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5篇)

校園9.22K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5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

假期裏,我認真拜讀了前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這本書令我深深地感到:品一本好書,如同與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談。

在閲讀過程中,我從蘇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筆調中讀到了很多的東西,他沒有空洞的理論訓導,而是以提“建議”的形式,將他對教育的認識和體驗與你娓娓道來。他不喜歡大而空的説教,而是深入你的內心,聯繫教育生活的實際,用了很多生動的事例和實際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給我們提出許多飽含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的建議。整本書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那些關於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閲讀、品味。

這本書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它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我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上課、寫反思、批改學生的作業,參加教研活動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認為: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説:“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不應該總是抱怨時間太少、事情太多。而應該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書中所舉的那個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用了終生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我們只有主動地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其次,“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這條建議也對我幫助很大。對後進生我一直認為這是屬於智力問題,是先天因素造成的。無論是誰,無論用什麼方法教育都是無濟於事的。但讀了這本書後,我的觀念轉變了,從心底裏認可了“後進生是可以轉變的”這個道理,只是認為操作起來還是會相當困難。書中的那個“費加”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他和我常認定的笨學生非常相似,我平時對這樣的學生往往採用補課的方式,使他們掌握該掌握的知識,傍晚留下來反覆地給他講解、背誦直到她“懂了、會背”為止。而蘇霍姆林斯基卻不這樣做,他給她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給思想不集中的兒童的習題集》,給她蒐集了一套供她閲讀的書籍,都是關於智力訓練的。蘇霍姆林斯基也從來沒有給她補過課。,後來,費加的學業成績趕上來了,併成了一名高度熟練的機牀調整技師。蘇霍姆林斯基這樣的教育為她今後的'一生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我也從中得到啟發,對費加這樣的孩子,我們要注重訓煉他們的思維,發展智力,為他們今後的不斷學習提供動力。

另外,這本書對我觸動最大的是它字裏行間洋溢出來的對學生的那種人性化的尊重與熱愛。一切的教育方法都是基於對孩子成長的學習需要而引發的,在那裏教育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雖然有國別的限制,但我仍深深的感受到教育者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那種神聖的尊重。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教育的真諦,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説,仍有着重要的意義。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書中的許多經驗都值得我學習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2

有句名言説得好:“書籍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不錯,的確是這樣。在看過《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之後,帶給我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即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一、教師要有寬容精神

寬容不僅是一種方法或手段,寬容是精神,是一種美德。如果凡事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別人是錯誤的,如果我們不能同有不同意見,不同性格的人相處,如果我們與任何獨立獨行或標新立異的人無法溝通,那麼我們沒有學會寬容。我們已邁入了一個多元化的世界,進入這個世界的資格就是具有寬容精神,寬容會使我們掙脱身心我們的一切束縛,使我們每一天都很自由。

二、教師要理解學生的苦衷

體諒學生的苦衷,是一個講不講人道的.問題,是一個教師職業道德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教育觀念問題,是一個教育方法問題。是一個教育觀念問題,是説你只有體諒學生,以他的苦為苦,你才能真正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不僅僅將他作為提高你教育業績的工具。是一個教育方法問題,是説你體諒他的苦衷,你就會盡力祛除那些能導致他苦衷的方法。這些方法因為讓學生極不舒服,所以一定是不科學不藝術的。你體諒學生的苦衷,你被學生從心理接受了,你就握着一把鑰匙,一把讓學生學業成功,也同時讓你事業成功的鑰匙。

三、教師要學會敬畏

人要敬畏,才能得救,宗教是教人敬畏的,教人敬畏上帝。我們教師要敬畏什麼?教師要敬畏真理。學校是傳達真理的地方,敬畏真理,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才能真正實現,師生間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想才可能變為現實。教師要敬畏權威。一所學校裏有多個權威代表一所學校的實力。但敬畏權威更重要,敬畏權威就意味不嫉能不妒賢,意味着對權威的某些缺陷保持寬容,學校應有權威的氛圍,才能催生出更多權威。教師要敬畏生命,生命是自然的精華,學生是一各個獨立的生命體,即使你看到的學生再厭怒,你也應把他視為生命,敬畏生命才能真正的愛每一個孩子。學會敬畏的人,格外謙遜,格外自足。

四、應設法讓知識本身吸引學生

我們往往通過外部手段讓學生讀書,這些外部手段合起來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逼”,用批評,教育,知道,幫助,訓練,體罰的辦法來逼,或用表揚,鼓勵,哄騙,引誘的方法來逼,外部手段往往有效,卻沒有長效,最持久的促進學習的力量在知識本身。對知識的渴望是人的本能,沒有比本能更大的力量,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讓知識本身吸引學生。

五、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學習

我們學校要形成師生共同學習的特色,師生共同學習首先是一種姿態,一種教師將自身與學生置於平等地位的姿態,在很多方面,師生之間不可能完全平等,平等是有條件的,如果教師和學生都作為學習者的身份出現,則師生同時面對知識,才可能平等起來。師生共同學習是一種氛圍,教師和學生成為自主學習的主人,就會激發起很大的創造性和積極性。教師在學生主動學習的狀態下,教學才會更有效。師生共同學習是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對教師的課堂組織的技術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師生的共同學習對教師課堂控制方式是個挑戰。

俗話説: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教師要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不斷學習,提高課堂效率,是學生真正成為”自己的學生”,使課堂成為學習知識的樂園。又如。文中特別指出了教師的語言素養是上好課的關鍵。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師的語言是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成的符合教育教學需要、遵循語言規律的職業語言。

如果教師的語言素養好,那麼他上起課來會非常輕鬆,學生聽的也非常明白,課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語言能力差,就會耽誤許多時間。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

曾經多次聽人説起《給教師的建議》是本不錯的書,這次將要正式步入教師的行列,便購買了蘇霍姆林斯基著作的這本《給教師的建議》,閲讀了部分章節,書中的每條建議都充滿了教育智慧,事例也很生動,分析很精闢,氣人深思。下面我將談談讀後的感悟:

