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5篇

校園2.46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5篇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是在學生能夠較熟練的口算整十、整百數乘兩位數,並且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重點是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算理。關鍵在於學生能掌握好乘的順序以及兩個積的數位。

教學中,我從學校購新書入手,再現了學生熟悉的情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把計算設置在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之中,激活了學生原有的知識與經驗,使學生願意去主動探索知識。例:24×12,讓學生以探究、活躍、高昂的精神狀態參與學習過程。

從課堂反饋來看,效果較好。在探索計算方法時,我讓學生獨立嘗試計算,有的孩子用口算的方法,有的`孩子用豎式的方法。其中不少用豎式的孩子是直接寫出得數而沒有計算過程的,説明這些孩子還沒能很好的理解算理。此時,我請了幾位孩子上台書寫自己的方法,先請口算的孩子説了自己的想法,再請筆算正確的孩子説他的計算過程,同時,我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表達,讓學生們理解筆算的計算過程。最後在比較台上錯誤的筆算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加深對算理的理解,明白算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對於學生而言是較難理解的,計算時需要進行3層計算。學生還未能熟練掌握時,往往會出現運算第2層時把算乘幾十當成算乘幾,或者將因數弄混淆導致出錯。為了避免這一問題,在學生書寫豎式時,我要求孩子們將算理一併書寫在算式的旁邊,便於孩子記住自己該算哪一步,便於孩子們在思維混淆時能理清運算的順序,在檢查時便於發現錯誤。

在教學中我體會到,對這一知識的教學千萬不能急,不能光看學生計算出的結果正確與否,而應關注學生是否理解了算理。看似簡單的計算,實際對初次學習的孩子來説是挺困難的事情。在教學中應多觀察多思考學生出錯的原因幫助其從對症下藥。同時,加強對算理的理解是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方法的關鍵。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教師的成長在於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和進行教學反思,下面就是我對我的這一節課的得失分析。

本課為本章的起始課,主要是一些基礎的概念和性質,本節課的設計注重學生的直觀感知和情感體驗,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全等現象和全等圖形引入,藉助直觀、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演示,激發學生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增添了許多教材中沒有的一些常見圖形和課例,由易到難充分展示,給學生提供一個觀察、思考的平台。

通過學生的觀察、思考、交流、總結歸納出概念和性質,培養了學生初步的識圖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經歷了觀察、操作、思考等思維過程,而這樣的過程能夠促進學生對數學的真正理解和把握,符合學生思維發展,培養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圖形的變換,讓學生在不同的圖形中尋找對應元素,突破本節的`重、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做到以生為本。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之中,成為課堂的主體,而教師則適時點撥,及時引導。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樂趣,讓學生從中不僅獲得了知識,提高了技能,經歷了數學活動,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也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不足之處:由於準備時間不夠充分,在一些例子的設置上沒有完全注意到學生的差異。如問題三,找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和對應角時,設計的圖形較為複雜,致使一些基礎較弱的同學解決此題較為吃力。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新學期開始了,我們又開始了每學期的小組教學活動。根據學校制訂的教學工作計劃,從9月12日開始我們用4周的時光完成這次的活動。在活動中,我們無論是從教學資料的選取、還是教學環節的設計、以及教學方法的確定都經過了認真鑽研,精心設計。我們在這次小組教學中都力求創新,大膽試驗,力求體現新理念,構建新型教學模式。

總結我們組的`這次小組教學活動,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課的類型多樣,體現多方面的教學探索。

本次小組教學我組的兩位老師選取了不一樣的教學資料,我們的目光不僅僅僅放在新課的教學中,如王豔伶老師,選取的是開放性的教學資料………數學萬花筒。這是教材中新加入的資料,而且在教參中也沒有具體的説明。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敢於自我挑戰,這樣才會不斷進取。

2、加強研討,合作探索。

小組教學的目的就在於共同研討共同提高。在上課之前,王豔伶老師就反覆鑽研教研教材,精心製作電腦課件,並請來新教師來聽試講,共同研究教材及教案設計,重新備課。對新參加工作的老師來説,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幫忙。本次小組教學活動中我們克服困難,用心跨年段聽課,向其他老師學習。

