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負數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校園1.95W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負數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負數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負數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負數的教學,它是國小階段新增的內容,它把國小階段數的教學從自然數、小數、分數範圍擴大到了有理數範圍。學習的面就廣了,學生考慮問題就要全面、周到。在教學第一節課認識負數時,因為內容簡單易懂,學生學得比較輕鬆,愉快,很快知道正數和負數是表示兩個相反的量,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而第二課時比較大小時,是先以大樹為起點,一個人往東走,一個人往西走,如何在一條直線上表示出他們運動後的情況,引出數軸,使學生知道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循序就是從大到小的順序,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左邊,即負數都比0小,所有的正數都在0的右邊,即正數都比0大。對於正數的比較,因為是舊知識,所以不在話下。而對於負數的大小比較,能憑藉着數軸進行比較,脱離數軸時,尤其是像—1/3與—1/4這樣的分數比較大小,很容易出錯。因此先讓學生憑藉數軸來比較負數的大小,然後找出規律,總結出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可以先比較與其對應的兩個正數的大小,對應的正數大的那個負數反而小。第三課時練習課,值得思考的是要不要進行拓展呢?如潛水艇甲所在高度為海拔為—50米,潛水艇乙所在的高度比甲高出20米,則潛水艇乙所在的高度是多少米?這要用到正負數的加減法。要不要進行教學呢?學生會接受嗎?我想了想,還是教一教吧?讓有能力的同學去掌握。沒能力的憑藉數軸來掌握。

負數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本節課為負數第二課時,我整體把握教學內容,準確地把握本課的教學目標,精心預設教學的各個環節,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思考空間,創設了多個貼近學生認知規律且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瞭解用數軸表示正負數並掌握正負數比較大小的方法,並能脱離數軸進行正負數的大小比較,最後找出規律,拓展練習,聯繫生活實際應用。

一、本節課有以下特點:

1.從實際生活的真實情境中呈現學生的原認知,由此深入展開對問題的探究。

第二課時比較大小時,是先以大樹為起點,一個人往東走,一個人往西走,如何在一條直線上表示出他們運動後的情況,引出數軸,使學生知道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從小到大的順序,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左邊,即負數都比0小,所有的正數都在0的右邊,即正數都比0大。為實施有效的教學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2.運用多種教學活動方式,突出活動的實效性。

教學中,教師運用了多種活動方式。通過大樹為起點的運動狀態引出數軸,畫數軸;從天氣預報中聽一聽,在數軸上畫一畫,表示温度並比較大小……讓學生體會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正負數,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本節課我讓學生在活動中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沒有忽略自己的主導地位,多次在關鍵處設問 “提問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運動後的情況嗎?”“怎樣用數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係?”“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現什麼規律?”“如果從起點分別到1.5和-1.5處,應如何運動?”“同學們能比較它們的大小嗎?你是怎樣比較的?”在活動中學生不僅動手做(動手畫數軸表示數並比較大小),而且動腦思考問題,再通過交流就能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數學的思想和具體的`學習方法,這樣的數學活動實效性就明顯。

3.充分利用數軸給正負數和0比較大小,最後脱離數軸進行比較,完成了對學生的知識引領。

在比較大小時,先引導學生利用數軸進行正數、0、負數之間的大小比較,再進行負數之間的大小比較,然後總結出規律,最後讓學生脱離能夠脱離數軸進行比較,認識到負數之間比較時,數值大的負數反而小,數值小的負數反而大,從而掌握正負數和0之間比較大小的方法,並能聯繫生活實際應用。

二、我的感受:

1、課標、教科書、學生三位一體的思考,提高了我教學思考的深度。

因為是前所未有的教學內容,課標的要求、教科書的呈現方式、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我設計教學活動留下了充足的空間,我能夠採用目標牽動,活動塊狀設計,引導學生經歷了知識產生的價值、過程及運用知識解決簡單生活問題的學習過程。

2、活動化設計,因學而教,讓我領略了預設與生成的和諧。

每個活動,讓學生在完成任務中思考方法的優劣,追蹤問題的原因,體現數學學習的實質——思維能力的培養。由於學生的思維水平、思維能力、思維方式的不同,使課堂教學在預設中不斷生成,使我教學的難度增加,許多新的問題需要我面對,適時、因勢引導,但這樣的課讓我每上一次,都有新的感受,真正體味到教學相長的快樂。

3、同事的幫助讓我感動不已。

在準備課的過程中,每次試講,本校的老師都來聽課,給我提建議,幫助我修改教案,一字一句的修改,製作課件。我真的很感動,我發自內心的感謝他們對我的幫助和指導,謝謝你們!

三、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

如果讓我再上這一課,我會更自信,準備更充分,過渡語更自然,教學程序更緊湊,激勵語言更及時……總之,我會更加努力的!