隨筆一

·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

能否保護和培養每一個學生的自尊感,取決於教師對這個學生在學習上的個人成績的看法。不要向兒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反思與感悟:

看了這篇文章,浮現在我腦海裏的是“因材施教”這個詞,雖然在平時上課之前知道這個道理,但在實際操作中,一直用統一的標準來要求所有的學生,區別對待與分層評價卻沒有落實到日常的教學當中。在體育課上,因為學生的身體條件、技能素質、心理承受與認知能力各不相同,使得他們在技術學習中的接受能力、領悟能力有較大的差距,所以在成績的評價上,我們應該結合各方面的因素進行綜合的評價,我們要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

隨筆二

·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

那位歷史教師説:“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説,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身的時間來備課。不過,對於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説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

反思與感悟:

“用一輩子的時間來準備一節課”!多麼意味深長的一句話呀!同感!在平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學與生活多積累一些素材和資源,做一個有心的人,到真正要用的時候只要隨手抽出來,從腦子裏調出來就可以了。平時的點滴資源與靈感都可以記錄下來,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啊。例如,我們可以把體育課的三個部分分類總結,各部分都有些怎樣的遊戲,有些什麼教法等歸納起來,要用的時候可以直接視情況搭配了。

一晝夜只有24小時,要在這有限的24小時裏面完成大量的工作任務,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我們辦事的效率。對我來説,體育老師除了備課、上課、反思就算一些其他瑣碎的事情要完成,用什麼方法來提高效率呢?我認為提高自身的能力是關鍵,所以我們要閲讀、閲讀、再閲讀,用知識來豐富知識,用實踐來檢驗知識。

隨筆三

·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

只有學生喜歡上某一學科,那麼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來。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蘇霍姆林斯基説,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你的同事們來一番競賽。

反思與感悟:

許多體育老師都説過,學生喜歡體育,但不喜歡上體育課。為什麼呢?這還是得從體育教師自身找原因吧。學生心中的體育到底是什麼,他們喜歡怎樣的體育課呢?我們反思一下這個,我們的體育課是沒有學生所喜愛的運動項目嗎?還是我們的教學方法有問題?

這也是我一直在努力做的一件事情,讓學生們喜歡我的體育課。本人認為,學生喜歡一門課程,很大程度上與該課程老師的個人魅力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學生不喜歡這個老師,別會開始排斥這個老師,從而開始排斥上該老師的課。所欲我們首先就是要讓學生喜歡自己,同時,我們還要了解他們,走進他們的心裏,做他們的朋友,然後發揮我們的人格魅力與教學能力,從內到外的抓住學生,他便愛上你的課。

在體育課上,我經常採取的手段就是用學生喜歡的、樂意接受的方式方法來進行教學,吸引他們學習的興趣,減少學生在閒置時間裏破壞課堂紀律的機會,在循序漸進、潛移默化中讓他們掌握知識與技術,完成教學任務與目標。

《給教師的建議》這的確是一本很好的書,讓我這個新老師學習到不少的經驗,可以減少以後教學中的一些麻煩。該書還在繼續研讀中,我也還在繼續學習中...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4

暑假在家期間,一直在看《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一書,這本書是由朱家雄,張亞軍以與幼兒教師對話的視角來編寫的。本書中所蒐集的文章都是由幼兒園一線教師撰寫的,有的是日常工作的經驗提升,有的是與孩子之間發生的點點滴滴,有的是關於教學的體會和反思,有的是對家長,對班主任的,甚至是對自己工作的反思……讀後感覺有很多共鳴的地方。

在書的第一輯“向孩子張開你的懷抱”第三篇中《品讀“職業幸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作者所寫的“幼兒教師站起來是老師,蹲下來是媽媽”,每天超負荷的工作使得身心疲憊,有時會產生職業倦怠。面對大家對幼兒教師是“高級保姆,低人一等”的觀念,如何能夠感受到幸福,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呢?我想這也是很多幼兒教師的困惑。

文章作者從三個方面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1、要學會熱愛。

2、要學會奉獻。

3、認清角色是品讀“職業幸福”的前提。

其實除了這三個方面我覺得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細細體會和品讀的。那麼我的幸福又在哪裏呢?

一、以真誠、平等的態度與幼兒交往,你會發現幸福就在你身邊

在我和孩子朝夕相處的日子裏,我感受着那份快樂:和他們一起散步觀察春天,一起撿拾落葉,一起遊戲玩耍,一起放風箏,一起寫生繪畫。記得有一天,我外出聽課,下午回來後,孩子們好象很久沒有看到我一樣,熱情地叫起來:“老師,你到哪裏去了?”“你怎麼這麼久才回來?”我問:“你們是不是想我了?”有幾個孩子唧唧喳喳地説着:“是啊,我們想你了。”

這些可愛的孩子!特別讓我感動的是前幾屆已經畢業的孩子,那些情景至今想來還歷歷在目:孩子們拿着小本本互相留下祝福的話,寫下家中的電話號碼,希望老師畢業後能給他們打電話,還有的説:“我們會想你的,畢業了還來看你們。”有幾個孩子進了國小後真的來看我們了。當我見到他們的一剎那,孩子撲過來緊緊地抱住我:“老師,我們想你!”我緊緊地摟住孩子,那一刻我感覺自己是幸福的。

二、家長的信任、尊重和肯定,讓我們感到幸福

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我們教師的工作有着很大的影響。孩子年齡小,自理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都很差,因此大小便弄髒衣褲,不小心摔破了皮,跌青了臉的事情時有發生。但是當我們聽到家長一句:“老師,不要緊,沒關係的。”“老師,麻煩你了,不好意思。”“老師,你們真的很辛苦。”這些理解和寬容的話語對我們來説是一種安慰和鼓勵,也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的支持,有家長的理解和信任,真好!