3、每位老師發揮各自的特長,體現不一樣的教學風格。

為了讓學生感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解決於生活實際問題。王豔伶老師創設了與學生生活環境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過生日來導入新課,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讓學生用組合的知識解決了實際問題;周怡老師對教材把握比較準確,在講授“倍”的初步認識是時能緊緊抓住以誰為標準,有幾個這樣的標準,就是幾倍,這一教學重點設計了一系列的教學活動。

4、收穫與體會。

在課後我們開誠佈公地共同評課,並能用新理念重新審視每一教育環節。在相互的研討爭論中,使我們在教學上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提高;還增強了我們年級數學教研組這個團隊的凝聚力。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會繼續發揚我們團隊的長處,開展好各項教育教學工作。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本節“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為計算法則教學課,我按照傳統的模式:導入,新授,鞏固練習,課堂小結,佈置作業設計的。

良好的導入能起到先聲奪人的作用,教材為我們提供了下圍棋這一情節,就是針對新課中的“圍棋”我設置了“專心致志”的故事而過渡到新課。巧妙地將“棋盤上一共有多少個交叉點?”的問題融於故事情節之中,使單純的數學教學變得情趣盎然。讓學生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但是複習的時間過長,導致後面的本節課的`亮點部分生生互動環節“蜜蜂採蜜”沒有實施。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新課練習過程中有部分同學做錯。原因是兩個數的和沒有加反而也用乘法。針對錯誤指出錯誤讓全班的同學引以為戒。避免這種錯誤再次發生。

精心設計的一節課並沒有上出我理想中的效果。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失誤。分析如下:

(1)導入過長。導入過長直接影響後面的教學。

(2)複習注重梯度練習。學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樣,練習多設置些有梯度性的題便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消化。

(3)時間分配上要調整。

(4)儘量避免口誤,注重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

雖然存在種種遺憾,但是我會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爭取上好每一堂課,少上遺憾的課。在遺憾中反思,在遺憾中完善,在遺憾中成長。讓學生學到學好更多的知識!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本課時是從周長概念的歸納,到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及公式的探究歸納,再到課末的彙報小結,每個環節都是學生個體自主參與、合作探究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學生尋求答案、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習新知、理解運用的過程,而教師自始至終只是充當着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們去探究知識。這樣的教學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合作意識。

學生個體在獨立探究中,應該允許他們對數學概念有多元的表徵,張揚學生的思維個性。但是我們也不能盲目地張揚學生思維的個性,致使學生的思維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如我們在探究長方形的周長公式時,不同水平的學生得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有的是“長+寬+長+寬”,有的是“長+長+寬+寬”,有的是“2長+2寬”,還有的是“(長+寬)×2”。以上多種思路的思維水平不是在同一個層面上的,我們是不是任由學生的喜好讓思維“維持”在各自的水平上?

這節課的重點是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我首先設計了一個情境。要開班隊會,讓同學們裝飾一下教室,為了使黑板看起來更漂亮,問問學生有什麼好的建議,引出給黑板的周圍鑲上一個花邊會更漂亮些,問題是這個花邊要做多長呢?由此引出黑板的周長,於是量黑板的`長和寬,然後通過小組學習、討論與交流,探索計算方法。在小組中,學生在自身理解的基礎上,向同伴解釋,幫助他們澄清自己的理解,通過談話和傾聽來重構自己的觀點,在聽取同伴解釋過程中對自己的'認知建構進行反思整理,在腦海裏形成一種公認可行的辦法。像上面的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在不同的學生髮表不同的解題思路以後,我採用了這樣的方法:先統計了班上哪種方法是最多的;然後引導學生參與討論、分析、理解各種思路;接着我讓學生討論你最喜歡哪種方法,為什麼?同時我統計了班上喜歡哪種方法的人最多,思路最簡潔?總結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長+寬)×2,真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最後我對思路繁瑣和學困生進行個別指導,儘量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新的提高。這樣做,創造了意義協商的機會,從而儘量達成共同的理解,這比停留於原有的個人解決方法更好。在適當的練習之後,周長公式的適時給出,也是對思維水平較高的學生的一個提升,更深刻地理解和體會數學的簡潔性和形式的美。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充分地感受到了學生靈鋭的思維給我心靈上的碰撞。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新課程標準》中強調“利用情境、操作工具、圖片、圖表、符號等,理解運算的意義,探索算理和計算的規律”。這其中提到的“具體有趣的事物”、“操作工具”“圖片”、“符號”等操作的材料應該是“計算模型”的一些具體形式。在對教材和學生的研讀中,我發現雖然多數學生能夠計算出結果,但是他們並不理解算法背後的.真正算理,針對算法易學,算理難懂的情況,引發了我一個思考:能否有便於學生實際操作,並給予學生更大數學活動空間的直觀模型呢?能否讓學生享受到有營養又好吃的數學呢?在進一步研究中,我發現利用點子圖的直觀模型可以解決算法易學,算理難懂的情況,因此制定了藉助模型支持兩位數筆算乘法的教學主線。

