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故鄉滿分讀後感

校園2.64W

閲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故鄉滿分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故鄉滿分讀後感

故鄉滿分讀後感1

今天,我讀了我國有名的大文豪魯迅先生寫的短篇小説《故鄉》,看完後,我有無盡的感想,那個活潑可愛的海邊農村少年閏土,那個為生活麻木生活着的章閏水,那個説話直言直語地林祥嫂,在我的腦海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故鄉》這篇短篇小説主要寫了魯迅先生二十年後回到故鄉,見到閏土後大吃一驚——閏土早已被生活折磨的失去了童年那種稚氣、活潑了,引起魯迅的深思,也引起了我的深思。

我覺得,現在我們雖然是共同坐在一個教室裏讀書,似乎沒有任何差別,然而隨着時間的推遲,十年後,不!五年後,我們就會出現明顯的分歧,有的開始為生活奔波,有的走進了高中門。想走哪一條路,就靠現在——六年級的自己!六年級是國小畢業班,是最美最關鍵的一年,為國中打好基礎,國中學不好,你肯定考不上高中,考不上高中,你就比更別想進大學的校門了,實際上就比人家矮了一大截了。

這篇《故鄉》,使我受益無窮,鞭策我前進,我決定在這一年裏,更加努力學習,爭取更大的進步,為以後的人生道路墊好基礎。

故鄉滿分讀後感2

這時,魯迅先生又寫道:“十分難。第六個孩子也會幫忙了,卻總是吃不夠……又不太平……什麼地方都要錢,沒有規定……收成又壞。種出東西來,挑去賣,總要捐幾回錢,折了本;不去賣,又只能爛掉……”“母親説,那豆腐西施的楊二嫂,自從我家收拾行李以來,本是每日必到的,前天伊在灰堆裏,掏出十多個碗碟來,議論之後,便定説是閏土埋着的,他能夠在運灰的時候,一齊搬回家裏去;楊二嫂發見了這件事,自我很以為功,便拿了那狗氣殺(這是我們那裏養雞的器具,木盤上頭有着柵欄,內盛食料,雞能夠伸進頸子去啄,狗卻不能,只能看着氣死),飛也似的跑了,虧伊裝着這麼高低的小腳,竟跑得這樣快。”

這看似平凡又囉嗦的文字,其實正恰恰表現了中國人的那種愚昧,又恰恰體現了中國人的那種悲哀。對此,我也實在不想再説些什麼,大家都能體會到。

最終,魯迅先生説:“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頭深藍的天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我想:期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這實在是一種無奈的感歎,一種淒涼。也許,我們永遠也無法體會到。

故鄉滿分讀後感3

今天,我拿起了去重慶前買的魯迅先生寫的《朝花夕拾.吶喊》,看到了一篇我們家喻户曉的文章——《故鄉》。我感覺這篇文章十分的好。

魯迅冒着嚴寒,回到了闊別二十餘年的故鄉,他覺得這時的故鄉和他記憶裏的故鄉完全不同。回去後,魯迅他們要把房子賣了。他們提到搬家的事情的時候,母親提起了閏土,説閏土要來。魯迅的腦海裏浮現出了閏土以前和他玩耍的那些事情,那時的閏土活潑可愛,也很開朗。

後來,斜對門的楊二嫂來找他拿東西,這時的楊二嫂是一個尖酸刻薄、貪財的人,經過母親的提醒,魯迅才想起來,那時的楊二嫂和現在的楊二嫂好像完全不是一個人了。

閏土終於來了。成年的閏土給魯迅一種愚昧麻木的感覺,魯迅為閏土感到悲哀。閏土被“多子、饑荒、苛税、兵、匪、官、紳”壓迫着,不僅是閏土,那個年代的農民都被那些條件所壓迫。

魯迅最後説了一句名言“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魯迅雖然是在寫故鄉,但是其中包含着對當時農民的深厚同情,憎恨那時的黑暗的社會對農民的壓迫。魯迅對以前故鄉的懷念和對今後故鄉的憧憬。

是啊,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句話值得我們去深思、去領悟!

故鄉滿分讀後感4

湛藍深遠的天空,涓涓細流的小河,翡翠一般的菜地,紅磚綠瓦的房子……湊成了活畫般的——我的故鄉。

走進鄉下,你便會看到五彩繽紛、形態各異的花仙子們在兩旁迎接你,一陣清涼的微風撲面而來,他們有規律的搖着自己那小巧玲瓏的腦袋,真舒服!

