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精華】國小數學教案四篇

校園2.72W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國小數學教案四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單位換算和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對學生而言並不困難,而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讓學生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新課的導入是一節課的序幕,它直接影響着學生參與的興趣。在導入的過程中要儘可能地選取一些富有時代氣息、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為學生熟悉的和感興趣的、能引起學生積極思考探索的材料,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明確數學源於生活的本質,而且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課的導入通過我和學生比高矮這樣一個同學們感興趣的活動,幫助同學們回顧了以前學過的一些長度單位,通過讓學生説説你已經知道了哪些有關千米的知識,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找到了學生學習的起點,有效地開展下面的活動。利用這樣的活動引入新知,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也激起了學生積極探索的興趣。

對於學生來説,1千米這一概念的建立難度較大,所以在教學時我着重於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強調新、舊知識的融會貫通。在形成1千米概念的活動中,我從基本的長度單位米開始,在新舊知識的引申、發展處加以複習強化,促成新舊知識的轉化,儘量使學生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再説説15分鐘能從學校門口到哪兒?再出示比較有代表性的建築物,讓學生判斷從學校門口到哪兒是1千米?整個過程,我不斷啟發、引導學生用自己身邊的事物、場景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把1千米與學生習以為常的生活很好地聯繫了起來,讓學生經歷了一個從模糊到精確的動態生成過程,同時也充分展示了學生自己的個性以及創新一面,讓學生切實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

最後我留了10分鐘時間帶着學生切實體驗1千米的長度,讓孩子們在跑道上量了50米,再體驗走了20個來回,真實地去感知1千米的長度,加強對1千米的概念建立。孩子們在實踐中收穫。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課後反思又稱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下,批判地觀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示和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對教學實踐進行考慮、反饋、評價、探索,解決教學中的的實際問題,針對教學中的“教”與“學”兩方面活動的過程和效果,對它們的合理性做出準確的判斷,查擺自身缺陷,揚長避短,不時改進教學。下面談談在國小數學教學實踐中應用課後反思的幾點做法。

一、公開課教案的反思

教師設計教學方案,要堅持“以學定教”的精神,設計教學設計時,要預測同學遇到的問題,那些地方同學不容易理解,根據同學要遇到的問題,設計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戰略和方法,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先要對過去的教學經驗進行反思,反思自身或他人以前在講授這一教學內容時曾遇到過那些問題,有那些經驗,應該採用什麼戰略和方法解決的,效果如何?然後進行新的公開課教案。

在設計新的教學設計時,要根據自身所教班級同學的實際情況,在學習這一內容時,可能會遇到那些新問題,針對出現的這些新問題,可採取那些戰略和方法。

例如:在教學“有餘數的除法”一課時,根據以往經驗,同學對“餘數都比除數小”這一規律不夠理解,出現餘數比除數大的現象,在公開課教案時,為加深同學的理解,突破這一教學難點,我讓同學分小組合作學習,動手操作,進行分鉛筆試驗,並引導同學觀察、比較、討論,最後讓同學在操作實驗中自身得到了“餘數都比除數小”這一規律。

二、課堂課後反思

再好的教學總有它缺乏的地方,總有須待進一步改進,進一步優化的地方,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效果反饋信息不時地反思,反思解決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根據出現的問題,和時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調整教學戰略,只有這樣,才幹更好地掌握教材,設計出一套以同學為中心,培養同學發散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不時完善教學方法,順應同學的發展需要。

在同學學習過程中出現思維障礙時,教師應和時反思,如何啟發引領同學克服思維障礙,當同學發生意外事情時,教師和時進行反思,如何機智地處置發生的意外,使同學和時恢復到正常的思維狀態。

例如在教學“梯形面積”時,有這樣一道題:一梯形上底是3米,下底是5米,高是2米,求梯形的面積。在解答此題時,有一同學列式為:3+5=8(平方米),當同學都笑他錯誤時,他卻理直氣壯地説:“梯形的高是2米,可計算面積時,公式又要除以2,乘以2再除以2,可以相互抵消,所以只要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加起來就行了。”聽他這麼一説,感覺還有道理,此時我順勢引導:“是不是所有梯形都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呢?”同學展開討論,分析得出:假如梯形的高不是2米,就不能用這個方法了。