一、藉助模型獲得多種算法。

二、藉助模型理解算理。

三、藉助模型溝通算法與算理之間的關係。

四、藉助模型滲透神學文化。

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呈現出多種方法,同時在不斷交流與探索中,逐步對兩位數筆算乘法的算法與算理深入的理解。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僅能夠勇敢地退下來,讓學生充分展示,又能夠適時的進,促進學生思考問題不斷深化。在藉助模型支持兩位數乘法的過程中,我感悟到當學生運用模型將新問題通過轉化的數學思想變為已知問題時,學生不僅獲得了一個計算結果,而且溝通了知識之間的聯繫,獲得了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豐富學生數學活動的經驗。久而久之,學生運用模型的意識會不斷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途徑會逐漸拓寬,它將成為了學生學習的“有力工具”。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如:

1、學生在列豎式進行了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計算過程中,對計算原理的理解有困難,要多給予解釋説明和思考時間。

2、在計算過程中,由於不細心造成兩部分積的錯位,導致結果不正確,在練習講解過程中,要給予指導,注意書寫習慣的培養。

3、部分同學對乘法口訣不熟,導致計算錯誤,要在課前給予強調,並引導學生熟練掌握口訣。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幾何知識對健聽學生來説學得都是比較困難、也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更何況是我們這些聽障孩子。幾何有很多概念用手語也是不容易與學生講得很透徹的,而且,幾何它又枯燥無味,所以,要學好,不容易。但我還是從學生的特點和認知能力出發,做好每一堂課的教學工作。

以《全等三角形》第一課時為例,這節課主要是學習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從中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質。我首先拿出兩張一模一樣的鈔票,提問學生思考兩張鈔票是否一樣,為什麼一樣?(學生還真的很感興趣)再拿出兩本學生數學課本,提問學生思考兩本數學課本是否一樣,又為什麼一樣?再拿出兩個一模一樣的用紙片自制的三角形圖形,提問學生思考這兩個三角形是否一樣,又為什麼一樣?讓學生自主發言,有説這的,有説那的,老師啟發學生從形狀和大小上去思考,是否一樣。

多數學生可以回答。老師再展示教材上的圖案以及製作的。一些三角形、四邊形等圖案,引導學生觀察,激發學生興趣,從圖中去發現有形狀與大小完全相同的圖形。老師適時點撥,然後讓學生自己動手做或隨意去尋找兩個形狀與大小完全相同的圖形,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踐,直觀感知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老師點撥幫助學生歸納出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形狀、大小完全相同(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圖形叫做全等形;形狀、大小完全相同(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接着,老師隨即在黑板上分別演示一個三角形經平移,翻折,旋轉後,它所構成的'兩個三角形是全等的。

再通過教具演示讓學生體會對應頂點、對應邊、對應角的概念(強調對應),並以找朋友的形式進行練習,指出它們的對應頂點、對應邊和對應角,以求得學生對對應元素的理解。此時給出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再提示學生對應頂點要寫在對應的位置上,然後再給出用全等符號來表示全等三角形的練習,加強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再出示練習,判斷哪一種表示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是正確的。

再次,老師引導學生通過對全等三角形紙板的觀察,觀察對應邊、對應角有何關係,從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並通過練習來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質。最後老師小結,這節課我們知道了什麼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學會了用全等符號表示全等三角形,會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

一、教材簡析:

人教版國小數學第五冊《數學廣角》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與二年級上冊教材相比,本冊教材內容更加系統和全面,分別介紹了排列以及組合。教材重在向學生滲透這些數學思想,並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使學生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二、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中提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本節課給學生提供探索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踐—驗證等數學活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排列與組合問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體會探索的樂趣,培養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

三、設計意圖:

