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影響力讀後感2000字

校園1.83W

政治家運用影響力來贏得選舉,商人運用影響力來兜售商品,推銷員運用影響力誘惑你乖乖地把金錢奉上。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影響力讀後感2000字,供大家參閲。

影響力讀後感2000字

  影響力讀後感2000字(一)

已經好久沒有動筆寫讀後感了。

該書主要是講述了六個強大的影響力武器,即互惠、承諾與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和稀缺,它們從本質來説是人類思維捷徑的另一面。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了大量信息的時代,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為了適應生存,人類進化出了許多的固定行為模式,在潛意識層面下活動,不佔用意識層面的資源,這樣就可以簡化生活環境,節省精力。而有的人就發現了這些人類固定的行為模式,並且學習如何去應用,這武器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主要取決於使用者的動機。我們有必要主動去學習、去了解,一方面是為了保護自己,另一方面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影響別人,然後達到目標。

第一個是互惠原理,其實就是鼓勵人們要懂得一個道理:如果想要從別人那裏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某種價值,你需要先付出,商業社會的本質是交換。人與人之間能夠保持一種長期的關係,肯定是基於禮尚往來,雙方都能夠從這段關係當中得到自己需要的東西,一定是這樣的。因此懂得先付出,懂得交換,這樣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面可以做得更好。譬如給予學校保安大叔一聲問候,這些我們平常把他們的服務視作理所應當的人,這聲問候對我們來説並不算什麼,但是對他們來説可能是一個驚喜,我們提供了額外的價值,他們也會給予我們關注,更多的照顧,有時候意外的回饋。所以,互惠原理非常強大,甚至可以超過喜好原理,對即使是討厭我們的人也有效,而且付出和收穫可能看起來不對等,你的付出給你帶來了遠沒有想到的收穫。我們給予的東西,那種恩惠,可以不只是物質層面的東西,還可以是像微笑、禮讓這些非物質層面的,我記憶深刻的是它還可以是主動的讓步,拒絕-退讓原理應運而生,可以顯示我們的誠意,讓對方因為我們的退讓而有更多的滿意感和履行承諾的責任感,運用恰到好處,就可以讓我們既達成自己的目的,而又讓對方很滿意,各取所需,實現雙贏。

第二個是承諾與一致原理,保持一致也是一種強大的動力,因此試圖改變消費者的行為習慣、思維定勢是很困難。我們平常沒有發現,過去的行為對將來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可能第一次草率的決定,就那麼延續下去了,由於認知惰性、行為慣性。對於自身來説,保持一致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達到一勞永逸的效果,不用去思考,這樣可以不用承受思考的痛苦,以及逃避可能得到的可怕的結果;另一方面,言行一致,前後一致也是社會所提倡的,是有道德高度的,因此也會產生一定的社會壓力。接下來是影響這個武器效度的幾個指標:1.主動性 2.公開性 3.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4.內心的選擇 。()當我們因為許下了某個承諾,導致了自我形象的改變,那麼只要將來繼續提出的要求符合這個新的形象角色,那麼就可以有效影響將來的行為。人的認知、情感、行為有保持一致的傾向,如果出現矛盾,就會使人渾身不舒服,產生去調整的驅力,這個ABC模型也是人們完成改變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模型。當我們在認知、情感層面接受了這個承諾,那麼我們更有可能去行動;當我們付出了那麼多的努力,那麼我們的認知、情感也會給予反饋,認可這個承諾的重要性和合理性。給別人一個台階下,就是給別人一個好的理由去改變原先的堅持。

第三個是社會認同原理,該原理髮揮最大效果的條件是相似性和不確定性。我是在校大學生,因此以大學生為例,很多人都會有迷茫的情況出現,大家對於未來充滿了困惑,國內教育方法加劇了這種狀況的出現。由於未來誰都沒有辦法提前得知,這就創造了最好的不確定性條件,另一方面,同樣是大學生,我們會更加容易去參照往屆學長學姐走過的路,當看到考研人數的數字、考公人數的數字的時候,從眾的行為模式就啟動了,於是這種熱可以延續這麼久,一屆又一屆。我們會想,這麼多人都走這條路,那麼這條路怎麼會是錯的呢?還有,即使是錯的,那麼這麼多人走,好像還可以求得個安慰,你看這麼多人都錯了。雖然説如今盲目從眾的弊端已經在被不斷的提起,但是我們還是會時常不自覺其中這種行為模式。不過畢竟它大多數情況下是有用的或者並不會給我們帶來多大的損失,因此被一直保留着,而這也是其他影響力武器的共性。還有一點就是口碑,企業如果可以製造一種潮流,像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一樣颳起一陣旋風,大家都覺得如果沒有看過就沒有談資,沒看過就落伍了,那麼這種社會認同原理的.運用真是太牛了。