教學中,經常會出現類似這些我們不能預料的問題,我們要和時地反思,啟發引導同學克服思維障礙。

三、課後總結的反思

教學反思主要是教師在課後對整個教學行為過程進行反思性回憶,包括對自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同學表示、教學的勝利與失敗等情況進行分析,找出教學程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的勝利和缺乏之處,研究發生缺乏的原因,考慮今後改進優化的方向。課後總結反思,一般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 反思教學勝利之處

每一節課螳都是師生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依照預先設想的教學方案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如各種教學手段的有機結合,巧妙地新課引入,留有懸念的結束語,教學中的亮點,精彩片斷,以和教師在課堂上隨着教學內容的展示、情境的創設而發生的靈感,與同學發生強烈的共鳴處等,課後進行認真反思,記錄下來,為今後教學提供參考。

2. 反思教學失敗之處

再完美的公開課教案也可能有疏漏、失誤之處,把這些課堂教學中的失敗教訓,如對教材理解出現的偏差,對教學重點、難點處置不當,演示、實驗有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由於某種原因,同學的積極性受到挫傷等記錄下來,並對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的探究,成為今後教學吸取的教訓。

3. 反思同學的反饋

同學是教學的對象,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學活動是以同學為中心進行的,將同學在學習過程中閃現出智慧的火花,獨特見解或是同學的問題,如能力缺陷,思維障礙,以和同學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作業存在的問題等記錄下來,便於在以後的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實施彌補,特別是在課堂上同學提出的一些老師解決不了的奇特問題,記錄到課後去研究。

課後反思是教師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教師學會如何教學和從教學中學會什麼的有效途徑,勤反思,也是現代教師在研究狀態下進行課堂教學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因此,在教學中不時反思提煉,從中發現問題,進行研究,就一定能拉提升我們的創新能力,提升我們的專業素養,提升我們的教學水平。促使自身生長與進步,使自身成為一名反思型、研究型、學者型的教師,成為新時代的教學能手。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認識鐘錶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鐘面和電子錶面,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正確地讀、寫整時時刻和大約幾時。

2.經歷操作、討論、交流等實踐活動,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識。

3.建立時間觀念,學會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從小養成有規律的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4.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發展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

  教學難點:運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時間問題。

 對策:讓學生通過撥一撥、畫一畫、説一説等活動進一步建立時間觀念,認識整時數和大約幾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引入: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老師這兒正好有一段動畫片,想不想看?

在這段動畫片裏有一樣物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作用可大了,請你們邊看邊找,比一比,看誰能第一個把它找出來。(課件播放動畫片)

2.指名彙報,公佈正確答案:鐘錶。

3.提問:你知道鐘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用處嗎?學生介紹

4.揭示課題:鐘錶在生活中有很多用處,它能告訴我們時間,幫助我們利用好時間,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鐘錶”。出示課題。

【開課伊始,從深受小朋友們喜愛的動畫片入手,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讓學生説説鐘錶在生活中的作用,使他們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讓學生做好了學習新知識的心理及能力上的準備。】

二.自主探索,體會領悟。

1.組織探究,認識鐘面。

(1)師:今天小朋友們都把自己的小鬧鐘帶來了,各式各樣的,真漂亮!向同學們展示一下吧!(學生之間互相欣賞各種式樣的鐘表)

(2)師:無論什麼式樣的鐘,都有一個鐘面。仔細觀察你的鐘面,看看有什麼發現?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彙報:誰來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根據學生的彙報教師用教具鍾演示:12個大格,12個數字,時針和分針。(板書)

由學生介紹時針和分針。

提問:怎樣區分時針和分針呢?

每人在自己的實物鐘上指出“時針”和“分針”給同桌看。

(3)師:下面請你們撥動你的小鬧鐘,看看還能發現些什麼?小組交流

指名彙報:時針和分針同時在走,而且走的不是一樣快的……

(4)師:老師這兒也有個鐘面(課件出示一個空白鐘面)。

提問:這個鐘面完整嗎?再給它加上些什麼才算比較完整?

根據學生的回答加上12個數字,時針和分針。

2.認識整時。

(1)指着剛剛添加完整的鐘面,提問:這個鐘面上的時間你認識嗎?你是怎樣認出是3

時的?(學生介紹認識整時的方法)

(2)出示5時的鐘和表,提問:這隻鍾和這塊表上表示的是幾時呢?怎麼看出來的?

小結: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幾時。

(3)出示電子鐘,提問:你知道這個是什麼鍾?這個電子鐘錶示的是幾時呢?怎麼看出來的?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也見過這樣表示時間的?