當看到家長在班級博客中發表感謝的話和祝福時,我們是幸福的;當收到家長髮來的新年祝福時,我們感動着;當家長給我們提出中肯的建議時,我們思索着。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關心、信任、肯定,我們才能將工作做得更好,才能讓家長更加放心和滿意。

三、教學中的成功讓我體驗幸福。

教師最引以為幸福的我想應該就是教學中的成功了。一次成功的課堂教學,不僅能使孩子受益匪淺,而且能讓自己感到驕傲和自豪。成功的教學還能收穫成果,我們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得到最大的發展,取得可喜的成績。當看到孩子畫出一幅幅獨特新穎的圖畫,捧回亮閃閃的獎牌時,我們的心裏是激動而又自豪的;當看到我們的學生一個個有出息,當上了班長、班幹部,評到了三好學生時,我們的心裏是寬慰的。

四、自身的學習和成功是幸福快樂的。

經過自己的鑽研製作完成了一個課件;通過努力使自己的展示課、教研課能比較成功地同伴面前展示;聽到領導和同事對我們的肯定和讚賞……這些都讓我深深地體驗到了那份幸福。

原來幸福一直就在我的身邊,包圍着我,感染着我,現在我對幸福又有了更深的體驗與感受。讓我們一起來品味、尋找自己的幸福吧!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5

這幾天,我又重新拾起這本《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之前因為一些原因,一直沒能靜下心來好好讀一讀,以至於被我束之高閣,這幾天終於可以抽出一些時間碎片來讀一讀。

書中列舉了許多個教學實例,一個個的小故事,給我心靈很大的震撼,彷彿一盞明燈,照亮了我迷茫的路途,給我的教育生活指引了方向。

書中有這麼一段話:當我們教師用愛的心態去對待學生的每一次過失,用愛的心態去等待學生的每一次進步,用愛的目光去關注學生們的每一個閃光點,用愛的心情去讚許學生的每一份成功時,我們就贏得了學生們的心,就獲得了教育的主動權。

愛心是教育的核心,愛心是教育的靈魂。

每每當我站在講台,環顧着每一位學生的時候,我都彷彿看到了當初的自己,我感恩遇到的每一位幫助我成長的老師,也由衷的敬佩着他們的高尚品德,國小時代的班主任用他的方式保護了我的自尊心,中學時代的老師對我的關懷和鼓勵,也許他們早就忘記了,但是,對於我來説,一字一句、一個眼神、一聲肯定、甚至一次批評,都讓我深深牢記。我感恩他們的關愛給了我學習的動力,我感恩他們的嚴厲,讓我不會迷失和放棄。我的學生生涯是幸福的,而現在的我也走進校園,成為一名教師。

我要將我得到的愛心,不斷地傳遞給我的孩子們。

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有這麼一個事例: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公開課,課題是《蘇聯青年的道德理想》。區培訓班的學員、區教育局視導員都來聽課。課上得非常出色。聽課的教師們和視導員本來打算在課堂進行中間寫點記錄,以便課後提些意見的,可是他們聽得入了迷,竟連做記錄也忘記了。他們坐在那裏,屏息靜氣地聽,完全被講課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變成了學生一樣。課後,鄰校的一位教師對這位歷史教師説:“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傾注給自己的學生了。您的每一句話都具有極大的感染力。不過,我想請教您:您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課?不止一個小時吧?”那位歷史教師説:“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説,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説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

在這個實例中,我們感受到了,作為一名教師所要具備的責任感和對學生的愛,只有心中有了這份責任,心中關愛着孩子,才能把事情做到極致。我不禁思考,我怎樣才能將知識源源不斷的傳送給孩子?在書中找到了答案,也找到了我的努力的方向。

書中是這樣寫的: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裏,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説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

讀書,在任何時代,任何背景下,都是永遠不會過時的成長的好方法,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有專業的學科知識,還要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知識和廣博的科學知識。這樣,在孩子們面前,我們才可以成為他們學習之路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來源。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時間每過去一年,學校教科書這一滴水,在教師的知識海洋裏就變得越來越小。數量可以轉化為質量。

閲讀同樣能夠帶給孩子們許多益處,讀書能教給孩子們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鋭。我也將帶領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探索,共同成長。(盧美麗)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

暑假又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正如林海音所説的一樣,好書不厭百回讀,每次閲讀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啟發,新的收穫。

結合自己多年來的教學經驗,覺得這一次讀後,對自己的印象最深或者説在今後的教學中啟示最大的是:在講課的過程中“佔據你的注意的中心的將不是關心教材內容的思考,而是對於你的學生的思維情況的關心。這是每一個教師教育技巧的高峯,你應當努力向它攀登。”

蘇老的話,給我的啟示很大。反思自己的教學,難道不是停留於注意教材的內容嗎?上課的時候,總是想着,這節課我將向兒童教一些什麼內容,學生要掌握到什麼程度,我將採用怎樣的方式去教會兒童。力求把自己想要講的東西變得明白易懂,或者為學生的理解搭建梯子,使學生能夠順利學習。就這幾各方面,進行苦思冥想,然後藉助於一定的手段來完成,這就是我的備課吧。而這種備課在蘇老看來是極其失敗的,最致命的一點就是這種課學生往往不需要進行思考,只是停留於對知識的掌握。

然而,蘇老卻建議我們在上課的時候,要特別關注的不是這個,而是對學生思維的敏鋭的洞察,要充分地認識到你的面前是幾十個活鬆鬆的人,要時刻關注他們的表情、動作、語言,從而瞭解他是不是在學,是不是樂意學,是不是在學的過程中思維參與到了其中。透過建議,不難看出,蘇老對我老師的要求。

首先,你得是一個自己所任教學科專業的專家。其實建議中很明瞭的告訴我們,你不要將注意停留於教材的內容上,但是設想一下,如果一個教師連教材的內容都沒有透徹掌握,都不能流利、清晰地表述,那麼你能夠撇開內容去注意學生的思維嗎?因此這注意學生思維的前提,是教師對所教學的內容已經胸有成竹,並且能夠採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表達,乃至與內容相關聯的內容、內容的變式也瞭然於胸了,可以説對教材的`內容的表述已經達到了自動化的程度。只有這樣,你才可以在上課的時候,觀察學生的反應,注意學生的思維,在教學中不斷的調整自己的行為。