本節課的教學以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為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思想方法的`過程,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有序思考方法的理解,而且在這個充滿探索和自主體驗的過程中,讓學生逐步學會探索數學知識的方法和如何用數學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踐—驗證等數學活動促進學生髮展。

①實踐操作——讓學生體驗“做數學”。

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做”就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驗數學,感悟數學。本節課設計了讓學生動手用衣服卡片、數字卡片來擺一擺、連一連、算一算,通過這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學會清晰、有條理的有順序的思考問題,體會有序思考的好處——不重複、不遺漏。同時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激發求知慾,在實踐操作中讓學生體驗“做數學”的快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②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説數學”。

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合作交流,力求為學生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台,本節課讓小組的同學交流,你是怎樣搭配衣服?用“7”“3”“9”能組成多少個不同的三位數?小組合作擺一擺、説一説,學生在積極、活躍、自由的交流氛圍中,產生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讓個體的經驗通過與同伴、教師的交流活動中,養成與人合作的良好學習習慣,在交流活動中,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中有序的思考過程,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③聯繫生活——讓學生“用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本課通過衣服、早點的搭配、路線圖、開密碼鎖、參觀順序等情境創設,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學習有序思考問題的方法,注重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於生活實際,既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切實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和感受“用數學”的愉悦。

《數學廣角》

——《有序的搭配》預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踐等活動,找出簡單的事物排列數和組合數。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有順序地、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3、讓學生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4、培養學生初步養成與人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活動中有條理地全面思考問題,經歷探索簡單的排列組合過程。

教學難點:

找出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和衣服卡片、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談話激趣。

2、課件出示衣服圖:兩件上衣、三件下裝

引導學生觀察,提出問題:一件上衣搭配一件下裝,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

學生可能猜測:生:4種

生:5種

生:6種

……

二、實踐操作,解決問題。

1、衣服的搭配問題。(例題1)

學生操作擺衣服卡片,説説最多有幾種不同的穿法?

(小組合作擺一擺,説一説,連一連)

2、早點的搭配問題。

課件出示點心圖。

引導學生思考:

飲料和點心只能各選一種。

兩種飲料與四種點心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兩種飲料與五種點心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三種飲料與五種點心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

3、行走路線的問題。

課件出示路線圖

小組討論:從樂樂家去動物園一共有幾條不同的路線?

(學生彙報交流)

3、開密碼鎖問題。(例題2)

出示密碼鎖

學生猜測密碼可能是幾?

(小組合作研究,討論開鎖方案)

展示開鎖方案

三、拓展應用,課外延伸。

1、課件出示動物園:要參觀海洋館、大象館、熊貓館有幾種不同的參觀順序?

2、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數學廣角》

《有序的搭配》這節課是人教版國小數學第五冊《數學廣角》的知識,重在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踐—驗證等數學活動,找出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有條理全面思考問題。本節課以樂樂去動物園為主線,通過衣服、早點的搭配,路線圖、開密碼鎖,參觀順序等情境創設,學生在擺一擺、連一連、算一算這些實踐活動中,學會了清晰,有條理有順序的思考問題。體會有序思考的好處——不重複、不遺漏。為學生提供了平等自由的對話平台,在交流活動中,學會表示解決問題中有序的思考過程。本節課學生都能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學會了有序思考問題的方法,能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於生活實際。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和感受“用數學”的愉悦。通過教學發現我對本節課的課堂生成預計不足,學生一下子就能算出衣服共有6種不同的穿法。今後如何開展師生評價,生生評價,以及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等方面還要多下功夫。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9

《觀察物體》是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的內容,在教學本課時,為實現教學標,高效完成教學任務,我在教學中突出了以下幾方面:

1、拓展應用新知數學是抽象的,生活是現實的,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本節課我大量創造條件,讓學生把數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中。如猜動物等等,既延伸了數學知識,也讓孩子們深切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繫,悟出了“數學確實就在我的身邊”這樣的.道理。

2、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我通過孩子們喜愛的“猜動物”這個活動導入,實踐表明,學生對創設的情境很感興趣,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十分活躍,這樣也為新知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3、小組合作學習新教學理念強調“以人為本”,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因此,我採取了4人為一組的合作學習方式,創造性的使用了教材上觀察恐龍這一例題,給每個小組準備一隻玩具狗,然後讓學生分3個層次進行觀察:

①本位觀察;

②換位觀察;