第四個是喜好原理,我們都喜歡和我們喜歡的人在一起,我們也都希望可以成為別人喜歡的人,這裏就提供了影響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喜歡的因素,也給我們提供了可以實踐,用於生活當中提高自己受歡迎程度的方法。一是外表的吸引力,這個很好理解,我們都會不自覺多看漂亮的女生或者帥哥兩眼,而且這個會產生暈輪效應,我們會賦予這個長得好看的人更多優秀的品質,這個是父母給的,通常改造的空間不大,但是把自己整理清楚,注意衞生還是可以做到的;二是相似性,時不時來句“我也是”就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因為類似的觀點、興趣愛好、性格等,或者是同鄉、同姓等,都會給我們一種好感,相比較於其他人來説;三是稱讚,這個不必多言;四是接觸與合作,熟悉感可以提升好感度,但是如果原先就互相討厭,然後還經常碰面,那麼就未必能夠起作用了。好感是可以轉移的,愛屋及烏就是講述了這樣的道理,讓我們和積極的因素聯繫起來,形成一種經典條件作用,即讓對方產生這樣的想法:碰到我就會有好事情發生,那麼他是不是會更想要見到你呢?

第五個是權威原理,像是北大、清華這樣的招牌很響亮,像是博士、教授的名稱很震耳,這些都是權威原理在起作用。這些個的標誌其實都在傳遞一種信息,即我們是值得信任的,我們是有實力的,尤其當我們並不瞭解對方的時候,這在大多數情況下有利於緩解信息不對稱的局面,努力讓對方瞭解自己,相信自己。我們考取相關的證書也是為了證明自己具備某一方面的能力,如果這個證書具有公信力,那麼這個證書的含金量就更高。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律師需要穿着剪裁合身的高檔西裝,配備一輛豪華車,這些東西都是必不可少的,是可以想外界傳達一定信息的。人靠衣裝,佛也得靠金裝,別人沒有義務花更多的時間瞭解你,因此你需要靠這些權威象徵來證明自己,為對方節省時間。喬布斯營銷哲學中的impute也是這樣的,你要讓對方看到你的第一眼就喜歡上你,產品再好也需要好的包裝。所以我們去面試的時候需要穿着正式些,不僅是出於對對方的尊重,也是體現一種專業的精神。

最後一個是短缺原理,越不容易得到的東西會變得越有吸引力,尤其當一個東西原本充足,但是突然變得稀缺,而且競爭激烈的時候,會給人很大的壓力,害怕後悔,害怕失去機會,會讓人變得更加衝動,沒有思考的時間,強迫自己去行動。為什麼有人説最珍貴的東西是得不到和已失去,就是因為有的時候人們不會意識到它的好,只有在失去了才懂得,才會知道去珍惜,但是卻已經來不及了。所以懂得讓別人知道自己的珍貴是很重要的,你本來就很珍貴,要讓對方知道你是很搶手的,讓他有危機感,這些在男女生交往中確實是這麼個理。所謂的飢餓營銷,限制時間、數量,設置條件都是為了讓商品變得更加難以獲得,如果在加上排隊、搶購一空,像小米手機一樣,那麼就真的是把短缺原理充分運用出來了。

這些是知識方面的吸收,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運用到生活當中,創新性地運用,因為單純模仿、複製已經難以奏效了,把這些影響力武器牢記在心,融會貫通,畢竟這些還可以交叉、聯合使用,可以變化無窮,十分神奇。思考如何使用這些知識,並且真的在生活當中應用才是最難的,要花時間的,畢竟看一本書用不了多長時間,不斷練習才能讓自己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影響力讀後感2000字(二)

政治家運用影響力來贏得選舉,商人運用影響力來兜售商品,推銷員運用影響力誘惑你乖乖地把金錢奉上。即使你的朋友和家人,不知不覺之間也會把影響力用到你的身上。但到底是為什麼,當一個要求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來時,你的反映就會從負面抵抗變成積極合作呢?帶着這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卻百思不得其解的疑問,我翻開了老師推薦的《影響力》一書。