小結:圓點後面兩個零,前面是幾就幾時。

(4)師撥鐘面,指名口答。

(5)請你撥一個你喜歡的整時,讓同桌的小朋友來認一認。同桌活動集體反饋時根據學生撥的整時讓學生説説當時一般在做什麼?

3.認識大約幾時。

(1)教師撥鍾(5時整),提問:這是幾時?再撥(5時過一點),提問:這又是什麼時刻呢?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小組討論最佳答案。再撥(5時不到),提問:這個時刻怎樣説比較合適呢?學生口答並説明理由。

小結:幾時不到和幾時過一點我們都可以説成“大約幾時”。

(2)出示“7時不到”“7時剛過”“7時整”三個鐘面,指名認鍾並説明理由。

(3)交流活動:讓學生帶着自己的小鬧鐘撥出自己最喜歡的時刻(可以是整時或大約幾時)找自己的好朋友或老師,介紹一下自己撥的時間,並説明此時此刻自己一般在幹什麼。

【設計這一環節時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讓他們通過觀察、撥鍾、小組交流、全班性交流活動等形式,讓學生自主探索,通過自己的感悟和體驗去獲得新知。】

三.實踐應用,鞏固內化。

1.畫一畫。“想想做做”5。

丁丁聽説我們小朋友今天學習了認鐘錶,想出示幾個鐘面考考大家,可沒想到他是個小馬虎,畫出的鐘面不是缺這個就是少那個,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三個鐘面,依次指名説説缺少什麼。

你能幫幫丁丁,把這幾個鐘面補充完整,並且使鐘面表示的時間正好是丁丁要求的時間嗎?學生完成,集體評議。

2.議一議。“想想做做”6。

課件出示:有一天,老師聽到兩個小朋友在爭論一件和時間有關的事,小明説10時的時候他在上第二節課,小麗説10時的時候她在牀上已經睡着了,聰明的小朋友,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小組討論,交流彙報。

小結:原來一天之中,上午有個10時,晚上也有個10時。

3.説一説。課件出示:上午時,中午時,下午時,晚上時。

讓學生根據這幾句話填上合適的時間,並説説當時自己在幹什麼。(小組交流)

【練習的設計力求聯繫生活實際,注意加強趣味性,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初步掌

握一天24小時的概念。】

四.課堂總結,拓展開放。

週末的時候你們一般都做些什麼呀?

請小朋友們根據今天所學的知識,回家以後和爸爸媽媽一起設計一張週末的“作息時間表”,合理的安排好時間,渡過一個“愉快的週末”。

【讓學生根據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設計“作息時間表”,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掌握2、5倍數的特徵以及奇數和偶數的概念。

2、能夠運用這些特徵進行判斷。

3、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1、是2、5倍數的數的特徵。

2、奇數和偶數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複習:根據所學的因數和倍數知識,運用自己的座號説一句完整的話。如:我的座號是5,5是30的因數或5是1的倍數。

同座互説

指名説。

同學們,我們先去看一場電影,座位號是多少的同學應該從雙號入口進。

2、遊戲

(1)座號是2的倍數的.同學起立。

(2)座號是5的倍數的同學起立, 老師分別將2的倍數座號寫在黑板左邊,5的倍數座號寫在黑板右邊。

3、引入:2的倍數和5的倍數有哪些特徵呢?今天進行研究(板書課題:2、5倍數的特徵)。

【反思:設計目的是從學生熟悉的學號引入,學習的材料來源於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感到親切,有利於激發學習的興趣。從教學實踐來看,學生確實興趣濃厚,達到了既激發興趣,又提供學習素材的目的。】

二、探究新知

(一)2的倍數的特徵。

1、觀察:左邊集合圈裏的2的倍數座號有什麼特點?(個位上是0,2,4,6,8。)

2、舉出幾個2的倍數,看看符不符合這個特點?學生隨口舉例。

教師:誰能説一説是2的倍數的數的特徵?

學生口答後,老師板書:個位上是0,2,4,6,8的數都是2的倍數。

3、奇數和偶數

出示課件:2的倍數的數, 這些數的個位上的數有什麼特點?

個位上是0、2、 、 、 的數,都是2的倍數。

自然數中,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偶數(0也是偶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奇(ji)數。

老師指出:自然數中,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偶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奇數。習慣上稱它們單數、雙數。

4、練習:完成課本做一做, 出示課件

下列數中,哪些是奇數,哪些是偶數?