其次,要千方百計關注學生的思維。學生進行學習的最終目標是學生是不是會思考,對思考有興趣。單就內容來説對於絕大多數孩子來説,掌握它並不難,難的是學生是怎樣掌握的,蘇老一再強調不能用老師儲存的知識傾倒給學生,用記憶來代替思考,用背誦來代替鮮明的感知和對象本質的觀察,這是使兒童變得愚笨,以致最終喪失學習願望的一大弊病。而是要善於在教材內容本身裏去尋找他們進行思考和概括的“交集點”,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通過思考獲得收穫,從而激勵學生的再思考,這也更能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這種學習的過程看起老要比灌輸慢得多,效率低得多,但是從長久的眼光來看,學生所獲得的卻要多得多,因為學習成了他自己的一種磨練心智的過程,他們在這樣一次次的磨練中獲得的提高,不單是掌握知識的增加,而是學習動力的加強和學習方法的掌握。

再次,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情感。學生在課堂中是怎麼學的,在學的過程中有哪些表現,通過這些表現,教師能從學生的眼神中發現他們的思維是否參與活動,他們的興趣是否持久。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教師有豐富的課堂教學實踐智慧。在孩子的努力思考有了結果之後,我們要善於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並且把他引領到一個新的勝利的高度。當我們發現學生學得勉強,思維停滯的時候,我們就應當想到隱藏我們的教學目標,曲徑通幽,蹲下來以學生的眼光來讀教科書,採取不經意的方法讓學生去發現真理,直到他的思維豁然開朗。所以這種情感不單是一種熱熱鬧鬧的學生亢奮的場面,更重要的是一種學生思維拔節的“靜思默想”。

這本書雖然幾十年前就問世了,但今天讀來,在課堂教學中的如此觀點,卻還是值得我們教師去思考,去學習。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7

讀完了《給英語教師的101條建議》這本書。儘管它的理論性較強,比較適合初、高中英語教師閲讀,但我還是頗受啟發。特別是看了“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糾錯”這一條,恍然大悟,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及觀摩名師們的課堂糾錯高招,才真正知道怎樣做。

r say “No “,Just say “Maybe” with smile.

當學生回答問題出錯時,仍帶着微笑,Never say “No “,Just say “Maybe”,然後插上一兩句話加以提醒,這樣照顧學生的自尊心,學生還會在下一次勇於回答問題。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儘管教師該講的都講了,學生該練的都練了,可是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時,往往還會錯誤百出。這時我們教師也許會驚慌失措,灰心喪氣(特別是公開課時),或許還會責怪學生。其實學習過程中學生犯錯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正因為會犯錯,他才是學生,他才需要學習,教師才會知道哪些知識學生掌握不牢固。我們可以瞭解學生個體接受能力方面差異及學生的學習態度。這樣把學生的.錯誤當成學生學習的資源,我們講究適時、適度、得法,在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下,巧妙地糾正了學生的錯誤!

“Would you repeat ? &Say it again,please.”…

發現學生講錯了,有時可以要求其重複。如及時、婉轉、耐心、客氣地對他説:“Would you repeat ?”” Say it again,please.”這樣一來可以暗示學生,“你的句子有問題”;二來學生很願意接受,他明白後一般就會自己改正。有時“Again.”” Would you repeat ?”之類的話還不足以引起學生對錯誤的注意,這時,我們就可以用疑問的語調重複學生有錯誤的話,還可以強調句子中錯誤的部分。

different ways for asking questions.

發現錯誤時,我們可以提問説錯了的學生,也可以提問其他學生。如,“Is that correct ?””Is he right ?”這樣做的好處是:既可以讓説錯的學生改正錯誤,又可以讓更多的學生注意。如果這個學生仍不能自己改正,我們可以試控性地問其他學生:“Who can help him?’,這樣激發全班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思考,一般也不會傷害這個學生的自尊心。很多時候,我們在組織操練(如對話)時,應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其他學生的錯誤,互相糾錯,從而自覺地把糾正錯誤作為英語學習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expression or gesture to implie.

用表情或手勢給予暗示,這樣比較含蓄,學生容易接受。但是,我們的表情或手勢一定要讓學生能夠理解,否則會適得其反。因此,用表情或手勢暗示學生時一定要適度,並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形成習慣,使之容易被學生理解。如,一年級小朋友説“This is my ears ,this is my eyes ”,這時我就伸出一個手指,然後用這個手指摸着一隻耳朵和一隻眼睛,學生馬上就能改口説“This is my ear ,this is my eye ”。

幫助學生糾正錯誤的方法很多,但一定要講究適時、適度、得當。通過糾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改進和促進學生的學習。另外在設計內容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水平和能力,控制難度,便於學生準確表達而不至於犯太多的錯誤挫傷其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有成就感,培養上進心,培養良好的學習語言的好習慣,提高準確使用的能力。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8

關於新青年教師培訓期間所讀第一本書《給青年教師的建議》作者張仁賢的讀書筆記或讀書心得。讀完這本書讓我一直深思的一個問題,也是使我感悟頗深的一個問題——我們到底在為了什麼而努力工作着?讀完整本書最終我有了自己的答案:工作是為了我們自己本身。既然如此,那我們應該如何面對教師這份工作,才能無愧於國家培養,無愧於社會大眾支持,無愧於父母養育,無愧於學生家長期待,無愧於一個個可愛的孩子。

作為一名年輕並負有責任的教師,我想如果不在三十歲之前弄清這個問題,不能掌握好自己工作的方向,那麼我們很可能與快樂無緣,與成功無緣。通過讀張仁賢的《給青年教師的建議》我找到了精神支柱,找到了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我們應該如何端正心態,做好本職工作的方法途徑。