“嘰嘰嘰,嘰嘰嘰……”小溪旁、房屋前、綠蔭下,一羣可愛的小雞在雞媽媽的帶領下,一搖一擺的,像一個個好奇的旅行家一樣遊玩,還時不時的低下頭找食物吃呢!如果你一靠近它們,雞媽媽就會像見到天敵一樣對着你張開翅膀,憤怒的叫,小雞們便胡亂撲騰、蹦蹦跳跳的'開始跑向雞媽媽……

穿過林間小道,就來到了一望無際的農田,嫩綠的青菜、深綠的水稻、紅彤彤的蘿蔔都像是在排隊似的整整齊齊的站着,農田裏還有幾個像哨兵一般的黃色稻草人,一動不動的守衞着它們,默默的望着遠方……

傍晚,隨着紡織娘和夜蟲一起開的演唱會,各種各樣的菜被端上了飯桌,忙碌了一天的人們,陸陸續續的回來了,回到温馨的家裏享受着美食,享受着家的温暖。吃過飯,全村的人們就一起在一片空地上天高地闊的聊起天來……

我的故鄉真美啊,一走進我的故鄉,城市的喧囂立即遠遠地離開了你,讓你的心靜了下來,我的故鄉好像是世外桃源一樣,生活着無憂無慮的故鄉的人們……

晚上,蟋蟀、青蛙又開起了盛大的演唱會,望着空中點點星光和皎潔的明月,伴着時不時的輕柔的蟋蟀、青蛙的鳴叫聲,我慢慢入睡了,進入了甜美的夢鄉……

故鄉滿分讀後感5

“人是把家園帶在自己身邊流浪的”(列維·斯特勞斯:(《憂鬱的熱帶》),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深深的“刻”在魯迅的記憶中。記憶中的故鄉—浙東江南水鄉,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恍若仙境。例如《社戲》描繪了故鄉飛一般的白篷航船,月色朦朧下起伏的連山,兩岸碧綠的豆麥夾雜着河底水草散發出來的清香;《故鄉》描繪了的故鄉美麗的海濱夜景—深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碧綠的西瓜地和月下捕碴的少年……

這些遠不夠,真正讓“我”感到快樂的是在山野風光裏的遊樂。兒童對大自然有着成年人所不及的特殊敏感。百草園是“我”的天堂,這裏有優美的風景,神奇的故事,無盡的樂趣,可以充分發揮孩子們活潑好動、天真好奇以及愛美的天性,增強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我”在草木蟲鳥中玩得樂此不疲。

注目於菜畦的“碧綠”、桑堪的“紫紅”、蜂一與菜花的“金黃”,聆聽到鳴蟬的“長吟”、蟋蟀的“彈琴”一與“油嶺”的低唱。大自然是如此地吸引兒童,即使身在三味書屋讀書心卻飛往百草園。封建教育關住了孩子們的軀體,卻關不住他們天真活潑的心靈。家道雖己衰敗但“我”在純真、稚氣的友情中尋到了温暖一與慰籍。童年的夥伴有着自然純真的天性和健全的人格,是大自然的寧馨兒。《故鄉》裏的少年閏土,有着紫色的圓臉,紅活圓實的雙手,帶着一頂小氈帽,頸上套着明晃晃的銀項圈,身上洋溢着純樸健康的自然氣息。

故鄉滿分讀後感6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闊別二十餘年的故鄉,一朝再回,本該近鄉情怯的魯迅,卻“並不感到怎樣的留戀”,是如何的一種情感?

在默讀了幾遍《故鄉》這篇文章後,我漸漸體會到了這種情感。

我曾學過《少年閏土》這篇文章,裏面機智伶俐、見多識廣的閏土,是魯迅的朋友。但如今20年已逝,閏土見到兒時的玩伴,稱呼的卻是“老爺,一個勤勞善良的少年,變成了一個麻木不仁的人。我又想到了老舍筆下的祥子——老實厚那個活潑善良的祥子,上帝卻從未眷顧他,他也終究被社會的苦難所打敗,成了一個社會上的行屍走肉。他與閏土的命運相似,社會的黑暗的摧殘,使普通的農民受到壓迫,思想上受到了束縛,連兒時的純真友誼,都在用金錢和地位衡量。

文章還刻畫了另一個生動的形象一楊二嫂,這個女子的言行都流露出一種小市民的斤斤計較、愛佔便宜,可笑又可憐,故鄉不是記憶裏温情的故鄉,在黑暗的現實中,變得陌生,變得腐朽。

所幸,文中的宏兒和水生,似乎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而魯迅也在最後提出:“希望本無所謂有,也無所無。”在現實生活裏,可以發掘出希望,因此,魯迅他仍要懷揣希望的火種,同漫漫長夜作鬥爭,秉燭為明,但以血薦軒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