33 98 355 988 0 123

3678 8089 1000 655 5656 881

奇數有:33,355,123,8089,655,881。

偶數有:98,988,0,3678,1000,5656。

【反思:數學思維的方法一般有觀察比較、抽象概括、歸結演繹等等。設計這個片斷的目的是讓學生觀察根據素材,通過自主學習得出2的倍數的特徵,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數學思維能力。但在實際中老師提問:“2的倍數學號有什麼特點?”後,學生説:“2的倍數都是偶數”。對於這種生成,是我設計中沒有預設到的,於是我反問道:“你認為什麼樣的數是偶數呢?”學生又説“雙數就是偶數”,於是我有些急了,不知所以。我只好進一步明確提問:“這些學號的個位上的數有什麼特點?”學生這才説到我心中理想的答案:“個位上的數都是0、2、4、6、8等數字”,看來數學課的有些問題不能過於寬泛,要有所指向。同時設計問題時,還要多想想學生可能會怎樣回答,多預設幾個方案。】

【補充設計:學生完成課本練習後,我臨時補充了一個知識點的自然數分類的教學。老師提問:自然數有無數個,0、1、2、3、4、5、6、7……説説這些數分別是什麼數?你發現了什麼?歸納得出:自然數中,不是偶數,就是奇數。】

(二)5的倍數的特徵。

1、教師指右黑板上集合圈:你們能不能用與研究2的倍數的特徵的相同方法,找出5的倍數的特徵?

2、學生自己動手在課本上找出5的倍數。

在下表中找出5的倍數,並塗上顏色。看看有什麼規律。

教師:説一説5的倍數的特徵?

個位上是___或___的數,是5的倍數。

板書:個位上是0或者5的數,都是5的倍數。

3、練習:完成課本做一做, 出示課件

下面哪些數是2的倍數?哪些數是5的倍數?哪些數既是2的倍數也是5的倍數?

24 35 67 90 99 15

60 75 106 130 521 280

2的倍數:24,90,60,106,130,280。

5的倍數:35,90,15,60,75,130,280,

既是2的倍數也是5的倍數:90,60,130,280。

做完這道題,你有什麼收穫?

重點指出

個位上是0的數它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為什麼?(末位是0的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同意他的説法嗎?自己在百數表中找找這樣的數?在哪裏?

現在問題怎麼解決呢?兩位同學都想得到它們?

提問:2的倍數有哪些?5的倍數呢?60和90是什麼數?

【反思:國小數學知識系統性較強,特級老師張興華大力提倡“為遷移而教”很有道理。什麼是遷移呢?遷移是一個心理學名詞,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它廣泛地存在於學科教學之中,先前學習中的知識、技能、積極情感對後繼學習產生促進作用的叫做正遷移,否則就是負遷移。5的倍數教學比較順利,正是由於有前面2的倍數特徵探索,學生較好地實現了學習方法的遷移。】

三、練習鞏固

談話:今天,我們主要研究了什麼?下面的時間,我們就圍繞這些知識來練習幾道題。

1、選出兩張數字卡片,按要求組成一個數。

(1)組成的數是偶數;

(2)組成的數是5的倍數;

(3)組成的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2、用0、2、5三個數字組成一個三位數。

(1)。組成的數是2的倍數;

(2)。組成的數是5的倍數。

先做第一小題,同桌學生合作擺、寫,再組織交流明確方法技巧,然後按照方法完成其餘兩小題

3、把下表中4的倍數塗上顏色。

4 的倍數是2的倍數嗎?今天我們研究了2和5的倍數,4可有點不高興了,幹嘛不研究一下我的倍數的特徵呢? 先讓學生塗一塗,塗後老師提出:2看了一下4的倍數,可得意了,你們知道2得意什麼嗎?(4的倍數都是2的倍數)那麼4能不能反過來説:2的倍數也都是4 的倍數呢?

4、下面的判斷對嗎?説説你的理由。

(1)個位上是2、4、6的數,都是2的倍數。

(2)個位上是1、3、5、7、9的數都是奇數。

(3)在全部自然數裏,不是奇數就是偶數。

5、思考:奇數與偶數的和是奇數還是偶數?奇數 與奇數的和是奇數還是偶數,偶數與偶 數的和呢?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2和5的倍數特徵

5的倍數: 15、30、50、65,,,, 個位上是0或5的數 (偶數)是2的倍數: 個位上是0、2、4、6、8的數 (奇數)不是2的倍數 個位上是1、3、5、7、9的數 2的 倍數 5的倍數 作業紙: 在5的倍數中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