第一、 工作中我們要永遠充滿激情

成功,永遠是屬於那些充滿工作激情的人。相反假如我們只把工作當作一件養家餬口的差事,或者只把目光停留在工作這件事本身,那麼即使我們是在從事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那我們肯定無法持久地保持對工作的激情。但是如果把工作當作一件終身服務的事業來看,我們會為之奮鬥,會為之努力,會為之動情,這樣情況就會完全不同。讓我們點燃心中的那份激情,從教師工作中發現樂趣和驚喜,在有激情的工作中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蹟,屬於自己的天地,屬於自己的樂園。

第二、 工作中我們要保持一顆感激之心

當我們清楚的意識到自己無任何權利要求別人時,就會對周圍的點滴關懷或任何工作機遇都懷有強烈的感恩之情。因為要竭力回報這個美好的世界,因為要竭力回報一個個可愛的孩子,因為要回報外界賦予我們的一切,我們會竭力幹好本職的工作,努力與周圍的人和諧相處。結果,我們不僅會愉快地完成工作,也會得到更多的關懷和幫助,工作因此會更順利更出色。

第三、工作中我們要學會科學的釋放壓力

一個人對工作無論多麼喜歡和得心應手,但多多少少都會有一定的壓力。面對壓力,一味忍受只會導致生活死氣沉沉,只顧宣泄也會帶來無盡的嘮叨,不僅於事無補反而徒增煩惱。因此工作中我們應該學會自如的管理好壓力,並能夠科學的釋放壓力,來減輕對工作的恐懼或者厭煩的情緒,才能更好地完成本職工作。

第四、工作中我們要有一顆平常心

如果我們努力了,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那麼請你也不要懊惱,我們可以進行換位思考: 我們現在的努力並不是為了得到很多的回報,而是為了自己人生理想,個人存在價值而工作。如果我們的頭腦被那些不平的現象所佔據,就會失去平和、寧靜的心態,並開始習慣於注意並指責那些瑣碎、消極的事情。如果放任自己思想關注陰暗的事情,我們自己也會變得陰暗。相反,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到光明的事情上,藐視困難,藐視一切不平,專心致力於我們所熱愛的事業上,我想經過努力,通過時間的考驗,我們一定也將會變成積極向上、大有作為的`人。

第五、工作中我們要有高度的責任感,要有崇高的敬業精神

以上所説的一切,不難發現都要有一個共同的基礎作為精神支撐,那就是我們要有一種高度的責任感,要有崇高的敬業精神。敬業,是最完美的工作態度。工作中不是拈輕怕重,而是心中長存責任感,那我們還會有什麼工作幹不好呢?我們還會有什麼事情會完不成呢?還會有什麼困難能阻礙我們呢?

總之,我們該如何幹好教師這份工作呢? 我想大家都有了答案。教師是一種崇高的職業,更是自己實現理想、實現自我價值的事業,我們要讓工作成為一種樂趣,成為一種生命的內在的需求,成為展示智慧和才華的舞台,不要成為工作的奴隸,任之聽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逐步體會到人生的幸福和成長的快樂。讓我們帶着一種從容的、坦然的、輕鬆的、愉悦的、感恩的心情去奮鬥吧!你必將會實現自身的價值,會過得充實又十分具有意義,會獲得屬於我們的最大的成功。因為我們是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所以我熱愛我的工作,熱愛每一位孩子,熱愛跟他們在一起的每一天,並且無怨無悔!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9

本學期初,校領導贈與每位新教師人手一冊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並把這本書做為今年新教師培訓的主要內容之一。拿到這本書後,我經常認真閲讀,通過閲讀以及和同事之間的相互探討,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感悟,藉此機會將我的心得體會和各位進行交流。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是“20世紀蘇聯教育經典譯叢”之一,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認真拜讀的教育名著。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有很多鮮明的教育觀點,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一個人不可能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等。

書中共有100條,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蘇霍姆林斯基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出發,針對教師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議向我們娓娓道來。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書籍,對我們工作在教育崗位第一線的老師來説,受益匪淺。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與過去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教育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師而言,絲毫不顯過時。看過之後,帶給我的是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為我指點迷津。我從中吸取了很多經驗,也將多方法和經驗用來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2條建議,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對這一條的感受。書中第22條講到“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能力、志向才能自願地建立起來。作為老師,最希望的就是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只有這樣,學生才有興趣學,才可能學好!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每個教師都在儘量喚起學生對自己所教學科的興趣,使他們入迷地酷愛這門學科”。但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這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要具備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學生,用積極的智慧去啟發學生,而且還要有高超的教育藝術吸引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説“一個人不可能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在這裏,他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説:“我希望你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我們常常希望學生有高昂的學習熱情和端正的學習態度,常常把課堂效果不好的原因歸結到學生身上。讀了這本書後,我真正意識到,其實解決問題的根源應在教師自身,蘇霍姆林斯基就説:“如果學校裏沒有一種各科教師都來爭取學生的思想和心靈的氣氛,那麼學許多學生的興趣就永遠得不到開發”在教學實踐中,總能看到這樣的情景,上課前或下課後,學生快樂的圍繞着老師身邊,和老師交談着自己的所見所聞或討論着有關課堂上的問題。這些學生都是對這門學科感興趣的學生,他們可能因為喜愛這門學科而會把這門學科當成自己將來從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學生可能對什麼都不感興趣。那麼,如何才能點燃起這些學生“興趣”的火花、“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呢我認為。

充分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是我們必須要做好的一件事。我們要認真鑽研教材和大綱,認真領悟新課改的精神,廣泛查閲各種資料,精心備好每一堂課。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有經驗的教師都在努力做到這樣一點:在他的學生熱愛的那門學科方面,教師制度的東西要比教學大綱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通過充分、精心的備課,才能在課堂上旁徵博引,妙語連珠,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備課不僅是備教材,更重要的是備學生,要考慮的學生的實際情況,讓課堂上每一個學生都有事可做,讓每一個學生的思維都活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樣的課堂是令人嚮往的,師生互動的,氣氛熱烈的,和諧積極的課堂,這樣的課堂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有一種愉悦的心情。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樂園,從而調動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0