它克服了教材普遍通篇大論原理性很強讀起來令人乏味的缺點,以通俗易懂的例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妙趣橫生的語言向我們傳達能包羅萬象的六條基本的心理學原理:互惠、投入和一致、社會認可、喜好、權威、匱乏。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互惠原理。 互惠原理認為,我們應該儘量以相同的方式回報他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由於互惠原理的影響力,我們感到自己有義務在將來回報我們收到的恩惠、禮物、邀請等等。因為這一類東西的接受往往與償還的義務緊緊聯繫在一起。互惠原理以及與之行影相隨的負債感給人印象最深刻的一點就是,它們在人類文明中幾乎無處不在。不僅如此,這條原理在每一個社會組織中都運用得非常普遍,以致於幾乎每一種形式的交換都滲透了它的影響。一個廣為接受而又堅不可摧的面向未來的價值趨向在人類社會的進步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為這意味着人們在與別人分享某些東西的時候,可以確信這一切都不會被遺忘。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終於達到了這樣一種文明程度:當一個人將財物等資源分給他人時,其實並沒有真正地將這些東西失去。這種現象的結果就是,那些以一方向另一方提供資源為開端的交易邊的容易起來,錯綜複雜而又井然遊有序的援助、送禮、防禦和貿易體系也成為可能,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利益。既然互惠原理對人類文明的積極意義是這麼顯著,它在我們社會化的過程中變成一種深深植根與我們心目中的價值觀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

互惠原理常常會把償還的義務強加到我們頭上,但我們從互惠原理中得利的時候還是佔多數的。正因為如此,篤信並且服從這個原理也就成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行為規範。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遵守這個原理合乎社會給我們定立的行為規範,而違背了它卻會遭到無情的唾棄和嘲弄,甚至會被戴上像乞討賴帳、忘恩負義之類的帽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因為對那些只知索取不知償還的人有一種普遍的厭惡感,我們往往都會極力避免與他們為伍。雖然在特殊情況下,比如説由於條件或能力不允許而不能回報人家的恩惠,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得到大家的諒解,但一般説來,整個社會對不遵守互惠原理的人的確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厭惡。為了避免被貼上像乞討賴帳、忘恩負義這一類的標籤,即使是不公平的交換我們有時候也是願意接受的。因此,一方面是發自內心的強烈不安,一方面是來自外部的巨大羞辱,兩者結合在一起,便造成了一付十分沉重的心理負擔。瞭解了這一點,對於人們在互惠的名義下會心甘情願地付出比自己得到的多得多的東西就不會感到太難以理解了。而且,即使人們的確有某種需要,如果感到自己難以回報,往往也會盡量避免向他人尋求幫助。這並不奇怪,以為儘管物質上的損失是人們不想看到的,但與心理上的重負一比也就不算什麼了。而恰恰是這種狀態給一些想要利用互惠原理獲利的人提供了機會。

互惠原理之所以可以成為如此有效的説服他人的工具,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它所藴藏的極大力量。在它的影響下,人們很輕易地就會答應一個在沒有負債心理時一定會拒絕的請求。即使是一些平時頗具影響力的因素,與它一比也會相形見絀。

一個老師想測驗一下學生們對過去時、現在時和將來時的掌握程度。有一個問題是‘我給予’的將來時是什麼?結果有一個學生信心十足地答道,‘我索取’。雖然他可能犯了一個語法錯誤,但他對一條更博大的社會原理卻掌握得完全正確。

著名法國人類學家馬塞爾.毛斯在描述人類文明中的送禮過程以及與此有關的社會壓力時説古這樣的話:給予是一種義務,接受是一種義務,償還也是一種義務。儘管回報的責任感是互惠原理的核心所在,但互惠原理之所以那麼容易被人利用,卻還是由於上面提到的接受的義務。我們接受恩惠的義務感削弱了自己的選擇能力,把決定我們會對誰負債的控制權交到了他人的手中。

相互退讓是利用互惠原理來使他人答應自己的請求的另一種方式。與給人一點好處然後要求他們回報的直截了當的方式相比,這種方式比較微妙,但有時候卻更加致命和有效。妥協也可以是一個互惠的過程,因此人們可以先主動做出一個讓步,以迫使對方也做出讓步,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個簡單的技巧可以稱為“拒絕―退讓”策略。