③全面觀察。

始終圍繞“讓學生自主參與,深刻體驗”這一宗旨,將學生單獨學習和小組合作結合起來,增強他們的自主意識,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經歷新知探索的全過程。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0

秋去春來,短短的一學期教學工作又結束了,在這繁忙而充實的一學期中,我感觸較多,現將本期自己在教學中的點滴得失作一個反思。

本期我所任教的是三年級,教材用的是西師版的新教材,還沒有上課之前就聽別的老師説,西師版教材較難,不好把握,這對於缺乏教學經驗又第一次接觸西師版教材的我來説,還真是一個較大的挑戰,本期的教學任務較繁重,其中知識點包括兩、三位數乘一位數、旋轉與平移、方向與位置、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年、月、日的認識,分數的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以及統計初步與不確定現象。其中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是本冊的重點,年、月、日的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又是本期的又一難點。

教學之前,我充分的備好課,同時我深知備好課是上好課的關鍵,而備好課重要的一點是要備學生,由於接手本班瞭解到學生的整體成績較差,而且不平衡,因此,我把基礎知識的傳授作為我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同時,也為優秀的學生作好“能量”的儲備。

教學之中,我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去吸引學生,用多種教學方法去感染學生,促使他們喜愛數學,願意學習數學,比如,在進行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中,我利用多種自制教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進行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動手摺,畫等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對待優生,我充分讓他們吸飽、吃夠;對待中等生,我讓他們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逐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特別是對待差生學習積極性不較高,我更加的重視他們,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悦,培養他們學習的信心。

教學之後,我基本做到每課教學後立即反思,每單元反思,及時總結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得失,以便在後面的教學中發揮優點,克服不足,同時,積極學習其他有經驗的教師的`優秀經驗,聽他們的課,有什麼教學中的困惑去請教他們。經過我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學生的成績有所提高,學生的學習氛圍有所加強,學習興趣有所提高,基本會積極主動的學習。

由於經驗的缺乏,在教學工作中仍會有許多不足,感覺時間“少”、任務重,對待差生的輔導仍有待加深,課堂40分鐘的效率不夠高,小組合作仍有待加強,沒有發揮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個別差生缺乏與他人的合作的意識等。

在下期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克服我的不足,關心每一位學生,努力讓每一位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讓學生在集體中積極參與,主動學習數學,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1

《軸對稱圖形》是蘇教版第六冊第7單元的內容。和平移、旋轉一樣,軸對稱也是對圖形進行變換的方法之一。

本節課內容屬於《空間與圖形》這個大範疇,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是一年級認識方位與簡單的平面圖形;為以後學習簡單圖形旋轉90°打下基礎。本節課教材提供了民間剪紙,飛機、獎盃、天安門城樓等圖片,加上教師課外收集到的許多學生感興趣的圖片,為本課創設了一個具有強烈美感的氛圍,讓學生在欣賞美的同時引出疑問:它們有什麼共同特點?

物體的對稱現象,抽象為平面圖形後,是對稱圖形,本節課我們研究的是平面圖形的軸對稱現象。所以如何從物體的對稱現象過渡到“平面圖形”的對稱,這是我急需解決的問題。教材似乎表達也不是很清楚。天安門城樓抽象成類似天安門的圖像後,學生已能理解什麼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但後面大量的練習都是以實物圖來判斷的。比如字母A、B、H和國家的國旗、各種標誌等。學生就要從顏色,形狀等來判斷。但是由於印刷的問題,學生會產生疑惑。是不是什麼時候A都是軸對稱圖形呢。如果不是抽象出來,天安門城樓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呢?

軸對稱圖形就是對摺之後能夠完全重合的圖形。何謂“完全”?什麼是對稱軸?對稱軸具有什麼特徵?在教學設計和過程實施中,學生被迫“淺嘗則止”,根本沒充分體會什麼是“重合”和“完全重合”。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不能用自己的.語言總結出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從而對於如何判斷平面圖形是否軸對稱存在很大的疑惑。“完全重合”就像是建立在沙灘上的海市蜃樓,無論是導入還是新授環節,總覺得太粗糙,缺少了一些數學味。