作為一名新教師,讀完此書,可以説是受益匪淺。雖然現在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對現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説,絲毫不過時。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樣。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

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感受也頗多。比如“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討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時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輔導後進生,學生常規管理;有時還要接待家長,佈置班級環境,完成大隊部工作等等,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更何況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搞科研。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裏來呢?帶着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閲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着作。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我想,作為教師,每天還是應該擠出點時間,閲讀一些和教育教學相關的刊物或書籍,瞭解教育新動態,學習先進的經驗,以便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當我讀到“第一次學習新教材”這一章節中,似乎找到學生學業落後的根源——就是第一次學習新教材沒有學好。很多學生,作業的正確率不高,考試成績不理想。有些作業中的錯誤,甚至糾正的四、五遍,還是不能理解或者正確改正。我總認為是他們上課不聽講或者做作業粗心導致的結果。其實,讀罷這一章節,我有所鈍悟,第一次學習新教材是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理解的過程。所以,不管是老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要重視“第一次”,在“第一次”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真正理解教材內容。

再比如“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教師的建議”。和許多剛參加學校工作的教師一樣,我也困惑,要做的事情很多,該如何着手?在這一章節中,我找到了答案:首先必須點滴的積累作為一個教育者的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教書育人”,作為老師,作為教育工作者,使學生通過學習獲得知識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學校教育,使得他們獲得真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要培養學生,首先要培養自己。我們不妨按照書中的建議嘗試一下,帶着這樣的一些問題讀書:怎樣生活?怎樣成為學生的楷模?怎樣把人類積累、獲取的道德財富,從年長的一代的'心靈和智慧中傳授到年輕一代的心靈和智慧中?怎樣才能使理想的光輝照進學生的心田?將書本上獲得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不斷的反思與改進,讓我們的教學工作不再侷限於書本知識的傳授,而是提升至對學生思維和思想的關注。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打牢根基。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後,“教科書在你眼裏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1

應走在不斷閲讀積累的路上——蘇霍姆林斯基。

靜下心來品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觸動很深。不愧是教育大家,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教學出現的問題,該採取的辦法,分析得深刻、到位,對當今乃至未來的教師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啟示作用。

蘇霍姆林斯基博大精深而生動活潑的教育思想中,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就是教師應該熱愛讀書。

教師讀書到底有什麼必要?蘇霍姆林斯基舉了一個例子: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公開課,課上得非常出色。聽課的教師們和視導員聽得入了迷,竟連做記錄也忘記了。課後,鄰校的一位教師對這位歷史教師説:“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傾注給自己的學生了。您的每一句話都具有極大的感染力。不過,我想請教您:您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課?不止一個小時吧?”那位歷史教師説:“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説,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説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

像這位歷史老師這樣的人,談到自己的每一節課,都會説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怎樣進行這種準備呢?那就是讀書。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經常強調學生要多讀書,會讀書,反思一下,作為知識傳授者的我們平時多讀書嗎?會讀書嗎?也許部分語文教師的讀書活動還沒有學生開展得好。

提到讀書,許多老師感覺無奈:我們也想讀書啊,可是真的沒有時間啊!確實,教師每天必須做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個別學生、上交各種業務學習材料,做班主任的還有更多大大小小的事。這些事佔去了很多時間。閲讀的時間從哪裏來?畢竟每天只有24小時!

上文所談到的那位歷史老師一樣的人,他們從來不抱怨沒有空閒時間讀書,因為讀書讓他們獲益匪淺。這是很容易理解的.:讀書多了,積累深厚,備課不再是死摳教科書,就能用15分鐘準備出讓人入迷的課,就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所以,我們必須調整自己的心態,讓讀書出自內心的需要。

其實,我們並非真的一點時間也擠不出來,只是我們的心倦怠了,不想去做而已。我們只是為自己的懶於閲讀找了很好的藉口。是一件美好的事,不拘形式,不拘數量,不拘內容。在辦公桌上放置一兩本感興趣的名著或者專業雜誌,一有空閒就見縫插針地讀一兩篇或一兩頁,既是學習,也是休息。在牀頭櫃上擺放幾本小説散文或喜歡的雜誌,睡前美美地讀幾頁,是一種很好的催眠呢。

我們應該確立終身讀書的觀念,自覺地多讀書,讀好書,豐富自己的讀書積累,提高自己的讀書品質,實現自身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素養的不斷提升。教師的閲讀同樣需要從課內讀到課外,不斷地擴大自己的閲讀面,進而不斷地提升自己的閲讀品質。新課程標準列出了學生課外閲讀的推薦書目,作為語文教師,如果我們自己都沒讀過,又何以去指導學生?又何以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學生?

我們要讓閲讀成為生活的必需;讓書籍成為我們的精神伴侶。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無論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無論是科技的還是人文的。一切凝聚着人類文化精神的讀物都應該進入我們的視野,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人類文明之火的傳薪者;才能把生命讀得開闊、靈動、樂觀、豁達、鮮亮;才能把人類心靈的廣袤與深邃,世界的多樣與神奇,世事的無端與詭異,傳授給那些求知如渴的莘莘學子們。

我們必須明白:讀書是心的享受,是進步的階梯,是為師的責任。

教育教學的道路上,我們要“活到老,讀到老”,不斷積累,不斷增長職業智慧,在課堂上盡顯教書育人的魅力,造就可貴的生活品質,創造一種詩意美好的人生境界。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2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為解決中國小教師教學問題,從教學、教師、學生以及教師的素養等方面展開分析,給教師尤其是新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他以具體的事例和實際的理論來談論教育中的問題。

選擇教育這一行就必將對自己嚴格要求。蘇霍姆林斯基曾説:“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身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可見,作為教師,必須每天與書為伴,進入書本,獲取知識,小到教材、課本,大到教育理論以及各學科知識。要讓學生學有所成,教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這樣才能讓學生體會並感受到教師的個人魅力。