這個原理也使我想起一個日本富翁的發家致富經歷:他是一個從事批發麻繩的商人,剛開始他把從廠家拿的貨物原價賣給顧客,因為他的繩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如此便宜,人們都樂意到他那購買,成了他的忠實客户;在他生意不斷壯大後,他一方面向廠家訴説自己辛苦卻沒酬勞要求降低出廠價,另一方面向顧客訴説自己一直原價賣東西沒賺幹不下去了,結果,廠商不願失去重要客户而把每條繩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降低了一毛錢賣給他,顧客想以後繼續有便宜的貨源也每條繩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給多了一毛錢向他購買,就這樣有了兩毛錢的中間差,且每年他的繩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銷量都是成百上千萬的,很快他就成了富翁。這就是先自己吃虧讓別人受惠再自己受益的典型。隨着我們加入WTO,與外國廠商的合作會越來越多,共贏是主題,也是取得發展的核心問題,與互惠原理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一個人只想着自己的利益,那麼他也許確實可以得到短期的利益,但他會從此失去合作伙伴,沒有社會分工、什麼事都要自己去幹,縱使有三頭六臂也忙不過來的。惟有互惠聯合在一塊才有更強的競爭力。

時下擴招後的畢業生競爭激烈,好工作難找,大多數人都想找個既輕鬆又高工資的職位,這種眼光比較短淺,找工作不能只看薪水,更要看公司的發展前景。也許現在公司很小,但成長速度很快,那麼即使目前沒錢賺要給它免費打工也是值得的,撐過了艱苦的起步階段接下來就是享受回報的喜悦了,與人共苦才能同甘,也許付出了不一定有回報,但不付出就一定沒回報;而目前工資甚高的公司也許是處於夕陽行業,以後的日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是江河日下。具體的選擇就要看各人的價值觀取向了。

心理學是博大精深的,同時它不是工具性的東西,見效的時間沒那麼快,需要人慢慢地揣摩領會,在運用中得到深切體會,一旦熟能生巧時你就可信手拈來運用自由,那時的感覺是很美妙的。這是一本很值得一讀的書,看多幾遍把它融會貫通你就可感受其中真義的神奇。

  影響力讀後感2000字(三)

這幾天剛讀完聞名遐邇的《影響力》,的確感覺相見恨晚。這是一本對於銷售人員以及人際關係方面的神書。裏面的內容可以拿來就用,而且一般可以取得比較不錯的效果。雖然是一本講技法的書,但裏面的技法的確管用,所以也可以歸到神書一類。

本書從從比較、互惠、承諾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短缺七個角度詮釋了人性的小弱點。從這些弱點入手,可以使得人們更快地做出一些決定,特別在消費購物領域非常明顯。

一、比較

這是商家比較常用的一種方式,比如先讓你購買一個大件產品,然後再推薦給你相對便宜的小件。當你買了3000塊的西服之後,一般會覺得500塊的毛衣是非常便宜的。

類似的方法還有很多,在商店裏展示兩套差別不大的西裝,一套標價一萬,一套標價三千,人們會理所當然地覺得三千這套非常合算,會大大增加這套西裝的銷售量。

二、互惠

互惠的原則往往被運用為“給予——索取——再索取”的形式。最典型的方式就數免費試用的方式,就是因為人們在試用之後會有不好意思的感覺,這樣的銷售效果出奇的好。

同樣的,當你在請求別人做一件很可能被拒絕的事情之前先順手給人家個什麼(比如一瓶水,一塊糖……)對方接受你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同樣你在客户暴跳如雷的時候給予對方一杯飲料,對方的情緒同樣可以得到很大的緩解。這些都是我覺得隨時可以用上的東西。

互惠原則就是利用人們不好意思的這種弱點,而萬一遇上臉皮賊厚的朋友其實也沒關係,因為人們會把不遵守互惠原則的人貼上忘恩負義的標籤,受到唾棄。

另一個由互惠原則引申出來的就是當你提出一個比較大的請求被對方拒絕的時候,可以提出一個比較小的請求,這時候對方一般不會再拒絕你。這就是讓步原則,既然你先退了一步,那對方也覺得自己應該做出退讓。因此許多人會先提出一個完全不可思議的要求,在受到拒絕之後再提出他真正的目的。

三、承諾和一致

人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一旦認定了一件事情,就會覺得更可能實現。比如在賭球賭馬的時候,一旦選定了支持者,就會覺得選擇的球隊、賽馬獲勝的概率大增,而事實完全不是這樣。

但是人們又是希望遵守自己的諾言的。比如寫下的目標比沒寫下的更容易實現,於是商家往往通過讓你寫軟文、寫承諾的方式來培養對產品的喜好。人類的慣性心理會使我們有計劃的消費,長期地綁定在這種產品之上。