負數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生活中的負數這節課,我是以“負數的產生——感知生活中的正、負數——認識正、負數——尋找生活中的正負數”這四個環節來開展教與學的活動的。我首先考慮到讓學生感知負數產生的必要性,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以温度為切入點。通過讓學生自主觀察、交流、比較、回報等知識建構的過程,來感知富庶的產生。通過幾個生活中用正、負數表示的例子,讓學生理解生活中的正、負數的意義,從中掌握了正、負數的記法、讀法。

不足:

1、沒有讓學生體會到富庶的產生是為了表示更方便。

2、沒有為以後學習數軸進行有效的滲透。

改進:

1、在讓學生體會負數的產生及温度計中的負數時,還可以讓學生更進一步體會到負數的產生是為了更方便於表示,人為產生的一種數。

2、在觀察温度計時,不僅可以讓學生髮現負數、0、正數的關係,還可以讓學有餘力的學生感受到負數的大小,體會當温度越來越往下時,温度就越來越冷,離0越遠,負數就越來越小;反之,温度越來越高,正數就越來越大,為認識數軸提前滲透

負數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在設計本節課的時候,教師首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發,展示了一組洪災肆掠的圖片,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會發現有警戒水位線,然後教師再呈現某市8月1日至7日的水位記錄表,讓學生説説表中的信息,學生通過觀察發現8月2日至5日的水位都達到或者超過了警戒水位線,其餘幾日的水位都低於警戒水位線;細心的學生還發現只有8月2日的水位高於歷史最高水位。此時教師再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對警戒水位和歷史最高水位的理解,學生的體會和感受已經比較深刻,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説出來,再鼓勵學生以0米為0點,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水位變化情況並標出警戒水位就不是什麼難事。

然後教師出示8月1日至7日的水位統計表,讓學生用正負數來記錄每天的水位變化情況,並以8月1日和2日的水位作範例嘗試填一填,學生很快得出8月1日的水位是41.80米,記作高出警戒水位-0.20米, 8月2日的水位是42.60m米,記作高出警戒水位+0.60米,再讓學生説説每個正負數表示什麼意思,學生結合表中的數據理解:把警戒水位看作0米,-0.20米表示比警戒水位低0.20米;+0.60米表示比警戒水位高0.60米,然後再填其他值,學生通過填和説,體會到了“0”的相對性。接着教師鼓勵學生以警戒水位為0米,畫出折現統計圖,學生在製圖的過程中初步感受到兩幅圖的形狀是一樣的。

有了以上的鋪墊,再讓學生以歷史最高水位為0米記錄每天的水位變化,畫出折現統計圖,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再次體會到“0”的相對性,然後教師鼓勵學生將三幅折線統計圖進行比較,談談有什麼想法或者發現。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三幅折線統計圖的形狀(即水位變化趨勢)是完全一樣的,不同點是每幅圖的參照標準不一樣,第一幅折線統計圖是以0米為標準,第二幅是把警戒水位看作0米畫的折現統計圖,第三幅是把歷史最高水位看作0米作的統計圖。學生通過數據的比較還發現,雖然每次的0點不同,但數的相對大小關係不變,因此折現統計圖的形狀是不變的。

整節課的重點就是讓學生掌握如何用正負數表示不同參照標準下的水位變化情況,能説説每個數實際表示的意義,體會“0”的相對性,感受到在研究問題時,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人為規定0點。難點在於比較三幅折線統計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畫了三幅折線統計圖,學生會感到困惑,為什麼每次都要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它的意義在哪裏?通過觀察、比較和討論,學生的困惑終於解開了,明白了畫折線統計圖的意義就是要體會不同參照標準下畫出的圖變化趨勢一樣,是因為每個數的相對大小沒有發生變化,只是0點不同而已,從而深化學生對“0”的相對性的理解。

整堂課的設計比較清晰有條理,每個環節的過渡比較自然流暢,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了“0”的相對性,會用正負數記錄生活中的一些數據,能説出實際表示的意義;課堂氛圍融洽,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和討論,感受深刻。可是整堂課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現在學生在比較過程中只知道了三幅折線統計圖的變化趨勢一樣,卻沒有深入細緻討論不一樣的原因究竟是什麼,雖然教參建議這個討論不作為基本要求,但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會遇到類似問題,由於在課堂上沒有將此部分深入處理,學生在練習時就説不出深層原因,回答比較淺顯,有點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此外在課堂時間的把握上也要多注意,課堂節奏的掌握還要教師多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訓練提高,本節課也正是因為時間上處理得不是很準,才使得最後環節的討論沒有時間深入滲透。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多學習多思考多請教,爭取有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