假期裏,我讀了《給教師的建議》,有了以下感想。

一、教師是自己的選擇和歸宿,必將傾盡全力做到忠誠自己的事業。在執教半年期間,我遇到了各種難題和挫折,但想到自己選擇的道路,我就告訴自己:如果不能從這份職業獲得樂趣,我寧願轉行。但一旦選擇,就必須堅持走下去。教師如果不能愛自己的職業,那麼學生也不能獲得健康良好的成長。在讀了這本書後,我堅信對本職工作的熱愛會給自己避免不必要的挫折。勇於上進,迎難而上,憑着對工作的熱愛,一切都會變好的。

二、教師應引領學生,關注學生髮展。學生的興趣點和愛好點是教師執教前應該瞭解的事項。如果不關心學生的內在需求和求知動機,教育只會是單純的獲取知識。沒有興趣的學習,學生會覺得厭煩,學習就會變成累贅。尤其是在國小階段的語文和英語教學中,老師更應該引領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以不同的作業設計和科學精細的教學設計。學生喜好遊戲性、競爭性的活動,也符合學生的心裏特點。在此方面,我也要多學習、多思考、多反思,重視學生的情感。

三、教師對學生要有愛。愛是師生情的催化劑,能讓學生心中感到温暖。在新接手班級裏,我要做的就是給學生愛。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來教育。不論是學困生、後進生還是優等生,或是留守兒童,他們都需要來自教師和長輩的愛。這當然不僅僅是生活中的關愛、關懷,而且是學習生活中的帶領者、模範者。對學生成績的肯定,對學生生活的關心,對他們的尊重和信任,對他們的支持和鼓勵都是一種愛。面對學困生,充滿信心,採取措施,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改進學習方法同樣是一種愛的體現。

四、提高教育教學必做的事是教學之後寫日記、記反思、自我評價、自我督促。蘇霍姆林斯基説,教師只有勤於反思,善於觀察才能有所進步,有所成長。反思是教師成長最重要的環節。上完一堂課,必將有所得,有所失。成功的方面是哪一方面,不足的'環節在哪裏。不論是來自自身的優勢還是向其他優秀教師學習的經驗,或者通過觀摩、研討活動得來的教法經驗,我們都應該學會總結、學以致用。

五、七分鼓勵三分勉。孩子在學習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如果對學生取得的成績只是一味地加以表揚,就會造成孩子的驕傲自滿。如果犯錯時一味加以批評也會損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鼓勵和勉勵是學生生活中的一片陽光,能讓他們感受到學習中的積極因素,能讓學生得到良性的發展。

六、學校教育聯繫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對孩子的督促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現代的教育需要的是家校合一,共同為孩子的成長齊頭並進。現在,信息發展迅速,家校聯繫方便。我們做老師的更應與家長攜手,為教育中出現的問題獻計獻策。尤其在孩子作業完成度和課餘生活的指引方面,家長要充分發揮起該有的作用。把學困生變為中等生,把中等生變為優等生。

當然,我從《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學習領悟的不只是這些,還包括對知識、技能的掌握,如何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等方面。我應該做的哈很多,希望在往後的教育教學中有更多收穫。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3

暑假期間,我再次閲讀了前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書中的建議和勸告看似淺顯,實際上是蘇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涉及教師經常遇到的棘手問題。書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後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每一條建議都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為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啟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人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鑑。那些關於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閲讀、品味、反思,也給處於教育前線上的我們指引了方向。

首先要心存博愛,永不言棄其中“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這條建議對我幫助很大。對於後進生,我過去一直認為這是屬於智力問題,還有就是家庭教育所造成的,是先天因素,要改變現狀很難。但讀了這本書後,我的觀念開始動搖了,我開始相信“後進生是可以轉變的”這個道理,只是認為操作起來還是會相當困難。書中的“費加”給我的印象很深刻。她和我班上的學困生非常相似,對這樣的學生,我往往採取補課的方式,用帶有強迫性的手段反覆地給他講解、背誦直到他“懂了、會背”為止。但是,蘇霍姆林斯基卻不這樣做,他給她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給思想不集中的兒童的習題集》,給她蒐集了一套供她閲讀的書籍,都是關於智力訓練的。蘇霍姆林斯基從來沒有給她補過課。後來,費加的學業成績趕上來了,併成了一名高度熟練的機牀調整技師。蘇霍姆林斯基對她的教育,為她的一生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我從這個故事中得到啟發,對於費加這樣的孩子,我們要注重訓煉他們的思維,發展智力,為他們今後的`不斷學習提供動力。

其次,調動情緒、控制注意力。蘇霍姆林斯基説:“要能把握住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並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學生在學習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備感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學困生的思想特別愛開小差。其實很多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內心是很想學好的,但他們由於基礎差,不懂的知識越積累越多,上課時就越不知從何學起.如果我們放任自流,他們的學習成績會更差;但如果採用強制手段,效果肯定不好,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説不定這時候正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因為他們並沒有從心底裏認同!看來怎樣才能使學困生的注意力集中是值得我們深思的。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我們要想把握兒童的注意力,就應該使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並使他們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勞動的一種自豪感。

這樣的話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有一定的困難。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應想方設法去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如做一些猜謎小遊戲、動手動腦的活動等,讓他們的思維處於緊張狀態,進而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教師應選擇良好的教學方法,儘量做到講解生動活潑,深入淺出,從而使他們對所學知識感興趣,進而集中注意力。還要採用適當降低要求,低起點,小步子,多鼓勵和少批評等方法為學困生創設成功的機遇,從而使學困生逐漸進步。教師可有意識的出一些較簡單的題目,然後叫他們上台板演或回答,若“學困生”答對,則予以表揚,讓他們得到老師和學生的認可,讓他們享受成功的滋味,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也是可以學好的;若沒答對,教師也應予以鼓勵,相信他們下次能夠會做,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信任。逐步改變他們頭腦中在學習上總是比別人差一等的印象,從而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勵他們積極爭取,努力向上。