學生正處於低段與高段的銜接處,其數學思維也正不斷髮展,但體驗永遠是最好的教育形式之一,只有我們俯下身來走進兒童的心靈,走進兒童的精神世界,擷取學生身邊生活中的事例,採用學生喜歡的方式創設情境,才會使學生獲得真正的感悟、深刻的體驗,才能最終將這感悟、體驗沉澱到他的內心深處,成為一種素質,一種能力,伴其終生,受用一生。所以以後的教學應加大學生在折和減方面的訓練,以進一步理解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這篇文章共20433字。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2

《花邊有多長》是北師大版國小教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58頁的內容,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教學重點是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是能運用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為了體現新課標理念,並結合自己的課題研究,本節課努力構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這樣的.學習模式,整個教學流程清晰自然,銜接連貫,其特點主要有。

1.創設鮮活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的學習聯繫生活

今天上課的主題是“花邊有多長”,從課題來看是很難確定具體的學習內容,所以開課時首先幫助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轉化成數學中的問題,那就在課題“花邊有多長”的下面直接揭示長方形的周長,着重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注重先學後教

讓學生在自主探索長方形周長的多種算法基礎上,再進行反饋交流,最後進行算法的優化,因為算法的優化是建立在學生自主練習以後去體會。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從現實生活出發,力求使課堂教學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體驗學習的過程,學會學習的方法。課堂最後還留出十多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主思考、自主作業、自主學習。

3.注重目標的實現

書上的練習只有兩個小題,只是運用長方形的周長公式直接求出長方形圖形的周長,這樣的練習量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就自己設計了一些練習,來保證學生練習的時間和練習的效率。練習有梯度,第一組練習是基礎題,運用公式直接解決問題,其它都是要聯繫生活實際解決問題的。從學生的反饋來看,實現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上完這節課後,我發現自己有兩個地方做得不足。

1.小組討論的內容有點偏離了教學重點,本節課小組討論的內容是“你認為哪種算法最簡便”,所以應把小組討論的內容放在用多種算法求出花邊的長度,然後把自己的多種算法在小組中交流,比一比誰的算法多。

2.在學生總結出求長方形周長的簡便算法後,老師忘記了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這種方法為什麼最簡便,應讓學生説一説認為最簡便的理由,讓學生進一步體會。

總之,通過這節課是教學,讓我得到了鍛鍊,並提升了自己教育教學方面的能力。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3

新課標效提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儘管教材中沒有概括出計算法則,但學生應形成一個基本的筆算除法的學習策略,知道在做筆算除法時,一般應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最後做什麼,應有一個合理的演算順序。因此,教學時,很有必要通過直觀操作與筆算豎式相結合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筆算除法的算理,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

學生把52根小棒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是多少,課堂上即時生成有多種方法都能得到每一份是26根。其中很多學生採用以下這兩種分法:A、.先把5整捆小棒平均分成兩份,得到每份是2整捆,還餘1捆,再把1捆拆成10根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5根。再把2根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1根。5+1=6,20+6=26根。(這種分法需要分三次,體現在豎式上也很麻煩。)B、先把5整捆小棒平均分成兩份,得到每份是2整捆,還餘1捆,再將1捆拆開和2根合在一起再平均分兩份(這種方法只要分兩次,能與除法豎式的演算過程結合起來)。在第一次試教時,我沒有評析A種,直接講解B種方法,進行演示豎式,少部分學生只是跟隨老師的思路一起模仿着學,造成獨立練習時脱離直觀操作與教師指導顯得無從下手。這確實是一種遺憾。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4

半個學期很快過去了,回顧一下自我的課堂教學,有許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現就自我應對幾種現實反思如下:

1、對學生厭學現象的反思

任教國小低年級數學,最撓頭的是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那裏的原因是多樣的,也是複雜的,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數學學科特殊性之外,教師授課方式、水平、資料安排等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教學一些課時,用不一樣的方法就取得了不一樣的效果。本學期在設計一些課時,我拋開了書中的例題,為學生創設了一些現實的情境,學生們頓時興趣盎然。這樣處理的好處不僅僅解決了課的重點而且節約了教學時光。大家又一次進入了學習的高潮之中。儘管要透過多個情境解決幾個知識點,這麼大的容量,由於學生對教學資料的熟悉和感興趣往往能到達十分好的效果。這些讓我反思,在平日的教學中,創造性使用教材,使教學資料更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太少了,常常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教學,圍繞書本講書本,圍繞例題解例題,所以缺乏對學生用心性的調動,長此以往,學生感到厭煩在所難免,厭學的癥結所在。

