從總體而言,沉重的人口壓力,對自然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生態環境整體惡化的趨勢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農業的面源污染在許多地方還十分嚴重,水土流失、土地退化、荒漠化、水體和大氣污染、森林和草地生態功能退化等,已經成為制約農村地區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從某種程度上説,目前的生態農業試點,還只不過是“星星之火”。

(二)生態農業的前景和發展(材料來源於農業科技報)

觀賞+環保 +可持續發展=生態農業的健康發展

對於在農業特色和自然資源特色方面都不佔有優勢的農業地區,我們就可以走這條觀賞加環保加可持續發展型的模式路線。這種模式不但要求人們要認同當地農業文化充滿差異的地域性特徵,還要致力於為當地這些處於弱勢的文化找到重新發揚光大的理由。農業文化旅遊資源是不能簡單地進行自然或人文的劃分的,它綜合了自然與人文兩方面的特長。我國有一句古話叫“十里不同俗”,所以這類地區在開發時應以農業生產勞動為核心,以耕作制度、勞動工具、勞動產品,生活習俗與禁忌的開發為基本方向。特色耕作制度是農業文化的重要內容,反應了當地農業文化的基本特徵。特色農產品是農業生產的果實,可以讓旅遊者充分體驗收穫的快樂、瞭解生活習俗特別是與農業生產有關的生活習俗及各種禁忌,以生動的形式與充滿想象的內容展示了農業文化發展的歷史與現實。從原始農業到現代農業,勞動工具發生了很大變化。認識農具實際上就是認識我國農業現代化的歷史,如果進行適宜地開發,應該可以成為絕好的旅遊產品。這些都可以進行觀賞性和學習性的開發好處

農業生態旅遊是當今旅遊發展方向之一,具有強大的生機和廣闊前景。在國外,早在 19 世紀 30 年代歐洲已開始了農業旅遊。發展生態農業旅遊不僅有利於農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也有利於帶動服務業發展,推動經濟技術的合作與交流,引進資金、技術人才,帶動餐飲、旅館、交通運輸業、旅遊產品加工業、房地產業的

發展,從而促進農業實現量的增長與質的飛躍。生態農業旅遊的開發還具有很高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生態農業旅遊被認為是全球性的“朝陽產業”。發展生態農業觀光旅遊時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新舉措;是推銷名優特產品的重要途徑;是築巢引鳳招商引資的好契機;是加強城鄉交流、提高農民整體素質的新思路;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環境的重要一環;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因素。

-------材料來源於《農業科技報》

在得到以上的諸多結論後,我們便結束了此次的社會實踐調查活動,轉而投入到匆忙的資料整理報送環節中去了,當然接下來的工作依舊顯得是如此的重要。回想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我學到了很多,從我接觸的每個人身上學到了很多社會經驗,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這些在學校裏是學不到的。在社會上要善於與別人溝通是需要長期的練習。以前沒有工作的機會,使我與別人對話時不會應變,會使談話時有冷場,這是很尷尬的。人在社會中都會融入社會這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過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別人給你的意見,你要聽取、耐心、虛心地接受。在工作上還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誇,而是對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會經驗缺乏,學歷不足等種種原因會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實有誰一生下來句什麼都會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礙,那一切就變得容易解決了。 知識的積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識猶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了知識,頭腦就要枯竭。這次接觸的釀造業,對

我來説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須瞭解這方面的知識,對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瞭解,才能更好地應用於工作中。這次親身體驗讓我有了深刻感觸,這不僅是一次實踐,還是一次人生經歷,是一生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