這本書令我深深地感到:品一本好書,如同與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談。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4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推薦》一書是“20世紀蘇聯教育經典譯叢”之一,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認真拜讀的教育名著。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有很多鮮明的教育觀點,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一個人不可能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等。

書中共有100條,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蘇霍姆林斯基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出發,針對教師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把教育好孩子的推薦向我們娓娓道來。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書籍,對我們工作在教育崗位第一線的老師來説,受益匪淺。儘管這天的'教育形勢與過去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教育思想、精練的語言,對這天的教師而言,絲毫不顯過時。看過之後,帶給我的是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為我指點迷津。我從中吸取了很多經驗,也將多方法和經驗用來指導自我的教育教學工作。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2條推薦,下方,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對這一條的感受。書中第22條講到“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潛力、志向才能自願地建立起來。作為老師,最期望的就是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只有這樣,學生才有興趣學,才可能學好!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每個教師都在儘量喚起學生對自我所教學科的興趣,使他們入迷地酷愛這門學科”。但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這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僅僅要求教師要具備高尚的人格

去感化學生,用用心的智慧去啟發學生,而且還要有高超的教育藝術吸引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説“一個人不可能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在那裏,他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推薦。他説:“我期望你去爭取自我學生的思想和心靈”。我們常常期望學生有高昂的學習熱情和端正的學習態度,常常把課堂效果不好的原因歸結到學生身上。讀了這本書後,我真正意識到,其實解決問題的根源應在教師自身,蘇霍姆林斯基就説:“如果學校裏沒有一種各科教師都來爭取學生的思想和心靈的氣氛,那麼學許多學生的興趣就永遠得不到開發”在教學實踐中,總能看到這樣的情景,上課前或下課後,學生快樂的圍繞着老師身邊,和老師交談着自我的所見所聞或討論着有關課堂上的問題。這些學生都是對這門學科感興趣的學生,他們可能因為喜愛這門學科而會把這門學科當成自我將來從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學生可能對什麼都不感興趣。那麼,如何才能點燃起這些學生“興趣”的火花、“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呢我認為。

充分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是我們務必要做好的一件事。我們要認真鑽研教材和大綱,認真領悟新課改的精神,廣泛查閲各種資料,精心備好每一堂課。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有經驗的教師都在努力做到這樣一點:在他的學生熱愛的那門學科方面,教師制度的東西要比教學大綱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透過充分、精心的備課,才能在課堂上旁徵博引,妙語連珠,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備課不僅僅是備教材,更重要的是備學生,要思考的學生的實際狀況,讓課堂上每一個學生都有事可做,讓每一個學生的思維都活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樣的課堂是令人嚮往的,師生互動的,氣氛熱烈的,和諧用心的課堂,這樣的課堂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有一種愉悦的情緒。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樂園,從而調動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5

我最近閲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的一部分,書中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閲讀”二字。在他的這麼多的建議裏,不止一次提到閲讀,他將閲讀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蘇霍姆林斯基説“閲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學好的重要發源地。”“無論哪一種愛好,如果它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打動他的心,那就不會帶來益處。”“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從他的這些話語,足以看出他對學生閲讀的重視。 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我們要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有人説,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蘇霍姆林斯基深知這一道理,所以在他的書中一直在要求教育同行們學習,學習,學習。他要求我們讀書,每天不間斷的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鼓勵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在熱烈而緊張的勞動中抽出時間來逐漸地,一步步的積累精神財富,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

他教育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要學習其他教育同行們的優秀經驗,取得他們的優秀信念,深入思考優秀教師的經驗,將有助於我們看到: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中,要取得某種結果,都取決於哪些因素。讀到這些建議,突然很懊惱自己這兩年的消極,一直抱怨工作太忙,時間太少,而忽略了學習,忽略了讀書,忽略了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這一簡單的道理。曾經雄心壯志的想過,要完善自己,成為名師,但是現實的工作卻成了我頹廢最好的理由。為什麼不能在閒暇之餘讀讀手邊的書,為什麼不能在沒有課的時候多去聽聽同行們的經驗,為什麼不能在晚上清閒的時候寫寫一天的教學日記,想想時間如流水一樣被我荒廢了,而我依然一無所獲。蘇霍姆林斯基的諄諄教誨讓我茅塞頓開,他書中那個用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的歷史老師也讓我領悟到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妙,我終於明白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我們首先應該安排好自己的時間,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不讓每時每刻浪費。

其實,學生要閲讀,我們教師同樣需要閲讀。人們常言: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已要備一桶水,而教師的這桶水必須是不斷更新的水。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閲讀,不斷地更新的知識。可我們都在説着“教師的時間哪裏來?教師和所有人一樣,要做家務,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有的即使讀書也是疲於應付,以至自己在教學中筋疲力盡,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種負擔。蘇氏在書中就給我們指明瞭方向: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那些教育大師都是如何鑄就的?是靠他們平時不斷的積累,不是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扣教科書,而是不間斷的讀學術著作。讀書與我們教師的專業成長是分不開的,我想我要把讀書當成習慣——熱愛讀書,持久行動。讀書的時間是擠出來的。每天只要拿出十幾分鐘的時間用於讀書,這還是可以做到的,中午吃完飯、晚上睡覺前,關鍵還在於自己是否熱愛讀書吧。我要把讀書逐漸變成自己的習慣,每天去閲讀有益的書籍。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文化底藴深厚的教師。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有一天,你連閲讀的時間也沒有了,那麼,離你無東西教給學生的時間也就不遠了。這將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情呀!

堅持讀書吧,在書海遨遊中追求伴隨終身的專業化成長;讀書既是托起“明天太陽”的需要,更是解放我們自己的必由之路。從現在起選擇不間斷的讀書。愛讀書就是善待自己,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標籤:讀後感 教師