2、對學生的兩極化現象的反思

新課改的理念中倡導突出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一樣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一樣的發展,而在學生的實際是隨着年級的增高,兩極分化現象日益嚴重,以所在任教的三年級為例,數學的各項成績在歷次抽測和考核中均還理想,但從口算到應用題,每一項都有幾個差的學生。我就想,為什麼差的學生越教越多呢?於此同時,我也發現部分學生在大多數同學熱火朝天的學習過程中,扮演的只是鴨子叫雷的主角,不僅僅提不出問題,甚至記不住常見的計算公式,而對於這部分學生,常規的處理方法是忽略不計的,日積月累,錯過的東西越來越多,與大家的距離也越來越遠,對數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淡,所以我覺得,我們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但也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更要因人而宜,我們也不能用公開課的標準來,衡量自我的學生,我認為我們能夠吸取公開課的思想,但不能照搬公開課的方法。

總之,我覺得,教學活動是一個創造性和靈活性的活動,只有從實際出發,才會收到實效,避免誤區。

新課改的理念中倡導突出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範文,希望可以提供給廣大的教師進行參考和借鑑。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5

一位教育家説過:“注意力是學習的窗口,沒有它,知識的陽光就照射不進來。對學生的學習來説,注意力的好壞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採取多種方法來培養他們的注意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經驗的教師在總結教學經驗時,都知道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可能與注意力不穩定、不集中的分配不合理有關。注意力與人的學習效率和工作效率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注意是認識和智力活動的門户。

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與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之間明顯的差別之一就是注意力的好壞。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能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課,獨立思考問題,認真專心致志的做作業。他們在學習時很少受外界干擾,即使有時老師的課講得並不那麼生動,但他們也能自我約束,有意識地組織注意力,不讓自己的思想開小差。許多學習落後的同學恰恰相反,他們注意力分散,不能全神貫注地聽講,時而做小動作,摳耳朵,挖鼻孔,抓抓頭皮,時而與同學交頭接耳,逗鬧一下,有時貌似聽課,實則思想離開課堂,開了小差。讀書時也一樣定不下心來,做作業時東張西看。有的甚至在上課或複習課時沒有精神,打起了瞌睡。這些同學怎麼能夠把學習搞好呢?

在同一個班級裏常常會有學習成績差別很大有兩個極端,其差別的原因,除了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及學習方法等因素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在於這兩部分同學之間在注意力的能力上有着很大的差距。

注意力的好壞並不是先天遺傳的,而是靠後天的學習培養和訓練得來的。有些人經過培養訓練,注意力和注意品質得到很好的提高,所以要想提高注意力,培養良好的注意品質就應該進行有意識的訓練,而且更多的還是自我訓練。

利用課堂聽講鍛練自己的注意力,課堂聽老師授課是學生學校學習的基本方式,佔學生學習時間比重較多,如能重視課堂學習,注意聽講,不僅能掌握好課堂知識,還能發展自己的.認識能力,長期堅持專心聽講,還會培養良好的注意的品質。

首先,在上課或做作業時,要不斷對自己強化這兩件事的重要性。“這堂課的內容很重要啊!注意聽!”又如“這本書很有意思呀!我要好好讀。”“獨立完成作業是件愉快的事呀!我要出色地完成它。”由此能產生學習興趣,引發注意力。

第二,當你發現思想開小差時,立刻把它叫回來。利用個人意志的力量也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不許注意力渙散,開始有點困難,一旦養成習慣,反而感到集中精力幹事或學習是件很愉快的事,當你有這種體會時,就説明你的注意力水平提高了。

第三是培養注意重點的習慣。不管是聽課,或者是作業,還是做別的什麼事情,都要動腦子分析、綜合和比較,通過思考區別出所學內容的重點和非重點,本質和現象。動腦子思考,不僅能把注意力吸引過來,而且一旦區別重要的與一般的內容,便能使認識得到加深,還會產生愉快地體驗,使注意力穩定得更久。

第四是培養的抗干擾能力,尤其是情緒帶來的的干擾,如:內心焦慮、內心憂慮、心理壓力、學習恐懼、特別興奮、特別生氣、特別憤怒、憂傷悲慟等等都會嚴重影響注意力的集中。提高抗干擾能力,能是自己適應各種環境,不管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還是客觀條件如何不如意,都能很快將注意力集中到想做的事情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