而一些無良商家則利用先虛報低價,讓你確立購買的承諾,然後再因為種種原因抬高售價的小伎倆來達成交易,這種情況往往防不勝防。

四、社會認同

實驗表明,在人遇險的時候,如果周圍有5個人,有人施救的概率是38%。而如果周圍只有一個人,施救的概率是75%。這可能就是人們從眾心理在作祟。

如果你遇險了,最好的辦法並不是狂呼救命,而是指向一個特定的人。比如説“藍衣服的先生,快來救我!”這樣的方法會大大增加你獲救的概率。

社會認同是會傳染的,當一個自殺新聞報道之後,很快會有大量自殺想跟隨,大家會很快想到富士康的連環跳樓事件。當然社會上的羣體鬧事、羣體上訪、釘子户……也是有一個社會認同的效應在裏面。當人們聽到類似的新聞,則更容易去做相應的嘗試。從這個角度來説,廣電總局和文化部對新聞的監督其實對整個社會來説還是有一定積極作用的。

五、喜好

投其所好有可能是人際交往當中使用最頻繁的招數了。

可以通過1、特點2、稱讚3、接觸合作4、關聯來達到相關的效果。

大家比較陌生的是後兩條。

當你和一個不認識的朋友一起合作完成一項任務,你們之間的好感度必然直線上升。所以企業和學校才會組織我們一起去拓展,增進大家之間的好感。

所謂關聯其實就是把你和某樣事物聯繫起來,比如巴普洛夫關於狗的實驗。更加清晰的例子就是請客户吃飯,客户會把你和美食聯繫起來,因此會更加有利於簽約。當然現在的客户一般都早就吃的麻木了,那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六、權威

中國人在迷信權威方面可能做的特別突出。只要是什麼專家推薦的東西一般都會得到羣眾的廣泛接受。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許多人就利用自己的頭銜來從中牟利。當然牟利本身也沒什麼不對,就怕一些徒有其表的專家,或者一些隱藏在人間的李鬼,最後成為害人不淺的權威。

權威當然還體現在制服和標誌上,比如穿警服人的指揮更有影響力,就算有時候那個人只是一個保安或者協管。

七、短缺

少的就是好的,當我們一個人看房的時候會覺得悠然自得,一點點觀察有什麼問題缺陷。但當3個人一起看房的時候情況完全就不一樣了,你感覺到另外兩個人的虎視眈眈,這就是可怕的短缺效應。

當我們感覺數量有限、截止日期快到了的情況下,往往會激發購買的衝動。

但是,這些並不是短缺效應效果最顯著的地方!它效果最顯著的地方體現在當你先擁有什麼,然後一下子奪走之後帶來的地震般的力量。

當你聽到某地強拆的新聞,就會為釘子户搖旗吶喊;當你聽到某某上訪被扼殺的新聞,就會為上訪者鳴不平。這就是稀缺性在起作用。

革命的往往並不是那些一直在社會底層的人,他們往往是過過一段好日子,然後這些好日子又不復存在的那批人。要知道,給予人們一段時間的暫時自由比不給自由更危險,若想奪走那樣的自由,代價必然是沉重的。這是中國在改革當中必須正視的一點!

本書在最後總結道,當我們隊某人或者某事做出判斷的時候,並沒有考慮所有的相關信息,只考慮了最有代表性的一條。這些信息有可能會幫到我們,但也有可能會讓我們犯下愚蠢的錯誤!

我們也許能通過嘗試收集各種信息來避免這種錯誤,當忙碌的生活迫使我們尋找捷徑,尋找一招鮮吃遍天的方法。為了提高效率,我們必須放棄複雜、耗時、全局的決策,而採用原始、單一、本能地反映方式。這也就成為影響力中所説方法起作用的土壤。

在匆忙和壓力下,我們會無所適從,在無所謂和分心下,我們會不關注很多信息。外部世界已經遠遠超過我們腦力可以應付的程度,所以我們會把自己的思維集中到看似可靠的單一特徵上。而這些信息一旦被人巧妙利用,我們就會落入陷阱。

而事實上又沒有即高效又實用的破解這些技巧的方法,於是這些技巧也就變得非常實用。

當然我個人認為技巧無所謂好壞,怎麼用、用到什麼程度、取得什麼效果全靠使用技巧的人。

標籤:讀後感 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